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侃侃关羽的武力,这里是演义观点。提起关羽扬名立万,我注意到很多人的多少都会有点认为云长投机。根据主要是斩颜良、文丑时有偷袭之嫌,以及后来斗庞德时吃了亏,果真如此吗?我不以为然关羽初震天下是斩华雄,演义没有正面描述,但通过对快的突出让我们见识了关羽的武功,而我认为快只能说明关羽的武力高深,决非仰仗赤兔之快,要知道斩华雄时并无赤兔,实可称三国第一快刀,而并非投机。斩颜良文丑时演义的描述确实给人以关羽乘人不备之嫌,但是别忘了,这其实都只是突出了一个快字,并且我认为这种描写在古人或作者看来不仅没有投机,而恰恰是能者表现,不能避开快刀的,除了说一个弱字,我想不出其他了。难道你要小李飞刀跟人大战300合才算能吗?想起有人将颜良文丑的武力排到关羽之上,唉。。。。。至于与庞德的单挑,想想年龄吧,不是每一个人都要宝刀不老才算英雄呀,依我之见,关公即使不及吕布也应该无人出其右了
阅读全文

这是建安19年的形势,难得刘备终于有了两块根据地成为一方霸主,事业到了一个阶段性的高点,地盘人才都丰足了,于是陈寿来了个小结,从这小结可以看出蜀汉政局的大概。“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麋竺、简雍为宾友。”不难看出各要员的地位和功能。身体躯干无疑是刘备自己了。股肱:显然是起支撑作用的,不仅支撑了身体,而且也牵动支持爪牙的行动,对于身体的存在而言显然是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这也就是后来法正死之前诸葛亮干的事了,犹如荀彧之于曹操吧。谋主:出主意的,也许可以理解为大脑,爪牙怎么打人是大脑指挥的吧,得了蜀地之后刘备拓疆应该是主要靠这个谋主出主意了。爪牙:这个简单,有了股肱的支持有了谋主的指引,爪牙只要发挥自己的功能就行了。上面5人应该是当时刘备最倚重的,以陈寿的描述来看,这五个跟身体合起来构造成了一个完整的人,一个霸主。他们是刘备的“自己人”。而许靖、麋竺、简雍为宾友,那就是说这几位也就是有个名而已了,帮着自己挺挺声名,帮点小力,跟国家社稷关系显得不那么重了,算“外人”吧。我以为,看来陈寿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显然在这个表述中陈寿以诸葛亮为老大的,没办法,物质是第一位的嘛,刚定蜀中,这政治经济方面的大事恐怕数一数只有孔明有能力去统领了,也只有他做这些刘备才最放心吧,这种格局显然也是延续到取了汉中称王称帝时候的。法正有奇谋是肯定的(法正传有云:亮每奇正智术。显然法正在这方面是让诸葛亮也感到佩服的)。刘备把他带在身边出征打仗是出于功能上的需要,是知人善任。也就是谋主的含义,而后来诸葛亮那句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也应该主要出自于对法正“智术之奇”的感慨,我不认为从这些事情上反映出来诸葛亮的地位和对刘备的影响力比法正低了。谁能说郭嘉的地位要高过荀彧呢?更何况显然诸葛亮之于刘备比荀彧之于曹操更重要。我相信自诸葛亮出山以来,孔明的地位就基本确定了的,所变化的只是不同时期因为刘备手下人才增减和工作变化而变化了的孔明功能,不应该是地位变化。刘备是总统,孔明就是总理,没有外交官,总理就兼一下去东吴使使,没有总参谋长,总理也要兼一下打仗出个主意,等有了参谋长和外交官了,总理就少辛苦点,但总理始终是总理,谁的地位也不能比他在总统的心目中高,法正只不过是一个成功了的庞统而已,甚至还排在庞统之后(这也是为什么陈寿把庞统和法正放在了一个传里,他们都是总参谋长,呵呵)。当爪牙和大脑都失去时,刘备想不死也不可能了,想再有什么事业上的新发展也是难上加难。虽然关张法正死后,爪牙有了新的黄忠和魏延,但是魏延在汉中,黄忠老了而且没有了主谋的支持,也难有作为。为什么总理不再出来兼任总参谋长了呢?大概是总理跟总统意见相佐吧,再加上国家变大之后总理确实日理万机,不能象以前皮包公司那样随便身兼数职了。而总参谋长显然也有其他人当了,可惜再没有了庞统和法正。总之,失去了军事主谋和爪牙的身体躯干也只能靠股肱支持一下而不倒,而气数已尽。
阅读全文

鉴于演义中的吕布更接近于人们心目中的吕布,因此下面所有的评价以演义为基础。西山别月用“大丈夫良降择木而息”对吕布评价,这种说法还是首次听说。吕布的所做所为居然也配得上“大丈夫”,而且是典型,个人觉得实在太稀奇了。向来觉得膝下有黄金的是大丈夫,舍生取义成仁的是大丈夫,为知己者死的是大丈夫,忠义当头的也是大丈夫。确不曾想到,吕布这样一个贪财好色,心狠手辣,毫无廉耻,抛忠舍义,没有骨气的人居然也成了大丈夫,还是典型!如果那样的话,偶要鄙视所有的“大丈夫”了,虽然中国自古有“无毒不丈夫”的说法。贪财好色本身应该并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地方,人之常情,可是如吕布这般为了财色权势而做到了不惜屡拜干爹又屡次弑父的地步,做到了心狠手辣,毫无廉耻,抛忠舍义,没有骨气以至贪生怕死的恐怕就不多见了。“他杀丁原其实是当时董桌实在是一个极大的豪杰(我还是很欣赏这个人物~),而且丁原根本不重用他,为豪杰而杀一个只利用他当保镖的人”这种说法不知道有何依据?丁原手下第二号人物是谁?吕布难到不是义子?何来不重用和利用作保镖的说法?至于说到吕布这个人实在很至情至圣,为红颜而不顾江山,把貂婵真正当一个女人,呵呵,未免拔得太高了吧?换种说法未尝不可,至情至圣,笑,吕布之迷貂蝉色字大概应当排在情字前面吧?至情至圣拿来说霸王别姬是恰到好处的,拿来形容吕布就多少觉得别扭了,从人品上来讲,这俩完全是两种极端的,他们之间有没有真情不敢说,但是其故事的流传恐怕不能归功于“至情至圣”上去,一个极坏的猛男帅哥跟一个极好的美女义士,即便没有真情,他们的故事也很难不被千古流传吧,何况这还是一出连环计。想想“至情至圣的吕布”,未免哑然失笑了。为红颜而不顾江山?这个说法让我笑不出来,有点发晕了。吕布的江山确实是没有顾了,红颜在里面也确实起到了作用,吕布失江山的原因三句两句恐怕说不清,不过要说到吕布是“为红颜而不顾江山”恐怕难以服人啊,不知有没有高人来论证一下。最后再看看吕布之死。看看吕布如何对待追随他的弟兄们,看看张辽高顺面对死亡是怎么做的,看看侯成等人是如何将吕布“待尔等不薄的”驳斥得低下头去...倘若曹操大上几岁,倘若曹操收下吕布,以吕布临终的表现,猜测他会成为四姓家奴再拜一次干爹恐怕没有人会怀疑吧?这样的人跟大丈夫之间究竟该划个什么符号呢?请大家告诉我。吕布之死可怜吗?恐怕所有的人都会叹息吕布之死,然而叹息更多的恐怕是因为这样一个威风“大丈夫”却净做着不丈夫的事,而最终不丈夫的死吧...人人都有拥有自己的观点的权利,我无意要强行让别人如我般认为,不过此系个人有感而发,得罪之处莫怪,退~
阅读全文

