前几天看到了几个关于马其顿军队和中国军队交锋的帖子,设想了秦朝军队和当时横行欧亚的马其顿军队交锋的场面,有帖子认为中国军队绝对上风,仅凭弓箭手万箭骑发就能全歼马其顿部队,也有的帖子认为中国军队完全不是马其顿军队的对手,无论装备还是战争经验都无法和马其顿军队相比。诚然,这种比较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按照亚历山大当年的行军路线(靠南方的路线,并不是我们今天习惯的丝绸之路),马其顿军队仅仅来到了印度,而且并未深入。即使马其顿军队继续远征,完全占领印度,距离当时的中国还是远得很。但是出于好奇,我还是找来各种资料,打算对双方的做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比较。马其顿军队的主体是马其顿步兵方阵,这是世界著名的步兵方阵,主体由重装步兵组成,披挂青铜铠甲(主要是胸铠和护胫),头顶由青铜头盔,手持盾牌,利剑和长达4米的长矛。长矛兵方阵用于防守威力巨大,但是用于进攻时却要受到移动缓慢的限制,有资料说马其顿士兵在交战的时候有义务死死顶住前一名士兵的肩膀,这样防守的时候固然稳固,但是快速移动的时候往往破坏方阵的阵形。所以马其顿有以短刀为武器的轻装步兵部队,主要用于强攻。对于马其顿长矛,我想特别说几句,有很多资料说马其顿长矛有7米长,但是我仔细的研究了伊苏斯会战的画面,发现这种长矛大约是2个人那么高,也就是说,长矛的准确长度应该是4米左右。而且如果长矛真的有7米长,那么平端长枪的时候,仅仅枪头的重量在杆后手端就会形成几十公斤的力矩,根本就不是普通士兵所能够承受和控制的。这种长矛以山茱萸杆为矛杆,据说长矛的分量大部分在柄端,我没有找到更具体的资料,如果长矛的分量全在柄端,那么矛就能够单手持握,左手就可以用来拿著名的大盾了,但也有人说是双手持握长矛,仅仅在士兵的肩部有一个小盾牌。因为马其顿军队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马其顿步兵方阵。所以人们往往会忽略马其顿军队的另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骑兵部队。马其顿军队里骑兵部队的作用极大,这点可能超乎大多数人的想象,事实上,马其顿步兵方阵需要骑兵猛攻敌人阵地的突破口,加速敌军的崩溃或者包抄敌人,并且骑兵部队也往往要和敌人骑兵交锋,阻止敌人骑兵对马其顿方阵脆弱的侧后方的包抄,从而掩护整个步兵方阵。在装备上,和秦朝的骑兵不同,马其顿骑兵全身披挂,手持短剑,短梭镖和小盾牌,最精锐的骑兵被安置在右翼。和秦骑兵相同的是,这些骑兵都没有马鞍和马镫。除了骑兵和轻重装步兵,马其顿军队还有弓箭手,投石兵,标枪手,攻城兵,工兵,甚至还有一支医疗部队。而历次的远征的成功,马其顿人的后勤部队也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这支部队在当时是世界上最精良的陆军部队,公元前330年前后,中国当时正是战国时代,秦国在前356年开始商鞅变法,开始走上雄霸中国的道路。但是感觉当时中国的军队(即使是最凶悍的秦军)无论是装备还是训练,相比马其顿军队都要逊色一些。马其顿军队装备精良,训练有肃,而且兵种齐全,应该说是很难被击败的,但是这也并不是没有缺点。首先,作为马其顿军队主体的长矛步兵有些先天不足,沉重的装备和严谨的队形使得他们移动相当缓慢,所以,马其顿步兵方阵极端需要骑兵的掩护,事实上,在亚历山大的几次重要战役中,都是在骑兵部队首先取得突破,或者骑兵部队和对方骑兵部队势均力敌的时候,步兵方阵从右端突破从而赢得胜利的。而马拉坎达要塞外马其顿军队和斯皮塔米尼斯部队的那场著名战斗中,正是因为马其顿的骑兵部队被西徐亚骑兵击败,从而使得数千人的马其顿步兵方阵成为对方骑兵射手的活靶子,沉重的装备又影响了马其顿人的逃命,最终他们很悲惨地被全歼了。其次,马其顿部队的远程攻击手段有限,感觉上马其顿的弓箭手和投石兵在整个部队中起的作用非常小。而著名的攻城利器“石弩”威力虽然极为惊人,但是马其顿人更喜欢只把它用于攻城而不是在战斗时为军队提供火力掩护,我看到的仅有的一次马其顿军队用石弩进行野外战斗的战例还是隔着一条大河进行的,这或许是因为石弩过于笨重,难以在瞬息万变战场上灵活机动吧。这个缺点在一般情况下并不突出的,毕竟,马其顿部队总是习惯进攻,而进攻仅凭借马其顿的长矛步兵和骑兵就足以取得辉煌的胜利了。但是看看马拉坎达要塞那场战斗就知道了,远程攻击手段的缺少使得马其顿部队在失去骑兵掩护,战局处于劣势的时候根本无法进行防守,如果当时马其顿部队有一半是弓箭手,则至少可以凭借步兵的巨盾和敌人骑兵进行对射,这样双方胜负还真是个未知数。我认为,尽管存在以上两个缺点,马其顿部队在当时仍是世界上最精良的陆军部队,在马其顿部队纵横活跃于欧亚大陆的公元前330年前后,中国当时正是战国时代,秦国在前356年开始商鞅变法,从而开始走上雄霸中国的道路。但是感觉当时中国的军队(即使是最凶悍的秦军)无论是装备还是训练,的确相比马其顿军队都要逊色一些。对于秦军在野战中能够用弓箭重创并全歼马其顿军队的说法,我觉得这无异于异想天开,首先,弓箭手只占秦军编制的一小部分,步兵和战车兵才是秦军的主体。其次,弓箭手的射程和射速度都是有限的。对于弓箭兵,古代有“临敌不过三发”的说法,也就是说,战斗中弓箭手的射击次数十分有限。拿秦军来说,秦军的强弩射程大约是200米,这个距离马其顿士兵冲锋起来大致需要1分钟不到,骑兵冲锋需要的时间更短,大概只需要20秒,这么有限的时间里,有限的弓箭手根本无法对冲锋的马其顿部队产生很大的伤害。马其顿军队对弓箭手部队的战例也是有的,结果是马其顿部队占优:伊苏斯会战,波斯军队在人数上占了绝对的优势,当时波斯弓箭手以善射而著名,并且被认为是波斯军队的主体。但是人数上出于绝对劣势的马其顿军队在进入波斯弓箭手的射程时开始突击,并且很快击溃了波斯军队的左翼。所以综合考虑,我认为马其顿部队对弓箭手并不是那么惧怕,甚至在正面的交锋中,马其顿部队还能够占据明显的上风。所以,秦的弓箭手的作用绝对没有那么乐观。不过这并不是说秦军的弓箭手没什么作用,看闻名于世的兵马俑就知道,这支小部队一般会被布置在秦军军阵的左前方,这样,秦军的弓箭手就可以从敌人部队的右前方射击,敌人的士兵右侧因为手持武器而无法被盾牌完全保护,而且考古发现,秦的三棱六槽铜矢,仅箭头的质量就达到100克,威力巨大,应该能够射穿当时马其顿步兵的盾牌和盔甲。根据记载,亚历山大曾经在战斗中被一枚石弹击中,石弹击破亚历山大的盾牌后又击碎了亚历山大的胸甲,镶入亚历山大肩膀。秦弩的威力应该不在石弹之下。所以这些弓箭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敌人,并破坏马其顿方阵的冲锋队形。双方进入肉搏以后,因为装备上的劣势,秦军会陷入明显的被动,这是无法否认的,秦兵的长兵器(主要是戟)因为长度的不足,威力远远比不上马其顿长矛,,和龟缩在巨盾后的马其顿士兵相比,双手持戟的秦兵也缺乏盾牌的有力保护,这无疑会加剧秦军的伤亡。如果秦军出动战车的话,也未必能扭转这个劣势,在高加米拉会战中,波斯军队就曾经出动了数十辆装备着长弯刀的战车,希望冲破马其顿人的阵线,但是训练有肃的马其顿军队分开队列,等待战车进入马其顿部队腹地之后予以围歼。从这个记载来看,马其顿军队对战车也很有一手。所以,综合起来考虑,如果秦朝的军队真的和马其顿军队正面交锋的话,秦军很可能会处于劣势。但是我认为,秦军在谋略方面会优势,毕竟,当时中国已经经历了100多年的战乱,也涌现出来不少军事家。而且综观亚历山大指挥的历次战斗,似乎亚历山大更愿意和对手在战场上堂堂正正地一较高下,使用各种阴谋诡计的时候并不多。因此,如果战斗发生在中国的话,我更看好占据了天时地利和人和的秦军。:)
阅读全文

安喜县衙门:督邮:“呸!!tmd,什么鸟菜,居然连点肉星都没有,刘备,你也太抠门了吧!”刘备:“。。。。。”张飞上前:“嘿嘿,,督邮大人,我还有道肉菜忘了请大人品尝了!”督邮:“哦?在哪里?快拿来!”话音未落,就见张飞手持扁担冲上前去。。。后世传说张飞做肉的手艺极为高明,因为当日督邮发出的惊叹声比杀猪的声音还大。华容道:曹操(慌张):“将军别来无恙,今天能不能放我一马?”关羽(神色平静):“关某等候丞相多时了,况且这是我家军师的意思,不放!”曹操(咬牙):“当年我曾经赠送给将军无数金银珠宝。。”关羽(神色稍变):“此等小恩,我已经斩颜良报答过了!”曹操(不甘心):“当年我曾经送給将军好多美女。。”关羽(略有不安):“这等小惠,我已经诛文丑报答过了!”曹操(动情状,使出杀手锏):“云长哪!!!我当年可每次宴会都请你吃肉的啊!!!!”关羽(长叹一声,眼中流泪):“丞相待我如此恩重,我又怎摸会忘记呢?”于是放曹操过去,扭头看到张辽和众小兵,又想起来张辽曾经在宴会中給自己夹肉的旧谊,于是连张辽和小兵一并放了。刘备和孙权分肉:孙权:“皇叔啊,听说西川刘璋家里肉狂多,咱们去他家打劫好不?得了肉咱俩平分!”刘备:“唉。。。,我和刘璋都是汉室宗亲,实在是不好意思和你一块打他家肉的主意啊,哦,什么?你也不好意思啊,哈哈,太好咯,既然你不好意思,那我就去独吞咯。”苦肉计:东吴军营里,宴会中,周瑜:“大胆黄盖,我还没吃饱捏,你怎么就把桌上的肉都給叨了??来人那,拉下去痛打80大板!”黄盖給曹操秘书:“周瑜小儿,我不过多吃了几块肉他就将我痛打一顿,实在令我寒心那,,我决心背叛东吴,好歹带数十船只,送肉来降。”当夜黄盖果然率数十只满载着肉的青龙牙旗船来降,曹操大喜,当即将肉分发給部下传令犒赏三军,不想黄盖已在肉中加入苦胆汁,曹军士兵食后上吐下泻军心涣散,周瑜趁机来攻,曹军大败。龙头和龙尾:管宁和华歆在菜园里种地,管宁的锄头在地里翻出一块肉干,但是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旁边的华歆抢上抓起肉干一口吞下,管宁心中极为不悦!第二天有权贵乘车沿街发肉,大伙挤的水泄不通,管宁已奋力挤到前排,不料华歆力大,又将管宁生拽了出去,自己上去独吞了好几块肉。管宁大怒,和华歆划地绝交!
阅读全文

