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不想写这篇文章。毕竟字里行间会带着些冲动。弄不好,斑竹“雷霆大怒”,恐怕成文亦是枉然。但凭着自己对三国的几分热爱、几分赤诚。就“斗胆”说几句吧。   现在刚好是冬季,我们的新浪三国论坛也正处在隆冬。从以前一篇精品文,数千至过万的点击率,到现在能有两百就算相当不错了。从以前动辄十数的金牌写手,到现在只能靠几个忠实的“老将”维持。论坛的确好“冷”啊!   有人说,论坛要壮大,得找几个会网页的高手来。我深不已为然。有句话,“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论坛应该在自身找原因。自身维护好了,论坛就会不断的涌现新人,才会不断壮大。才会有更多的读者。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如何才能把论坛维护好呢?   怎样的论坛才是好的论坛呢?这一点是最关键,抓住了这一点,才能围绕她找出办法。    我认为,一个好的论坛,第一,要有比其他论坛更多的忠实读者。这些读者是论坛壮大的基石。没有众多的忠实读者,写的人再多,没几个人看,就不能叫论坛了,叫“写坛”可能更合适。更重要的是,任何一个论坛的作者都是从读者转变而来的。一个庞大的读者队伍,就等于一个庞大的作者大军。第二,要有一支比其他论坛更优秀的斑竹集体。如果说读者是基石,那么斑竹就是指挥者。第三,要有风格多样的精品文章。第四,要有丰富多彩的论坛活动。   下面就是我提出的几点建议了。呵呵,其实主要是写给斑竹的。     一,斑竹应该有更强烈的责任心。对于垃圾的广告以及恶性搞破坏文章,应该在第一时间予以封杀。以保证论坛的纯洁性。所以,各个斑竹应该有一个详细的时间安排。做到每个时间段都有斑竹在场工作。    二,顶的精品应该分为老的作者和新人两种,努力提高“老将”和“新锐”的积极性。论坛仅仅靠“老将”的做法是不应该提倡的。只有让更多的“新锐”加入到顶的精品文中,才能壮大论坛的作者队伍。才能保证论坛不段推陈出新。  三,多搞论战。提高论坛的活跃性和气氛。比如,斑竹事先拟好论题,或者在已经发生论坛的论战中适当发表支持性的文章,尽量的扩大论战的范围。这样才符合论坛自身的特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场论战,不要只顶某个“老将”的文章,这样一来,会极大的刺伤另一方的积极性。  四,斑竹应该对任何在论坛提出问题的朋友及时回应。或者亲自帮助提出问题的朋友得到解答。让一些可能是初来论坛的朋友得到温暖。提高三国论坛的可信度。  五,斑竹的QQ应该是公开的。斑竹不应该给读者一个“高高在上”的感觉。而应该以“公仆”的形象出现。每个斑竹应该在自己的名字后面附上QQ号码,这个不应该是某些“老将”的专利。每个斑竹有了庞大的论坛朋友,自然在无形中扩大了论坛的影响。  六,稍微再扩大一下论坛的斑竹队伍,作到更细的安排时间,更好的讨论该顶的精品,更多的维护论坛页面,更全面的保证公平。      以上,是我的几点看法,也是我一点点的积极性了。
阅读全文

献帝N年1月3日     晴今天起的太早了。天还没亮那。起来一看,还是满天星星。跑到邻居家里一问,他们还没吃完晚饭。晕,只好接着睡。好不容易鸡叫了!邻居说旧货大市场可以换到好马。听说有匹叫什么“的卢”的好马,就在我们常山旧货大市场落过脚。不过后来又被一个叫张某某的人给骗走了。谁叫那些老板老收那些小偷卖来的不干净的东东呢?活该!因为路远,又拖着两头牛,所以我就打了辆驴的。邻居说打驴的,最多一个时辰就可以到。驴夫问我:“老板,是第一次去吧?”乖乖,叫我老板那。我赶紧说:“是呀。”然后,一路上可开心了,说说笑笑的。下车的时候,驴夫问我要30文钱。我靠!我说:“老大,没搞错吧,一个时辰不是10文钱吗?”驴夫指着车上的香炉一本正经的说:“我们是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时辰香收费的,你看,三柱香都烧光光了。”我哪带了那么多钱呀,急了。就两下把牛从车上抱下来,准备付10文钱就带牛走。哪知道,驴夫说不要钱了。昏倒!开什么玩笑啊,不要钱就早说先,做好人都不像。。。。。。旧货大市场的马真多啊,我眼睛都看花了。各种颜色,各种品牌的马应有尽有。我不懂品牌,不知道什么是好马,就大声说:“一匹好马用两头壮牛换,有人换不?”没有声音。。。。。“两头壮牛只换一匹好马。。。。。”我话还没说完,一下子冲出来一大群男男女女的卖主。有拉着我的衣服要我快和他换的、有亲热的握着我的手要我跟他换的、还有抱着我的脚求我和他换的。不过,最后我是和一位漂亮的美眉成交的。条件也是两头换一匹,只不过加了10文钱而已。唉呀,男人嘛,不能贪图一点点小便宜的。她还给我留了住址,叫什么“泡泡胡同马子大院”。说有空可以约她出来玩,不过要我请客。哈,真有意思。等哪天有钱了,一定要约她出来玩。今天。。。真是我喜欢今天。。。。。。
阅读全文