“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幹,优於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这是陈寿的话。再来看看这一段,也就是陈寿盖棺定论后的斐注部分。我觉得这段话里面几乎囊括了所有对诸葛亮的质疑和答疑:袁子曰:或问诸葛亮何如人也,袁子曰:张飞、关羽与刘备俱起,爪牙腹心之臣,而武人也。晚得诸葛亮,因以为佐相,而群臣悦服,刘备足信、亮足重故也。及其受六尺之孤,摄一国之政,事凡庸之君,专权而不失礼,行君事而国人不疑,如此即以为君臣百姓之心欣戴之矣。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亮死至今数十年,国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诸葛亮有焉。又问诸葛亮始出陇右,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人反应之,若亮速进,则三郡非中国之有也,而亮徐行不进;既而官兵上陇,三郡复,亮无尺寸之功,失此机,何也?袁子曰:蜀兵轻锐,良将少,亮始出,未知中国强弱,是以疑而尝之;且大会者不求近功,所以不进也。曰:何以知其疑也?袁子曰:初出迟重,屯营重衤复,后转降未进兵欲战,亮勇而能斗,三郡反而不速应,此其疑徵也。曰:何以知其勇而能斗也?袁子曰:亮之在街亭也,前军大破,亮屯去数里,不救;官兵相接,又徐行,此其勇也。亮之行军,安静而坚重;安静则易动,坚重则可以进退。亮法令明,赏罚信,士卒用命,赴险而不顾,此所以能斗也。曰:亮率数万之众,其所兴造,若数十万之功,是其奇者也。所至营垒、井■、圊溷、籓篱、障塞皆应绳墨,一月之行,去之如始至,劳费而徒为饰好,何也?袁子曰:蜀人轻脱,亮故坚用之。曰:何以知其然也?袁子曰:亮治实而不治名,志大而所欲远,非求近速者也。曰:亮好治官府、次舍、桥梁、道路,此非急务,何也?袁子曰:小国贤才少,故欲其尊严也。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夫本立故末治,有馀力而后及小事,此所以劝其功也。曰:子之论诸葛亮,则有证也。以亮之才而少其功,何也?袁子曰:亮,持本者也,其於应变,则非所长也,故不敢用其短。曰:然则吾子美之,何也?袁子曰:此固贤者之远矣,安可以备体责也。夫能知所短而不用,此贤者之大也;知所短则知所长矣。夫前识与言而不中,亮之所不用也,此吾之所谓可也。吴大鸿胪张俨作默记,其述佐篇论亮与司马宣王书曰:汉朝倾覆,天下崩坏,豪杰之士,竞希神器。魏氏跨中土,刘氏据益州,并称兵海内,为世霸主。诸葛、司马二相,遭值际会,讬身明主,或收功於蜀汉,或册名於伊、洛。丕、备既没,后嗣继统,各受保阿之任,辅翼幼主,不负然诺之诚,亦一国之宗臣,霸王之贤佐也。历前世以观近事,二相优劣,可得而详也。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贡贽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禽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来自去。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昔子产治郑,诸侯不敢加兵,蜀相其近之矣。方之司马,不亦优乎!或曰,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也,有国者不务保安境内,绥静百姓,而好开辟土地,征伐天下,未为得计也。诸葛丞相诚有匡佐之才,然处孤绝之地,战士不满五万,自可闭关守险,君臣无事。空劳师旅,无岁不征,未能进咫尺之地,开帝王之基,而使国内受其荒残,西土苦其役调。魏司马懿才用兵众,未易可轻,量敌而进,兵家所慎;若丞相必有以策之,则未见坦然之勋,若无策以裁之,则非明哲之谓,海内归向之意也,余窃疑焉,请闻其说。答曰:盖闻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之地而有天下,皆用征伐而定之。揖让而登王位者,惟舜、禹而已。今蜀、魏为敌战之国,势不俱王,自操、备时,强弱县殊,而备犹出兵阳平,禽夏侯渊。羽围襄阳,将降曹仁,生获于禁,当时北边大小忧惧,孟德身出南阳,乐进、徐晃等为救,围不即解,故蒋子通言彼时有徙许渡河之计,会国家袭取南郡,羽乃解军。玄德与操,智力多少,士众众寡,用兵行军之道,不可同年而语,犹能暂以取胜,是时又无大吴掎角之势也。今仲达之才,减於孔明,当时之势,异於曩日,玄德尚与抗衡,孔明何以不可出军而图敌邪?昔乐毅以弱燕之众,兼从五国之兵,长驱强齐,下七十馀城。今蜀汉之卒,不少燕军,君臣之接,信於乐毅,加以国家为脣齿之援,东西相应,首尾如蛇,形势重大,不比於五国之兵也,何惮於彼而不可哉?夫兵以奇胜,制敌以智,土地广狭,人马多少,未可偏恃也。余观彼治国之体,当时既肃整,遗教在后,及其辞意恳切,陈进取之图,忠谋謇謇,义形於主,虽古之管、晏,何以加之乎?蜀记曰:晋永兴中,镇南将军刘弘至隆中,观亮故宅,立碣表闾,命太傅掾犍为李兴为文曰:“天子命我,于沔之阳,听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遗光,登隆山以远望,轼诸葛之故乡。盖神物应机,大器无方,通人靡滞,大德不常。故谷风发而驺虞啸,云雷升而潜鳞骧;挚解褐於三聘,尼得招而褰裳,管豹变於受命,贡感激以回庄,异徐生之摘宝,释卧龙於深藏,伟刘氏之倾盖,嘉吾子之周行。夫有知己之主,则有竭命之良,固所以三分我汉鼎,跨带我边荒,抗衡我北面,驰骋我魏疆者也。英哉吾子,独含天灵。岂神之祗,岂人之精?何思之深,何德之清!异世通梦,恨不同生。推子八陈,不在孙、吴,木牛之奇,则非般模,神弩之功,一何微妙!千井齐甃,又何秘要!昔在颠、夭,有名无迹,孰若吾侪,良筹妙画?臧文既没,以言见称,又未若子,言行并徵。夷吾反坫,乐毅不终,奚比於尔,明哲守冲。临终受寄,让过许由,负扆莅事,民言不流。刑中於郑,教美於鲁,蜀民知耻,河、渭安堵。匪皋则伊,宁彼管、晏,岂徒圣宣,慷慨屡叹!昔尔之隐,卜惟此宅,仁智所处,能无规廓。日居月诸,时殒其夕,谁能不殁,贵有遗格。惟子之勋,移风来世,咏歌馀典,懦夫将厉。遐哉邈矣,厥规卓矣,凡若吾子,难可究已。畴昔之乖,万里殊涂;今我来思,觌尔故墟。汉高归魂於丰、沛,太公五世而反周,想罔两以仿佛,冀影响之有馀。魂而有灵,岂其识诸!”王隐晋书云:李兴,密之子;一名安。
阅读全文

