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日晚,麾旌摇曳,残角悲秋。叹月落雕弓,霜侵画戟,风凌赤兔,尘暗貂裘。铢清城畿,长驱贼逆,横鹜中原贯貔貅。霾烟里,拥兜鍪万领,鏖战曹刘。寒凛百尺危楼。对银鉴方生酒色愁。看矛槊遮空,戈铤云蔽,浊涛翻卷,垣壁沉浮。余勇难凭,良谋毁弃,饥鹰饱虎俱归休。凭谁语,三姓能啖父,不是楚囚。
阅读全文

看过乌鹊兄和长生兄的文章,忍不住来参合一哈。对于袭取荆州一事,东吴可谓蓄谋已久,关于东吴为什么选择荆州作为突破口的问题,吕蒙阐述的很清楚:蒙乃密陈计策曰:“今令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于操,何赖于羽?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复,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东向者,以至尊圣明,蒙等尚存也。今不于强壮时图之,一日僵仆,欲复陈力,其可得邪?”权深纳其策。很显然,东吴根本不信任刘备,看看此前双方在荆州问题上的几次龌龊,就知道吕蒙对刘备君臣的评价颇中要害(至少,从东吴方面考虑的确如此)。而且关羽的存在对东吴来说是个严重的威胁,可以说是关系到东吴的生存。居心叵测的刘备君臣占据长江上游的有利形势,随时可以东下攻吴,不由得东吴不害怕。看看后来的夷陵之战,即使是刘备方力量因为失去荆州和关羽而大大削弱的时候,东吴占据夷陵要冲,防守起来还是十分艰苦,要是刘备控制着荆州半壁,悍将关羽尚在的话,对东吴的威胁更为巨大,而且东吴防守起来也必将更加困难。而东吴方为什么不以曹魏为进攻对象,吕蒙也说的相对清楚:“今操远在河北,新破诸袁,抚集幽、冀,未暇东顾。徐土守兵,闻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势陆通,骁骑所聘,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徐州地势平坦交通颇便,适合曹魏的骑兵发挥特长,这种地势恰恰是东吴水步军的软肋,看看后来的诸葛诞叛变的情绪就知道,吕蒙的确具有远见卓识。所以,从东吴自己的战略上考虑,东吴袭取荆州的确是必须的,而且因为关羽的北伐,刘备又在汉中,再加上吕蒙的存在,东吴袭取荆州的时机也很成熟。东吴袭取荆州,关羽回兵的时候,曹操严令不许曹军追击,在这一点我的看法和南飞兄相似,如果曹军追击,很可能会引发东吴的恐惧:毕竟刚拿下的地盘总不会有多牢靠,要是曹军此时借口追击关羽,给东吴重演一把白衣渡江,,,。所以,东吴的恐惧是有道理的。而曹操的确老谋深算,干脆不追,让关羽去和吕蒙打个头破血流,当然最终曹操的目的也达到了,荆州的被袭与关羽的败亡让刘备和孙权终于反目成仇,刘备后来又发动夷陵之战报复,刘备败了,以后对曹魏就几乎够不成威胁。而东吴当时的情况比刘备也好不了多少,如果曹丕趁夷陵之战时偷袭东吴东线,东吴是否能生存下去都是个巨大的问题。所以说,从战略眼光上来看,曹操比刘备和孙权都要强。不过曹操很快就over了,而曹丕战略眼光比曹操有明显差距,过于取巧,想坐收渔翁之利,错失了灭吴的大好时机,这点上偶的看法和南飞兄相同。回头讨论,如果东吴不袭取荆州,双方保持荆州分治的情况的话,合力北伐的可行性。首先,双方的军事合作必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先不说双方是否相互信任,就从关羽辱骂孙权婚使,拒绝东吴帮助,并且擅自取用东吴檀关存米的种种举动来看,刘备君臣对失去半个荆州一事仍然耿耿于怀,而只要性格狂傲的关羽统治荆州,双方合力出兵的想法就不现实。诚然,刘备方即使占据益州和半个荆州,仅凭实力也未必能灭亡东吴,但对东吴而言,这个来自长江上游的威胁确实存在,而且东吴不像刘备,北方只要派一良将领数万人就足以据守无忧,如果双方再次交恶而曹魏趁机在东线袭击东吴,此时的东吴形势比如比夷陵之战时候还要恶劣,恐怕不over也差不多了。如果东吴不袭击荆州,则以关羽在襄樊前线拥有大量舟兵,还能够与曹魏援军进行对峙等表现来看,他可以全身而退,得到了数万于禁的俘虏增强了荆州方面的实力以后,关二对东吴的优越感自然也越发强烈,而如果刘备方占据着半壁荆州,东吴就始终无法避免面对着来自上游的威胁。从人口,人才等方面来考虑,要知道蜀汉后期的人才凋零的状况和失去荆州,以及夷陵大败有极大的关系,如果仍然拥有半壁荆州,不发生夷陵惨败的话,蜀汉后来的国力和人才状况未必就会比东吴差了,要是东吴的国力在三国中垫底而又没有长江屏障的话,恐怕其灭亡还要在蜀汉之前。综合一下,东吴袭取荆州,对东吴无论是局部还是整体而言都极为有利。荆州对蜀汉和东吴而言,好像一笔烂帐,很难算的很清楚(以前和三统花费过长时间讨论过三国志中刘备借荆州以及荆州的归属问题,但是我一直也没搞的很明白,汗。。),对于荆州,显然蜀吴双方对占据半壁荆州这个现状都不十分满意,而且双方围绕荆州龌龊不断,都想全据荆州这一点也的确是事实,当然,最后还是东吴笑到了最后。:)
阅读全文

建安二十四年秋,刘备手下大将荆州督关羽率军北伐,闰月,东吴采取吕蒙的计策袭取荆州,关羽回军争夺荆州失败,关羽战败身死。章武元年秋七月,对东吴怀恨已久的刘备亲帅大军四万余人(注一)攻打东吴,要一雪关羽兵败身死的耻辱为关羽报仇。孙权想请和,但是刘备盛怒不许。于是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假节,督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人和刘备军作战。两军遂在巫峡,夷陵,秭归一线形成对峙。应该说,蜀汉群臣有很多人是不支持这次东征的,其中包括当时已经很为刘备信任的诸葛亮(注二)。但是正在气头上的刘备并没有采纳他们的谏议,而如何对东吴动武的问题上,蜀汉内部也有不同意见,治中从事黄权就建议说:“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当寇,陛下宜为后镇。”应该说黄权的建议相当的合理而且充分显示出他对刘备的忠诚,但是这个建议刘备同样不予采纳。战斗初期,刘备军取得了一些小小的进展:东吴孙桓所率领的部队很快就在夷道被刘备军包围,不得不向陆逊求救,但是陆逊并未发兵救援孙桓。刘备军的吴班和冯习也攻破驻守巫峡的吴军陆议,李异等部,占领秭归。但是,这些小小的胜利远远不是决定性的。时间就在刘备军缓慢的进军中不停的流逝,转眼就到了章武二年的正月。章武二年春正月,陆逊部将军宋谦等率兵攻打蜀军的五个营垒,“皆破之,斩其将”。于是刘备率军回到秭归,将军吴班、陈式水军屯夷陵,夹江东西岸。二月,急于打开局面的刘备开始采取动作,他从秭归率诸将进军,翻山越岭来到于夷道猇亭驻营,又从佷山派遣侍中马良安慰五溪蛮夷,于是这些蛮夷也出兵助战。同时镇北将军黄权督江北诸军,与吴军相拒于夷陵道。从双方的兵力布置来看这场战斗相当的奇怪,双方近十万的兵马在巫峡,夷陵,秭归,夷道这一条长达数百里的战线上对峙,或许是因为双方兵力差不多,彼此都很难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的缘故吧。但是陆逊在这里明显是动了心思的,他并没有采纳诸将趁刘备军立足未稳的时候与其决战的建议,而是让刘备军得以从容的布置兵力,这也为他后来的火烧连营埋下了伏笔。士气正盛的刘备军急切的想和吴军决战以取得一场决定性的胜利,而少年老成的陆逊则尽力的避免和刘备军决战,,于是刘备就苦心酝酿了一个大计划,正如演义中描写的那样,他命令吴班率领数千人在平地扎营引诱吴军,自己则率领八千精兵躲在山谷里想趁东吴军队出击的时候打埋伏。这个计策瞒过了东吴诸将,但是老练的陆逊却不上当,刘备只得无奈地引兵从山谷中退出。因为陆逊的龟缩战术,刘备大军只得在巫峡夷陵一线和吴军长期对峙,双方从二月对峙到六月。不过这段时间刘备也没闲着,黔驴技穷的他命令水军上岸驻扎,并在各个要害地方都筑了营垒并派兵驻守。或许是袭取了春天蜀军五个营垒被击破的教训,刘备军这次筑营的地方大多颇为险要。这些营垒相互连接,“树栅连营七百余里”。六月,觉察到刘备军已经露出疲态的陆逊下令吴军进攻筑在险要地段的蜀军营垒,东吴诸将对此颇为不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己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此寇,正在今日。”于是先尝试着先攻一个营垒,但是被占据险要地势的刘备军击退。诸将都说:“不行吧,让士兵去攻击敌人的坚垒不是让士兵去白白送死么?”陆逊说:“我已经想到办法了。”于是下令吴军倾巢出动,每人手持一把茅草进行火攻。满山遍野的大火中,蜀军的战线雪崩一样完全崩溃了,吴军一气击破蜀军四十余个营垒,都督张南,护军冯习,胡王沙靡柯等人皆战死。同时遇难的还有白眉马良。刘备的将领杜路、刘宁等人势穷投降。刘备逃到马鞍山凭借山势列阵防守,但是得势不饶人的陆逊督率大军四面围攻刘备,很快蜀军阵线就土崩瓦解了,蜀军死者竟达万余人。刘备好容易借着夜色才得以逃脱。驿站的驿人为了助刘备逃命,收集了很多蜀军的铠甲焚烧阻挡住了吴军,刘备才得以勉强逃入白帝城。应该说,即使是在军队完全崩溃的情况下,蜀军的很多将领还是显示了他们的强悍和忠勇。在刘备逃命的时候,将军傅肜为刘备断后,在手下士兵伤亡殆尽的时候,吴将让傅肜投降,傅肜怒骂道:“吴狗!何有汉将军降者?”于是壮烈战死。从事祭酒程畿在大军败绩的时候乘船溯江退兵,有人告诉他吴军即将追来,劝他赶紧弃船逃生,程畿不肯,在吴军追上来的时候,程畿持戟孤身奋战,“敌船有覆者”,但是吴军越来越多,于是程畿也战死了。但是,仅靠个人的英勇是无法挽回整个蜀军的溃败的,此战数万蜀军基本伤亡殆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与兵员损失同样惨重的是物资损失,“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而张南,冯习,马良,傅肜等人都战死了,镇北将军黄权后路被断,无奈领兵投降了曹魏(注三),这些人本来应该是未来蜀汉政权的中坚人物,失去了他们对蜀汉而言同样是极其严重的打击。在蜀军经历了这场如同噩梦般的溃败之后,夷陵之战的结局就已经完全确定了,但是战斗并没有结束,失败后的刘备一路狂奔,先是从猇亭逃回秭归,在秭归稍微收合了一下残兵败将兵,就弃船舫,由陆路逃往鱼复,并改鱼复县为永安。吴军遣将军李异、刘阿等紧追刘备不放。秋八月,陆逊觉察到魏军的威胁,遂决定停止追击刘备。刘备于是收兵回到巫峡。夷陵之战终于正式结束了。这次灾难性的打击之后,蜀国基本失去了和魏吴争夺天下的能力,在诸葛亮的苦心经营之下,经过整整九年之后,蜀军才勉强回复元气,能够出兵北伐曹魏,但是因为实力和人才的匮乏,诸葛亮和姜维的历次北伐都无法避免失败的结果。夷陵之战的惨败决定了蜀汉在其后数十年中只能苦苦支撑并最终难免灭亡的命运 ,从这个意义上说,夷陵之战堪称蜀汉灭亡的前奏曲。注一:对于刘备军此次出征的兵力,在三国志文帝记里有记载:孙权上书曰:“刘备支党四万人,马二三千匹,出秭归,请往扫扑,以克捷为效。”由此可见,刘备军兵力大约是4万人左右,其中包括骑兵2000-3000。注二:三国志法正传:先主既即尊号,将东征孙权以复关羽之耻,群臣多谏,一不从。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往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尽管诸葛亮没有明显的反对的话,但是至少可以看出,他心里是不支持这次出征的。 注三:对于黄权的降魏的具体情况,大致是当时黄权率领长江以北蜀军防备曹军,刘备率领长江以南蜀军和吴军作战。六月,南岸蜀军大败溃退。吴将军陆议乘流断围,于是黄权退向蜀中的道路就完全被遮断了。孤军坚持了近两个月之后,八月,处于绝境之中的黄权率军投降魏国。所以刘备后来说:“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
阅读全文

