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第三天[br][br]    [br][br]    在孔融及部属的怀疑眼光中,太史慈装备完备后,准备出发。[br][br]    硬冲是不行的,你还真以为俺是罗贯中笔下《三国演义》里那武力超群的太史慈,只要横枪跃马,三下两下,就能将“贼人”给干翻,回到现实中来吧,咱可不能蛮干,这脑袋长在头上就是要用的。[br][br]    在这之前,太史慈早就构思好了一个完美的突围计划,他开始着手实施。[br][br]    三天改变一切。[br][br]    第一天。[br][br]    清晨,当围城的黄巾兵士还在做着美妙的春梦,他们突然梦见费了了好大劲未能攻破的城门被打开了,见鬼了,这不是梦,这是真的,梦想成真了,一阵不可避免的骚动,在队伍里有序地传递着,就好似在闹市里闯入了一头公牛,本是死气沉沉的局面热闹起来。[br][br]    黄巾兄弟们,睁大了眼睛,往城门方向观望着,人因此越聚越多。[br][br]    在他们的翘首期待下,集万千星辉于一身的太史慈登场了,他的身上准备齐全,凡是一个武将要配备的,他都有,就好像准备去战场厮杀,奇怪,他后面还有两个跟班,手里各拿着一个供射箭使用的靶子,这又是搞什么东东。[br][br]    黄巾兄弟们,懵了,彻底懵了。[br][br]    他们不明白的,总有人会告诉他们的,用行动。[br][br]    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太史慈。[br][br]    行动总是比话语来得更直接,就如闪电总是比雷声早一步出现在人们面前。[br][br]    没走多远,太史慈与他的跟班们翻身下马,在黄巾兄弟们的惊异目光里,两个跟班若无其事的将手中的靶子,插在了地上,再若无其事的跑到了太史慈的身边,若无其事的看着太史慈接下来的表演。[br][br]    弓被拉得满满的,如一弯新月,弓弦响处,箭如流星飞射而出,直达目的地——靶子。[br][br]    黄巾兄弟们,看懂了,原来是出来练箭的,真有闲工夫,想练也换个地方啊,尽打扰他人睡觉,一点道义都不讲。[br][br]    太史慈这位初登台的演员,在众多挑剔的观众的直视下,竟不知怯场为何物,拔出箭来便射,而且箭箭命中,观看的几位,在惊叹他的神射之余,却想不到这箭也有命中自己的可能。[br][br]    演出继续着,但并不长久,也许是射累了,也许是太无聊,太史慈挥了挥手,两位跟班拔出插满箭枝的靶子,骑上马,直接由那敞开的大门打道回府,正如他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点尘土。[br][br]    演出至此结束,直到大门紧闭的声音传来时,黄巾兄弟们才从陶醉中醒悟过来。[br][br]    第二天。[br][br]    依然是前一天的翻版:开城门、出城、插靶、射箭、拔靶、回城、关城门。[br][br]    太史慈似乎想办一个演唱会,连演上好几场,可是因“审美疲劳”的缘故,观众们的热情不如第一天高,态度也很随便,有些懒得起来的,直接坐在地上观看,更有甚者,睡卧着继续那未尽的春梦,观看人不多,上座率也是平平,几乎占不到所有坐席的50%,看然是号召力不够。[br][br]    或是演出形式过于单调乏味,调动不起广大消费者的兴趣;或是演出明星不够腕级,吸引不住更多人的眼球;或是应验了那句名言“同一种招式,对一个人使用过后,将不会产生任何作用”,这第二天的表演,没了可圈可点,没了类似于“裸露”、“暴力”、“情色”、“十八禁”等卖点后,很是不成功,以第一天的过多的鲜花掌声相比,惹来的尽是一片嘘声。[br][br]    太史慈要的就是这,不怕不出名,就怕太出名。[br][br]    任务完成,先回去休息,你们尽管笑吧,等明天到来,定会让你们大吃一惊。[br][br]    第三天。[br][br]    时光匆匆过,终于来到激动人心、决定命运的第三天。[br][br]    当城门打开时,黄巾兄弟们,预见到历史又将重演:开城门、出城、插靶、射箭、拔靶、回城、关城门。[br][br]    太史慈也是按着他们的想法来:开城门、出城、插靶、射箭。[br][br]    于是,他们连站起来的看热闹的心情都没有,只顾着手头的小私活,该干嘛干嘛去,比能耐的比能耐、谈女人的谈女人、吹牛的吹牛、这不花一分钱就能看到的演出就是没滋味,谁也不愿去多瞄上一眼。[br][br]    但表演没有按他们所料的那般继续,因为等待到的时机来了![br][br]    太史慈跨上战马,仰起鞭子猛抽几下,向着密集的人群,直冲了过去。[br][br]    马行神速,一路直奔,挡者彼糜,硬是从人群中分开一条路来,有时候路是要人多走几次走出来的,太史慈告诉我们,也可以用马蹄子一次性踏出来。[br][br]    途中有几个不要命的黄巾哥们儿,可能是憋得慌,想展示一下本事,挺身出来拦截,可刚望到那个急驰的身影,就见一件东西向着自己飞来,还没看清,头上一痛,两眼一抹黑,两腿一伸,去向阎王爷报了到。[br][br]    那东西,就是太史慈神箭。[br][br]    凡是弓弦响处,没有一个不应声而倒,想起那两个被太史慈射得伤痕累累的靶子及做了榜样的好弟兄,好汉不吃眼前亏的黄巾们,谁也不敢追了,眼睁睁地看着太史慈飞驰着骏马,很是拉风地突围而去。[br][br]    尘土飞扬,一骑,渐行渐远,再也望不见。[br][br]    多年以后,当一位黄巾老兵回忆起这件事时,也许会说出这样一段经典台词:我猜到了故事的开头,却始终没有猜到故事的结局。[br][br]    到了平原,太史慈见到刘备,说明来意,请求发兵。[br][br]     刘备答应得很爽快,一句“兄弟们跟我上”,带着手下的三千兵马,以“风风火火闯九洲”之势,以“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气概,前往救援。[br][br]    他的威名,黄巾兄弟们可能是听过的,也可能领教过的,一听他要来,在孔融面前很是嚣张的他们,立马没了气焰,十分干脆地撤围走人,就好像从来没有来过一般。[br][br]    刘备此时是平原相,与孔融的北海相持平,这我就要纳闷了,同是“国相”,人与人的差距,咋那么大呢?