有感于人们谈论三国常常有“如果...那么...”的感慨,而且最近又开始流行十大,来说说俺眼中的三国“千古遗恨”,抛砖引玉啦。评判着眼于两点:1,历史影响,即有可能对历史进程作出改变的重大程度;2,感情影响,可以理解为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扼腕叹惜和谈论的程度。很显然,前者更多着眼于正史,后者受演义和民间感情影响极大。“千古遗恨”第十:吕布命丧白门楼。    三国最惹眼的武将吕布,公论武力第一,打仗凶猛。分两段来说,一是如果他用良谋惜下属,未必绝路上的这么早,二是被捉后为曹操所用又会怎样...。历史影响5;吕布的为人注定大家对他不会过多同情,感情影响5,遗恨程度5。“千古遗恨”第九:小周朗受气早夭。    说到这个有点麻烦,因为正史中周瑜之死根本不是那么会事,但是不管怎样,“如果周瑜不死,那么...”也是人们常议论的话题,个人认为周瑜不死也未必能遏制刘备的崛起,历史影响5,感情影响7,遗恨程度6。“千古遗恨”第八:曹操痛哭郭奉孝。    痛定思痛后曹操来这么一哭,也不怕寒了众谋士的心,其实不是说只有奉孝能识破江东之计,而大概是指他能阻止曹操中计吧,一切都未可知,这里显然从演义的角度较多,考虑到奉孝不死也未必能阻止赤壁大败,历史影响6,相信痛惜郭嘉的不在少数,感情影响7,遗恨程度6.5。“千古遗恨”第七:庞统惨死落凤坡。    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虽然这是演义夸张的说法,但是如果从演义的角度出发来看,庞统不死,诸葛不调走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失荆州,不过有人论证庞统名不副实,确实不好说,感觉历史影响打6总还可以吧。感情影响考虑凤雏大名和一直以来西蜀独尊的影响,8应不为过,遗恨程度7。“千古遗恨”第六:马幼常痛失街亭。    一出歧山,孔明稳扎稳打,节节胜利,凉州已然到手,如果不失街亭,控制治理好了凉州,为以后骑兵东出伐魏创造条件,恐怕历史会改写,但是就象很多人争论假想的那样,为什么孔明明明知道必大将当之的地方却放着魏严、赵云不用而派上个纸上谈兵的马谡,可惜可惜。历史影响7,感情影响8,遗恨程度7.5。“千古遗恨”第五:文长兵出子午谷。    魏严奇兵袭长安能否成功并且使得伐魏成功,相信千百年来不论军事专家还是普通爱好者都争论不休,莫衷一是。不必赘言,历史影响8,;同情魏严,叹孔明谨慎,遗恨错失良机的当不在少数,感情影响我给8。遗恨程度8。“千古遗恨”第四:小霸王英年早逝。    孙策三千儿郎定江东,正准备大展宏图北伐曹操逐鹿中原之际不幸早夭,使得曹操得以从容与袁绍决战,孙策如果不退出,那么...,历史影响9;小霸王威镇江东,相信不喜欢的人不多,这样优秀的统帅死那么早,感情影响8不算高吧,遗恨程度8.5。“千古遗恨”第三:曹孟德兵败赤壁。    由魏蜀吴三方导演,可以说曹操若胜,中国历史也就没有了三足鼎立一节了,历史影响勿庸置疑,10;赤壁之战从老百姓感情上来讲,更多的是对周郎诸葛的赞美,对曹操的痛惜恐怕不多,但考虑都假定曹操不败的谈论纷纷,以及统一对于百姓的好处,感情影响8,遗恨程度9。“千古遗恨”第二:孔明星落五丈原。    眼见北伐步入正途,渐有成效了,不幸孔明真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然,如果孔明不死,对历史的进程究竟有什么影响,恐怕很难有定论,这里假定孔明不死等于伐魏成功(没办法,本人太喜欢他了:)),历史影响9;从感情上来说,“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沾巾”就是最好的写照,俺虽然不是英雄,可听评书每至此处却已泪流满面(汗~~~),感情影响10,遗恨程度9.5。“千古遗恨”第一:关羽大意失荆州。    由魏蜀吴三方导演,荆州丧失以及后来的夷陵之败对正在蒸蒸日上的蜀国造成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直接改变了三国格局并对未来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历史影响可达10;“如果荆州不失,那么“隆中对”战略...”,这也是此后千百年人们扼腕遐想的一件事,谈论程度第一当之无愧,另外这又是中华“武圣”关羽的最大和最终的“污点”...。“关羽大意失荆州”甚至已不单单是一个成语,感情影响10。遗恨程度10。粗看一下西蜀占的太多,不过这也正常,因为千百年来,人们更多遗憾的确实就是西蜀不能完成重兴汉室的大业,因此用“遗恨”的话,这样排大概还不算过分,本来甚至想将姜维假投降失败弄上去,但是总觉得该给魏蜀吴之外的也来上一个,就选了吕布。呵呵,这十大明显在凑数,见笑了。
阅读全文

但如果让我承认关羽是凭实打实的真本领杀的颜良、文丑,恕我无法从命,因为在我的标准里,这两场不是严格单挑。这一点我说过:不承认是有道理的,其道理来自于一旦承认就难以解释,一合斩颜良三合白文丑,实在难以用他们的武力来解释,因此将之归为非正常单挑似乎更合理。------这就是我所认为的钻牛角尖了,呵呵武力相当====〉必然不能在正常单挑下速胜或速败如果我没弄错的话,这个推论就是兄台和众多热衷于武力排定者的前提逻辑吧。(兄台钻研出了攻击战力和防守战力的理论,再辅以单挑背景等的分析。相当好的解释了众多单挑,排出了很合理的名次,对于这一点,再下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的,窃以为在这个武力排名的众多理论和理论家中,只有你和过客是让我佩服的人,你们的排名都有系统的理论和庞杂的材料支撑。我的观点实际上受两位的影响最深。)对于上面这个推论,我的观点是大可不必,武力是一个武将单挑的综合能力。不等于完全堂堂正正单挑的时候就一定发挥正常,战场斗杀,刀枪无眼,高手比武,胜负瞬间。一切都是正常的阿关于这一点,我一直推崇三国志6代中的单挑,我知道兄台不玩游戏,这里给您解释一下。每一名武将都有特技,比较厉害的(估计是在演艺中有过单挑的)都有一项“单挑”特技,每名武将还有单挑技(在单挑中5个回合各施单挑技,有时候运气特别重要),特别厉害的都有“一积必杀”和“必杀技”,后者能够使对方大量失血,前者不必说,一旦成功就是斩对方于马下(游戏中就是俘虏了,可不能真杀,不然就没得玩了)。“一击必杀”成功率不必说是较低的,而且在对方使出记不的是什么招了时必然失败的,但这不等于不能成功。我在游戏中有过用颜良单挑文丑(武力分别是92和91),第一招就使了“一击必杀”,结果文丑被斩了,就一合。我觉得这样的设置很好关于对上面那个推论,我再举一个例子:英格兰客场6:1(嘿嘿,既不太清了,5:1?)胜德国的那场比赛,谁能想到?谁能说两队的差距有那么大?
阅读全文

