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堪称经典,其中的内容,是从黄巾起义到三分归一的精彩的历史故事。《三国志》,作者陈寿,晋朝人。《三国志》是一本纪传体史书,记载了是从黄巾起义到三分归一这一段时期以来的人物和历史事件。要问《三国演义》和《三国志》谁流传的广,想必谁都知道,这必然是演义,因为演义是一本小说,故事精彩离奇、富有伦理。而三国志则是一本正统史书,读起来比较枯燥,自然没太多人看。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像《三国演义》的那种褒刘贬曹,扭曲历史的思想得以广泛流传,才使得人们都不顾历史的相互吹捧刘关张、诸葛亮,,而忘记了赞美曹操、司马懿、钟繇。这本书褒刘贬曹的思想在书中无处不在,无论是从章回名称,还是从具体内容,全都“符合中心,扣住主旨”!罗贯中可真是一代神笔,纵使他写的是小说,可以不符合历史,但他毁了魏吴诸将的一辈子,更毁了一代英豪曹操为国家、为人民的辛辛苦苦的一世英名!!!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简直就是草菅人命!刘备活了那么多岁,为国家做了什么?除了参加过镇压黄巾军,立过一些功劳和讲述地建设得好一点之外以为,啥对国家有好处的事都没做!而曹操,多次镇压黄巾军、余党和扰乱四方的贼寇,比如黑山贼。他也多次与犯境、企图抢掠财物的少数民族进行了战斗,比如讨乌丸、抗鲜卑、击匈奴等等。他还刺杀董卓,虽然没成功,但他有心这样做,换了刘备会吗?刺杀不成,又参加了讨东盟军。还多次在危难时刻向朝廷救济物资,比如当年杨奉、董承等人将献帝救回安邑时,朝中连官员的风俸禄吃喝都供应不起,很多大人都被活活饿死,连献帝都只能用草棚来当皇宫。后来,献帝回到了洛阳,情况有所缓和,但洛阳已成废墟,民户不足五百,都没人种地,缺粮少食,朝廷只得靠张扬和曹操供给扶持。后来,张扬被杀,只有曹操向朝廷供给,才得以维持了朝廷。后来,曹操将献帝迁到了许昌之后,又大搞建设:洛阳修复了,荒地变成了农田,还推行新法。使得汉朝尸体遍地的情况有所好转。还几次灭瘟疫,修诸河。当然,他所征伐的地方是很惨,但那也是逼不得已,因为一座被昏庸之辈占领的城池,毫无发展,还不如先杀在让名士重建。别忘了,世界上有两种战争,一种是带来和平的战争,另一种则是带来灾难的战争。曹操所打的正是第一种战争。相比之下,刘备呢?治蜀之事,他参加了多少?你可以说它如川没多久就死了,来不及治,那也只能赖他,谁让他只讲哥们义气,不顾大局呢?能的最后死了,还别着闷气。刘备是没有给世界带来多少杀戮,但那是因为他没有能力给世界带来多少杀戮,他连兵都没有。只得四处逃亡,要不是遇到诸葛亮,它不只早在那被杀了呢?或者不知在哪个地方苟且偷生呢!当然,我也不是在挖苦刘备,只是看不惯罗贯中。还有一点,就是关于罗贯中书中所谓的“曹操天时、孙权地利、刘备人和”一说。个人认为,这么说,实在有些不好。先说曹操,罗贯中说他是天时,这点毫无疑问,但他不人和吗?这点,不用我多说,通过游戏即可证明,在三国志系列中,如果你拥立了天子,那么信誉便会大幅提高。而占信誉最大部分的不正是民心吗?如此看来,只要天时,即可人和。这是曹操,另外,再说说刘备孙权。罗贯中说刘备是人和,但我觉得刘备时地利。李白有诗:蜀道难,难于上情天。一看,就知道蜀国的地形险峻,刘备战与蜀中,外面很难攻进来的,只岂不是地利吗?要不怎么邓艾穿越群山峻岭,才进了蜀中?而孙权呢?虽有长江天堑,但长江之广,能有益州群山广吗?而且,长江的渡口众多,而益州的山口多吗?能有用途的呢?首蜀的话,只要堵住山口,死守险关,在不考虑士气的情况下,平均一个士兵可以对敌方少至十几个,多至几十个的士兵,在两方都不用计的情况下,将几倍于我军的兵挡住是很简单的事情。而守长江呢?你必须派重兵把守一个接一个的港口,不管是大是小,而且,基本开战后,在不考虑士气的情况下,我方一名士兵最多对敌三名,战斗力自然不高,若不用计,要想面对敌方几倍于我方的军队,基本是不可能的。要是说地利,刘备比孙权占优势。而且刘备又得到了天子的信任,因为他是皇叔,所以他也占天时。但刘备的人和只是后来慢慢讲评书和写小说捧出来的,所以不算。而孙权,虽然接了孙策与孙坚的名声,但也将东吴的四方低缓扫平。所以依我看,孙权占地利人和。所以我看,曹操占天时人和,刘备占天时地利,孙权占地利人和。倘若没人只能占一个,那么我认为曹操占天时,刘备占地利,孙权占人和。  质就是我对罗贯中思想的理解与反驳,若有意见或建议,请提出,我会虚心接受。