《水调歌头-咏臧洪》 烽火绕东武,残角黯悲秋。 遥对故人旌鼓,无寐自凭楼。 霜冷荒原骸骨,月落长河云气,宇宙若萍浮。 抚弦怀恩义,覆面泪难收。 方歃血,谋戮力,复神州。 兵威谁料,能轻社稷快私雠。 喧嚣中原尘土,碧血仍堪涤荡,直上挽天流。 岂谓身名灭,浩气汗青留! 卡波评委评:【格律】 词,长调满分40分。《水调歌头》变体甚多,《白香谱》取苏词为标准,但有几句与作者颇有出入。我能找到的最近作者格律的例作是黄庭坚的《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以此为准。作者可以告知本人实际所依照的词例。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红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敧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这样一来,只有“抚弦怀恩义”一句里,弦字当仄。用韵没问题。 【文理】 《魏书-臧洪传》:“绍叹其能,徙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汉书-地理志》:“东武阳,禹治漯水,东北至千乘入海,过郡三,行千二十里。”臧洪守的地方叫“东武阳”(在今山东莘县南),原无“东”字,意为“武水之阳”,所以不能简化为“东武”,最多简化成“武阳”。曹操也守过这地方。 “遥对故人旌鼓”,“抚弦怀恩义”什么的,显然都是来自《臧洪传》。不过臧洪说的是:“每登城勒兵,望主人之旗鼓,感故友之周旋,抚弦搦矢,不觉流涕之覆面也。”“主人”就是袁绍,指的是袁绍兵临城下,所以就不用“遥对”了。还有什么“月落长河”,“宇宙萍浮”,太不着边际了,有点脱离主题的意思,要紧扣住人物来写。 “能轻社稷快私雠”骂的是谁呢?曹操还是袁绍啊?这两人可没有参加歃血。臧洪恨袁绍不救张超,与之翻脸,才遭其攻打,还是臧洪记着私仇在先呢。“直上挽天流”什么的,字面上勉强,又流于泛泛,不好。最后一句还是化自《臧洪传》:“子谓余身死而名灭,仆亦笑子生死而无闻焉,悲哉。”,但收得老套,还不如发挥一下原句的意味。 总之,作者基本扣住了人物,但仍有个别句子飘开过远,令人有些莫名其妙。字眼上再炼一下,就最好了。文理总分:24分。 【意境】 作者发挥得不够,新意也欠奉,不能不说有一点遗憾。臧洪最值得赞叹的是对朝廷之忠,对故友之义,但作者没有突出或挑明,不熟悉的读者可能会有些莫名其妙。【佳句】 有一些是史书里的句子,化得更自然一点就好了。老子骑牛评委评:评分:格律:如按前后两六言夹叶仄韵,则有误,按平仄通押看,则上片“对”(资料不足,存疑,暂按错算)、“弦”出律,下片又有不同格处。韵脚:无问题。文理逻辑:很不错。 创作意境:上品下吧。 佳句点评:总体都不错。
阅读全文

建安二十四年夏天,经过近两年的艰苦战斗,刘备终于在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斗中胜出,曹操率汉中军民从汉中撤离。汉中争夺战胜利结束使得刘备的势力达到了颠峰。二十四年秋,刘备群臣上表汉帝,尊先主为汉中王,“遂于沔阳设坛场,陈兵列众,群臣陪位,读奏讫,御王冠于先主”。 同时拜关羽为前将军,并假节钺。仪式结束之后,志得意满的刘备君臣回到成都。拔魏延为都督,镇守汉中。几乎在刘备拜关羽为前将军的同时,关羽挥军北伐曹操征南将军曹仁镇守的襄樊,与曹仁部在襄樊展开会战。曹操军五良将之一的左将军于禁率数万人前来协助曹仁。因为关羽在公安南郡留下了不少守备兵将防备东吴,所以关羽军前线的兵力略显不足,于是关羽几次要求在上庸的刘封和孟达出兵相助,但是这两个心怀鬼胎的家伙(注一)始终借口“山郡初附,未可动摇”,直到几个月后关羽全军覆没也没有派遣一兵一卒。与此同时,东吴也开始做小动作,吕蒙装病,孙权召回吕蒙两人开始密谋荆州,关羽上当,调了一些留守部队到襄樊前线,削弱了后方的防守力量,为荆州被袭埋下隐患。曹仁所部猛将庞德(注二)在襄樊城外与关羽交手,“射羽中额”,因为庞德常骑白马,所以关羽军称之为白马将军,“皆惮之”。双方进入僵持状态。从形势上看,曹军并不处于下风。但是八月,一场不期而至的大暴雨使得汉水暴涨,据记载,这场大雨居然下了十多天,襄樊附近平地水深竟达数丈(注三),驻扎在平地的于禁部队被大水湮没,于禁和诸将能做的只是“登高望水”,在关羽的舟兵攻来的时候“无所回避”,束手就擒。只有庞德率部跑上河堤英勇作战,被俘后慷慨赴死。于禁被俘投降,同时被俘的还有曹军三万余人。这三万多俘虏都被关羽送往江陵。于禁部队的忽然崩溃使得襄樊的形势急转直下,顿时变得岌岌可危。城中只有曹仁数千人人马,而且大水几乎把襄樊给吞没了,“城不没者数板”。关羽的部队乘船羽靠近城墙,把襄樊重重包围。襄樊陷入“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的绝境。当时,在整个大局上,关羽一边围困襄樊,一边“遣别将已在郏下”,开始做北进中原的准备,“自许以南,百姓扰扰”,“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操甚至有了“议徙许都以避其锐”的打算,但是被司马懿,蒋济等人制止。襄樊就成双方争夺的焦点,如果关羽攻克襄樊,那么就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挥军北进,以当时的形势,很可能“黄河以南,非复国家(曹魏)有也”(注四)。而被洪水所浸泡的樊城城墙有不少地方已经开始崩坏,形势岌岌可危。在危急时刻,曹仁显出良将本色,他“激厉将士,示以必死,将士感之皆无二。”帮助曹仁防守襄樊的汝南太守满宠也“沉白马,与军人盟誓。”终于,大水渐渐退去,由名将徐晃率领的救兵也从宛城赶到阳陵陂。但因为徐晃所部多为新兵,无法和关羽部队相抗衡,曹操派遣将军徐商、吕建等率部帮助徐晃,并下令:“须兵马集至,乃俱前。”关羽所俘的众多曹军俘虏很快给关羽军带来了一个巨大的问题:粮草。在前线的数万关羽部队和被安置在江陵的数万俘虏消耗的粮草是个庞大的数目。驻守江陵的南郡太守糜芳和驻守公安的傅士仁无法供给,关羽大为不满,再加上他平日一向轻视这两个人,于是放出话来:“还当治之”。糜芳和傅士仁内心感到十分害怕。注一:详见三国志《刘封传》,估计当时因为关羽假节钺,如果刘封和孟达率部支援关羽将会受关羽指挥,两人于是打小算盘,干脆托词不出拥兵自重。注二:《三国演义》里庞德是于禁的部下,其实在侯音、卫开等在宛造反的时候,庞德“将所领与曹仁共攻拔宛,斩音、开,遂南屯樊,讨关羽。”后路襄樊之战时“仁使德屯樊北十里”。庞德受曹仁的指挥是无疑的了。注三:《演义》里关羽水淹七军,从志里来看,于禁军和庞德军是被水淹了,但是是天降的大雨。关羽军从南边出发,自然会带有很多舟兵,而北方的于禁军和庞德军却没有。所以关羽获胜运气成分很大。注四:语见三国志《满宠传》,当时于禁军已被水淹,而曹操的其余各路救兵均未赶到,关羽如果此时攻克襄樊,很可能能够一举攻占黄河以南地区。
阅读全文