[br][br]    当太史慈求救,刘备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而是惊讶着说的,使人从一侧面了解到孔融在当时人中的名气,究竟有多大:[br][br]    孔先生,竟然知道这世上,还有我刘备这个人的存在?(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br][br]    刘备,你不用自惭,名望并不代表什么,也不是能力的体现,将来的你,将有更大的成就。[br][br]    名声并不能决定什么,也不能造就什么,只是一种表面光鲜却实无用处的东西,只有个人的强大,能力的强大,才能决定人生的命运。[br][br]    孔融不懂,现在的你不懂,将来的你会明白。[p] [p]下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25) [p]上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23) [p][br]
阅读全文

[p]    [p]    表病笃,讬国於备,顾谓曰:“我兒不才,而诸将并零落,我死之后,卿便摄荆州。”备曰:“诸子自贤,君其忧病。”或劝备宜从表言,备曰:“此人待我厚,今从其言,人必以我为薄,所不忍也。”[p]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魏书》[p]    表病,上备领荆州刺史。[p]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英雄记》[p]    或劝备劫将琮及荆州吏士径南到江陵,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孤遗,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以见刘荆州乎!”[p]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汉魏春秋》[p]    有关刘表托孤(或是托国)的说法,大致有以上三种,全出自裴松之《三国志注》,引用于不同的三本书。[p]    按《魏书》所记,刘表是在口头上答应要把荆州让给刘备来管理;《英雄记》的说法则是,刘表上书中央政府,推荐了刘备来做荆州刺史;据《汉魏春秋》的记载,又变成了刘备自己说的,刘表曾经有这么一个“托我以孤遗”意思,没有了托国之说。[p]    三种说法,综合起来,便是两种说法:“托孤”与“托国”。[p]    首先要明白,这“托孤”与“托国”不是一个概念,“托孤”的意思,就是将自己的后代交给一人来辅助,这名义上的君主还是自己家的;“托国”是将整个地方给托管一个人,这地方也就换了主人,其中也许包含了托孤,也许没有托孤。总的说来,“托国”的范围大些,影响大些,变化也大些。[p]    刘表也许是托国又托孤,也许只是托孤,或许只是托国,现在已不能考证,我只是想谈谈这件事的几种可能性。[p]    第一种:史书误记。[p]    三种史书,三种说法,不禁让人怀疑这史书的可靠性,史学家们所记的事,并不是自身的亲身经历,往往不是得自于第一手材料,即便是亲眼所见,也有个“为君者讳”的说法,对于这道听途说的事,不免会有些捕风捉影,以讹传讹下,记错了也有可能,因而也就有了三个版本的说法。[p]    第二种:史书瞎记。[p]    出于某种原因,为了彰显某个君主“仁义”形象,或是在当时的崇高地位及人们对他的器重,而编出了许多的符合当时情形的故事来,只是为了给这位“封建正统”脸上多贴点金,多造些声势,减少负面影响。[p]    第三种:不然之言。[p]    如裴松之所说,刘表夫妻一向喜欢的是刘琮,早就想着撇开刘琦,把荆州老大的这个位置给刘琮来做,怎么也轮不到刘备这个外人来,插一扛子,况且刘表对于刘备并不是很信任。[p]    第四种:善意谎言。[p]    刘备这样说,当然是有目的的,刘表刚死,曹操又打了过来,荆州的局势很不稳定,当地的士族中有一部份人既不喜欢曹操,又不喜欢继任者刘琮,只得寄希望于刘备,为了拉拢这一部分人为己所用,也是为了给自己争取更多的民心,以人为本的刘备,便说出这样的话来,安定人心,也未尝不是一个好方法。[p]    第五种:有意试探。[p]    刘备对荆州是有想法的,刘表不可能不知道,所以他就故意地布了了一个这样的局,想让刘备承认自己的真实意图,正好下手,刘备当然不会上钩,也就假意地辞让掉了。[p]    第六种:真心实意。[p]    刘表确实知道自己的两个儿子,实在是扶不上架,若要守住荆州这份基业,只能是靠颇得人心又颇有实力的刘备,学着前人陶谦般,有意要将荆州让给刘备,这样一来,即保存了自己的这份基业,后代的生活也有了保障。[p]    第七种:时人套话。[p]    三国时代,临终前表示要把政权让给别人的,不在少数,如先前的陶谦、孙策,及后来的刘备都有过这样的说法,可见有其一定的流行性,有些是真让,有些可能就是一种时尚性的套话,说了也就过了,没有真正的意义。[p]    第八种:以退为进。[p]    刘表对刘备很不放心,怕自己死后,刘备夺了自己的地盘,说出这样的话,是为了逼出刘备的实话,将刘备逼到了死角,让他表明自己的心迹,从而没有了退路,只得卖命效力。[p]    第九种:君主权术。[p]    这是一种帝王权术,为的是更好的让属下为自己卖命,也算是一种激励,让做臣子的更加感恩图报,为自己的事业,尽心尽力,而无怨无悔,也是一种君主的用人之术,历史上也常常出现。[p]    第十种:无心失言。[p]    也许酒喝多了,或是一时高兴,可能是昏了头,无意之中,刘表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他不当一回事,早就忘记了,刘备却是牢牢的记住,还是放在了心上,不时的还拿出来跟人显摆一下。[p]    第十一种:病中胡言。[p]    刘表这一病,病得还真不轻,没过多久,便去世了,也就在生病的时候,他跟刘备讲了这一番话,一个病人,神智也许不是很清楚,迷迷糊糊之中,也就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一些连自己都不知道的话,这也不能不说是不可能的。[p]    第十二种:最后摊牌。[p]    刘备这人是很难管得住的,既来管不住,那大家都把话给说开了,说明了,说穿了,大家都不要留有余地,静下心来,将所有的事都谈明白,不用保留,大家放心,大家安心,总好过各自猜疑,互不信任。[p]    历史往往就是这样的具有不可测性,在可能与可不能之间,说他有时,很难有充分的证据,说他无时,却能找到很多的蛛丝马迹,如迷雾般不可捉摸,如高山般不能纵观全局,除了当事人外,谁也难以知道事情的真相,一切只能是猜测,合理的,不合理的,合情的,不合情的,但是否是真实的事实呢,没人说得清,没人道得明。
