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黄巾起义,天下豪杰群起讨之。谯县有一名豪杰名叫曹操,字孟德。此人是本朝太尉曹嵩之子。此人文采武略过人,有韬略,擅权谋。县人异之,以为治世能臣。一日,孟德至涿县,遇一壮士。其正观榜而扼腕,忽叹曰:天下大乱,大丈夫当挺而为国,征战沙场,焉可老死故里!”孟德询之:“壮士有意报效朝廷,可愿与我同往?”此人观孟德沉吟片刻,道:“然”。二人并至酒馆,孟德点齐酒菜,攀谈起来。原来此君姓刘名备,中山靖王之后,家道中落,现以贩席为生。二人相言,大有相见恨晚之觉,便起身欲结为兄弟。忽然旁有一军士走来,拍案而言:“我已久听二位言语,知二位欲报效朝廷。我也早有此心,今见二位欲结兄弟,可否有我?”曹操刘备观之,发现此人身材魁梧,二目有神,均奇之。原来此人姓孙名坚,为孙膑后人,自幼习家传宝书《孙膑兵法》,新投军队,尚为兵士,今投营休息,得见曹刘。刘备道:“壮士有此意,有何不可?”曹操然之。至酒馆后院,恰桃花盛开,三人点香祭天,齐曰:“三人结为兄弟,必当同心,安民济世,不求同生,但求同死。今生不背兄弟,如违誓言,神人共诛!”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桃园三结义。
阅读全文

砸庙第一锤:砸你头上的光环——忠义第一节忠义,是儒教得以成为历代帝王欣赏的政治工具的重要因素。因为儒教推崇的忠,是忠于君主一人。推崇的义,是在忠的基础上自身人格的体现。如果人人接受了儒教,也就接受了忠义,也就是要求人人忠于帝王一人,人人要为忠于帝王一人而约束自己行为。这样,帝王的宝座自然安稳。于是,南宋徽宗将关羽推上武圣宝座,并在他的左脸颊写上了一个大大的忠”字,右脸颊写上了一个大大的“义”字,期盼天下百姓尊武圣,进而效武圣,进而学武圣,最后达到忠于帝王的目的。可这时的关羽,至少还是史实的关羽,不过带有了徽宗的主观意识。至于小说、传说,尚未有之。以后的帝王也纷纷效仿,大力鼓吹武圣忠君。随着时间推移,纵多帝王纷纷效仿,为关羽封官加爵。一些文人,看帝王如此推崇关羽,楚王好细腰的历史就再现了。这些文人根据历史,发挥想象,写下许多美化关羽的文字,而这些文字流传于世,慢慢为世人流传,也就成了传说,而这些传说再被文人描写,再被流传,再成神话,……,如此循环。由是可知,在帝王的喜好,权利的魔法影响下,由文人操刀,世人流传,才产生了关羽武圣的小说、神话。这些小说、神话都是基于史实,但小说、神话在发展过程中却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我这里先提一个:千里走单骑。史书中关于这个的有:曹公尽收其众,虏先主妻子,并禽关羽以归。……关羽亡归先主(蜀书二)。由此可知,关羽归刘备,按照当时对忠的观点,不应该是忠。因为忠,在当时是忠于帝王一人的,刘备,不够格。那关羽的忠体现在哪了?没有了。那么,我们按照后来广义的忠来探讨。广义的忠,可以理解为忠于一人,而非帝王一人。那么,关羽归刘备,就可以是忠于刘备一人了。可这里有个问题:曹操擒关羽时,关羽为什么不死忠?这是南宋至明朝不可理解的。于是文人有了降汉不降曹之说。可这有了问题:降汉,那降汉前是什么?反汉?那不就是违背了忠于帝王?如果不是反汉,又谈何降汉?而且,这种说法给了后世人很大的启示:为了保命,可以宣扬降X不降X。这是怎样的影响?投降派的最好借口。关羽事曹操后,按照广义的忠,应该忠于曹操,可曹操在与袁绍决战之关键时刻,归返刘备。刘备在哪里?袁绍处。究竟是归返刘备,还是归返袁绍,在当时的情况下,就很难说了。因为大家都知道,官渡战前,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曹操是输家,从曹操官渡战后焚书信时说的话就知道了。那关羽的这次归返刘备,是不是又一次的背叛?这事曹离曹两件事中,有什么相同点?屈服于强者。难道作为武人,这是应有的吗?有人说(我也说过),关羽离曹,是因为关羽于战前,曾多次求过秦妻,而曹操却夺而纳之,关羽一怒为红颜,走人了。(好像在哪见过,对了,吴三桂也干过这样的事)。难道这一切,就是关羽千里走单骑所表现的忠义?
阅读全文

