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史中记录的指战表现,关羽完全无法与张辽、孙策、张颌、邓艾等人相提并论,甚至连张飞、徐晃等也不如。但是我们又不能完全依据信史中的战例记录来评价一个人的能力,还应考虑信史中同时代军政人物对其人能力的评价,在这方面关羽当然可以打一个很高的分数。综合起来,我认为关羽勉强可以与孙策张颌邓艾等列同一档次,比张辽为低。如果要我选,大概的次序是:张辽、孙策、张颌、邓艾。其中邓艾的战功在这数人中最为突出!而且这个人不仅有军事才能,战场上判定算度精准,还有政治管理才能(非常重视发展农业、稳定地方、季草屯粮、苦练“内功”)。我对其唯一感到不太放心的是他最后穿越子午谷袭击成都的那个表现。这个行为中包含有太大的军事冒险成份。做为中级武将,这显然是一种优秀素质,但做为统领主力军马的高级将领,这种做法让我感到有点。。。可能是我太保守吧,我更偏爱那些首先确保自己立於不败之地的稳健型将领,我宁可浪费掉一些建立万世奇功的机会,也不愿令自己暴露在过於巨大的危险之下。所以我将邓艾排在四人之末。另外,论指战和具体战绩,张飞、高顺也很不错。江东的丁奉、朱然等等也颇不俗。
阅读全文

这里所谓的“罗本”,乃俗称。还有称作“原本”的,同此。该本全称为“嘉靖元年本”,前面好像还有个什么“三国志通俗演义”之类的,偶记不清了。反正这一版在嘉靖元年印制出版。以下为简便起见,一律简称“罗本”。这一版在国内各城市的大书店里或许有售。但有的城市就没有。到目前为止,尚未听说网上有这个版本。目前流行最广、在网上也随处可见的,是清代毛氏父子的删改本。关于罗本和毛本的关系,似乎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毛本直接改自罗本。而另一种则认为毛本另有渊源 --- 另有一与罗本平行发展的古本,而毛本则是改自这个古本。我们假设真正的罗贯中原著(应该是手稿,而非印品) 在后世的流传中逐渐分离成两大古本,一本假设为甲本,另一本为乙本。 两个古本在分离后又相对独立地发展下去,至清朝,甲本由毛氏父子进行增删修改后,始成毛本。乙本则一直未经大改地流传至今,就是所谓的罗本。无论上面两个说法哪个是正确的,总之罗本较之毛本更接近罗贯中原笔,这个是可以肯定的。由於罗贯中其人的军政阅历远非毛氏父子一介儒士可比,因此有理由推测:罗原笔的三国故事,在描写战争场面上,有可能比毛改本的三国故事 更接近现实,也更合理。当然这仅仅是依据常理来推测。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事实也的确如此!如果仔细对照罗本和毛本,就会发现:罗本含有了许多翔实且富于趣味性的细节描写,正是由於这些细节,使得罗本的战争场面和战场形势的发展变化,非常真实、严谨和符合逻辑常理。毛氏父子二人皆文士,文采方面当然比罗贯中精致讲究,但毛氏父子缺乏军旅治政经历,说白了就是“没有生活”,因此在删改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疏漏,有时觉得古本中一句可有可无的话实在累赘,於是就随手删掉了,殊不知这句话其实是前后文发展演变的逻辑关键,你把它一删,后文就变得丧失逻辑基础了!这方面本文不想多费笔墨,希望以后能有机会详细聊聊。另外毛氏父子在删改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human error,比如让魏延使了一回枪,等等。这些失误相对还算次要问题。毛改本的主要失误,除了在战争场面的描写方面删改失误之外,对於一些主要人物的描写和事迹记录,也进行了大肆改动。比较明显的是曹操的出场一节、关羽写信给曹操告辞一节,特别是诸葛曾图谋要将魏延与司马父子一同烧死在上方谷一节。毛氏父子这样做的目的,显然是为了突出正面人物(诸葛、关羽)、弱化矮化反面人物(曹操)、减少读者对争议人物的同情(魏延)。然而这么一改,不免使得历史人物过於脸孔化、单色化了,似乎好人绝少缺点、坏人几无优点,从而大大弱化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自然也大大降低了读者的阅读趣味。这种手笔,实非大家所为,倒也符合毛氏父子阅历苍白、思想浅薄的事实。单从这个角度看,罗氏明显会心不远,而毛氏则稚气玲珑。当然,毛改本决非一无是处。毛本较之罗本,文字简洁精练,而且将各回目改为对仗语句,也稍稍减少了古本中的神怪描写(比如关羽归神一段)。本文主旨是简列一下两本中交锋场面描写方面的主要差异。次要差异就略过了。曾答应老君兄做个简单比较,一直拖到现在,抱歉。其实,本坛的“今宵酒醒何处”兄曾为文专门比较、评论两本战例描写之差异,煮酒以为非常精彩细致。今宵兄的评论虽然总体上认为罗本为优,但在一些方面仍然为毛本做了一些善意的辩护(偶不同意哟 :-D)。煮酒认为很值得一读。好!现在煮酒就凭记忆将两本主要交锋描写差异做个简列。这里只列出罗本的描写,毛本就不多写了。1 华雄在战场形势占优情况下,10数合击败孙坚。2 关羽1合阵斩华雄。应该算严格单挑。3 张飞酣战吕布(无回合数),矛发散乱,堪堪要败,虎吼一声,看来是要玩儿命,这个时候关羽才出马助战。4 关羽20合未能拿下纪灵,(毛本30合) 纪灵退走时比较从容(毛本是狼狈的大叫)5 纪灵敢於在逆势中奋身阻截关羽以保护袁术撤退,当然时间很短。纪灵为人可谓忠勇。6 曹洪战何曼,两人步战两个时辰(160合以上)。毛本改为四五十合。李典擒敌酋一节并无“措手不及”的措辞(毛本有)。7 赵云10数合枪挑麴义(毛本好像是不数合)。麴义武力应加分。8 赵云面对袁绍数百近卫扈从居然冲突不入毫无做为,被反赵派视作污点。(毛本中为赵云增加了“连续挑死数人”这样的战绩)9 刘备关羽在撤退时遭张辽追击,致使一半人马(一万多人)被阻于城内。由於关羽负责断后,因此可推测其与张辽曾有交锋,所以关羽对其评价甚高。10 关羽击退许褚+徐晃联手没有“奋力”二字 (是毛本加的)。而且关羽根本不惧乱箭,敢於直冲!曹军无奈情况下只好动用机弩,才把老关射回来。11 关羽袭斩颜良一节,罗本明确交待颜良事前曾受刘备嘱托代寻二弟,至关羽飞马而来,瞬间大脑短路,根本没有交锋的心理准备,惨遭袭斩!毛本此处语焉不详,因此引发许多争议。12 与此密切相关,关羽归神之后,非常不服,跑去伸冤,结果那位高僧问他:当初被你袭斩的颜良,他就不冤么?关羽无语退下。从这个描写来看,显然关羽袭斩颜良一役不是严格单挑!12.5 文丑与徐晃30余合战平后徐晃从容退走 (毛本是没打多长时间,徐晃见文丑身后军马齐到料敌不过而走) 罗本让我们剥去文丑武力的神秘面纱,更清楚地看到了其逊于颜良的真实情况。13 过关斩将后,夏侯敦截住关羽,两人先大战20合,信史到,然后又20余合战平,信史又到,随后再欲战,夏侯敦聚起军卒,而关羽居然要直冲夏侯敦军阵!后张辽到 (到的真TM不是时候,否则偶就知道关、赵谁更强了)。14 骧山兵败,赵云与张辽交锋,于禁助战,刘备出马战于禁,后李典追来,刘备单身逃逸。(毛本中与赵云交锋者为许褚)15 赵云战张颌,10数合张颌气力不加拨马回走,缓上一口气后还要再战。(毛本为30余合击败)16 罗本中压根儿没有王朗战太史、周昕战黄盖、孙策刺周昕这些战例!17 刘备、张飞去劫营,反中计。张飞突围中遇到徐晃,两人10数合战平,乐进杀至,张飞逃走。18 许褚为保护曹仁脱险而主动应战张飞,十数合战平后无心恋战而走。19 襄阳城外,文聘在蔡瑁/张允的帮助下才赶走的魏延。此前两人交锋更象是单挑而非混战。20 赵云长板之战,曹操是亲自挑选的精锐中的精锐,并直接指挥突击刘备余部。毛本对於这个细节则语焉不详。由於赵云面对的是曹军绝对精锐,因此其难度系数有所提高(较毛本)。20.5 曹仁击败徐盛更象是一场单挑,而毛本中的描写则存在争议(单挑?混战?)21 马超3合击败马超 (毛本是20合击败)22 马超许褚交锋,许褚是先抓枪后弃刀 (毛本是先弃刀后才抓枪)23 赵云杀邢道荣更象是正常单挑,而毛本则处理成突袭(有措手不及字样)24 张飞第二次单挑张颌时,先四五十合,后张颌一直死战到百十余合,可以理解为110余合,也没全败,只是因战场形势不利才远引的。毛本是四五十合,弱化了张飞久战不胜的“污点”。24.5 魏延二擒冷苞时并非靠单挑擒之,而是指挥军卒一起擒的。毛本中的描写更象单挑生擒。25 关兴与徐晃40合战平 (毛本是3-4合)26 关兴寡军杀败丁奉所部,送走廖化,感觉并不太费劲 (毛本是关兴“奋力”杀退,显得很费劲)27 关羽、朱然3合战平,朱然从容远引。(毛本中并无朱然与关羽单挑的描写。)有遗漏的,以后再补吧。
阅读全文