阅读全文

[p]    TOP 10[p]    庞统[p]    人称有奇才,正逢乱世,大才有望展,可惜箭无情,将一番雄心壮志,射落在尘埃。[p]    虽非百里才,也曾出奇谋,终归命不济,落凤坡上,凭人缅怀。[p]    上榜理由:奇才命薄。[p]    菊花评:无可奈何。[p]    感动指数: 1 影响指数: 1 综合指数:1[p]    TOP 9[p]    徐庶[p]    自古忠孝难两全,只为孝义故,忠心只能抛,徒有无奈,徘徊在心头。[p]    终身不为一谋,只为酬英雄,身不得其主,纵有用武之地,也不施。[p]    可叹元直,夹在两难之间,无所选,徒留悲伤。[p]    上榜理由:命不由己。[p]    菊花评:无力![p]    感动指数: 2 影响指数:2 综合指数:2[p]    TOP 8[p]    张飞[p]    英雄从来不问出处,杀猪又如何,照样能做出一番大事业来;英雄不畏官位,督邮又如何,鞭得就是你;英雄何时惧权威,天下第一又如何,挑得就是你;英雄向来不怕恶势力,千军万马又如何,一声大吼变已化为滚滚尘烟;英雄不怵强敌,魏国名将又如何,灭得就是你。[p]    是英雄,识英雄,桃园三结义,为的就是这份兄弟情、君臣义;是英雄,重英雄,义释严颜,凭的是这份惺惺相惜之情;是英雄,未防小人,功未成,名刚就,却已消逝在人间。[p]    上榜理由:盖世英豪。[p]    菊花评:猛劲十足。[p]    感动指数:3 影响指数: 3 综合指数:3[p]    TOP 7[p]    孙夫人[p]    本是政治婚姻的牺牲品,不求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但求那个男人是终生的依靠。[p]    虽也曾年少轻狂,虽也有幸福时光,终究是短暂而又快速的,时间不等人,一场大火的到来,将一切烧了个干净,只将这身躯赴了一江春水。[p]    上榜理由:刚强易折。[p]    菊花评:随波逐流。[p]    感动指数: 4 影响指数: 4 综合指数:4[p]    TOP 6[p]    貂禅[p]    正逢国家倾覆之时,她以一个女儿身勇敢地站了出来,使得众多顶天立地的热血男儿十分汗颜,不可想象,若是没有了她,这历史将会怎样书写?[p]    董卓的残暴,吕布的蛮狠,她都一一忍了下来,为的只是不想辜负王允那殷切期望的眼神,为的只是等到那一天,胜利来到的那一天。[p]    一切都将结束,胜利的代价是以悲剧收场,董卓死了,吕布死了,王允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男人先后而去,自己也将走上不归路。[p]    上榜理由:为何而生?[p]    菊花评:为何而亡?[p]    感动指数: 5 影响指数: 5 综合指数:5[p]    TOP 5[p]    关羽[p]    桃园三结义,是人生的起点;扫除黄巾,是有所为;温酒斩华雄,要的就是这股劲;合战吕布,何曾怕谁来?[p]    屯土山立三约,为的是一个“义”字;身在曹营心在汉,为的也是一个“义”字;秉烛读春秋,把守门户,为的就是一个“义”字;金钱高位而不动,为的还是一个“义”字;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为的终是一个“义”字;华容道放阿瞒,还是“义”字在做怪。[p]    斩颜良、诛文丑,用的好手段;为一“义”字,古城来相会;酣战长沙,英雄两相惜;镇守荆州,敌丧胆;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败走麦城,来到了终点。[p]    上榜理由:有情有义。[p]    菊花评:只是一个义字。[p]    感动指数: 6 影响指数: 6 综合指数:6[p]    TOP 4[p]    赵云[p]    常山赵子龙,有的是一身的胆量,有的是威武的身躯,有的是爽朗的外形,有的是英俊的面容,有的是迷人的风采,有的是惊天的武力。[p]    想那界桥边,初出茅庐,救公孙,战文丑,威名扬;想那长阪坡上,身怀幼主,如入无人之境,一站而成名;想那汉水边,单骑救部将,偃旗息鼓败曹瞒;想那凤鸣山上,力敌五将不气馁,只是年高有落寞。[p]    一代神将,枪神,人神,事神,无处不是神。[p]    上榜理由:神将。[p]    菊花评:神奇。[p]    感动指数: 7 影响指数: 7 综合指数:7[p]    TOP 3[p]    曹操[p]    有人说,他是治世能臣;有人说,他是乱世奸雄;有人说,他是一代英雄;有人说,他是忠心为国;有人说,他是篡谋逆臣;有人说……[p]    他是一个迷,一个千百年,人们论述了好多遍的迷。[p]    身前是迷,生后也是迷。[p]    上榜理由:迷样人生。[p]    菊花评:有评论,有争议。[p]    感动指数: 8 影响指数: 8 综合指数:8[p]    TOP 2[p]    周瑜[p]    风流儒将,功盖世,赤壁矶头,声一呼,八十万大军,如等闲,从此天下何人不识君?[p]    音律精通,曲有误,几番回顾,用奇谋,东吴好江山,似铁筒,自始世间谁能来攻破?[p]    上榜理由:豪杰。[p]    菊花评:周郎赤壁。[p]    感动指数: 9 影响指数:9 综合指数:9[p]    TOP 1[p]    诸葛亮[p]    有奇才,得其主,逢其时,命不佳,可堪叹![p]    “文如管仲,武似乐毅”是他的自比;“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他的行为准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的座佑铭;“火神祝融”是他的好朋友;“一切皆为火”是他的擅长;“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是他的志向;“出师未捷,就已仙去”,是后人的感慨。[p]    上榜理由:走得太早。[p]    菊花评:这一生,你为谁来?[p]    感动指数: 10 影响指数:10 综合指数:10