鲁僖公三十年,晋侯重耳和秦伯借口郑国在重耳流亡的时候对重耳无礼,而且在晋和楚之间发生战争的时候支援楚国,两家联合出兵伐郑。郑国大夫烛之武游说秦伯,晓以利害,终于使秦国决定背弃和晋国的联盟,转而与郑国结盟并且退兵。晋国名臣狐偃对此极为恼火,要求攻击背盟的秦君。这时重耳说了以下这番话:“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不可以,没有这个人(秦穆公)的力量我的地位到不了今天这么高,依靠了秦国的力量我才得以继位,现在反而去损害秦国,这是不仁;我们现在失去了同盟,这是不智,我们和秦国由步调一致而变得彼此分裂,甚至开始相互攻打的话,(这就违背了“武”制止战乱的本意),就不能够叫做武了。我们还是回去吧。”不知怎么的就想起刘备。想起他背叛曹操的举动:刘备在与吕布在小沛和下邳数次大战,均告失利。不得不投靠曹操,而“曹公厚遇之,以为豫州牧,给其军粮,益与兵”,并且在刘备被吕布部将高顺攻击的时候派遣夏侯敦前往救应,在夏侯敦被击败后,曹操干脆亲自出马,击败吕布,替刘备救出被吕布虏的妻子。两人关系好到“出则同輿,入则同席”的地步。但是这一切都没有影响刘备后来背叛曹操。“曹公遣先主督朱灵,路招要击术”。“先主乃杀徐州刺史车胄”,“公遣刘岱、王忠击之,不克。”的确,《三国志》记载刘备背叛之前接到了献帝的衣带诏,“当株曹公”。但是看看他击败刘岱和王忠以后的表现吧:“《献帝春秋》曰:备谓岱等曰 :‘使汝百人来,其无如我何;曹公自来,未可知耳?’”。翻译成白话就是:“象你这样的人来上一百个,也不能把我怎么样,要是曹公亲自来,那就未可知了。”一副洋洋得意的嘴脸跃然纸上。联想到晋文公坦坦荡荡的“退避三舍”,怎么看怎么觉得刘备“小”。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刘备和孙权之间,刘备在荆州被曹操击败后逃往夏口,以诸葛亮为使者与孙权结盟。孙权派遣周瑜程普率军数万和刘备一起击败曹操。不但如此,孙权后来又将荆州借给刘备(注一),甚至还把妹妹也嫁给了他。但是这也没影响刘备后来对孙权使小动作。孙权打算伐蜀的时候,刘备借口“诸郡初附,未可兴动”,却打起了小算盘。后来刘备终于在建安16年,趁刘璋请他讨伐张鲁的机会,进入益州,并且再次显示了其背信弃义的军阀本质,很快就和厚待他的刘璋翻脸,双方在成都平原大战数年,建安19年,刘备终于成功从刘璋手里夺取了益州。夺得益州后,孙权要求刘备归还荆州,但是刘备耍起了赖皮:“我刚想取凉州呢,取了凉州一定把荆州全还给你。”而关羽甚至将孙权派往荆州三郡的大小官吏统统赶走。看穿了刘备军阀本质的孙权终于失去了耐性,派吕蒙和鲁肃率军夺回荆州三郡。我猜想刘备此时一定是暴跳如雷,把当年孙权对自己的种种好处都抛到爪哇国了。他点起益州几乎所有的兵马直出公安,打算汇合关羽给当年的“恩人”一个“教训”。如果不是曹操不合时宜的攻克汉中,威胁到刘备刚刚取得的益州的话,刘备显然是不会接受归还东吴荆州三郡的结果的。刘备数次背信弃义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正如那个叫惯了“狼来了”的牧童最终失去了人们的信任一样,刘备失去了盟友的信任。东吴名将吕蒙在袭击关羽的荆州之前就说得很明白:“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复,不可以腹心待也。”刘备越强大,对东吴的威胁也就越大。因此,在关羽水淹七军,蜀汉势力如日中天的时候,东吴终于袭取荆州,使得蜀汉政权从此一蹶不振。。应该说,硬要拿刘备和重耳比较是不大合适的,虽然两人有着比较相似的经历,比如两人都有雄才大略,都曾经在失魂落魄的时候受到别人的恩惠等等,但是刘备出身社会的底层,身上不可避免的带着小市民习气而不是重耳那种君临天下的霸气,在这种小市民习气的影响之下,刘备的雄才大略不过使他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割据军阀而已。或许这就是最终两人一个成为春秋时期叱咤风云的霸主,另一个却只能占据着偏僻小州搞割据的原因吧!注一:《三国志》载:“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唯鲁肃劝权借之。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做书,落笔于地。”
阅读全文

论坛四年,三国郡人才鼎盛,政治清明,百业具兴,郡守既贤,人民亦众,世人皆以为世外之桃源亦不过此也。    孰料论坛四年三月,朝廷欲改制之声不绝于耳,郡民以为旧制甚妥,民生安乐,不欲改,故颇有逃亡者,然以郡守贤明之故,尚无大变。    四月,朝廷颁诏改制,强令各郡推行新法,新法苛刻,令郡民衣着举止皆仿夷邦,且尽没郡民财家私入官,郡民之财产皆数年之血汗也,故郡民不堪,持械聚众,呼啸山林者有之,私携细软,奔逃他国者亦有之,。三国郡守马军,过客,流云等哀怜民生,以为新法弊端甚多,荼毒百姓而数为民请命于阙廷,其辞恳切,闻者无不为之动容涕下,而朝廷震怒不准。马军等见忠言不纳,遂悬印于梁,尽封朝廷所赐,拜书告辞。欲散发入山,终老山林。马军等郡守平素深得民望,郡民闻知无不扶老携幼,将男带女以从之,数日内三国郡竟为之一空。举目郡内,人烟萧条,瓦砾遍地,棘生草长,碌碌于丛棘间者,唯狐兔而已,漫漫于断垣间者,唯风沙而已,时人有感于其繁华去尽,风流不再。有诗叹曰:“举目尽荒野,千里无鸡鸣。”    后据传马军等以与琅邪国主有旧之故,携民南渡投奔琅邪国矣。亦有传闻曰马军率众投奔大话郡。    后朝廷悔新法之苛刻,然终不肯易,仅略缓之,放还所没郡民财产而已。    三国郡土地膏沃,故朝廷略缓新法后郡民稍聚,然以无郡守之故,污秽横流,民生险恶。本郡豪强秦风以为郡不可一日无守,遂自表荐于朝廷,会逢朝纲怠懈,不理政事,使命数月不达,风不得任。原郡守过客闻之,慨然以太守印付风,使风得行太守事。三国郡稍复往日旧观,然气象式微,较往日已不可同日而语矣。后记:小子才不及中人,于本坛素无众望,修撰史书非小子力所能胜者也。然念及论坛剧变而本坛史官不知所终,故腆颜作文以记之并祈盼坛中诸人早归。
阅读全文