“密密地缠绕铁丝(或外包厚铁皮) 而制成” 这个偶是在网上搜到的,而且在其他论坛上也见一些高手提供过考古类的证据。同时我也记得从前参观历史博物馆(北京)时,确实有印象宋、明时期的军器都是包铁皮的。至於您说的“那枪一振腕,铁皮铁丝就得断裂。扎手啊!唯一缠得就是布条之类了,大多只缠常握的范围防滑”这个当然不能算错。但您这个是清以后的黄历。国术至清朝中叶在董、杨等天赋异秉人物的推进下,达到了历史上的极盛时期,将原已有雏形的内家功法进一步发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有了软枪柄。此前的冷兵器时代,马上作战使用的长枪,确实都是刚硬一路的,与刀斧等重兵器没有什么区别,根本不会出现那种一颤后把、枪头就抖成枪花的情况。至於古代步兵使用的枪,那个叫“小枪”、“花枪”,那个倒有可能从较早时期就做成软柄的。但软柄对2米以下的小枪当然是可行的、而且也确实能增加其威力,但如果放到3米以上马战大枪上去,过於柔软的枪柄会令军器失去控制,反而会降低军器威力,而且提高使用者的风险。花枪的出现年代,众口不一,但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是初创于南宋岳飞之手。汉末三分时期,还真没听说有用软柄花枪的。况且马超是马战武将,更无道理使用软柄花枪。回头我给老君转一篇西西河萝卜酒兄的文章。此人乃现代太极第一人李雅轩之嫡传第四代门人,应该算是个国术专家了吧。
阅读全文

就我已经看懂的部分做一哈回复:1 我举过几个未单挑直接施射的例子,我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说明:三国武将箭术都不烂,谁先动手施射,多数情况下谁就能占到便宜。可君却认为我将非单挑施射与单挑落败后施射混同起来了。我觉得这是个误会。2 君言:“不管是佯败反射、还是真败反射、还是将对手招式挡开后趁隙射之,都是在单挑时电光火石之间发生的”---- 这句话我不太同意。我觉得“电光火石之间”这种措辞,所形容的时间间隔应该极短,大约是几分之一秒,因此用来描写两将单挑中双方交换一次攻防,这个是恰当的,但若用来形容诈败武将在败逃过程中选取施射时机,然后再取弓、搭箭、回身施射这样一个整体过程,则是非常不合适的。在单挑中那种真正的电光火石一瞬间,确实根本不容双方细想,只能凭借条件反射来即时性地应对;但一旦一方败走了,那么取胜一方则掌握极大的主动权,此时他完全有时间去思考选择何种方法继续攻击败逃之敌。如果稍做迟疑,对其并无任何害处,仅仅是有可能丢失阵斩敌将的机会而已,况且也未必就真的丢失这个机会,因为如果发现敌将跑远了自己难以追上,也完全可以如张辽、韩琼那般从后面用弓箭干掉对方。而且即时是追,也完全可以注意保持一个安全距离的前提下追击。总之,单挑取胜一方握有绝对的主动权,而败逃一方如果想靠暗箭占到对方的便宜,一定需要对方放弃其本身所握有的主动权!试问:如果马岱此战的对手不是魏延而是张辽,马岱10合败走,后面的战局将会如何演变呢?难道不存在张辽从后面射马岱的可能性吗?可见,马岱要想玩败走回身射中对方的把戏,一定需要一个前提 ---- 对方不从后方施射、而且还要拼命追击。如果这个前提不存在,马岱就无法射中对方。因此马岱的箭术等於受到了外界的制约,说白了他的成功需要对手的“密切配合”!如果对手不配合,他能成功吗??因此马岱的箭术做为武力的一部分,其能否有效施为,并不全由马岱说了算,因此是不稳定的、是要看对方是否“配合”的。反之,魏延击败马岱则完全无须马岱的什么“配合”,马岱全力对抗,最终依然会是不支落败。因此,魏延的这种武力是完全主动的,完全由魏延自己说了算,因此是稳定的,无论马岱如何做,都是这样一个结果。请问,马岱要想射魏延,他能确保每次都能射中魏延么?每次都是这样一个结果??
阅读全文

我们论坛本已具有的风格特点 ---- 随意、平和、轻松 ---- 其实放在娱乐也可以,放在文化也完全没问题。但是我的感觉,网上的“娱乐人”中,更多的朋友追求绝对的放松、轻松,而我们论坛上的许多话题还是比较严肃认真的 (话题本身比较严肃,但大家的讨论气氛很轻松),也许不太合他们的胃口,而且并非所有的“娱乐人”都对三国话题感兴趣,因此放娱乐板块里未必能吸引到很多的新朋友。反之,网上的“文化人”中,即使是再喜欢研究偏门儿枯燥深刻东西的朋友,多半也不会反对偶尔去一个轻松的场所放松一把、活跃一下神经,更何况大多数“文化人”都对三国很感兴趣 (肯定比“娱乐人”感兴趣的比例大),因此放文化板块里能吸引到更多新朋友。这个是量的问题。还有一个“质”的问题。“娱乐人”写的东西,我觉得内容上不如“文化人”写的东西能吸引更多的读者群、激发更热烈的讨论,因此从如何更好地促进论坛水平提高这个角度来说,“文化人”的价值要大於“娱乐人”。如果把论坛搬到娱乐板块,则不太容易吸引到“文化人”,等於让论坛损失了其最需要的网友。
阅读全文