剧本,200年剧本。玩家选择:江东猛虎孙策。解释一哈我的选择,我认为在这个剧本中,孙策的形势相当之好。首先,周围并没有什么能够对孙策形成威胁的势力,其次,周围的大片空城很适合孙策扩张,荆州的刘表势力简直就是cai,北方紧挨着的刘备实力很弱,要人没人,要钱没钱,却恰好替孙策挡住北方的两大豪强袁绍和曹操。再加上孙策手下人才众多,孙策自身能力也相当强悍。可以说,在这个剧本中孙策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实在是我等初级玩家的上上之选!开始游戏,孙策上来也不评定,立刻出发去登陆在野武将,这个剧本在野名将众多,赵云,魏延,鲁肃都在野,(顺便说一哈,等到207年襄阳更是会出现一大批猛人,比如诸葛,庞统。所以一定要在207年前占据襄阳)。但是这次孙策只登陆到了鲁肃一人,。剩下就是什么潘临什么的无名之辈,而垂涎已久的赵云却被曹操登用。比较失败。回到吴,开始准备扩张,扩军备战,首要的目标不是北方的刘备,而是荆州的刘表,前面解释过了,刘备虽然实力不强,而且手下的关羽张飞都很诱人,但是如果灭了刘备,孙策就要和曹操袁绍发生正面冲突。刘表小儿麾下武将只有甘宁比较猛,但是也不是孙策率领的重型步兵以及周郎率领的突骑兵的对手。几个回合下来,刘表城池大部失守,只得退守坚固的襄阳城。北方曹操势力日渐雄厚,似有派兵南下的企图。孙策当即派出周瑜,鲁肃等使者携带金币前去交好,顺势和曹操袁绍都签订了盟约。从而免去了来自北方的威胁。此后,孙策挥军十万,从江陵出发,攻击刘表的最后据点“襄阳”。但那襄阳城极为坚固,孙策的重装步兵数次猛攻城门,但在城头密集的弓弩攒射之下都无功而反,反而被甘宁骑兵从城门冲突而出,死伤过半。周瑜指挥的突骑兵虽然强悍,在与城头弓箭手的对射中占尽上风,但是高大的的襄阳城墙同样成为周瑜无法逾越的障碍。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就到了月中。苦战之中,利好消息传来,黄盖率领的南蛮兵从城墙的无人看守之处攀爬而上,攻入城中,与守城弓箭手发生肉搏。强悍的南蛮兵在肉搏战中接连击溃了几股弓箭手。孙策的重装步兵趁机攻破城门,冲入外城。形式终于向有利孙策家的方向发展。但是刘表残余部队退守同样坚固的内城,孙策军几次尝试攻城,都只是对城墙造成了些许破坏,月底到了。孙策军狼狈退出襄阳城,襄阳攻略失败。退回江陵之后,孙策清点人马,发现因为没有部队在襄阳之战中被全歼,而且战斗中的受伤人员已经基本康复,自己的实际损失不大。孙策当即下令补充士兵,加紧训练。准备再次进攻襄阳。为了摸清敌情,孙策再次回到襄阳城打探消息。城门守卫认出了孙策,想上前进行阻拦,但是被勇武绝人的孙策一记必杀当头砍死。于是孙策大摇大摆的进入襄阳城(猛人,猛人,,汗。。。。)。在屯所孙策呆了近一个月刺探消息,终于得到襄阳守军情报。因为襄阳守军在上次战斗中损失巨大,有几支部队更是全军覆没,所以只剩下了3万余人。江陵的士兵补充训练完毕后孙策再次挥军北上,讨伐刘表。这次襄阳城墙再也不是孙策军的障碍了。孙策步兵和弓箭手部队纷纷越过残破的城墙攻入城内。刘表的残余部队很快就被全歼。刘表势力灭亡。在孙策进行襄阳攻略期间,大耳小儿不甘寂寞,趁孙策军精锐尽集江陵的时候,发兵偷袭了防备空虚的寿春城。孙策大怒,攻克襄阳之后只进行了简单的补充就率军长途跋涉,远征刘备。大耳小儿自然不是孙策百战雄师的对手,几个回合下来就全军覆没。大耳贼和张飞都归顺孙策。只有心高气傲的关云长不愿投降。孙策使出百般解数,又请关羽喝酒,又主动上门和关羽聊天。隔三叉五的还送关羽几个宝贝。但是关羽就是不肯松口。但是终于有一天,要孙策和他比武,说只要孙策胜了就愿意归顺。。孙策心里暗骂,谁不知道除了吕布你就是天下第一,你要比武不是找借口在我身上出气么?但是为了收降关羽还是硬着头皮上阵。关羽果然极为勇猛,几个回合就将孙策打落马下,可怜号称江东猛虎的孙策居然连关羽的毛都没打到一根。。。此战之后,关羽终于出了被孙策军打败的那口恶气。答应归降孙策。至此,孙策已经占据了南方的大部分领土,文有周瑜,鲁肃,张昭等名士,武有关羽,张飞等猛人。放眼四方,除了北方袁绍曹操这两个盟友,就剩下西南方的刘璋,西方的马腾,南方的小势力士变了。
阅读全文

三国十的确是一款不错的游戏,被认为是集以前的三国游戏和太阁系列游戏的长处于一身而又有创新。但是三国十的确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感觉主要有一下几点。1。井阑的威力。之所以把井阑的威力排在三国十不足的第一位是因为:井阑实在是太强了。它的出现打破了游戏的平衡性。其强大表现在以下几点:(1)超远的射程,井阑的射程远远超过守城的弓弩手,可以使得你在攻城的时候轻松地把井阑架在弓弩手射程之外扫射守军。(2)射击所需的行动力极小,每次射击只需要3点行动力,这使得大多武将一回合可以进行10次左右的射击,这意味着一回合一支井阑部队就可以打掉对手数千人。如果控制得好,你可以做到一场战斗歼灭敌人数万而自己不损一兵一卒,长此以往,战斗还有什么乐趣可言?2。历史事件。我把三国十的历史事件排在第二位是因为,这些事件实在是讨厌。比如我曾经用刘备玩史实,在陶谦让徐州之后没多久,就发生事件,稀里糊涂的,刘备就由一介诸侯变成了袁绍的宾客。相信类似情况各位玩家都遇见过。并不是在下反对三国十里出现众多历史事件,而是,这些事件发生后只出现几个过场动画,然后就无理的剥夺了玩家的劳动成果。比较过分。如果象太阁4一样,发生历史事件后玩家可以有选择,然后发生一场由玩家控制的和史实相似的战斗的话,让玩家有机会改变历史的话,相信感觉会好很多。3。南北差距相信很多玩家都喜欢用突骑兵,它兼有弓兵和骑兵的特点,可以远射,贴身作战威力也相当不俗。但是突骑兵是上党的特产,在上党达到巨型规模以后就可以投入批量生产。这使得上党和出产井阑的陈留一样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而问题就来了,这两个城市都是北方城市,对于南方孙氏的城市来说可没那么好福气了。虽然可以制造斗舰,但是斗舰的威力远远不及以上两种部队。因此我的感觉,用孙氏的话在游戏的后期会变得相当不爽。这个游戏在这点上并不平衡。4。城市的人口数目。三国十比较怪异的地方是城市的征兵系统,似乎只要城市里还有人,就可以无限制的征兵。玩到游戏中期你常常能发现敌人在10余万人口的城池把城市人口征得只剩2万人左右。让人不由想起“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的名句,只不过看起来电脑干的比石壕吏还彻底。。5。委任太守以及调动武将。三国十里,委任太守几乎是必须的。如果城市不委任太守的话,敌人进攻该城市你无法指挥抵抗,而你出征的时候也无法派遣援军,发动战役的时候如果你太守不够多更是会吐血。但是毛病是,,如果属下功绩不够就无法被任命为太守,而且给任命了太守的城市派遣武将的按键非常之偏僻,我是玩了快一个星期才找到的(许是偶比较笨哈)。调动武将是三国里面非常频繁需要用到的选项,却被设计的如此偏僻,感觉极度不爽。6。没有太守的城市的攻占对于三国十,如果你有城市,而且属下的功绩够的话,还是赶紧任命太守罢。没有太守的城市在敌人打过来的时候无法控制,会很难看的。在下指挥孙权曾经率10万部队攻击马腾同样有10万部队而无太守的长安,很轻松的就攻打下来,部队的伤亡只有2000左右。感觉极不合理,还不如太阁4。而且这个缺点还会在后期带来一个很大的负面影响:敌人往往回把你刚占据的城池给夺回去。非常讨厌。我就曾经以上党为根据地和曹操反复争夺晋阳,每次都是刚占领,还没回到上党去任命太守,曹操就派兵夺回去,拉锯了X次,烦!!!7。士兵的升级。有些城市里有升级士兵用的东东,但是我感觉这简直就像个摆设。因为你的士兵要等到300经验以上才能够升级,普通部队很难达到300经验不说,如果精锐部队伤亡后重新补充也会降低经验值。最终导致升级只是一种奢望。我玩的次数也不算太少了,游戏中期自己的部队也差不多有上百支了。但最终能够升级的只有几支部队,攻击力的确有少许提升,但远远不如攻占陈留或者上党搞突骑兵和井阑来得方便。看着城市里那些升级建筑,感觉真是,,,鸡肋鸡肋。。。8。树木。地图上的树木是可以被烧掉和用弓箭手射掉,烧掉还好说,但是弓箭手能用弓箭射掉树木就有些怪异了。只是一个小毛病,但是的确不合理。以上就是我玩了这段时间感觉到的三国十的不足。不知道大家的意见怎样,欢迎交流。:)
阅读全文

