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三国音乐家庭(笑谈)(仿司马公)爸爸:蔡邕知名学者,全国文联主席,中科院院长,天天可以和国家最高领导人见面喝酒。有这样的老爸你能不牛吗?而且你这个老爸学惯古今,连音乐也是一等一的,他著有音乐专著《琴操》,还有琴曲《九弄》中的五弄也出自他的手笔。母亲:???很奇怪的是你兄弟姐妹一大堆,却不知道自己的母亲啥模样。姐姐:蔡琰你姐姐是著名青年音乐家,胡笳演奏家,擅长演奏《胡笳十八拍》。她经常在公众场合露面,曾经得到过重要领导人接见并参加那为领导的家宴,如果你跟在她身边,会发觉很多人在想办法讨好你,他们想通过你和你姐姐交朋友,所以你一定有零花钱用,有玩具玩。大哥:诸葛亮著名演奏家,擅长演奏古琴,特别是古琴曲《空城计》能带来万人空巷的效果。他也是著名歌唱家,经过他处理的艺术歌曲《梁父吟》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有人说比怕瓦落地的效果更好。你这个大哥最近被一大公司聘请去当总策划去了,但他最大的愿望是成为国家的优秀的总 理。不过你最喜欢的还是他的演讲才能,他往你们学校礼堂的主席台一坐,你的老师同学能安安静静的听三小时,你觉得有面子极了。二哥:周瑜你二哥有最好的音乐的耳朵,不过你不怎么喜欢他,因为你弹琴走了一个音,他马上从隔壁跑来敲你的门:“小弟,你又弹错了,我听了不舒服”。但你二哥很会做生意,他白手起家,一个叫鲁肃的家伙居然将他公司的一半股份白送,这一点你还拿到教室里吹了好几天,同学们都不信。三哥:嵇康你三哥子承父业,把你爸没写完的《就弄》的最后四弄弄齐了,而且写了几部优秀的音乐专著,不过让他在音乐界享有崇高声誉的是他对《广陵散》的完美演绎。你虽然只学到了《广陵散》的一点皮毛,不过你一个喜欢写两笔的同学姓金的后来还是根据他从你那听到的印象写成了一部小说叫《笑熬糨糊》。叔父:曹操这是个歌唱家。不过尽管他个唱得好,却没几个人敢听,因为他唱歌的时候不是拿的话筒,而是一跟长长的棍子,棍子前头还有尖尖的明晃晃的铁的东西。一般你不在你同学面前提起他,怕因为他演唱中伤过人的形象会影响到PLMM不敢和你一起玩。表姐:甄氏你看过她的舞蹈,那真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把你迷得一愣一愣的,你的同学们从此一见你就问:“你表姐最近好吗?”你很无奈,因为你已经一年多没见过她了,她的巡回演出太多。在这样的家庭中,你三岁就开始弹琴,四岁即能作曲,莫扎特要是知道你的名字,会气死的。
阅读全文

大话西游有句经典好像是酱子滴:曾经有段真挚的爱情摆在偶面前,偶莫有珍惜,直到失去过后在追悔莫急……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现在讨论如果庞统没有死,大概就这个意思。为此可以列出很多个假设:如果郭嘉没有死,曹操就不会有赤壁之败;如果庞统没有死,诸葛亮就可以呆在荆州;如果周瑜没有死,他可能打下四川实现他的二分天下的战略;如果孙策没有死,他曹操也许不是他对手;如果关羽不去打襄樊,孙权将无法可想;如果马谡听从了王平的意见,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大概就成功了;如果……这还是些大问题,还有呢?如果……套用一句流行语叫“历史无小事”,我也不如果了,再如果下去连张飞左边脸上靠耳朵边接近眉毛的那颗黑痣上的那根黄毛旁边那粒灰尘都要掉下来了。但想象是伟大的,据爱因斯坦考证,人类是因为想象才成为百兽之长,才有让人类自己都感到骄傲的科学文化,而“如果”也是一种想象,我不能保证它就一无是处。其实郭嘉死不死的也不一定有什么不同。曹操下赤壁之前贾诩是劝过他的,可他不听,是他不清楚贾诩的能力,是他不清楚孙刘要联合,应该都不是,那时侯的他力量太强大了,强大到他以为无论什么都阻挡不了他统一全国的战车,所以他以前对大局的准确判断现在没有了,硬要跑到赤壁去烤那把火。如果周瑜不死,他也多半不能把四川怎么样,且不说他的攻击力能比刘备强多少,就论他进出三峡的办法,估计也不是很多,毕竟那是数百里的绵绵群山和滔滔江水,不是通天坦途。我倒希望有一种如果,这种如果已经有很多人如果过了,那就是如果有一种特殊的机会,我能去三国看看就好啦。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哞尼麻里訇……
阅读全文

大话西游有句经典好像是酱子滴:曾经有段真挚的爱情摆在偶面前,偶莫有珍惜,直到失去过后在追悔莫急……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现在讨论如果庞统没有死,大概就这个意思。为此可以列出很多个假设:如果郭嘉没有死,曹操就不会有赤壁之败;如果庞统没有死,诸葛亮就可以呆在荆州;如果周瑜没有死,他可能打下四川实现他的二分天下的战略;如果孙策没有死,他曹操也许不是他对手;如果关羽不去打襄樊,孙权将无法可想;如果马谡听从了王平的意见,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大概就成功了;如果……这还是些大问题,还有呢?如果……套用一句流行语叫“历史无小事”,我也不如果了,再如果下去连张飞左边脸上靠耳朵边接近眉毛的那颗黑痣上的那根黄毛旁边那粒灰尘都要掉下来了。但想象是伟大的,据爱因斯坦考证,人类是因为想象才成为百兽之长,才有让人类自己都感到骄傲的科学文化,而“如果”也是一种想象,我不能保证它就一无是处。其实郭嘉死不死的也不一定有什么不同。曹操下赤壁之前贾诩是劝过他的,可他不听,是他不清楚贾诩的能力,是他不清楚孙刘要联合,应该都不是,那时侯的他力量太强大了,强大到他以为无论什么都阻挡不了他统一全国的战车,所以他以前对大局的准确判断现在没有了,硬要跑到赤壁去烤那把火。如果周瑜不死,他也多半不能把四川怎么样,且不说他的攻击力能比刘备强多少,就论他进出三峡的办法,估计也不是很多,毕竟那是数百里的绵绵群山和滔滔江水,不是通天坦途。我倒希望有一种如果,这种如果已经有很多人如果过了,那就是如果有一种特殊的机会,我能去三国看看就好啦。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哞尼麻里訇……
阅读全文

英杰传全记录第一集初露锋芒点击英杰传图标,选择重新开始游戏,将进入一段让人烦恼的过场动画,画面说不上漂亮,故事也不是很清晰,但对一个熟读《三国演义》的人讲,还是能感觉到一丝亲切。故事讲诉的是东汉末年,如果你想经历桃园三结义,想看看刘关张在讨伐黄巾时的风采,那么你失望了。这个游戏的开头是在董卓专权,关东群雄并起的时代。过场动画中有几句话还可以,其一是公孙瓒向起义群雄隆重介绍刘关张出场,其二是华雄冒泡说西凉勇将中他并不比吕布差,其三是华雄初战胜利后刘关张主动请缨。这几句话含有一定的幽默成分,而且有效的刻画了人物的性格,我比较喜欢。当曹操叫来道具屋的老板后,游戏主动权开始掌握到我手中。第一件事情是把原始的五百两黄巾买了五个豆子,把关羽的青龙刀换给刘备以加强刘备的攻击力。因为在游戏中,张飞的武力高达九十九,关羽的武力高达九十八,而刘备才可怜的七十五。(这里对小日本有很大的意见:关羽智力高达八十,魅力高达一百,而刘备的智力为六十四,魅力为九十九,真不知道刘备凭的什么成为关张二人的大哥。)公孙瓒和陶谦是不能点击的,因为一点就会让他们以为你临阵怯场找他帮忙,然后他们会死皮赖脸跟着你出现在战场上,好不留情的分享你的经验值,于是我直接存档,然后点击关羽,获得了出征的询问。这里就可以不存档了,直接杀向战场吧。阿门。第一关 汜水关战华雄。进入战场地图,首先需要关闭战斗动画,同时将敌人的行动提速为最高,否则进程会变得慢吞吞。杀过桥去,将是一个英雄诞生的开端。系统要求在三十回合内解决战斗,这显然是太多了,如果可以,我能十回合解决战斗,但这不是我想要的,为了尽可能的获得更多经验,我需要回合数的增长,假设能将三十回合延长为五十六十,我想也可以接受,不过既然是系统要求,那就在三十回合中解决吧。在桥的另一边华雄严阵以待,但我的策略是引蛇出洞,派关羽站到一个敌兵刚刚能打到的位置,敌人会乖乖的来打那么一下,然后就成为三兄弟的经验美食。由于刘备在前期弱不惊风,所以最后的晚餐一定要留给刘备,因为打伤敌人能得到的经验不过几点(等级相近的时候),而杀死一个敌人能得到几十点的奖励,为此关张是不能同时对付一个小兵的,因为小兵承受不了他们的攻击,将把刘备晾在一边。所以我让关羽或者张飞一个打,一个引另外的食物,而刘备宁愿多花一个回合来完成绝杀。三个小兵的威力不怎么样,但华雄的几个副将有些威力,不过在我的战术下,他们依然一个一个上来领死,这样看来战斗实在坚持不到三十个回合就得全歼敌人。好在地图上有个村庄,还有个鹿寨,当受伤到不能坚持的敌人躲到鹿寨里面恢复的时候,我愿意大度的在一边看着,然后轮流到一旁的村庄里去恢复,或者我可以去北方的粮仓获得一粒宝贵的豆子,在宝物库中获得一百两黄金。当回合数达到二十回合的时候,地图上的敌人除了华雄只有一个胡轸还在鹿寨边和我周旋,于是张飞开始挑衅华雄。虽然华雄的武力只有九十,但五级的他对一级的张飞来说还是太变态了,只一下张飞兵数就从五百减到不到二百,只好回村庄重新补兵。然后张飞再次出动打了华雄一下,接着轮到已经三级的刘备添了一刀,时钟刚好指向第三十回合。稀里糊涂中,一直等在旁边的关羽冲上去砍了华雄一下,然后我才警觉华雄原来只有大约一百九十几个兵了,这下单挑的梦想估计要落空。谢天谢地,出现了单挑场景,才发现华雄居然还剩下一个兵,没有被直接击退,这当然是我想要的结果,因为单挑的关羽将直接获得一级经验值,而这之前华雄的所有油水都被我和张飞榨干了。张飞报告:“二哥斩了华雄。”于是第一关顺利完成。(在这一关,因为刘备忙着抢经验不空进村恢复,使用豆一颗。)第二关 虎牢关战吕布汜水关胜利后,张飞脱离刘备统率擅自追杀,于是刘备和关羽只能跟上,于是在虎牢关遇上了天下无敌的吕布,此时的吕布已经六级。在这一关里,武力九十,智力八十的张辽第一次出现,侯成魏续等也是吕布的副手,不过只要坚持引蛇出洞然后以多打少的原则,我知道要完成任务并不难。于是我派关羽进入第一个村庄,在这里解决了魏续和一个弓兵,张飞适时的成长为第二级。然后三人继续北上,一边和南下的敌人反复纠缠,一边靠近粮仓和宝物库,获得了焦热书一本,豆一粒,焦热书也许没多少用处,但这颗斗将在战斗中发挥它的作用。第二个村庄是我和侯成公用的恢复场所,直到十五回合的时候才对他进行了全灭,然后轮到张辽,这次我没敢过于罗嗦,因为我记得吕布到第十八个回合就会主动出击。在吕布发誓要消灭刘关张的时候,我适当的南撤了,因为赤兔马的脚力太好,我必须脱离它的范围,免得被吕布先攻击,而且也要将吕布引到第二个村庄,让他不至于一交锋就被我打趴下。吕布很配合的到达了村庄附近,结果挨刘备和关羽迎头痛击,在对刘备实施了一次伤害后,被迫退入村庄实行恢复,而刘备心安理得的追了上去,零敲碎打,辛苦的挣那每次几点的经验。吕布的攻击力是让人恐怖的,已经五级的刘备每次被打到的时候都会损失四百多兵,还张飞不停在旁边补豆子,到二十三回合的时候,刘备已经为吕布消耗了三个豆了,而吕布在新的一轮攻击下只剩下一不到一百六七十兵,于是张飞出场了。实际上张飞是站到吕布面前休息,因为我害怕他一招就把吕布送出了战场,而且这样已经足够触发单挑场景。接下来自然是吕布被群殴而放弃了虎牢关,这一关得以顺利通过。打完吕布,张飞因为单挑升到第三级,关羽则在早一点时候完成了第三级的升级工作。(遗憾:没有能够打满三十回合,还剩下了两个豆(还有一个豆消耗在了刘备和侯成纠缠的时候)是想为界桥之战准备点粮食,战后缴获黄金三百,还能够买到豆子三个,应该够后面用了。)
阅读全文