论坛三大性别猜想分别是:曹操性别猜想,刘备性别猜想,赵云性别猜想。这三个猜想在论坛都有过论证。现摘录如下:********************************赵云是女性的几大理由最新调查表明,三国名将赵云,其实是女扮男装的花木兰,且看以下分析。    一、赵云很早就跟着刘备,从界桥到长坂坡的时候十八年,后来还跟着刘备、诸葛亮几次出访东吴,但照样年轻貌美,面孔白晰,不象别的那些人,胡子拉碴的。  二、长坂坡一战,刘备把妻儿老小都丢了,反倒是赵云,单枪匹马七进七出,把阿斗救了出来,这不是女人的母性是什么?而且恶战当中,小阿斗不但不哭,反而睡着,哪个大男人有这样的本事?  三,赵云不愿意结婚,赵范要把守寡的嫂子介绍给赵云,按照常理,赵云不愿意也就算了,他却和赵范翻脸,逼得他再次反对刘备,这一点也十分可疑?  四、赵云是女扮男装,刘备、诸葛亮肯定是知道的,所以刘备安排赵云保护家小,换了别人,关羽憋得红着脸,既不忍心也不放心,张飞又是粗人,不够细心,别的人就信不过了。  五、赵云本领高强,对刘备这么忠心耿耿,刘备、诸葛亮却一直不肯重用赵云,如果说门第之见,那关、张不也是出身低微?如果说是不信任,那也不会把一家老小的性命付给赵云;如果说不知道他的胆略,刘备自己不也说过“子龙一身都是胆”。赵云不得重用的原因很简单,就是重男轻女思想在作怪。  六、曹操在长坂坡为什么下令不准放箭,放过赵云?如果说爱惜人才,文的如审配、陈宫,武的有颜良、文丑,还有活捉的吕布,他都不在乎,为什么这么在乎赵云?只要想想曹操是个花心的老色鬼,就该知道答案了。曹操怎么会知道这个秘密呢?最大的可能该是徐庶告诉他的。   七、正因为赵云是女扮男装,又长期跟随刘备,所以和刘备的几个夫人也有恩恩怨怨,麋夫人死因,只有赵云一面之词,死无对证,难保这不是争风吃醋,趁乱加害的一起谋杀。  八、赵云和刘备的特殊关系,使他可以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跨江截阿斗,赵云作为一个武将,却能管刘备的家事,还能对孙夫人拔剑相向,差一点把孙夫人逼得跳江,连张飞这个结义的大老粗都觉得过分了,赵云却做得出,这完全由赵云在刘家的特殊地位决定的?  九、刘备去东吴娶亲,带着赵云去,诸葛亮给赵云三个锦囊,过去的密信有蜡丸,或者象曹操那样送个盒子,偏偏诸葛亮给赵云的却是女人用的锦囊,本来送给别人女人的东西会惹得别人不高兴的,诸葛亮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在五丈原把女人的衣服送给司马懿,目的是为了激怒他,可他送赵云锦囊,一个送得,一个收得,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十、赵云之死,是给赵夫人用针扎死的,赵夫人为什么这么深仇大恨?分析起来,一定是赵云为了掩人耳目,假意娶了亲,还领养了两个孩子,但赵夫人肯定是知道真相,想到一辈子就这么给骗了,能不生气吗?   所以说,赵云其实是个在乱世年头,敢于在男权社会中,以自己本领和胆量展示自己才华的独特女性,只是在那个社会里,她只能乔装改扮,扮演了一个扭曲的形象。但是两千年过去了,赵云依然以她特殊的魅力活在世人心里。********************************曹操是女扮男装  首先,我们可以从一些细节问题上找到曹操女扮男装的马脚: 一、早在第一回中,三国演义就写曹操在担任洛阳北部尉期间"设五色棒十余条”,试问,会有一名男性在置办刑具的时候还考虑颜色吗? 二、在第二十回中,曹操遇到了接受汉献帝赏赐的董承,没有过多盘问对方,而是忙不迭的穿上锦袍,寄上玉带,还向左右卖弄,分明是女性的爱美心理使然,才有这种“恋衣癖”(相信那些已有家室或者女友的人都会有同感吧),之后铜雀台以锦袍而非金银财宝悬赏同样是这个道理。 三、曹操有间歇性的偏头疼,其实这是她作为女性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知道为什么曹操会杀华佗?其实是因为这位名医通过医疗,发现了曹操是女性这一事实,所以难逃一死(相同遭遇的其实不止华佗一个,后文还有论述)。 当然,很多人会提到曹操有孩子、以及长期行军打仗这些所谓反例,但事实上作为三军的统帅,又有谁敢随便接近曹操?这就为她掩饰自己性别创造了最好的条件,至于那些所谓的孩子,也只需要偷偷收养几个冒充就能做到。为了进一步证明曹操是女性的事实,有两个人物是不得不提的:其一是张济的妻子,也就是张绣的婶婶。曹操在宛城收降张绣之后,如果是一名男性,即使再好色,也不至于在对方的阵营之中勾引他人的长辈,等到调离张绣之后再行事岂不更方便?之所以一向深思熟虑的曹操会"忽视”这一点,正因为她是女性,她找张绣婶婶的目的很可能是谈些女性的隐私话题,因此没有考虑到张绣因此会产生的误会,结果遭到了张绣的报复。这一事件最大的牺牲品显然不是那个原本就是领养的“长子”曹昂,而是典韦,一个深深爱着曹操的痴情男子。作为曹操的贴身保镖,典韦显然有机会了解曹操是女性的真相(后来的许褚也是知情者之一,这一点下面还会有论述),曹操之所会选择她,也正是知道他对自己的仰慕,所以才放心将自己的安危交给他(曹操很感谢典韦,但并不爱他,下面也会有论述),而典韦在宛城一战中,为自己最心爱的女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堪称是多情种子。其二是杨修。在谈这个人之前,我先要问两个问题:女人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曹操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答案其实惊人的一致:多疑。不过曹操的多疑不但是因为她是女人,更为关键的因素在于她需要时时刻刻在众人面前隐瞒这一事实所以不得不加倍提防。所以曹操从来不允许在自己睡觉的时候有人靠近,其实她所害怕的不是行刺(能进入她身边的,有几人不是心腹?而且完全可以限制进入的人带刀剑),而是被发现自己不是男性,因此时常宣称自己梦中杀人,而杨修对于此事的一些评论,多少让曹操担心是否此人已了解到真相,因此不得不除去。而且杨修还曾经偷吃了曹操最喜欢的零食,对于男性这或许没有什么,但是在女性看来,这的确是极大的罪过(不相信的话,有胆量的可以试着抢走自己老婆或者女友最喜欢吃的东西,看看有没有机会避免跪键盘的命运),杨修之死其实是又一起的杀人灭口事件,但我们无从得知,杨修这个聪明人究竟是真的看透了真相,还是糊里糊涂的死在一个女人的手里?古人云:"男人靠征服世界来征服女人,女人靠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曹操的悲哀在于,她几乎征服了世界,但却没有机会征服自己心爱的男人,因此他始终不愿意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成为皇帝,可见这并非她的追求目标。 在三国演义中,与曹操曾经发生过感情纠葛的人物其实不少,但真正值得一提的却只有三个人。曹操的第一个男人是陈宫,这名县令之所以会放过已成为阶下囚的曹操,主要还是他发现了真相,并爱上了这个女人,所以与她一起逃亡。他与曹操总计相处了三天后,才发现这个女人实在是心狠手辣,一度想杀了她,但考虑到“一日夫妻百日恩”,最终还是下不了手,而是默默的离去。但对于曹操来说,陈宫离开她的行为就是背叛和抛弃,因此两人在之后势同水火,曹操在白门楼可以放过张辽,对吕布的处置也是犹豫不决,唯独是陈宫这个负心汉是非杀不可的。当然,曹操杀陈宫的另一个原因也是为了避免自己是女人这件事情被成功所泄漏,不过考虑在昔日恋情的分上,曹操对于陈宫的母亲(其实就是她的婆婆)和妻子(其实是情敌)给与了照顾。如果说曹操与陈宫的这段恋情多少有些为了脱困而被迫开始的话,那么曹操对于刘备的爱则完全发自内心。当刘备投靠曹操时,很多谋士都主张除掉这个将来的劲敌,曹操自然并非不知道刘备的威胁,但刘备那对性感的大耳朵却令曹操产生了爱慕之情。这段恋情的精彩之处在书中的第二十一回,曹操与刘备的青梅煮酒分明是曹操小资情调的体现,而他那段关于“龙”的论述,内容其实非常“成人”,其真实含义是□□□□□□□□□□□□□(此处删去N字)。接下来曹擦那句“惟使君与操耳”,更是吐露了她想与刘备白头偕老的愿望,同样是聪明人的刘备自然不会不明白曹操的真实意图,因此大吃一惊,将手中的刀叉落在地上,而曹操接下里的一句话则更为露骨:"丈夫亦畏雷乎?”,这简直就是正式的求婚了。  如果曹操真的能与刘备结成一对,那么这或许将是历史上最为耀眼的一对夫妻档,但是阻止他们结合在一起的答案,其实同样在第二十一回中可以找到答案,为什么曹操无法继续与刘备调情下去呢?因为关张二人过来找寻刘备,事实上,从第二回中“与关、张食则同桌,?则同床”的叙述我们就可以了解到这三人之间的“同志关系”,而阿斗不过是一个收养的孩子(所以才故意搞来白鹤什么的掩人耳目),至于刘永、刘理,分明是刘瑁的遗腹双胞胎(否则我们无法理解,为什么刘备在自己的壮年与三名妻子只有一子,而在自己的晚年却接连生下两个儿子,难道是四川有什么大补的药?)。正因为如此,所以刘备看到赵云拼死只为相救阿斗而感到气愤,怪这个不是自己亲生的小孩差点令自己损失了一名大将,而孙尚香之所以会在婚后不久就逃回了娘家也正是因为她发现了刘备的这一“爱好”,而且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刘备在临终前,对自己的新男宠诸葛亮表示,对方只要觉得有必要,完全可以取代阿斗的帝位。这些原因使得刘备最终无法接受曹操的爱意,之后两人的连番争斗,其实也是因爱生恨的后果。所以当刘备假借征伐袁术之名离开都城时,曹操派去的许褚不敢对刘备动手,因为这个接替典韦成为曹操保镖的男人也很清楚曹操对于刘备的那种特殊感情,不敢随便动手而令曹操不快。  曹操爱上刘备已经是一个悲剧,但更为不幸的是她接下来的追求目标是关羽,早在十八路诸侯的时代,曹操对关羽就颇有好感,这也很正常,哪个MM不喜欢个子高的男生?难怪张松之后遭到了曹操的冷遇。顺便说一下,笔者的身高也还不错,欢迎有意的MM前来联系……言归正传,在曹操追求刘备失败之后,她就将目光转向了关羽,所以尽管她手下战将如云,但她还是非要一个活的关羽,而斩颜良诛文丑更是存心想捧关羽的场,先是故意让手下的大将失败,然后再给关羽赤兔马,让他利用马的速度干掉了对手,其实要是把这匹马给张辽或是徐晃的话,或许他们做的还可以更出色。 曹操刻意抬高关羽其实是一种对于心上人的讨好,毕竟经历过两次感情挫折的她格外珍惜这次机会。但不幸的是,关羽和刘备的同志情谊不是曹操所能瓦解的,曹操当初故意让关羽和刘备的妻子同处一室,其实就想试探他是不是有着和刘备一样的爱好”,而关羽当晚的表现已经预示了曹操又一次的悲惨命运。但是在曹操的心理,还是存着对于关羽的一份情意,至少当时关羽为了不伤曹操的心,一直也没有娶妻,所以曹操在关羽离去之时并未加以阻拦,而关羽在华容道也放过了曹操。其实在和自己相处过的三个男人中,曹操还是对于关羽最为痴情,因此当关羽被东吴杀害之后,曹操特意要来了他的首级,意思就是想看他最后一面。结果曹操也是因为关羽的死而伤心过度,结果自己也不久于人世,在临死前,曹操还安排设立多个真假墓穴,其目的就是不让后人通过开棺验尸发现自己是女流的秘密。作为一个在感情上历经失败的女人,曹操时常有哀叹命运的表现,横槊赋诗就是典型的一例。  在曹操的诗句中,核心内容其实只有四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处可依”。月主阴,所谓“月明星稀”其实曹操在暗示当世由一个女子纵横天下,却没有能与之相媲美的男性。喜鹊本是美丽吉祥的鸟儿,然而曹操却用了“乌鹊",指的是自己虽然是一个可爱的女性,但为了混迹于男人之中,不得不披上难堪的伪装而来到南方。所谓的“绕树三匝”指的就是她与陈宫、刘备和关羽之间的三段恋情,最终却"无枝可依”,找不到女人的归宿。结果这四句抒发心声的诗句却遭到了不识相的刘馥的质疑,也难怪心情本来就不好的曹操会当场枪毙刘馥。在那个男人为主的社会里,曹操这样的女性的心事又有谁能懂?综上所述,曹操堪称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伟大、最为传奇的一名女性。 **********************刘备女性考第一,从生理角度来考证,刘备是没有胡子的。《三国志*蜀书十二》里,记载了张裕因为嘲笑刘备没有胡子的事情:“初,先主与刘璋会涪时,裕为璋从事,侍坐。其人饶须,先主嘲之曰:“昔吾居涿县,特多毛姓,东西南北皆诸毛也,涿令称曰‘诸毛绕涿居乎’!”裕即答曰:“昔有作上党潞长,迁为涿令【涿令】者,去官还家,时人与书,欲署潞则失涿,欲署涿则失潞,乃署曰‘潞涿君’。”先主无须,故裕以此及之。先主常衔其不逊,……裕遂弃市。”从这里看,刘备是没有胡子的,这是刘备性别考证的一大证据。其次,刘备为什么耳朵大?呵呵,还用说吗?那是以前戴耳环坠的。第二,从心理角度来考虑,刘备好哭,动不动就眼泪直流,翻一部《三国演义》,刘备几乎是从头哭到尾。还有就是胆子比较小,听见打雷就吓得筷子都丢了。这样的性格,足以证明他是女性。第三,从行为角度来考虑,刘备有做手工的习惯,在新野闲得无聊的时候,会用牛尾巴毛做做手工,编个帽子,这个习惯,不能仅仅看他的手工业者出身,而是应该从性别习惯来考虑。以上这三个证据,如果单个地看,还不足以证明刘备的性别,但是从三维立体的角度观察,全方位地互相印证,我们就可以证实刘备是女人的命题。既然从多角度确立了刘备是女性的命题,他的种种关系就可以顺利成章地理顺了。刘备和关张:刘备和关张,是最早的情人关系,有人说他们是同志,你们想想,和曹操争女人的关羽会是同志吗?既然不是同志,寝则同床当然是异性关系了。刘备是很有魅力的,所以爱女色的关羽在曹营,虽然曹操费尽心计,他还是回到了刘备身边。刘备和赵云:和孔武有力的关张比,赵云就显得刚柔并济,难怪刘备执手垂泪,不忍相离。几经周折,赵云终于追随刘备,他在长坂坡七进七出,浴血奋战,很可能这个刘阿斗是他和刘备的结晶。刘备和曹操:我们知道,曹操是个色鬼,而且有喜欢成熟女性的爱好,看看他身边的女人吧:何进的儿媳、秦宜禄的老婆、张济的遗孀……聪明而又好色的曹阿瞒一看见刘备,就知道了她的秘密。所以想方设法把刘备留在自己身边,找到机会,就拿语言挑逗,说什么:“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这些话,放到现在就叫性骚扰。但曹操毕竟模样太丑,刘备还是逃离了他。曹操从汝南、新野、苦苦追到赤壁,他忧郁地吟唱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皎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然而无情的烈火焚烧着他的爱心,即使这样,当曹操听到刘备这个令他魂牵梦萦的名字,还会不由自主地把笔掉在地上。刘备和徐庶:刘备的身边,有的是赳赳武夫,但他也喜欢文质彬彬的男士,就在这个时候,徐庶走进了他的视野,可惜时间不长,徐庶不得不离开刘备,看看刘备的感受玄德哭曰:“元直去矣!吾将奈何?”凝泪而望,却被一树林隔断。玄德以鞭指曰:“吾欲尽伐此处树木。”众问何故。玄德曰:“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这是多么情深意长,只是等到他遇到孔明,就再也没提起徐庶。刘备和孔明:孔明很显然是刘备最喜爱的男人,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难怪刘备要三请诸葛亮,诸葛亮起先不愿意,但女人最厉害的武器就是眼泪,诸葛亮不得不出山,为刘备贡献出自己的后半生。刘备和他食则同桌,寝则同榻,还害得关张吃醋,由来只见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那时的刘备,只知道“如鱼得水”的快乐了。刘备和庞统:刘备并不是爱才的人,他很早就从水镜先生那里知道卧龙凤雏的大名,对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苦苦哀求,可庞统自己送上门去,刘备却爱理不理,如果爱才,那就无法解释,主要原因,是孔明英俊,而庞统实在太丑了。刘备和妻子们:刘备虽然是女扮男装,但为了掩人耳目,结婚娶妻还是免不了的。但她对自己名义上的妻子毫无感情,连着四次抛弃她们,甘夫人、麋夫人都是弱女子,不敢声张,后来麋夫人跳井自杀,甘夫人郁郁而终,但孙尚香却大不一样,她陈列兵器,恨不得杀了刘备,害得刘备见了她就心中不安,最后孙夫人终于跑回东吴。 ********************其实,还有很多相关的延伸推论猜想:诸葛亮性别猜想、郭嘉性别猜想、张飞性别猜想、关羽性别猜想、吕布性别猜想、鲁肃性别猜想……所以,不要怨别人的观点离奇,要怪自己看的文章太少。
阅读全文