阅读全文

话说曹操在陈留召集天下各路英豪义讨董卓,天下纷纷响应。一时,众路诸侯率兵纷纷前往预定集结地:酸枣。  响应诸侯有:渤海侯征西将军袁绍,淮南侯袁术,襄阳太守乌程侯孙坚,冀州刺史韩馥,并州刺史张杨,渔阳公幽州刺史刘虞,典农中郎将北平太守公孙瓒,辽东太守公孙度,山阳太守袁遗,徐州刺史陶谦,北海侯孔融,豫州刺史孔岫,凉州牧马腾,汉中太守张鲁,东郡太守桥瑁,定陶太守张邈,濮阳候鲍信,江陵公刘表,金城太守韩遂,兖州刺史刘岱。  在这二十路诸侯再加上曹操牙门将军陈留太守,有二十一路诸侯,总兵达到四十多万。其中,颇有实力的有:袁绍、袁术兄弟,孙坚,韩馥,张扬,公孙瓒,刘虞和曹操。经过了四个月,所有的诸侯都已经聚集到了酸枣,共商大事。  “诸位,董卓暴虐无道,引起天下人共愤!此次,大家共讨董卓,为天下除害!”曹操说道。  “诸位,如果是共讨董卓的话,必定应当选出盟主。袁某愿担此重任。”袁术说道。  “哦?袁将军,恕我直言,我认为,袁绍将军可当这盟主。”袁遗说道。  “没错,各位,袁绍将军深得民心,而且兵力雄厚。可担当盟主一职。”孙坚说道。  于是,经过了各路诸侯的商议后,共同推选了袁绍作盟主。袁术对此十分不满,更加憎恨袁绍。在盟主被选上后,众人歃血为盟。  此时,在洛阳的董卓知道了此消息,觉得大事不妙。军师李儒说道:“主公,那讨董盟军人多势众,我军必然无发低档。到时,如果盟军杀进了虎牢关,那洛阳就会顷刻沦陷。而若他们杀进了洛阳,那岂不是沾了不少便宜。所以,主公应当带着天子,迅速的撤回长安。而且,若想盟军不占便宜,那就必须狠下决心,火烧洛阳。至于百姓,将军可以带着他们一同归望洛阳。”于是,董卓迅速命令大将张济带着献帝归望长安,但没有带百姓,因为他认为,如果带了百姓的话,就会行动缓慢。而他本人也留在了洛阳,打算先抵御一会盟军。而烧洛阳之事,他也想在盟军杀进来之后再办。  初平二年夏,盟军进驻虎牢关外。四十万大军大军营,将虎牢关围得水泄不通。夜里,开门的声音将曹操吵醒了,曹操撩起门帘,只见虎牢关大门打开,有很多士兵正在冲出。曹操意识到,必须准备战斗了。讨董盟军大量士兵也醒来了。士兵们都迅速穿上了盔甲,拿起了武器,准备战斗。那从关中杀出之兵,为首大将吕布。手持方天画戟,夸下枣红马,首当其冲,杀进军营。这时,盟军营中传来阵阵鼓声。寨门紧闭,只见弓兵聚集到了栅栏边和岗楼上。顿时,万箭齐发,犹如天降大雨,将吕布的骑兵压倒一派。但那吕布,犹如风一般,来无影,去无踪。面对大雨,奋力向前,势不可挡。盟军又发出暴雨,但那风依然冲向前方。虎牢关外,出现了一人之戟挡万人之箭的景象。那风突破了雨,杀入了云。吕布单枪匹马,万人不挡。他直杀向大帐。挡路之人,无一生还。吕布到了大帐门口,正欲杀进其中。只见一魁梧猛将冲上前去,名叫武安国。那人使一大锤,跃马击去。吕布侧倾躲开。那锤打在地上,砸出了一个大坑。吕布回马刺去,被武安国挡住。吕布单手用戟又砍去,武安国双手使锤挡住。二人对上了劲。那吕布一手与武安国对劲,脸上露出了十分轻松的表情。而武安国,双手发力,脸都憋红了。吕布抬起另一只手,想着武安国的脸出一拳。武安国被打得脸不变形,窜出了两颗牙来。吕布抬起使戟的手。武安国被惯性所冲出,吕布一戟,武安国便被刺下马来。被吕布的马踩踏尔死。士兵们见势,十分慌张……(未完待续)
阅读全文

世人都称曹操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的确如此,曹操的军事才能和内政能力令人赞叹。他的名赋更是传扬至今。什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东临石碣,以观沧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都已是妇孺皆知。同样,曹操的儿子和后代也继承了他的才智。最有名的便是卞喜的妹妹给曹操生的三个儿子:曹丕、曹彰、曹植。下面就来介绍一下他的老大,曹丕。曹丕,卞氏所生长子。在政治方面都很出色。曹操生前指定的继承人。