英杰传全记录 第三集 义不容辞 糜竺带来个坏消息:陶谦部下贪图曹嵩的财宝,曹操起大军为父报仇,目前徐州正在苦苦支撑。 救人急难,义不容辞,可要和强大的曹操对局,关羽提示我一定要去找公孙瓒借兵才可以出征,于是我带着关张到北平的议事厅,找公孙瓒借到赵云(赵云?我喜欢!•#¥%……)。 顺便把仅有的二百两黄金买了豆子,然后回平原通知糜竺准备出发。 第六关 北海救援战 经过北海的时候,恰好遇到管亥攻打北海,太史慈正在苦苦支撑。无论系统给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实际上不过是为了刘备在对上曹操的时候多积累点经验。 于是刘备毫不犹豫的组织了北海救援战。 郭适因为九百二的兵力依然被带着,这次他依然将充当肉盾的作用,不过这次多了另一个更优秀的肉盾——赵云。 虽然我喜欢极了赵云,但游戏就是游戏,由于他客人的地位,由于他将在救援徐州后回到公孙瓒手下,所以任何主动赚取经验的机会都不可能落到他身边,而最先挨刀的事情总会发生在他头上。 由于刘关张赵的等级都比敌人高些,所以这一关问题不多,经过调整,在挨到近三十回合的时候,由刘备将管亥送出了战场。(这里本来设计了赵云和管亥的单挑,但为什么要把这个经验值给赵云呢?他以后再次出现的时候能力又不因为这次等级的增长而增长,那是个固定的数值,所以我坚决不给他这点经验。) 经过这次战斗,刘备等级升到十三级,关羽张飞达到十级,赵云因为不停的使用压制而升级到十二级。简雍没什么变化,郭适则躲在旁边获得了一壶特级酒。 此前关羽已经在另一个宝物库取出了平气书。 战斗结束后,有三百两黄金的奖励,等见到孔融的时候还有孔融五百两的谢礼,这时候如果去逛北海的道具物,可以看见一种现代化武器——炸弹(不知道这个怎么跑到三国去了),决定暂时什么都不买,且去徐州试着打一次。 第七关 徐州救援战 离开孔融,就进入徐州救援战的战场。 于禁的先锋部队并不多,不远出夏侯渊的援军才是反而因为拥有骑兵而更具有威胁。然而我管不了那么多了,把队伍通通带过桥,准备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先摧毁于禁李典的部队。(留下了肉盾关纯在桥这边,本来是想点耿武的,不知道怎么就把他带出来了。) 赵云吸引了一个武术家,马上关张二人就冲上去群殴,结果差三十点没弄死,刘备又上不去,由于不想让简雍得到这种高经验,只好等待下一回合,同时派遣郭适去抵挡郭嘉的第一波攻击。 赵云的位置吸引了于禁,于是引发了关羽和于禁的单挑,虽然于禁没有被最大程度的利用,但总算去掉了个高威胁的敌人,而且关羽成功升了一级。 武术家死在了张飞手里。郭嘉在第二回合死在刘备手里。而此时的桥边,太史慈和关纯正在苦苦纠缠着夏侯渊和乐进的骑兵,但他们马上就要挂了。为了不陷入敌人的两面夹击中,我又回军桥上,利用桥的阻断能力是敌人的骑兵无法对我任何一支部队形成合击。 虽然太史慈和关纯都撤离了战场,但刘备等人已经赚到了足够的经验值,当乐进被迫撤离的时候,曹操军只剩下李典和几个小兵还在地图上游荡了。(曹洪在徐州城门一挑三,已经光荣的撤退了。) 当李典被张飞赶出战场,敌方只剩下一个有三点士气的小兵在混乱中的时候,刘备踏进了徐州城门。 系统报告:残存部队获得五十点经验值,张飞升到十二级,陶谦升到十三级,孙乾升到第十级(我呸呸呸呸呸,这才叫因人成事),战斗中,刘备已经完成了十五级的升级工程,赵云十三级,关羽十二级,简雍第七级。 可惜河边的战场没有可恢复的场所,这一战豆子消耗巨大,而战斗的最后因为选择经验而没有拿到金钱奖励。看来只有动用北海上储备的八百两黄金为下一战准备粮食了。 第七点五关 武将的价值 进入徐州后,由于曹操施加的巨大压力,张飞提出和曹操和解的议案,可一向文雅的关羽却主张和曹操大干一场,说“武将就是要和曹操这样的高手过招才能够成长”,我心中赞同这种说法,打算和曹操大战一场。 可当我派出张飞去试探曹操是否可能和解以后,陶谦把雌雄双剑送给了我,点击武将情报的时候可以看到,雌雄双剑的攻击力比青龙刀要高许多,于是我打消了要和曹操过几招的想法。经验总有办法挣的,雌雄双剑可只有在这里才能够得到。舍熊掌而取鱼者,我也。 于是酝酿中的第八关被我改为了第七点五关,故事告一段落。 (和解的理由是吕布袭击陈留,如果开打,十个回合后曹操依然会因为陈留被袭击而退兵,我打开看了一下,系统把曹操的等级给到了二十三级,而我的刘备才十五级,看来我还是练得不够好。不过诸夏侯曹才十三四级,还算可以接受。)
阅读全文

看虞翻骂降于禁和糜芳,本来是不怎么相干的两个人。于禁是曹操大将,曾经名列曹魏五虎,而糜芳是刘备的小舅子,除了曾经有几个钱外,没多少可观的地方。但事有凑巧,在某一年他们先后当了投降派,于禁被关羽俘虏,糜芳则投降了孙权,最后两人都遇到一个叫虞翻的腐儒,被骂得狗血淋头,这降投得真不是滋味。大凡人主受降,总有所图:或图厉害,或图人才。糜芳降吴,是将荆州不战而交给东吴,免去了东吴战斗之苦,如论功劳,怎么也得给个大于南郡太守的虚衔当当,以鼓励后来更多的人仿效,来扩大东吴的地盘。可虞翻一骂,弄出了人伦大义,糜芳对蜀汉的不忠就被扩大为了一生的道德伤疤,加上糜芳本来本事不怎么样,于是沉沦于官宦当中,以后有人想投靠东吴的时候就得想想:当年糜芳那么大功劳都没捞到好果子吃,我现在去好吗?于禁虽然败于关羽,但三十余年的威名仍在,虞翻不依不饶的骂,虽然是维护了道德的尊严,却扰乱了孙权的心神。也许孙权是想收降于禁这位名将的(所以他对于禁隆重接待,结果给虞翻抓住于禁一顿臭骂),现在不敢了,因为于禁的名声已经被虞翻贬低得不能在低了,最后干脆放回给了曹丕。其实虞翻本人也换过主人,他最先算是汉臣吧?就算不是汉臣,但他曾经是王郎的功曹,无论中间经过了什么,后来他还是投了孙策,难道这里就没有一点“叛”的味道?可当他在孙权座下呆到理直气壮的时候,对降将们发起难来是得理不饶人,难道他如果遭遇战败,就一定会投身刀刃?尽管两汉大兴儒学,在汉末三国以死来捍卫名声的人也并不多。要列个投降名单,文的武的大的小的一长串,关羽张辽黄权等人就是代表,如果广义一点,比如沮授叛韩馥迎袁绍这类的难道就不是道德污点?看来在道德层面上有某个临界点,这个临界点使沮授可以叛离韩馥,但后来却阻止了他投向曹操。虞翻本人估计也认可某个临界点,所以他不会认为自己当年的行为后道德亏损,但他认为像于禁糜芳的行为则是不能容忍的。回头看看于禁和糜芳两人。于禁战败投降,个人认为情有可原,世界上本有许多这样的将军,一次战败一定要斗死的往往成不了英雄,而留得有用之身的人可能建立更大的功勋。如勾贱忍辱,后来灭吴;百里视不死,终于报淆山之仇;就算是关羽,当年的投降换来襄樊威震华夏。所以于禁被俘,原不值得虞翻大动肝火。可于禁运气背,遇到个不通情理之人,而后回到中原,又不再被重用,一失足成就了千古恨,人不能与命争呀。糜芳的叛降却没有一点道理。他是跟随刘备二十多年的大老元臣,亲戚关系,千辛万苦都过来了,而且刘备待他们兄弟不薄,糜竺一直跟在刘备身边,他糜芳也是一郡太守,握有不大不小的实权,这个实权对糜芳的能力来将,是只重不轻的。难道就因为关羽说了一句还当治之?是因为看到了投降孙权的好处?是因为根本没办法抵挡吕蒙的攻击?我觉得没一条理由站得住脚,可糜芳偏偏做了。这一做不仅他自己留下了千载骂名,连累关羽刚刚高潮的北伐噶然而止,被孙权一刀了事。无论虞翻是什么想法,觉得他的做法都过分了。为了本集团的利益,总是希望其他集团越多叛乱越好,他怎么能老希望别国都是些忠勇将军呢?怪不得孙权不喜欢他,一次又一次的把他贬谪,直到发配到岭南蛮荒,免得他干扰了好事。
阅读全文