对于文丑,因为在和关羽交手时,“心怯”了一次。所以,大凡反对他的人,便要狠狠的揪住这条“尾巴”,把他拉出来“痛打”一番,让他“拖着尾巴做人”。断不能让它“夹住”,更不能“割掉”。甚至,还要给这条“尾巴”来个特写什么的,让大家好好“欣赏”一下,加深印象。一是告诫文丑,三国超流虎将,岂容“心怯”之徒扬名立万。即使武功超流,“心怯”一次,功夫便算不得超流。二来,督促后人,三国超流虎将,不仅功夫惊人,而且,个个都是“视死如归”、“气吞山河”的英雄豪杰。关羽的确英雄,不愧三国超流虎将。但“武圣”二字,并非“温酒斩华雄”,并非“斩颜良,诛文丑”,不是关羽超人的技艺,而是他的“忠肝义胆”、他的“气吞山河”。所以,三十合战不下纪灵,一百合战不下黄忠、庞德,也磨灭不去“武圣”的光环。看“斩颜良,诛文丑”,其实看的就是关羽那份“气吞山河”的豪气。而至于在这中间的武艺,则要显得的次要的多。所以,罗先生对这两次战斗的描写,场外对关羽的刻画可谓“浓墨重彩”,而直接战斗,则显得的“惜墨如金”了。倘若说“斩颜良”,颜良是冤。颜良冤在“措手不及”。那文丑呢?如果凭“心怯”二字,硬是要把他从超流中抹去。是不是有悖罗先生的初衷呢?反过来说,如果罗先生在写演义的时候,是先“斩文丑”而后“诛颜良”,让颜良也“心怯”一回。那么是不是也要把颜良从超流中抹去呢?再者,罗先生真的是也认为文丑仅仅是个一流的话,为什么不干脆让文丑与关羽大战个几十回合,然后让关羽一刀斩于马下,岂不更美?而非要写个与文丑身手完全不符的“战不三合”呢?所以说,颜良的死和文丑的死,同样都是为关羽那份豪气来作铺垫的。颜良的死,是关羽“斩华雄”之后的一个升华,,而文丑的死,则是它的高潮。文丑的“心怯”不是“怯”在关羽的武功,而是“怯”在关羽的气概。这份气概,只有建立在超流的对手上,才能散发出“武圣”那份耀眼的光辉。而否认了文丑的超流地位,关羽的高大形象,就不能在“斩颜良”后,得到进一步升华。也就是说,关羽功夫不是“天下第一”,甚至“第二”也排不上,但只要有这份过人的气概,就能比“天下第一”做的更好。这大概就是“武圣”的精髓之一吧。而把“诛文丑”,看做是一场单纯的武斗,看作是描写关羽武功的高强,则显得有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嫌了。因为描写一个超流武将的功夫,并非一定要“斩颜良,诛文丑”才能形容。其实说到这个功夫“天下第一”之人,三国自然非吕布莫属。这个天下第一人,缘何做不得“武圣”呢?他差得不是功夫,而是他的“认贼作父”、“反复无常”,更不用说,是个在白门楼,向刘备“摇尾乞怜”的怕死之徒。这样一个贪生怕死之徒,好在功夫第一,如果碰到一个和他相当的关羽,估计下场和文丑差不了多少。不过,因为“三英”战他,没看到“心怯”二字;“六猛”攻他,未见“胆寒”一词。所以,便“正大光明”的做上了“第一”。试想,正是因为他战不过“三英”、“六猛”,有了性命之忧,所以才夺路而逃,好在他骑的是赤兔,没被关羽他们赶上,再“脑后一刀”。既然,吕布与文丑都是贪生怕死之流,吕布打不过,逃跑了。自然也是“心怯”了。这里的“怯”就是和文丑一样怕死的“怯”。至于文丑的“心怯”,是有原因的,这个,我在上篇里已经说过。这里不想再多说。不过,我们评价超流,看重的更是个人的武艺修为,而不是评价英雄。倘若以英雄的标尺去看待超流的话,那么文丑不能算,吕布同样不能。
阅读全文

[p]《三国演义》的武将们,除了武艺,大多还有一手绝活儿。比如说射箭,会的人就不少。“百步穿杨”这种档次,对黄忠、赵云这些大腕而言,不过是小菜一碟,算不上绝招。[p] [p]高手射箭,一是只玩移动靶,二是能把握时机和力度。您看,黄忠射关羽的那一箭,难度系数就非常高。马背上颠簸不说,还要曲体转身半周。这个pos不能摆太久,否则近视眼都能猜出来。[p] [p]射出来的箭,力量过大,把帽缨射飞掉倒也罢了,万一关二爷的绿帽儿也跟着飞了,那黄忠惹的祸可就大了。当着这么多将士的面,黄忠捡起来给关二爷戴上肯定不行,关二爷自己给自己戴上,今后那张老脸还往哪里搁呢?于是,拍马追上黄忠,一刀咔嚓。[p] [p]如果力量太小,碰一下帽缨就落到地上,不仅没有威慑力,还要让关二爷笑话。追上黄忠,还是一刀咔嚓。所以说,黄忠的这一箭,时机力度必须拿捏的刚好,红缨不掉,绿帽儿也岿然不动,这就算得上绝招了。[p] [p]除了射箭,会其他绝活儿的武将也不少。典韦的“飞戟”就能精确到“五步一杀”。马超不仅箭射的好,还会用“流星锤”唬唬人。如果许褚被惹毛了,捡块石头扔,都能要人的命,这个绝招也很吓人。[p] [p]张飞和孙策的绝招就更厉害了。上乘内功“狮子吼”这两人就会。张三爷在长坂桥独拒曹军百万雄师之时,这招“狮子吼”,不仅把曹营名将夏侯杰当场震死于马下,还让曹操的大脑受了严重内伤。从此,曹操就患上了个所谓“头风症”的怪病。[p] [p]“狮子吼”这门功夫,演义里许多武将都会。气运丹田,在关键时刻“大喝”一声,往往能起到斩将杀敌的奇效。要说最擅长“狮子吼”的人,其实既不是张三爷,也不是孙大少。而是关羽关二爷。[p] [p]说到这里,各位要说了,关二爷只会中招,那会什么绝招呢?[p] [p]其实,关二爷的绝技“狮子吼”,演义的作者有过几次交待的。在关二爷“温酒斩华雄”之时,演义是这么写的。[p] [p]“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演义第五回)[p] [p]按照《三国志通俗演义》嘉靖本的说法,关二爷斩杀华雄只用了一个回合。上述的文字,与嘉靖本的说法也是完全一致的。[p] [p]演义的前文,华雄力斩“骁将”俞涉、“上将”潘凤二人,也没多花几个回合。与当时不过是一介“弓手”的关羽相比,俞涉、潘凤二员大将出战华雄,怎么就没有“喊声大举”?怎么就没有“天摧地塌,岳撼山崩”呢?[p] [p]这说明,“喊声”乃是关二爷所为,而非普通的兵士。所以,才“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以至于“众皆失惊”。由此可见,关二爷的“狮子吼”比起张飞和孙策的“声若巨雷”来,要厉害的多。[p] [p]这样一来,关羽一个回合斩杀华雄就很好理解了。张飞不过是“声若巨雷”,都能让夏侯杰倒毙于马下。关二爷的“天摧地塌,岳撼山崩”,又岂是华雄能受得了。早被震得七荤八素,找不着北了。[p] [p]无独有偶,关二爷在“诛文丑”的时候,再一次用上了这招“狮子吼”的绝技。演义原文如下:[p] [p] “一将当头提刀飞马而来,乃关云长也,大喝:‘贼将休走!’