又是一年清明节。世间纷纷扰扰,一边是歪曲历史怨他人,一边是删改教科弃前人。昨日否定岳飞民族英雄,今朝削匿狼牙抗日壮士。坛外拜金汹汹,坛内利己滔滔。噫!无奈闲翻古籍,且看过往忠烈。熹平四年(公元一七五年),辽西太守甘陵赵苞到官,遣使迎母及妻子,垂当到郡;道经柳城,值鲜卑万馀人入塞寇钞,苞母及妻子遂为所劫质,载以击郡。苞率骑二万与贼对陈,贼出母以示苞,苞悲号,谓母曰:"为子无状,欲以微禄奉养朝夕,不图为母作祸,昔为母子,今为王臣,义不得顾私恩,毁忠节,唯当万死,无以塞罪。"母遥谓曰:"威豪,人各有命,何得相顾以亏忠义,尔其勉之!"苞即时进战,贼悉摧破,其母妻皆为所害。苞自上归葬,帝遣使吊慰,封鄃侯。苞葬讫,谓乡人曰:"食禄而避难,非忠也;杀母以全义,非孝也。如是,有何面目立于天下!"遂欧血而死。(摘自资治通鉴)赵苞,乃汉末权宦赵忠亲戚。为抗外辱,先舍孝为忠,后为孝舍身。忠为至忠,孝亦至孝。此等忠孝豪杰,鲜为人知。悲夫。汉灵帝时,酒泉庞淯母者,赵氏之女也,字娥。父为同县人所杀,而娥兄弟三人,时俱病物故,仇乃喜而自贺,以为莫己报也。娥阴怀感愤,乃潜备刀兵,常帷车以候仇家。十余年不能得。后遇于都亭,刺杀之。因诣县自首。曰:“父仇已报,请就刑戮。”长尹嘉义之,解印绶欲与俱亡。娥不肯去。曰:“怨塞身死,妾之明分;结罪理狱,君之常理。何敢苟生,以枉公法!”后遇赦得免。(摘自后汉书)娥为报父仇,十余年如一日,潜心伺机,其烈堪比古之豫让,然又胜豫让。明知杀仇不可为,然为之,孝也。即已杀仇而不逃,甘受刑戮,礼也。长吏私放而不肯,不欲累人,义也。此等义烈孝女,而未见彰显,悲夫。然今怪事颇多,未为可解。初平元年,董卓收诸富室,以罪恶诛之,没入其财物,死者不可胜计。悉驱徙其馀民数百万口于长安。步骑驱蹙,更相蹈藉,饥饿寇掠,积尸盈路。卓自留屯毕圭苑中,悉烧宫庙,官府、居家,二百里内,室屋荡尽,无复鸡犬。又使吕布发诸帝陵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宝。卓获山东兵,以猪膏涂布十馀匹,用缠其身,然后烧之,先从足起。(摘自资治通鉴)董卓残虐百万生灵,强迁洛阳民,至使关中百里无人烟,后西北羌氐匈奴鲜卑,趁关中空虚,得据中原,至使百年后五胡乱华。此等残暴恶贼,居然有人粉饰。悲夫。初平四年,曹操击谦,破彭城傅阳。陶谦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还。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夡。初三辅遭李傕乱,百姓流移依谦者皆歼。(摘自后汉书)曹操虽可称英雄,然屠杀徐州百姓,何堪以忍?而今却道“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乃豪迈之言,并据此而言屠杀本常事,不当谴之。数十万人,居然如同数字升减,而心无不忍,人心何残至此?悲夫。掩卷长叹:今路多荆棘,大道复难行。忠孝皆已弃,国家尚苟宁。仁义早已鲜,兆民只思金。清明忆忠烈,春秋照汗青。
阅读全文

第一章 西凉  第八节 习阵  次日早饭过后,果如伍头李忠所说,第七候二百将士整列练兵场,候长吕迁讲解金鼓旗帜。  吕迁身着半身铁铠,腰悬长剑,站在列前,大声讲道:“各吏士,今天重申我军步战军法,诸位一定要牢记在心,如有触犯,决不轻饶!”  “严鼓一通,步骑悉装;再通,骑上马,步结屯;三通,以次出之,随幡所指。住者结屯住幡后,闻急鼓音,整阵;斥候者视地形广狭,从四角而立表,制战陈之宜;诸部曲各自按部陈兵疏数,兵曹举白,如不令者斩。”  “兵若欲作阵对敌营,先白表乃引兵就表而阵;临阵皆无喧哗,明听鼓音,旗幡麾前则前,麾后则后,麾左则左,麾右则右,步闻令而擅前后左右者斩。”  “伍中有不进者,伍头杀之;伍头有不进者,什长杀之;什长有不进者,队头杀之;队头有不进者,官长杀之;官长有不进者,候长杀之;督战部曲将拔刃在后,查违令不进者斩之。”  “一部受敌,余部不进救者,斩。”  “临战,兵弩不可离阵。离阵,伍头什长不举发,与同罪。”  “无将军令,妄行阵间者,斩。”  “临战,阵骑皆当在军两头,前陷阵,阵骑次之,游骑在后;违令髡,鞭二百。”  “兵进,退入阵间者,斩。”  “若步骑与贼对阵,临时见地势便欲使骑独进讨贼者,闻三鼓音,骑从两头进战,视麾所指。闻三金音,还。此但谓独进战时也。”  “其步骑大战,进退自如法。”  “吏士向阵骑驰马者,斩。”  “吏士有妄呼大声者,斩。”  “追贼不得独在前在后,违令者罚金四两。”  “士将战,不得取牛马衣物,反令者斩。”  “进战,士各随其号;不随号者,虽有功不赏。进战,后兵出前,前兵出后,虽有功不赏。”  “临阵,牙门将、骑督明受都令,诸部曲都督将、吏、士,各战时校督、部曲督住阵后,察凡违令畏懦者。口有急,闻擂鼓音绝后,六音严毕,白办便出,卒逃归,斩之。”  (作者注:以上引自《三国会要》。为便于大家理解真正的军令,体会原汁原味,故没有译为白话。)”  最后,吕迁高声道:“我平羌军以军法立军,各将士切记。”  随后整个上午,全体军士操演阵列。午时过后,解散操练。下午,陈真陈五二人继续练习射弩。  如此一旬后,陈真背伤痊愈。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训练,二陈已经能熟练地使用弩击中二百步内任何位置的目标了。每日上午的队列演练也扩大到整个弩部。  整体训练射弩时,各部曲分为“上弩”、“进弩”、“发弩”若干组,各组相互协调,轮番连续发射。陈真见此,心中又是一凉:“自己在玩《太阁立志传》中知道了“三段”射击的技巧,本以为可以利用这个好好显摆下,改进汉朝的射弩技巧,没想到这个时代早就有了。唉,先是冶铁,现在又是射弩,自己知道的东西都还不如人家现在用的,这怎么出人头地啊。”  数日后,分组轮射训练结束,平羌军的首次全军大演练开始了。步卒万人,骑兵五千,车三千辆,每辆车配备二十五人,其中车长一人,役民二十四人。全军总计正规作战军士一万八千人,民夫七万二千人。陈真站列于全军中,顿时感觉到在战争中,个人是多么渺小和无力。  整个校场鸦雀无声,平羌校尉段颎站立高台,正高声宣讲。这是陈真第一次见到段帅,但陈真因距离太远而无法看得真切,段帅的讲话却听得很真切。“……中郎将(作者注:中郎将指护匈奴中郎将张奂,此时张奂以九卿秩督幽﹑并﹑凉三州及度辽﹑乌桓二营,兼察刺史﹑二千石能否。皇甫规、张奂、段颎当时人称“凉州三明”。)以羌狄亦华夏遗裔,数行怀柔,以期教化而使附顺服从。然羌狗数背盟誓,拥众反叛。毁我家园,杀我亲人,掠我财物,抢我牛羊,劫我乡邻为奴,占我田园为牧!凉并将士,谁无遭此;他郡吏卒,谁无闻此。众将士,是可忍乎?”数万军民高声齐呼道:“不!”“可杀乎?”“杀!”段颎把手一挥,众将士停止高呼,又复寂静。段颎道:“为报家仇国恨,众将士当服从军令,加强训练。可否?”全军齐声诺道,声如震天。  段颎讲完后,平羌军司马田晏主持训练,主要是步骑配合,协调进攻,以及步兵各兵种间的相互掩护攻击。如此十数日后,各军种已阵战有序。其实,平羌军正规部队早是训练有素,身经数战了。这次大规模的训练,一是少量补充了如陈真陈五这样的新兵,二是段颎正在筹划平定东羌的大战略。当然,这些都是陈真所不知道的。他所知道的一切,都是晚上在营帐中李忠给他所讲的过往故事。  在这近月的军阵训练空隙,李忠也开始教授陈真陈五如何使用环首刀了。在这方面,陈真和陈五的差距更加明显。陈五身高与陈真相仿,但因自少就参与家族冶炼,身材相当健硕。虽然平时一付笑嘻嘻的面容,一到练兵场拔出刀后,那股气势比李忠等沙场老手相差还远,但也是相当威猛。开始时经常一刀就震飞陈真手中刀,这让陈真心中甚是不服。于是陈真一有空闲就拉陈五陪他出营到演武场练习(作者注:根据军令,严禁在军营中拔刀,所以训练只能到专门的演武场),李忠也很认真地讲解格挡攻击的技巧。  陈真开始是因为好胜心而努力练刀法,一段时间后,反而沉浸于刀法的研究中,并乐此不疲。陈真在练习中慢慢掌握了如何使用腰力、臂力,并从中总结了劈砍撩刺的方法,李忠对此大加赞赏。陈真把自己的总结心得也全部告诉了陈五,陈五为此更加努力地陪陈真练习,但陈真始终无法有效的抵挡陈五的劈砍攻击,尤其陈真将自己的心得技巧传授陈五后,陈真更难在对抗中取胜了。经过数十天的苦练,陈真陈五的刀法有了长足进步,看去相当威猛凶悍,杀气却一点没有。  李忠说:“杀气,是靠杀人培养的。”     本书起点中文网(www.cmfu.com)首发,转载请保留
阅读全文