我觉得现在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董卓是否要撤离洛阳,以及曹操是否要追击董卓上面,如果董卓军在火烧洛阳之后是开始撤离洛阳,或者有撤离洛阳的意图的话,曹操是为追击无疑。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曹操就是要进逼洛阳了。1。关于曹操出击的目的。曹操的话全文如下:“举义兵以诛暴乱,大觽已合,诸君何疑?向使董卓闻山东兵起,倚王室之重,据二周之险,东向以临天下;虽以无道行之,犹足为患。今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 。”大体意思是,如果董卓守着洛阳倚靠着王室,凭险而守,那么联军还颇有投鼠忌器之感,现在居然把宫室给烧了,劫迁天子,弄的天下人心惶惶,这是天亡董卓的时候,如果一次战斗的胜利,就可以决定天下大势了。这里曹操并未提及追夺天子的事,而且很明显,以董卓军势之强,不彻底击败董卓军是无法抢回天子的,但是以曹操军区区五千人去追击或者想打败将十几万联军都吓得不敢轻举妄动得董卓军,也不是很理智。所以我认为曹操军前出的目的很可能是占据成皋,进逼虎牢关。等待其他联军部队跟上,随后与董卓军决战,“一战而天下定。”我没找到成皋在哪里,但是从地图上看,荥阳汴水恰好在虎牢关之东,也就是说,成皋当在虎牢关与荥阳汴水之间。董卓军徐荣部是从虎牢关出击的。而且从徐荣击败曹操后有进攻酸枣的打算来看,我怀疑徐荣开始是打算进攻酸枣的,与曹操是忽然遭遇,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曹操会被打得那么狼狈。2。关于董卓是否要撤离洛阳对于董卓烧洛阳宫的记载《资治通鉴》记载的比较详细:“卓自留屯毕圭苑中,悉烧宫庙,官府、居家,二百里内,室屋荡尽,无复鸡犬。又使吕布发诸帝陵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宝。卓获山东兵,以猪膏涂布十馀匹,用缠其身,然后烧之,先从足起。 (山东兵,联军也)。”此时董卓仍然在洛阳。我在读到这里时也比较疑惑,董卓将洛阳烧得两百里之内鸡犬不留,很明显他不想在洛阳守很长时间。但是董卓却一直没有放弃洛阳,从董卓军数次与联军交锋的记载来看,联军数次大败,洛阳直到第二年才被远道而来的孙坚军攻下。我猜测董卓的心意可能是这样的:看到联军势大,董卓很怀疑自己不能击败联军,害怕一旦自己打了败仗,天子为联军夺回,自己在天下就无容身之处了,而且洛阳离诸侯太近,可能收到诸侯的骚扰。于是索性把天子迁到长安去。为了防止洛阳给联军攻克以后成为联军进攻长安的基地给联军提供给养资助,干脆一把火烧了。但是后来董卓军与联军接战几次后发现联军不过尔尔,于是就在洛阳坚持守下去了。直到第二年孙坚部队才把董卓军从洛阳赶走。对于麻雀兄董卓在迁都政局大变之时不可能甩手不管的意见,我不能苟同,《资治通鉴》记载“三月,乙巳,车驾入长安,居京兆府舍,后乃稍葺宫室而居之。时董卓未至,朝政大小皆委之王允。”显然此时董卓不在长安,而是留在后面放火,同时因为长安的政事有王允帮助主持,使得董卓能够安心在洛阳一线和联军对峙。对于董卓被封为太师一事,《三国志》上说初平元年二月,乃徙天子都长安。焚烧洛阳宫室,悉发掘陵墓,取宝物。卓至西京,为太师,号曰尚父。”未说时间,只是在元年二月之后。但是《资治通鉴》记载的比较清楚“(初平二年)二月,丁丑,以董卓为太师,位在诸侯王上。”这个记载来看,董卓拜太师就是在孙坚来了之后。所以,综合起来,我以为,董卓虽然把洛阳烧得精光,做了最坏的打算,但是董卓也没有要轻易放弃洛阳的意思,同时他在这段时间里呆在洛阳的时间并不是那么少。曹操进兵的意思并不是追击穷寇,而是要进逼洛阳。等待诸侯联军跟上与董卓军决战。那么我认为整个事件的条理和麻雀兄的理解略有不同了:1。初平元年元月,诸侯起兵,进逼洛阳,王匡屯兵河阳津,为董卓所破,死者略尽。2。然联军势大,二月,董卓迁都,烧洛阳,长安之事尽属王允。董卓自率诸将与联军对峙。3。曹操欲进占成皋,进逼洛阳,但碰上欲攻击酸枣的董卓军徐荣部,大败。曹操逃回酸枣,徐荣亦因曹操军队的力战高估了联军的战斗力,不攻酸枣而还。袁绍诸人不图进取,四月,粮尽军散。4。五月董卓遣使欲与袁绍等人和解,袁绍等人不许,尽杀其使节。5。冬,孙坚军至,进驻鲁阳城。董卓军数万欲攻之,见其军整肃,不敢攻而还。6。初平元年二月,董卓拜太师。孙坚移师梁东,为徐荣所败。坚收散兵,进屯阳人,吕布胡珍率五千步骑击之,大为孙坚所破。7。董卓欲与孙坚和亲,孙坚不许。坚复进军大谷,逼洛阳。董卓自出与战,败。卓退至渑池。8。孙坚进军洛阳,打败吕布,占据洛阳。遂分兵出新安、渑池邀击董卓。四月,董卓返长安。
阅读全文

看了麻雀兄徐荣一文甚是钦佩,只是有几处不同意见,写出来和麻雀兄讨论一下。:)首先是曹操、张邈联军是否是追击董卓的问题。在《三国志》里有记载: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同时俱起兵,觽各数万,推绍为盟主。太祖行奋武将军。二月,卓闻兵起,乃徙天子都长安。卓留屯洛阳,遂焚宫室。可见此时董卓在焚烧洛阳宫殿的时候是在洛阳的,并未退向长安。而有记载,虽然天子车驾在三月就来长安了,但是直到第二年的四月,董卓才回到长安。可见董卓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很可能是守在洛阳附近和联军对峙的。这样就曹操和张邈联军就不是追击了。而后面有这样的记载“绍屯河内,邈、岱、瑁、遗屯酸枣,术屯南阳,亻由屯颍川,馥在邺。卓兵强,绍等莫敢先进。”观看地图就知道,袁绍等人率部队对洛阳形成了半圆形的包围圈。但是因为董卓的兵势较强,大家都不敢先发兵攻击董卓。只有曹操是个热血青年,慷慨陈辞道:“。。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 。”遂自己引兵西进,只有张邈和曹操关系不错,派了部下帮助曹操西进。。此后曹操就遇见了徐荣,被打得大败,但在这里,《武帝纪》里说是“遇卓将徐荣”。并未说明是否就是曹操中了徐荣的埋伏。而后面更是有“徐荣见太祖所将兵少,力战尽日,谓酸枣未易攻也,亦引兵还。”的记载,我揣测很可能是徐荣受命进攻酸枣的联军,也就是说,很可能徐荣和曹操是迎面碰上的,徐荣虽然击败了曹操部队,但是看到曹操兵士虽少但仍能力战的情况错误的高估了酸枣联军的实力,引兵退走。我以为,以这场战斗认为徐荣的能力如何强是不大合适的,曹操此时只有五千人马,显然徐荣军在人数上占了绝对的优势。但是徐荣的能力的确不弱,因为曹操吃了败仗回到酸枣以后,说话的口气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诸君听吾计,使勃海引河内之觽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全制其险;使袁将军率南阳之军军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高垒深壁,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这非常有趣,看得出曹操对董卓军队的实力已经有了新的认识。说话的口气从开始的“一战而天下定”改为了“高垒深壁,勿与战”了。但是联军都是贪生怕死之辈,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顷之,酸枣诸军食尽,众散。”时间大概在初平元年4月。联军只维持了两个月就做鸟兽散了。这年冬天,孙坚率军来到洛阳附近,次年二月,孙坚在梁东为徐荣所败,后收败兵大破胡珍,吕布,斩华雄。进兵大谷,距洛阳九十里。董卓亲自率军攻打孙坚,被孙坚击败,孙坚遂进逼洛阳,再败吕布,占洛阳。四月,董卓返长安。徐荣击败孙坚这场战斗明显不是决定性的,并未对孙坚的实力造成很大伤害,但是能击败风头正劲的孙坚的确非常难得了。扯得有些远了,但是我觉得这个事件过程比较清楚,董卓虽然焚烧洛阳宫室并迁都长安,但他并未退走。直到第二年,孙坚来了才把董卓赶走。所以,曹操当初的出兵与徐荣相遇自然就不是追击而是出击了。
阅读全文

(五)一介足轻武藏在伊贺里经过近2年的刻苦训练,终于掌握了中级忍术,被百地丹波允许下山了。走在路上,武藏对前途感到迷茫。在山上呆了2年,不知道天下局势变成什么样了。自己曾经夸下海口要去挑翻冈吉兄弟,又被佐佐木小次郎当众羞辱。这些人现在都去了哪里?是否还在京都?自己该何去何从?忽然,目光锐利的武藏发现前方远远的山冈上几个人影在晃动,然后又消失在山冈后面,显然是想打埋伏。武藏暗自冷笑:“就这么几个小毛贼也敢来献丑?”两年没和人交手了,又刚学得忍术,武藏不由的技痒起来。于是佯做不知,大摇大摆的向山冈走去。果不其然,刚走到山冈下,只听一声锣响,几个毛贼手持大砍刀从山冈后窜出:“乖乖的把你身上的财物留下来就饶你不死,否则,,” “嗖!嗖!”毛贼们挥舞了几下手里的大砍刀。看到毛贼们拙劣的刀法,武藏心中窃笑:“这是什么刀法?简直就象种地的农民在挥舞锄头嘛。”为首的毛贼被武藏嘲弄的眼神激怒了:“好呀,小子,你找死!”挥舞着大刀梦扑上来,“呼”的一声,对武藏当头劈下。武藏站着一动不动,好像是吓傻了。眼看大刀就要砍到武藏身上,毛贼只觉得眼前一花,武藏便如同幽灵般的从他眼前消失了。接着毛贼感觉到大刀脱手而出,身体仿佛不是自己的了。在一阵天旋地转的眩晕中,大地猛地朝自己脸上贴过来跟自己来了个亲密接触,然后口鼻之中就充满了泥土的味道。武藏用力一甩,那把从毛贼首领手里夺过来的砍刀脱手而出,宛如一道闪电穿透了路旁的一棵碗口粗的杨树,然后看着剩下的几个毛贼冷冷的问道:“你们谁还想上来试试?”毛贼们见自己的首领一个照面就被打翻在地,摔得灰头土脸半天爬不起来,又看到武藏飞刀刺穿杨树的神勇,个个吓得瞠目结舌,忙不迭的跪下磕头求饶。经过询问,武藏得知,这些人原来都是附近的农民,原来种的是丰臣家的土地。但是因为丰臣秀吉去世后,五大老之首的德川家康欲灭丰臣家而后快,对丰臣家的封地采取了蚕食政策。夺取了丰臣家的土地后,又贪婪地征收了比丰臣家苛刻得多的杂税。这些农民无法生活,只好落草为寇了。这些人还告诉武藏,五奉行之首的石田三成已经发出檄文,联合了各个大名要讨伐德川家,眼下正在招兵买马。武藏觉得自己出人头地的机会到了。凭着自己这一身武艺,谋取功名应该不成什么问题。他立刻前去投奔了父亲的故主:直属于石田军宇喜多秀家的新免伊贺守。但是使武藏感到意外的是,新免伊贺守对他并不热情,仅仅授予他足轻之职,据说这还是看在武藏已故父亲的面子上。武藏大为不满,因为足轻职位低下,平时尽干些打柴扫地的杂活。“凭我的身手,至少应该是侍大将嘛!”武藏心中忿忿。打柴的时候,武藏用砍刀对着竹林发泄自己的不满,每一刀挥过去,都有成片的竹子被砍倒,在东倒西歪的竹子中,武藏找到了杀伐的快感:“我是最优秀的,现在是锥入囊中,很快就会崭露头角的。”残酷的战斗很快就拉开了序幕。石田三成统率西军与德川家康统率的东军在关原展开大战。史称“关原之战”战斗中,勇猛绝人武藏冲锋在前,挥舞着“村雨”杀敌无数,所过之处无不洒落阵阵血雨。但是战斗结束后,武藏并没有得到丝毫的封赏,甚至连足轻也当不成了。原因很简单:西军彻底的失败了。西军首领石田三成被德川军捉住并斩首。西军的诸位大名灭亡的灭亡,削减封地的削减封地。武藏能够逃脱并保住一条性命已经是难能可贵了。现在,德川成功的利用石田三成削弱了反对自己的诸位大名的势力,德川家势力已经远远凌驾于丰臣家之上,对老奸巨猾的德川而言,削弱并灭亡丰臣家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阅读全文