与文丑交马,战不三合,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演义第二十六回)[p] [p]   各位看,关二爷在与文丑交手之前,“大喝”了一声不是?这正是“狮子吼”的明证。当然,文丑比华雄毕竟还是要厉害一些,中招之后,勉强还能顶上三个回合。不过,最终还是没有逃过被杀的命运。[p] [p]   那么,关二爷不用“狮子吼”会是什么情况呢?[p] [p]一)“关公怒曰:‘吾岂惧汝耶!’拍马持刀,直取夏侯惇。惇挺枪来迎。两马相交,战不十合,忽又一骑飞至,大叫:‘二将军少歇!’”(演义第二十八回)[p] [p]二) “云长见一老将出马,知是黄忠,把五百校刀手一字摆开,横刀立马而问曰:‘来将莫非黄忠否?’忠曰:‘既知我名,焉敢犯我境!’云长曰:‘特来取汝首级!’言罢,两马交锋。斗一百余合,不分胜负。”(演义第五十三回)[p] [p]三)“关公随即横刀出马,大叫曰:‘关云长在此,庞德何不早来受死!’鼓声响处,庞德出马曰:‘吾奉魏王旨,特来取汝首!恐汝不信,备榇在此。汝若怕死,早下马受降!’关公大骂曰:‘量汝一匹夫,亦何能为!可惜我青龙刀斩汝鼠贼!’纵马舞刀,来取庞德。德轮刀来迎。二将战有百余合,精神倍长。”(演义第七十三回)[p] [p]四)“公勒马问曰:‘徐公明安在?’魏营门旗开处,徐晃出马,欠身而言曰:‘自别君侯,倏忽数载,不想君侯须发已苍白矣!忆昔壮年相从,多蒙教诲,感谢不忘。今君侯英风震于华夏,使故人闻之,不胜叹羡!兹幸得一见,深慰渴怀。’公曰:‘吾与公明交契深厚,非比他人;今何故数穷吾儿耶?’晃回顾众将,厉声大叫曰:‘若取得云长首级者,重赏千金!’公惊曰:‘公明何出此言?’晃曰:‘今日乃国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废公。’言讫,挥大斧直取关公。公大怒,亦挥刀迎之。战八十余合。”(演义第七十六回)[p] [p]   从上面四个例子可以得出,关羽在没有使用以“大喝”为标志的“狮子吼”之时,没有一场单挑取得了杀敌的战果,甚至连退敌都做不到。由此可见,“狮子吼”这门绝技对关羽的杀伤力是有很大影响的。需要指出的是,“大叫”、“大骂”与“大喝”是完全不同的,不可混为一谈。[p] [p]  有三国迷可能要问了,关二爷与纪灵的那一架,也用了“大喝”,怎么就不能斩纪灵于马下呢?先看原文:[p] [p]“关公大喝曰:“匹夫休得逞强!”出马与纪灵大战。一连三十合,不分胜负。”(演义第十四回)[p] [p]  您看,关二爷是先“大喝”再“出马”的,天知道两人到底隔了多远呢。这次关二爷的“狮子吼”发的早了点。要是凑近了的话,肯定又是“交马只一合,斩纪灵于马下”了。(收工闪人。。。。。。)
阅读全文

大凡了解一点演义的朋友,都基本把吕布的武力严格的定义为三国第一.当然,条件和理由似乎是充分的.比方说,罗本三国有言,吕布五十合杀得张飞气力不加.这恐怕是吕布武力第一的铁证之一吧.除此以外,赤兔,方天画戟,华丽的单挑数据,以及作者给吕布的赞美之辞,大有振聋发聩之感.   张飞肯定是不服的.于是,在后文里就与吕布单干了一百个回合.没分出输赢.看来,杀猪出身的张三哥在首战吕布时,肯定没有完全发挥实力.这里头的原因多了,心理上,作战经验上,这些对于刚出道的张飞,比之吕布,要嫩了许多.毕竟,张飞刚出道的时候,吕布早已征战多年.    但人的天赋有了,后天努力到了位,实力自然要上升.所以,张飞不服吕布,那的确是因为他有这个本事.刘备这个人,鸣金收兵的事,干了几次.武艺是没什么本事,单挑的情况他自然看不明白.加上与张飞又兄弟情深.所以说,一百合,刘备鸣金,未必就是张飞落了下风.再者说,演义里也从未有过,一百合后分出输赢的战例.看来,张飞的武力不在吕布之下。关羽会服吗?吕布的赤兔到了关二哥胯下,硬是搞掉了颜良文丑。这种事情,恐怕吕布还做不到。   马超,典韦,许楮呢?这几个人都与张飞有直接或间接的武力联系。说起来,他们的武力同样也不在吕布之下。   风云曾经提到过九个超一流武将,张飞,关羽,马超,典韦,许楮,赵云,颜良,文丑,这些人本质上与吕布实际上是一个级别。真的要打,我看,谁也搞不定谁。   即使把黄忠和庞德拉出来,吕布也未必在一百合内摆平。
阅读全文

论坛讲究“以文会友”,目的是“会友”,但得“以文”来。看了今宵酒醒何处_ty兄的反驳一文,一是钦佩善辩之能,二来赞叹“诡辩”之技。说起“诡辩”,其实是一种高明的辩论技巧。举个例子:甲用完水后,不关水即欲扬长而去。乙揪住质问:为何不关水?甲答:兄不知“流水不腐”吗?乙顿时语塞。话说回来,“诡辩”终究是“诡辩”,既然今宵酒醒何处_ty兄要各个击破风云的论点,那么风云也就各个揭穿今宵酒醒何处_ty兄的“诡辩”真相了。一.“此结论下的太武断,我们从三国志中并没有看到作者以及同期的人们将他们进行攻守能力上的甄别。说到防守,赵云没有担当过蜀国重要位置的防守,相反关、张、马、魏都曾担当过蜀国重要位置的防守之将,对蜀国而言作最重要的两个防守之地荆州和汉中是关羽和魏延把守,张飞守巴西(同时也是守汉中的最热门人选),马超守临沮(西关),都是四方之选。因此在防守能力上,赵云同样没有表现出比这几位更强的能力。”请问,担任在重要位置,是否等同于具有强大的防御战能力?按照以史论人,强调“能力表现”这个观点,关、张、马、黄、魏等人,在任期间,是否有过出色的防守表现呢?答案是否定的。张、黄、魏固然没有,关羽、马超更是有被打的一败涂地的战绩。那么,赵云的两场可以肯定的防御战,明明就是表现了比这几位更强的防御战能力嘛。如果今宵酒醒何处_ty兄不服,请用事实来回答。二.“而您所引《云别传》上“东征”之例,与其说是防守,不如说是接应更合适,而且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并没有和吴军交战的描写。