阁下的意思俺完全明白,我只说一点:“简单来说,文丑全军的败势,曹军全局的胜势,对于关羽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心理支持,从这一场单挑双方的心理上来说,关羽占据绝对优势,文丑是绝对的劣势”好吧,我从承认您的这一点出发进行推导,将关羽换成张合徐晃。阁下认为张合徐晃与文丑的武力相差很大吗?照您所说,这两位一流高手也是在绝对胜势之下夹击文丑,此时文丑俱了吗?恐慌了吗?没有,简单一句话,杀得对方屁滚尿流(奇怪啊!此时并非堂堂正正的单挑呵,因为徐晃张合占据了绝对的心理优势,应该获得很高的加分,高到足以弥补它们之间的武力差距的,奇怪为什么会速败!?),接下来还进行了追击,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得出推论:文丑此时战意(借用一下苍天录里的词)几乎升至顶点,别无所俱(嘿嘿,兴许还向以一人之力力挽狂澜),此时碰到了关羽并打了3合,按文中描述,心中胆怯,直接看来,就是被关羽打怕了。但是用您的推测(不否认吧),虽然合理,但就是推测,推测说胆怯是由于全局的败势。那么既然可以这样推测,我以上的推测是否也合理呢?窃以为比您的更合理。兄台让我举例分析非堂堂正正的单挑,呵呵,不怕您笑,三国演义我看了不超过3遍,而且都是很久前的事,现在也懒得看,分析不出来,而且我自知在这方面的能力相去您甚远,所以我建议您从新分析单挑,用你这缜密的思维和全盘的考虑,那么我相信符合所谓“堂堂正正”单挑的战例少只又少。如果您非要我找,我现在只能找到上面的徐晃张合对文丑了。只是这一场非堂堂正正的单挑,却为何是失势的一方速胜,按照您的各种指标加上单挑背景,相信一个平局更加合理:就是文丑与二人50合不分胜负,文丑自知不能久战断后徐徐而去,而张徐亦不敢穷追(正如赵云断后)。然后我要说的是我是一个自以为的“客观派”,呵呵,我极少参与辩争,因为我了解的不多,也懒于去参考文献,多是就地取材(从各位的文中获取知识加以分析的)即兴所发,相信是逻辑多于材料的对于单挑和武力等问题,我一向只有两个观点:一是不要太拘泥于单挑的描写,我认为那是死钻牛角尖;二是不要绝对看待武力高低对于胜负结果的影响。可能各位觉得我是和稀泥,照我这样无法获得“客观合理”排名和对单挑战例的解释,我承认,因为我觉得本不必如此,我认为其描写本身就有这些局限。所以,我只凭总体感觉。我的感觉来自于众多分析,这些分析中我认为合理的就会在心目中给相应的武将增减颜色。现在这些颜色的排名就是:吕布、关羽、张飞(嘿嘿,因为它是俺本家,而且俺喜欢这性格)、赵云马超、许褚典韦、岩良文丑、孙册太史关于毁关和拥关之辨,不怕得罪人,我认为很多热衷于毁而不是客观分析的人,都不太讲理,强词夺理不饶人的多,不足与辨,不能与辨。
阅读全文

刚下班回来,还没怎么看,似乎关羽方大败了。这里胡说两句从三国演义来看:关羽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是对汉室之忠、对兄弟乃至曹操之义、斩华颜文水淹七军之勇、饱读春秋之智。也就是说多少年来他已经成为百姓心目中的忠义智勇的化身(这其实也是中国人对一个英雄的要求和渴望,我们需要这样一个人物)。不论这种化身在多大程度上是所谓的统治阶级出于什么目的造的势。他曾经是甚至仍然是很多人(这些人在大陆可能不多了,因为,呵呵...我们还有多少传统没有被破坏?还有什么可以作为信仰?)心目中完人的象征。关于这一点俺没水平也没兴趣去论证。遗憾的是,在倒关派眼中,我上面所说认为的关羽是忠义智勇化身这一点,除了证明俺是读书不动脑、知识匮乏容易被愚,盲目崇信别人造的神等等的人一个之外,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他们早已将这忠义智勇的表现头头是道地驳得体无完肤了。所以关于这一点,俺也不想多说了,只有一句话:既然关羽至少曾经是神,那么为什么会这样,恐怕不是简单的事;曾经认为他是神的人,恐怕也并非全是傻瓜。关羽最令人惋惜的或者说是最令人不齿的(这要看你对关羽的喜好了)大概有:1、华容道走曹操;2、狂妄自大自绝于东吴断送蜀汉大好河山于一手;3、无耻偷袭河北名将(真想加上一串顶天立地盖世无双冤屈到家...的定语)颜丑。最最让人不齿的事,这么一个鸟人他怎么就配当武圣受人顶礼膜拜呢,靠。关于这一点,呵呵,同上,俺驳不了,不说了。再说赵云赵云哪里最优秀?一生未逢败仗是他最令人钦佩和喜爱的,识大体顾大局政治觉悟高智商好,是忠心耿耿不计回报的大好人一个,另外,既然大家都说他帅,俺也不抬杠了。总之,赵云者,真完人也。赵云哪里最差劲?说什么智勇双全,都是罗氏惹的祸,不过一个保镖而已,带兵打仗尚且不能,何来一生不败?至于长相,那是千百年的mm们改的。说来说去,说关羽赵云能跳出这圈子吗?搬出俺的看法:关羽:各方面能力强,成功人士一个,啥好处都沾过了,毛病挺不少,至少比较傲。但是不论历史上还是百姓心目中其地位都是赵云不能比拟的。赵云:各方面能力也强(?),但是不太成功。比做官比不上人家,比后世名声比不过人家。赵云不如关羽,这就是结论。但是为什么现在居然要为了这个问题来辩论?因为现在有很多人不喜欢关羽,有很多人觉得赵云更强。为什么关羽从武圣的地位到要被人讨厌了?很简单:因为他太成功了。人都有忌妒心。凭什么大家都是人你一个占了那么多好处?于是在翻案风盛行的今天,哼哼,翻翻你关羽最深处的龌龊再说。为什么赵云这么受喜爱,原因同样很简单:因为他太失败了。人都有同情心,这么一个能力优秀的人,为什么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说身为大元帅配合诸葛亮统一全中国),获得更高的历史地位(比如说武力盖吕布,五虎压关羽)。于是千百年下来。一个由同情心灌教的超凡英雄诞生了。over,谢谢
阅读全文