(四)猿飞佐助猿飞全名猿飞佐助,有着如同猿猴般敏捷的身手,能轻松在树上攀援飞跃,耐力惊人,能日行500里,且擅长格斗,曾经徒手格毙一头巨熊。执行各种任务数十次而从来没有失手过。被公认为是伊贺里最好的忍者。武藏在猿飞的指导下忍术渐渐有了起色,数月之后,武藏能够在离地面一尺的竹竿上来去自如了。猿飞就将竹竿高度提高来增加难度。又是几个月过去了,武藏终于能够在离地面十丈高的竹竿上奔跑跳跃,如履平地时,平衡训练方告结束。随之而来的是更危险的敏捷训练,猿飞在山道上拉起一根根镶嵌着锋利刀片的绳子,命令武藏用最快的速度通过山道。“速度快些,再快些!”猿飞不断的命令道。在绳刀之间展转腾挪的武藏是有苦难言,刀片如此锋利,不小心就会受伤甚至有生命危险。这对身材轻盈的小孩子都不是易事。更何况是他这样一个魁梧的巨汉?虽然猿飞在训练中对武藏很严格,但是平时,两人却是非常好的朋友。闲暇时间,武藏自然不会忘记自己的本行,经常挥弄着村雨练练刀法,偶然,猿飞也会饶有兴趣的和武藏拆上几招。艰苦的忍术训练使武藏的剑术也在不断的进步,武藏原先一味凶猛拼命,追求气势的剑法中渐渐流露出更多的敏捷。一个夏日的傍晚,训练结束后,猿飞叹息道:“武藏,你真是个武学天才,可你是个武士。”武藏对这句话感觉有些莫名其妙。猿飞接着说道:“你是个武学天才,首领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就感觉到了。所以他答应让我教你忍术。但是,武士和忍者是天生的死对头,掌握忍术的武士更是忍者最危险的敌人。这也是首领不允许我传授给你最高级的忍术的原因之一。”猿飞顿了顿,又接着说:“将来你一定会入仕大名家的。介时,一定会有忍者死在你的刀下。”武藏不由心下黯然,是的,自己将来一定会走上入仕大名的道路。那时以自己不凡的武艺,极可能会担任护卫之职,那样的话和从事秘密活动的忍者发生冲突就是不可避免的了。想到那些忍者中很可能有来自伊贺里的,武藏心下就更加内疚:“如果可能,将来我一定会尽力的避免杀死忍者。”猿飞转过身去,望着在群山之间缓缓落下的夕阳,半晌才说到:“武士和忍者的争斗是生死之战。所以那也不能怪你。而且如果忍者在执行任务的时候被抓住,生不如死。所以还是被杀死的好。这是忍者的命运,谁都无法改变的命运。”夕阳给山川河流都涂抹上了一层金黄,光线渐渐的暗下去,晚风在树林间穿过,激起树叶的阵阵声响。身着漆黑忍者服的猿飞直直的伫立在山冈上,仿佛一尊石像。夜色渐渐吞噬了一切,猿飞一动不动地站着,终于与无边的黑夜融为一体。危险的敏捷训练结束后,进行的是最痛苦的耐力训练,烈日曝晒之下,武藏双手抓住高高的树枝,将全身悬挂在空中,下方地面上插满了寒光闪闪的铁荆棘,忍者镖和飞刀。几个月过去了,武藏终于达到了最高要求:在树上悬挂了一整天。这天傍晚,百地丹波告诉武藏:“你明天就可以下山去了。”夜里,武藏收拾起自己简单的行李,并向悉心教导了自己两年的猿飞告别,猿飞只是淡淡的点了点头,黯淡的烛光下,漆黑的忍者面罩冷冷的,看不出任何表情。武藏就这样离开了他呆了两年的伊贺忍者里。接近中午时分,武藏打开了背囊想取出些干粮做午餐,却在背囊里赫然发现一本破旧的图书:忍术秘籍《万川集海》。书封面的下方画着一个小小的飞猿--那是猿飞的标记。
阅读全文

(一)武藏财经公元1598年。美作国的松山镇,年轻的剑客宫本武藏经过长期的刻苦修炼终于决定出山,决定和世上的著名剑客一比高下,从此踏上了一条剑圣之路。踏出松山镇后,武藏一直向日本最繁华的京都走去,京都果然名不虚传,各类商店鳞次栉比,武藏仿佛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般看得眼都花了,当然最吸引武藏眼球的还是刀剑店内的各类名刀,尤其是著名的长刀“村雨”,寒光闪闪,杀气凛人,刀身仿佛笼罩在一层水气之中。武藏简直爱不释手,但是此时宫本武藏身无分文,面对“村雨”的天价只能望刀兴叹了。走出了刀剑店,武藏深刻体会到没有钱是万万不能地,来到客栈安顿下来,躺在客栈床上的武藏摸着自己羞涩的钱袋盘算起怎么才能发财来。。考虑到自己笨拙的口才,武藏明白自己当一个小商贩去和那些巧舌如簧的巨商讨价还价是不行的,好在自己一身力气,剑术也不错,再加上长相比较有震慑力,去商店里打打工,送送货,讨讨债什么的还是比较能够胜任。第二天武藏就来到一家店铺向店铺老板毛遂自荐,问老板有什么杂活没有。老板看了看武藏,想到冈山城宇喜多家的家老花房正幸了欠店里700贯钱一直赖着不还,店里派小伙计去讨国几次都被花房正幸连轰带打的赶了回来,,眼前这个家伙看上去比较威猛,说不定能镇住花房那个刺头,于是满面堆欢的把收据交给武藏,让武藏去冈山城讨债。并允诺如果武藏能讨回这700贯,他将付给武藏100贯的报酬。武藏取过收据,带着自己的大砍刀一溜烟跑到冈山城敲花房的大门:“喂!!花房在家吗??哦??你就是花房??快还钱!!把欠我们店里的700贯还了!!”花房大清早睡得迷迷糊糊的,被吵醒心里正没好气,猛的拉开房门就想骂娘,但是拉开房门见到魁梧高大,满面横肉正手持寒光闪闪的大砍刀瞪着自己的武藏以后立马就被吓醒了,并很及时的把即将脱口而出的脏话咽了回去:“哦,,这个,,你是京都店里的伙计呀,请先到屋里坐坐!”不过花房马上就后悔了,因为花房是个比较有洁癖的人,而胡子拉碴,满脸青春痘的武藏穿着打满补丁,不断往下掉土渣的灰色麻布衣服,浑身上下因为N个月没洗过澡而散发出一股子浓烈的异味,看着武藏一屁股坐在自家一尘不染的塌塌米上,花房强忍着自己呕吐的冲动,脑子飞快运转如何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个瘟神请出去,,最终花房把牙一咬心一横,从保险柜里取出700贯现钱交给武藏,终于送瘟神似的把武藏“请”走了。武藏揣着那700贯铜钱走出冈山城,想到自己即将拿到100贯钱的报酬,不由乐得屁颠屁颠的,回京镇的路上路过长船镇,武藏看到长船镇的店铺心中忽然灵光一闪:“为什么不用这700贯铜钱当本钱,买点土特产一路贩卖?”至于京都店铺的700贯,回京都的时候再从自己赚的钱里抽出来就好了。这样回到京都自己肯定能挣不少钱,比100贯100贯的攒钱强多了。想到这里武藏不由心潮澎湃,热血翻涌,立刻窜进长船镇店铺,买了几十个砚台揣在身上沿途贩卖。这一招果然奏效,回到京都,武藏身上已经积累了3000贯铜钱。来到京都店铺里把700贯钱交给店铺老板后,老板如约付给武藏100贯工钱。当天夜里,武藏在客栈的上房里数着那几千贯铜钱不由得放声大笑:“哈哈哈哈,这下我可发财了!!”此后几个月,武藏一直在京都附近的各个镇间来往穿梭,贩卖土特产,还经常搞些哄抬物价,欺行霸市的行径,很快便成为腰缠万贯的富翁。他在京都买了房产,内外装饰一新,把家从偏远的松山镇迁了过来。闲暇时武藏的爱好是去京都的酒馆喝酒吹牛,,在金钱的腐蚀下,他的剑圣梦早就被扔到爪哇国了。
阅读全文