十夸诸葛亮《三国演义》塑造了一个无所不能的诸葛亮,所以当诸葛亮身死五丈原的时候,罗贯中和他的后继者们只好不断的解释:只因为天数已定,非人力可及。后世的能者们每每读到这里,自然是窃笑:“为了造神可什么方法都想尽了,这是蒙小孩儿呢?”于是群起而攻之,务必将诸葛先生请下神坛。随之而来的则是大量不利于诸葛的事例被发现出来:说战略,他的草庐对有致命的硬伤;说战术,他数出祁山无功;说用人,他死后蜀中无能人;甚至说起他被人津津乐道的品德,也被发现有抢班夺权,假公济私的嫌疑。于是一个曾有良好口碑的名臣被数落得体无完肤,渐渐的显露出颓废来。近日读《史记》,于《吴起列传》中读到一段,于是重新兴起了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现将彼段文字抄袭如下: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文意很简单,吴起自以为文治武功皆强于田文,对田文成为魏国国相不服,可田文一句话就让吴起没了脾气,因为田文有稳定社稷的功劳。以此观诸葛亮,我觉得他应该被夸奖,大大的夸奖。夸其一、隆中一对定三分想刘备半生戎马,也曾抢关夺地,将有关羽张飞,然而屡次惶惶然如丧家之犬,看看年老而一事无成,不亦惑乎?然而诸葛亮让刘备看到了希望,一席话让刘备茅塞顿开。那段著名的“隆中对”,无论在今后的实施中产生了什么样的变数,都已经成了刘备和他的集团的指南针,后来形势的发展也几乎完全是按照这个模式在进行。诸葛亮已经不需要再做什么了,庞统是刘备夺益州的第一功臣,法正是刘备夺汉中的第一功臣,但他们都只是诸葛亮那个战略的执行者,作为这个战略的设计者的诸葛亮的功劳是不言而喻的。(总设*计师?)诸葛亮是仔细评估过他的战略的可行性的,在这个战略中他明确的提出了夺取荆州、益州、汉中,刘备后来确实也占领了这些地方,他设计了孙权这个盟友、曹操这个敌人,后来虽然出现了些问题,但总的说来也没有离谱。这恰恰表明诸葛亮已经认识到二者的实力并不是刘备们能够凭一腔热血就收拾得了的,膜拜一哈。夸其二、东连吴会辩术高孔明先生显然技不止此,随着刘备在当阳军溃,他又天才的当起了外交家,成功的说服了孙权出兵抗曹,而这时他才二十七岁,孔夫子可是三十才立的。也许孙权本就有心要抗击曹操,但不能否认诸葛亮在其中起的作用,孙权也不是凡人,连他也“奇亮雅量”,说明诸葛亮的外交是成功的(就好比现在很多文章回忆周总*理的外交生涯时,总是说总*理的魅力如何如何)。何况诸葛亮的舌辩技巧相当高明,第一步是陈述厉害,第二步是激以志气,第三步则分析了有利形势,环环相扣、层层进逼,使孙权不得不服。诸葛亮当*权后为了集中力量北伐,又不断的派人出使东吴,而派出的人都非常成功,说明诸葛亮选拔外交官的能力也值得信赖。就算诸葛亮在战略上曾拘泥于“东和孙权”而导致了荆州的丢失,在蜀汉屡败后的“再和孙权”却是必要的。虽然是东吴要借助西蜀抵抗魏国的压力,可蜀国也再不能两面受敌。夸其三、后勤司令当得好刘备取得南荆州就让诸葛亮“董督三郡以充军实”。如果说在此之前诸葛亮还仅仅是刘备一个师爷,现在他已经成为了刘备集团的实权派。刘备和关羽在江北要兵要钱要粮,诸葛亮都的萧何之功已然确立。等到刘备取得益州,诸葛亮马上被任命为“署左将军府事”,这个位置实际上就是曹操给荀鱼的位置。“坐镇后方,足兵足食”,这当然包括了“刘备五万下荆州”和“举国北上争汉中”二役,特别是汉中一战,关系到蜀汉的战略发展空间,刘备打得很辛苦,但诸葛亮没给他拖丝毫的后腿,就算我们假设他的“男子当战,女子当运”是对四川竭泽而渔,但从记载中没看到四川大的反抗,诸葛亮也应该被狠狠的崇拜了。(从刘备进四川到诸葛亮诸葛亮平定南中的一段时间里,四川的大族反对刘备集团是非常厉害的,他们在这么有利的环境下居然没有动作,不能不说诸葛亮治理能力超强。)夸其四、斗战疆场有高招尽管后来的连番北伐并没有取得成功,反而留下了关于“子午谷”的千古之辩,但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也应该受到夸奖。诸葛亮南征一直被世人所看轻,以为那完全是一次以强陵弱,这显然是低估了云南一带的险要地形对军事的影响。解放前就有人考证诸葛亮《出师表》中所说的“深入不毛”实为“深入八莫”,八莫在今缅甸境内,从成都到八莫关山阻隔,天遥地远,其间的不少原始森林都是要吃人的,(不信大家可以去翻阅杜聿明的军队过老人山的那段经历,两千年前的困难自然要更大)。就算没有走那么远,从纯军事讲,几百年后盛唐时期,杨国忠十数万人讨南诏,还没怎么挨着边就没了,诸葛亮以连受创伤,数面受敌之国数月即平定整个南中,留下“七擒孟获”的传说也是应该的。北伐的战场上诸葛亮屡屡受挫,但除却街亭外,都是战略上的失利,在战场上诸葛亮让魏国许多宿将不得不服,连司马懿都感叹是遇到了“奇才”。要说诸葛亮“奇谋为短,治戎为长”,那也是因为他本是一介书生,军事知识首先来自于书本,对于治军的法则更容易理解。徐晃因为治军严整而被曹操夸为有“周亚夫”之风,于禁因为能败而不乱也被夸为“古之良将,不能过也”,以此来考察诸葛亮在北伐时的表现,显然比“亚夫之风”、“古之良将”要高明。司马懿最后拖垮了诸葛亮,但只是拖跨而已,不是打败。司马懿消灭孟达、消灭公孙渊的战斗非常的漂亮,但那是因为对手相当弱小,诸葛亮平定南中的战役应该能够与之相当,而在祁山的战局中司马懿拥重兵而处于下风,在战术上(或者是在军队的素质上)司马懿要逊色多了。夸其五、治理四川成模范诸葛亮治蜀的十几年给四川留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印记,如果历史上能够数出几个“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地方,那么诸葛亮治理的蜀国无疑是其中之一。无疑那种说法很是夸张,但这是人们赞美蜀政的一种方式,除开在小说评书中随口乱说的情况,中国历史中能得到这样赞美的地方确实不多。在诸葛亮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一直在致力于北进中原,可这个在某些人眼里的“穷兵黩武”却没有在四川造成混乱。我也不相信蜀兵们会“高高兴兴”的上战场去死,但他们确实没有反抗。无论是按照史书的记载还是传说,诸葛亮都努力的抓了四川的生产。马超就曾督修都江堰,四川的盐铁丝绸都是三国时代的精品,粮食虽然老是运不到前线,但不是生产不出来,这样的治理落在吴国使臣张温眼里,就再也看不上东吴的管理了。(张温其人,顾雍以为“当世无类”。)夸其六、治国必是法当头诸葛亮治国治军,都讲究法律为准绳。陈寿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这绝对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异数,能够熟练运用法*治到如此程度,真怀疑诸葛亮是不是二十一世纪的法律专家坐时空机器回去的,按照这种评价,估计现今中国的各位***都——难,难,难。不要举法正的例子来弹*劾诸葛亮法*治的公正性,法正乃是蜀国有大功且有大才的人物,他的死就是蜀国的一大损失(关于刘备伐吴时诸葛的感叹),诸葛亮出于统筹全局的考虑,是不可能去动法正的。而且诸葛亮有一个巧妙的处理,他通过和其他人对话表示了对法正功劳的尊敬,而法正听到后就有所收敛,这是蔺相如处理和廉颇的矛盾的方法,在这里诸葛亮既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又维护了蜀汉的力量,何来不公正之说。至于后来马谡、李严等人被处理,那才是他们咎由自取,而且两人都表示服从。夸其七、克己自律是忠臣随着刘备的身死,诸葛亮很快就整合了蜀国的政治力量,成为了蜀国事实上的领导者。和他一起被刘备托孤的李严被排斥在了权力中心的大门外,这是很多人攻击诸葛亮的一件有力武器,他们总认为,既然被托孤,又是尚书令,李严就能够与诸葛亮平等对话。为什么要将李严排挤于权力之外呢?当然是为了独揽大权。说这些话的人忘了:刘备的发家史,每一步都有诸葛亮坚实的脚印。如果说法正因为勾引了刘备夺取四川就被诸葛亮目为刘备的恩人,那么诸葛亮从走出草庐的那天起,就一直是刘备的守护神。而李严,无论他能力怎么样,直到刘备感觉到死亡来临的时候,他才从一个太守走到了尚书令的位置上。可以说,在四川的政治格局中,李严从力量上首先就不是诸葛亮的对手,而诸葛亮又是个不怎么犯错的政客,所以李严的最好方式是服从诸葛亮的指挥,争取能更多的做事。可李严不服气,他要抗争,结果自然是被打击。由于刘禅也相对软弱,按照通常的模式,诸葛亮已经是标准的权臣了。历史上的权臣没有几个不心怀不轨的,远的不说,三国时期就前有曹操,后有司马懿。但诸葛亮不是。他的权力都用在了光复汉家山河上,从没有表现过对皇权的侵凌。在私人的品德上,他身居高位,但家无余财。他向皇帝报告自己的财产:“有桑八百株,良田十五顷”,这对地广人稀的四川来说,估计也就一个富农的规格,而他作为丞相,总还得养一批仆人护卫。诸葛亮只养了一个儿子,可以推测他的小老婆一定不多,要不我们只有推测他在功能上有欠缺了,但如果有欠缺,他又哪里去找了个儿子呢?能不耽于女色,对政治家说也是一种好品格。“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这是对诸葛亮墓葬的记载。一代权相就这样简朴的走了。怪不得死后的几十年里蜀国四野私祭,连三十年后钟会进汉中,也命令士兵不得在墓地周围樵采。夸其八、遗命能安汉家邦撇开枭雄刘备,说蜀汉是诸葛亮的蜀汉也未尝不可。诸葛亮在生前掌握着蜀国的大权,死后通过他的学生门客们继续支配着蜀国的朝政。蒋琬和费祎先后宰制蜀国,他们和董允都是诸葛亮提拔起来的年轻一代,姜维更是诸葛亮学生的身份,由于他们的存在,蜀国延续了诸葛亮治蜀的风格。我们可以怀疑蒋琬等人的能力不足以发展壮大蜀国的事业,但蜀国国政的安定无疑是吴魏所不能比的,吴国迭经政变,魏国权臣当道,只有蜀国虽然逐渐消瘦,但没有人去窥视王器。对于一个政权,有什么比保持政权的延续更重要呢?诸葛亮已经把他的忠诚化为了蜀汉的精髓,据史书记载,蜀国的官吏中贪官的比例都少得可怜。不要说诸葛亮任人唯贤是阻挡了蜀国人才的发展,诸葛亮也没处理几个人,如果要列个害才的名单,曹氏孙氏都比诸葛亮做得过火。蜀国后期人才匮乏是因为蜀国人太少了,看着前蜀的人才兴旺,可有几个人是蜀国本地的?刘备张飞赵云是河北的,关羽是陕西的,马超是甘肃的,庞统魏延费祎杨仪是湖北的,黄忠李严陈到是河南的,法正姜维是陕西的,蒋琬是湖南的,这些人因为汉末的乱世被集中到刘备帐下,自然让人感觉人才济济。等到三国稳定过后,蜀国的人才来源只限于四川附近,哪里来积起这么多的能人?而实际上,蜀国后期的人才基本上都是四川本地生产的,王平张嶷是巴郡人,张翼是犍为人,他们在和魏国的较量中都表现了较高的水平。夸其九、促成霸王第一功三国志记载了这么一段:二十六年,群下劝先主称尊号,先主未许,亮说曰:“昔吴汉、耿掩等初劝世祖即帝位,世祖辞让,前后数四,耿纯进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从议者,士大夫各归求主,无为从公也。’世祖感纯言深至,遂然诺之。今曹氏篡汉,天下无主,大王刘氏苗族,绍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士大夫随大王久勤苦者,亦欲望尺寸之功如纯言耳。”先主于是即帝位。这一段以前我也不觉得重要,但看了吴起和田文那一段对话后就开始清楚了。当刘备登上皇位的时候,第一功臣非诸葛亮莫属了,至于原因,自然就藏在了田文吴起的对话中。夸其十、多才多艺有发明从前面的溢美之词中,我已认定诸葛亮是中国古代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外交家、经济学家、法律学家等等,可他的才能还不止于此。“木牛流马”是否现在四川俗称的“鸡公车”我不清楚,但作为一项运输工具的发明,诸葛亮值得怀念。“损益连弩”的发明使得蜀国的战斗力大增。历史教材上那个魏国发明了翻车叫“马均”的发明家,他说诸葛亮的发明“美则美矣,未尽善也”,为此人们认为他的发明能力强于诸葛亮,可我看他表现的不过是某种改良意识,那毕竟不是他首先发明的。诸葛亮不是我们通常意义的文学家,可他的《出师表》已经成了千古绝唱,再没人写出这么优秀的表来。而诸葛亮的书信札记兵法等,也成了千古的名篇被人不断引用。诸葛亮不是艺术家,可有资料表明他音乐书画都有所成就。至于他还有什么才能,我已经想不起来了,但我在深深的震撼中。诸葛亮少年时自比管乐,管仲相齐而桓公霸,乐毅相燕而齐国几灭,而诸葛亮一生功绩似有不如,是真不如吗?管仲所相齐国,有周以来即大国,乐毅灭齐一役,动用天下兵马,而诸葛亮自从刘备,白手起家而有三分,到底是谁的功劳大呢?我夸奖诸葛亮。等待板砖。
阅读全文