当然做为武将,的确有善攻、善守、攻守兼备之分,因此即使我们假设赵云真的善守,那么和攻守兼备的那几位比,能力上是不是有所欠缺呢? 另外说到兵力,名将兄这数十万、几万的结论下的是不是太随意了?”既然上面几位“善守”的能力无法表现,何谈“攻守兼备”?请今宵酒醒何处_ty兄再次用事实回答。至于兵力问题,风云所说的也不是随意?无论是《三国志》还是《资治通鉴》都没有详细记载“彝陵一战”刘备的军队数量,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彝陵一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那么以陆逊的可以确定的5万守军来比较,刘备军10万以上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三.“军职设置之初,还真可以以字取意,但到了三国,基本上只代表级别了,即使你真视为是防御性质的军职,也不代表其防守能力的表现,用此证明赵云属于“善守者”余以为十分的不合适。证据不足,更不能说明“由他把住最后一关,至少要比马超、黄忠、魏延等人要放心的多。”如果说蜀国的军职没带有进攻和防御的性质,请解释一下带“征”字的将军是否比带“镇”或“护”字的将军大或小的理由。如果解释不出,这个论据就具有说服力了。因为赵云担任类似的军职太多了。四.“同意前半部分。但赵云的“汉水一战”以及“斜谷撤退”和关羽守荆州、魏延收汉中、张飞守巴西、马超守临沮比在防守范围和难度上是不能类比的,降低档次是合理的。”前面的论点都无法成立,这个论点就不用说了吧。五.“问题就在于现在只有《云别传》而没有《忠别传》或《延别传》;所以黄忠、魏延的确没办法和赵云比!所谓比较当然是同类别、同档次间的比较;拿《三国志》各传相比可也!拿《云别传》和《三国志》中的黄忠、魏延传相比是不是对黄忠、魏延的不公?”很简单,为什么有《云别传》而没有《忠别传》或《延别传》呢?这不刚好说明了赵云比之更高的军事地位吗?否则,自然就有《忠别传》或《延别传》了。六.“赵云出斜谷,是为了策应诸葛主力,牵制曹魏军力的佯动,通俗的讲就是疑兵。诸葛亮传曰:“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因此说赵云是防守不太确切,而对曹真言亦只是“防守反击”。因此赵云军因兵弱少而失利是正常的,但“敛众固守,不至大败。”也没有太多值得宣扬的,毕竟攻方是蜀、守方是魏。魏曹真即没有反攻至蜀国的意思,那赵云不至大败也是应该的;这和诸葛街亭,魏为收复失地的攻击还是有区别地!”这刚好帮助进一步补充了赵云的军事才能。赵云兵团的数千人不仅仅是单纯防守,还要牵制曹真数万之众,以弱敌强,还要确保不被吃掉。这个难度有多大?难道今宵酒醒何处_ty 兄认为“疑兵”之术是个简单的军事才能吗?进一步来说,赵云的“疑军”是既要佯装主力,又要避免正面交锋。这种难度,是一般的军事指挥员能做到的吗?总结,今宵酒醒何处_ty兄发挥了突出的“诡辩”技巧,不愧是辩论高手。但因为起始论点就无法成立,从而“一溃千里”。期待今宵酒醒何处_ty兄下次精彩的回辩,不过起始论点要坚固哟。
阅读全文

有一种说法,《三国演义》是一部描写英雄的小说。这正与《三国演义》作为历史小说的地位是相符合的。尤其,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这个时代,更是群雄逐鹿、英雄辈出。在这些英雄中,既有指点江山的君王,也有运筹帷幄的谋士,更有三国迷们不能忘怀的超流武将。但超流武将并非都是英雄,比如文丑。和吕布一样,文丑在演义里尚未出场前,就已经是名满天下。而获得这个荣誉,则需要经历多次残酷的战场考验。这些考验,演义不必提及。因为文丑称雄一方的时代,与三国时代还很遥远。他在演义里需要做的,只是一个陪衬,一个配角。在文丑短暂的一生中,结局是不光彩的。看文丑的武艺,应该先将这个结局掩住。然后,留下来的就是文丑在最成熟期的武力表现了。文丑是个枪将。长枪与大刀不同,大刀的杀伤面积大,往往砍中一刀,非死即残。而长枪重量相对较轻,以刺杀为主。枪的杀伤面积小,所以,枪法尤其讲究准、快、狠。在演义里,虽然没有特别的刻画过文丑的枪法,但从他仅有的几场武斗中,却逐一的凸现出来。文丑和许楮不同,许楮突出的是力量,而文丑擅长的是武技。文丑是个进攻型的武将,他的枪法最大的特点是“狠”。这在与公孙瓒一战中,表现的十分精彩。比起吕布战退公孙瓒,虽然多费了几个回合,但公孙瓒败给文丑,在形象上是非常屈辱的。演义里形容他“ 弓箭尽失,头盔堕地;披发纵马,奔转山坡”,这里,真实的反映了文丑枪法的凶狠,以及公孙瓒内心在交手后的极度恐惧。这种狠法,在超流武将里算得上是独树一帜。这一点,同样一个公孙瓒,至少吕布没有做到。其二,文丑的枪法在准确和快速上也做的不错。面对公孙手下四员健将的一齐出战,文丑没有给他们出手的机会,早早便刺一将下马,令其他三将“作鸟兽散”去。在与一流武将的交手时,文丑的表现应该令人满意。虽然速败徐晃这一战例,在一些武评里提出了质疑。但如果当时文丑的部队没有上来,徐晃又能支持几十合呢?应该不会超过三十合,因为文丑的枪够狠的了。所以说,文丑的武力需要张辽和徐晃的组合,才可能出现下风败退的可能。但面对这种情况,文丑却做的太好了。他先是射倒张辽的战马,再从容击退挂了单的徐晃。这里,不能不让人对文丑丰富的战斗经验和精妙的射术拍案叫绝。文丑是一个纯技术型的武将,在力量上相对较弱。在演义的几次战斗中,文丑没有生擒过对手,这是一个比较轻型的力量表现。这个弱点,直接影响到他与关羽交锋时的迅速落败。由于力量的先天不足,文丑重攻轻守,强调先发制人。