阅读全文

[p]   谈一点制度[p]    在众人的眼里,荆州的刘表大大,有一个显著特点:好欺负。[p]    他有机会能做上这个荆州NOMUBER ONE 的位置,全是靠了制度帮的忙。[p]    那咱就来谈点制度,可能有些枯燥,但能让我们有所收益,我尽量说得轻松些,大家也就耐着性子慢慢看。[p]    这得从汉朝的地方行政制度讲起。[p]    汉朝刚建立那会儿,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p]    这是一种变通制度,兼顾各方利益的产物。[p]    因为在当时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周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分封诸侯;秦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不分封诸侯。[p]    分封诸侯的坏处,造就诸侯割据局面,皇帝权力被削弱,无法掌控国家全局,土地日益减少,百姓逐渐流失,最终为强力诸侯国吞并;不分封诸侯的坏处,没有了各地自家姓氏的勤王部队的保障,一旦有突发事件,如农民起义、地方反叛之类,不能有效镇压,局面无法收拾,导致王朝的分崩瓦解。[p]    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实在难办,但法子总是有的,活人总不会被尿憋死,经过大家的反复讨论商量,思来想去,剩下唯一可行的办法,也就只有两者并行。[p]    郡属中央直辖,由原先秦国的旧土十五郡发展而来,全属最高皇帝的私人财产,任何人不得侵犯与非法占有,如若有违,严惩不贷。[p]    国就是分封的王国与侯国,王国相当于郡,地位高于郡,侯国相当于县,他们对所管辖区域有一定的自治权,可以自主独力发展,有自己的独立政府和军队,属下地区的人们只对最高领导人“王”、“侯”负责,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帝,对他们来说,实在太遥远。[p]    原则上来讲,能当上“王”的,都是些皇帝的同一姓氏的自家亲戚来承包,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年限不限,“侯”则是由功臣来享用,也有几个不待见的皇室成员,汉初也有异姓王,但是少数。[p]    在刘邦将当年那帮打天下的老兄弟,收拾得差不多时,这些“王”也就都有刘家子弟来包办了,他人为,都是一家人,合作起来将是很愉快,帝国也会很稳固。[p]    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p]    那些“王”们可不这么想,大家都是姓刘,为什么他就能做皇帝,而我却只能在这小地方耽着,还要极尽所能的奉承他,将土地上最好的东西奉献给他,向他下跪低头,虽是“王”,生死却全都拿捏在他的手里。[p]    都是高祖老爹的子孙,凭什么他分得的财产就多些,我却只有别人施舍的这么一点,他能做的,我为什么不能?[p]    这只是牢骚抱怨,在它还没有成为现实,变为犯罪事实前,我们可归之于某种心理不平衡,说好听点,这是有上进心,知道进取,说得难听点,就是有野心,想图谋不轨,但这也只是想法。[p]    没有资本做后盾,有想法,也难实现,犯罪动机,也只是个构思。[p]    郡国制给了他们的大大资本,土地是自己的,在这小王国里,就看你怎么发展了,想当年,高祖的那个沛县还没这么大呢。[p]    在这之前“王”们低调低调再低调,心情淡定淡定再淡定,只埋头苦心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期待着有个好收成。[p]    中央也是很关心他们,一直注意“王”们的一举一动,坚决不能让这邪恶势力抬头,政府屡屡地出台一系列“削藩”政策,誓要将这些不顾亲情的“自家人”的嚣张气焰,打击下去,不留回转余地。[p]    “王”们心慌了,只得加快步伐,早点收割。[p]    一场自家人打自家人的战争爆发,史书上称之“七国之乱”,就在历史上开明的皇帝汉景帝的眼皮子底下,堂而皇之的上演。[p]    地方军队虽然有七支,但因喜做异梦,这力就不能往一处使,因收割得太早,收割技术又不过关,收成也就不太好,终而败在了中央军的手里。[p]    胜者王侯,败者寇。[p]    这是历史的定律,没有道理可言。[p]    失败者是没有话语权的,就等着被人宰割,中央政府将王国封地的权力收归回中央,直接派谴官员国相辅助着各王治理管辖地。[p]    至此,封国几近名存实亡,再也甩不起威风来。[p]    汉朝地方行政制度,也就变成了二级:郡、县。[p]    郡下面就是县,上面就是所谓的中央政府——朝廷。[p]    中央政府的官员,按其等级分,也就只有两级,“三公”和“九卿”。[p]    这“三公”,前面已经说过,办事最多,权力最大(除了皇帝,有时也例外),工资也拿得最高,丞相、太尉,一万石,御史大夫少一些,二千石。[p]    同是三公,这差距咱就这么大呢,人比人,真要气死人。[p]    “九卿”是指太常(祭祀部长,掌管宗庙事),光禄勋(宫廷警卫司令宫廷禁卫官司令),卫尉(宫门禁卫最高长官皇城保安司令),太仆(交通部长,掌管宫廷车马及牲畜),廷尉(司法部长,负责刑法和监狱以及审判案件),大鸿胪(外交部长,负责少数民族事务和诸王列侯朝聘事务),宗正(皇廷供应部长,负责皇室的宗室事务,皇族事务部长),大司农(财政部长,国家财政收入),少府(皇室私人管家宫廷供应部长),九个部长级别干部,此外,还有被统称为诸卿的各个高层干部,执金吾(宫外禁卫最高长官)、将作大匠(宫室建设负责人)、大长秋(皇后的官署)、右扶风、京兆尹、左冯翊(京师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都是平级,工资都为二千石。[p]    朝廷直接领导郡,省去很多繁琐的中间环节,管理起来也方便。