今日论坛之兴旺可谓红红火火,以新盟各部举办的征文活动居功至伟,作为论坛和新盟的一分子,张飞怎能不欣喜而自豪。但是这次却要冒论坛之大不讳,斗胆说上几句了。既然是征文,当然是为征得精品同时活跃气氛。而如何判别精品、排定座次就应该是活动的关键及核心部分,因为评选出的可是“大学士”之类的无上荣誉呀!那么现在的评选方法如何呢,在下的观测未必准确,切胡乱道之。似乎是由三位德高望重之人分别简单打分,然后排定名次,这本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几轮下来之后,却出现了些有意思的特点,主要是分高而接近,以至于要二次投票。以最近的一次为例。似乎非百分制不足以体现我论坛精品之优秀、决出各篇大作之高低。但事实上呢?大家欢欢喜喜都是90多分,最好的和最差的也不过相差2、3分而已。不由不让人感叹我坛中兄弟是名家辈出,难分上下呀。然而事实果然如此吗?恐怕未必。先撇开实际不谈,以常情论。其一,弟兄们应以业余捉刀为主,想必职业写手不多,且每篇文章快则数十分钟,慢不过几天即告完成,恐怕多数也未经反复斟酌、仔细修改,如此文章,岂能篇篇优秀?其二,参赛诸位多数才华横溢,但也不乏文笔一般,参与为乐之作(这本也是征文宗旨之一),即如此,文章必然于风格各有特点、短长,有的是创意绝佳,有的是文笔流畅,正如金庸古龙,不一而足,于水平则更应有高下之分了。如此种种,评委打分未加评点,纷纷给于94、5之高分,恐怕更多的是出于感情、面子问题吧!本来这也没什么不好,大家皆大欢喜。可是张飞偏偏犯贱,觉出种种不妥来。斗胆以小张飞之心度众坛友之意,窃以为诸位参赛重在参与,兼得名利与乐趣,纵使自己的作品评分很低,但只要评的公允,应绝无怨愤不平之心吧!如此,评委们大可不必过于碍于面子非给高分吧,大家都是自己兄弟嘛!情理摆出,下面对评选谈几点建议。首先,不必采用百分制,以五个星级当足以绝出高下,但是补充一些东西,比如将文章分为几个方面评点,可以分别是:创意、文笔(通畅程度)等等,这样文章长于何处短在哪里,评的明白,看得清楚,折桂作品优秀之处一目了然便于欣赏和学习,失意的也知道该作何改进,只是苦了评委了。更进一步,甚或可以以公用马甲发表文章,让大家在不知作者的情况下进行点评,这样会消除些许的感情因素,使得评选更加公允客观,只是操作起来又平添了更多的麻烦。最后一点建议,对于可能增加的工作量,其实可以用加大活动周期的方式解决,不妨一月一次,这样精品更精,也不至于让各位才思快速的“枯竭”。以上所论,纯属善意,也是坐着说话不腰疼,各位莫怪!有人要说,你智勇张飞有时间却从不造转,妄负智勇之名,还敢妄加议论。嘿嘿,我要说,那智勇的是张飞非智勇张飞也!智勇张飞者,从小学开始写作文一直到高中,从来只在及格线上挣扎,于写作不敢说深恶痛绝,也是讳莫如深呀!只是到了象表达点观点时不得不为之,譬如现在。抛砖引玉,大家觉得这个问题可以讨论的,当有更高明完善之建议以出,若觉得纯属一派胡言,大可置之不理。得罪得罪!
阅读全文

本来要跟贴的,但不知怎么,老报告说忙,只好另起一贴试试俺认为公里或定理太死,应该考虑一条:武艺有相克,不是绝对的某某1轻松几合胜了某某2,而某某3要用几十合才能胜或者不胜,就认为1比2强,肯能因为有相克呢?应该综合考虑比如说张飞,“50合不能击败张合,比赵云差点”,俺不同意张飞可以说是对谁都保持不败的,而且有超一流的表现,这样的战绩非要排在赵云底下,我也无话,但颜良文丑实在说不过去俺认为武艺应该是综合表现的对颜良文丑的认识有误区,既然武艺是由综合表现的,凭什么非要说关于无耻偷袭,你颜良明明看到人家飞马过来,多不开就是你差,有什么好解释的,又不是从后面偷袭,文丑就更可笑了,站3合就怯场,“艺高人胆大”怎么说?想来成者王侯败者寇,在战场上当你面杀了你就是本事,哪来那么多借口?颜良文丑的亮点无非就是几十合击败一流武将徐晃,谁知道碰到了二流武将会不会向关羽打纪灵一样呢?《三国演义》在单挑方面本来就不严谨,这么个评法总的来说不错,但俺就事不同意对于关羽和张飞的贬低,尤其是关羽,谁都知道《三国演义》是极力塑造关羽武圣的形象的,既然以《三国演义》来拍武力(按正史又哪来的单挑呢?),却把作者塑造的武圣拍得那么低,可不知罗氏是否会吐血!!我们拍这些东西的时候应该尽量以那个时代(罗的时代)价值观去决定,不然谈什么三国演义?罗在描述关羽斩颜良文丑时应该是极力突出其武力中高的一面(快也是厉害,即便是利用了马,也要会用呀)。相信罗的本意就是用轻松杀了颜丑来衬托关羽的武力,到了后世却被人引为关羽为人无耻(不是说你,有些人是这么看的)和弱的证据,可叹可悲可怜可笑。。。。。。。。。。。。。。。。。。。。。。。。。。。。。。。
阅读全文

看戏看得很久了,俺这老关fans也来说两句---  砸庙戏真的非常热闹,可惜,戏唱得一点都不精彩,不知啥原因...为了不多事俺就不多说了,俺说说砸庙的好处。原来甚是担心一个论坛被砸关庙的占据主宰会不会很不好,今天才发现,其实这是好事,担心完全没有必要了。因为这些打砸行为其实只会将真正有理性的有识之士推向了我拥关阵营。道理是在今天在琅迓看了几位老战友的帖子后悟到的。就是煮酒和今宵,想当初俺来到这个坛子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拥关何意,甚至有点讨厌关羽,可是在一吨打砸过后,俺坚定的拥关了。在后来煮酒,也是这样被连打再砸过来的,再后面不用说,就是今宵了。呵呵,俺当然是个无所谓才识的人,但何人不知煮酒和今宵。如此看来,砸关庙的意义真的不一般。江山代有才人出,眼看着新来的朋友们在一片砸庙欢声中怯生生稍微说了两句“公道话”后立马狼狈不堪,甚至要被人怀疑作某某的马甲,并且痛扁之。呵呵,俺开始还惭愧和担心,惭愧的是作为老闲人却不出来说话,对不住自己喜欢的关羽,对不住还敢为关羽说话的新人;担心的是这些新朋友们就此一气离开,或者更多人加入砸庙行列。但是现在,俺不担心了。看看这些朋友,我仿佛看到了最初的自己、老酒和今宵,不禁心怯喜之;至于新朋友们到底持何见解,相信这取决于他日渐成熟的见识,而不取决于是否看到别人砸庙、是否被别人砸了或者是否现在就在积极的拿着大锤。特此,为砸关庙的行为叫一声好,向砸关庙的各位道声辛苦了,您慢慢砸,千万别累着了!
阅读全文