这在通常的情况下,即便遇到超流武将,文丑也能在前几十合之内抢得上风,甚至还能偶有杀机。但文丑的这个特点,也使他缺乏持久性。在超流武将中,文丑的持久性应该是最差的。在遇到关羽前,文丑耗费了本来就并不逞强的大量体力,这时的文丑已经不是最强,他缺乏耐力和力量。而关羽出现后,他的重兵刃以及过快的马速,又使得文丑在本身就相对较弱的防守上,遭遇了平生未有的巨大冲击。仅仅三合,文丑仅存的力量已经受不了。而文丑是不喜欢防守的,现在再突然失了先手,文丑骄傲的心理优势一下便荡然无存,这就是“心怯”的由来。于是,文丑选择了“逃”,这肯定也是文丑没有过的经历,他不如徐晃、张颌,他没有“逃”的经验。所以,文丑便圆满的完成了自己在演义里的任务。有趣的是,在关羽一生的战斗中,凭借马快而追上对手杀敌的,似乎只有文丑这个战例。从中可见,文丑对“逃”这个字上的领悟,存在着巨大的不足。当然,颜良之死,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文丑的发挥。因为关羽的长相太容易辨认了。文丑的结局,既有他主观上的原因,也有不小的客观理由。文丑的“心怯”不能忽视,但绝不能因为“心怯”把他一棍子打死。因为文丑在武斗上的高超造诣,是不能否认的。如果不是心态失控,误导“心怯”被杀,他的排位还要靠前。在笔者的排名中,文丑位列第八。
阅读全文

献帝N年1月1日    晴听说写日记可以提高武力,还有耐力什么的。不晓得有没有用?我是习武的人,说什么也要写下看看的。说心里话,我好想当兵。这年头,兵荒马乱的。整天泡在家里,饱一餐饿一餐的,好难受。我个头大,有1米8多呀。一顿没二十几个馒头吃不饱。邻居说当兵吃的好,福利又多,衣服鞋子都不要自己买。要是当个军官什么的,房子、户口都不用担心,连老婆,部队都可以解决。他们说,部队的文艺兵美眉们,又漂亮,身材又好。。。。。。哎呀,不好,纸上哪来这么多水???!大家都说我不喜欢说话,其实我可爱说话了。不知为什么?就是一说到喜欢的东西,老是流口水。那多丢人呀。所以,我就老是闭上嘴,真难过。恩,一定要赶快当兵,还要当军官。军官那么多优惠,不想当军官的兵,肯定不是好兵。这句话还好象有点样子,不晓得以后会不会有人跟我学。献帝N年1月2日    多云我不想当步兵,太累了,一天到晚跟在马屁股后面跑,那多不爽。再说,骑马坐的高,看的远,行军打仗的时候,可以一边看美眉的。我打小时候起,眼睛就好。我不会骑马,可是会骑牛。我家的牛野性大,一到春天就到处乱跑,有时一出去就是一夜不回。不过,我骑牛的技术可好啦,不管它怎么摔,我就是紧紧贴在它身上。邻居给我取了个外号,叫“斗牛士”。还强烈要求我开个培训班什么的,说这项技术可以申请专利,将来可以推广到好远好远的地方。我可不愿意当老师,我是习武的人,是要当兵的。不对,是要当军官的。今天我跟老爸聊了很久,结果得到了老爸的大力支持。老爸说我很有远见。家里还有几个小弟,暂时不用我照顾家里。更重要的是,将来几个小弟的分配问题,是刻不容缓的。其实,我最高兴的是,老爸同意我把家里的那两头牛卖了换马。说出门在外,男人得要面子。喔耶,今天真爽!!!!
阅读全文

献帝N年2月8日   晴离家出来找军队都找了一个月了。盘缠都快用光光啦。不过今天我终于找到了一支军队的营地。老远就看到一面写着“袁”字的大旗。营门口站着一个军官模样的人。看到我站在门外伸头伸脑的,就问:“你地,什么地干活?”我说:“我想参军,长官。”军官说:“哦,是这样啊,那得见我们老大,你跟我来。”说着把我带到一个老大的帐篷前。“袁侯在吗?袁侯在吗?有人想参军啊。”军官在外面叫着。里面的人显的不耐烦,“吵你老木啊,老子现在没空,带他去见卞(biàn)队长。”军官一听乐了:“兄弟,袁侯今天忙,不过,卞队长和我是一个村的,这事准成。”一会儿,又到了一个小点的帐篷前,“大卞,大卞,我说兄弟你在不在呀?”军官扯着嗓子喊。因为没人回答,军官就自己进去了。等了半天,军官出来了,“唉,真不巧啊,卞队长出门了。”他耸了耸肩膀。“这样,还是带你去见侯子吧。”军官说道。我不解的问:“他是谁呀?”军官一听,一脸无奈,“你毕竟是没见过世面的人啊,侯子就是我们袁侯的儿子呀。你真是个菜鸟。”看看天色已经晚了,这个鸟地方办个事来真是麻烦,我实在是不耐烦了。于是我就说:“不早了,我还是明天再来吧,不过,还不知道怎么称呼大哥你呀?”那军官说:“明天再来也好,不过称呼就随便点吧,我也姓卞,比卞队长小点,你就叫我小卞吧。”我说:“哦,收到。那就88。”说完,我骑上马,飞也似的跑了。今天,我真是不明白,这是军营吗?整个一动物园+茅厕。
阅读全文

据说高这个姓,源自其祖先是个巨人。是否真是如此,也无从考证,只当笑谈罢了。不过,高览这个人,应该不是个巨人。至少,演义里没有特意刻画过他的身长。至于武艺,似也稀松平常,绝没“高”到如其大名一样“一览众山小”的地步。毕竟,是个被赵云一枪挑于马下,连一合都来不及交手的武将。想来,身手也的确是差的可怜。而在演义里,高览从出场到结束,描写也是十分的少。说起来,罗先生似乎也不是很喜欢他了。不过,大概是出于同情吧,偶尔一些武评里,居然把他放到了弱一流武将这样一个“高”位,虽然远不及同胞张邰,但没有被看作是二流,也算是“皆大欢喜”了。于是,高览也就“兴高采烈”的作他的弱一流。尽管,大部分时候,还是呆在二流强这个圈子里混。至于,想和徐晃、张邰、魏延这些一流高手同列,那自然是万万不可以的。虽然也号称“河北四大名将”,但颜良、文丑何等英勇,张邰也算骁勇非凡。而自己又是被赵云一枪“搞定”,断然是“徒有虚名”。所以,高览也便“心平气和”的“躲”在角落里。有时,想探出个头来,也要给赵云“踩”在脚底下,踢上几腿。那么,高览就真的没有“出头之日”吗?真的就是“徒有虚名”吗?真的就算不得一流吗?表现一:“操曰:“吾今奉诏讨汝!”绍曰:“吾奉衣带诏讨贼!”