三千匹骏马列队沿着渭河河岸飞驶而过,马蹄蹬地发出的声音仿佛一阵阵闷雷,伴着扬起的沙尘形成一条壮观的黄龙向东方滚滚而去。正在天水城外种地的居民纷纷停下手中活计,聚集到官道两边观望,并发出一阵阵赞叹声和欢呼声。天色渐渐晚了,夕阳把整支队伍的盔甲和长矛都涂成了金黄色,很快太阳渐渐的在群山间沉落下去,一切都被吞噬在无边的黑夜里,刘宏下令夜间不得点火把,全军放慢前进速度,在崎岖的山道上牵马行进。远方群山中的火光越来越近,几乎染红了小半边天空,那是第二骑兵队和围攻的魏军夜战时点起的战火。经过一夜的艰苦跋涉,天朦朦亮的时候,人困马乏的第一骑兵队已经来到战场附近,随着风已经隐隐约约的传来杀喊声,刘宏下令全军立即准备战斗,并派出斥候到前方打探消息。很快斥候回报,第二骑兵队被困在河谷旁边的一座小山上,凭借着前日宿营用的营垒坚守,魏军四面强攻,第二骑兵队眼看就要支撑不住了。斥候队长还报告河谷旁边有一座地势比较平缓的土山,如果在骑兵在山上列阵就可以直接冲击河谷中的魏军。骑兵队很快向土山进发了,守卫土山的魏军人数并不多,在铁甲骑兵的冲击下很快就溃散了,纷纷退到河谷中的魏军大部队那里。刘宏站在山顶向下望去时不由的倒吸了一口凉气,河谷里面直到对面的小山脚下密密麻麻全是魏军晃动的黑色兜鍪,小山上凭借着堡垒防守的第二骑兵队正在不停的向魏军射击,堡垒中一个身着黑色长袍的身影特别醒目,只见他手持一张大黄弓,箭无虚发,一连射死了几个督战的魏军将领,堡垒下面的魏军尸体几乎堆成了小山,营垒外的护沟也早已被魏军尸体填平,但是第二骑兵队已经明显的支撑不住了,有些地方已经开始进行白刃格斗。第一骑兵队很快在山上列成冲锋阵型,三千铁骑兵整齐的分为6列组成一个巨大的方阵,在初升的朝阳的照耀下,崭新的铁甲发出摄人心魄的冷光,一支支透着森森杀气的玄铁长矛向前方平伸出去,形成一片长矛森林。杀气在战场上弥漫开去,魏军显然也感受到了这股逼人的杀气,只见魏军阵中旗号挥动数下,河谷中的魏军纷纷转身列阵,以盾牌手为前列,长矛手站在盾牌后形成一道长长的阵线,整个过程忙而不乱,阵线法度森严,颇为齐整。刘宏正准备下令全队进行突击,却忽然被身旁的姜维拉住:“将军,我总觉得情况好像不对劲,这座山地势太好了,夏侯渊和张合是都身经百战的宿将,不可能看不出来,这里面一定有阴谋。”刘宏忽然打了个激灵:“难道,,张合故意放弃这座山来引我军冲锋下去?。。可第二骑兵队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了。。”姜维点头道:“很可能,而且敌军从昨天到今天那么长时间都没有构筑营垒,这也不符合张合的一贯作风。我看是敌军把时间都用在挖陷阱上了,如果我军骑兵队在山上冲突下去,碰上陷阱很可能全军覆没的。”刘宏的脸色变得苍白:现在就从山上冲击下去,骑兵队很可能全军覆没,,如果不发起冲锋的话,人数占绝对劣势的骑兵是很难和魏军大股步兵抗衡的。而退出战场再找一个攻击阵地的话,不但失去了攻击的突然性,而且至少也要在1个时辰后才能发起冲锋,第二骑兵队的情况如此危急,恐怕一个时辰都很难支撑了。呆了片刻后刘宏缓缓举起手中的青龙槊,下令全队转向,沿着河岸从魏军阵前掠过,绕到对面的山脚下再冲击魏军阵线。平时严格的训练此刻显出了效果,骑兵队很快转向完毕,象一道黑色的洪流一样从山上倾泻而下,沿着松软的河岸从右方掠过魏军阵线,骑兵们将长矛挂在得胜钩上,纷纷弯弓搭箭向魏军射去,一支支狼牙箭尖啸着飞向魏军阵营,。这一举动显然出乎魏军的意料之外,在铁骑兵的强弓射击之下有些慌乱,争先恐后地伏在盾牌后面,阵中顿时露出无数的拒鹿角和陷坑,拒鹿角之间还有不少绊马索,刘宏和姜维一见之下都出了一身冷汗,心中暗叫侥幸。若非姜维多了个心眼,此刻他们和第一骑兵队可能都已经变成陷坑中的累累尸体了。但是刘宏知道此刻情况也不乐观,若魏军现在猛扑上来的话,第一骑兵队也很可能全军覆没,因为右方就是宽阔湍急的渭河,铁甲骑兵根本无法泅渡的。眼看就要到达对面的山脚了,却听得一阵急促的鼓声响起,一支魏军从山后呼啸而出,这支魏军约有千余人,清一色的骑兵,黄色战铠,手持长戟,兜鍪上都系着长长虎豹尾巴,战马奔驰的时候,豹尾在风中飘扬,甚是矫健。为首一员大将生的肩宽膀阔,腰大十围,手持一柄巨大的砍刀。面相长得如凶神恶煞一般。“虎豹骑!”。刘宏心里一惊,立时想起龙师傅告诉过的关于虎豹骑的消息:虎豹骑,曹操从各地的百战精兵中精选出来的贴身卫队,作战凶猛如虎,矫健似豹,故被称为虎豹骑。被认为是魏军最精锐骁勇的部队,当年曹操曾于淯水为张绣军所袭,虎豹骑统领典韦率100余人死守营门,杀伤张绣军无数,曹操借此走脱,而合肥一役,曹魏虎将张辽更是仅率800虎豹骑与孙权10万吴兵大战,杀得吴军闻风丧胆,狼狈不堪,虎豹骑从此名震天下。现任虎豹骑统领为与典韦齐名的许褚,此人身材雄伟,力大无穷,善使一口大砍刀,是天下无双的猛将。飞驶在刘宏身边的姜维急促的小声对刘宏说:“将军,,我军此时的阵形正象一条长蛇,如果我军不能快速击败前方敌军而是被挡在山下,而河谷中的魏军向我军压过来,我军的处境就危险了。。”话音未落,只见河谷中的魏军开始缓缓的向河岸移动,刘宏一咬牙,提了一口真气扭头对部下大声喊道:“弟兄们,让我们击败虎豹骑,名扬天下!!”随即将手中的枪一指:“杀!!!!!”三千铁甲骑兵同时发出山崩海啸一般的吼声:“杀啊!!!!”钢铁洪流如同一支离弦的箭一样向拦路的虎豹骑射去。许褚看到三千铁骑兵呼啸着迎面扑来心中不由得暗暗叫苦,本指望刘宏部队会受到惊吓稍微放慢一下速度,谁知刘宏居然不上当,反而摆出一副拼命架势猛扑上来,虎豹骑士兵刚从山脚下绕出,骑兵的速度还未提升起来,在这正面的对冲之下显然不占上风。但是毕竟许褚也是身经百战的老将了,心中明白只要将对方阻挡片刻便能够陷对方于死地,他怪叫一声,催马举刀下令虎豹骑向第一骑兵队迎来。,刘宏和姜维都感到了前方怪叫着的许褚身上散发出的逼人杀气,仿佛这气息是从许褚浑身盘根错节的肌肉上散发而出的,令人不由的想起呼啸山林威震百兽的兽中之王“虎”。双方渐渐接近,杀气也越来越浓,甚至仿佛可以看到这头猛虎血红的双眼,锋利的爪牙。刘宏知道这正是传说中刚猛无匹的心法:“兽王虎啸林”。只见许褚浑身本已经极为发达有力的肌肉渐渐隆起,仿佛要将战袍撑破一般。。忽然听得许褚巨吼一声,手中巨刃化作一道白光以泰山压顶之势对着刘宏当头劈下,刘宏只觉刀风扑面,寒气凛人,但是这一刀角度极佳,封死了他所有退避的角度,只得一咬牙,一招举火焚天,在巨刃的劈落力量还未发挥到最大时借助坐骑的冲力,用青龙槊的尖端全力刺向许褚砍刀的端部,“当!”一声两股巨力相互碰撞,刘宏被震的双手发麻,几乎从马上掉落下来,座下的骏马的惊人的冲击速度居然硬生生的被这一刀阻止了。不过许褚也被这巨大的冲力震的心神激荡,身旁的姜维反应奇快当即抬手一枪向许褚袭去,这一枪完全不合招式力量也不大,但是速度奇快,一道闪电直奔许褚咽喉而去。许褚虎啸一声一个铁板桥向后仰去,同时双手倒转大砍刀向姜维横扫过去。刘宏大吼:“姜维,我缠住他,你到前面率队冲击!”同时青龙槊再次伸出,挡住许褚的大砍刀,姜维清啸一声投机地枪尖倒转狠狠扎在许褚坐骑的臀部。随即扔下许褚,挥枪挑翻几个跟在许褚后面的虎豹骑士兵带队向前猛扑过去。许褚坐骑负痛人立起来,几乎把许褚从马背上甩下来。好在许褚骑术极精,左手一拉缰绳居然借着坐骑前腿下落的冲力右手单手持刀向刘宏刺去。刘宏咬着牙关在许褚的砍刀下苦苦支撑,身后的铁骑兵如流水一般不断的绕过刘宏和许褚向山脚扑过去,许褚杀得刘宏左遮右当,几无还手之力,但是缺少了许褚的虎豹骑在姜维率领的铁甲骑兵如潮水般不断冲击下支撑终于不住,无奈向山后退去。河谷中的魏军排起步兵枪阵虽然河岸飞速逼近,试图包围第一骑兵队,但是面对飞驶而去的对手他们只能在铁甲骑兵扬起的漫天尘土中深刻的体会什么叫做“望尘莫及!”眼看自己的骑兵终于都通过山脚了,刘宏再一次全力架开许褚的大砍刀后虚晃一枪,策马狂奔而去。凶悍无比的许褚不顾坐骑受伤,仍然策马要追,却听的“嗖嗖”两声轻响,两支狼牙箭迎面射来,原来刘宏取出霹雳弓一个“回头望月”射出两箭,许褚大吼一声,巨刃凌空拍下,不想刘宏得到龙师傅真传箭术极佳,第一支箭却是先发后至,许褚一愣拍击只拍飞了第二支箭,第一支却被拍得向下一沉,直射入许褚坐骑的前胸。许褚一个翻身跃过马头落地,随即举刀破口大骂:“蛮夷小贼,凉州鼠辈,暗箭伤人,不算好汉。。。”
阅读全文

现在很多人认为桥玄就是二乔的父亲乔国老,如《大话三国》中描写刘备去江东招亲一事的时候如此记载:“玄德按照诸葛锦囊的指示,找到了乔国老乔玄。”经过多方查找我对此不能苟同。桥玄其人在三国志曹操传中数次出现:桥玄字公祖,严明有才略,长于人物。张璠汉纪曰:玄历位中外,以刚断称,谦俭下士,不以王爵私亲。光和中为太尉,以久病策罢,拜太中大夫,卒,家贫乏产业,柩无所殡。当世以此称为名臣。太尉桥玄,世名知人,鷪太祖而异之,曰:“吾见天下名士多矣,未有若君者也?君善自持。 吾老矣?愿以妻子为托 。”由是声名益重。从这些记载来看桥玄在曹操还象个小痞子一样成天飞鹰走狗,终日游手好闲的时候就看出曹操的不同寻常,对曹操的器重甚至到了欲以妻子相托的程度,如果二乔真是桥玄的女儿,那么曹操后来要“揽二乔于东南兮”就比较出师有名了。而关于孙策和周瑜如何得到二乔的记载在三国志里记载的并不详细 “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让人郁闷的就在这里,陈寿只记载了桥公二女,让人无法知道这到底是哪个桥公?这个桥公是不是桥玄。而且这个“得”字到底是如何个“得”法颇耐人寻味。于是只好从另一个方面考证,据《后汉书》记载,“玄以光和六年卒,时年七十五。玄性刚急无大体,然谦俭下士,子弟亲宗无在大官者。及卒,家无居业,丧无所殡,当时称之。”而关于孙策的记载则是“建安五年,曹公与袁绍相拒于官渡,策阴欲袭许。迎汉帝,密治兵,部署诸将。未发,会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看到文章分析,说此时孙策结婚不满2年。那么就是说孙策和周瑜得到大小乔是在建安三年左右。光和为178-184年,也就是说,桥玄死于184年,而且他当时已经75岁了。如果他有女儿,此时也应该出30-40岁了。孙策和周瑜娶大小乔大概是在建安3年,也就是199年,古代的结婚比较早,此时大小乔大抵不会超过20岁,所以从时间的先后顺序就能够很容易的得出结论:大小乔并非桥玄的女儿。另外关于孙策和周瑜得到大小乔的记载,《江表传》记载“策從容戲(周)瑜曰﹕「橋公二女雖流離(按﹕流離,光彩煥發貌), 得吾二人作婿,亦足為歡”。原注把流离当作光彩焕发讲让人不解,我理解孙策这句话的前后意思应该是:“桥公的两个女儿虽然流离失所,但是得到我们(这两个英雄人物当老公),她们也应该很高兴了。”那么这就是说,桥公的两个女儿是逃难而来被他们碰上的,当时很可能有些强抢的意味。:)
阅读全文