在三国演义和传说中,刘备麾下的将领很强,以刘备的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代表,而曹操的将领传说中相对比较弱,曹魏五虎“张辽。乐进,于禁,张合,徐晃”名气也不那么响亮,玩很多三国游戏的时候甚至给人一个感觉,曹操麾下将领不少,但是都是能力比较平均的,能力超群如刘备的五虎上将的却不多。下面,小子斗胆根据史实,从“统率,武力,智力,政治,魅力”几个方面把两家的五虎捉对做一下比较。评分标准:有过某方面的记录的,起评分85,如果在某个方面有确切的正面例子的,加分,有反面记录的,减分,加分标准:有特别辉煌的例子,加10-15分,一般的正面例子的,加5-10分,普通的例子,加1-5分,反之亦然。加分加到满分为止。如果没有某方面记录的,以70分算。第一篇  关羽VS张辽作为刘备麾下最著名的将领,关羽无疑是非常出色的一位,连曹操方面都认为:“蜀小国也,名将唯羽。”()。而张辽同样是曹魏阵营中首屈一指的将领,声名显赫,威震敌国。而且,巧的是,从曹操曾经派遣张辽询问关羽去留意向一事可以看出,两个人关系还是很不错的。武力比较:关羽:正史中能找到能体现关羽武艺的战例的确不如不如演义中那么多,但从中却能看出关羽的确堪称“万人之敌”。例如白马一战,“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而还,绍诸将莫能当者”。这一战绩是相当惊人的,因为从这一情景分析,关羽当时是单枪匹马杀入袁军阵中将袁绍军主将颜良刺死,后竟然能够在敌阵之中从容的斩其首,而且无论是开始的关羽冲阵还是后来关羽取了颜良首级后离开,当时袁绍军中的诸多将领居然都挡不住。从这个方面来看给关羽的武力加15分大家应该不会有什么异议!    但是另一个方面,无论是从“关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的记录,还是从后来关羽与庞德交战,被庞德“射羽中额”的记载看(危险呐,险些就给庞德射死了,狂汗。。),关羽的防箭能力的确不怎么高明。但是考虑到当时关羽的年龄,老眼昏花的防箭自然有点为难,少扣几分吧。    两个方面综合起来关羽的武力应该能打“99”分吧。张辽:张辽无疑是曹操军中传奇式的将领。最能体现张辽武力的是合肥之战,当时孙权率众10万包围合肥,张辽仅率800人出城与孙权军大战,“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阵,杀数十人,斩二将,,,冲垒入,至权麾下,权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呼权下战,权不敢动。”然后张辽又在吴军中杀进杀出两次,“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这一战相当辉煌,而且自此以后对吴人的心理产生了极为巨大的震撼作用。从文中描写分析,,张辽的武力勿庸置疑是超一流的,至少不应在关羽之下,而且在百倍于己的敌军中“自旦战至日中”,居然能够全军而退,防护能力显然也是超一流的,与箭防能力有明显的缺陷的关羽相比明显占优。    综合起来,张辽武力应该能打100分。统率能力比较:关羽:正史中记载的关羽指挥的战斗很多,但是很遗憾的是总体上说败多胜少,并且不乏给曹魏二流武将击退的战例,应适当减分。而且率军北伐,虽然有“水淹七军”的辉煌,但是最后还是在襄樊城下被曹魏五虎之一的徐晃率军击败,并且被东吴袭取荆州后全军溃散,战败被俘。但是客观的说,关羽北伐,正面面对着曹操所能调集的几乎所有的主力部队:精锐的曹仁军团和陆续赶来增援的于禁庞德军团,徐晃军团(张辽军团也在增援之列,但是尚未赶到关羽军就溃败了),以荆州一军之力对抗曹魏如此多的部队,“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虽然后来处于下风,但是如果东吴不袭击荆州,胜负还未可知,而且从关羽的舟师当时占优势这一细节分析,如果东吴不背后捅一刀,关羽即使战败,全军而退应该是没问题的,仅从这一点而言,关羽的统率能力也应该是超一流的。给予15分加分应该不太离谱。    综合起来,关羽的统率分应该是85-10+15=90分张辽:三国志中记载了两个张辽的辉煌战例,如上面提到的合肥之战,以及合肥之战稍后的逍遥津之战,以及一些正面战例,比如柳城击塌顿之战,天柱山击陈兰之战,,,,战绩明显优于关羽。    综合起来,张辽的统率分,满分100分!智力比较:关羽:尽管传说中关羽熟读春秋,,,但是我在正史中却没有找到关于关羽文化水平的介绍,不过从他    以及阅书大悦等细节来看,他读书写字还是没问题的。本想酌情加分,但是关羽失荆州是因为他对东吴攻击他的决心缺乏清醒的认识,并且过分的依赖烽火台,多少显得不智。一增一减,勉强的维持原分吧。      关羽的智力评分:85分张辽:在三国志中,也没有找到过多能体现张辽的智力的地方,不过从他诈传圣旨劝降昌豨一事可以看出,他的智力应该不错,而且合肥之战前,只有合肥诸将只有张辽能够很快把握曹操署函的意图,说明他智力要比诸将高一些。加5分。    综合起来:张辽的智力评分90分。政治比较:关羽:关羽在处理内政方面表现的应该说还是不错的,从刘备“袭杀徐州刺史车胄,使羽行太守事”以及后来让关羽坐镇荆州等情况来看,刘备对关羽的政治水平还是很信得过的。而关羽镇守荆州数年就能够大兴舟师,出兵北伐,也从侧面反映关羽的政治能力还不错。可以获得加分,但是另一方面,从他辱骂孙权的婚使,到他在北伐的紧要关头擅取东吴粮草招惹孙权等方面可以看出,关羽的外交能力也差得可以。减分。    综合起来:关羽的政治评分:85+10-15=80分张辽:政治方面张辽并没有什么记录,或许是因为曹魏的人才济济,不需要武将去搞内政吧。。    综合起来,张辽政治评分:70分魅力比较:关羽:没的说,美髯公在这个方面无可挑剔的,从正史中当时对他的评价看,无论是的“威武雄壮”,还是诸葛对他的吹捧“绝伦逸群”,关羽在魅力方面“真天人也”。给关羽的魅力打100分。张辽:正史中对张辽的长相没有的记载,不过既然能和美髯公相善,从物以类聚的角度来分析,他魅力也不应该很差,而且有趣的是张辽传中还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张辽与夏侯渊围昌豨于东海,”豨数目视辽(两人是不是想搞玻璃关系。。汗。。),辽欲挑与语,豨许降,,辽遂上三公山拜豨妻子,。。从这个细节来看,张辽长相应该还不错,因为如果张辽长的跟典韦那么凶神饿煞,我保证昌豨不敢盯着张辽看那么久。:)    综合考虑,给张辽魅力打90怎么都不过分吧。最后结论:关羽:武力 99     统率 90        智力 85       政治 80     魅力 100张辽:武力 100    统率 100       智力 90       政治 70     魅力  90
阅读全文