我为啥反对砸关庙关羽作为“武圣”已经有些日子了,只是我并不喜欢这个脸红红的人物,但面对铺天盖地的反关声音的时候,又不由自主的站出来,去扛那结实的砖头。之所以反对砸关庙,是因为我觉得在现阶段的中国,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破得已经够多了,一切都经历过怀疑筛选或者正在经历怀疑筛选,但这个怀疑筛选的结果并不是“去芜存精”那么简单,往往是把好的传统丢掉了,而留下的尽是些垃圾。“武圣”无疑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件宝贝,这个宝贝到底有些什么价值呢?经过争论,我觉得应该有这样一些理解:“武圣”就是一尊神像,就象西方有战神,那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因此,“武圣”不等于历史的关羽,也不等于《三国演义》的关羽,他是历史上的关羽和中国传统道德的一次结合,而历史上的关羽 演义中的关羽 评书中的关羽 甚至传说中的关羽都只是“武圣”这个名词的某种载体,无论是哪一个载体都无法准确的传递“武圣”的本来面貌。“武圣”的实质首先是“忠义”二字,历朝历代在这方面做文章的目的不外乎是想让人们都学会忠义,然后可能少点作奸犯科,有利于王朝的稳固。也许在现在看来有点“愚民主义”,也许那确实是一种“愚民主义”,但那些都是过去。时光流转,现在能接触书本的人多了,原来的“愚民政策”被一个个推翻,好象推翻了过时的东西社会就可以进步了,然而社会进步了吗?可是我们老是在讲诚信,这表明我们社会的诚信基础极不可靠,我多希望人们都受点“武圣”的感染,对信仰忠诚,对朋友友爱,做个好人。(在这里打住,我没有要骂看过我这几句话的任何人的意思,我也不敢去做摩西,仅仅是有感而发。或许我有点理想化,但我也知道自己并没有做到心中所认为好人的要求,而我的周围很多人也都是好人,只不过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有弄虚作假或者其他什么的,那么为什么不能让社会风气再好点,大家根本就不去做那些亏心的事情呢?)有了这层含义,我认为现在不益在打击“关庙”了,保护还来不及呢!“武圣”的另一层含义在于他被抬高到与“文圣”相当地位。由于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农业文化,本质上不崇尚武力,在孔圣人和他门徒们上千年的谆谆教诲下,中国人微薄的尚武天性被清洗得快要干净了,用什么来号召人们强健起来?“武圣”的形象给了人们一剂强心针:原来还有这样的榜样。于是人们向往能象“关二爷”那样挥舞着82斤的大刀去“五关六将”,去“温酒华雄”,去“单刀赴会”,这从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生命力不至于完全消退。至于关羽该不该稳坐“关庙”,我想和玉皇大帝有没有资格稳坐龙椅差不多。中国历史上名将千千万,为什么独独选到了关羽呢?理由实际上还是在历史中。关羽的名声在死后就被逐渐抬高,这条轨迹现在已经比较明了了,我就不再多说,要说的是被认为有资格坐“关庙”的其他人物。以中国的信史看,找寻“战神”该从春秋时代向下,随便可以列出数以百记的人物来。吴起:在鲁而克齐,在魏而却秦,在楚而楚国盛极一时,可以说他在军事上的表现是完美的,可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家太多了,白起 李牧 信陵君 等人完全可以和他媲美。韩信:刘邦手下最优秀的军事家,一生有无数传奇,可就算被他打败的项羽,那也不是输在军事能力上啊。刘秀的军事能力出色,但曹操 李世民等人可能比他更出色。周瑜靠赤壁之战千古流芳,但他以多打少想取江陵的时候,却被曹仁的箭射死了。其他如李靖 郭子仪 岳飞 徐达 数下来一串串的人物,只能把我们数得更糊涂,选哪个都有理由,但选哪个都不合适。也许有人说,选哪个都比选关羽好,是的,他们战功赫赫,比关羽要威风多了,可他们没有“桃园结义”(尽管这可能不是真的),没有“千里走单骑”,甚至有些人还被认为是文弱书生,打的都是嘴巴仗,而“战神”必须是威武的将军,能够力敌万夫,就这一点来说,关羽的口碑比他们大多数要好得多。难得糊涂呀,就让关羽代表一下“武圣吧”我们总得有个武圣的。选择关羽当武圣还有个理由,那只能怪吴起 韩信等人生得太早,而李靖徐达等人生得太晚。生得太早的那些将军都成了传说,人们要么对他们不甚了了,并不清楚他们都干了些什么,要么认为他们太神奇了,反而失去了认同感。生得太晚的将军们只能感叹时运不济,中国人制造“武圣”的时间为什么要那么早。只有关羽最合适,他活动于中国一次大动乱的前夜,死后的几百年里成为了人们推崇的对象,等到需要制造“武圣”的时候,只有他准备好了,顺理成章。至于关羽本人有什么缺点我以为不是问题,历史已经把他推到了前台,所有的缺点都应该收藏起来。是作为“武圣”的关羽的缺点应该被收藏起来,因为“武圣”是一个符号,符号是没有缺点的。作为历史人物的关羽当然允许评说,可如果不把这两者区分开来,一个被大家认为不怎么样的将军受到那样的关注,那不就奇怪了吗?愿“忠义”随“关庙”永存我们心中。
阅读全文

[活动]战神图录(修改版){请大家积极跟贴}在中国历史上,谁是战场上最闪亮的星?请大家参加进来,投出你宝贵的一票。而我——这个活动的发起人,现在向你们讲解这次活动的规则。(请不要嫌我罗嗦)1)请让我给出“战神”的大致范围:战神是指带兵打仗的人,取“战场上的神”之意,无论男女老少,无论高矮胖瘦,帝王将相皆可入列。我以为[只要能带兵打胜仗]的,无论是否武勇,都应该够资格选战神,因为我们不是选功夫王。但选的都是军队的统帅(这里指整支军队一把手),我们不选参谋,也不选后勤司令,像张良、萧何一类的人物不可以入选,而刘邦、韩信等人可以入选。(请原谅我以这几个人做例子,只是这几个人大家可能比较熟悉而已。)2)请每人提出五个“战神”的候选人。如果只选一个,我相信很多人会难于取舍,或者众人的意见难以趋于一致,至于为什么不是选四个或者六个,我只能告诉你:鬼知道。但我相信:如果有100个人跟贴,选五个就能够重叠出一个最受欢迎的“战神”。3)时间控制在冷兵器时代,大致从商朝末年到清朝末年。20世纪上半期中国军事冲突不断,如果要选,肯定会有人入围,但何必让元帅们去和古董们并列呢?传说中的人物就不要来了吧,他们身上有太多神话的光环。4)本来想让大家在列出名字后写下所选人物的主要功绩的,但觉得容易引起争执,还是大家都糊涂着吧,写下五个名字就好。5)马甲的不要。注:请斑斑加精顶置。
阅读全文

{[活动]战神图录}统计目前活动有26人参加,他们分别是:无敌赵子龙,maldini_china,老子骑牛,李靖岩,redmark1976,万人敌杨,前野鸟巢惊魂,南帝孟获,幸运ybb3704,流云风裳,dddzz,天涯明月,今宵酒醒何处_ty,马军卫队长,西山别月,铜雀揽二乔,纳兰容若君,重在搀和,小马828,鲸鱼腹,三国论坛版主,畅饮蓝带,生如过客,陆逊fox,秦风1978,刘备刘玄德公。经过各位选拔,从茫茫将海中选出了三十六位战神的候选人,现将他们的名字和选票列在下面(排名由选票从多到少,选票数相同者按历史先后顺序):岳飞:15票;白起:11票;项羽:11票;孙武:9票;韩信:9票;李靖:9票;铁木真:9票;霍去病:7票;李世民:6票;李牧:4票;曹操:4票;卫青:3票;班超:2票;关羽:2票;袁崇焕:2票;获得一票的有:姜子牙,管仲,先轸,吴起,孙膑,诸葛亮,张飞,黄忠,马超,赵云,冉闵,梁红玉,拔都,刘永福,徐达,于谦,戚继光,李自成,郑成功,年羹尧,曾国藩。此次投票,redmark1976所选毛泽东的时限不符,剔除出名单,陆逊fox所选以第二次为准,鲸鱼腹、天涯明月所选以六个为准,小马828 、dddzz、老子骑牛、流云风裳四人所选不足五人,总票数共124票,统计无误。根据统计,岳武穆高居榜首(原因?应该比较清楚。),白起项羽并列第二(这个多少有些让我意外),而明清时代的兵家们往往只能得那么一票两票,可见中国崇古的传统,或者是反映了中国活力的逐渐退化。由于投票人数只有二十多位,反映面不大,暂时我不打算下结论。诸位坛友给提提意见吧。附选票情况如下:李牧 韩信 李世民 岳飞 徐达 <0 byte > 秦风1978 <02-14 01:42:35> [点数:17]李世民 李靖 李牧 李广 李存孝(史实有,武力绝对超强)... <0 byte > 陆逊fox <02-14 02:26:24> [点数:25]改成: 霍去病 李靖 岳飞 白起 李世民 <83 byte > 陆逊fox <02-14 22:46:00> [点数:6]白起,李牧,霍去病,李靖,岳飞 <0 byte > 生如过客 <02-14 02:27:44> [点数:2]白起,李牧,李世民,,霍去病,岳飞 <0 byte > 畅饮蓝带 <02-14 05:06:13> [点数:3]项羽、霍去病、冉闵、李世民、岳飞 <0 byte > 三国论坛版主 <02-14 09:11:58> [点数:2]白起,韩信,班超,李靖,铁木真(不算国人的话,补曹操) <0 byte > 鲸鱼腹 <02-14 09:12:31> [点数:0]项羽,岳飞,拔都(?)唐太宗(汗)还有一个? <14 byte > 小马828 <02-14 12:44:47> [点数:10]孙武 白起 项羽 霍去病 岳飞 <162 byte > 重在搀和 <02-14 14:17:58> [点数:12]白起,李牧,诸葛亮,岳飞,铁木真 <90 byte > 纳兰容若君 <02-14 14:26:52> [点数:8]白起、项羽、韩信、霍去病、李竟 <0 byte > 铜雀揽二乔 <02-14 14:46:38> [点数:1]先轸,管仲,韩信,孙武,铁木真 <0 byte > 西山别月 <02-14 15:47:55> [点数:1]孙武(先秦),韩信(两汉三国南北朝),岳飞(唐宋),成吉思汗(少数民族),郑成功(明清)... <0 byte > 马军卫队长 <02-14 15:53:28> [点数:11]白起、韩信、项羽、李世民、铁木真 <0 byte > 今宵酒醒何处_ty <02-14 17:00:23> [点数:0]白起、韩信、卫青、李靖、岳飞 <0 byte > 天涯明月0448 <02-14 17:30:39> [点数:2]多选一个 袁崇焕 <0 byte > 天涯明月0448 <02-14 17:31:39> [点数:0]项羽、成吉思汗、空缺、空缺、空缺(只提两个可以吧?)... <0 byte > dddzz <02-14 21:34:34> [点数:0]韩信,项羽,李靖,成吉思汗,空缺 <0 byte > 流云风裳 <02-15 10:05:13> [点数:1]孙武,项羽,李靖,岳飞,戚继光 <0 byte > 幸运ybb3704 <02-15 10:17:45> [点数:0] 孙武 孙膑 吴起 岳飞 成吉思汗 <0 byte > 南帝孟获 <02-15 14:50:21> [点数:6]卫青、岳飞、李靖、于谦、袁崇焕 <0 byte > 前野鸟巢惊魂 <02-15 18:50:15> [点数:3]关张赵马黄,五虎将深入人心 - <0 字节 > 万人敌杨 15:11 2月16日[点数:12]孙武,曹操,梁红玉,李自成,毛泽东 - <0 字节 > redmark1976 17:06 2月16日[点数:9]偶是新人,偶选白起,曹操,铁木真,年羹尧,曾国藩 - <249 字节 > 李靖岩 14:52 2月16日[点数:33] 主题:最杰出的军事家孙武版权所有:老子骑牛 原作 提交时间:13:50:46 02月17日最勇猛的战将项羽最优秀的战场指挥员霍去病 姜尚、孙子、白起、项羽、岳武穆 <0 byte > maldini_china <02-17 13:51:01> [点数:7]孙武,项羽,韩信,曹操,岳飞 <0 byte > 无敌赵子龙 <02-17 14:33:02> [点数:6]卫青、班超、关羽、李靖、刘永福 - <0 字节 > 刘备刘玄德公 18:38 2月20日[点数:0]
阅读全文