操怒,使张辽出战。张邰跃马来迎。二将斗了四五十合,不分胜负。曹操见了,暗暗称奇。许褚挥刀纵马,直出助战。高览挺枪接住。四员将捉对儿厮杀。”(演义第三十回)这段本来是描写张邰的,但高览也不应该被忽视。这里高览的对手是比张辽要高一个档次的许褚。虽然回合不详,而且后文又提到曹操令夏侯敦与曹洪率军冲阵,想来,回合数也应该不多。但有两点应该值得注意,一是,高览虽然与许褚交手回合不多,但十几个回合是可以理解的。第二,高览在和许褚交锋时,没有下风以致迅速落败的迹象,否则,许褚能斩一将,袁绍军也必落败,从而也没有再用夏侯和曹洪冲阵了的必要了。在这一点上,高览比之张邰战马超的表现,要好的多。表现二:“二人倒戈卸甲,拜伏于地。操曰:“若使袁绍肯从二将军之言,不至有败。今二将军肯来相投,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遂封张邰为偏将军、都亭侯,高览为偏将军、东莱侯。二人大喜。”(演义第三十回)这里虽然没有高览的武力表现,但从曹操一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来比喻此二人。虽然是曹收买人心之言,但至少能看出,在曹操心目中,高览不在张邰之下,所以,二人同列偏将军。(这个官职实际上是比较大的,要比典韦的领军都尉大的多。)表现三:“玄德方欲退后,只见山头上红旗磨动,一军从山坞内拥出,为首大将,乃高览也。玄德两头无路,仰天大呼曰:“天何使我受此窘极耶!事势至此,不如就死!”欲拔剑自刎,刘辟急止之曰:“容某死战,夺路救君。”言讫,便来与高览交锋。战不三合,被高览一刀砍于马下。”刘辟的武力自然不值一提,但要注意的其实是刘备的表现。刘备功夫再差,还是敢拍马与关张同战吕布的。至少,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应该是和刘辟同战高览的。但是,刘备居然怕到要自刎的地步,在侧面上,还是反映了高览是有相当实力的。高览的死,实在是疏于防范,毕竟没有来得及和赵云正面过招。当然,凭赵云的实力,战而胜之不成问题,但也绝非几个回合可以做到的,如果高览是个“跑将”的话,估计赵想伤他,也不容易。总体所来,高览身手虽不算太高,但作为河北名将,是不能说“徒有虚名”的,至少应该与张邰齐名。
阅读全文

 新人,报个到.还请大家多多指教.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的超一流武将地位,应该是无可争议的.但对其武力定位,在论坛中却是众说纷纭.最大的争议点无非在于赵云的经典单挑战例太少,很难作出准确定位.   这里提出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其一,从单挑战例上分析.赵云的一级战例如下,五十合平文丑,三十合平许楮,二十合击退张郃.十数合击退李典.速杀高览.这里有必要再提出一个大家容易忽视的一个战例.   【三十一回】...玄德慌寻走路。赵云曰:“主公勿忧,但跟某来。”赵云挺枪跃马,杀开条路,玄德掣双股剑后随。正战间。许褚追至,与赵云力战。背后于禁、李典又到。玄德见势危,落荒而走。听得背后喊声渐远,玄德望深山僻路,单马逃生。   从原文中推测,赵云极有可能是力战三人的.全身而退后,速杀高览,二十合击退张郃.这里顺便提下高览.在演义三十回有高览与许楮的战例,虽回合不详,但基本可以推断出高不在张郃之下.不过赵速杀高,略似关羽速杀颜良,可以作为无效战例.  结合文丑和许楮的实力,加上张郃和李典与多名超一流武将的战例,基本可以得出赵的超一流武将的武力和地位.从论坛上的多篇文章来看,赵云的武力和地位止于此,至于对其定位,大多包含个人感情色彩.  其二,从进攻和防守能力分析.从进攻能力来看,赵的速杀战例极多.普通武将极少有能在赵手下走十合以上的.这里不提.在防守上,主要看应付多人包夹和防偷袭的能力.一级战例如下,【四十一回】长坂坡应付四将和群体军士同时围攻;【五十二回】赵面对陈应的暗算;【九十二回】赵面对韩德四子包夹与应付韩琼的暗算.从赵一生的无负伤战绩这一点来说.是关张许等不能比的.从而也可以说明,赵的进攻和防守能力是相当出色的.  其三,从性格上来分析.谨慎,冷静和勇气.是赵的典型特点.相对于关马颜的高傲,张许的暴躁.赵虽然"一身都是胆",却从不失谨慎和冷静.相对而言,赵则更具备杀手的本色.  其四,从体力上来分析.赵的突围能力在三国演义中是极力渲染的.一级战例如下,长坂坡,救黄忠,三十一回救刘备.从中虽不能推测出赵的力量,但赵的体力和耐力的出众是不可否认的.突围作为突破集团式的攻击,相对单挑而言,体力能得到更好的凸现.  其五,从个人能力来分析.赵除了精湛的枪法外,还是名优秀的射手和骑手.一级战例如下,【四十一回】...背后钟绅持戟赶来,马尾相衔,那枝戟只在赵云后心内弄影。云急拨转马头,恰好两胸相拍。云左手持枪隔过画戟,右手拔出青刚宝剑砍去,带盔连脑,砍去一半,绅落马而死...   这是在赵体力透支的情况下上演的.从180度调转马头,到隔画戟,到拔剑,到杀敌,一气呵成.充分体现了赵高超的武功和骑术.  【四十九回】...赵云拈弓搭箭,立于船尾大叫曰:“吾乃常山赵子龙也!奉令特来接军师。你如何来追赶?本待一箭射死你来,显得两家失了和气。——教你知我手段!”言讫,箭到处,射断徐盛船上篷索。那篷堕落下水,其船便横。  这一段则体现了赵出色的射术.  总的说来,赵云的全面性是相当突出的.这也是罗贯中极力描写的所谓"完人"的完美武将.虽然不敢说赵要强过吕布,但赵云是在吕布之后又一位突出的超一流武将,的确在文中一一从侧面体现出来.这也就是我按照罗贯中的思路给赵云的下一个定位.  当然,本人才疏学浅,不到之处,还请各位多多赐教.      