但是不代表历史上真的没有这样的人。不管是“好人”“坏人”历史的发展,人类有各种价值观涌现消失。有各种价值观就有各种性格品格的人。而如今,有些东西被认为是没有意义和愚蠢的,因而这样一些人也就消失了。但是总以现今的甚至仅仅是从自己的理解出发来“合理”臆测古人古事,并且轻易加以否认,恐怕有失草率。比如说“士为知己者死”是一种价值观一种信念。在这种信念的指导下,有些古人的行为令今人叹服和乍舌,甚或以为不值,但是怎么能肯定那时那人不是这样呢?又比如说刘安杀妻的出发点(假如真有此事的话),这种人在历史上存在,而今天我们不能以其行为的“荒谬”来从“情理上”认为不可能吧。东周时期是我们祖先思想最活跃的时候,恐怕那时大林子里生活的鸟的种类也是最多的,在东周故事中各位肯定能找到很多,俺就不班门弄斧了。而那些鸟类的许许多多今天恐怕是绝种了吧。再说诸葛亮,我始终愿意相信他是个接近完人的人,从他的出师表,从他的所作所为。但是今天的人们在看过历史上尤其是近现代历史上太多的尔虞我诈和虚伪之后,对孔明这种人的存在产生了怀疑。为什么呢?有一种观点:政治斗争是残酷的,政治斗争的胜利者是绝对不可能完全干净的,甚或认为政客的道德水准是低于百姓平均水平的。这种观点无疑有其正确的一面,但是应该不是普适的吧。我的相信,古时候的政治斗争肯定不如今人这样复杂和尔虞我诈。因为人类从猿进化以来,从古到今的发展中,思想总是越来越丰富全面和有深度的,对应的行为也是越来越复杂、虚伪、聪明的。因此从近现代的政客行为来推测诸葛亮在执政中“可能”的行为,这其实未必真实。更何况,从政之人还有政客和政治家的区别。我宁愿相信诸葛亮是个有着崇高政治理想和做人品格,并且想造福天下并投身其中的政治家,而不是以谋求权利欲望的占有和满足的政客。以政客的眼光和政治家的眼光来看待诸葛亮,得到的结论无疑是有本质区别的。我相信大多数人接受并且信服形象是“伟人诸葛亮”而非“伪人诸葛亮”。还是那句话:不要以为现在没有了的人以前就没有,不要以为自己做不到的别人就做不到。
阅读全文

1、“有种说法说是魏延的计划富有想象力而间接威胁了诸葛亮的个人威信”----这种说法包含有什么潜台词一看就明,认为孔明会因为意见不合甚或“高明意见”而猜忌魏延。小人之心一;2、“有人曾指出,孔明的做法无非是“凭魏延之骁勇”,因为他有利用价值而可以忍让他罢了。”-----想当然且信口开河的说法,完全不必有什么论证的假想。小人之心二;3、“认为是孔明对魏延有所猜忌而“故意不让魏延参加此次会议””。----小人之心三。对于这个,文中评价的很好:最懒最不负责任,没有根据,不合常理。随便看一下某些人对孔明的指责,无处不见这样的小人之心。中国一句古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不仁不智者所见为何不言可知。任你多优良的品格和行为,在小人之心度来,都是小人之行为。可怜诸葛孔明千百年之后要被人这样...对射日之后羿近日做出的维护诸葛亮的举动,深表敬意。
阅读全文

打三国策以来历经很多次战役,但是昨晚一仗让人难忘,这一仗中充分展现了联网、计略、合作、艰辛、反败为胜等乐趣,打了足足2个多小时,是迄今为止我打的最长(最短的3分钟被人突袭)和最艰辛(因为时间问题数次求和和想投降,都是盟友的鼓励使坚持下来)的一仗,不说说,真的难受:)打的是新地图丝路奔雷,特点是地图狭长资源少养兵难,道路难走,中间玉门关隔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交战双方:我方4个三星(我的袁绍和队友的公孙赞、孙策还有一个早早被灭掉忘了是谁了),敌方一个四星孙坚紧邻我方(就是早早灭掉我一方的人),另外三个三星分别是刘备在袁绍上方紧邻,另曹操马腾远在玉门关以西,而我方孙策公孙在我以东后方。初始敌曹操因为近邻而很快抢占玉门关,这样敌人控制了五分之三的资源和交通要到,我方一开始就被动。我颜良张合强骑快攻刘备,刘备反应迅速,出关张铁枪克我加诸葛仙刀长士气,见事不妙我逃了回来,其中张合跟关羽单挑平手大难不死。接下来关张入寇,我再出文丑张合强骑与关张缠斗,算我倒霉碰到刘备兵种相克而且高一个等级。好在迂回得当我以袁绍受伤的代价先将关羽打回老家,局部取得优势,没料到的是接下来开始了第一个小高潮:张飞单挑张合,张合败北逃逸,折损大将,没完呢,张飞再挑文丑,文丑败北受伤,转眼折损两支军队,形势大劣,紧接着张飞再挑颜良(吐血ing),万没想到,颜良竟然微弱优势击败张飞(狂喜ing)。等到打完这一仗再看形势,我左手边的盟友被四星孙坚所灭,这样,我方三人蜗居三城,地方尚存4人大军压境,占据6城一关,形势大不利。第二战役,我方公孙孙策练兵完毕出兵前线,敌方孙坚继续东进,战役中,袁绍部颜良文丑被俘,袁绍再次受伤,田丰受伤,折损两支铁步,两支强骑,全军覆没。好在盟友孙策公孙坚挺,将刘备孙坚主力基本歼灭并打击了敌马腾曹操部,孙策在协助下灭掉刘备,公孙将孙坚打回老家,共计夺回两城,敌方剩三支势力5城一关,军力强于我方并且粮草充足。此后由于缺钱少粮,无法再征兵,只能利用原有的10000弓兵,然此时帐下已无人了,指令全部用在在录将上,结果5季当中录到15将,无一会弓兵技能。在这段时间内全靠公孙和孙策在前线强撑局面,才不至于被灭,而前线两城已是几易其手。后来袁绍勉强出弓兵又是全军覆没。让人感动的是此后公孙将敌四星孙坚灭掉,但是已经是损失惨重,敌马腾曹操精兵投入战场,我方再度节节败退。孙策也无力了。只靠公孙以高超的战术技巧周旋歼敌。面对此种情形,绝望下的袁绍孤注一掷,利用攒了很久的钱征得10000步兵,好在原来兵训是铁,因此征两次后仍是强步兵。将兵力分配给再次招来的颜良文丑(是被孙坚所抓,孙坚灭后成为在野)和刘琦,发动三支步兵准备翻山偷袭马腾老巢(就是邓艾偷渡阴平的战术),此战术只有在敌方不妨时才可成功。在跟盟友诀别之后出发了,孙策派出吕蒙强步兵共同前往。艰难啊,耗时一年多我方四支奇兵才翻过高山,而走大道只需一季。一年的时间里完全靠公孙全部和孙策部分兵力拖住马腾曹操主力,赢得时间和吸取注意力。终于,偷袭成功,四支奇兵从天而降围住了马腾主城,切断补给线使敌无法迁都,两次合击将城拿下。而此时马腾竟然已经出了铁骑师(一个师是三万以上兵力),换言之,如果再晚一点,必然是马腾如推土机一样夷平我方。到此,战局已经完全逆转,我方奇兵向曹操主城推进,而曹操惊慌之下应对失误,或者已经是强弩之末。总之大结局是四支步兵再次合作,围下曹操主城。此战于我而言堪称经典,因记之
阅读全文