[p]    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叫守,汉景帝时改称为太守,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为国相,工资为二千石,和中央大官九卿拿的一样多。[p]    郡里的行政长官,还有尉,汉景帝时改为都尉,权力也很大,可以和太守的分设治所,份量等同于太守,工资在二千石左右浮动,有时还可代替太守行事,如先前提到的阳安都尉李通。[p]    一个郡所能管辖到的县,一般大约在20个左右,郡的总人口数在20万左右,多的也可以达百万以上。[p]    大县行政长官叫县令,百姓在一万户以上,工资六百石至一千石;小县行政长官叫县长,百姓在一万户以下,工资在三百石至五百石。[p]    皇后、公主所拥有的县叫邑,有少数族居住的县叫道,一个县的面积,大约为一百平方公里。[p]    县下面还设有乡、亭、里,里相当于现在的村,其实,县已经是最下级的官治机构,那些地方,国家是管不到的,全是属于自治区域,任其自生自灭。(《汉书·百官公卿表》)[p]    制度的大致情形就这样,实行起来,效果也十分理想。[p]    地方与中央的官员很多都是平级,没有谁大过了谁去,谁也不能对谁喝来呼去,见个面打个招呼,也是客客气气,不用低头弯腰,三跪九叩,不用特意去巴结,大小咱也是个腕,这做官的自豪感由然而生。[p]    大家办事起来也方便,工作积极性高,合作起来很愉快,即使调起职来也没有多大的怨言,也就是挪动了一个地方,工资及各方面的待遇,还是外甥达灯笼——照旧,最重要的一点:每个人看起来都是前途无限。[p]    每个人,上升的空间都很大,从县长到郡长直到中央高干,没有几个台阶要跨越,只要肯努力,肯上进,并不是不能高高在上的。[p]    整个制度最优越的地方,就是机构少,人员也就不会很多,腐败难以滋生,这样,大家的办事效率提高了,工作热度也很高,整天处于忙碌状态,没有很多的时间喊口号、学习文件精神,只能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工作当中,国家机器的运转也就飞速。[p]    正是常说的“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中国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人越多,越办不好事,热闹的看客太多,身体力行者无几。[p]    所谓人多力量大,其重要精神核心是团结,团结才是真正的力量源泉,这不是说,你拿一捆箭枝折给人们看就能解决得了的。[p]    那唯一可行的,精简人员,缩减机构,给大家一个和睦相处的大环境(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没有激烈的竞争,没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生死利害关系,没有官官相护的温床,没有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权力之争,互相配合着,互相适应着,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p]    这个世纪,什么最贵?[p]    和谐![p]    由制度产生的人员和谐。[p]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好制度,很多人都会举双手并举双脚赞成,有人却觉得不怎样,要改变,这个人就是被很多影视作品吹到天上去的“汉武大帝”。[p] [p]下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41) [p]上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39)
阅读全文

[p]    杀人动机[p]    杀人不过头点地,命案终要问动机。[p]    当一件命案发生,侦探们总是要去探究命案发生的原因,即犯罪人的杀人动机。[p]    孔融的被杀,实际还有其深沉含义。[p]    有些人,将他的死因,归结出两个原因:[p]    言论失当和文人相轻。[p]    这只是从表面上去理解,未涉及到问题的核心部分,根本站不住脚。[p]    祢衡的言论,与他相比,有过之而不及,更火更辣,深深触及到曹操那并不纯洁的强大心灵,曹老大却只是一笑而过,任其自生自灭;文人相轻,本是文化圈中由来已久的不光荣传统,曹操虽是大文人,却从来没有将它继续发扬光大的意思,他手下大臣不乏文学大家,也没听说因此而被他打击报复的。[p]    这只能从别处去寻找原因。[p]    大家还记得曹操写给孔融由路粹代笔的那封劝解信吗,在那封书信的最后一句是这么写的:[p]    “孤为人臣,进不能风化海内,退不能建德和人,然抚养战士,杀身为国,破浮华交会之徒,计有余矣。”[p]    在曹操眼里,那些所谓的“浮华交会之徒”,是不得不除之而后快的,很不巧,孔融正好名列其中。[p]    若是给这“浮华交会之徒”下个定义,我大可以这样理解, 身在朝廷,拿着政府的工资,吃着皇粮,却不办实事,专好议论,喜欢拉帮结派的人。[p]    所有这些选项,孔融与他所属的那个士人集团无一列外地都具备了。[p]    没有一个君主会喜欢上这样的属下,他们要的是绝对服从,而不是抗争,他们最为忌讳的,便是臣下搞小集团主义,形成另一股政治势力,危及到自身的所得权力。[p]    孔融结交得朋友不少,俨然成为朝廷里反对派的精神象征,虽没有撼动权力的本事,却总是一种不稳定因素,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些小破坏,那也够人受的。[p]    以他为类比的那些士人,多有采取“与政府的不合作态度”,以证明自己的清高及自重身份,这些人不论是否有才能,是否有德性,最大的特点,脾气很大。[p]    大也不要紧,也不碍什么事,可这帮人,却有一个很不好的毛病:专爱散播不和谐言论。[p]    他们就喜欢聚集在一起,议论朝政的得失,评论人物的好坏,不时地还吹[img=http://d1.sina.com.cn/jr/cow.GIF]牛[/img][img=http://d1.sina.com.cn/jr/cow.GIF]牛[/img]说,要是我来做会怎么样怎么样,反正也不用上税,又可以显出自己的高人一等。