很难得有人对演义中的情节和人物安排进行认真评论的。萝兄所论,煮酒颇有同感。我虽然是坚定的同情蜀汉派,对刘备、诸葛以及五虎也极为喜爱,但是具体到演义中荆州这段故事,我一直对刘备,特别是诸葛怀有看法。诸葛有一种自命不凡、从不拿正眼夹天下人物的狂傲,关键是把别人都当傻子、弄人于股掌之间。我觉得,诸葛对江东君臣这种在人格上的蔑视、羞辱和戏弄,才是令江东君臣愤慨并对刘备集团产生敌意的根本原因。无论我怎样喜欢诸葛,我都无法原谅其在荆州问题上的表演。三番五次地戏弄坚持与刘备真诚合作的鲁肃,甚至置自己胞兄家小生命安危于不顾,与关羽背地里默契配合耍弄胞兄这些做法,实在有失忠厚!因此,基於演义,虽然江东后来袭荆害羽的做法有悖前盟甚至有悖基本道义,但一定程度上正是刘备君臣对江东的欺辱把江东一步一步地给逼急了。因此要追究道义问题,诸葛应该*首先*检讨自己,因为是他行奸使诈在先;江东应该*深刻*检讨自己,因为他们的反击属於防卫过当。另外,诸葛对于刘、孙荆州矛盾这个问题上的安排和处理,也是其一大漏招。诸葛千算万算,所有的算计都基於两个递进假设条件:1 江东不会动手,只会怏怏吞下这份损失和屈辱,继续与刘备保持结盟关系;2 即使江东动手,关羽的荆州防卫系统也不会给江东任何可乘之机。诸葛自以为,即使第一个假设条件失算,还有第二个假设条件管着呢,所以是双保险。既然是双保险,那么我就可以由着性子、有恃无恐地戏耍江东君臣!可惜,第一个假设条件显然过於一厢情愿了,而第二个假设条件,一半高估了关羽的能力,另一半又是他诸葛自己给断送掉了 ---- 正是诸葛要求关羽兵出荆州直取襄樊的!正所谓,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说白了,诸葛等於是先把江东惹火,在没有有效解决与江东历史遗留问题并平息江东怒火的情况下,又命令关羽出兵襄樊、从而增加了丢失荆州的机率。若按演义论,说诸葛应对失荆亡羽负主要责任,应该不算太过份。若按正史,则刘备和关羽的责任更大一些,诸葛责任相对小了很多。
阅读全文

华雄估计是缺点和优点同样突出,武力太霸道,但破绽却不小,老关眼毒,可能一眼就瞧出个七八分来,再加上华雄轻敌狂傲,老关孤注一掷,针对对方破绽直接下手,华雄本有破绽,轻敌之际更疏于防守,结果一个照面就挂了。你说这场有没有偶然性?老关是不是用了巧了?当然有,也当然是。不过换别人来试试?恐怕未必能行吧?关赵之比,关羽前期明显压过赵云一头,但后期没什么表现,赵云却越打越好。关赵武力表现发生逆转的关键点就是那个长板。长板后的老关,本来可以靠拖刀再重温一哈傲视天下英雄的感觉,可惜老黄那匹烂马不给老关这个机会。结果弄得老关在这场单挑以及与庞德的对决中,仅能靠老本才能勉强赢得一点微弱优势。而长板后的赵云,却象吃了兴奋剂一般,搂都搂不住,有点份量的对手根本就不跟他打,看见就跑,甚至陆逊击破刘备主力之后,那么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一听赵云来了马上就撤兵。所以,前后综合来看,我觉得关赵武力相当,老关前面强,子龙后面猛。这也难怪,子龙年纪小一些嘛。
阅读全文

若兄妙文!先向若兄致敬。若兄好。。。好久不见,哈哈若兄说得不错,关羽斩华雄和文丑,都是在对方已连战数场而自己以逸待劳的情况下取得的,尤其是败、斩文丑还有较多客观因素。因此认为关羽与华雄、文丑之间的差距就是这么悬殊,这显然是不公正的。不过如果据此就说关羽武力并不比华雄、文丑高,这个我也觉得难以服众。(当然我从若兄文中倒没看出这个观点来)比较有参考价值的就是赵云对文丑那场。我们可以比较一哈两场单挑之前双方的情况。文丑在遇到赵云之前,先与公孙战十数合,败之,后单骑追敌,直入中军,遇公孙四亲将阻截,杀一走三。考虑到以一敌四对机动性的高要求,以一敌四应比对弱手的单挑更消耗体能。因此文丑在遇到赵云之前,体能状况相当于单挑20合之后的状态,应该是个合理的推测吧?文丑遇关羽之前,先曾短时间挺身独战,但这个过程应该很短;接下来就是两射张辽,这个应该根本不消耗体能;最后是与徐晃接战30余合。因此总体来看,文丑遇到关羽之前,体能状况相当于单挑40合之后的状态。这个推测应该也比较合理吧?那么,单挑20合与单挑40合,在体能上真的会有很大差别吗?我觉得没有多大差别。许褚、马超死战230余合后还有力量撅断大枪,孙策、太史恶战百合后还有体能继续混战,甚至魏延、曹洪、文聘等都有恶战两个时辰的体能,文丑武力(包括体能)再不济,也应在魏延、曹洪、文聘之上吧?因此区区20合与40合之差距,当不致对文丑的武力发挥造成什么影响。然而,文丑与赵云可以坦坦地大战五六十合,遇关羽却2合即心怯而逃,这么悬殊的表现差距,用文丑体能不支,或关羽以逸待劳来解释,似乎很难令人信服。另外还可以注意一点:赵文之战时,导致文丑拨马回走的直接原因是赵云/公孙一方来了援军(与马超战曹洪时情景相似),而关文之战中导致文丑心怯逃走的直接原因却是文丑与关羽的2合交锋!注意:关羽冲出来时,文丑即已看清其身后有十数骑跟随,但文丑此时并未感到心怯,而是接战。关文交锋的这2合中,关羽一方并未有新的援军到来,从而令文丑有理由逃走。可见,在赵文之战中,援军是令文丑逃走的决定性因素,而在关文之战中,与关羽的交锋才是令文丑逃走(而且还心怯)的决定性因素!也就是说,文丑由交锋前的不心怯,到交锋2合后的心怯,这个重大变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与关羽的交锋所致!关羽能令文丑交锋2合而心怯逃走,赵云与文丑却连战五六十合也无法令对方心怯逃走,何也?煮酒以外基本上是以下几方面原因:1 武力原因2 战局原因3 颜良原因总之,无法排除武力原因。而且至少在对文丑的单挑中,关羽表现比赵云更优。(虽然我喜欢赵云甚于关羽)
阅读全文

说庞德逊于黄忠、文丑也就罢了,这个虽然我也不同意,但还不算太离谱。可要说他跟魏延持平,这个就比较离谱了。演义中庞德曾奋身死战在短时间内令魏延知难而退!这个战例虽然不能说明庞、魏二人武力真有短短数合这么悬殊的差距,但至少说明庞德武力应微高于魏延 --- 如果为避免让作者有庞德武力微高的感觉,作者只须给魏延的逃跑加上个“魏延无心恋战”的理由就好了,如同许褚对张飞、赵云对张颌等等那样,前者虽然逃跑,但形像上却没有受损。个人感觉,魏延同庞德的差距,大致与文丑同鼎盛时期的关羽之差距相类,如果正常发挥,则数十合甚至一百合,有的打呢,但如果庞德、关羽因为什么突然一发飙,魏延、文丑就会感觉特别吃力,因此而心虚要跑。魏延与庞德此前曾且打过一阵子,当时庞德也没占啥便宜;如果文丑与关羽斗2合而逃,文丑没被追斩且突然来了援军(刘备其实就慢了一步),则文丑再回身与关羽重新打过,我会赌50合之内不分胜负。典韦也被低估了。我始终认为老典跟张飞差不多。另外,老杨还是低估马超的武力呀。以许褚跟马超发飙的那个状态,就算是鼎盛时期的老关来了,200合恐怕也只能占到点上风而已。虎痴那个飙劲儿,就算是虎牢的温侯出马,100合之内也拿不下他。当然可能数十合之内小吕会占到上风。。。许褚以大比分落败于子龙,稍感意外。如果比分再接近一点,也许感觉对两人的武力定位更合理些。不过,总体上,这个武将联赛的结果相当贴谱。也许跟我心目中的排名只有庞德有巨大出入,张飞、典韦有微小出入吧。
阅读全文