吕伯奢却说曹操刺杀董卓不成,连夜逃命,来到成皋地方。见到父亲故交吕伯奢。奢曰:“我闻朝廷遍行文书,捉汝甚急。”匆匆上驴而去去买酒。操与宫坐久,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二人潜步入草堂后,但闻人语曰:“缚而杀之,何如?”操曰:“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遂与宫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搜至厨下,却见缚一猪欲杀。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急出庄上马而行。行不到二里,只见伯奢驴鞍前鞒悬酒二瓶,手携果菜而来,叫曰:“贤侄与使君何故便去?”操曰:“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曰:“吾已分付家人宰一猪相款,贤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请转骑。”操不顾,策马便行。行不数步,忽拔剑复回,叫伯奢曰:“此来者何人?”伯奢回头看时,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可怜的吕老头,本来好心好意招待阿瞒,却被阿瞒将全家咔嚓了个干净。还有比这个倒霉的么?半夜侍卫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可怜的家伙,死了还以为是被曹操误杀的。只有杨修知道:“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许都百官。许都耿纪、韦晃造反,被曹操平息之后,曹操震怒:于教场立红旗于左、白旗于右,下令曰:“耿纪、韦晃等造反,放火焚许都,汝等亦有出救火者,亦有闭门不出者。如曾救火者,可立于红旗下;如不曾救火者,可立于白旗下。”众官自思救火者必无罪,于是多奔红旗之下。三停内只有一停立于白旗下。操教尽拿立于红旗下者。众官各言无罪。操曰:“汝当时之心,非是救火,实欲助贼耳。”尽命牵出漳河边斩之,死者三百余员。感觉上曹操说救火是帮贼倒还勉勉强强说得过去,只是百官惊慌之下哪里能猜到阿瞒的意思?一大半人都死得不明不白。可怜可怜。。田丰袁绍要攻打曹操,田丰从狱中上书谏曰:“今且宜静守以待天时,不可妄兴大兵,恐有不利。”逢纪谮曰:“主公兴仁义之师,田丰何得出此不祥之语!”绍因怒,欲斩田丰。袁绍被曹操大败之后,却说田丰在狱中。一日,狱吏来见丰曰:“与别驾贺喜!”丰曰:“何喜可贺?”狱吏曰:“袁将军大败而回,君必见重矣。”丰笑曰:“吾今死矣!”狱吏问曰:“人皆为君喜,君何言死也?”丰曰:“袁将军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狱吏未信。忽使者赍剑至,传袁绍命,欲取田丰之首,狱吏方惊。丰曰:“吾固知必死也。”狱吏皆流泪。丰曰:“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乃自刎于狱中。田丰智力才识均是一流,居然死在自己人手里。真是。。。刘馥曹操率军南下,歌罢,众和之,共皆欢笑。忽座间一人进曰:“大军相当之际,将士用命之时,丞相何故出此不吉之言?”操视之,乃扬州刺史,沛国相人,姓刘,名馥,字元颖。馥起自合淝,创立州治,聚逃散之民,立学校,广屯田,兴治教,久事曹操,多立功绩。当下操横槊问曰:“吾言有何不吉?”馥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此不吉之言也。”操大怒曰:“汝安敢败吾兴!”手起一槊,刺死刘馥。一句败曹操兴致的话就引来杀身之祸,伴君如伴虎啊。粮官王垕。却说曹兵十七万攻击袁术,,粮食将尽,不敷支散。管粮官任峻部下仓官王垕人禀操曰:“兵多粮少,当如之何?”操曰:“可将小解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垕曰:“兵士倘怨,如何?”操曰:“吾自有策。”垕依命,以小斛分散。操暗使人各寨探听,无不嗟怨,皆言丞相欺众。操乃密召王垕入曰:“吾欲问汝借一物,以压众心,汝必勿吝。”垕曰:“丞相欲用何物?”操曰:“欲借汝头以示众耳。”垕大惊曰:“某实无罪!”操曰:“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必变矣。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垕再欲言时,操早呼刀斧手推出门外,一刀斩讫,悬头高竿,出榜晓示曰:“王垕故行小斛,盗窃官粮,谨按军法。”于是众怨始解。没什么说的了。流传千古了。呵呵,蔡瑁张允话说蔡瑁张允投降曹操之后尽力操练水军,周瑜大惊曰:“:“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战,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群英会蒋干中计回到江北后,干取出书信,将上项事逐一说与曹操。操大怒曰:“二贼如此无礼耶!”即便唤蔡瑁、张允到帐下。操曰:“我欲使汝二人进兵。”瑁曰:“军尚未曾练熟,不可轻进。”操怒曰:“军若练熟,吾首级献于周郎矣!”蔡、张二人不知其意,惊慌不能回答。操喝武士推出斩之又两个脑袋掉了都不知道为什么的可怜虫。华佗操头风发作,即差人星夜请华佗入内,令诊脉视疾。佗曰:“大王头脑疼痛,因患风而起。病根在脑袋中,风涎不能出,枉服汤药,不可治疗。某有一法:先饮麻肺汤,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方可除根。”操大怒曰:“汝要杀孤耶!”佗曰:“大王曾闻关公中毒箭,伤其右臂,某刮骨疗毒,关公略无惧色;今大王小可之疾,何多疑焉?”操曰:“臂痛可刮,脑袋安可砍开?汝必与关公情熟,乘此机会,欲报仇耳!”呼左右拿下狱中,拷问其情。贾诩谏曰:“似此良医,世罕其匹,未可废也。”操叱曰:“此人欲乘机害我,正与吉平无异!”急令追拷,旬日之后,华佗竟死于狱中。可怜华佗一身医术,居然冤×死在监狱里。邓艾邓艾灭蜀国之后,便欲趁势直下江南,谁知却被司马昭猜忌,又被钟会诬告。于是瓘引数十人突入大呼曰:“奉诏收邓艾父子!”艾大惊,滚下床来。瓘叱武士缚于车上。其子邓忠出问,亦被捉下,缚于车上。邓艾部下之人,见钟会、姜维已死,遂连夜去追劫邓艾。早有人报知卫瓘。瓘曰:“是我捉艾;今若留他,我无葬身之地矣。”护军田续曰:“昔邓艾取江油之时,欲杀续,得众官告免。今日当报此恨!”瓘大喜,遂遣田续引五百兵赶至绵竹,正遇邓艾父子放出槛车,欲还成都。艾只道是本部兵到,不作准备;欲待问时,被田续一刀斩之。邓艾的能力和才华都是一流的,对国家忠心耿耿,不但仗打的好,政绩也不错。谁知道居然和儿子一起莫名其妙的掉了脑袋,死后N年才给平反。看来虽然邓艾的能力一流,钩心斗角的水平还是差了那么一点。魏延关于魏延有人恐怕要怀疑了,魏延不就是那个脑后长反骨的,诸葛亮死后造反的家伙吗??呜呼,魏延在史实中仅仅是和众人关系处理得不好,在诸葛死后又不服杨仪而已。本意并不是想造反的啊。谁知道和杨仪争权失败被杀后,后人居然演绎出来什么脑后反骨啦,谁敢杀我啦。。。俨然成立叛逆者的代表。冤不冤哪?
阅读全文

论坛四年夏八月十九,曹贼阿瞒倒行逆施,篡汉自立。当日,阿瞒正坐于龙椅之上接受众逆拜贺,不想听到号炮三响,众逆大惊,正待做鸟兽散,主持庆典之司仪周瑜之偶像笑曰:“众人休要惊惶,此为百姓为一表对吾皇登基之喜悦特放之耳。”众意始解,再寻阿瞒,已龟缩入龙椅之下久矣!周瑜再三解说,阿瞒始钻出龙椅,却已蓬头垢面,汗流浃背,乃擦汗强做镇静而笑曰:“不意百姓对朕登基之欣喜竟至于此也。”众逆再次拜贺,周瑜发表肉麻颂词一篇,却听得宫门外杀喊大作,原是群英诸将率军杀将进来。卫队长必杀鸟巢惊得魂飞魄散(注1)!亏得周瑜见机,忙令诸人闭上宫门,据宫死守。未几,宫门失守,阿瞒携群逆循地道狼狈逃窜,几为群英军所获。次日,阿瞒纠集新盟党羽,欲卷土重来,东山再起,恰逢群英会下战书,欲与新盟军决战。阿瞒当即批复3日后决战。且说恭贺阿瞒登基之群逆,各怀私计,待临战,却推委再三,只沉思王植主动请缨,要与群英兵马会战于黔。阿瞒大喜,许之。沉思王植乃令属下耗资亿巨,以纸糊成奇形怪状之物品数万个,众皆不解岂意,植一一指而告曰:“此物乃航空母舰,体积庞大,实乃水战利器,有此利器,群英水军真不堪一击也!此乃直升机,胜群英骑兵多矣。此乃坦克,号称陆地霸王,敢教群英骑兵来一千个,死500双!”言语间颇有自得之色。众皆曰:“此实乃纸糊之物,恐不能如君言。”植大怒,叱曰:“汝等休得胡言,慢我军心,如有再犯,定军法治之。”众嘿然而散。来日会战,沉思王植令士兵将纸糊航模坦克等物列于阵前,群英诸将不知其为何物,相对而言曰:“吾辈从阵老矣,竟未见过此等战具。”乃列阵而前,徐徐南进以弩箭射之,沉思王植不胜怒,令诸军推坦克航母等物前,群英诸将窥伺良久,方知其实为纸糊者,并无特异之处(注2),乃大笑曰:“技止此耳。”乃纵火焚之,时北风甚劲,火借风势将阿瞒军烧得鬼哭神号,焦头烂额。是役新盟军大败,尽丧其精锐辎重。后人有诗为证:“群英新盟决雌雄,百万雄师一扫空。烈火初张照云海,群雄曾此破曹公。!”自此新盟人人胆寒,闻说群英会大名,小儿皆不敢夜啼。(注3)注1:从此“必杀鸟巢”即改名为“必杀鸟巢惊魂”。注2:后导演张艺谋曾将此战改编,制作著名电影《黔之驴》,深受百姓喜爱,并荣获奥斯卡金奖云云。注3:详见《新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阿瞒篡汉人神弃,群英威震黔之境。”呵呵。随便写来玩玩,有得罪众位之处小人在此先谢罪了!
阅读全文

前两个设想是建立在大伙同意把龙虎榜分为三国的基础上的,个人认为这个设想很好,分为三国显然比大伙私下里相互结盟相互攻击更合理,也更不容易引发矛盾。而且也能让大家重温一下三足鼎立的旧梦,体验一下国家作战的感觉。如果把论坛龙虎榜地图一分为三建立三国的想法得不到大家的通过(呜呜呜呜。。。我白辛苦了。。)如果大家实在不愿意伤和气,就采用丞相的想法,大家携手向外扩张好了。当然我们可以借用大航海的地图去冒险。不过觉得不如这么做:丞相在魏国北方建立鲜卑国,,蜀汉南方建立交趾国,东吴的东南方建立爪哇国。各有城市若干(多些好,满足一下大家的征服欲望,而且,可以安排新来的太守:)),守军规模和战斗力也和我们的城池一样,具体攻击,大伙可以几个城市结成同盟,组成联军一齐出兵,具体的分赃事宜,,大伙自己看着办吧!更进一步的设想,可以在遥远的西南方建立印度,西方建立大秦国,东边建立扶桑国,各自有自己的独特兵种(象兵团,罗马军团,武士团),战斗力惊人(比我们的特色部队稍逊色些吧:)),且资源丰富,物产收入和中原城池一样(眼红:)),大伙组织远征军,只要战斗胜利,攻克了印度和大秦,,,,,其实我还是想把三国论坛的地图分成三足鼎立的模样,这些远征扩张什么的,如果大家不愿意内战,分成三国也可以搞的。办事有组织总比没组织的强。呼呼。。好累哦。。。想的头都晕了。做梦去了。。
阅读全文