[p]    这样的人,在身后嘀咕着,被人戳着脊梁骨,那个难受,就好似被人下了降头,作为当政者的曹操,绝对要坚决抵制,所以要抓出一个典型来。[p]    典型,又可称为“模范”、“形象代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人:[p]    激励大众与警戒世人。[p]    前一种人,位数不多,都是万里挑一的人选,如文人代表孔子、清官代表海瑞等,为的当然是给大家树立起一个榜样,以便大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正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后一种人,实在太多,因为是人总是要犯错误的,抓住错处,给予严厉打击,让那些蠢蠢欲动的人,收起心来,再也不敢走这条快被堵死的路子。[p]    若论一时间的影响,后一种人更为震撼,更能在一段时间内收到成效,孔融正合适,有款有型、有言有行,不错,不错,真不错。[p]    士人们,注意你们的言行,不合作,就是这下场。[p]    这才是曹操杀孔融所要说的隐语。[p]    这时候,局势也允许他这样做。[p]    权力有了,又正是战争前期,内部极需稳定,这“整齐风俗”的重中之重,就是要破除这“浮华交会之徒”。[p]    这最后一件事件处理完了,没有后顾之忧,大军也已出发。[p]    目标,荆州。[p] [p]下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38) [p]上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36)
阅读全文

[p]    信念[p]    二、汉军[p]    匈奴人的蛮狠,欧洲人很有发言权,因为他们是为此尝尽了苦头的;汉军的强大,匈奴人也是很有发言权,因为他们是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的。[p]    汉武帝时期的汉朝军队无疑是最为鼎盛的,名将辈出,能人如云,卫青、霍去病、李广,哪一个不是名垂后世,哪一个不是光耀千古,想起这个横刀跃马、奔驰万里的时代,怎能不让人心血沸腾![p]    匈奴人难以对付,便在他们的机动力上,来如风,去如电,当你刚看到他们的影子时,悠忽之间,他们早已经在千里之外,居无定所的他们,注定了是难以被捕捉到正确的方位。[p]    可这一切优势,在强大的汉军面前,都成为无用的摆设,如飘荡在空中的气球,经不得任何尖锐物品的轻轻一戳。[p]    很多人将这归功于汉朝军队更加灵活的机动性,这似乎过于流于表面,未能抓住事物的根本。[p]    是什么使得这支军队,不顾恶劣环境,不顾路途艰险,千里转战于广大无边的沙漠中?[p]    是什么让他们甘心忍受风餐露宿、与家人相聚遥遥无期、长期奔走在行军途中的艰辛而没有怨言?[p]    是什么造就了他们这“耐力、毅力、定力”卓绝的无比坚强?[p]    是什么支持着他们豪不畏惧、从不退缩、一往无前的绝世气概?[p]    是优越的战术,是聪明的战略,是严格的纪律,是超强的忍力,还是……[p]    我想来,那是因为战胜敌人的必胜信念。[p]    人不能永远活在自己的信念里。可没有一点信念,人也就不能称之为人了。[p]    有了信念,就有了奋斗目标,为了将它达到自己所理想的地步,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也都会觉得那不是苦、那不是累,至少还有奔头在,每一天都可以是崭新的,每一天都在为实现这而前进着。[p]    两个长期相持作战的军队,拼到了最后,那完全就是意志力的比拼,看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能赢得最后的胜利,这时,任何的花巧动作,任何的夸张言行,都是多余而无用的,甚至还是有害的。[p]    汉朝军队以其铁的意志、无比信念,构筑成强大的精神体系,颠沛流离中,始终坚持信仰的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追击中,超越了个人本身,从而迈向了伟大。[p]    军队的强大,是因为个人的强大。[p]    这是我要所说的第二个原因:[p]    “信念。”[p] [p] [p]下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78) [p]上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76)
阅读全文

[p]    骑兵部队[p]    弓箭手跨上了战马,便成了弓骑兵。[p]    在三国时代,弓骑兵还算是稀罕物,记载也不多,大多描述的是能骑善射的将领,“骑射”本是游牧民族的专长,中原地区的部队虽以骑兵为精锐,在弓骑兵的配备上,确是没有多大改进,兵士也多是从少数民族地区招募而来。[p]    将领们往往有着属于自己的骑兵卫士,上场杀敌时,护卫在左右,这就是直系亲信部队,数量少而精,也只有将领本人才能调动,即使再高一级的上层,也无能力指挥得动,这也就有家将性质,如张飞、甘宁等人,就有自己的私人部队,这也是三国时代的一大用兵特点。[p]    自己人使起来方便顺手,经常在一起,个人的脾性、生活习惯也都了如指掌,上场杀敌,配合起来有默契,指挥上阻碍少,封赏时也不会因分配不均而大打出手,都是老熟人,有些还是从小玩到大的哥们,就如一家人般,上了战场,还有个照应。[p]    大家都知道骑兵是最宝贵的兵种,连李云龙同志都舍不得将他们拉上战场,去打些小规模的战役,可这骑兵还真不好招,就如全中国那么多人,竟抽不出一支像样的足球队一般,要想在偌大的中国,组织起一支强劲的骑兵部队,那可还真不容易。[p]    由于农耕文明的限制,中原人向来不如游牧民族般擅长马上功夫,所以若要寻找骑兵产地,还得是要往那边方向靠。[p]    真正能出产优质骑兵,而没任何人为添加杂质的地方,也就是这么几个:[p]    幽州(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并州(山西和河北、内蒙部分地区)、凉州(宁夏、甘肃及青海、陕西、内蒙古部分地区)。