我也觉得关赵马应该是前四。作者对马超武艺方面的评语和赞诗的确逊于关赵,不过所安排的战例确实惊人。另外对萝兄这句话 ---- “但《演义》作者认为把人抛起来终归还得落地,魔幻不能永久取代现实”---- 深表赞同。事实上,我感觉作者始终在关张赵马四人之间找平衡,特别是关张赵三人之间。关2合令文丑心怯而逃,而文丑却能与赵云坦坦地交锋50-60合不落下风,虽然关文之战的结果不完全是武力原因,但毕竟还是有武力原因在里面,所以这一对战例似是关优于赵。然而在关张之间,由於纪灵那个战例,又令人怀疑关羽是否攻击不如张飞;关羽在曹操面前对张飞的极口夸赞,也容易给人这种感觉,难道说作者的意思是张优于关?别忙,再来看张赵二人,对张颌一个是十数合完胜,一个是百十合不胜,还有对邢道荣张飞数合取胜而赵云一合挑死,这些比较似乎说明赵优于张。这么一来,关张赵三人就变成了连环套。所以我说作者有意在这三人当中寻求平衡。当然最终总体比较下来,关、赵二人比张飞占优一些。马超虽然不在这个连环套里,不过其总体表现应与关赵二人在伯仲之间。还有一些细节也很值得玩味,比如:(1) 弩箭的问题;(2) 曹操的评语和忌惮程度关于弩箭问题,煮酒下文已经提到,全书中只有关赵马曾面对曹军的弩箭,而且全都无计可施。这似乎隐隐告诉我们此三人在作者心中的位置。曹操对马超的评语是“昔日吕布”。曹操对关羽的忌惮程度从其设计擒获关羽的一系列安排就可看出,当时曹操将其手下武力最高的四人中之三人悉数派出(张辽不能派,要留着做说客),本指望能对关羽怎么样呢,结果居然许褚徐晃联璧为羽击退。虽然许徐二将不敢全力施为,但关羽的困兽之斗还是很可怖的!而且此战中还动用了弩箭!结果不过是困住了关羽。对赵云则是在亲眼目睹其长板神勇之后脱口而出:“世之虎将也!吾若得这员大将,何愁天下不得乎?”这种评价的高度,似乎绝不逊于对关、马的忌惮程度吧?将得到某一武将与“得到天下”直接联系起来,这个煮酒在整套演义中似乎还没见到过。虽有曹操主观夸张成分,但亦说明赵云在长板之勇。再加上赵云此后每次出阵,对方永远都是人仰马翻,先于汉水吓得徐晃张颌不敢接战,后于彝陵令陆逊甫一闻名马上下令退军!这种气势,虽吕布、关羽的全盛时期,也就不过如此了吧?还有作者罗贯中的评语和赞诗,也说明了关赵之地位。当然马超也很猛。期盼萝兄下文。
阅读全文

对於孙立之被摒于36天罡之外,煮酒虽亦无成熟想法,但还是想拿出来就教于各位高手。我觉得主要是两个方面促使宋江对孙立抱有一定防范和警惕心理。这两个方面分别是:1 孙立的小集团达到8人,且其中三人都颇富智计;2 孙立主动献计打入祝家庄做梁山内应其中第二方面更易引起宋江的警惕。下面展开分析一下。由於梁山座次是第71回定下的,因此如果要研究座次方面的问题,只能在前70回中找原因。梁山上的非宋江系山头大约有这么几个:晁盖系,鲁智深系,还有那三个军官系(关胜、呼延、张清),一个江湖系(樊瑞)。穆弘、李俊、燕顺、欧鹏等小系基本可以看作宋江系。对於晁盖系,由於历史原因,他们始终视宋江为救命恩人(实际也的确如此),本身利益方面也无太大冲突,因此宋江感觉尽在控制之下,基本不会有防范警惕心理。鲁智深系。此系中四位中坚人物之一武松,与宋江渊源颇深,更兼鲁智深、史进无私坦荡的品格,恐怕搁任何人,都不会防范他们。四位中有三位都无须设防,因此整个派系对於宋江来说也基本无须忧虑。三个军官系和一个江湖系都是败军,人数各只有三人,本来就难以搅起什么大浪,更兼四系都是梁山手下败将,在梁山上的政治地位只能处於从属地位。其中势力相对来说较大的两系 ---- 关胜系和呼延系,由於首脑人物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秉性忠义) 与宋江明显合拍,因此宋江对其均欣赏、信任有加。孙立这一系,共有八人,分别是:孙立、孙新、顾大嫂、解珍、解宝、邹渊、邹润、乐和。该系人数众多,且与宋江无旧(!)。除此8人之外,另有杨林、邓飞,亦与孙立“至爱相识”,可见孙立之魅力和隐隐然领袖能力(!)。而且这8人中的前三人都颇富智计,孙立的下面再说,孙新是策反孙立大闹登州的总导演,顾大嫂是副导,而且顾大嫂后来在梁山攻击东平府时担任过特务工作,进退有度,慢说梁山另外两位巾帼难望项背,即令绝大多数好汉恐也无此冷静、智计。这个派系首脑人物的心机智力以及孙立的个人魅力,构成了宋江防范和警惕的潜在理由。最关键的是孙立主动献上的这条打入祝家庄做内应的计策,令宋江对其人大起防范之心。孙立此计,实施极为成功,但其整个行为却在两个方面犯了宋江的忌,令宋江不得不忧心忡忡:1 孙立此次计策,是梁山首次运用内应计策,其计谋之深、之毒,令人不寒而栗。柴进后来打入方腊内部的行为,很难说不是受到此次计谋的启发。(张清打入田虎内部的就不说了,因为那20回我们都不作数) 任他是谁,手底下放个智计城府如此这般的人物,都不会睡得太踏实的。2 孙立此计的成功,直接建立在旧友信任的基础之上。这一点虽与上面第一点有交集,但还是可以单列出来谈谈的。梁山上的豪杰之间,也包括宋江、吴用等有权谋、智计的人物,彼此的交往很讲究一个襟怀坦荡、肝胆相照。虽然许多好汉如鲁智深、武松、杨志、石秀、燕青等等都是“精细之人”,处江湖之险,自我保护意识很强,但在朋友之间的交往上却不耍什么心眼儿。梁山上的许多关系,其实也是建立在多年前相识的基础上的,如宋江与花荣之间就是多年前草草见过一面,后来宋江有难,花荣马上来信请宋江来清风寨避难。宋江与武松之间的关系,其实也是如此。可这位孙提辖,为了自身利益,一出手就狠狠地算计了朋友一把。不能不说,孙立此举,无形中违背了宋江多年来奉行的行为准则 (对朋友不耍心眼,多年前的朋友关系依然可以绝对信任)。那位说了,宋江自己对朋友就很不够意思,他有什么资格去指责别人!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宋江可能有种双重标准,作为山寨之主,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他可以不择手段,但他无法容忍其他人这么干。而且宋江除了最后拉李逵一起死之外,并没害过他欣赏的好汉本人 (家属不算)。总之,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这里不想展开了。基於这些原因,宋江对孙立集团是抱有一定戒心的,对孙立本人更有较深成见。我觉得这基本上可以构成宋江人为压低孙立在山寨上地位的原因。草草为上,不通之处想必甚多。望各位不吝赐教。
阅读全文