具体的战争,1。士兵的人数和兵种初始士兵5000人,每次招兵能招1000人,花费待定(不过一定会相当高的:)),招兵频率待定,每月一次如何?初招士兵训练度50。士气50。每次训练,训练度和士气都提高1。在新招士兵训练度达到100之前,不得招募新兵(方便计算)。兵种在设想一里面已经说了一下,具体各兵种的花费和在各种地形上的攻击力,如果大家觉得这个设想有趣,决定实行,我再弄出来不迟。2。攻击。太守决定攻击,需在点到时候说明,而且只能攻击有道路相接的城池,一旦决定说明发出,就无法收回或者撤退,守城太守在3天内必须给予答复,,攻城方士气70,守城方士气100。如果3天不答复,即使本方有援军,也算攻击方奇袭成功。攻击方士气上升到85。守城方士气下降到50。具体攻击力和防守力的公式,,略,,,3。战略预备队。各国在首都设立战略预备部队,由国王统一指挥,国王不在由军师指挥,以备战略救援之用,蜀,近卫军,魏,虎豹骑,吴,(名字还么想好:))。预备队人数10000人(不包括首都原来的5000人),攻击力强,训练度,和普通士兵一样,50,国王负责训练,但是无需增加装备,人数可以增加,每月也只能招募一次,而且只能从满员满训练度的首都卫队(即不少于5000人)里选拔,选拔上来训练度也只是50。战争损失了国王从国库播资金补足。但是赶到战场的时间嘛,,随距离定吧。战争胜利与失败攻方胜利:攻击方攻克防守方的城池,攻击方太守得到新城池,可以把城池交由国家管理,任命新太守,也可以自己暂时管理,(不过长期管理确实不推荐,现在人多城少)。国家也给予攻方太守以适当的奖励和荣誉。毕竟,攻击相当困难了,如果能攻克,,不给予适当的奖励也说不过去哦。失败,退回出发城池,损失士兵(根据防守方的力量强弱,决定损失士兵的多少)。剩下的士兵的士气降为30。防守成功,损失士兵(根据攻击方力量强弱决定),但是士兵的训练度和士气都上升20点。防守失败,太守失去城池,国家负责再新建立城池给予太守。如果国库资金不足,太守就只剩虚名了(防守毕竟很容易,丢城池太不该了:))大家觉得这些设想怎么样?或许是太复杂了,丞相恐怕一直在倒吸凉气:小子,你想累死我呀?呵呵。我只是说说我个人的想法,如果大家要搞战争,就搞的好点,也不要伤到大家的和气。体验一下么:)也希望大家说说自己的想法,丞相看怎么样?希望具体的事宜能在暑假结束之前搞定吧。因为论坛里学生比较多,开学后再搞的话,人更难聚集了。
阅读全文

191年7月。阿瞒统治的地域再次获得大丰收,收获3万多担粮草。当月,阿瞒招集所有高级将领开会讨论未来的发展方向。众位将领一致认为,当前阿瞒军经过多次大的战役,兵力损失相当严重,全军只剩下4万余人,需要休养生息,顺便发展一下生产。考虑到当年金子所剩无多,已无法进行大规模招兵买马。阿瞒决定接受大家意见,在年内不再进行大规模作战。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内政上来。191年7-12月。半年时间里,阿瞒军主要精力都放在内政方面,各城市只进行了小规模的招兵。自然招纳人才,劝诱俘虏,挖别的诸侯的墙角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不过总得来说,招纳人才,劝诱俘虏的活动搞的不错,挖别人墙角的活动却并不成功,阿瞒被挖走的人比挖来的人还多,有好几个意志不坚定的三流将领被挖走。不过阿瞒对此并不介意,一笑置之。191年12月。又一个年关近了。阿瞒想到去年汉帝大年三十出奔的事,决定亲自去拜见一下皇帝,进行一下送温暖活动。免得他心里不爽再次出奔。当然,阿瞒也想顺便向皇帝讨个官当当。于是,阿瞒换上朝服,带着侍从亲自跑到汉献帝的住处搞起慰问来。平日里阿瞒从来不把皇帝放在眼里,(至于平日他怎么欺负汉献帝的,在这里自然不必多说,大伙只要去翻翻三国演义就好了,那上面记载得一清二楚)。朝廷上大大小小的事一向是阿瞒说了算的,以至于汉献帝养成了个习惯,见到阿瞒说话就答应:“一切全凭阿瞒安排!”。所以,今天阿瞒破天荒的跑来拜见皇帝,倒把皇帝吓了一大跳,当阿瞒向皇帝问好时,皇帝仍然象往常一样战战兢兢地回答:“一切全凭阿瞒安排!”阿瞒十分不悦,本想当场训斥,不过顾及自己来拜见皇帝的本意,阿瞒只好装没听见:“皇上,年关将近,您可有什么用得到微臣的地方?微臣一定尽力。”汉献帝这才明白阿瞒原来是来搞慰问的。想了半天,汉献帝才小心翼翼的说:“这个,真是有些难于启齿啊,朝廷现在经济有些问题,不知爱卿能否捐助10000担粮草!”阿瞒当然能给出那么多粮草,不过他答应得并不爽快:“唔,,这个,,臣一定尽力而为,,不过微臣“官职”太小,收集那么多粮草有一定的困难啊。”阿瞒特地把“官职”两个字说得特别响亮。汉献帝自然是个明白人,知道阿瞒是在伸手要官,只得宣布:“为了嘉奖阿瞒的功绩,特任命阿瞒为州牧!钦此!!”阿瞒马上磕头谢恩:“多谢皇上,臣马上调拨粮草,以解朝廷燃眉之急!”192年元旦,阿瞒军横征暴敛,收入3万余金子之后。阿瞒再次召开了高级将领会议,询问将来发展事宜。有人提议南下攻击刘表和孙坚,一举平定南方,有人建议进行西征,剿灭马腾韩遂,也有人提议北伐,平定北方。权衡利弊后,阿瞒决定首先举行北伐,原因有二:第一,北方军阀众多,人才也多,现在阿瞒的城池已经够多了,人才却略显不足。第二。最主要的原因,死对头袁绍现在正在飞速发展,虽然经济实力不如阿瞒,但是已经建立了规模庞大的骑兵部队,日子拖久了,袁绍就有统一北方的可能。而阿瞒军无法招募骑兵,野战中是无法和大规模的骑兵部队抗衡的。所以,阿瞒拍板决定,年内进行北伐!
阅读全文

二。剿灭乔瑁190年2月,董卓军迫于反董卓盟军的压力,烧毁洛阳,向长安退却。阿瞒立刻派兵占领了洛阳,并再次亲自出马,请得名士吕范出山相助。同时,阿瞒已经不满足于自己现有得地盘和兵力,眼光又盯上了反董卓同盟里比较弱小的乔瑁势力。偷偷把士兵聚集在靠近乔瑁老家灘阳的陈留,厉兵秣马,磨刀霍霍,准备向自己的盟友下手!190年3-4月,阿瞒一直在操练兵马,招纳贤才,又先后募得何仪,蒋钦等知名人士。城市开发,治安等例行活动也有条不紊的进行。190年5月,阿瞒认为攻击乔瑁的时机成熟了,就召开了内阁会议,会议上询问军师陈宫:“我想灭了乔瑁,首先要与乔瑁断绝同盟关系,军师看这个时机怎么样?”陈宫分析双方兵力对比后双手赞成:“高!和他断绝关系,现在正是好时机!”于是阿瞒一边派出使者通知乔瑁要断绝关系,一边亲自率军跟在使者屁股后头,打算使者宣布完立马就动手,既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又能行偷袭之实。啧啧,奸雄就是奸雄。再说乔瑁,因为城池周围都是自己的盟友,乔瑁觉得自己高枕无忧,放心的连间谍都不派,成天吃喝玩乐,这天忽然接到阿瞒的通知解除盟友关系,还没回过神来,就听见守城士兵来报:“报,,大人,大势不好了,曹军已经把灘阳包围了!”乔瑁匆忙披甲上马,点起士兵进行抵抗,但是自然不是统率力高达100的阿瞒的对手,几个会合就被打的溃不成军,被阿瞒抓小鸡似的抓了起来。牢房里,阿瞒亲自对乔瑁进行了苦口婆心的劝说,希望乔瑁能够投降,无奈乔瑁又臭又硬,死活不肯,考虑到没了地盘和士兵,乔瑁一个光杆司令成不了什么气候,杀了他又影响到自己的名声,于是阿瞒就很大度的把给他放了。打败了乔瑁,阿瞒的羽翼越发丰满,本想如法炮制多阴几个盟友,壮大自己的势力,不料接到探马来报,董卓在长安聚集了8万多人马,一直蠢蠢欲动,随时威胁着洛阳夏侯渊军团,而夏侯军团只有2万余人。6月,无奈的阿瞒带领参加灘阳战役的将领和人马星夜赶往洛阳,准备随时应对董卓军的攻击。190年7月,阿瞒属下的城市获得丰收,收获了1万余担粮草。解决了一直困扰阿瞒的粮草问题。当月,将军夏侯敦在山上打猎的时候碰到了一个把老虎赶的没命乱窜的壮汉,经询问,壮汉正是威震三国的勇士典韦!阿瞒大喜,马上任命典韦当了自己的贴身保镖。
阅读全文