[p]    幽州这地方,地势险恶,民风彪悍,又常与各少数民族为邻,当地人有摩擦时,从来不只会动嘴,往往都以武力解决,因而陪养出了“能征善战”的习性来,在这批人里精选而出的骑兵部队,人们称之为“幽州突骑。”[p]    这一支骑兵部队,可说是当时天下最为精锐的骑兵。[p]    后他而出的“白马义从”,也是诞生在这块土地上,就连见惯大场面的游牧民族,都不敢掠其锋,即使见了面连个招呼也不敢打,还私下相互转告说,谁要遇上他,有多远就跑多远。[p]    并州有个族叫“乌丸”,也有说叫“乌桓”的,素有“三郡乌丸为天下名骑”的说法,想当年,曹操费了老大的劲,才将他拿下来。[p]    并州狼骑,是并州的一大特色。[p]    由吕布、张辽所领衔的这支骑兵部队,做南闯北,跑东奔西,以其骁勇善战、肆意破坏,充分发挥狼群优势,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独家记忆,迟迟不能消去。[p]    凉州的特产除了鲜美的羊肉外,还有胡骑。[p]    畜牧业的发展,为骑兵部队送去了最为优质的战马,常年的放牧生活,练就了兵士的强健体魄,两者的结合,铸就出一支“天下精锐”凉州胡骑。[p]    胡骑的战斗力十分可怕,巨大的冲击力及毁灭力,为人们所忌惮,但因其恶劣行为,声名极差,最终在内斗中逐渐消亡。[p]    胡骑还有一个小弟弟,名字叫做“西凉铁骑”,下面还会介绍到,就不多提了。[p]    骑兵有一个天生克星:弓箭兵。[p]    骑兵的特性,注定了他只能在开阔的平原上作战时,才能完全将优势发挥出来,而大部队的拉开,正好是毫无目的只会漫射的弓箭兵的最佳靶子,在这强大的压力面前,军队里的马儿开始穿上了马甲。[p]    重装骑兵也就应运而生,虽然说有些笨重,又不利于速度的提升,但也总算是一条减少伤亡的好方法,这在三国时代,只能算是新产品,处在市场适应阶段,并未有普及,广泛运用,还是两晋南北朝的时候。[p]    但那完全不是根本意义上的重装,绝对的重装向来没有市场,大家可以想想,你即使愿意有过多的装扮,可这马也得乘载得起啊,就是载得动,速度也跟不上啊,丧失了机动能力的骑兵还有何意义存在?[p]    天下之天下,还是轻骑的天下。[p] [p] [p]下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76) [p]上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74)
阅读全文

[p]    候选:[p]    徐庶[p]    刚登上历史的舞台,便已退出历史的舞台,这便是徐庶;[p]    给刘备惊喜的同时,又给予刘备失望,这便是徐庶;[p]    才能有所展现刚要施展,却已经尘封在人们的记忆里,这便是徐庶;[p]    为母尽孝,为主不能尽忠,忠孝难两全,这便是徐庶;[p]    壮志未酬,英华未显,大才未展,这便是徐庶。[p]    庞统[p]    是凤雏,与卧龙比肩,虽想为主建业,一枝飞来的羽箭,就将生命给终结。[p]    庞统的这一生,如一颗飞速划过的流星,本想令万人注目,却由于速度过快,刚抬头,只见得一点光迹,早已经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p]    定蜀三策今尤在,人已消散春风中。[p]    TOP 10[p]    张飞[p]    空有一身的“万人敌”,空有报国的雄心志,为屑小所杀;虽是无敌的猛将,久经沙场的虎将,却死在了软绵绵的床上。[p]    张飞的死,全由自己的性格而起,敬士大夫而不恤小人,苛责鞭找过后,又留在身边,自取取祸之道,虽有蛮力,又有何用。[p]    上榜理由:万人敌,敌不过二人。[p]    菊花评:学着“万人敌”有何用?[p]    壮志指数: 1      未酬指数:  1    综合指数:1[p]    TOP 9[p]    关公[p]    达到了人生的顶峰,却是一个滑落的开始。[p]    辉煌得已经灿烂,那就不再辉煌;红火得已经发紫,那就不再红火。[p]    关公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是性情的悲剧,始作甬者是自己,从旁协助者是那些送高帽的人,包括了自己阵营的,也包括了敌方阵营的,包括了真心赞誉的,也包括了虚与委蛇的。[p]    说什么已不重要,因为人生快要落幕。[p]    上榜理由:是祸躲不过。[p]    菊花评:性格决定命运。[p]    壮志指数:  2     未酬指数:  2    综合指数:2[p]    TOP 8[p]    吕蒙[p]    吕蒙的辉煌是白衣渡江,袭取荆州之时,而这之后,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将这位战场上的英雄打倒在地,不留一点的情面。[p]    昔日的吴下阿蒙,该当刮目相看之时,却已这人世说再见。[p]    人生已出彩,却在瞬间堙灭,如蝴蝶般只留下刹那间的美。[p]    上榜理由:辉煌过后……[p]    菊花评:是个俊杰。[p]    壮志指数:  3     未酬指数:  3    综合指数:3[p]    TOP 7[p]    姜维[p]    诸葛亮的遗志继承者,北伐的坚决实行者,可谁知碰到了一生的劲敌,背后的谗言,前进一步不得,国土未见得增长,退后一步不得,只能是种麦避祸。[p]    国虽亡,志不灭,积极实行政变不果,落得个身死名灭的悲惨结局。[p]    刘禅有此好男儿不用,只知在深宫中不思进取,大使英雄无用武之地,志难酬。[p]    上榜理由:有心回天,可奈无力。[p]    菊花评:志向是好的,却是难以实现的。[p]    壮志指数:  4     未酬指数:  4    综合指数:4[p]    TOP 6[p]    孙策[p]    小霸王就是小霸王,入江东之地,如入无人之境,席卷一番后,为东吴帝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    孙策的性格也有刚毅、暴燥的方面,他为人处事有时候很轻浮急燥,因而郭嘉说他,只不过是一个勇夫,以他的性格,迟早是要出事的,果然,再一次射猎之时,孙策就被许贡的门客所伤,因此而丢了命。[p]    江东的基业,从此又有了新变化。[p]    上榜理由:霸王之死,死得窝囊。