从选相看孙权严重不同意关于孙邵被忽略的说法。孙权的在我心中的形象一直是头角峥嵘那种,但说道孙邵,却让我发现了孙权原来一直只是想当个割据大王,没有争夺天下的大志或者大量。终孙权一世,谁有资格有能力担任东吴的丞相呢?显然的人选有两个,其一是张昭,其二是陆逊。关于张昭,撇开赤壁之战前的泄气话不提,当年他被孙策礼聘出山过后,曾经帮孙策整理内务,获得极大的好评,孙策甚至将他比做自己的管仲。孙策遇刺后,曾经将整个江东托付到张昭手里,只是张昭看孙权还算可以,全力将孙权推上了前台。但孙权稳定了自己的地盘过后,他的霸王的桀骜不逊就表现出来了,不怎么肯听张昭的话,但张昭的很多建言都能够切中时弊,往往孙权听的时候就能够有所成就,不听就会出问题。至于赤壁前张昭主降,应该是张昭本人不长于军事,对于力量的对比分析过于表面,所以看不到东吴获胜的可能,如果打不过,自然是投降的好。关于陆逊,其人在战略战术上的能力是公认的,军事上的成就也是巨大的,彝陵一战已经将他送上了东吴护国大将的地位。至于在在治理方面的能力,陆逊从县令到留镇武昌都有上佳表现,另外他还在国家大计和识人上有相当建树,这样的一个人,应该是丞相的不二人选,可孙权迟迟不肯放手,将他放在远离政治中心的武昌,承担着一个方面大将的任务。看看孙权使用过的丞相。第一个是孙邵,我质疑这个人的能力。没有认真看书,忘了他和孙权到底什么关系,不过是孙权本家的应该无疑。孙邵在什么地方表现了丞相的能力呢?没有。不仅三国志没有为他作传,连其他人的专书中相关于他的都几乎没有。这只能说明孙邵没有足够的能力,在丞相位置上一无所获,否则,该留下一些关于他的短语,比如诸葛亮可能说那年和孙邵如何如何,曹休可能说东吴因为孙邵如何如何,可惜没有。孙邵是以亲见用。第二个丞相是顾雍。顾雍是有资格有能力高居庙堂的,可翻看顾雍传,很少看到他为国家的发展长策贡献点什么,多的是一些刑律法理之类的,这样的才干在太平盛世最有用,在乱世中显得不太合适。第三个是陆逊,第四个丞相是步骘,第五个是朱据。这三个人都是孙权在晚年安排的人物了,陆逊步骘很快就死了,孙权也很快死了,再谈这几个丞相的表现就不好讲了。选陆逊当丞相还是孙权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因为陆逊有大功于朝廷,而且荷社稷之重,那么孙权为什么不首先选择能力更佳的张昭和陆逊当丞相呢?张昭是孙权从他哥哥那里继承下来的老臣,威望高,能力强,也许孙权觉得他有点长辈的架子,因为年轻人的叛逆心理,必须要打破这层关系,以使自己获得独立的人格。最好的做法自然是将张昭闲置到一边,这样就可以自由的行事,至于在外面触了霉头,就象淘气的孩子要找长辈撑腰,这时候孙权就会又想到张昭,恭恭敬敬的去将张昭请出来。陆逊是孙策的女婿,又和孙权年龄相仿,有总角之交,按说选陆逊当丞相是很顺利的事情,可孙权就是不放手。一个孙邵过去了,一个顾雍过去了,再没了任何推搪的理由,才勉强给了陆逊一个空名声,然后是不停的责难,让陆逊明显感觉到自己的不满意到气死,孙权所做,实在有够毒特。研究者只能找到这样两个原因,一个是陆逊功高震主,另一个是陆逊吃了孙策的亏,孙权对孙策的儿孙有防范。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可以断定孙权是打定了主意做江东霸王而不是志在天下的。哪有有志天下而将大才闲置的。孙权也曾夺取荆州,但夺取荆州的主要是为了东吴的安全,荆吴相连,而荆州据国上游,没有荆州的吴国是说不上立国的。孙权也曾猛攻合肥,然而合肥是江淮间重要的军事要点,在魏国控制下对东吴的核心区域江东形成了威胁,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切断荆吴的联系,所以孙权曾经争夺。一旦发现魏国渡江能力过差,荆州逐渐稳定,国家暂时没了覆灭的危险,斗争就不再必要,孙权也就不再争取。反观同时代其他二国,魏国一直致力于勤修内政,发展经济,等着吴蜀出毛病或者引导吴蜀出毛病,蜀国制订了顽强的北伐计划,就算力有不及,争天下的雄心却没有泯灭。正因为雄心不够,所以孙权嫉妒、猜忌有威望、有能力的张昭、陆逊。大河为池,没有这样的能人东吴也不会有什么危险,有了这样的人物说不定会危害自己和子孙的地位,所以如果能够选择,孙权是不会选择张昭和陆逊当丞相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既然孙权不下放相关的权力给二人,他们也只好一个养老,一个在自己的小天地中去获得一些不关紧要的赞赏。于是东吴的政治在三国之中就相对无能,在对外关系上也就没什么值得称道的记录,按照曹操对刘表的说法则是:“此自守贼也”。陈寿在写到张昭的时候说孙权不如他哥哥远甚,在写到孙策的子孙不被封王的时候也骂过孙权刻薄,我想孙权如果不是没有争夺天下的大志,那么也表现得没有一个真正的君王应有的大度。所以在三国演义中东吴会被忽视,不是人们心血来潮。
阅读全文

该谁来统一三国前段时间看到网友说应该由曹操来统一天下,孙权刘备是分裂中国的罪人。本来打算在写曹操评传的时候写一点自己的意见,写着写着却搞忘了。因心头老是掂着,在此补上。我不赞成该曹操来统一中国的说法,更不赞成说刘备孙权割据是分裂国家的罪人。至于甚至说到五胡乱华由此而起,则更不知所云了,那是哪跟哪呀?曹操是三国时代一个成功者,他稳定了中国的北方,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北方恢复和发展的政策。但这不能成为他该统一天下的理由,说道对经济文化有贡献,刘备在西川、孙权在江南都对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唯一不同的是曹操的地盘更大一点而已。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三国演义以蜀汉为正统。有正统的观念才有该谁替代汉朝的合法性,谁是正统呢?其实都不是正统。曹操就算只做到了周文的位置,儿孙毕竟组建了一个新的王朝,他为什么不学周公、霍光,以自己的能力将汉朝继续下去?刘备打着皇亲的幌子,说是要匡扶天下,最后还不是当了皇帝,说什么以为汉献帝被杀害了,汉献帝禅让的事情天下皆知,刘备会不知道?而且相信蜀国在魏国有许多优秀的间谍。孙权没什么好的凭借,但也是当了皇帝的。他们谁有理?按照忠君的观念,他们都没道理。不过也有,中国的思想体系奇怪的地方多,一方面说忠君,一方面说天道无常,天命有归,代替了旧的王朝就叫着顺天应民。所以他们当皇帝又是有理由的,而且理由大了,是顺天应民。至于曹刘孙三家哪个更顺天更应民,想来当年就争论过不少,但以现代的观点看,没有哪个更有理,因此就说不上曹操对,孙刘错了。如果在法理上说不过去,就只好在实力上说话。曹操和刘孙相比确实要强大的多,可还没有达到让孙刘屈服的地步。赤壁之前的孙权,汉中之前的刘备,在局部都可以跟他抗衡。所以曹操一败赤壁,只好放弃一战定天下的想法;二败汉中,基本放弃了有生之年统一天下的想法。而刘备孙权在不断的战斗中成长起来,并且不断的挑战曹操的权威。当然蜀国和吴国是;凭借了山川地形之利,可弱者能够利用这些东西也是一种智慧。曹操也曾经弱小过,在群雄逐鹿的最开始的岁月里,他的地位远远不能和二袁、刘表等人相比,人们没有讨论他存在的合理性,等到他强大起来了,怎么讨论起刘备等人的合理性了?刘备孙权能够在曹操的重压下生存下来,说明了他们的能力,也相对的说明了曹操的无能。一句话:曹操还不够资格让二位桀骜不逊的人物服气。除非曹操表现出更高的政治军事经济的能力,但那样估计中国的历史早被改写得面目全非了。三强之争说到底还是不同利益集团的争夺。曹操和他的手下有自己的利益,刘备孙权也有自己的利益。曹刘孙在各自的地盘上割据称孤,那就是分蛋糕的掌刀人,让曹操刘备孙权为了国家大计而放下屠刀,那岂不是笑话。就算是三家的各自的部属,当他们在自己的领导下获得了自己满意的地位时,怎么愿意自己的集团不战而降。比如诸葛亮在刘备手下是肱骨大臣,极受重视,如果刘备投降曹操他还会有这样的地位吗?曹操能否将所有的信任都交付给他?显然也不显示。利益是摆在众人面前的,谁该占有谁不该占有的说法都是强盗逻辑,在集团与集团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只能够是有能者上前。曹操能干些,就占得宽些,占得好些。刘备孙权到边疆去吧,哪儿是他们的天堂。既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曹操都没有统治整个中国的道理,为什么说刘备孙权是分裂中国呢?说不定由刘备或者孙权来当皇帝对中国更好呢?至于该谁谁的问题,其实我也不知道。当然我压根也没打算知道,历史已经摆在那儿了,我们的一切设想也不可能再实践一次,何必去操那份心。如果把晋朝时出现五胡乱华的事件加的孙刘阻挡了曹操一统中华的头上,我想就扯太远了。五胡乱华有很深的历史原因。象汉族的生命力在消退,魏国和晋朝都是靠禅让得国、皇帝公子气太重,以及五胡在发展中逐渐内迁、掌握了汉族的优秀文化等原因,每一个都是个大题目,怎么能将他们加在赤壁之战上呢?
阅读全文