  刘备伐吴的时机分析:关羽荆州被袭时,刘备刚刚得到益州,并率领大部分的蜀汉将领在汉中争夺战中取得胜利,得汉中其地而不得其民。也就是说,得到汉中数月后把荆州给丢了。虽然刘备得到汉中,但很不稳固,很担心曹操主力部队再来进犯。在相对已经巩固荆州一线进攻曹魏,牵制曹魏主力,这也正是关羽攻打襄樊的战略上的原因。事实上,刘备是在关羽死了近两年后,将益州和汉中彻底平定,感觉已经很稳当的时候才举兵伐吴的。  刘备为什么不在有荆州的时候伐吴:刘备和关羽对东吴其实早就垂涎三尺,东吴诸臣也不乏目光如炬的杰出人氏,如何会看不出来?袭击荆州的吕蒙这么说“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复”,所以不伐吴,是因为“至尊圣明,蒙等尚在。”而得到荆州以后,刘备一直忙于攻打刘璋,平定益州,事实上为了攻打益州,刘备抽调了荆州除关羽外的几乎所有名将。再加上北方的曹魏一直都在虎视眈眈。所以,刘备之所以不在有荆州的时候伐吴,恐怕不是不想,而是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都不允许吧。再加上当初刘备被曹操追得走投无路的时候是东吴拉了他一把,孙权派兵和曹操在赤壁交战,将曹操赶回北方,并将荆州借给刘备,使刘备成为堂堂正正的一路军阀,这个事实天下尽知,如果刘备居然敢在没有任何名义的情况下反咬一口,倒打一耙,天下人会如何看待刘备?恐怕都会不屑地说:“刘备,忘恩负义之徒,小人耳!”这对靠着好名声才在乱世混下去的刘备而言可是致命的。更何况在荆州伐吴,在北有曹魏,孙氏深得人心,吕蒙等名将尚在的情况下也未必能讨到什么好处。关于刘备的兄弟情谊究竟如何,我比较怀疑,有几个细节很能说明问题,第一,从关羽开始攻打襄樊到荆州被袭关羽兵败身死,长达5个多月,刘备居然没发一兵一卒。这怎么都说不过去啊。后来的蜀汉廖立发牢骚时就说:刘备“使关侯身死而无孑遗”。可见对于关羽的死,刘备不能说一点关系也没有。第二,对于刘备这次出兵,三国志里这么写“初,刘备忿孙权之袭关羽”,请注意是“忿”字,同时没有对失去兄弟表示出应有的悲伤难过。我只得认为其中更多的恐怕是在利益上的考虑。第三,“情同手足”的老三张飞被部将杀死,刘备知道张飞的都督来报告时居然只冷冰冰的说了句“噫,飞死矣。”相比庞统死的时候刘备可是痛心疾首,“言则流泪”,让人不得不怀疑他们三兄弟之间的感情成分究竟有多少了。不管怎样,看上去刘备伐吴也不是一点收获都没有,至少,大部分人都忘记了他不援助关羽使关羽战败身死,而知道刘备知势不可为而为之,是为了给兄弟报仇,终于圆了他和关羽之间的情分。从这点来看,刘备的目的还是达到了。
阅读全文

                             关羽襄樊之战之我见      关羽军攻打襄樊,从战略大局上来看,刘备刚得到汉中,并自立为汉中王不久,希望关羽的攻击能使曹操无暇西顾,这样刘备能够在汉中站稳脚跟,而汉中得失关系到益州的安定,所以从大局上看还是正确的,无可厚非。    然而从荆州周围的形势来看其实并非那么乐观,东边,虽然当时徐州曹操守军人数很少,但是东吴君臣自己非常清楚:徐州地势平坦,而曹操骑兵纵横驰骋,东吴得到徐州也很难守住,所以决定反攻关羽,东吴一向对荆州虎视眈眈,垂涎三尺,而且倘若攻击关羽,占领荆州,“全据长江,形势益张”,再加上孙权想给儿子讨关羽的女儿,被素来狂傲的关羽一通臭骂,严词拒绝。面子上更是挂不住了。孙刘联盟已经到了翻脸不认人的地步。    而从荆州西边的形势来看,同样不容乐观,糜芳,傅士仁能力低下,关羽当然素来瞧不起,本不足以给关羽的北进军团提供有力支持,因为和刘备粘亲带故才得到重用,。而上庸一线,刘封孟达在当年才进入上庸,(24年春刘封孟达李严攻打上庸),而且两个人私心太重,客观上无法给关羽提供非常有力的支持。    开战之后情况看上去非常不错,曹操急忙调集了几路援军来增援曹仁,第一路由当时曹操最器重的将领于禁率领,内有猛将白马将军庞德,然而于禁一个不小心,没注意到当时秋雨出奇的大,结果关羽水淹七军,坐着船抓了一大堆俘虏,威震华夏。第二路由徐晃率领,虽然徐晃的士兵当时都是新兵,但后来曹操接连把12营的兵力交给徐晃,这样兵力上徐晃就能于关羽抗衡了。第三路由张辽率领,东吴和魏和解后东边威胁相对没那么紧迫了,而且当时樊城比较危急,曹操就连张辽都调来了。事实上,曹操调来了魏国几乎所有的主力部队和他能调来的最好的将领。    如果从战力上分析,关羽在于禁到达战场以后还能和曹操处于均势,关羽只是趁于禁莫名其妙的犯了很外行的错误(连千里之外的东吴的人都看出关羽要水攻,于禁这样的宿将居然鬼使神差的没注意到)才捡了个便宜,徐晃到达战场以后关羽就处于非常明显的劣势,倘若张辽也到达战场了关羽必然会更加困难。从整个大局来看,即使东吴不袭击荆州,关羽的失败也只是个时间问题,最好的结果不过是全军而退。    事实上,从军粮,援军,将领的到位方面分析,此次关羽出击刘备并没有很好的进行准备,关羽军粮本来就供应的不是很得力,在抓了3万多于禁军俘虏后更加捉襟见肘,只好去抢东吴的粮食,这对对关羽早已极度不满的孙权而言更是火上浇油。援军方面,关羽调动了几乎所有的荆州部队进攻襄樊,荆州方面留守部队严重不足,而上庸一线刘封孟达本来应该有支援关羽的能力的,但是,刘孟二人是当年春后才到达上庸的,关羽秋天就进攻襄樊了,刘孟二人以山郡初附为名不出援军于理上尚可理解,但我个人分析主要是因为关羽脾气太臭,刘孟二人倘若真的带兵去了,就归关羽管辖了,他们多少会不舒服。但是不管怎样,这两个人的表现相对曹操连给徐晃12营军队的表现,怎么看怎么觉得小。从将领方面来看,,蜀汉其实除了关羽,剩下的将领几乎都没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大名鼎鼎的赵云,其实终身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指挥资历,靠着长板坡保护刘备老婆孩子的功劳才窃居高位(演义中吹出来的不算),,黄忠,张飞只是临阵尚可,马超或许不错,但是这种造起反来连自己老子儿子都不要了的家伙谁敢放心用他?对关羽而言更要命的是,当时蜀汉的知名人物几乎全在汉中和益州一带,刘备带着他们刚刚夺得汉中,想让其中的某位去帮助关羽,时间上也不太够。而且,即使时间上没问题呢?关羽素来狂傲,就会出现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如果派个职位比较高的有威望的人去荆州,关羽一定以为是要夺权,兵家大忌,如果派个职位威望低的人去,就不会有什么权力,又起不到任何作用。    从刘备对关羽出征的支援准备严重不足的情况来看,这次关羽攻击襄樊开始只是骚扰性质的,或者说并非开始就想把曹操赶到黄河以北去。只是借助于禁的错误水淹七军后关羽军威大震,刘备君臣的野心才极度的膨胀起来,最终招致惨败,失去了争夺天下的能力。    下面是我关于关羽襄樊之战的几种比较好的理想假设:    1:关羽在现有条件下攻克襄樊,东吴不攻击荆州,但是面对随之而来的徐晃和张辽部队,军力上处于绝对劣势,结果,胜,损失必极大,进不能攻,败,倘若荆州仍在,退可守。不过总体来看失败的可能性相当大。    2:关羽水淹七军后主动后撤,退守荆州,带走大批俘虏军械而自身实力无损,骚扰曹魏的战略目的完美达成,曹魏实力受到损失,曹操只能少输当赢,无暇西顾攻击汉中和南下攻击荆州,蜀汉从此实力跃居东吴之上,从而在未来的三国鼎立中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    3:关羽水淹七军后,刘备未雨绸缪,火速派遣得力将领统率益州部队顺江直下支援关羽并帮助防守荆州。(黄权或者李严都能当此重任),关羽在襄樊争夺战中或胜或败,胜,则因为支援部队的存在而进可攻,败,则同样因为支援部队的存在退可守。    4:最完美理想的结果:条件:(1)与东吴搞好关系(送钱嫁女什么的也未必不可行),鼓动利诱东吴进攻曹操,牵制其张辽军团。(2)派得力将领率益州部队顺江而下支援关羽,(3)同时刘封孟达率上庸部队沿汉水支援关羽,则关羽在对徐晃部队时候就能处于上风,胜算较大。能胜,则乘胜统一黄河以南,不能胜,则牵制了曹魏的绝大部分主力部队,经过足够长时间的僵持,刘备军安定汉中益州,刘备率领张飞黄忠等猛将,法正等良谋趁机攻击长安。诸葛两线攻击的最完美的体现。
阅读全文

不知什么时候起,长城成了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象征,或许是因为国歌里那句:“让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不过对于我而言,感觉自己实在是愚顿得紧,一直想不明白这长城有什么好的,以至于能够让很多国人一提起长城就精神百倍容光焕发,甚至连那句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的“不到长城非好汉”都成了国人耳熟能详上下齐声朗诵的“谚语”。    为什么呢?因为长城的宏伟漫长、修筑不易,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想当年,为了防备匈奴,赵国等国各自修筑长城,“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而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秦统一六国后就把各国的长城连起来,为此大征民夫,弄得举国怨声载道,简直可以称为天怒人怨了,史载“(秦始皇)遣蒙恬筑长城,东西数千里,暴兵露师常数十万,死者不可胜数,僵尸千里,流血顷亩,百姓力竭,欲为乱者十家而五。”百姓对此事的憎恨甚至流传至今,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无数的万喜良在皮鞭驱赶下在荒山野岭之中重复着最简单机械的劳作,累死了就埋到长城底下,如果说这能体现出什么勤劳智慧的话,想必秦始皇定会在地下高兴的笑出声来。    为了修这“体现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长城,无数的人家破人亡,但是,长城这东西在历史上发挥过多大作用呢?小子孤陋寡闻,不过从史书上看,长城发挥左右的时候并不多,《史记》一书总共提到长城72次,但是没有哪次是说凭借长城打了胜仗的,总体来说,长城最大的作用是确定国家边界:“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先帝制: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受命单于;长城以内,冠带之室,朕亦制之。”高中课本极力称美长城,谈到长城的作用的时候不得不羞答答的说,在长城上举烽火,放枪炮,就可以很快的把敌军入侵的消息穿到千里之外,不过我还是不大理解:要是只起这样的作用的话,那修几个烽火台不就得了? 何必费那大劲?    很多人可能就说了,长城长城,自然是防御利器,可以保整个国家的平安的,如何没用?你不懂,那是因为你自己太蠢,不能体会罢了。乍一说好象也是这么回事,冷兵器时代,防御一方依仗着城墙或多或少总能获得些好处,但是细想想也不尽然,即使把举国兵力分散在这上万里长的战线上防御,每里也只能放几十人罢了,匈奴来个上百人就够这些人受,要是来了上万人,推都把长城推塌了,自然了,很多人又不服了:“长城很多地方地势险要,一夫当关,x夫莫开。”艾,这是实话,不过匈奴难道都吃饱撑的,非要选那险要的地方进攻?就不会选那不险要的地方?可以说,在战国初期各国竞相修筑长城,因为国家尚小,再加上修筑的也不长,当一道防线用还是可以的,但是当秦统一六国后,和匈奴的边界线已经极为漫长,指望长城这东西能充堡垒当防线保护国家安全,我看还不如指望天上掉馅饼现实。    不管怎样,无论从长城的修筑,还是从长城在历史上发挥的实际作用来看,我都找不到什么把长城捧的那么高的理由,“进攻是最好的防御。”就拿汉朝来说,真正解决了匈奴这个心腹大患的还是进攻,动辄数万数十万军队的大规模连续进攻,而不是依靠什么长城,如果汉武帝不是着眼于进攻,而是醉心于修筑长城,那汉朝能否存活都是个问题,而且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今天绝不会在这里充满自豪的回忆当年汉朝一击致命,破走匈奴的光荣。    兵法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长城修得再好又如何?是否能够比马其诺防线还坚固?即使和马其诺防线一样坚固又如何?单纯从修筑行为和军事角度来看,长城的修筑实在不见得高明,那么长城的精神作用呢?一个国家真正可以依仗的是具有勇气的人,而不是这漫长呆板的城墙。对于我国长期以来一直修筑长城的历史,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国人会感到光荣和骄傲,这其实是耻辱,这说明我国长期以来对邻国对外侵的害怕和恐惧,真正可以让我们骄傲的不是这个,而是我们的邻国因为害怕我们而在修这见鬼的长城,真正可以让我们骄傲的是有一天中国足够强大,强大到可以让我们自豪地说:“中国没有长城,因为,我们不需要长城!”
阅读全文