那个毛本实在太滥了,什么“徐晃料敌不过”啦、什么“徐晃没怎么跟文丑交锋”啦,都是毛本里的东东,看着别扭。徐晃不仅跟文丑大战30余合,而且根本就没败。明明是见文丑身后有军马赶来才逃的。大家要讨论,最好还是用嘉靖元年本,现提供如下(感谢老宵提供):文丑军既得车仗,又来抢马。军士不依队伍,自相离乱。原来过此,只顾取物,无心厮杀。曹操人马围裹将来,文丑挺身独战,军士自相践踏。文丑止遏不住,拨马回走。操在土阜上指曰:“文丑为河北名将、谁可擒之?”二将飞马而出去,操视之,乃张辽、徐晃也。二将追赶文丑至近,大叫:“贼将休走!”文丑回头,见二将赶来,遂按住铁枪,拈弓搭箭,正射张辽。徐晃大叫:“贼将休放箭!”张辽低头急躲,一箭射中头盔,将簪缨射去。辽奋怒再赶,坐下马又被文丑射中面颊。战马跪倒前蹄,张辽落地,文丑策马前来。徐晃急轮大斧,截住厮杀。二将战三十余合,张辽去远,徐晃见文丑后面军马齐到,晃拨马而回。文丑沿河赶来。忽见十余骑军马,旗号翩翻,一将当头,提刀出马而来,乃汉寿亭侯关云长也,大喝一声:“贼将休走!”与文丑交马,战二合,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关公是千里龙驹,早赶上文丑,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下马来
阅读全文

董平在梁山英雄座次上的排名是第15位,在马军五虎中位居末席。那么董平武力究竟如何呢?煮酒以为,英雄座次是梁山人物军政能力和资本的一个综合性的排名,而马军、八骠、小彪远探、步军头领、步军将校则是一种纯军事能力的排名。武力属於军事能力范畴,因此我们在讨论董平武力时可以基本舍弃英雄座次那个排名,而只关注后面那个排名系统。在后一排名系统中,纯军事能力虽然未必完全等同于单挑武力,但两者关系十分密切。而且这套纯军事排名应该是轻特技能力、而重常规武力的。否则以张清的飞石手段无论如何也不应排在杨志、索超之后。同理,花荣的神箭曾令秦明、甚至卢俊义大惊失色,他为何没有排在五虎之首呢?正因为水浒的这种排名带有明显的重常规武力而轻特技武力的倾向,因此本文亦采用同样的指导思想来分析董平的武力。董平位居五虎之末,按照一般的猜测,他的常规武力比之关胜、林冲、秦明、呼延是要略逊一筹的。按照五人的实际战例来看,也的确如此。这一点就不赘言了。那么董平与八骠相比又当如何呢?首当其冲的就是八骠之首小李广花荣!花荣最拿得出手的战绩是:1 与秦明四五十合战成平手;2 20合令彭屺力怯;3 对田虎手下先锋悍将董澄战30余合,似乎占据上风;复以一敌二耐心缠斗董澄及其偏将沈骥,为取得此役全胜立下首功。这个董澄非比寻常,与朱仝仅交手10合出头即令美髯公知难而退。董平最有说服力的战绩是:1 与韩涛交锋不久即占据相当优势 --- “董平那对铁枪,神出鬼没,人不可当”,迫使宋江临阵换将。对比秦明20合令韩涛力怯急欲逃走,董平武力之猛实不遑多让。2 与徐宁单挑50余合占据一定优势 --- “交战良久,宋江恐怕徐宁有失,便教鸣金收军。徐宁勒马回来。”徐宁与董平之战的情景,与三国演义中凌统力抗张辽最终令孙权恐其有失火急鸣金并派吕蒙接应回来十分相似,可见徐宁比之董平是略逊一筹的。3 一败高俅之时董平与对方节度史王文德大战30合,令对方料赢不得,大叫“少歇”回阵后再也不敢与董平单挑。可见董平武艺在其之上。4 征大辽时与辽国皇侄、号称有万夫不当之勇的上将耶律国珍大战50合,抢得上风并最终趁乱搠死国珍。平田虎灭王庆的就先不列了。可见,若论战绩,董平只在花荣以上不在其以下。既然花荣都只能堪堪与董平持平,其他八骠就更不在话下了。不过为全面严谨起见,还是逐一简略点评一下吧。
阅读全文

文丑“心怯”的原因,不外乎这么几个:1 文丑意识到关羽武力明显高于自己,虽然也有其他原因,但此为主因;2 文丑意识到战局明显对自己不利,虽然也有其他原因,但此为主因;3 颜良之死对於文丑心理上所造成的恐惧感 -- 文丑突然意识到对方极有可能就是斩杀颜良之人,因此心生恐惧;虽然也有其他原因,但此为主因;4 以上两种或三种原因兼而有之,难分主次。现一一比较究竟哪个解释相对更合理一些。1 文丑意识到关羽武力明显高于自己,虽然也有其他原因,但此为主因--------------------------------------------------------------对这一解释构成不利的是:演义中找不到一处因武力不济而“心怯”或“胆寒”的。与此有几分相似的是“料敌不过”。这个措辞在演义中出现过两次。“料敌不过”明确点出了“武力不济”这层意思,却没有“恐惧”这层意思,与“心怯”还是有明显不同。因此,两者不应混为一谈。与“心怯”最为贴近的是“胆寒”,这个措辞在94回关兴对越吉时使用过。如果我们认为“心怯”或“胆寒”就意味着武力不济的话,那么就只能判定关兴武力不敌越吉了,而这一判定显然是没有说服力的,因为后来关兴与越吉二次单挑时1合秒斩对手。据此,我们似乎可以排除掉“心怯”与武力之间的联系了?且慢!有朋友敏锐地指出:关兴对越吉一战 与 文丑对关羽一战,明显不可比!因为关兴所处战局极其不利,而文丑的不利战局因反击张辽、徐晃得手而得到缓解;况且关兴从一开始就“胆寒”、怯战,而文丑开始时却是信心十足地与徐晃接战、然后追击,在关羽突然杀出时也没有怯战,却偏偏在打了两合之后“心怯”。这就是说,关兴一直就怯战,而文丑却是经历了从“不怯战”到“心怯”的转变,因此,关兴怯战的原因可以理解为是战局不利造成的,而文丑怯战的原因却与此不同,也就是说主因不是战局原因。排除了战局原因,那么主因多半是武力原因。必须承认,这是一个非常强有力的论证。然而,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些不利于此论证的证据:(1) 由於河北军败局已定,因此单挑时间越长,对文丑越不利、越凶险。因此文丑的心怯也有“无心恋战”的成份。有朋友会说:前面文丑30余合都打了,也没有无心恋战,为何到了这里刚打了两合就无心恋战了呢?所以你这个解释不通!煮酒以为,要让这第(1)点具备说服力,必须首先推测并判定文丑与其所部军马的距离。如果文丑与徐晃交锋之处与文丑所部军马比较贴近而与曹军距离比较远,则在此局部战场上文丑形势占优、徐晃劣势,因此文丑可以比较从容地与徐晃进行单挑;而文丑与关羽交锋的位置远离文丑所部而靠近曹军,局部战场上文丑劣势,因此文丑完全有理由感到“心怯”。当然,这些都是煮酒的假设。究竟是否如此,请看(2)。(2) 煮酒推测文丑此时是孤身一人,而关羽一方却有十数人,而且徐晃也在前面不远处,因此文丑处境极为凶险。正是因为文丑突然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才会“心怯”。那位朋友不解:你怎么知道文丑此时是孤身一人呢?原文不是说“文丑背后军马齐到”了吗?不错。但文中后来就再也没有提及这部分军马,从关羽杀出、关文单挑、文丑逃走,直至文丑被关羽追斩,整段文字中再无一字提及文丑所部军马!那位朋友说了:这一段就是要写关羽诛文,其他次要环节不必浪费笔墨。文丑所部肯定在其左近,但由於文丑所部属於次要方面,因此作者就略过不表了。煮酒以为不然。如果假设文丑所部确实跟随文丑追击徐晃,且在关文交锋时于左近观战,那么势必会推出一系列于理不合的情况来。吾试推之:如果文丑所部确在左近,那么当文丑逃跑时,他为何不朝自己所部军马方向逃、却反而要“拨马绕河而走”呢?注意:第6回夏侯敦不敌吕布时,文中写明“飞马回阵”;第7回公孙瓒不敌文丑时,书中也写明是“走入阵中”;第18回高顺单挑败于夏侯敦时,文中同样写明“绕阵而走”。。。如果文丑战关羽时背后真有人马的话,文丑为何不逃向自己所部军马方向而非要“绕河而走”呢??此为疑点之一。如果文丑所部确在左近,那么当文丑逃跑、关羽追近之时,文丑部下何以不出马相救或高声预警呢?注意:第5回公孙瓒被吕布追近之时,张飞就曾出马相救。既然文丑所部肯冒风险跟随主将追击徐晃,那么在文丑被关羽追近之时就不应不出手相救。有朋友会说:关羽的赤兔太快了,文丑所部即使想救也来不及。煮酒认同此说。救援的确可能不及,但高声预警总可以吧?注意:第10回中,当李蒙自背后迫近马超时,马腾在阵门下大叫:“背后有人追赶!”;第15回中,当于糜自背后迫近孙策时,策阵上军士大叫:“背后有人暗算!”此为疑点之二。由此可见,文丑所部就在附近的说法,是有很大问题的。如果我们判定文丑此时并无一军一卒跟随左右,那么关文交锋的这个局部战场形势就是:文丑孤身一人,而关羽身后还有十数骑(应该是其亲随,武力也非泛泛,忠诚更是无可怀疑),徐晃也在前面不远处(如果太远的话文丑早就放弃追击了),随时都有可能返身杀回。如果徐晃真的返身杀回,文丑能一边跟关羽单挑一边射翻徐晃吗?可见,局部战场形势对文丑极为不利,也可以说是相当凶险!因此,文丑有足够理由感到恐惧。小结一下:文丑既有因武力不济而“心怯”的可能,也完全有可能因为局部战场方面的不利甚至凶险势态而“心怯”,而且支持这两种说法的依据都有一定说服力,同时这两种说法也都遭遇到相当严重的挑战和弱化。那么,除了武力原因、战场原因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呢?另外会有朋友说:你说的那个什么徐晃会回头助战等等都是你个人的臆测。对於这些问题,煮酒下文将一一答复。
阅读全文