第四节 惩罚军士甲把我拖到一间小屋,里面早有几人。其中一人问道:“多少?”“二十。”我心说,看样子这里就是打屁股的地方,还好屁股肉多,应该没多大问题。一人把我按倒在地,我侧目看到另外两个拿着长棍站立两侧。“啪,啪,……”这棍子就落到我的背上。“天啊,不是打屁股,原来是打后背!这不要我命啊。”我还没捱过几下,就昏死了过去。突然头上一凉,一个声音道:“没死,交给你了。”我满脸都是水,在这寒冬腊月令我倍觉寒冷,但后背火辣辣的疼痛则更加难受。我很努力地动动身子,动不了,连小指头都动不了,我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勉强睁开双眼,但眼前只有黑暗。我又被拖走了,就像一条死狗。我被带到另一间昏暗的屋子。一大汉问道:“几天?”“三天。完了送朱博那儿。”二人闲聊片刻,军士甲就走了。大汉用同样的手法把我拖到屋后,那里排着一溜儿半人高的木笼,木笼不大,只能关押一人。已经关押了不少人,那些人都蜷缩在木笼里,双手高举,捆绑于笼外。没过多久,我也成为他们的一员,而且一样的姿势。天已完全黑暗,屋外朔风的怒号亦能听到。我蜷在笼内,感觉自己就像动物一样,加上后背难耐的疼痛,一股莫名的悲痛涌上心来。自从我回到这个时代,就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穿的是破烂布衣,吃的是一碗薄粥,睡的是冰凉地板,每天还要到城外去砍柴,只为了那区区一枚铜钱。回想过去的生活,这岂止天壤之别?“妈妈,”想到这里,泪水无可抑制地滑落脸颊。“你是否在为我而担心,是否因为我的‘死亡’而哭泣?孩儿不孝,不能再孝敬你了。你和爸爸辛辛苦苦供我上大学,而我却回到了这个狗屁古代。爸爸,我也不能再惹你不高兴了,也不能再和你下围棋了,你和妈妈不要再为我悲伤了。”想到这里,思念的痛苦令我窒息,头斜抵笼木,任泪水滑落。疲惫的我在哭泣中沉入梦乡。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从沉睡中猛然醒来,屋内仍然昏暗。我感觉后背的疼痛更加严重,而且饥肠辘辘。“怎么不给饭啊!”我旁边的不知哪位囚友冷笑一声:“嘿嘿。你不知道这里不管饭?”天啊,居然连饭都没有。我可是只喝了一碗稀粥啊,难道要我靠这点东西挺3天?我无奈的抬起头,发呆的盯着屋掾,不禁想起高中住校时晚上和朋友抢方便面吃的陈年旧事。如果让他们看到我现在的模样,一定会笑死。“朋友啊,你们好吗?你们还记得我吗?看在兄弟多年的情分上,记得照顾我爸妈啊。逢年过节请你们去看看他们。还有,她。”想到她,眼神暗淡下来。“她还好吗?胃是否还经常痛,记得吃药啊。”刚想到这里,心口一阵绞痛,令我无法继续想她。“忘了吧。我们虽然都活着,却是两个世界的人。还是忘了吧。”我呆呆地斜倚在木笼里,就这样胡思乱想。一不留神,后背靠在笼边,笼木重重的刺痛了受伤的脊背,忍不住“啊”了一声。我知道,后背还在流血。血,飘落血中的雪,还有血泊中的陈老汉。“这是怎样的世界!人,是否还能生存?”我故意狠狠地用伤背靠紧笼木,让疼痛刺激神经。我咬紧牙关,被缚的双手亦在战抖。“我要活,我要活着。我要像三国小说的主角一样,改变这个世界!我要让穷人也有生存的权力!”想到这里,饥饿,寒冷,疼痛,疲累,统统消失,以致浑浑噩噩的我也变得清醒。我告诉自己:“你已经死过一次了,现在这条命是白赚的。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你现在烂命一条,去放手一搏,为了生存!”“生存!”我忍不住的高呼。周围投来异样的目光。我不加理会,继续思考:“但首先要做的就是杀死他!”目标一明确,任何惩罚都不再重要。我口中默诵着《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第五节 军营(接受某网友建议,自本节后,将改为第三人称。)第三日清晨,陈真被放了出来。其实陈真并未囚禁整三天,不过两天三夜。但由于被囚不得饮食,兼且背创严重,陈真此时已脱人形,单凭心中复仇的决心和生存的欲望苦苦支撑。陈真抬首看着湛蓝的天空和初升的朝阳,深深呼吸自由的空气,心中泛起一丝苦笑。和陈真同时放出的还有十几个囚徒,都被押送到城中军营某处空场,那里早有近百人,都是各处新募士兵。早无力气的陈真看很多人都坐在地上,也有样学样地地盘坐地上,默默忍受着后背的疼痛。其后又陆续进来几批人,此时场中聚集了数百人。不多久,来了几十个身披铠甲、军官模样的人,其中一人站立中央,其他人分列两侧。中央那人是护羌校尉奋武掾朱博,专司人才选拔。其他人是平羌军各部候长。“安静!起立!”朱博高声命令道。陈真忍痛站起,周遭也慢慢安静下来。各部候长在人群中走来走去,如同在集市挑选货物般遴选他们中意的新兵。等他们挑选完,队列中还剩下几十个和陈真差不多的老弱病残。朱博逐个指派这些老弱病残。指到陈真时,看了一眼陈真身高体格,道:“四弩七曲。”然后一个候长把陈真带到一边。等分配结束后,那个候长带领着陈真和他选的十七人走到场外道:“我是第四弩部第七曲候长吕迁。从今天起你们就是我的部下。”说完吕迁带领陈真等十八人出城归营。吕迁看陈真身体虚弱,命一少年扶助陈真。回到营地,陈真等十八人又被分配补充至各列,陈真和搀扶他的那名少年同在第二十三列。(作者注:根据手中资料,并没有找到准确的汉朝步兵编制。因为汉延秦制,猜测汉制与秦制相同。秦制有两种步兵编制,一种是《资治通鉴》胡三省注中记载编制法,一种是《尉缭子·伍制令》中记载编制法。胡三省记载的是:五人一伍(列),设伍(列)头;二伍(列)一什(伙),设什(伙)长;五什(伙)一队,设队头;二队一官,设官(佰)长;二官一曲,设侯长;二候一部,设司马;二部一校,设校尉;二校为裨将;二裨将为将军。尉缭子记载的是:五人为伍,十人为什,有什长;五十人为属,百人为伯,有伯长;伯长以上有千人之将,万人之将。万人之将以上,有左右二将军,左右二将军之上为大将军。比较这两种编制,尉缭子法是大家普遍采用的方法,但尉缭子法百人以上的编制过于简陋,不如胡三省法详细。而且,根据汉简记载,汉朝边塞驻军以候为单位,候长为领导,划分区段,分别驻守。这样符合胡三省法,而与尉缭子法不同。再者,胡三省法按照一人管理二人的管理规模下延,考虑现代管理中推荐一人管理三至六人的规模,和汉朝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我认为胡三省的方法更适合当时的具体环境。故本文采用胡三省记载的步兵编制方法。根据汉简记载,汉朝各候都有顺序,比如“第廿三候史良诣官受部吏奉……”、“第十守候长歆诣官受吏奉……”,可见当时军队也有类似现代的番号。故文中有第四弩部第七曲、第二十三列这样的番号。根据士卒所在列数,很容易算出他所在的伙、队、官、曲的番号。汉朝骑兵编制不同于步兵编制,后文用到处再作补述。)陈真和那少年在伙长指领下,进入自己所在营帐,帐中早有三人,皆三四十岁模样。伙长指着一壮汉介绍道:“这是你们的伍头,叫李忠,以后要听从他的命令。有什么问题就找他。”陈真等赶紧唯唯诺诺。伙长走后,李忠问道:“你俩叫什么?”陈真和那少年自报姓名。陈真方知那少年和他同姓陈,没有名,因为在家排行第五,人们都叫他陈五。李忠看陈真虚弱的样子,道:“先休息吧,明天你俩去武库领取衣裳兵器吧。”说完李忠出帐走了。那两人也不搭理陈真二人,也尾随而去。陈五扶陈真趴到地席上,陈真问有饭吃吗?陈五看看陈真干裂的嘴唇,从帐内陶壶中倒出杯水,陈真早已饥渴至极,一口饮干。陈五将陶壶放在陈真手边,道:“你先喝水,我帮你找点干粮。”转身出帐。陈真举起陶壶,对嘴猛灌。不多久,陈五持一陶碗掀帐进来,递给陈真。陈真接过一看,是碗白米饭,也顾不得其他,用手抓起就吃。旁边的陈五看地笑道:“你几天没吃饭了?”陈真也不回答,只管往嘴里塞。未到片刻,一碗米饭就吃光了。这是陈真一边捡吃碗中的残剩米粒,一边回答道:“三天。”陈五呵呵一笑,道:“我再帮你盛碗,你且喝水。”陈真一举陶壶,道:“水也没了。”陈五道:“那我一并打水吧。”陈五将出帐时,陈真突然说道:“谢谢你了。”陈五闻言,回头对陈真笑笑,出帐去了。陈真此时感慨万千:“我来到这个世界后,一直以粥为食,这碗米饭可是第一次吃到啊。”吧咂吧咂嘴,米饭香味残留唇齿间。陈五再次回来,将一碗米饭和那陶壶放在陈真席边,道:“你先吃。我出去下。”然后又出去了。临出帐前,陈五叮嘱道:“你慢点吃,不要吃太饱。”陈真这才想起,过去看书上写,饥饿至极的人吃第一顿饭时不能吃太多,否则会撑死。不禁暗自苦笑:“真没想到自己会有这么一天。”陈真一边慢慢吃,一边喝着陶壶的水,身体慢慢有了力气,也不知为什么,后背的创伤反而觉得更加疼痛了。过了许久,陈五手中捧了一大包东西回来,对陈真道:“我和伙长要了些金疮药,我帮你敷上吧。”陈五也不管陈真答应与否,上前准备敷药,发现陈真后背凝结的伤口和衣服早已粘在一起。陈五狠心撕下,痛得陈真龇牙咧嘴,嗷嗷怪叫。敷好药物后,陈真问道:“陈五,你我素不相识,为什么如此帮我?”陈五笑笑道:“我临走前,大哥和我说,当兵打仗是拼命的事,打起来谁也帮不上你,能帮你的只有你的袍泽,所以平时要多帮助袍泽,打仗时别人才能帮你。也许,就这一帮能帮你拣回条命。”陈真听完,道:“原来这样啊。不过,你看我这样,到时候能帮你什么啊?”陈五只是笑笑,没有回答。就这样,二人互相攀谈起来。陈真把自己在陈老汉家的遭遇告诉了陈五,当然自己来自未来这样的事情肯定是不能说了。陈五也把自己的情况说了下。原来,陈五是洛阳人,家里兄弟五人,陈五还有一姊一妹。陈家世代冶铁为生,在洛阳工匠也算首领。但因户籍问题,虽然父亲早就在洛阳铁作部担任技师一职,却无法升任监作吏,至于铁官等其他吏职更无法担任。陈五为改变现状,从小立志参军,要凭军功脱去家族工籍。陈真这才知道汉朝户籍制度如此严厉。想想自己莫名其妙的来到这个世界,又莫名奇妙的通过了户籍审查,总感觉有什么问题,可惜实在不了解汉朝的户籍制度具体内容,也无法猜透问题到底是什么。二人闲聊,时间过得飞快,不觉已到黄昏吃饭时刻。李忠回来叫陈真二人出帐吃饭,原来是大锅饭,一伙十人一起开灶。伙长看到陈真,还关心地问陈真背伤如何了。陈真这才发现背伤好了许多,赶紧感谢伙长的关心。陈真此时感觉到,军营真不错。
阅读全文