兄言道:“3、智勇——你说的文字论。煮酒兄已经反驳,俺认为其已经非常有力的否决“写文章在表达同类事物时避免重复用词等是最基本的常识吧”这一智勇兄的观点。那么在这里俺继续根据原文来,“比及”这个词汇的含义,在春秋战国演义上经常出现如“比及庞涓看到树上蚂蚁之字型,乱箭已毙之。”比及,其实就是刹那,瞬时。兄的见解,认为张飞是艺高人胆大,为了让马超有一个误解,所以在等铜锤飞到面前才躲,因此出现耳旁风。首先,马超不是瞎子,他肯定在射出铜锤后观看结果;其次。张飞既然心中提防,又知道马超的武艺不是等闲之辈,肯定不敢如此托大。那么如果要讲文字,后来马超的这个“却”闪过做何解释呢,俺始终认为,这个“却”字就是一个轻松,一个不轻松,从而衬托差距。”我的贴中始终强调的是两点:1、从马速,锤功,距离等充分来说明“擦耳”不仅不是狼狈,恰恰是最可能和最合理的举动。这一点好像我说了好几次,好像没人辩驳我的论证,仅仅对结论作简单推翻,让俺难以信服。2、鉴于同样的论证,我认为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马超的闪躲与张飞的闪躲很类似。可是这一点也没有人来驳我,各位仅仅依据原文中“只写了闪而没有写闪的情形”这种笔法来作为马超闪得轻松的依据,我认为是荒谬的。因为你不能因为没有写出的东西就认为它没发生,而我至少论证了它发生的很大可能性。同样难以令人信服。现在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原文:到二十余合,马超拨回马便走。张飞大叫曰:“走那里去!”原来马超见赢不得张飞,心生一计:诈败佯输,赚张飞赶来,暗掣铜锤在手,扭回身觑着张飞便打将来。张飞见马超走,心中也提防;比及铜锤打来时,张飞一闪,从耳朵边过去。张飞便勒回马走时,马超却又赶来。张飞带住马,拈弓搭箭,回射马超;超却闪过。二将各自回阵。]我认为“比及”就是“等到”的意思(还好是白话文,让大家不难理解)。“比及铜锤打来时,张飞一闪,从耳朵边过去。”这是多么简单平实的描述啊:等到铜锤打到面前,张飞一闪就过去了。这不是什么“艺高人胆大,为了让马超有一个误解,所以在等铜锤飞到面前才躲”呀,这是闪躲打向面门来东西的最平常正常而朴实无华的举动。兄怎么会有这样的推论呢?这也不是我的观点啊,千万不要加给我。我始终强调,这是正常的举动,因之正常而有效且不费功夫,才称之为得体。关于那个“却”更是一个简单的表达,就是“但是”的意思啊:“回射马超;超却闪过。”就是说张飞射马超,但是被马超闪过去了。但是的意味显然是更多的表达了张飞意图的不成功而已(张飞想...但是马超...)。真不懂这咋也成了马超比张飞高明的依据了。综上所述,仅从整个战斗场面来讲,就是评分秋色,无优无劣。原文的表述也是这样简单的,传达的信息也是如此,各位千万别想复杂了啊。至于双方作战的背景等等就不在此范围内了,另当别论。
阅读全文

个人心得,并不完全和可靠:资质能力:杰出:可以达到100卓著:最高90(发生特殊情形可达90以上,估计在95以下)有望:最高80普通:最高70学习效果:平凡:一个相关兵法以下良好:两个相关兵法奇迹:三个以上兵法初级兵法涨2点,中级3点,高级(三、四级)4点余力含义:(大概)充分:还能长15以上适当:10以上些许:5以下毫无:0兵法能力对应:统率:主要是水军类兵法,步、骑、弓、弩和攻城也长武力:步、骑、弓、弩兵和攻城类智力:谋略为主,智略、策略次之政治:策略为主,智略、谋略次之选项含义:学习困难兵法:限学老师所会高级兵法。学习简单兵法:限学老师所会初级兵法。锻炼武术:限于学习步兵兵法,可自学,老师可沾光。学习医术:顾名思义了,可自学,老师可沾光。深山修行:限幻术妖术,可自学,老师可沾光。发展兵法:可能学会任何兵法,可自学,老师可沾光。传授:限老师所会各级兵法。学习铺设:限智略类兵法,可自学,老师可沾光。阐述无为:限智、谋、策略类,可自学,老师可沾光。学习操船:限水军类,可自学,老师可沾光。参加教练:似乎限于步骑弓弩。可自学,老师可沾光。
阅读全文

各位,你们既然对关羽研究的这么透彻,搜集了这么多的失败,但是为了全面公正评判一个人,你们是否能收集一下三国志正史中所有人对关羽的评价并公之于众,再评价一下说这些话的人。然后,想一想。想的过程中注意两点:1、陈寿的立场以及成书的背景,这样对于考虑这些评论关羽的话也许会有帮助;2、注意书成时间。也许会有人认为这个事情应该所谓拥关派去做,但是我想你们懂这个道理,既然要评价关羽,就不能回避这个问题。另外,不怕你们笑,三国志我都没有通读过,会有什么我也不知道。然后,既然很多时候都以演义为主,是否你也能在演义上做这些事呢?最后,如果你愿意,更可以看看宋朝之前诸多历史著名人物对于关羽的评价,然后,再对此思考一下。我只想说一点:你们的有些关羽的结论其实骂的不是关羽,可能还包含了很多各位非常尊敬和喜欢的人。我知道你说过或者持有类似“真理通常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历史承认的未必是正确的”这类道理,也许,这会成为阻碍你们做我刚才所说的那些事情的绊脚石,但是,请诸君跨过他。何况,上面的道理用的是“通常”和“未必”两个词而非“总是”和“定非”!对吗?因此我还是有这个期望,尊便就是。如果说你反过来要求我搜集关羽的反面例子等事情才显公平的话,我认为大可不必如此较劲,关羽是已经竖起来的了,请你们先真正打倒了,到那时这些事情自然有人来做。你们知道,我前面说过你们“无视....”的话,这是我在跟你们辩驳的时候强调最多的东西,因此在这里我提出了这个要求或者说想法,只是希望你们能够稍微注意,不要忽略了太多东西。言尽于此顿首
阅读全文