本篇及下篇连续点评最富争议的一战 -- 关羽斩文丑之战。此战以 嘉靖元年本 为据。本次点评取随摘随评的方式进行,在论武力的同时也会论及其他:原文:[忽报袁绍又使大将文丑渡黄河,已据延津之上。操乃先使人移徙居民于西河,然后自领兵迎之;传下将令:以后军为前军,以前军为后军;粮草先行,军兵在后。吕虔曰:“粮草在先,军兵在后,何意也?”操曰:“粮草在后,多被剽掠,故令在前。”虔曰:“倘遇敌军劫去,如之奈何?”操曰:“且待敌军到时,却又理会。”虔心疑未决。操令粮食辎重沿河堑至延津。操在后军,听得前军发喊,急教人看时,报说:“河北大将文丑兵至,我军皆弃粮草,四散奔走。后军又远,将如之何?”操以鞭指南阜曰:“此可暂避。”人马急奔土阜。操令军士皆解衣卸甲少歇,尽放其马。文丑军掩至。众将曰:“贼至矣!可急收马匹,退回白马!”荀攸急止之曰:“此正可以饵敌,何故反退?”操急以目视荀攸而笑。攸知其意,不复言。]酒评:文丑数万军马,早在与曹军接战之前,已入孟德毂中。吕虔之疑惑、荀攸之急止,无不衬托出曹操的胸有成竹。因此,即使后文无关羽斩文,此战曹军已胜定矣!原文:[...... 攸知其意,不复言。文丑军既得车仗,又来抢马。军士不依队伍,自相离乱。原来过此,只顾取物,无心厮杀。曹操人马围裹将来,文丑挺身独战,军士自相践踏。文丑止遏不住,拨马回走。操在土阜上指曰:“文丑为河北名将、谁可擒之?”二将飞马而出去,操视之,乃张辽、徐晃也。二将追赶文丑至近,大叫:“贼将休走!”文丑回头,见二将赶来,遂按住铁枪,拈弓搭箭,正射张辽。徐晃大叫:“贼将休放箭!”张辽低头急躲,一箭射中头盔,将簪缨射去。辽奋怒再赶,坐下马又被文丑射中面颊。战马跪倒前蹄,张辽落地,文丑策马前来。徐晃急轮大斧,截住厮杀。]酒评:文丑临危不乱,在全军已呈溃败之势后先是挺身独战,不果,只得随军马败退;在遭到张辽、徐晃追击之后,能稳住神射翻张辽,先摆平一个,再与另一个从容接战。文丑能于不利情势下算度准确,处置得当,化被动为暂时主动,的是大将风范!但是,必须指出的是,文丑的这种算度,不过是针对双方武将强弱态势的算度,并非对整个战场形势的判断。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文丑此处的出色表现,只能证明他在单挑方面是非常老道和富于经验的,却无法证明其对整个战场形势的判断能力。原文:[...... 徐晃急轮大斧,截住厮杀。二将战三十余合,张辽去远,徐晃见文丑后面军马齐到,晃拨马而回。]酒评:这里要注意两点:(1) 徐晃30合退走,并非因为单挑输了,而是因为对方军马回来助战。可见,文丑攻击能力并非超强,没有强到30余合搞定徐晃的程度。疑其攻击逊于颜良。(2) 此时文丑与其所部距离尚近。原文:[...... 晃拨马而回。文丑沿河赶来。忽见十余骑军马......]酒评:文丑此一追实在是大错特错也!你本来已在随军败退了,败退前也曾做过挽回颓势的努力,不果,这说明己方败势已定,无可挽回,做为主将你现在的唯一要做的就是在败退中想办法减少己方的损失、不致为对方大量歼灭。与徐晃交手是因为对方追近、不得不打;现在人家跑了,你去追是个啥意思?即使真能阵斩徐晃,也很难激起部下的战意,从而挽回败局。51回的曹仁和71回的赵云,哪个不是救了人且连续击败对手、趁己方士气正盛敌方暂时萎顿之时尽快撤走的?对比曹、赵二人,文丑对於整个战场形势缺乏准确判断的能力,实在难当这“名将”二字。(待续)
阅读全文