第三篇  马超VS于禁马超在演义和传说中可谓万人迷,甚至有“金吕布,银马超”之说,事实上在正史中,马超虽然的确称得上是名门之后(史载是马援的后代),但是他和吕布一样“轻狡反复,惟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而不夷灭者也”。而无论是史实中还是传说中,于禁给人的感觉都多少有些可怜,由于他在襄樊被关羽水淹七军被俘之后没有象庞德一样慷慨赴死,而是屈膝投降,让对他充满信任的曹操大失所望,也给后世留下无数的骂名。,可是,当时战败投降敌人的例子也不鲜见,甚至连以忠义闻名于世的关羽也投降过曹操,为什么人们只卑视于禁呢?所以感觉上这件事对他多少有些不公。武力比较马超:民间传说中马超相当强悍,号称“锦马超”。仅次于吕布而已。正史中马超却没那么强,虽然从时人对他的评价:“超有信,布之勇。”来看,他在当时的确以武力闻名,,不过从在潼关之战中与曹操单马会晤,本来“阴欲突前捉曹公”,却被“褚瞠目盼之。超不敢动”,许褚一个眼神就给马超吓得不敢动这记载来看,他武力应该位于许褚之下,而且不巧的是正史中还有记载“韩、马相攻,(阎)行尝刺(马)超,矛折,因以折矛挝超项,几杀之,”从记载来看,当时的无名小卒阎行行刺马超,用断折的矛柄击打马超的脖子,几乎把马超打死(汗。。。。),不过念在阎行也很骁勇,而且是偷袭,少扣点分。综合评价:马超的武力得分:85+10-5=90分。于禁:记载中能体现于禁武力的记载并不是很多,不过从他“从征黄巾刘辟,黄邵”时,“帅麾下击破之,斩辟邵等”,以及后来征袁绍时,“于禁愿为先登”等事推测,他武力应该还可以。评价:于禁武力得分 85分。统率力比较:马超:纵观马超的历次战斗,总体来说是负多胜少,精彩的战例也有,也打过几次胜仗,比如据记载:“公(曹操)自潼关北渡,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断后,超赴船急战。校尉丁裴因放牛马以饵贼,贼乱取牛马,公乃得渡”从这个记载来看,马超对突袭曹操的时机掌握的非常之好,几乎抓住曹操,应该加分。但可惜的是部下却被牛马所诱惑,居然放了西瓜去捡芝麻,最终还是让曹操逃脱,这一事件虽然有其客观原因:马超的部队大多是游牧民族。但是从侧面反映出马超的统率能力不是很高。还有“率诸戎击陇上诸郡,杀刺史,据翼城”等等。但是失败的次数也不少,从潼关之战被曹操大败,到后来被部下弄得“进退狼狈”,还有投降刘备后和张飞一起进攻下辩,被曹洪击退。总体来看,马超的统率能力比较一般。综合评分:马超统率力得分:85+10-15=80分。于禁:正史中能体现于禁统率能力的战斗不少,比较出彩的是张绣叛变,曹操逃跑,曹军各部乱做一团,只有于禁率自己所部数百人“且战且走,虽有死伤不相离”。后来曹操和袁绍作战,刘备反叛,曹操留下于禁,“选步骑二千人,使禁将,守延津以拒绍”,自己攻打刘备。“绍攻禁,禁坚守,绍不能拔。”从这些战例来看,于禁的统率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虽然很多人一想起于禁,都回想到他在襄樊被关羽水淹七军那场战斗,但是个人认为,据记载当时连下了10几天的大雨,汉水暴涨,不过于禁没有能够及时的把部队转移到地势高的地方,最终导致全军覆没,这个应该算是个比较严重的失误。扣分。综合评分:于禁的统率力得分:85+15-10=90分智力比较:马超:马超的智力不高,正史中记载的能反应马超智力的事件也还不少,不过可惜都是反面教材,从开始,曹操准备讨伐盘踞汉中的张鲁,而马超等心中害怕,认为钟繇是来袭击自己,到后来他不顾老爹等家人在曹操手中,利令智昏的起兵造反,留下千古骂名,再到潼关之战被曹操轻松的玩弄于股掌之上,再到后来的他攻击陇上,杀了有心投降的郡守,却放过对自己恨之入骨的杨阜等人,,,,。让人只能无奈的得出结论:马超的智力水平实在是,,,低下!低下!再低下!综合评分,马超的智力水平:60-10-15=35分。于禁:三国志中记载,于禁曾经率部教训劫掠百姓的青州兵,青州兵跑到曹操跟前告假状,于禁并不急于去曹操面前辩解,“先立营垒”,“徐凿堑安营毕,乃入见,具陈其状”。因为他认为曹操聪明,应该能分辨出对错。侧面反应出于禁智力还算不错。但是后来在襄樊,连下10几天大雨,他作为一个将军居然没有考虑到关羽会趁机前来攻打,导致全军覆没,扣分。综合评分:于禁的智力得分:85+5-15=75分(解释一下,于禁被水淹七军我扣了他两次分,智力分和统率分,而且扣的都是大分,因为那个错误实在是低级,后果实在是严重,而且作为将军,有时候统率能力和智力并不能完全分别开的)政治比较:马超:政治上没有太多的表现,只在陇上造反成功后当过一阵子自任的并州牧,很快就被杨阜等人赶下了台。难以评价,不过考虑到他的智力水平,政治能力应该不会很高。给50分。于禁:没有找到有关于禁政治表现的记载。维持原分。魅力比较:马超马超的长相也应该不错,而且根据记载,“超甚得羌,胡之心”,但是,他第一次起兵造反抛弃自己的老子和家人,甚至,在他拉韩遂造反时候还说过这么一段:“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吐。。。),不过在曹操离间下,他很快就和“亲若父子”的韩遂反目成仇。第二次他背叛张鲁又抛弃了自己的老婆和孩子,真是个六亲不认的家伙。。综合评分:马超的魅力分:60-15-15=30分于禁:在曹魏五虎中,于禁“最号毅重”,然“以法御下,不甚的士众心”,而且从他“率数十骑至朱灵营夺其军,朱灵及部众莫敢动”一事分析,他的长相应该是很能镇住人的那种:)。但是后来他被水淹七军之后,先投降关羽,东吴袭取荆州后又落到东吴手里,被东吴的虞翻逮住“痛打落水狗”,弄得威风扫地,回到曹魏后“须发皓白,形容憔悴”,见到曹丕只是“泣涕顿首”而已。唉,真是褪毛凤凰不如鸡啊。综合评分:于禁的魅力分:85-10-15=60分最后得分:马超 武力 90  统率力 80   智力  35 政治 50  魅力 30于禁 武力 85  统率力 90   智力  75 政治 60  魅力 60总体来看,马超在武力上稍强,于禁在统率力上占优,但是在智力和魅力上马超都非常差劲。写完这篇文章心里多少不是很舒服,因为感觉上马超和于禁都是悲剧性的人物,马超抛弃自己的家人,几次造反,最后到了刘备手下,再也没有什么作为,最后只能郁郁而终,也好理解,连自己家人都不爱的人,怎么能指望他去爱别人呢。这个抛弃了家人的人最终抛弃的是他自己。而于禁曹营诸将中“最号毅重”,在面临生死关头的时刻一念之差选择了苟且偷生,后来在东吴被虞翻痛骂,回到曹魏后又被曹丕羞辱最终被气死,每看到这些情节的时候总是想:如果他当初选择慷慨就义就好了。他选择偷生以后,在人们眼中他再也没有丝毫的勇气可言,他再也不是那个威风八面的将领了,所以,无论对东吴还是对曹丕而言,他都不再有任何利用价值,后来他被曹丕气死也就不难理解了。
阅读全文

看到玄德公关于汉中问题的帖子忍不住要讨论一哈。从地理上分析,汉中对于刘备集团极端重要,因为如果汉中掌握在曹操手里,将直接威胁到刘备集团的政治中心成都。下面看看刘备方的动作:“十七年,刘备开始与刘璋反目成仇。率军攻击刘璋。十九年夏,雒城破。进围成都数十日,璋出降。”二十年,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报欲得荆州。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 。”权忿之,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将兵三万)入益阳。”刘备引兵下公安的动作,我的理解是:对于东吴一下子就攻占了一半荆州,刘备自然非常恼火,因为荆州不论是地理位置,还是荆州的人口对于刘备方而言极为重要,而且关羽统治荆州时间也比较长了。从赤壁之战(建安14年左右)以后开始统治,感觉还是有相当基础的,。相比之下此时汉中对刘备方而言倒不是那么重要,因为当时汉中在张鲁的统治下,仅仅勉强能够自守而已,对成都构不成任何威胁。而要进攻张鲁的话,路途艰险,山势陡峭,刘备又没有必胜的把握,更何况汉中人口并不多,仅仅10余万户,攻击起来又费力,即使能攻克了也没什么大的油水。综合分析,我以为从战略考虑刘备率领5万川兵下公安准备会同关羽准备与东吴火并无可厚非。但是情况在建安二十年冬天发生了改变,曹操得到汉中,对刚刚用诈力取得益州的刘备构成了直接的威胁。三国志记载的比较清楚:“魏武克平张鲁,蜀中一日数十惊,刘备虽斩之而不能止。”看看司马懿和刘晔都劝曹操趁势攻击蜀中的记载也不难明白这一点。尽管后来曹操没有采纳这个意见,但是“曹公使夏侯渊、张郃屯汉中,数数犯暴巴界”。很明显,来自汉中的曹军的威胁成为刘备方的心腹大患,成为刘备不得不拔除的眼中钉,肉中刺。其后(建安23年)刘备尽起蜀中精锐和曹操争夺汉中也就不难理解了。刘备和曹操在汉中经过艰苦的对峙,曹操终于失去了对汉中这块鸡肋的兴趣,尽拔汉中居民引军北还。我认为这场战役刘备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胜利。毕竟,此战解除了曹军对蜀中的威胁。随后的建安24年,关羽被东吴袭取荆州,关羽战败身死,这对刘备集团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从此以后刘备的问鼎中原便成为了幻影。刘备作为领袖当然难辞其咎,但是,我却不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刘备给关羽留下了个烂摊子,以关羽军当时攻击襄樊,围困曹仁,水淹七军的威风,很显然关羽如果不攻击襄樊守住荆州应该没有问题。而且,东吴翻脸是出乎当时刘备方几乎所有人的意料的(印象里刘备的谋臣好像没有谁在事先能够向刘备指出东吴可能袭击荆州吧)。而如果东吴不翻脸,关羽即使北伐失败,也未必会全军覆没,,把责任完全推到刘备身上未免有失公允。:)
阅读全文

下面介绍一下三国七。这是我喜欢三国游戏就是从三国七开始的。所以即使是现在,我对三国七还是怀着比较特殊的感情。虽然传说中,三国七是三国六和三国八之间的过渡产品,但是三国七和三国六和三国八相比还是有不少出彩的地方。应该说,三国七的画面和音乐的结合是相当完美的,轻快典雅,让人感觉很舒服。但是与三国六不同的是,取消了大地图,只有缩略的小地图,这多少让人不爽。攻击城池的时候也只能看见一个门,这简直是历史性的倒退嘛。。内政方面,三国七感觉马马虎虎,比较特别的地方是随着开发度的提高,城池的面貌会发生改变,在这点上三国八只是进一步发展了一下。三国七的兵种和训练我认为是三国七最出彩的地方。士兵需要有相应的装备才能够成为相应的兵种。想要制造装备,玩家属下的城池需要有相应的物产,而且城池的技术开发要达到一定的高度。想装备威力巨大的连弩或者霹雳车属下的将领还要会发明特技。铁骑兵简直无坚不摧,战斗力惊人,但是相应的士兵需要马,马甲,铁甲三样装备齐全才行。。而且三国七首次引入了士兵训练度的概念,刚招募的士兵训练度只有50,倘若不加以训练就投入战斗,,会死得很难看的。。而士兵训练度达到100以后,战斗力就有了质的飞越。就不会轻易的被歼灭了。三国七的战斗系统严格说比三国六要有所倒退。地图分为一块一块的小方块,打仗好象在下棋,不过倒也简洁明快,军师的地位也进一步得到了提高。所有主要策略都由军师发动,个人认为最变态的策略要数落雷,当年诸葛最狠也不过借了把东风嘛,这下居然连雷都可以借了。(三国8里落雷更变态,对在城楼上防守的一方的伤害简直是致命的),在水里打仗有水战特技的将领就占据了很大的优势,另外单挑系统变得比较的难以控制了,武将使出必杀技的不确定行使得武力接近的人比武胜负无法预料。此外三国七还有不少有趣的地方。比如每两年南斗和北斗就会跑出来给大伙排一下名,名声足够高了就能够得到圣痕,以后打老虎时就可以得到圣兽。另外点击地图上的小人就可以对话,点击那位老大妈时她会称呼你的称号。比如打虎将,金枪将,圣兽使者,常胜将军,国士无双什么的,比较有成就感。三国八现在还有不少人玩,的确比较经典,我最喜欢的还是里面众多的事件。什么娶老婆啦,结拜啦。加强版里还能抱baby。但是我不怎么玩,因为觉得节奏太慢,一点一点的锻炼能力,和人拉关系,最要命的是打仗太慢了,记得一次攻打长安,敌军守城,俺几十万人马堆在城下蚂蚁啃大山似的耗,一个小时都没搞定,急死啦!三国九就更不用说了,简直没玩过那么烂的游戏。一言以蔽之:垃圾!!最后假想一下最好的三国游戏该是什么样子的:地图:用三国六的地图就很好了。连城池模样都不用改。当然进行适当的美化我不反对。武将:武将的能力值现在已经设计得不错了。当然武将头像要变得漂亮些,不过最好能每个武将做几个头像,小时候用一个,年轻时用一个,老了再用一个。现在的头像都是一个头像用到老:黄忠年轻时就长白胡子,诸葛亮永远那么风流倜傥。太不真实。兵种和训练:沿袭三国七的就好。相比之下三国六兵种太少,三国八不真实(比如骑兵只要技术发展到位了就能招,象兵平定了南方以后只要有钱就随便用,想要多少就有多少),三国九干脆就不分兵种了,不知道光荣咋想的。战斗系统: 还是三国六的好,三国七的太简单,三国八的太慢,三国九的太烂。当然还应该在三国六系统的基础上适当的增加些战斗技巧,改善一下画面。皇帝和官职:沿用三国六的吧。三国七皇帝只会收钱,三国八皇帝只会让位,三国九皇帝好象啥也不会。。嘿嘿。。内政:无所谓,反正简单就好。平时没事可以多来点事件,象三国八一样。:)
阅读全文