却说文聘引军追赵云至长坂桥,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又见桥东树林之后,尘头大起,疑有伏后,便勒住马,不敢近前。俄而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许褚等都至。见飞怒目横矛,立马于桥上,又恐是诸葛孔明之计,都不敢近前。-------从这里看,无疑,众将不敢上前不单是怕了张飞,更多是怕了中计。扎住阵脚,一字儿摆在桥西,使人飞报曹操。操闻知,急上马,从阵后来。张飞睁圆环眼,隐隐见后军青罗伞盖、旄钺旌旗来到,料得是曹操心疑,亲自来看。-------正该如此,既然不怕张飞只怕中计,那么先扎下阵脚,看看再说。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很明显,张飞在叫阵,叫的乃是曹营“雄兵百万”、“上将千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俺不知道,这个还能有什么解释。尽皆股栗到底怕的是中计还是张飞。尽皆到底包不包含上面的那些大将。曹操急令去其伞盖,回顾左右曰:“我向曾闻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轻敌。”-------看见了吗,大家本就在疑惧之中了,曹操还嫌不够呢,再添点油言未已,张飞睁目又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颇有退心。-------再次叫阵,结果是这么多人保护的曹操怕到这个份上了,而众将却无人敢于应战为主公分忧。理解为为张飞气势所逼再加互相感染众将都有了一时之俱,不过分吧。而且很明显不论从推理还是从书中描写看,此惧都是对张飞之惧、而非前面所顾虑的怕中计了。飞望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乃挺矛又喝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操便回马而走。于是诸军众将一齐望西奔走。-------经过了前戏高潮就这样到来了。如果有人硬要说这是怕中计而吓死的、是怕中计才拨马而走的,那我只好无言了。正是:黄口孺子,怎闻霹雳之声;病体樵夫,难听虎豹之吼。一时弃枪落盔者,不计其数,人如潮涌,马似山崩,自相践踏。后人有诗赞曰:“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随便看看:“杀气生”,这可以解释何以众多虎狼竟然会俱了张飞,只因那一刻的杀气实在是惊天地泣鬼神,无人能当。“独退”,看到了吗,如果说怕了中计而使曹军扎下阵脚不敢前进的话,那么退走则完完全全是被张飞一人吓的。可能罗同学怕后人误解此段描写烘托张飞神勇的本意,特留下诗两首补正一下。只可惜,小罗同学白辛苦了。却说曹操惧张飞之威,骤马望西而走,冠簪尽落,披发奔逃。张辽、许褚赶上,扯住辔环。曹操仓皇失措。张辽曰:“丞相休惊。料张飞一人,何足深惧!今急回军杀去,刘备可擒也。”-------不愧是大将,在经过了短暂的惊惧之后,张许二人回过神来了,可惜晚矣,张飞威名已成,曹营颜面早失。曹操神色方才稍定,乃令张辽、许褚再至长坂桥探听消息。-------曹操的武力或者刚猛到底是低了点,虽有高超的智力却仍然比手下猛将晚回过神儿来。且说张飞见曹军一拥而退,不敢追赶;速唤回原随二十余骑,解去马尾树枝,令将桥梁拆断,然后回马来见玄德,具言断桥一事。-------这个没什么说的,你曹操既走,我张飞的战马腿肚子也不必发抖了,长出一口气,甩掉点冷汗、怒汗。杀气已衰,难道还等你回过神儿来打我,三爷我走了,桥嘛,还是拆了吧玄德曰:“吾弟勇则勇矣,惜失于计较。”飞问其故。玄德曰:“曹操多谋。汝不合拆断桥梁,彼必追至矣。”飞曰:“他被我一喝,倒退数里,何敢再追?”玄德曰:“若不断桥,彼恐有埋伏,不敢进兵,今拆断了桥,彼料我无军而怯,必来追赶。彼有百万之众,虽涉江汉,可填而过,岂惧一桥之断耶?”于是即刻起身,从小路斜投汉津,望沔阳路而走。--------明明白白的道理:百万之众虽涉江汉,可填而过。大的形势一目了然。却说曹操使张辽、许褚探长坂桥消息,回报曰:“张飞已拆断桥梁而去矣。”操曰:“彼断桥而去,乃心怯也。”遂传令差一万军,速搭三座浮桥,只今夜就要过。李典曰:“此恐是诸葛亮之诈谋,不可轻进。”操曰:“张飞一勇之夫,岂有诈谋!”遂传下号令,火速进兵。--------显然从最后这点仍可以看出:1、恐诈最多导致不可进,而不是退。 2、曹操时才败逃所惧非为诈谋,乃是张飞一勇,“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之勇也。总结一下我的看法:1、张飞在桥头叫阵,以他的脾气和当时的话语,摆明了是要单挑,但无人敢于应战,原因见2、3。2、使百万大军溃退的,就是张飞之勇,杀气,一时的杀气,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你叫张飞再来一次也不可能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杀气。3、在那一刻,记住,是那一刻,没有人不怕,即便如张辽许褚也不能幸免。这是描写的事实,也是可以解释和理解的。4、曹营众将畏孔明之计,绝对有,这使他们不敢冒进,但是这丝毫没有减弱张飞之勇独退百万军的决定性作用。over
阅读全文

1、你干嘛要投降?就带着两位夫人闯关而去不就行了,反正赵云在长板曹操都舍不得射,就不信他会射你。不过好像不太容易啊,又不能把两个嫂嫂放怀里头,你名胜本来就够怀的了2、你干嘛要为了汉室而打曹操?打就打吧,你以为人都像你一样忠义信用讷呢不好好的防备一下盟友,人家是盟友啊怎么能不防呢,另外很抱歉封你为神的时候没告诉你,是因为什么才封的?奥,对了,就是因为丢了荆州才封的3、干嘛那么出风头嘛,华雄要杀几个就杀几个,由他去呗,说不定他杀了曹家众将对将来还有好处,还有干嘛跟人家颜丑过不去,人家可是在打汉贼阿,汉贼嘛是没有什么恩要还报给他的吧,还有过五关斩六将,你应该悄悄的阿,干嘛让大家都知道,知道也没关系,你焚书坑儒不久没事了吗总之一句话,你干吗那么牛,牛国税也别牛过赵云阿,这不,麻烦来了吧
阅读全文

起初以为只是关于删贴,细看了你发的贴,才发现你的不快好像是从现实生活中带来的,好像真的很不开心,令俺大吃一惊,印象里面你不是这样的呀,以为你在开玩笑,因而前面的话多少是些玩笑。生活中本来就有很多烦恼,但可这不能成为一个人不快乐的理由,你自己不快乐对别人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听过郑智化的歌吗?有一句是这么唱的:“没有人在乎我这些烦恼,每一个人只关心他的荷包”。话是偏激的,但说明了点道理),因此自己应该为自己负责。不要过多的想他人怎样怎样,那样是于事无补的。另外,上面的说法只是想告诉你:自己快乐就好,不要太在意别人有没有关心、你在乎你。千万不要因此而更加的愤世嫉俗,看着谁都不顺眼。因为,别人未必是不关心你。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善良的,凡事往好处想。别人没有“关心”你,有可能是:1、别人没有注意到的不快,因为觉得你是个快乐的人不应该这样;2、认为你是个有自尊的人,不应该介入你的内心,除非你允许;3、人为你是有能力面对压力的成熟的人,不需要别人的多此一举;4.........这些难道不够吗?最后,应该从自己身上想想,到底为了什么不快乐,值得吗?如果别人怎样怎样,那么为什么会这样,难道不能那样?好了,按老粗说话都有点乱了,就不多扯了。开心点吧,没什么大不了的
阅读全文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