扶起我们的英雄由成吉思汗和岳飞想到的因为成吉思汗是蒙古人,所以不不能作为中国的民族英雄?因为岳飞是汉人,所以他不配做中国的民族英雄。这是在网上看见的两篇文章的观点。为什么会争论成吉思汗和岳飞作为民族英雄的合理性呢?我无限糊涂中。套用一句老话:为什么会有英雄,是因为我们需要英雄。根据这句话的原理,我认为两文的作者虽然都分析的非常深刻,但缺少了一样东西,就是忽略了造神者的需要,也忽略了中国历史的需要,甚至忽略了自己的需要。按照原文的标准,成吉思汗导致了蒙古的崛起,终老时却没有灭掉南宋,所以他不该是中国的民族英雄,而只能说是蒙古的民族英雄。是,这些都对,可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吧?元朝可以算中国朝代演化史的一段吧(也许这个问题还会有争论,正方反方都可以罗列几箩筐的证据。我选正方)?既然忽必烈是中国历史的部分,他那么光彩的祖父怎么会被忘记呢?(不光彩的允许忘记。)说到中国人,并不只有汉人,同样有蒙古人,以一个中国蒙古人的身份可以名正言顺的说成吉思汗是中国人的祖先?为什么不呢?是因为作者带着浓烈的大汉族主义。可以设想,只要挂了成吉思汗之名,由于他和他儿孙的丰功伟绩,还可以让我们感到一丝丝骄傲,原来我们曾经那么的强大。岳飞的形象早已通过《说岳》透进了中国的骨髓,反证的观点也许都有力,却忽略了造神的合理性。我在小学学写作文的时候写过大约这样的话:“岳飞镇压过钟相杨幺的农民起义,因此他实际上是一个刽子手”(大意)。老师的批复是:那不是岳飞的主要方面,我们更应该看到他在抗金时的功绩(大意)。时隔多年我一直没有忘记这件事,但我始终认为我的老师是正确的,尽管他当时只是农村一个民办教师。我们为什么去解剖岳飞一辈子究竟做过那些事情呢?完全没有必要。如果要比较岳飞和历史上其他人物的事功,其实很多人都比岳飞高明得多。战国时的白起、吴起、信陵君等人留下的战果都是惊人的,岳飞一定比得上,从汉民族的角度讲,蒙恬、卫青、李靖、戚继光等人更是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比岳飞多少要风光一些。可他们都没有岳飞出名。探究岳飞被推崇的原因,我想应该有这样几方面。一是岳飞曾经在和金兵的战斗中取得过一定的战果,特别是成功的破除了金兵的拐子马,具有某种典型意义。二是岳飞是被朝廷召回的,给人们留下了幻想的空间,总想着如果没有这次诏书,岳飞可能干出更惊人的事情(尽管可能是一厢情愿)。第三是因为岳飞不但是个优秀的将军,还是个有气魄的词人,能通过词给自己做某些宣传,在南宋积弱的背景下,人们渴望胜利,渴望北归,自然会对岳飞表现出特别青睐。通过后人不断的推波助澜,岳飞的身价越来越高,推崇越来越厉害,当其他与他历史地位相当甚至比他高的人湮没在历史尘埃中时,他却一枝独秀,成了中国民族英雄的榜样。关羽在中国享受着和孔夫子相当的祭祀,但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关羽只不过是历史上普通一将,在他头上的忠义道德都是后人加的,可那不妨碍他成为忠义的代言人。黄帝炎帝只是故事传说,但不妨碍我们自称炎黄子孙。想想,我们中间很多人也许是匈奴人的后裔,南匈奴进入中原过后肯定在中原通婚,按照我们一般的观点,祖先向男的一方靠拢,那么当男匈奴人讨了女汉人,甚至讨的是女匈奴人,千百年在中原生活传承,难道后人的祖先突然成了汉人不成?所以我认为在今天讨论岳飞或者成吉思汗的民族或者英雄的问题都没有必要。他们就是我们的英雄,英雄在这里不是一个具体的名字,而是一个模糊的形象,他实际上是集中了很多中国英雄的特点,寄托了很多我们想象的优点。英雄的存在可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特殊时期还能够激励人们为保卫本民族而勇敢的去(*)。无论如何,不可以打倒我们习惯的英雄形象。扶起我们的英雄来吧。
阅读全文

平定北方公元二百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进行了一次战略决战,虽然不是最好的时机,但曹操还是取得了胜利。从实力上讲,曹操是是比袁绍弱的。提到袁绍,就是那个优柔寡断的形象,但实际上袁绍在诸侯中还是比较优秀的。袁家四世三公,实际上袁绍的母亲只是一个小妾,因此他小时候在家的地位不高,甚至成为诸侯了,他的兄弟袁术还是瞧不起他。大概是这个经历使袁绍能折节下士,也有相当的决断,这可以从他不遵从董卓,从他果断夺取冀州,从他在和公孙瓒战斗失利时的奋起都可以看到。袁绍反而取代了袁术成为袁家的形象代表,为他积聚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曹操长期形成了强大的压迫。至于袁绍在官渡之战中的屡屡失误,可能得归咎于此时袁绍的过于自负,认为天下就自己最强了,凭实力就可以横扫一切。既瞧不起曹操,也不再对手下的将士言听计从,外忌内宽,临事不决,大好的形势被白白浪费。曹操为打赢这场战争做了细致的工作。他和他的谋士们审慎的分析了战胜袁绍的可能性及方法,派遣钟繇到长安坐镇,稳定了关中诸豪,争取了张绣的投诚,平定了刘备的叛乱,派臧霸进入青州,使袁潭不能西顾,然后集中了自己的主力,选择了官渡这个有利于自己的战场。斩颜良文丑,烧乌巢,自然是曹操和他手下的谋略武功。正面战场于禁起了重要作用,他是官渡相持的悍将,各路奇袭主要由徐晃等人完成,曹仁负责后路,平息汝南的叛乱。由于战争相持的时间长久,曹操方打得相当辛苦,正面战场袁绍拥有重兵,粮食充足,后方汝南袁绍的老家看见曹操可能落败,蜂拥而起。正象荀鱼所说,曹操必须努力支撑,等待战机的到来。等到袁绍在乌巢失误,张高投诚,曹操才算松了口气。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北方霸主的基础,但仅仅是个基础而已,相比曹操,袁绍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北方虽然有他和公孙瓒多年的征战,但损失远不如河南一带,河南一带是黄巾起义的重灾区,后来又迭经董卓所部,袁术所部残略,能积聚多大力量至少不能和河北相比。官渡之战袁绍虽然失败了,也仅仅是损失了一点士气民心而已,兵力方面适当整理一下,仍不是曹操可以小觑的力量。所以曹操最大的威胁仍在河北。没给袁绍任何机会。虽然曹操的部队不断在荆州河北两边调动,但那只是他寻找战机的手段,他猎鹰般的眼睛时刻盯着袁绍的破绽。二零二年的仓亭之战又以袁绍的失败而告终,经过连番打击的袁绍终于无奈的死去了,还留下了大儿子袁谭和三儿子袁尚的权位之争。嫡长子袁谭久有战功,手握重兵,袁绍却培养了三子袁尚继承自己的权位,两个儿子就象他们的父辈那样开始了争斗,这给了曹操可乘之机。袁谭在和袁尚争夺失利后,居然向曹操借兵,这无疑是引狼入室。这样曹操在几年内连续平定了袁谭、高干,夺取了冀州、幽州,将袁尚袁熙赶到了辽东。但袁氏在河北长期经营,仍然有巨大的影响力,同时可望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支持,袁尚不灭,还是一个隐患,于是二零七年曹操再次北上,打击了北方少数民族,向他们炫耀了武力,而且逼迫辽东的公孙度献出了二袁的头颅。这样曹操就完全控制了黄河下游两岸中国最富庶发达的地方,没有了后顾之忧,下一步就是准备南下江南了。这个时期的曹操仍然延续着他在战略上,战场上的神话,在确认刘表无所作为后,坚决的带兵深入北方,执行了益将剩勇追穷寇的方针,完全不让袁氏家族有重新组织的机会,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平定了河北,曹操就名正言顺的坐上了天下首富的位置,就算不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没有其他势力能够在能挑战他的榜手位置,借用汉献帝之名,曹操成为朝廷的丞相,废三公之职,连名义上对他能牵制的人都没了。
阅读全文

可怜的王伦刚刚看完电视剧《水浒》,看到林冲捅了王伦一刀子,突然觉得王伦实在是个可怜人。习惯听人说王伦小肚鸡肠,外宽内忌,可看了王伦在收林冲,拒晁盖时的表现,突然没了讨厌他的情绪。水浒就是个江湖,是诡谋和拳头生存的场所,这两方面王伦都不怎么样,确实不是当头的好材料。可他却拥有一快肥肉,水泊梁山是各路落魄英雄眼里的风水宝地。王伦对自己很了解,他确定手下的几个兄弟是不如自己的,而对比自己能干的人是没有能力驾御的,但偏偏有比自己能干的人要王山上跑,这让他很伤脑筋。没办法,能送走的就送走吧。王伦是不喜欢林冲的,因为林冲比他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之高,天下知名。留着林冲就是对自己的威胁,所以王伦要逼林冲走人,可他的兄弟们不清楚他这份苦心,恁想办法把林冲留下来了。如果说留下林冲还可以容忍,因为林冲是孤身上山,无依无靠,那么晁盖七人是无论如何不能留的,因为他们人人英雄,个个豪强,而且有明确的主脑人物,完全是独立的一个团伙,不是甘心居于人下的。所以王伦不得不再次动用曾经对付过林冲的法宝,打发银子走路。林冲好安排,晁盖吴用等却是桀骜不逊的人,吴用早早的向林冲下了迷魂汤,其他人也在时刻准备着武力夺取梁山。于是顺理成章的出现了林冲怒杀王伦的一幕,王伦的其他几个兄弟只好知趣的让出各自的位置,在新的利益分配中谋取一个属于自己的饭碗。水浒的口号是义字当头,王伦虽然不义,林冲或者晁盖杀人就能够叫义?从前到后,实际上就一个字——“利益”。(呵呵,说一个字觉得有力。)王伦是水浒的既得利益者,杜迁,宋万等人属于这个利益体系的享用者,杜迁等人可以跟不同的主子,总能够分到自己的那一分,王伦却不能由主子变成兄弟,由把持分配权变成受人小恩小惠。因此在他眼里,有可能取代自己的林冲,晁盖等人就属于侵入者,抵抗侵入者有什么错呢?这点就象赤壁之战前鲁肃对孙权说的,江南群下都可以降,但孙权不能降,降了就没了惟我独尊的地位。可惜王伦手下没有个鲁肃,有的只是想给自己谋个饭碗的并不怎么忠心的弟兄。整个事件就是从林冲上山起的,没有林冲在山上,晁盖等人要想夺取山寨估计只有血洗一途,因为他们几个虽然能干,却和梁山众人无任何瓜葛,突然的暴起杀人,肯定会遇到激烈的抵抗。但林冲则不同,他孤身上山的时候受到同情,呆上一段后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杀王伦也只是一刀的事,所以,当初不留林冲是王伦本该的选择,被迫留下后,王伦就走到了试刀的边缘。所以我讲王伦很可怜,他明知道自己能力不够掌握这万贯家财,偏偏又拥有这万贯家财,他想守住这些家财,偏偏有人想他的家财。等到刀下游魂,一切还是离他而去了。
阅读全文