不仅政治能力强,而且也好做诗。与其父和弟弟曹植并称建安“三曹”。此人野心很大,与其父十分相似。在父亲死后,继承其为。逼迫汉献帝下台,将汉朝一举推翻,建立了北魏政权,年号为黄初。称魏文帝,并追封其父为魏武帝。在位期间,力图朝政,多次发兵争讨孙权和刘备。曾亲率30万大军征讨东吴,但被武将徐盛用火攻击败,又多次击蜀。却都无功而返。后因中邪去世。虽然它没有功,但他却敢于发兵,并亲自督战,说明曹丕本人还是比较明智的。只是运气有些被而已。曹彰,卞氏所生次子。以勇猛著称,继承了其父的军事才能,而且武艺远远在其父之上。说书的段子中有这样一段,叫“五虎斗曹彰”。说的是曹彰在东川征战之时,遇到了蜀国五虎: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五虎轮番上阵,都与曹彰打了个平手。实在不行,便一起上,结果也没占到曹彰一点便宜。虽然说得有些太过了,但也能证明曹彰之勇猛。在曹操讨完乌桓后,乌桓又再次犯境。曹彰便率军再次讨伐乌桓。乌桓大败!虽然此人武艺如此高超,但智谋不足。在曹操死后,一直驻守北方的他想进京多皇位。可惜因缺乏心计,兵权被削。只得自回封地,后病死。曹植,卞氏所生三子。才华横溢,在文学方面极有成就。10岁时便可写出惊世之文章。最有名的莫过于他七步成诗的本领:曹操死后,曹丕欲谋害曹植,让他时不成诗,谁知曹植走了七步便吟出了诗。七步诗就此成名。曹植还写了《铜雀台赋》和《洛神赋》,都转送至今。缺点是虚化而缺乏诚实,为人太放纵,不能成大气候。看曹操的三个儿子,有缺点也有优点,都各吸取了曹操的长处。若三人同心,必然会将曹操发扬光大,而且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惜,谁让皇帝只有一个呢?
阅读全文

曹操统一北方,号称是士兵百万、上将千员。能成就如此的大业,与其的谋臣必然是有直接的关系的。下面就是吾认为的曹操在世时的五大谋臣。贾诩:西凉武威人。初在董卓女婿牛辅处做官。董卓被杀后,牛辅也死了,牛辅的军队中便人心惶惶。当时,军中的李傕、郭汜、张济、樊周等要散伙。贾诩建议大家一齐向家乡的方向走,在路上收集人马,再去进攻长安。后来,李傕、郭汜、张济、樊周等人果真杀进了长安,为董卓报了仇。后来,贾诩有投靠了张绣。在张绣处,他担当了军师。曹操来进攻张绣是,半道退兵。张绣便带兵追了过去。贾诩制止,没有成功。后来,张绣大败而归,十分后悔。贾诩有让张绣去追,结果曹军大败。后来,袁绍派人前来与张绣结盟,其实就是想让张绣归顺。贾诩在宴席上便冲使臣大骂。张绣十分气恼,贾诩则说与袁绍无能,不足以信,不如投靠曹操。张绣惊异,说曹操是仇家,怎能投靠!贾诩则坚决认为投靠后,曹操必定很高兴。后来,张绣投靠了曹操,曹操果真十分高兴。在官渡,曹军处境危险,贾诩认为不能撤兵,曹操同意了,率大军强攻敌寨,袁绍大败。在西凉,曹操与马超僵持不下。贾诩便向曹操提出了离间韩遂和马超的计谋。后来,此计果真奏效,西凉攻破。后来,曹操为推选太子之时犹豫不决,贾诩便以刘表和袁绍为例子。曹操醒悟,便立下了太子。郭嘉:颍川人,先前为袁绍做过事。因看袁绍无能,便改投了曹操。在下邳,曹操与吕布相持不下时,与贾诩一同建议曹操用水攻,曹操大胜。在河北,曹操打败袁氏,正欲追击,郭嘉则说:袁谭和袁尚两人都想继承父亲之位,所以必会内乱。若主公追击,那他们便没有心情争位了,只能一同联手抗敌,到时,主公想统一冀州,就困难了,倒不如静观其变。后来,袁谭和袁尚果真打了起来,曹操便坐收了渔人之利。后来,袁尚逃到了辽东,曹操忧虑他借公孙度之兵再起。当时郭嘉病重,但还是向曹操提出了建议。他说可以买通公孙度,将袁尚杀死。果真,公孙度将袁尚杀了。曹操统一了辽东,但北方的乌丸屡次犯境,曹操向打算进攻,但手下将领都担心刘表犯境。郭嘉则说刘表无能,而若去攻他,也没意义。反而乌丸会更加嚣张。要是他们连通了汉人的话,恐怕比刘表更难对付。曹操便听从了他的意见,征讨了乌丸。曹操击败乌丸得胜而归,郭嘉也病死了,死时才三十八。曹操十分惋惜。贾诩和郭嘉,都是曹操有名的谋臣,几次都用计时曹操大胜。可以说,他们是北魏统治的顶梁柱,要是没有他们,恐怕曹操早已命丧黄泉了!
阅读全文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