作为一个比较老资格的玩家,我最先接触的电脑游戏是星际,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只练星际,当然我玩的还不错,在战网上战绩颇佳(100战70胜),在市里比赛也拿到过名次。最早看到的三国系列是一次在网吧见同学玩:指挥着一帮人东西南北门的围定了狂殴(三国4or5?)。自然他被我无情嘲笑了一番,嘿嘿。。想想现在我比他还热衷于三国,觉得真是世事难料。后来真正喜欢上三国游戏是因为三国七,去另外一位同学的寝室,发现他在玩三国七,画面精美细腻,音乐风格淡雅明快,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到现在还是比较羡慕那些从三国志一代就开始玩的人,经常听说三国4。5如何如何的好,但是我的电脑装不上,只好干瞪眼。:)在我玩过的三国游戏里,我觉得最好的还是三国六,其次是三国七。三国八口碑不错,但是我现在实在没耐性玩通关。下面我说一下我对这几款游戏的看法。有兴趣的可以交流一下,尤其希望有同志能介绍一下我没玩过的三国志前几个系列。三国六:首先三国六的地图做得非常不错,很漂亮,而且随着季节的改变而改变颜色。对于具体的城池,各个城池的城门数量,地理环境都不同。更妙的是可以在城外挖陷阱(这真是个好主意,尽管用处不是太大)。内政方面也做得很简单,命令城内武将做内政,城池的治安和商业开发都会慢慢的上升,不过会影响到武将的体力。如果很长时间不让武将搞内政,武将还会不满发牢骚:“我主最近目光短浅,看不清大局。”感觉很真实。:)兵种,三国六里面兵种设计的不是很理想,只有步兵,骑兵,铁骑,水兵等几个兵种。没有弩兵和投石车,导致攻城的时候攻城方只能挨打却无法还手。不过除此之外,三国六的战争系统还是相当不错的。控制很方便,还可以放火。兵种相克方面也不错,骑兵对步兵所具有的巨大的优势,六千步兵还不够给两千骑兵垫马蹄的。武将的单挑方面,感觉是这几个系列的单挑系统里最好的,招式名目不多,但是非常实用:先发弓箭,一击必杀,侧身攻击,诈败,大喝等等,相互克制,与人单挑需要预判一下敌人可能使什么招数,并选择相应的招式进行对抗。还可以在战斗开始前选择相应的作战策略,如果敌人实在是太强还是选择打个照面就逃跑吧。皇帝的应用方面,三国六的皇帝设置非常有趣,在参见皇帝时,皇帝会向玩家提出一些无理要求,如果玩家答应,就能够加官进爵,同时得到任命属下当将军的权力。拜见皇帝次数多了,官职高了以后还可以把自己原来的官职拿出来当诱饵,命令别的诸侯相互攻击。挟天子以令诸侯嘛。如果玩家拒绝皇帝的要求,皇帝的人德就会下降,还会密谋出奔,离开你控制的城市。如果玩家拒绝皇帝要求的次数太多,属下义理高的武将就会对玩家不满,忠诚度狂降,如果欺负皇帝欺负的实在太过分,义理高的武将有下野或者被气死的可能。啧啧,,,开始玩的时候我不知道有这层,玩就曾经把张飞和关羽给气死了。不过皇帝的人德降低也大有好处:达到一定势力而皇帝人德很低的话找那些有野心的武将谈话,就会得到把皇帝踢到一边自己当皇帝的建议。满足某些人篡汉自立的野心。嘿嘿。。总的来看,三国六是我玩过的三国志系列里最好的。如果把人物画面再改进一下,配上好听点的背景音乐。简直就是完美了。
阅读全文

论坛的远征就要开始了,激动ing。。不过远征的规则似乎还没定好,我先跑来扔一扔砖头。:)对于这次远征,我觉得应该本着以下几个原则:第一。简单。规则要简单易懂,计算要方便。避免过于复杂冗长的规则。第二。公平。这个就不用解释了吧。。第三。有赚头。参加远征的人要能够获得一定的好处。第四。能比较广泛的参与。不应该把这次活动的门槛提得太高,避免搞得过于贵族化。具体说:首先,要能够让大伙广泛的参与。人类历史上殖民地总是一些穷光蛋发迹的地方。时下太守里有不少象我一样因为资历比较浅而穷得丁当作响的。如果把这些人排除在外实在是让人不爽。但是如果战具的价格太高,我可是买不起的。如果价格太低,富豪们又能买一大把。。。所以建议能否考虑一下由政府进行贷款(贷款的偿还可以用月薪,不过,,咳咳,,丞相拿金算盘贷的款啥时候还呀?:)),好让我这样的穷人也加入进来,并限制一下每个太守只能提供一件战具参加远征!?:)其次。分赃问题。大伙辛辛苦苦的参加远征,至少要保证不让大家赔钱。如果大家挖了海盗的金子还好说,一帮人拿着大秤分就是了。但是城池呢?回答问题由谁回答?回答完了城池算谁的?城池的归属不好确定。我看不如这样确定城池的归属:参加远征的太守在到达倭国以后参加远征的太守要交精品,在1-2个月内上交3篇精品可以申请一个小村子,6篇可以申请一个城市。10篇可以申请一个大城市。每个太守只能申请一次。规定时间内上交精品最多的太守可以当殖民地总督,相当于国内的州牧。这样看起来比较好点。避免了回答问题可能带来的分赃不均。如果丞相以为这样战争的时间太短,可以把倭国划分为3-4个地区,每个地区用1-2个月来攻占。这样就ok了。回答问题的方式可以用在抢滩登陆上,比如航行一个月到达倭国,进行抢摊登陆,大伙回答出那三个问题,就算登陆成功,回答问题的人可以得到一定龙虎榜爵位积分的奖励。对于城池的数目,如果城池太少,恐怕就会有人空手而归了。但是考虑到倭国的面积,城池是不可能放很多的(不知道昨天晚上那张图是不是丞相的最终方案,如果是,看样子城池最多能放5-6个,如果这样,不如采取绯衣斑竹的意见,单独用信长野望的地图,上面足够放上20个左右的城池的。)。估计参加远征的太守不会太少。不管怎样,还是要尽量避免让远征的人空手而归回头还背上一屁股债。呵呵,以上就是我的主要建议,丞相和绯衣斑竹的打算是怎样的呢?
阅读全文

论坛四年夏,群英诸军与新盟军决战于黔,新盟军大破败,尽丧其精锐辎重,阿瞒携群逆,骤马往西而走,冠簪尽落,披发奔逃。群英首领张一剑督率群英各部,星夜追赶。群英骁将玄德公,大漠雄鹰各引百余铁骑高歌猛进,直冲开新盟残兵竟来捉拿阿瞒。阿瞒在乱军中,只听得群英军马大叫:“穿红袍的即是阿瞒!!”阿瞒于马上急脱下红袍。却又听得大叫:“长髯者是阿瞒!”阿瞒惊惶,急以佩刀断其髯。群英军中有人将阿瞒割髯之事告知一剑,一剑遂令人叫:“短髯者是阿瞒!”阿瞒闻之,扯旗角包颈伏于马背而逃。后人有诗为证:“黔境战败望风逃,阿瞒仓皇脱锦袍,割髯包颈真丧胆,群英声价盖天高。”喜得阿瞒所乘乃大宛骏马,脚程极快,阿瞒得命走脱。(注1)待到得西凉城中,阿瞒仍胆寒不已,乃颤声顾左右而问曰:“吾头尚在否?”一时引为笑谈。。其后数日,新盟军天水豪雄关大少率铁骑数万来援,新盟军势复振。与群英诸军对峙于五丈原。双方交手数次,互有胜负。是年秋,群英会首脑张一剑积劳成疾,恶寒发作,不能理事。群英会诸将引军护卫一剑南还。新盟军吴郡太守狼添油投阿瞒所好,上书阿瞒,诡称张一剑已不治身亡。(注2)。阿瞒大喜,命狼添油为《阿瞒日报》主编,群逆弹冠相庆,以为天下大定。乃争上谀词,书略曰:“阿瞒皇帝,令旨英明;算无遗策,烛照朝廷;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仁慈慷慨,造福万民。。。”阿瞒听罢飘然欲仙,即令西凉众小儿当街传唱。自是,阿瞒伪朝上下莺歌燕舞,不复以群英为念。次年春,一剑恶疾稍愈,乃令群英副帅天狼欧阳督群英诸军再度北伐阿瞒。时阿瞒伤风,寒侵肌理而汗不能出,忽闻群英军到,阿瞒一惊之下竟大汗淋漓,乃叹曰:“此愈伤风。”,急令新盟群逆率军救应,然应者寥寥。及战,群英诸将奋勇争先,阿瞒军久不操练,连战皆北,群英军乘胜直逼西凉城下。然《阿瞒日报》主编狼添油瞒上欺下,《阿瞒日报》每日所刊登之捷报不绝于耳,胜利连篇累牍  。百姓皆笑曰:“屡战屡胜,诚为可喜,然杀声日近,实令人忧。”注1:详见《新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群英会扬威黔境,曹阿瞒割须弃袍”注2:详见《论天下之一统》(《阿瞒日报》论坛四年八月十九日版)
阅读全文

风起暗潮涌,船影夜阑珊,乌篷长溯千里,朔气满征帆。堪笑关公良苦,临江危楼百尺,烽火独不燃。锋锷青如雪,霜照白衣寒。吞荆楚,平瓯越,灭强番。三分雄势,提师一旅振东南。万众归心事业,岂念乡人官铠,挥泪复何言。功业男儿事。北望气如山。
阅读全文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