不在流浪中爆发,就在流浪中死亡。是光荣公司告诉我了“流浪军”这个说法,其他地方实在没看见过,不过觉得说的还有道理,在此总结下三国时期的流浪军。分析光荣公司的对流浪军的定义,应该是某些有某种独立结构但暂时依附比他更强大的势力的军事集团,这种集团相对稳定,并且随时可能脱离所依附的集团到另外的集团受庇护,或者找到机会就独立出来。那么三国时期的很多势力其实都有作为流浪军的历史。刘备是三国时代流浪军的典型代表,除开青年时代的几任县官不算,先后依附过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依附过田楷和孙权,可以说东汉末年的有名点的大军阀刘备基本上都有过接触。曹操其实也有流浪军的历史,至少他曾经短时间依附过袁绍。袁绍在渤海算不算依附韩馥呢?我不很清楚,饶了他吧。孙坚孙策父子曾先后依附袁术多年,直到孙策占领江东才完全脱离出来。吕布跟随丁原、董卓的时候不能算是流浪军,因为他没有形成自己相对独立的团体,和王允共同把持朝政的时候也不该算独立的势力,但他被赶出长安后,先后依附袁绍、张杨、张邈、刘备,这时候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力量体系,应该算是流浪军了。马腾马超的西凉军虽然处于曹操的监控下,但因为西凉遥远,我不认为能构成流浪军的条件,基本上应该认为是一股独立的势力,等到马超被赶离西凉,去张鲁和刘备手下做事的时候,基本上也构成了流浪军的条件,及相对独立。张绣在宛也符合流浪军的条件。臧霸是不是符合这样的条件呢?应该也是吧,从他和刘备、吕布、曹操的关系中有反映。其实流浪军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独立性。这个独立性表现在集团的领导人如刘备吕布等人的不甘人下,表现在手下人对集团领导的心理认同。当刘备跟随公孙瓒的时候,名义上他和他手下的所有人的领导应该是公孙瓒,但估计谁也不会相信刘备手下的如关羽张飞之流会绕开刘备向公孙瓒效忠,甚至连田豫都不会。同样的道理,马超虽然投靠了刘备,但他的手下如马岱吴兰等人会绕开马超向刘备效忠吗?应该不会,如果马超有脾气说声“兄弟们,我们走咯!”估计这群人立刻就跟着走了。检视这群三国间的流浪军还可以知道,流浪军的头领都是些有能力的人,他们中的很多人是不甘人下的。如刘备、如吕布、如孙坚父子、曹操等,他们一方面有相当的才干,有时候甚至比他们依附的势力的领导人明显优秀,另一方面他们都有大志,想在乱世中开创出一片新天地。同时要构成流浪军还需要这支队伍曾经有一段时间的独立期,或者领导人负有盛名。马超曾经在雍凉一带称王称霸,张绣的队伍继承于他叔父的部队张济,孙坚在投向袁术之前是长沙太守。这个独立期是形成流浪军向心力的关键,为流浪军积累着核心的力量,无论队伍怎么改变都不能导致团体的解体,象刘备的核心力量关张赵,孙坚的核心力量程普韩当黄盖等,他们和流浪军的领袖已经利益一体,荣辱与共。流浪军的命运各不相同,和他们的能力及战略方向是相关的。刘备虽然屡次被打得惶惶然如丧家之犬,但他和他的兄弟们都拥有常人不及的能力,而且他们坚决选择独立,只要一有机会就独立,没有机会就隐忍,所以最后能成大业。张绣本人只能算一比较优秀的战将,最终选择消失在曹操阵营中还是不错的选择,他实在没有王霸之气,马超和张绣相比可能武功要多一些,但他仍然是不王霸之才,最后也只好接受刘备的节制。孙策如果不是选择脱离袁术去江东发展,估计也不会有孙氏后来在江东的80余年的江山。三国时期还有些力量有某种独立性,比如曹操手下的李典,拥有不少的部属,许储带出了魏国几百个将军,李通起于汝南也拥有一定的部属,但我们不会将他们考虑到流浪军的系列中,因为他们没有独立性,更没有流浪的经历。这个时期还有些流浪汉,比如太史慈,什么辽东、山东、江东,甚至陈寿在为他作传的时候还把他和刘繇等人写在一起,明明指他是一镇诸侯,可我们一般仍不把他列到流浪军中,因为他基本上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力量。象赵云、张辽等更换过多次主子的人,一般我们也不会考虑他是否流浪军,因为他们只是个人的流浪而已。流浪军对三国历史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从我们列举的这些在三国时期响当当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他们的动向如何往往关系着一个时期力量的对比。流浪军的存在是因为汉朝末年的大动荡,群雄都需要英雄人物帮助自己打江山(比如袁术利用孙坚),同时怕担当害贤之名(如袁绍曹操不害刘备)。当然最后随着三国的逐渐稳定,流浪军逐渐失去了存在的空间。没有了群雄逐鹿,三国的领导人是不会允许流浪军的存在的,那只会给自己增加麻烦,谁那么傻呢?
阅读全文

我喜爱的三国人物前十(演义版)心中喜爱三国人物,十来年中有多次的变化,很有点喜新厌旧的味道,今日所写不知几日后又会怎样变化。第一:赵云。当我有机会看懂《三国志》的时候,很是伤心了一会,心目中的英雄居然要走后门才可以勉强和关张马黄并立,可怜我多年的倾心,几乎就劝自己移情别恋。但演义中的形象是那么完美,加上后来读到赵云的一些别传,才坦然了。第二:张辽。这个人在心中的崛起是最近几年的事,作为曹操阵营中无论演义还是史书中都有重要地位的人物,在演义中的表现也近乎完美,文武胆识都让人心折。当然,得承认史书列他为曹魏五虎之首是赢得我花心的必要条件。第三:陆逊。陆逊年轻能干,性子又好,当我从对蜀汉的盲目崇拜中醒悟后,他的地位就节节上升。如果他能够亲自上战场冲杀,我将毫不犹豫的将张辽替换下来,可他不会,在演义中让人热血沸腾的武斗场面,他没办法参予。第四:姜唯。姜唯是被演义刻画的文武全才的代表,出场年龄又不大,曾经是被喜欢的第二号人物,既然有人替代,只有委屈他呆在这里。第五:诸葛尚。一定要把他列在这里,这个十九岁的祖父弱不禁风的男孩,居然被罗灌水写成了绝世高手。邓忠是姜唯五十回合战不倒的,师纂和邓忠齐名,居然两个人联手被一个毛孩子打败了。厉害呀。第六:太史慈。以前总幻想刘备在北海想办法收服太史慈,他不但武艺智识不错,为人也不错。演义中记载过的他的事迹,基本上也是史书中给过的,这也为他加了分。第七:王平。王平的地位本来不高,但我喜欢沉毅稳重的性格。何况我认为他的战功有被瞒报之嫌,只因为他不识字。连环画版《三国演义》中王平的形象我很喜欢。第八:孙策。小霸王的魅力不可阻挡,能在那种年龄打下整个江东,无论是武功还是为人都让人折服。何况他不信鬼神,是无神论的代表哟(zzz^^^)。第九: 郭嘉。喜欢郭嘉是因为他的智谋,也是因为他的早逝,没有具体的例子,需要具体的例子吗?第十:诸葛亮。诸葛亮在演义中的形象并不可爱,但他是智绝,又是种种优秀人臣品格的极至,不自觉的要受到感染。评选标准主要是形象和性格,也有多年读书的潜意识,象刘备周瑜曹操荀鱼司马懿等人,他们在演义中或者史书中的地位都够显耀,但演义中的形象一点都不可爱,刘备只知道哭,周瑜被诸葛亮压得抬不起头来,曹操太坏,荀鱼老藏在曹操身后。其他一些人象马超,虽然是很多人的偶像,心里却总不喜欢,那也没法子
阅读全文

当年群英二当年大学,无聊中。室友游戏狂有言:游戏乃人生当经历之事。所言甚奇异,心向往。不懂电脑。遇到群英二。欣喜不可抑止中。从来不遮掩对三国的喜爱。只要打上了三国的旗号。赶快找喜爱的赵云。咦!只能选君主。只有刘备了。虽然觉得刘备笨,当年是完全的拥刘派。黄巾之乱,刘备的没有。讨伐董卓,赵云的没有。群雄逐鹿,天啦,(屏幕上)花花绿绿的点着真累。内政,我修,我搜,居然搜到蛇矛,真好。有空城,旁边高手指点我,占领呀。原来扩张这么容易的。曹操打我,出阵,(后选出阵)眼睛都花了,乱派一个吧,赵云。战场还不错,有点沙场的味道,冲啊。对方武将射了个啥东西过来?(落日弓)输了,很不服气的输了。处女作虽然不怎么样,游戏瘾却冒头了。开始逃课,群英二研究中。学会了输入秘技。学会了SL大法。学会了包围。学会了不降就杀。学会了使用金旋。学会了使用孔柚。总之,再没了低级错误。用讨伐董卓时的刘备,袁绍不明白自己怎么那么衰。用黄巾之乱时的孙坚,陶谦无奈。试试孟获,可以七擒诸葛亮。弄弄彻里吉,能够纵横中原。好人做腻了,就扮曹操,扮董卓。英雄没挑战性了,就摆弄韩馥,刘繇。一个字:沉迷在里头了。通宵中,凌晨5点。精气神都被折磨到不知剩几点。迷糊中输入密技。洛阳好大城呀。打。天下的部队浩浩荡荡开赴洛阳,无数旗杆拥挤中。看着一座雄壮的城市渐渐萎缩,萎缩,再萎缩。咦?城呢?揉揉眼睛,精神倍长。地图上出现一新关隘,上面摇着无数旗杆。鼠标就近,城里有将13人,城上旗杆数不清,都是降兵。……第二天上课,字里行间全是关隘,红旗,关羽赵云。处分威胁中。无论运筹帷幄能力多好,抵不得院长一句低吼。一个字:戒。咬唇流血中。有人戒过烟没?估计比那还辛苦。不(完全)成功。时间推移中,兴趣转移中。遗忘中。工作中。最近论坛多次提及群英二,不想老游戏魅力如斯。胡诌几句以助兴。
阅读全文