去年春节前我们在学校准备Chinese New Year Party,我负责设计宣传画和门票。由於去年是马年,开始我想找一匹国画风格的奔马的图,不果,后来突然想起有一幅关羽骑赤兔斩将的图片,是那套著名的三国演义连环画里“千里走单骑”的封面。那幅图片中的枣红赤兔马非常显眼醒目。於是我上网把那张图片找到、切好,用PhotoShop调好明暗、对比、色饱等等,然后依托这张图制作了张贴广告、email广告和门票。这三样东西的风格高度统一,互为强化。整套东西一经推出,中国同学们都很激动,称赞我手艺好。美国同学、意大利、印度、俄罗斯同学也都非常感兴趣,纷纷跑来问我那张图里说的是什么故事。我们几个中华(还有tw人)同学七嘴八舌地告诉他们:这个人是我们中华的一个大英雄,是一个brave fighter and true warrier,而且有着great loyalty and honesty,highly devoted and committed to his brother Liu and Liu's course,他的勇敢和忠诚甚至赢得了他的对手们的敬重。当然我们也提到了他在不知刘备生死的情况下为保护两位sister-in-law而屈身事曹,最后又义无反顾地去找寻大哥;我们还提到了他的arrogance,还有他的poor people skills and lousy diplomatic capabilities。 那些外国同学自始至终都很认真地听我们的叙述,不时会提出一些问题,记得其中一个美国同学说:看来我们拥有非常相近的道德价值观。。。那次的春节晚会是我们学校到目前为止最为成功的一次。。。不过,今天我发现我和我的那些中华同学们都成了骗子,因为愚蠢的我们竟然用一个小人、一个三姓家奴、一个大菜鸟和一个喜欢耍流氓的家伙,当作一个大英雄、一个勇敢忠诚的化身、以及我们中华民族文明道德价值观的代表人物,向外国人去介绍、去颂扬。。。我很庆幸,在这个论坛结识了一些这么聪慧睿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三国高手,令我幡然悔悟,才知昨非而今是。。。我复为我那些中华同学们感到悲哀,因为他们至今还蒙在鼓里,还在用从他们的父辈遗留下来的那张愚钝顽冥的眼光象傻瓜一样地崇拜着那个姓刘姓曹还差点儿姓了孙的关某人!哪位如果有兴趣还想看一看我做的那张门票的话,请告诉我。我明天贴给大家,然后销毁 -- 我再也不想看到这个三姓家奴的流氓嘴脸了!
阅读全文

战例4 / 战例5孔明令魏延带五百哨马先行,张飞第二,玄德后队,望葭萌关进发。魏延哨马先到关下,正遇杨柏。魏延与杨柏交战,不十合,杨柏败走。魏延要夺张飞头功,乘势赶去。前面一军摆开,为首乃是马岱。魏延只道是马超,舞刀跃马迎之。与岱战不十合,岱败走。延赶去,被岱回身一箭,中了魏延左臂。延急回马走。(65回)分析:杨柏之败是真败,非诈败;但马岱之败则颇费思量。有朋友认为,马岱之败是诈败,他们的道理是这样的:由於诈败一方必伏有后续攻击手段 -- 或针对敌将个人 (如突施暗箭/必杀计),或针对敌军 (如伏兵),而马岱败走之后确实暗伏后续攻击手段,因此马岱此败应属诈败。煮酒以为似有不妥。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其他暗伏后续攻击手段的战例,就可看出问题来:“斗至五十余合,庞德拨回马,拖刀而走。”(74回) --- 这是关庞次日之战,此处原文用的是“拨回马,拖刀而走”,而不是马岱此处的“败走”,我们只能判定:庞德“走”之前与马岱“走”之前的交锋态势是有所不同的,庞德未露败相,而马岱或者已露败相或者形势不妙。另外,从庞德、马岱各自的对手的反应,我们也可以得出相同的推测结论。庞德一走,关羽马上认定对方要使拖刀计,虽然最终庞德没用拖刀而用了箭,但关羽显然认为庞德是未败而走、此走有诈,而且关平也同样看出了这一点,由此我们可以判定:庞德走前未露败相。而魏延面对马岱之走却丝毫没有怀疑其中有诈,按常理推之,魏延显然认为马岱之走是正常的,没什么可疑的,因此可以判定,马岱走前的单挑局势已对他不利。先不忙下结论,我们再来看看战例6。战例6飞喝马岱曰:“汝是何人?先通姓名,然后厮杀?”马岱曰:“吾乃西凉马岱是也。”张飞曰:“你原来不是马超,快回去!非吾对手!只令马超那厮自来,说道燕人张飞在此!”马岱大怒曰:“汝焉敢小觑我!”挺枪跃马,直取张飞。战不十合,马岱败走。张飞欲待追赶...... (65)按照上面的分析,此处马岱之“败走”不应属於纯粹的诈败。不过这里有个很耐人寻味的细节:公认张飞攻击能力高于魏延,可这个马岱跟魏延是战不十合就败走,对张飞同样是战不十合而败走,怎么这马岱的防守能力有弹性啊?遇弱不强、遇强不弱?煮酒以为,马岱对魏延、张飞两战,都远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应该比夏侯敦之败于温侯、徐晃之败于颜良有更大回旋余地,甚至比李典对赵云那场“料敌不过”而提前败走还有余地。此两战都属於“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的意思,马岱发现对方比自己武力高,虽然自己要硬撑的话也可以撑个三四十合的,但马岱狡猾取巧兼不务虚名的性格特点,决定了他不会让自己陷入山穷水尽的地步再败走,而是会提前退走然后采取更安全、更有效的打击手段。对於大多数武将的败走,我们只能认为他们是到了非走不可的地步了,但对於马岱却无法做出这个判定。战例4/5/6的总结论:1 战例4 -- 只能判定为杨柏武力不及,非败不可。他与魏延的武力差距就是10合击败。2 战例5/6不属於纯粹的诈败,因为原文使用了“败”字。但我们无法判定马岱与魏延或张飞的武力差距就是10合击败。在这里我们只能判定:马岱武力不及张飞和魏延。但究竟相差有多悬殊或多微弱,无从知道。唯一能比较肯定的是:马岱的防守能力比杨柏要高。至於马岱的防守能力究竟能打多数分,只能根据个人感觉进行猜测。(当然,决定其他武将的武力数值也是猜测,只是对於马岱的猜测成分比其他武将更大一些。)
阅读全文

本篇归纳一下单挑与突袭的判定标准。本标准仅针对以击败敌将为目的的单挑战例,51回中曹洪/曹仁、70回中黄忠、101回中魏延/关兴 那样的诱敌诈败战例,不在此讨论范围之内。1 凡满足以下条件,一律判定为单挑 (排除突袭):(1) 写明回合数的 如:“云长出马,只一合斩了华雄,提头入献,众皆大喜”(5)、“云正杀之间,忽遇朱然,便与交锋;不一合,一枪刺朱然于马下”(84),等等。(2) 写明“交锋”、“交马”字样的(3) 写明“正遇拦路”字样或类似字样的如:“苞见了赵云,言曰:“丞相恐老将军有失,特遣某引五千兵接应。闻老将军被困,故杀透重围。正遇魏将薛则拦路,被某杀之。”(84)2 凡满足以下条件者,一律判定为“非单挑”:(1) 从上下文看可以确认被擒斩一方背对攻击一方举例:陈武从背后赶上张英并杀之。再如:“关羽之杀孟坦 -- “孟坦曰:“吾有一计:先将鹿角拦定关口,待他到时,小将引兵和他交锋,佯败诱他来追,公可用暗箭射之。... 孟坦出马,轮双刀来取关公。关公约退车仗,拍马来迎。孟坦战不三合,拨回马便走。关公赶来。孟坦只指望引诱关公,不想关公马快,早已赶上,只一刀,砍为两段。”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此前二人已发生单挑,一方不敌败走被另一方追上并杀死,这种情况应视作前面单挑的自然延续,而不应判定为突袭。具体案例如关羽斩车胄。关羽斩文丑一战情况较复杂,后文另表。(注意:孟坦在逃走时并未“败”,因此孟坦后来被杀不应被视作是前面单挑的自然延续)(2) 文中有“措手不及”、“大惊无措”等字样如:关羽之刺颜良、黄忠之斩夏侯、魏延之斩王双、姜维之挑徐质,等等。3 “事后报道”式的简笔战例,一般判为单挑 (排除突袭)。---------------------------------------------------非阵前交锋所杀者,不判为单挑,但也不判为突袭,因为这根本就不能算做战例举例:马岱斩魏延。再如:“安排已毕,杨陵回到城上言曰:“既是安定军马,可放入城。”关兴跟崔谅先行,张苞在后。杨陵下城,在门边迎接。兴手起刀落,斩杨陵于马下。崔谅大惊,急拨马奔到吊桥边,张苞大喝曰:“贼子休走!汝等诡计,如何瞒得丞相耶!”手起一枪,刺崔谅于马下。”(92) 再如:魏延之杀韩玄,以及张翼之杀刘璝(刘璝在城上大骂。严颜方待取箭射之,忽见城上一将,拔剑砍翻刘璝,开门投降。玄德军马入雒城,刘循开西门走脱,投成都去了。玄德出榜安民。杀刘璝者,乃武阳人张翼也(64))这四个案例都是在遭到攻击一方于彼情彼景中完全没想到会大祸临头的情况下遭到“自己人”毒手的,而且双方当时是“战友关系”,因此根本不能算作战例,更遑论单挑了。特殊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赵云挑高览当判为突袭。
阅读全文