评选标准:1、看其一生遭遇。2、看其死亡境况。3、看其后世评价。4、我个人喜好。第十名:曹髦。生前聪慧如魏武,可惜权臣是司马,不甘心受制于人,自当奋力搏击,却死宵小手中。死后落个不知进退名,却不想求死也是种勇气。更何况多权尚有一线生机。第九名:姜维。生前孝母且忠君,独力支撑将颓厦,蜀汉亡灭当求贵,哪思此君学豫让,低眉垂手事仇敌,但求一搏复故土,可惜死乱兵。死后虽有赞扬,但都觉得此君不该九伐中原。却不想,明知要死还再等死,是何等心境?第八名:刘备。生前一心图大业,奔波天下,且当西川安定,突遭义弟双亡,报仇征战,折兵损将退白帝,托孤而亡。后世只道刘备仁义好哭,谁知先主识英才,通征战,精武艺,就是可惜出身低。倘使刘备公侯家,天下谁定未可知。第七名:周瑜。生前随孙氏征伐,定江东,烧赤壁,一举奠定三分天下之势。练兵柴桑,心图西方,没想到寿尽魂灭。死后世人只道公瑾量小无智,谁知公覆且言如饮甘醇?每读公瑾遗言,常使泪满襟。第六名:吕布。生于西北,艰难存世,一生颠沛,虽勇贯天下,最终仍死在勇上。死后人称三姓家奴,却不想当时如吕布者不知几多。可惜了一身好武艺。第五名:魏延。前半生难遇明主,得遇明主,又见疑于权臣,临死都不知道谁杀他的。死后还要背负脑后反骨的骂名,作了反叛永远都是反叛的典型。可悲。第四名:曹操。出生就背负宦后之恶名,一生为汉征伐,到死还再为统一天下努力,数次书信孙权,临死前孙权都准备投降汉廷,没想到就这么死了。死后又背负奸臣骂名。如此下场,怎不让人惋惜?第三名:诸葛亮。本想乱世保身,没想到出世为刘。一生征伐辛劳,竟然活活累死。死后虽被认为智神,却无人想到诸葛亮从零创业,且有收效,又得从零创业,个中甘苦,有谁能知?第二名:孙策。孙策少年随父从军,刚十八岁,就背负为父报仇的重任,几经拼杀,建立东吴版图,正图大业时,就遭刺客暗算,死后一直被认为是个小霸王,只认为是个打架高手,却忽略了战略、战术、人格魅力等方面的优秀。令人叹惜。第一名:给大家留着。我不说了。天道有缺嘛。
阅读全文

先看一下曹操、荀彧、郭嘉、贾诩四人对袁绍的评价。1 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寡,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原为用,此德胜也(荀彧传 陈寿语)2 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適足以为吾奉也(武帝纪 陈寿语)3 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贾诩传 陈寿语)4 嘉窃料之,绍有十败,公有十胜,虽兵强,无能为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汉末政失於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四也。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原为用,此德胜六也。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公於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於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八也。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太祖笑曰:“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也!”(郭嘉传 傅子语)据我考证,荀彧、郭嘉的言论是在建安二年(197年)春(资治通鉴),当时曹操讨张绣,袁绍骄慢,曹操打算打袁绍,问荀彧、郭嘉,才有十胜十败说(见4)。曹操对袁绍的说(见2)法是建安四年八月(三国志)曹操准备出兵讨袁绍时说的。贾诩对袁绍的说法(见3)是在袁绍围太祖於官渡,太祖粮方尽时(三国志)建安五年说的。荀彧队袁绍的说法(见1)是建安四年八月(资治通鉴)曹操准备出兵讨袁绍,孔私下融问荀彧时说的。由此可以看出,4种观点的顺序一次是:十胜十败说,曹操说,荀彧说,贾诩说。况且,这种袁绍论在当时都可以算是公论,所以并不算什么出奇。其实,郭嘉对袁绍有此论(只是对袁绍,没有对曹操)早在建安元年郭嘉离开袁绍时就有了(资治通鉴、三国志),谈不上抄袭。若说十胜十败论有何不同之处,就是条理明晰,完全符合作战计划阶段战略分析,大家一比较就看出来了。可以参照一下煮酒正熟的《也谈谈战略和战术》。
阅读全文

因为按照我的设想,将来的龙虎榜将具有游戏性质,我希望可以实现兵棋功能。只要时间足够。我的工作现在已完成:个人信息修改、登录、注册,龙虎榜,将要有的:城池、物品、官职、爵位四方面。城池方面:有太守、辖下官员,建筑,民心,人口,土地。太守可以下达指令,辖下官员和太守可以领取指令。民心要求可以使太守和辖下官员多贴精品。人口决定太守收入。土地决定太守可建建筑数量。建筑可以增加人口、开发物品、改变物品属性等等。物品方面:我将兵器、盔甲、道具、军队及其他辅助道具都归到物品类。举例:兵器有:方天化戟 武力+10 ;盔甲:银锁甲 防御+10 移动-10 ;道具:玉玺 可以称帝,马匹:移动+50;军队:轻骑兵 移动50 攻击20 防御5;辅助道具:火计 伤敌1000-10000人。官职:如马队所言。爵位:请马队定度。个人属性:一个龙虎榜账号;多个三国论坛马甲;有精品数、爵位分;根据精品数、爵位分定官职、爵位;根据官职、爵位、税收定俸禄;选择文武方向;个人属性:武力、统率、智谋三方面:武力决定部队战斗加成,统率决定领兵多少,智谋决定计谋多少、成功概率。每个人开始都是三零,通过城池建筑学习增加相应属性值(当然花钱的)。兵棋设想:暂时没有详细计划。请大家帮忙思考。
阅读全文

我对修改龙虎榜的设想是:1、龙虎榜一人拥有一个账号,可以在该账号下记录多个三国论坛的账号,精品统计时可以统归到一个三国账号下。2、龙虎榜官职一职一人,符合要求者如果多人,比较爵分。爵分相同,斑竹组织决斗决定。3、太守下设多个官职,大家可以任职。4、金钱问题:1个精品非太守下辖者国库支付5两银子,太守下辖者太守威名+5,太守支付下辖者5两银子。一百两银子折换一两金。(比照唐朝兑换比数)5、俸禄问题:龙虎榜俸禄由国库支付。太守下官职由太守支付。6、城池问题:每城都有土地、商业、民心数值。土地数决定可建建筑总数。商业决定太守可得税金多少。民心对税金有影响,而且民心为0,太守自动下野。民心每天减1。太守可将威名转化为民心。太守可加入指令,由下辖者接受任务,太守支付任务完成金。7、爵位不限人数。8、物品可以买,卖(只能卖给国库),送。物品增加由各城相关建筑产出。9、称帝者拥有与龙虎榜等同职位,没有状元楼。达到状元楼者,自动转入龙虎榜。10、城中建筑:大家帮忙想想。11、太守、皇帝可用命令:大家帮忙想想。12、还没想到。不足之处大家建议。
阅读全文

鬼和魔一样,都是在封神榜时期没有的,而在西游记时期已经等级化的组织群体。鬼的来源,就是人的魂灵,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人的另一种状态。鬼采用的是类似神的组织结构,由阎罗领导。但奇怪的是,佛也具有鬼的领导权,如,地藏王菩萨。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对鬼的双重领导机构。阎罗王直接隶属于神,是神委派下神将来管理鬼,阎罗王的手下并没有说是什么族群,但从其外貌应该是妖为主。也就是说,神通过委派人员,利用妖作工作人员,对鬼进行管理。而佛所派出的地藏王菩萨等,则不负责具体行政工作,而只是负责监查鬼的管理情况。从这看出,鬼的管理模式,类似于我国的国营企业。就是国家政府委派官员担任企业领导人,然后聘请人员进行中层管理,我党派出政工干部作书记,负责监督企业运转。前面介绍妖的时候说了,妖是和玄士同一级的修炼阶段。而人和各种生物非生物则是低于妖和玄士的一个阶层。鬼作为人的另一种状态,则鬼也是低于妖和玄士的阶层。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妖能够在神的手下工作,并管理鬼。这样,我们就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组织图。封神榜前:仙高高在上,妖受仙领导控制,玄士则跟从仙学习,人则在人间生活。此外,在西方出现了西方教这个组织。封神榜后:仙高高在上,妖依然受仙领导,而神也创造出来,但地位等级均低于仙,是受仙册封的。玄士依然跟从仙学习。人依然在人间生活。西方教通过封神行动获得了一定的壮大。西游记时期:神高高在上,仙受神的保护。妖脱了了仙的领导。佛人数虽少,但实力强大。神与佛共同管理鬼。魔独立于各种族群。玄士跟从神、仙、佛修行。人依旧在人间生活,但另一状态则归属于鬼的管理体系。这里就有个问题了,各种族群里,都没有神佛共同管理的现象,独这里存在。而且,鬼和魔都是从无到有的,为什么鬼有这种森严管理,而魔却没有?结合前面的分析,答案呼之欲出。这还是那次肢解阐教的隐藏历史的结果。在那次行动中,由于佛和神共同努力,建造了鬼这个族群,由于神起到了主导作用,或者因为神有强大的人员基数,佛才和神采用这种模式,共同管理这个新族群。
阅读全文

(四)魔的产生和妖的发展魔这个族群在封神榜时期是没有的。虽然有魔礼红四兄弟,但不是魔。魔的来源从西游记中看,是很复杂的,有从妖修炼而成的,有从神贬斥为魔的,也有从佛贬斥为魔的。但有一个共同点,魔都是叛逆者。所以,我们可以认为,魔这一族群,是一个叛逆了自身原本族群的一个自建组织。对于这个族群得产生,我们几乎看不到。只能猜测是在某个时期,因故产生了魔。在西游记时期,魔这个组织,并没有领导者,也没有相互的紧密联系,就算有,也是极其松散的交往关系,并不具备任何效力。而且,魔对于叛逃这个组织的也没有什么谴责或批评类的意图。所以说,魔是一个很自由的组织,可以说是自由主义者或者是无政府主义者的一个组织,或者说是俱乐部更准确。所以说,我们看西游记时,经常看到魔各据一个山头或山洞,相互间纵然有往来,也是“各扫门前雪”的状态,对方死活,自己高兴了管管,不高兴了当没看见。这也是西游记中,唐一行沿途遇到许多魔,却没有被这些魔集中起来一次围攻。就是因为魔只是一个松散的群体。这时我们再说说妖。妖这个族群在封神榜时期就已经存在了,不过受女娲领导。到西游记时期,妖已经没有领导者了,反而成了和魔类似的组织群体。妖的成员,主要是各种非人类的生物或非生物。比如,妲己是狐妖,王贵人则是玉石琵琶精。所以说,只要能够通过吸收日月精华,修炼出法术,就算是妖。在封神榜时期,截教很多门徒可以说都是和妖一样的出身,但二者不同的是,妖没有师傅,全靠自己修行,而截教仙则是在通天教主的指引下修行。而到西游记时期,妖则成为神、佛、魔争取的对象,这三个组织都有从妖中选择优秀人才作为自己势力的做法习惯。结合这两点,可以说,妖就是非人类生物和非生物修炼的一种初始状态,是成为其他族群的基础。对于人来说,和妖同级的就是那些修炼的道士或和尚尼姑等,我们称之为玄士。这些玄士也是成为神、仙、佛、魔的人选。这些事例在民间广为流传。这里我们可以发现,仙在西游记时期已经不从妖中选择人员了,而不是像封神榜时期通过截教来从妖中选择人才。由此可见,封神榜这一事件的重大影响。从组织形式上来看,妖与魔在西游记时期是很类似的,这也是人们经常说妖魔的缘故。但认真分析其来源,则有很大的区别,这也是为什么魔的整体实力要强过妖的原因。从整个发展过程来看,妖一直处于整个神仙体系的最低级,和人差不多,都是其他等级的基础类。虽然很悲惨,但从封神榜时期的被女娲领导指挥发展到西游记时期的独立自由,终究还是有所进步。至于在封神榜时期领导妖的女娲,在西游记时代已经不见了。至于何时不见,因和不见,去往何处,我们都无从所考,这就要靠诸位挖掘了。
阅读全文