第四,亢龙(*)刘备在汉中自封汉中王以对抗曹操早前逼汉献帝封的魏王,不过表面上还是讲“群臣见逼,迫臣以义”,其实他本人和他手下群臣有哪个把汉献帝真正放在眼里(对汉献帝忠心的要看许昌那群人,为了保汉献帝不断的流血流汗,荀鱼为了阻止曹操称魏王居然闹到郁闷而死)。刘备大封群臣,诸葛亮统百官事,军事上以关羽为首,张飞马超黄忠魏延紧跟其后,正式建立了蜀汉的政权。(在此前一点,刘备命令刘封,孟达从白帝城翻越大巴山北上,攻占了申耽兄弟驻守的上庸一带,其实是因为曹操败退,申耽兄弟不战而降。)刘备派费诗给关羽送委任状的时候命令关羽向襄樊方向做试探的进攻,争取拿下襄阳,这时候他还没想到要真的和曹操真的决战,隆重对的第四步“抑天下有变,则亲帅大军出关中,命一上将向宛洛”的时机显然没有到来。然而刘备和他的智囊团没有想到,蜀汉政权表面的风光下,正涌动着无穷的危机。关羽进攻襄樊的战役非常的顺利(实际上也有麻烦,他包围了樊城的曹仁,襄阳的吕常,但都没能将城攻破),曹操荆州方面的守将曹仁顶不住了,向曹操求援(当曹操第一拨援军于禁,庞德赶到襄樊附近的时候,正是襄樊每年的暴雨季节,很快于禁庞德就变成了水鬼),而曹操震又撼于许昌南阳以南大面积被关羽策反,打算迁都河北以避锋芒(仅这一点,我们就得认可关羽的军事军事才能),多亏曹操的谋士们还有点理智,迁都河北就是放弃河南,那曹操的天下霸业就会转眼成空,襄樊成了必争之地。曹操一方面从全国各地调集精锐部队去支援襄樊(这中间包括曹操手中最厉害的将领徐晃,张辽,曹操本人),另一方面派使者去东吴向孙权陈说厉害,(这就回到了赤壁之前诸葛亮游说东吴的情况,需要两个大国的连手对付,关羽又长脸了),孙权想荆州已经很久了(赤壁之战前后是因为需要刘备帮助对抗曹操,同时刘备力量弱小,对东吴没什么威胁;后来趁机夺取二郡,是看到刘备无力东顾,而和刘备划江而治则是怕激怒刘备,没把握对抗;现在刘备越来越强大了,全取荆州看来已经只存在于梦想当中,可机会突然来了,有曹操的连手,关羽又没分身之术),于是双方一拍即合。从八月份关羽威震华夏到十一月份关羽败亡,形势的变幻真是鬼神莫测。刘备和他的谋士们低估了孙权争夺荆州的决心(其实他们该考虑下他们夺取汉中的决心),也没有考虑到曹操和孙权联合的可能(这个确实难以预料,曹操和孙权间有太多的仇怨),然而最不可能的情况出现了,关羽除非学刚刚被他俘虏的于禁,否则只有死,(远在四川的刘备没有来得及做出反应,近在上庸的刘封孟达又不敢轻兵犯险,何况上庸初定,人心惶惶)。于是巨星陨落了。刘备和关羽的关系尽人皆知的,那是他最早的兄弟,也是他的左膀右臂,而荆州被全部占领也不再是一个局部的输赢,而是战略上的进退,于是孙刘之间的一场大战是免不了了。但是,要发动对东吴的战争并不是很容易的。一方面,四川东部到湖北之间有无数的崇山俊岭,而东吴和荆州在地理上更方便,另一方面;蜀汉突然面对了魏吴两家的压力,力量显得不够了;而且这时蜀汉的另一员战将,也是刘备的心腹张飞又突然遇刺,是蜀汉少了一个能够做战的将领(马超和黄忠这时先后病死,魏延则不能离开汉中的防线);另一位有名望能力的将军赵云又明确表明不支持打荆州,于是战争并没有很快爆发。从219年底讨论到了222年初,其间曹操早已经死去,曹丕也把当了几十年傀儡的汉献帝赶下了皇帝的宝座,刘备也宣布了即位汉统(当然这是他很早就想做的,不过在汉献帝没下台之前是不能够做的),222年春天,刘备在权衡利弊之下,还是开始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次征战,那年他61岁,至于刘备是怎么想的,我们可以大概的猜测一下:一,吴国比魏国弱小,打败吴国比打败魏国的难度要小得多。二,虽然讲要讨伐曹丕的篡国之罪,可汉朝发展到这个时候,向心力也没多少了,能有多大的响应还说不清楚。第三,关羽是刘备起家时候的伙伴(现在要捎带上一个张飞),为刘备闯荡天下起到了任何人不可替代的作用,关羽之仇也不可不报(否则刘备爱护臣下的形象也会被毁)。第四,东吴诸将,刘备了解他们的能力,在吕蒙死后没什么特别能干的(陆逊的能力要过一段时间才会显现出来)。于是刘备出发了。夷陵之战的力量对比:刘备方:部队四万多人(包括马良从贵州借来的蛮兵);将领多是没经过大仗的(或者还没有名望);深入吴境,战线遥远;魏国在汉中一线给了蜀国巨大的压力。统帅刘备,纵横华夏几十年的英雄,有丰富的带兵经验。孙权方:部队五万多人(比刘备多);将领多是久经沙场之辈;荆州可以就近补给;孙权对曹魏称臣,换取了北方边境的暂时安宁。主帅陆逊,吴国的后起之秀,资历虽然不够,但在一些局部有非常出色的表现。战争于是开打,我们现在看来,刘备是输得一点都不冤。力量对比差那么多,又是进攻方,不输才怪。公元223年,刘备因为在夷陵被陆逊打败,退守白帝城,这位英雄的老人再也经不住这样的折腾,离开了人世,虚岁六十三岁(其实虎死不倒威,刘备驻军白帝城,孙权也感到恐惧,他派人和刘备修好,当然具体到什么程度就不知道了)。临死之前给后人留下了“白帝城托孤”的美名,关于“托孤”事件后世争论太多,但褒奖的声音总是不断,只因为刘备说了一句:“嗣子可辅则辅,不可辅,君可自取之”,这句话是古今独一,加上诸葛亮后来“鞠躬尽瘁”,于是成为了传奇故事。不过比较刘备诸葛亮的年龄(差20岁),刘备虽然说他和诸葛亮是鱼与水的关系,不过在儿子不争气的情况下有将诸葛亮当成儿子的想法也不为过(诸葛亮在很多理念上和刘备相同,刘备肯定希望他继承自己去做很多事情。曹操说生子当为孙仲谋,其实他的儿子比孙权差不了多少,倒是刘备,如果他的儿子能象诸葛亮那么优秀,估计他睡着了也会笑醒的)。然而,这个当年在自家门口大桑树下指桑骂槐说将来要坐大桑树坐伞盖的车的淘气孩子,几十年拼搏还是实现了他的愿望,我们还要苛责他什么呢?秦风总评:从能听懂说话时听三国故事到十来岁听三国评书到十三四岁看三国演义再到后来看所有能找到的与三国有关的东西,可以说对三国的情怀已经深入自己骨髓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在形成自己的一套思路。对于刘备,陈寿的评价还是比较公允的,就是有霸王之姿,但是由于性格上有弱点(主要是心好,心好就难以对政敌下狠手(后来夺荆州,四川时候已经是他在生活中间磨砺出了或则悟出了很多心得,加上诸葛亮庞统法正等人的怂恿,而且他放走了好些个有能力的手下给他的政敌),同时,心太好了,他就弄不懂那么多的机谋,所以在和曹操的对抗当中老是处于下风),他一生奋斗得非常的辛苦。但刘备依然尽可能的做到了最好,他一生颠沛流离,但是没有在任何困难的战局中死去或者被俘虏,也没有在任何困难的形势下灰心丧气,比起被陈寿评价为勾贱转世的孙权来,他要坚韧得多了,甚至可以说,古今中外,找不到几个比他还要坚韧的人。三国中论知人善任,几个人都有所得失,说不上哪个比哪个更高明,但刘备对下属之好是公认的,几乎没有杀过大臣,也没逼死过大臣(有两个例外,一个是刘封,另是个是庞统死的时候说庞统坏话那个*),更没有将那个大臣全家杀光光,而曹操,孙权在这方面都是劣迹斑斑,所以刘备被后人称为仁主是当之无愧的。关于刘备的能力,个人认为刘邦是最好的参照,刘邦说他什么不如谁说了一大圈,但这完全不影响他打败被认为是军事奇才的项羽,开创一个辉煌的王朝,刘备比刘邦可能还要好一点,在军事上,在政治上,在外交上,他遇到的都比刘邦时候要复杂,但处理得也不是太坏,只是他遇到的对手(特别是曹操)却不是项羽能比得上的,而又不象刘邦那样早期就有很优秀的萧何跟着,在战略方向上走了很多的弯路(比如陈群曾向他建议迎接汉献帝,但陈群给不出具体的方案,而刘备又感到力量不足,最后汉献帝落如了曹操之手)。怎么说呢,关于三国的话题太多了,一方面是自己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抛砖引玉,看能不能给大家在分析三国的时候多点谈资。OVER
阅读全文

第三,飞龙(*)208年是刘备人生的第二次大的转折点,对他来讲,这一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请出了诸葛亮给他当参谋,另一件是伙同孙权在赤壁给了那个老让他脸上挂不住的曹操狠狠的一老拳。(说是老拳,是因为刘备已经不再年轻,他47岁了,在请诸葛的时候他就曾自嘲是“半生漂泊,一事无成”,对于一个对自己有相当自负的人来讲,这是一个残酷的事实。上天待他还不算太薄,他抓住了最后的机会。)隆中对是三国时代甚至所有时代的一个奇迹。很多人瞧不起隆中对,瞧不起刘备,瞧不起诸葛亮。礼贤下士的多了,为什么我们只夸奖刘备,象诸葛亮那样提出战略观点的多了,为什么我们老吹捧诸葛亮?只有刘备清楚隆中对的意义。刘备胸怀天下,王霸之略是懂的,仗也是会打的,何况他手中还有象关羽张飞这样的能征惯战之人,文事上,简雍孙乾也各有所长,当他拥有徐州的时候,纯力量的对比也不比曹操吕布他们差,怎么就站不住脚跟呢?恰恰是刘备缺少一个能给他做战略规划和行政管理的人。诸葛亮给了刘备的规划很清楚,就是夺取荆州,夺取益州,夺取汉中,进而与曹操孙权争夺天下,而当时刘备不过的寄人篱下的流浪汉一个,兵不满万,城只新野,连刘表面前都不敢大声说话,还谈什么争夺天下,而27岁的诸葛亮敢说,而且说得有鼻子有眼,让刘备觉得心头一片光明。(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三国时期其他几次关于战略的规划,沮授,荀鱼,鲁肃有哪个在像这样苍白的形势下做的计划。至于甘宁也来混了个战略家当,纯属意外。)刘备这条龙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大海,连关张都感到了自己地位的被挑战(虽然诸葛现在还只是刘备的参谋),但诸葛给刘备的帮助却是明显的,他帮助刘备从刘表那里要到了樊城的治理权利,帮助刘备收编了荆州北部的大量流民(汉末从其他地方逃来的黑户口),积极准备对抗曹操随时可能的南下。只是刘表突然死亡了,而曹操又很快的南下了,刘琮又很快的投降了,刘备总不可能靠这一两万乌合之众(大部分是才整编的)来对抗曹操南下的十五万大军和刘琮投降过去的七八万人吧,一个字:跑。长坂坡的传奇故事固然动人,可身处其中的刘备却不好受。望着满路的跟着自己逃难的荆州士民,他也没有别的办法,不过他心头还是得意的(自己这几年的苦心没白费)。文骋做引导官的曹操铁骑在曹纯的指挥下一日夜驰驱三百里,终于在长坂坡咬上了,长坂坡苦于不高,曹纯的五千虎豹骑可以横冲直撞,于是一场屠杀开始了。刘备带着诸葛亮,张飞赵云,徐庶等二十余人乘乱逃出了战场,其他人(包括文武将官,老婆孩子)都顾不得了。忠勇的赵云又翻身冲入战阵,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找到了甘夫人和刘备才岁余的儿子(这是刘备保留下来的第一个儿子,多亏赵云),而张飞凭借他当年在中原打出来的名声,拒断当阳桥,虎豹骑在比他们更威武的人面前却步了,具体原因不得而知(可见张飞威名之重)。可徐庶因为老母被曹军俘虏了,恋恋不舍,还是投降了曹操,不过来去明白,刘备也不好过于挽留。(徐庶北归过后,没与刘备作过正面冲突,留下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美名,不过他在魏国作到了御史中臣,不为曹魏出力估计是不现实的。)原来打算在曹操前面占领江陵,现在成为了泡影,为了尽快摆脱追兵,刘备选择了从汉津汇合关羽水军,走水道下江夏。这时军中来了一为特殊的客人——鲁肃,他本来是来刺探荆州战局情报的,可荆州这么快投降了他毫无准备,具有战略眼光的他马上分析出了一个可怕的前景,曹操占领荆州后,挥师东向,东吴将面临灭顶之灾,而挽救的办法则是联合刘备(因为刘备一则有英雄之名,二则还有一定的力量)。这样的好事,刘备焉能拒绝。于是诸葛亮随鲁肃到东吴,让和他同样年轻孙权见识了什么是天才的外交家,手下人尚如此,刘备在孙权心中的地位自然增色不少(实际上刘备本来就名满天下),孙权也不甘心就这样交出自己的权杖,双方一拍即合,奠定三国形势的赤壁之战就这样产生了。赤壁之战中刘备做了些什么现在已经不清楚了,东吴的记载几乎只与东吴相关,曹魏的记载不说,蜀国又没有,难不成只有周瑜就打败了曹操的十几万大军?那联合还有什么劲?显然,这又是一段被湮没的传奇。不过曹操总算退走了,兵败如山倒,从乌林一直被追击到江陵附近,元气大伤。加上曹操担心自己失败的消息传到北方会引发北方的反叛(北方不仅有马超,还有袁氏旧部,还有许昌的倒曹派),于是战争变成了周瑜和曹仁的江陵争夺战。只是胜负无常,在赤壁以少胜多的周瑜现在以多打少,反而辛辛苦苦打了一年也打不下来,赤膊上阵的周瑜倒被射了一箭,不久之后就见孙策去了。(曹仁的退走是战略上的退走,曹军在南方还不适应,战线也嫌太远,没办法支撑了。)什么是“借荆州”呀,在周瑜攻打江陵的一年中,刘备一方面和张飞等带领部分人马配合周瑜作战,一方面命令关羽和赵云分兵两路占领了南四郡(这样的手段估计是诸葛亮高参的结果),说是占领,其实在曹操北走过后,南四郡基本上失去了对抗刘备的能力,望风归顺。于是刘备重新拥有了一块不小的地盘(相当于现在湖南省),有了相当的回旋余地。刘备在荆州的崛起是曹操不愿看到的,也是孙权不愿意看见的,但鲁肃告诉孙权,要想对抗曹操的强大压力不可以没有刘备(曹操209从合肥南下,扬言报赤壁之仇,孙权得以从西线抽调大量的部队),同时刘备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孙权权衡利弊,总算压制住了自己想吞并刘备的想法,进妹固好(美人计,孙妹妹成了权力的牺牲品),借江陵(是借江陵,但东吴的史书都写的借荆州,要不将来抢的时候怎么有理呀?),加上周瑜伤重不治,刘备才算在荆州站稳了脚跟。刘备在荆州励精图治,现在他有了个天才的管家,诸葛亮都督三郡(长沙,零陵,桂阳),为刘备积累钱粮,荆州名士们也一个个投入刘备的怀抱(如庞统,马良,张南,冯习之流),看来形式相当不错。然而刘备,诸葛亮,庞统等人心头雪亮,残破的荆州不足以构成和曹操,孙权鼎立的力量,要想获得争霸天下的资本,还得想其他办法,隆中对的第二步(夺取西川)就势在必行了。
阅读全文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