阅读全文

赵传有首歌,名为《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有趣的是文丑的名字里,就有个丑字。演义里说他“面如獬豸”,想来长相的确是很丑了。何况在和关羽交手时,战不三合心怯而逃,以致被杀。看来表现也很丑。所以,论坛里那些给英雄们排名论位的好文里,难见文丑两个字,的确有点“丑入人心”。那么,文丑真的就“一身都是丑”了吗?,能不能说“我很丑,可是我是超一流”呢? 三国演义这部书,大部分武将的成名,是基于另一些名将之上的。手法或是平手或是击败,甚至击杀。在许多武评中,被击杀的一方,往往便被“严格”的定义为弱于击杀他的一方。所以,“温酒斩华雄”,就是华雄弱于关羽;而“诛文丑”,自然是关羽要好过文丑了。恰巧前些时候,在论坛里,看了篇武评,说赵云与文丑战了五六十合,不分胜负,是赵的一个污点战例,因为文丑被关羽三合就杀了。看来这个说法似乎不为过。 但很多事情就是这样,粗看是如此,如果细看,可能结果就完全两样。对于文丑,从出场到结束,虽然直接表现不多,但细细琢磨的话,也许能看到一个真正的文丑了。 表现一:“众皆失色。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演义第五回)这里,文丑尚未出场,就已经不输于令“众皆失色”的华雄了。    表现二: “袁绍大怒曰:“谁可擒之?”言未毕,文丑策马挺枪,直杀上桥。公孙瓒就桥边与文丑交锋。战不到十余合,瓒抵挡不住,败阵而走。文丑乘势追赶。瓒走入阵中,文丑飞马径入中军,往来冲突。瓒手下健将四员,一齐迎战;被文丑一枪,刺一将下马,三将俱走。文丑直赶公孙瓒出阵后,瓒望山谷而逃。文丑骤马厉声大叫:“快下马受降!”瓒弓箭尽落,头盔堕地;披发纵马,奔转山坡;其马前失,瓒翻身落于坡下。文丑急捻枪来刺。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瓒部下救军到,文丑拨回马去了“(演义第七回)这段实际上就是文丑一生的重要表现,值得仔细推敲。从文中不难看出,文丑是单枪匹马冲阵,应该是个相当自信的人。然后十合左右击败公孙瓒。说到公孙瓒,在演义曾有段过和吕布单挑的描写,结果是“战不数合,瓒败走”。这里的“不数合”,准确的估计是高于五合而低于十合。大概在六到八合之间。(演义的回合描写,有个特点,就是低于五个回合,往往直接描写回合数,有兴趣不妨去看看。)所以,文丑一出场,比之吕布,并不逊色什么。但公孙瓒在和文丑单挑后,“弓箭尽落,头盔堕地;披发纵马,奔转山坡”。这种狼狈的表现,实际上就是内心恐惧的表现。比之吕布一战,则有过之而无不及了。而文丑以一敌四,且“刺一将下马”,令“三将俱走”,这样的表现,演义里又有几个名将可以做到呢?然后,才与生力军赵云大战五六十合,没有半点下风的迹象,再安然“拨回马去了”。   表现三:“曹兵围裹将来,文丑挺身独战,军士自相践踏。文丑止遏不住,只得拨马回走。操在土阜上指曰:“文丑为河北名将、谁可擒之?”张辽、徐晃飞马齐出,大叫:“文丑休走!”文丑回头见二将赶上,遂按住铁枪,拈弓搭箭,正射张辽。徐晃大叫:“贼将休放箭!”张辽低头急躲,一箭射中头盔,将簪缨射去。辽奋力再赶,坐下战马,又被文丑一箭射中面颊。那马跪倒前蹄,张辽落地。文丑回马复来,徐晃急轮大斧,截住厮杀。只见文丑后面军马齐到,晃料敌不过,拨马而回。文丑沿河赶来。”显然,文丑不是个统兵的行家,所以才独战曹兵,自己军士又自相践踏,且“止遏不住”。“拨马回走” ,则说明此时的文丑已无心恋战了。曹操在胜局已定的情况下,一句“谁可擒之?”,却唤出了张辽和徐晃两员名将,来双战已无心恋战的文丑。在这种局势下,居然给这样的“待遇”,比之曹操赤壁败逃局势下,赵云和张飞享受的“待遇”,能不能也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呢?如果不是徐晃大叫,张辽不是“箭下亡魂”,也在“枪下毙命”了。尚且,张辽是正面迎击文丑的,如此的身手,居然还躲不过文丑的两支“明箭”,试想,又有几个名将直接在战场上有如此精彩的“箭术”表现呢?而后,文丑击退徐晃,且“沿河赶来”,大有翻盘的可能。到这里,还能说文丑“丑”吗?还能说文丑弱于关羽吗?还能说文丑不能入超一流吗? 那么,文丑与关羽“战不三合”而“心怯”,最后败走却因为关羽马快赶上,导致被杀,这样大起大落的表现,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在演义第二十五回有如下描写:“却说颜良败军奔回,半路迎见袁绍,报说被赤面长须使大刀一勇将,匹马入阵,斩颜良而去,因此大败。”显然,文丑在与关羽交手之前,并不知道关羽斩颜良的真相。多半是认为关羽是严格单挑而阵斩颜良的。这是一个原因。而文丑在“沿河赶来”之时,关羽又是突然出现。这种突然单挑,文丑显然心理准备不足。这是第二个原因。第三,常言道“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以文丑这样的身手,以三个回合,判断出关羽,而后基本推断出关羽的实力,是不存在什么疑问的。恰好关羽又是进攻见长的。在气势上给文丑造成了一种强于自己的错觉。这样一来,文丑自然想到颜良,而颜的武力又和自己在伯仲之间。就难免“心怯”而败走了。“瑕不掩瑜”说的好,尽管文丑的结局是被杀了,但还是那句话“我很丑,可是我是超一流”。转帖出处:原创
阅读全文