(三)佛的发展在封神榜时期,佛还是称作西方教的,这个叫很有趣,只有两个高人:接引和准提。而到了西游记时期,则改西方教为佛教了,并一跃成为与神并肩的强大势力。从西游记描写中看,此时的佛人员数量并不比神多,也不比仙多,但综合实力却绝非神仙可以比较的。我们参考现实,此时的佛就类似于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微软公司最初也是二人创业,然后逐步发展成为人数虽然不多,但创造财富绝对世界第一的霸王龙级大公司。佛也如此,从封神榜时期的二人组合,到西游记时期的精英团队,和微软公司绝然相似。佛从组织上来说,也是存在等级的,但这个组织结构不同于神。神是一个多层次的组织,估计其等级如中国古代般的九品。而佛只有佛祖、菩萨、罗汉和其他人员这简单的几层。这一方面是佛受人数限制,不能采取多层次组织,另一方面,是佛直接采用的现代管理中推崇的扁平型管理模式。从现代管理学来看,佛的管理模式明显要高于神的管理模式。从实际效果看,也确实如此。比如,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违法乱纪到被追捕,整个过程手续繁复,层层传递,层层分兵,最后还是失败告终。而佛方面,比如观音菩萨寻找西天取经人物的过程,从最高领导如来佛祖发出命令给观音菩萨,然后观音菩萨根据自己的判断,直接就将任务顺利完成了,避免了很多手续,也避免了信息传递的错误。当然了,这种组织结构的优缺点大家可以看看管理学,自然就明了了。从人才方面看,佛采用得手段主要是两种,一种通过严格的考验,从妖、魔中遴选。一种是将佛族群中的优秀分子,通过严格实作培训,获得提升。前一个例子,在西游记中有孙悟空、红孩儿等为证。后一个例子就是唐三藏了。从西游记中,并没有看到佛直接从神中挖角的事例,所以可以判定,佛在西游记时期是不能直接从神中遴选人物的。但佛在看中神某一人物时,我认为还是会采用种种手段,使神自己将此人物踢出神这一族群,使之成为妖或者魔,甚至是最初等的人和生物,佛然后再按照前面说的第一种手段来将其引导入佛。所以说,正是因为佛采用了严格的人才机制,才能确保佛在人数少的情况下保持强大的实力。这和微软公司的精英政策如出一辙。佛在封神榜时期是没有遴选人才的权力的,只能从仙和神都不要的人物中挑选。这点,看看封神榜里接引和准提收服门人便可知道。他们所收的都是既不能成仙,也不能封神的人物,当时截教处于倒闭解体前夕,截教人员的出路只有仙位下岗和神职上岗。那些没有上封神榜的全部属于下岗内定人员,接引和准提也都是从这些下岗人员中遴选出自己满意的人才,来充实自己门下。可见此时的佛是依托仙这个超级垄断势力逐步发展起来的。(怎么感觉和微软依托IBM发展的路径很相似,难不成微软公司参考了佛的发展?)从佛的人员组成来看,西游记时期的佛很大一部分都是封神榜时期的仙,而且还有很大一部分既受职于神,也隶属于佛。这是很让人费解的。根据前面讲述神的转化过程中有一个隐藏历史,我认为,正是因为那个巨大的变动,使仙的组织阐教在倒闭解体后,一部分依附于神,一部分投靠了佛。在那个变动时,阐教的解体绝对和神有某个协议,就是仙受神保护,而且保留仙这个头衔。从理论上看,这与“一国两制”有很大的相似性。阐教中有很大一部分则没有投到神的保护伞下,而是改换门庭,成为了佛的一员。从佛有部分人员从事神的职务,而且神遇到巨大问题时,会向佛求救,可以看出神与佛是同盟关系,而且这种同盟关系类似于孙中山时期的国共合作。当时很多共产党员就在国民党政府供职,同时保留共产党身份。通过这些,我们可以认定,在那次隐藏的变化中,其结果肯定是肢解了阐教,攻击方就是以神为主体、佛为同盟者、太上老君为内应的同盟组织。其结果就是神与阐教达成协议,阐教中不愿接受协议的就投靠为佛,神与佛瓜分了阐教。这时,一个绝密历史呼之欲出。
阅读全文

牛马大战因为我和某人的煽动下,终于如火如荼的展开了。时至今日,高潮迭起。此次大战可以说不逊于去年的砸庙运动。从开战以来,讨论波及人数之众、涉及史籍之广、牵扯理论之多,堪称三国论坛少有。虽然其中有某些不和谐的音符,但无碍整个牛马大战的主旋律。对于双方论点,我还是比较认同老牛的观点。因为一来老牛的看法和我阅读史籍所得的结论比较相近,二来老牛的论证主要是通过史籍得出,而马队方面则用了大量的类比、猜测,所以老牛的论证方法更容易让我认同他的观点。对于赵云的个人评价,我在某帖已经说了:“他只是一员对刘备忠心的猛将,略懂得如何在乱世保全自身,缺乏统镇一方的能力,对政治的领悟力中平。 ”这相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乱世之中,活下去就是最高境界。所以说,赵云能够被三国志记载已然不易,而能够在蜀书六中记载,更属不易。如果看三国志正文所言,赵云一生除了救阿斗的功绩外,确实没有什么震古烁今的战功,也没有治国安民的政绩,正如最后封谥顺平侯所含寓意。这么说并不是说赵云一无是处,赵云还是有他的特长。从赵云一生军职来看,主要都是担当中央军的领导职务,这对于军人来说,除了表明最高领导人对气的信任,还表明了他在同级将领中的突出地位。而这种任职也具有另一层含义,那就是赵云不具备指挥大型战役和镇抚一方的能力。有人列举云别传中的桂阳太守一事来证明赵云具备镇抚一方的能力。我认为,赵云担任桂阳太守的任务是什么,书中没有提到,所以赵云是否完成了任务,我们也不知道。但从赵云以后的人事任命,赵云再没有相似的工作,可以知道,最高领导人对赵云此方面的能力是不认可的。有人会说,这是那些最高领导人不识人。这么说不正确。领导给了机会,但没有展现能力,就是个人的问题,不能说有潜质。也有人说是领导的排挤,但赵云一生都备受信任,否则也不会一直担当中央军(中央军具有警卫中央领导和前线预备队的双重任务)统领。所以说,赵云的镇抚一方的能力,不论他真的具有多强,他给周围人的看法就是不行。有人列举赵云劝阻分田来说赵云得罪了刘备。这个我在其他帖论述了这种推论的错误所在。(http://forum1.games.sina.com.cn/cgi-bin/viewone.cgi?gid=27&fid=399&itemid=57061)也有人说“书中说了是“劝阻”,说明刘备是想这么干的”。但认真看云别传,却并没有说劝阻的对象。“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引自云别传)仅仅说了当时有这样一个议题。倘若说这是刘备的意思,完全不需要去议,那样赵云就不是“駮之”,而是如伐吴前的“谏”。可以推知,分田只是朝会中有人提出的议题,刘备让大家讨论,赵云说了这段话,最后刘备没有分田。所以,赵云不会因此得罪刘备。在刘备入川时,有人说刘备没有给赵云展示的舞台。其实,在此之前,刘备的舞台上只有关张二人,但赵云却一直没有入戏,没有展示出超群的能力,那刘备有如何敢在决定自己命运的大战中用他?机会随时都存在,只有有能力的人能够把握机会。所以,赵云不能在入川战斗中建立显赫战功也是可以理解的了。当然,扫平外围收江阳,也许是赵云能力的最恰当展示吧。至于云别传所提的汉水之事,我已在“论曹刘汉中战”中提出了质疑。所以汉水之战最多是一场小规模的遭遇战,而绝非具有重大意义的战斗。甚至有可能赵云都没有这样的战斗。但不论如何,赵云在汉中之战中并没有获得显赫的战绩。闲言碎语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要将赵云打入一无是处的境地,只是说,赵云并不如《三国演义》描写的那样文武超群。赵云只是一员对刘备很忠心的猛将而已,过高的拔高赵云某些能力或神话某些能力,恐怕是对赵云最大的不尊重吧。用三国志的话结语:“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
阅读全文