看到若兄列了他喜欢的四大名著人物,偶也禁不住手痒,列一哈~我把喜欢的人物分成两类,一类属於“可远观者”,另一类属於“可近交者”。前者是说,这个人我很P服,很欣赏,但由於各种原因,比如这个人本领太高、或者脾气太大、或者某些方面很怪怪的,所以对他(她)有点怕怕的感觉,只可仰视,不可平视;让我远远地观赏他(她)并为之赞叹,可也,但若让我跟他做朋友,我未必喜欢,也未必有那个胆量。而后者捏,则是很喜欢,觉得跟他(她)在一起做朋友会很舒服,很开心,或有如沐春风如饮佳酿之感,或有轻松闲适之愉,甚至可以适当三八一把,总之没有太大压力,很开心。现在开列~三国演义可远观者:赵云!可近交者:赵云~赵云忠心耿耿,公而忘私;办事细致周密,一丝不苟;在战场上更是枪快马疾,威风八面!只要赵云一出场,对方马上就是人仰马翻,自己一方立时转危为安。同时,赵云以扶助天下苍生为己任,说明此人有着很浓重的济世思想,也比较平民化。而且子龙为人低调谦和,善待卒伍,鲜有暴戾失控的行为,也没有什么恶习,因此做朋友应该是比较安全舒服的,虽然稍嫌刻板了一点。三国演义里的英雄人物多是成就大事业的,赵云在这些人物中就算是比较平民化些的了。水浒可远观者:花和尚!可近交者:豹子头~老鲁一生行侠仗义,扶弱抑强;虽杀人无算,但永远心中有佛;对坏人狠,对好人对弱者好,对朋友真。要比谁最善良真诚,梁山一百单八人,无出其右者!不过老鲁开心了或者不开心了,都会把自己闹得酒气熏天的,跟这种人做朋友,偶有点受不了。而且这家伙一哈腰能拔起一棵碗口粗细的柳树来,要跟他一道喝酒,他要一高兴拍你肩膀一下,没准你就闹个骨折啥的。做朋友还是免了吧~老林身世悲苦,对爱妻一往情深,多数情况下为人也比较低调、理性,对行为控制力较强,有亲和力,做朋友会很舒服很安全。西游可远观者:孙悟空!可近交者:猪八戒~老孙的本领就不必多说了,不过这个家伙也太不食人间烟火了,比较缺乏感情,跟他做朋友肯定好没意思的~老猪么就不同喽~ 这个家伙有意思!你跟他在一起,根本不必在乎自己的形像 -- 你就是再拉遢再埋汰,也比他强。所以跟他在一起,肯定感觉特轻松、特有自信!而且这个家伙还很搞笑,跟他做朋友要当心自己的肚皮和下巴~ 跟老猪吃饱了喝足了,还能跟他东家长西家短地三八一把,看着他眨巴着一对小猪眼跟你神秘地讲他和高小姐的情事隐私,嘿嘿,那多有意思啊~红楼可远观者:林黛玉可近交者:史湘云/薛宝钗黛玉的好处嘛自不必说啦。缺点嘛,性格的确是一个方面,但后来黛玉跟宝钗化解误会后性格也变好了许多,就不算大缺点了吧。她的缺点主要是身子骨太弱,娶回来实在有点侍候不起,而且那个身子骨做老婆,嘿嘿,实在是“中看不中吃”,而且一旦有个三长两短的,撇下那个做丈夫的,也太可怜了。湘云么就皮实多啦,可以跟她吃酒胡闹,既可以吟诗颂雅,也可以三八胡侃,很轻松搞笑~ 做朋友当然很好,有这么个好玩的小妹妹就更好了,不过要讨来做老婆嘛,这个还要考虑考虑~其实要说讨老婆,还是宝钗最好。虽然跟她在一起会有压力,可问题是人无压力轻飘飘呀,没有点压力,人肯定会一事无成!而且宝钗分寸把握极好,很懂得适可而止,所以她给你的压力也会恰到好处,不会太过气闷。宝钗其他方面也非常优秀。。。当然啦,这种理想人物在现实里是不可能有的~嗯,还有神马尼?没啦!
阅读全文

接前文:可见,只要不跳出一维武力思维的窠臼,只要还死抱着“武将攻击有多强防守就有多强”的思维模式,无论怎样解释都无法令人信服。---------------------------------------------------一维武力思维的核心,就是简单机械地强调攻击与防守的绝对同步,攻击强防守也一定强,攻击强到什么程度,防守也一定强到什么的程度,所以它认为只要一个数值就可以反映武将武力的全貌。这恰恰是一维武力的弊病之所在。与此相反,煮酒的二维武力思维强调:攻击与防守不一定要同步,二者是可以分立的,攻击强的武将,其防守未必就一定强;反之亦然。因此,二维武力方法需要两个数值来表示武将的武力,一个代表其攻击能力,另一个代表其防守能力。两个武将面对同一强敌时,谁的防守能力高,谁能坚持的回合数就多些。同理,两个武将面对同一弱敌时,谁的攻击能力高,谁就能较快取胜(耗时较短,回合数较少)使用煮酒二维武力的方法来分析“关羽秒斩华雄却20合拿不下纪灵”,一切就迎刃而解了:华雄攻击能力远超纪灵,但防守能力低于纪灵,攻击防守两方面综合起来,华雄武力依然要高于纪灵,但差距不象二人攻击能力的差距那么巨大。关羽攻击至少与华雄相当,防守远优于华雄。因此,远在华雄的攻击压垮关羽的防守之前,华雄的防守先告不支。由於华雄防守能力低于纪灵,因此关羽20合拿不下纪灵却能以低于20合的回合数取胜华雄,就是很容易理解的。华雄的疲劳作战和累胜之后的轻敌托大,使得其本就不强的防守变得更加不堪一击;而关羽此战却存在若干促使其超水平发挥的因素(详情另文专述)。由於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关羽不仅能够用比20合更少的回合数取胜华雄,甚至可以用远少于20合的回合数快速取胜、秒斩强敌!下面,我们用数字来表示一下“一维方法”和“煮酒二维方法”在描述三人武力状况时的差别:___________一维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二维方法_______________(攻击、防守完全同步)______攻击____防守__(攻+防)/2关羽__________98________________102______94______98____华雄__________90________________101______79______90____纪灵__________84_________________83______85______84____
阅读全文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