三国演义的超流武将们代表的是演义里武将的一个最高层次。他们之间的武力差别微乎其微,各自的功夫也是风格迥异,和一二流武将们截然不同。所以,他们便是超流。如同金庸小说里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    这里,先来说说许楮。   三国演义里的武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枪,一是刀。至于剑、铁锥之类的却是鲜见。许楮是使大刀的。刀和枪不同,刀较枪为重。纯铁或铜的长杆大刀,更是典型的重兵器。而刀法讲究的是大开大阖、大砍大杀。所以,没有相对较好的臂力,便无法发挥刀法的精髓。这一点,许楮则具有先天的优势。演义在他出场时描述为“双手掣二牛尾,倒行百余步”。尽管许楮天生神力,但在武器的选择上,并没有像关羽那样铸一口八十斤以上的大刀。演义里也从未对许楮的武器作过描写。其实,这正符合了许楮本身谨慎细心的性格。许楮好战且好恶战,演义里几场过两百合的单挑,他一人就占了两次。试想,如果让许楮配上一口八十斤的大砍刀,再结合刀法本身要求的大开大阖。这样一来,即便许楮天生神力,挥舞着八十斤的大刀,大砍几百合,估计很难让人信服。所以,许楮的刀不会太重,也很普通。许楮是个较沉默,不张扬的汉子,虽然他好战。许楮的刀法非常重视防守,他喜欢在立足于自身不败的情况下,寻找对手的破绽。许楮在遇到明显弱于自己的对手有着极高的杀伤率,他们往往很难在许楮的手下走上十合。另外,在超流武将中,许楮从出场到结束,是一个状态特别稳定的武将。这一点在与其他超流武将的比较中,显得比较突出。在许楮一生的战绩中,几乎没有失常的武力表现。许楮做到了能击败的一定击败(中途被停止不计),不能击败的也绝对保证自己不败。特别在与马超一战,把自己冷静的心理素质和灵活多变的单挑技能发挥的淋漓尽致。但许楮在遇到一流以上的武将时,却不会出现速胜的情况。比如五十合战平徐晃、与高览僵持等等。尽管力大无穷,在进攻上,许楮的手段却显得相对单调,而且对箭术等传统武技并不擅长。这也正是许楮在遇到其他超流武将时,一打就是两三百合的原因所在。许楮的防守其实是非常出色的,但他在进攻上做的并不好。在一些武评里,评价许楮擅长飞石。其实,许楮所飞的石子,应该不是《水浒》里张清的那种小石子,而是较大的石块。在演义里描写孙坚之死时,同样也用了“石子”这个词。想来,孙坚不会被小石子砸死吧。反言之,许楮若是有了张清的飞石手段,恐怕应该笑傲三国超流了。许楮又是一个“细中有粗”的人,这刚好与张飞相反。在与马超交手时,打到二百三十合,出现的一刀砍空,然后在出现的混乱中又臂中两箭。这是其一。在后文,与张飞交手时,却因酒醉,被张飞刺中大腿。这是其二。这些都是许楮作为一名超流武将的一些遗憾。总体说来,许楮是一个标准三国超流武将,在笔者的排名中,位列第九。(注:我不喜欢搞什么强超流弱超流之类的,所以,许楮排名第九并非指许楮是什么弱超流。超流武将武力基本相当。)
阅读全文

被告:典韦原告:名将风云审判长:吉米佛证人:锣罐中观众:萝卜、李金眼、秦疯要酒去吧。。。。。。审判过程:过程一:证人:营中大旗(重1吨以上)底基已松,大风吼哮,大旗岌岌欲倒。众军士众志成城,舍命扶住大旗,并等待维修。典韦见状,喝退所有军士。名将风云:各位,看看。严重智力低下的标志。如果大旗就在此时倒下,军士以及典韦都存在严重的生命危险。典韦:反对!本人肉粗皮厚,倒下来也压不垮偶D。名将风云:汗~~(名将风云饮药中。。。。)过程二:证人:典韦喝退众军士后,自己亲自扶住大旗,直到精疲力竭,口吐白沫。。。。大旗倒了没倒,不详。名将风云:各位,瞧瞧。整个一傻冒。智力不是一般的低啊。典韦:反对,严重反对!本人认为只要扶住大旗,风停了旗就不会倒了D。只不过没想到风TMD就一直不停的吼。名将风云:晕~~(名将风云抢救中。。。。)过程三:证人:曹营被张绣部队包围。典韦在没了双戟又砍坏了腰刀的情况下,抓起两个军士当做武器。名将风云:各位,瞅瞅。典型的猪头三啊。典韦砍倒了一大堆军士,一地刀枪不要。却偏偏拿两个军士当武器。以一个军士150斤计,两个重达300斤,远远超过典韦的武器80斤。典韦:反对,强烈反对!偶认为军士和本人的双戟在形状上比较接近。这样可以发挥本人的特长。名将风云:昏~~(吉米佛唤来贴身小蜜,给名将风云做人工呼吸中。。。。。。)过程四:证人:典韦在面对众军士的围攻中,不穿盔甲。以血肉之躯,硬接了数十枪,结果身上插满了枪,导致严重失血而亡。名将风云:各位,想想。标准的楞头青啊。有这么厚的的皮吗?现在基本可以确定典韦是严重弱智了。典韦:反对,反对,反对。。。。。。。吉米佛:肃静!!!典韦:偶本来是准备用身体把敌人的武器全部收过来,然后再发挥本人的飞戟特技的。没想到身体面积不够,收不完,所以就挂了。名将风云:倒~~(名将风云被送往急救中心,审判暂时中断)最后结果如何,等待吉米佛的最终裁决中。。。。。。
阅读全文

许楮自典韦战死后,在曹操手下充当的角色,更近似一个保镖。当然,这和许楮个人的身手是离不开的。一直以来,马超、张飞、许楮这三个人,应该是被认为实力最接近的超一流武将的。  那么,以这么一个地位,这样的身手,骑无鞍马跑出去要与张飞干起来,情理上似乎说不过去。毕竟,有马与无马,或者有鞍马与无鞍马,对武将战斗效果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比如,典韦没了马,便很快死于重围。而无鞍马显然要比有鞍马要难控制的多。所以说,骑无鞍马的许楮是断然战不了张飞的。   这件事发生在许楮身上,会不会是许楮一时粗心所致?似乎不大可能。或者说是吉米所说的罗先生的败笔呢?   实际上,演义文中已经说明,曹操自赤壁一战大败后,赵云的出现,在黎明五更。被赵云大抢一阵之后,到张飞的出现,在天色渐明之时。当时正处冬季,时间大概在7点左右。所以,2个小时的奔波,已经人困马乏。这才有了“马皆摘鞍野放,咽咬草根”这种情况,这当然刚好在张飞出现之前。   张飞的突然出现,是曹操没有料到的。更不用说许楮。那么这时的许楮为什么不挑匹有鞍马去战张飞呢?这里,其实正是罗先生的高明之处。作为保镖身份的许楮,能够在众人大惊失色之下,抢在第一时间,骑无鞍马去迎战张飞,一方面,体现了他在保镖的这个身份下,敏锐的洞察能力和反应能力。这一点,比后面出来助战的张辽、徐晃要好的多。另一方面,充分体现了许楮忠心护主的赤诚。显然,当时许楮要挑匹有鞍马是来不及了。因为当时的战马大多已经“摘鞍野放”。所以,紧急关头,许楮的目的就是先上马拦住张飞,好让曹操脱身罢了。至于骑无鞍马肯定战不过张飞这一点,许楮自然是十分清楚的。但在当时那种局势,许楮已经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了。而此时的张辽、徐晃二人,在“忠”这个字上,比起许楮来就要差得多,他们显然是在挑了有鞍马后再来战张飞的。   所以说,罗先生仅仅用“无鞍马”三个字,便把许楮的个性和护主的一片赤诚表现的淋漓尽致。在侧面上也给曹营的几个武将在几个方面做了比较。反过来说,如果罗先生如果不加这三个字的话,许楮的特点也许还不那么鲜明了。
阅读全文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