第一章 西凉  第十节 初胜  陈真等弩兵手挚环首刀,警惕的守卫着。假司马夏育紧闭双唇,冷冷的看着前线战况。  战况很惨烈,但这是单方面的惨烈。没有组织、训练的羌民虽然都很凶悍,不计生死的向长兵冲击,可惜在长兵有力的长戟攻击和有效的铠甲防御下,讨不到半点便宜。一个羌民倒下了,后面的就会踏着前者的尸体冲锋。平羌军长兵们已经为这种气势震撼,但后方的鼓点越来越急促。  这时,夏育慢慢举起右手。两翼骑兵候长大喝一声,高举旌旗,众骑兵跟着高振长戟,齐声震喝。夏育双手交错高举,然后用力向下压去。两翼骑兵见令,右手挟戟,左手提刀,纵骑出阵。  骑兵们缓缓接近战线,然后忽然全体加速,朝斜上方突进,所到之处,戟刺刀砍,没有任何防护的羌民如同原野上的小草,纷纷倒下。两翼骑兵的前进路线恰好呈剪刀状,突出羌阵后,然后再以此路线前进,如此交叉往复,将羌阵分割成若干小部。  长兵在骑兵的协助下,推进速度明显加快。而羌民也惧意大增,很多人丢掉手中的各样武器农具,纷纷后撤。此时的骑兵早已完全突破到羌阵后方,整阵稍作休息,正准备往回突进。  陈真等后方弓弩手看此情形,已知此战已胜。  突然,军阵右侧有数十骑呼啸着向平羌军本阵冲来。夏育面无表情的举起左手,吕迁见状连忙命令道:“七弩准备!”陈真等弩兵赶紧弯腰上弦搭矢瞄准。弓箭手早已向那数十骑射去,射倒了几骑。当陈真等射完第一轮弩矢后,数十骑只剩下十余骑。陈真等已经来不及准备第二轮了,因为双方距离已经不足十数步,向本阵冲来的骑手已经能够清楚地看到,是羌人。  此时本阵只有弩二百,弓四百,骑兵早已突进到羌民阵后,长兵正在追杀羌民。吕迁高声道:“收弩拔刀!”弓箭手已经开始向弩兵后方撤去,二百弩手手提环首刀,夏育也手提长戟,等待与敌骑厮杀。  陈真看着敌骑冲来,隆隆的马蹄声如同重锤般狠狠地敲打心脏,双腿又微微颤抖了。很快,一把明晃晃的刀光携着马匹的呼啸声向陈真头上挥来,陈真本能地单手提刀格挡,巨大的力量直接将陈真的刀震飞。陈真还没有反应过来,另一匹马已经迎头撞上陈真,陈真如同打谷场扬起的稻草,飞出数丈。陈真摔落在地,口中喷出鲜血。那道刀光,那突然出现自己面前的马,让陈真惊恐不已:“站起来继续战斗?”陈真动了动双腿,抖得很厉害,完全无法站起。陈真心想:“算了,保命要紧。”于是双眼一闭,一动不动,装作死去。  此时本阵的战斗已全面展开。陈五见敌骑受阻放慢,提刀向敌骑手腿上砍去,刀却嵌在敌腿骨无法拔出。陈五顺势松手,向后用力跃退。一骑向李忠冲来,李忠灵活地侧向腾跃,然后几个翻滚,躲过敌骑的刀锋。李忠站起来,看定一骑手正挥刀砍杀,高高腾跃起来,向其扑去,将其扑落马下,手起刀落,砍下敌首。夏育挥动长戟,将一敌骑手挥落马下,数个弩手立刻扑上去,乱刀砍死。  耀眼的阳光将晨雾撕破,撒落大地。  战斗已经结束了。经清点,叛乱羌民死四千余人,伤者数百,全部被俘虏。冲突本阵的五十骑也全部战死。平羌军长兵死伤数十人,骑兵伤十数人,弩手死三十余人,伤十余人,弓箭手无伤亡。陈真也被李忠等救起,包扎好了伤处。  回到临泾后,夏育等入城休息,其他将士在城外扎营。  晚上闲聊时,陈五兴奋地说:“老大,我今天杀了四个!陈真你呐?”陈真答道:“好像三个。”陈五闻言高兴极了。陈真调转话题,问李忠道:“老大,今天这仗很悬吗?”李忠沉思片刻后,说:“没什么的。虽然敌人的骑兵在最关键的时刻突袭我军本阵,但可惜人数太少了。如果来的不是五十骑,而是一百骑以上,我军本阵就被完全攻陷了。”陈真继续问道:“那这些骑兵会是叛民吗?”李忠回答道:“恐怕不是。这些骑兵都是训练有素的战士,对战局的观察细致入微,能够抓住我军的破绽进行攻击,可以肯定地说,决不是普通的叛变羌民。很可能,这些都是先零种的游骑兵。”陈真又问道:“那么说,这次叛乱是先零煽动的?”李忠呵呵一笑,道:“这就不好说了,但我觉得不是。如果先零刻意煽动叛乱,肯定不会只派五十骑援战。”  李忠又说道:“陈真,你这次作战感觉怎么样啊?”陈真老实的回答道:“害怕。尤其面对骑兵的时候,太害怕了。”说到此时,陈真脑海中又闪过那道如霹雳般的刀光,不由自主地打了一个寒战。陈五哈哈大笑道:“怕什么啊!别看他骑兵冲得猛,我只向后一跃,就躲过去了,完了我还砍了他一刀。”陈真听到这些,脸也微红。李忠拍拍陈真的肩膀,道:“没什么,第一次作战,这是难免的。可惜这次我们曲折损了几十个兄弟。”  大家听到此言,都默不作声了。  次日,临泾相犒劳此次援战平羌军,陈真等普通士卒每人赏百钱,其他各级士官赏赐不等。陈真拿着这些钱,心中感慨万千:“这是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后,第一次有钱啊。可是这钱,是靠杀人得到的。”  “一条命,仅值三十三钱。”     本书起点中文网(www.cmfu.com)首发,转载请保留
阅读全文

 有位书友说“当时(汉灵帝初年)大米虽然已经开始种植,但范围似乎不是很广,关中西凉应该是以粟为主食的,就是通常所说的小米。”我认为这是不对的。根据我手上关于居延汉简的资料,可以看出当时大米已经很普通,并不是稀缺品。  比如:  (1)《居延汉简甲编》第188简:   弘、胜之皆谢贤曰:会坐文事系论用自给,请今具偿责。弘未得责,胜之已得粟三石,直三百六十;粟三石,直三百六十;它钱三百五十,凡已得千一百,少二千四百三。  按此简释文又见《居延汉简考释释文之部》第173页〔(149)26、9〕,前“直三百六十”,该书“六”作“九”。从后云凡得千一百的话来看,应以作“九”为是。这里粟的石价为一百二十钱和一百三十钱。   (2)《居延汉简甲编》第268简:   黍米三斗,直钱卅。   石价为一百五十。   (3)《居延汉简考释释文之部》第281页:   粟一石,直一百一十。〔(178)167、2〕   (4)又同上书第301页:   除[禾旁][禾皇]钱二百四取以当□,买谷,直百。〔(285)198、118〕   这里虽未明言谷的单位,但云值百钱,当是指谷一石。   (5)又同上书第317~318A页有一简是一个粮价的帐单,现抄录如下:   □□受钱六百 出钱百一十五籴麴五斗斗廿三  出钱二百廿籴粱粟二石石百一十 出钱六买□石十分   出钱二百一十籴粟粟二石石百五 出钱廿五籴豉一斗   出钱百一十籴大麦一石石百一十   凡出钱六百八十六〔(373)214、4〕   简文第五句的“粟粟”,当为“粱粟”之误写。   (6)一九七四年新出土的居延汉简中,有一王莽地皇三年《劳边使者过界中费》册①说:   粱米八斗,直百六十,粟米三石,直四百五十。(EJT21:3、4)   综合以上六简的粮价,可以列表如下:   粱米 石价200钱(6)   黍米 石价150钱(2)   粟米 石价150钱(6)   粟 石价130钱(1)   粟 石价120钱(1)   粟 石价110钱(3)   粱粟 石价110钱(5)   大麦 石价110钱(5)   粱粟 石价105钱(5)   谷 石价100钱(4)   从这份资料可以看出,当时最便宜的粮食是谷。当然,这不能证明当时西凉也如此,居延地处甘肃,西凉彭阳在今宁夏,我按照彭阳最差的情况,假设那里完全没有粮食产出,彭阳军队以甘肃为粮食供给基地还是可行的。  这里还有:  居延汉简甲编》第1574简:   董次入谷六十六石,直钱二千三百一石,入钱二千一百八十七,凡钱四千四百九十七。   《居延汉简考释释文之部》第244页:   水千秋入谷六十六石六斗六升大,直二千一百廿三,出钱千二百,凡钱三千三百廿三。  这两例的石价均为三十五钱。这应该是很特殊、很个别的例子,大概是因为当时居延地区粮食大大丰收,以致粮大贱,贱到石价三十五钱了。由此可以看出,谷至少在居延是大量种植的。  另外:汉代史书记载的粟有时候也指去壳的米。  从以上个方面可以看出,谷在汉朝不是什么稀缺粮食产品,军队和地方都有大量的库存和消费。文中平羌军的那次军事行动(建宁元年段颎破先灵羌)当时一共用掉五十四亿钱,总共使用一万部队,人均五十四万钱,我想,这样的军队后勤供给一定没问题。所以,我认为当时军队以白米为军粮很正常。  当然,在献帝时期,由于屠杀、瘟疫、战乱等导致劳动人口锐减,以至吕布如此悍将都因为军粮短缺被无名小卒打败(布到乘氏,为其县人李进所破,东屯山阳)。所以我们看待东汉末年时,应该考虑那是从和平到战乱的时代,有很强烈很明显的变化发展和区别。  顺便说下当时(灵帝初年)的粮食产量。我手中没有找到灵帝时候的产量,但能找到更早的产量。  《汉书食货志》又载战国李悝言,但实际说的也是西汉初年的情况:“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平年)岁收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战国秦汉的“一夫”不一定指从事农业生产的个别男丁,常指一个耕作单位即一家,因此应和晁错说的一样,是一家两个劳动力种田百亩。一个农业劳动力年产粟75石。  《管子治国》篇说的也是西汉初年的情况:“常山之东,河汝之间,……中年亩二石,一夫为粟二百石。”这里“一夫”也应是指的一家。则当时黄河下游冲积平原一个农业劳动力年产粟100石,。这是属于比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汉书?食货志》载文帝时晁错言:“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百之收不过百石。”即一个农业劳动力年产粮50石。  再参照其他记载,可知汉代正常年份一般田地每个农业劳动力年产粮数约在50至100石之间,通常产量约为每亩一石半。  (摘自宁可《汉代农业生产漫谈 》,网上资料)  这还是汉初的数据,估计到东汉末年,产量应该比这略高,但不会高很多。  所以文中陈老汉一人种百亩田地,考虑年龄问题,应该是略超极限了。我这么写,主要是想说明当时的剥削情况是很严重的。   本书起点中文网(www.cmfu.com)首发,转载请保留
阅读全文