正是恼人的梅雨季节,傍晚的河谷中弥漫着淡淡的潮气,轻风拂过时,军营中的旗帜才会懒洋洋的舒展一下,露出旗帜中心尖锐的菱形图案“武田菱”。硕大的军营除了号令声和偶尔传来的战马的响鼻声外,几乎再也没有任何声响,营中用过晚饭的甲州士兵已经开始准备就寝,这支大多由农民组成的军队同样保持着平时日入而息的习惯。巡逻的士兵仍在往来穿梭,一切都显得秩序井然。武田军攻城已经进入第八天了,对于这支曾经在“甲斐之虎”武田信玄领导下横行天下,威震群雄的部队而言,小小的只有五百守军的长篠城居然能坚持到现在而且丝毫没有陷落的迹象,这多少有些出乎他们的意料。下午,风魔忍者向武田家当主武田胜赖报告了一个重要信息:“织田信长率柴田胜家,明智光秀,羽柴秀吉等,引织田军主力三万人抵达设乐原,并于设乐原布阵完毕。”中军大帐里灯火通明,决定武田家命运的军事会议正在举行。武田胜赖身披诹访法性甲,坐在军帐正中,武田家臣团分别坐于下首,随着军事会议的进行,意见很快就有了分歧,武田胜赖为首的决战派希望借此机会与织田德川联军决战,一举将其主力击溃,武田家臣中深得胜赖欢心的内臣纷纷发表意见支持决战,迹部大炊助胜资首先跳起来大叫:“我武田军势天下无敌,想当年三方原一役,杀的织田德川联军丢盔弃甲,家康小儿还吓的拉了一裤子屎,哈哈哈。”武田军将领中也爆发出一阵哄笑声,迹部大炊助胜资得意的左右看了看,又转向胜赖:“这次织田主力前来,正是决战良机,我军如能将其全歼,天下大势可定,我主霸业可成。”胜赖微笑着向迹部大炊助胜资点点头,随即转向武田四名臣之首的马场美浓守信房:“我认为胜资说的不错,不知美浓守以为如何?”在其他将领哄笑的时候,马场信房就皱着眉头,看到胜赖问话,马场信房欠身答到:“主公恕我直言,在下以为,本次织田军精锐尽出,柴田,羽柴等皆为当世名将,我军与其决战绝无必胜把握,目前我军粮草充足而织田军远离清州补给不畅,当前之计,莫如坚守我军军阵,不出半月,织田军粮草已尽,则其不得不退走或急与我军决战,倘其退走,德川军势已孤指日可破,倘其寻求决战,则须强渡陇川,我军精骑待其渡半而击可获全胜。”话音未落,四名臣之一的内藤昌丰起身说道:“织田军本次倾巢而出声势浩大,与德川军联合后已接近四万人,据风魔众来报仅铁炮就有三千余支,而我军因本州农忙,有近五成士兵无法应征作战,本次出征只一万五千余人。军力上我军处于绝对劣势,甚至有被织田军分并包抄后路的危险,我军后路如不分兵把守则后路堪忧,倘一分兵,则正面兵力更加捉襟见肘,当前之计莫若凭借我军骑兵机动优势,先敌而退,织田军若追击则阵型必被拉长,我军则可聚而歼之。”胜赖的侍近长坂钓闲当即反驳:“内藤修理所言差矣,织田军人数虽众,岂是我天下无敌的甲州骑兵的对手?我甲州骑兵自信玄公以来未尝败绩,岂惧区区织田小儿?”将领们分成几派各执一词,从傍晚一直吵到深夜也未能得出决议,见此情况胜赖宣布低级将领退出,马场信房,内藤昌丰、山县昌景、小山田信茂等人留下举行高层会议。这场决定武田家命运的高层会议召开了,会议上,武田重臣对采取何种行动仍有争议,但是在不能贸然与织田军决战一点上却是一致的,见此情景武田胜赖心下不悦,于是趁会议间歇偷偷令手下把迹部大炊助胜资和长坂钓闲找回来。不久,迹部大炊助胜资和长坂钓闲这两个武田胜赖的宠臣大摇大摆的回到中军帐,武田胜赖点头示意二人坐下参会,马场信房和山县昌景对望了一下,都摇摇头装没看见,性格如火的内藤昌丰却坐不住了,他指着二人骂到:“本次会议讨论的是机密军事,事关武田家存亡。信玄公当年遗言:‘家中大事需与吾等四人(武田四名臣)商议后方可决定。’你们两个不看看自己是什么东西,来到这儿想干吗??”长坂仗着胜赖的宠爱针锋相对的回答:“正因为事关重大,所以我等特地奉胜赖公之命前来参议。”内藤大怒,跳将起来破口大骂:“好哇,你们这两个奸臣贼子,唆使主君发起这场不智战争想灭亡武田家吗?看我不砍了你!”长坂也不客气,双方拔刀相向眼看就要杀做一团,马场信房等人赶忙拥上将双方拉开,经过这么一闹,会议只好草草结束了,会议结束之前武田胜赖下令:“明日,我军拔营度过陇川,移本阵于清井田原,定于二十一日于浅木,宫胁,柳田一带与织田,德川军决战!”然后带着得意洋洋的迹部大炊助胜资和长坂钓闲两人离开了军帐,丢下马场信房和内藤昌丰,山县昌景等宿将在帐中面面相觑,瞠目结舌。呆坐了许久,马场信房长长的叹了口气:“内藤修理,三郎兵卫,回去准备明天的行军吧。”山县昌景摇了摇头:“此战胜负关系到武田家的兴亡,武田家的精锐都在这里了,美浓守,我们明日再劝劝主公吧,万一此战有个闪失,后果不堪设想啊。”“没有用的,主公本来就年轻气盛,再加上身边那几个没打过仗的内臣的撺掇,他不会听我们的。”马场信房回答,内藤昌丰狠狠的咬牙:“那几个佞臣贼子,他们就知道甲州骑兵天下无敌未尝败绩,却不知道那是因为御馆公(武田信玄)打仗慎之又慎,从来不肯打没有把握的仗,你们说,要是信玄公象这么没有把握的仗他会打吗?”马场信房黯然拍了拍内藤的肩膀:“内藤修理,别说了,主公既然已经决定,那么服从是武人的本分。御馆公对我等恩重如山,临死又把主公托负给我们,现在是我们报答御馆公的时候了。。”晦暗的夜空中,细如牛毛的梅雨飘然落下。
阅读全文

弓箭与盔甲的问题其实和枪支与防弹衣的问题很类似,原理上讲,一般攻击机械的发展速度要比防御器械快。而且防御器械要跟上攻击器械的发展是很困难而且吃力的,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回到弓箭与盔甲的问题上,汉朝的弓箭已经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了,比如著名的李广常用的大黄弓,其威力甚至能射入坚石,所以普通的盔甲防不住是非常正常的事。而在战国时代我国已经普遍采用的弩,其威力更是在普通弓箭之上,据记载其箭头已经发展成为三棱形,已经很像后世专门对付重装士兵的“透甲锥”。在古代国外弓箭的发展看上去也走在盔甲之前,著名的英格兰长弓兵痛歼法国重骑兵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法国重骑兵拥有几乎是冷兵器时代最好的防护能力,但是在威力惊人的长弓攒击之下仍然被射成了刺猬。要知道,古代欧洲是绝对禁止使用弩的,但是弓的威力仍然骇人。在三国时期盔甲的发展并不是很快,虽然看起来当时的弓箭也不咋地,在三国志庞德传里有记载,庞德曾经“射(关)羽中额”,但是,看上去这一箭远远没将关羽射死,后来关羽还是能够活蹦乱跳的水淹七军,如果当时庞德的弓箭威力大,关羽当初就挂掉,那么襄樊之战应该就此结束了。到了三国后期,诸葛亮鉴于蜀汉国力较弱,人丁稀少,在蜀汉士兵的训练和兵器的改进上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其中著名的包括浦元刀,元戎弩等等,另外有记载蜀汉军队同样有着极好的盔甲,以至于后来的晋朝人对蜀汉盔甲青睐有加。蜀汉军队正是凭借良好的训练和精良的兵器,使得司马懿在五丈原高高挂出免战牌,虽然此时蜀汉军队人数上绝对不占优势。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弓箭伏击战例是诸葛伏击魏国名将张合,张合其人作为魏国五良将的之一的名将,深为诸葛所忌惮,但是他最终还是在那次追击中被元戎弩射死,后人评价这次追击类似于一场阴谋。其实,因为盔甲的发展一直都是滞后于弓箭之类的攻击兵器的发展,因而在古代战争的伤亡人员中很大比例都是弓箭造成的,所以在三国时期有很多名将死于弓箭之下也就不足为奇了。
阅读全文

孟德煮酒:话说曹操在丞相府宴请刘备,却不上菜,扯住刘备大谈“孟德主义”,直从早上聊到下午,刘备腹中不胜饥饿,只好讷讷的问曹操:“丞相宴请,不知为何自今不上菜蔬?”曹操大笑:“适才所谈孟德主义即为饭菜也,使君有所不知,去年征张绣时,吾军中乏粮缺水,将士不悦,吾心声一计,对军士大讲孟德主义以及实现孟德主义的好处。于是军士大悦,纷纷大叫:一天不读孟德主义,就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读了孟德主义,练武有长进,打仗有气力。在孟德主义的指导下,大军一举灭了张绣。”刘备闻言大惊,寻思:“这主义如此之好,我将来何不也来个刘备主义。”思索间手中筷子不小心掉落地上,曹操正在疑惑,正巧打了个雷,于是刘备假借雷声将此事掩盖过去。五色神石:话说许褚力大无穷但智力低下,所以人称虎痴,一日曹操问许褚:“你体格这摸好,咋脑子这么笨涅?”许褚叹了口气回答:“这还不是因为俺们那嘎缺碘害滴么?”于是曹操向天下征求补救秘方,有三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华佗他家左边隔壁第三间无赖葛洪前来献策:“在下有五色神石,将其碾碎加入食盐可保绝无此患。”曹操大悦,当场命令全国食盐必须都加入五色神石,否则以私盐害众论处,于是当即全国食盐开始加入五色神石,结果智力低下没少多少,全国儿童反而都得了多动症外加甲亢,其中包括曹操的宝贝儿子孙子,结果曹操死了没几年,曹操家江山就被司马夺了。但是五色神石却没有随着曹魏的灭亡而灭亡,反而与时俱进继续发展,到了晋朝时候终于发展成为五石散,就是把晋朝大小官吏都搞得疯疯癫癫的那玩意。名医吉平:魏国京城忽然发生怪病,不知其名,但是感染能力极强,因为是一种新病,故魏国医学院对此种怪病束手无策,曹操本已下令封杀消息,但是纸里怎能包住火焉?一时间魏国民心扰扰,当此危难之时,原本为一江湖赤脚医生的吉平挺身而出,将此种怪病命名为医学旧病:“飞点肥炎。”于是民心大定,曹操大喜,当即签发魏国国务院第三百七十九号令,补选吉平为魏国医学院院士,吉平一夜之间名满魏国。神兵连弩:辽东公孙氏,本一弹丸小国,国小力衰,然公孙氏承父辈余烈,玩弄平衡游戏于各大国之间且乐此不疲,今天要东吴一个粮食援助,明天找魏国要些良马,曹操怒,叱之,公孙惧,宣布已经研发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神兵连弩。”并已开始投入批量生产云云。各国既嫌其国小用薄懒于征伐,乃举行四方会谈进行谈判,听说目前已经进入第四轮矣。
阅读全文

刚才看到坛里讨论吕布的背叛问题,我想在三国演义中吕布之所以背负三姓家奴的恶名,跟他在史实中的屡次背叛有着直接的联系,于是翻看了一下三国志吕布传,,发现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和背叛联系在一起的。“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以骁武给并州。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丁原为人武勇忠义,史载其为吏时“受使不辞难,有警急,追寇虏,辄在其前。”他于吕布有提携之恩,对吕布也很不错,“大加亲侍”,但是吕布一受到董卓的诱惑就将这一切抛在了脑后,杀了丁原投奔董卓去了。在董卓手下吕布得到了相当高的待遇和信任,“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稍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但是吕布在董卓手下看起来也不怎么愉快,事情的起因好像是两人因为些小毛病发生了别扭,董卓发怒,拿手戟掷吕布,吕布躲过后赶紧道歉,事情就这么过去了,但是吕布心里开始暗自怨恨,再加上其与董卓的侍婢私通害怕被董卓发觉,他的不安越发严重。终于听从了王允的密谋,亲手杀死董卓。董卓死后凉州人造反,吕布由是李傕等交战失败,逃离长安打算投奔袁术,袁术心里厌恶吕布的反复而不肯接受,于是吕布北上投奔袁绍,并与袁绍合力攻打黑山张燕,表现颇为抢眼,但是随即“求益兵觽,将士钞掠,绍患忌之。布觉其意,从绍求去。”但是袁绍心眼颇小,而且有董卓和丁原在前面当例子,也害怕吕布倒咬一口,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遣壮士夜掩杀布,不获”,吕布因此逃离袁绍,投奔河内张扬,他和张扬的关系一直颇好,直到吕布最后被曹操围困,张扬还出兵声援,这是个颇让人感到意外的事件,或许是因为张扬保护过吕布,也或许是因为张扬为人性格仁和,让吕布感到没有威胁吧。总而言之,对反复无常的吕布而言这似乎是唯一的例外。,随后就是吕布袭击曹操的衮州了,但是在曹操连续的攻势面前,吕布不敌,投奔刘备。刘备出兵与袁术交战月余,胜负未分之际,吕布再次背叛,乘虚袭取刘备的根据地徐州。自称徐州刺史,刘备无奈请和,屯小沛。此后曹操迎来天子,朝廷给吕布加官进爵,于是吕布又和曹操交好起来。但是随着刘备的旧部下的回归刘备,刘备的力量也日渐强大,于是吕布再一次的反覆起来,又与曹操交恶发兵攻打刘备而和袁术交好。他击败了刘备和曹操派遣来救援刘备的夏侯惇,于是曹操亲自出马攻打吕布,吕布不敌,被围在下邳,经过三个月的守城战,众叛亲离的吕布投降了。此时的吕布本想投降曹操,于是对曹操说 :“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 。”面对勇武过人的吕布,曹操有些心动,但是刘备的话很快打消了曹操的念头 :“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于是吕布的背叛之路也就此走到了尽头。其实正如mofatianzun所总结的那样,三国时期换主子的人的确不少,但是我觉得,象吕布这样反复无常,甚至两次亲手杀死自己主子的人确实不多见的,吕布在三国志中得到:“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的恶评也算是实至名归了。
阅读全文

拙作提到姜维北伐,虽然从总体数字上以及胜负结果来看,蜀汉军队损失的人数要比魏国军队的损失人数少一些,姜维北伐却是失败的。对此吉米表示不能理解,偶特此解释一哈。在西方,对表面上是成功,但是因为部队损失较大,实际上却是失败的胜利称之为“皮洛士式的胜利”。公元前281年,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希腊国王皮洛士率两万多希腊军队渡海攻击罗马,与罗马军7万余人在奥斯库仑城附近展开会战,虽然因为皮洛士卓越的指挥能力以及希腊军队组织严密,训练有素,并且有着精良装备,希腊军最终获胜,并击毙罗马执政官,歼灭罗马军队六千余人,但是希腊军队损失也很大,伤亡三千五百余人,皮洛士知道自己的军队无法承受这样的损失,在部下向他祝贺胜利的时候叹息:“要是再来一次这样的胜利,就没有人能够跟我回国了。”如果要以简单的加减法来看,罗马军队七万人,损失六千,剩六万四千,皮洛士军队两万六千人,损失三千五百,剩下两万两千五百,简单的以加减法来计算,开始双方兵力相差四万四千人,战斗后只相差四万一千五百人,双方兵力差距的确在缩小。但是你能够说,双方的实力差距也在缩小吗?事实上,开始双方兵力对比是2.7:1。战斗后,双方兵力对比是2.84:1。也就是说,罗马军队虽然失败,但是却取得了更大的兵力优势。之所以要举这个例子,是因为它和姜维的北伐颇有相似之处。皮洛士无法在罗马补充自己部队的损失,而姜维北伐失败时的兵员损失也同样是国小人少的蜀汉很难弥补的,皮洛士虽然几次战胜罗马军队,并且取得了击毙罗马执政官这样辉煌的战果,但是,他对罗马的打击远远没有达到能致罗马与死地的程度,姜维北伐取得的些许战果对曹魏而言也是如此。下面看看蜀魏双方的兵力对比,蜀汉灭亡的时候户口大约是百万出头,以十一算,蜀汉可以承受的兵员数大约是十万人左右,实际上蜀汉灭亡时,姜维指挥的蜀军(包括右车骑廖化诣沓中为维援,左车骑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等的支援部队)五万余人,永安一线及南方常驻蜀军总计大抵不过4万,加上成都的士兵,在汉中前线被包围的蜀军,基本就是十万。而曹魏有多少士兵呢?曹操入荆州,史载,“船步兵数十万”,当然,后来经过赤壁大败,曹魏的士兵也肯定会减少。不过到了曹魏后期,灭蜀战役前几年,诸葛诞叛变的时候拥兵接近二十万,而司马昭也率领了二十六万士兵前往讨伐。加上长安驻守的军队以及各地的驻军,折算下来,曹魏的军队总数应在五十万左右。(当然,诸葛诞的叛乱肯定会大大减少曹魏的军队总数,不过计算其投降的数目,此战后剩下的曹魏军队人数应不会少于三十万)上面列出这些数字,是因为下面计算要用到,资料有限,不是十分精确,不过大致不会差很多。下面就以蜀魏双方能够在长安前线布置的兵力作为计算基础。蜀汉,五万,建兴十九年,姜维失败后蜀汉兵力损失很大,不过加上后援,差不多还是五万。曹魏,以曹魏伐蜀的最后一战共出动的兵力为准,二十万左右。实际上,曹魏在长安一线的部队兵力不是固定的,有时多些,有时少些,不过在诸葛诞叛变之前,曹魏在长安方向能够派驻的兵力绝对大于二十万,而蜀汉的部队兵力基本比较固定,大体就是五万人左右,毕竟,蜀汉也没多少增兵的资本。下面开始计算,双方的兵力对比最能说明问题:五万蜀军vs二十万魏军,如果整个战争双方损失比例是1:1,魏军最后还能剩下15万,要是姜维想拼光正面的魏军,双方变成0:0,那么双方损失比例要达到1:4才行,如果蜀军要在兵力上占据优势,比如变成三万vs两万,双方的损失比例为 2:18,也就是惊人的1:9。在冷兵器时代,这基本就是不可能的。实际上,姜维北伐时的损失比例大约是1:2。这个比例还这主要归功与建兴十八年,姜维与车骑将军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于洮西那一战,史载“经众死者数万人”。以这个比例消耗下去,姜维把蜀汉在汉中方向的五万人消耗光,魏军也能剩下十万来。如果象吉米认为的那样,以加减法计算兵力:开始双方兵力相差十五万,现在只相差十万了,不算失败吧,但是蜀汉在汉中方向却没兵了,这能算成功吗?要是这样还能认为姜维北伐是成功的,那简直就有点掩耳盗铃的感觉了。:)严格说,因为三国志记载的历次战斗上方的实际损失不是很详细,所以因为资料不够,我的计算不够严谨,但是大方向不会有错的,姜维北伐时蜀汉和曹魏的损失兵力之比绝不会超过1:4,而即使能够达到1:4,根据我上面的分析,这样下去双方也不过刚好把士兵拼光而已。呵呵,扯得有些远了。另外,对于姜维的才华问题,我本来是想说其综合素质的,睡眼朦胧的打成才华了,哈哈,见笑见笑。不过从对蜀汉造成的损失来看,诸葛虽然曾经失败过,但是后来练出了一支精兵,贡献为正,蒋琬和费祎都比较有自知之明,很少劳师动众,其中蒋琬没北伐过,贡献度为0。费祎取得过防御战的胜利,贡献为正。建兴十九年大败,姜维损失了很多蜀汉经过长期训练的精锐部队,,,这个贡献嘛。而以上尚未考虑他频繁发动长途战争消耗粮草军械等问题,要是再加上这些问题,毫无疑问的,姜维的北伐严重加大了蜀汉和曹魏的实力差距,姜维的北伐,从总体来看,可以称之为一次“皮洛士式的成功”,说得直白些就是失败。
阅读全文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