受三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道德教育研究委员会委托,对关羽的自虐倾向作详细调查。具体内容如下:从人事部门得到的关羽简历如下:姓名:关羽;字:云长;曾用字:长生。性别:男;年龄:??(注:字迹模糊,不详)。出生年月:??(注:字迹模糊,不详)。籍贯:山西。政治面貌:群众。家庭出身:中农。……据考察,关羽出身中农,家庭比较富裕,有《春秋》的全部版本藏书(注:当时《春秋》一书只有孔子编的无注解版本),也算书香门第。关羽少年时,高大魁梧风流倜傥文武双全英俊潇洒一表人才,在乡里也小有名气。乡间地痞乙,常常欺压弱小,为祸乡里。关羽某日遇到,一把抓住地痞乙,断喝道:你平日如何欺压乡亲?地痞乙矢口否认。关羽道:你倒是来欺压我啊!地痞乙不敢答应。关羽苦苦哀求道:求你了,你欺压我一次啊。地痞乙绝不答应。如此一个时辰,关羽见请求不为答应,愤然掐死了地痞乙。关羽见杀了人,赶紧放弃了中农这个大有前途的职业,下海经商了。关羽下海经商后,往涿郡贩卖红枣。到涿郡后,鲜枣也变成了干枣。这大大启发了关羽,关羽立定决心,以后扩大经营时,一定选择柿子、葡萄。在涿郡,关羽偶遇刘备刘大耳和张飞张大眼。关羽见刘备耳朵颇大,以为刘备经常被他人揪耳朵导致耳朵变大;看到张飞醋坛大小般拳头,以为张飞经常虐待他人,心中暗喜,遂与刘张结为兄弟。这就是著名的桃园结义。三人结拜后,四处讨伐黄巾,立下了战功,刘备被封安喜县尉。几个月后某天,关羽在县衙前看到刘备(历史上是刘备,演义中是张飞,此处按历史)正在鞭打督邮。关羽一见,心中大喜,以前一直以为刘备也仅喜欢受虐,没想到刘备居然喜欢女王之皮鞭!关羽马上扑到督邮身上,苦苦哀求刘备:大哥,你打我吧,你使劲的打我吧!刘备一怔,扔下皮鞭走了。督邮见此情形,泪流满面。关羽见刘备居然没有继续打,心中颇为不快,就爆打了督邮出气。督邮的眼泪如决堤江水。其后董卓当权,群雄讨伐。某日,华雄挑战,连败多人。关羽报名欲战。袁绍袁术轮番对关羽喝斥谩骂。关羽正在享受两个袁大头的精神虐待,却被曹操打断。曹操给关羽热酒一杯以助战,关羽怒目而对,愤然出帐。提刀上马,杀奔过去。华雄看到一红面长须汉,想起一事,上前拱手问道:将军可是传说中的……。话没说完,关羽已经手起刀落。华雄头颅滚落一边还继续说:受虐狂人?这就是著名的温酒斩华雄。没过多久就发生了另一著名事件:三英虐吕布。董卓灭亡后,刘备的领地被吕布窃取,刘备和关张流亡曹操处。曹操领军讨伐吕布。关羽以前就知道吕布手下的秦宜禄的妻子很漂亮,并深深的喜欢上了这女子。关羽在和曹操的交往中,发现曹操很色。关羽于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和曹操要秦妻。关羽深怕曹操不明白,又和曹操说了百八十遍。曹操终于茅塞顿开,霸占了秦妻。关羽从此陷入了爱人被抢的快乐中。后来刘备讨了甘糜两位美女夫人,惹的关羽整天没事往刘备家跑。刘备于是送给关羽一身绿袍。关羽拿着大哥的赠物,若有所思:一袭绿袍,一顶绿帽,看来大哥在警告我,如果我在对甘糜嘀咕,他就要真送我绿帽了。一边是大哥的绿帽紧箍咒,一边是甘糜绝代美色,这使关羽倍感痛苦,也陷入了精神虐待的狂热迷恋之中。以后关羽更是尾随甘糜。时光如流水,刘备也混到了徐州牧,却惹来了曹操的讨伐。曹操击溃刘备、张飞后,掳得刘备家眷,当然包括甘糜两位夫人。曹操围困关羽后,关羽得知甘糜落在曹操处,正正绿帽,下定决心:我要保护她们!于是,关羽导演了著名的土山之盟。官渡战前,关羽看袁绍大军攻打过来,为了保护甘糜夫人,关羽辞别了曹操。开始了旅行。可惜关羽忘了带地图和司南,走错了方向。张辽千辛万苦的追到关羽,转赠曹操送关羽的礼物:一身战袍。关羽只要了战袍,没要帽子。张辽相当困惑。关羽心说:没有大哥的绿帽警告,甘糜她们岂不要惨?(上部完)
阅读全文

这两天一直在玩光荣新近出品的《太阁立志传5》。这个系列,我是从第一代就开始玩了,一直感觉第二代是最优秀的。现在第五代也发行了,让我们游戏吧。我这次选择的是海贼,扮演的是九鬼嘉隆。一开始,在鸟羽水寨,身份是水手。完成评定任务,当功勋达到300,就可升任水手头了,功勋1500,可以任船头。当成为船头时,进入町,会发生剧情,打败醉汉和盗贼,织田家会劝你暗杀熊野水军头领。如果你的水军达到四级(可以在水寨修炼场提高水军技能),当你回到鸟羽水寨海贼屋敷,就会发生剧情,打败6人后,就会成为熊野水军头领。以后的发展,可以帮助织田夺取天下,也可以自己攻打水寨,垄断航路。如果你和界南蛮商人关系三星,在攻打下洲本水寨后,发生界南蛮商人访问事件,告诉你可以称霸大海的剧情。以后的,我还在努力。我会第一时间通报大家的。
阅读全文

东周·曹丕·礼近日关注台海风云,不禁想起东周时的一个故事:周郑交质。我第一次知道这个故事是读《古文观止》。《观止》如是所言: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於郑,郑公子忽为质於周。意思是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而犬戎入寇,周平王继位后迁都洛京,这就是东周。郑庄公因为庄公的父亲拥立平王,成为平王的卿士。平王看庄公忙于郑国内的事情而不来朝廷拜会,感到很不满,想让虢公代替庄公。庄公知道后,马上到洛京威胁平王,说我反正也不想当这个卿士,你就让虢公干吧。平王说没有这回事,庄公不要听信谗言。平王为了取信庄公,就互相交换人质,平王太子狐到郑国当人质,庄公世子忽到周作人质。对于这件事,当时的评论是这样的。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之毛,苹蘩藻之菜,筐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苹,雅有行苇酌,昭忠信也。”大意是说:周王郑公本身就相互不信任,就算交换人质也没有用。如果周王对郑公用礼来约束,就算没有人质,又有谁能离间二者间的关系?对于这个,我个人认为,周郑交质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郑国,本是周的一个诸侯,是听命周朝廷的。周与郑交换人质,周不但没有达到取信郑的目的,反而把自己从凌驾于郑的地位降格到等同于郑的地步,于是周朝廷的威信也就不复存在了。周平王为避犬戎而迁都洛京,本就削弱了朝廷威信,然后为取信郑公又相互交质,再次削弱了朝廷威信。等到后来三家分晋后,周朝廷就彻底的名存实亡了。究其根本,还在于周平王的一系列错误决策。中国历史中由于忘却等级而丧失威信的事例很多。这里,我们把目光放到三国时代。曹操死于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继之。半年后,受禅让于献帝,是为魏文帝。曹丕登基后,就遇到了大问题。黄初二年,刘备出兵伐吴为关羽报仇,东吴向魏递表称臣。曹丕拜孙权为吴王,加九锡。当时刘晔有这样一段陈词:“先帝征伐,天下兼其八,威震海内,陛下受禅即真,德合天地,声暨四远,此实然之势,非卑臣颂言也。权虽有雄才,故汉骠骑将军南昌侯耳,官轻势卑。士民有畏中国心,不可强迫与成所谋也。不得已受其降,可进其将军号,封十万户侯,不可即以为王也。夫王位,去天子一阶耳,其礼秩服御相乱也。彼直为侯,江南士民未有君臣之义也。我信其伪降,就封殖之,崇其位号,定其君臣,是为虎傅翼也。权既受王位,卻蜀兵之后,外尽礼事中国,使其国内皆闻之,内为无礼以怒陛下。陛下赫然发怒,兴兵讨之,乃徐告其民曰:‘我委身事中国,不爱珍货重宝,随时贡献,不敢失臣礼也,无故伐我,必欲残我国家,俘我民人子女以为僮隶仆妾。’吴民无缘不信其言也。信其言而感怒,上下同心,战加十倍矣。”孙权称臣于魏,不过刘备攻之急,为避免两面作战的一种外交手段。曹丕不察,到也没什么,但是封孙权为王,则又过了。想当初,曹操碍于刘邦当初“非刘姓不封王”的遗训,为当魏王费尽了多少心机?而现在,孙权轻而易举的就得到了王位。这样的后果,刘晔分析得很准确,以后的事态也的确如刘晔所言,八年后,孙权称帝。我想如果曹丕还活着,肯定肠子都会悔断了。^_^曹丕初得帝位,就马上封孙权为王,相较周郑交质,二者的影响恰相反。周郑交质,对郑而言,没有影响,但是降低了周朝廷的威望。孙权封王,没有降低魏朝廷的威望,但是却提高了吴的威望。这二者的关联处,在于对礼的运用。礼,社会的普遍道德规范总谓。周郑交质,是对礼的破坏,而这个的破坏者,恰是礼的维护对象——周。孙权封王,是对礼的遵从,而这个遵从者,却是礼的约束对象——吴。礼,守则守之,坏则坏矣。当政者,应劝下守礼,而自己应不坏礼,更不能给属下可以坏礼的机会。礼,我个人认为,不过是一种统治工具,就其根本,还是权力的分配和地位的确定。周郑交质和孙权封王,都是地位的问题。由此可知,中央政权牢牢守护高于地方政权的地位,决不能给地方政权等同或高于中央政权地位的机会,更不能做出把中央政权等同或低于地方政权的事例。我们回头再看看台海风云,中央的作为和台湾的所求,我们也就了然于胸了。
阅读全文

终于看完了。其实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何进死前我认真看了,以后的,我就草草浏览了。因为在何进死前,三将军对历史是怀以尊重态度的,无论事件的时间、地点,战争的阵演、械具,都具有很高的历史性。但是,到了招揽张辽等众后,此文也不可避免的走上了所有三国类同人小说的旧路——编造,这也就是三将军越写越困难的根源。为什么这样说?三将军与他人的区别在于:三将军长于历史,通晓军典,而这些,恰恰是他人所欠缺的。让他们去写历史,写古代战争,他们不能,所以他们都要去自我想象。三将军本为理工生,我等本长于严谨推理,而短于不着边际的幻想,现三将军何必弃我所长而效他人?现在同人小说流行,因为大家觉得自己能行。其实不然,三国小说需要相当的历史知识,不把资治通鉴、三国志、后汉书好好通读,是无法写得漂亮的。那些玩过些三国游戏,看过三国演义的人,是绝对无法写好三国的。把古代战争写成武侠描写、帝国时代、三国游戏就是古代战争了吗?太想当然了。很多喜欢你写的人,都有去比照历史的习惯,而且每读你的前几场战斗,能感觉到这就是典型的古代战争,纵然你把唐宋战斗方式放到三国,但大家仍会认同,都是古代冷兵器战斗嘛。而如果像武侠、帝国、三国游戏那样的写,就滑天下大稽了。你的小说在这里不火,应该跟着里的坛风有关。这里虽然说是三国游戏论坛,其实大家更多的讨论是三国历史和三国演义。而且大家把这两者分得很清楚,三国演义主要进行武评,历史重点进行探讨。由于你的是架空小说,倘若走进虚拟自编,看的人会更少。如果对历史进行合理的还原、补充、创造,相信会有更多的人给你帮助。对于三国同人小说,我看过不少,大都仿效黄易的寻秦记。这里比较好的只有阿飞的《三国游侠》和你的《时空三国》,而这两个都走上了改变历史,意创三国的路子。我感到极大的惋惜。我个人建议,刘备现在不是要搞现代政治了吗?你现在也不用改,把他写成绝对的失败,并让刘备得到惨痛的教训,坚定其走历史的刘备的决心,同时也决定了刘备称帝的必然。这样写,你既回到了历史,又是对现在同人三国小说的有力抨击。我相信,走回历史的你,会感觉下笔更舒畅。如果三将军不愿改回,能否容在下分支续写?因为实在不想让其沦落。言不及意,见笑。
阅读全文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