[p]    菊花评:也许死于一场阴谋。[p]    壮志指数:  5     未酬指数:  5    综合指数:5[p]    TOP 5[p]    太史慈[p]    太史慈是一个神射手:[p]    北海突围时,箭无虚发,敌不敢近;讨麻保贼,弓弦响处,穿敌手在梁。[p]    太史慈是一个信义者:[p]    为郡守,单身劫州章;为母恩,亲赴北海;为孙策,收降余众,信然而归。[p]    太史慈更是一个壮志未酬的人。[p]    年只四十一,便撒手而去,最叹那临终之言:“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p]    大英雄虽有才能,虽是逢于乱世,可命不长寿,无奈归去。[p]    上榜理由:大男子汉。[p]    菊花评:可叹![p]    壮志指数:  6    未酬指数: 6    综合指数:6[p]    TOP  4[p]    羊祜[p]    羊祜整天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人生不如意事,十之有八九!”[p]    很是失意,很是忧伤,很是苍凉,很是悲壮。[p]    这是针对未能征服吴国及自己的人生经验而有感而发,做为大将,驰骋沙场,帮帝王建不世功业,成就翻天覆地之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可是几番努力后,全做了空功夫,都付于东流水,到头来,止步而不前。[p]    事业未成,几多感伤,几多忧愁,几多无奈。[p]    上榜理由:功业难成。[p]    菊花评:郁郁而终。[p]    壮志指数:  7     未酬指数:   7   综合指数:7[p]    TOP3[p]    郭嘉[p]    有郭嘉在时,曹操少有失败,失败也多是小挫;无郭嘉在时,曹操屡战屡败,虽有胜迹,却难有辉煌,这统一天下的梦想也是越来越远。[p]    郭嘉本是想有所作为的,可时不假年,天生英才不在,自从没有了他,寂寞的阿瞒只能是一个人在战斗。[p]    上榜理由:天生的奇才。[p]    菊花评:志愿难遂。[p]    壮志指数:   8    未酬指数: 8     综合指数:8[p]    TOP 2[p]    周瑜[p]    风流周瑜,雄姿周瑜,赤壁之战成名时,天下三分有雏形。[p]    若是没有周瑜,赤壁之战的结局,可以想象;若是没有周瑜,东吴帝国的走向,可以想象;若是没有周瑜,三国的精程度彩,可以想象。[p]    赤壁之战是三国的一个分水岭,也是周瑜人生的一个分水岭。[p]    赤壁之战前,雄姿英发,赤壁之战后,染病而终。[p]    从此曹刘少了一个劲敌,东吴少了一个能臣。[p]    上榜理由:历史难改。[p]    菊花评:计划比不上变划。[p]    壮志指数:  9     未酬指数:  9    综合指数:9[p]    TOP 1[p]    诸葛亮[p]    五丈原留不住伟人的脚步,任随着他由那秋风带走,消逝在历史的天空中。[p]    北伐伟业,从此止步,虽有后人继,却难以成,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p]    徒留后人,空长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p]    伟人不在,事迹尤在,令人遐思。[p]    上榜理由:志向是大的,目标还算正确,只是难为。[p]    菊花评:了不起的人。[p]    壮志指数: 10      未酬指数:10      综合指数:10
阅读全文

[p]    在《聊斋志异》这一部奇书里,记载了三则有关三国人物的故事,讲的是曹操、张飞、甄后的身后事,是研究清人对于三国看法的好材料,读来颇有意味,又颇有感觉,特写下自己的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p]    一、甄后[p]    甄后是三国时代的大美人,原是袁绍儿子袁熙的老婆,曹操攻占冀州后,成了曹丕的战利品,便将她带回家做了媳妇,小夫妻俩过得还很滋润,先后生了魏明帝和东乡公主,她还是传说中《洛神赋》的主角,曹植暗恋的对象。[p]    因而从她的这一人生轨迹之中,我们可以看出,和她多多少少有些瓜葛的男人有三个:袁熙、曹丕、曹植。[p]    其实不然,还有一个男人,在她的生命中也曾掀起过一点的波谰。[p]    《聊斋志异·卷七·甄后》讲的就是两人在分别了多年后,又一次相逢的事,充满了神秘气息、淡淡哀伤,及一抹疑问。[p]    在洛城这个地方,有个书生叫刘仲堪的,一天晚上,在房间里读书的时候,碰到一个美人深夜来访,她说自己就是甄后,而刘仲堪是刘公干的转世,为了报答他当年的痴情,特来相会。[p]    自此一夜情之后,甄后杳无音讯,刘仲堪不堪相思之苦,人渐憔悴,甄后得知后,便给他送来了一个名叫司香的女子,这个女子并非别人,竟然是当年铜雀台上供曹操享乐的“故妓”。[p]    在刘家住的时间长了后,就有很多人对她的出生抱有疑问,以为是妖物所变化的,便请来道士做法,结果那道士法术不精,倒是将自己的性命给丢了,女子也从此不知去向。[p]    薄松龄对此事的评论为:仙人因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来,但既是“篡子”之家出身的,就不一定会有“贞妇”,曹操奸雄一世,连自己老婆都顾不了,他自己没空哀叹,也只得让后人哀叹。[p]    古代刑法中有一项,是针对罪刑性质特别严重的人,名为“诛连九族”,算是将这一家族的人,全都给赶尽杀绝了,再绝的要算是朱隶对付方孝孺的,“诛十族”,包括了门生。[p]    没想文字中也有这一项,笔伐了本人不够,还要用文字诛连到家人,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文诛笔伐”,笔下的文字,是何等的畅快,何等的淋漓,将自己自以为是的人,好好地意霪了一番。[p]    仔细想来,中国文人向来就有这种传统,他们所认为的大恶人,在人世过得好好地,寿终就寝了,便构思出许多他在阴间受苦的景象来,以符合大众的意愿,如秦桧,有些便是要涉及到家人,如曹操。[p]    这则故事,虽是讲甄后的,按文人的习惯,怎么会错过这个机会,将他们所痛恨的乱世奸雄涮上一把,果然,曹操成了丐妇手中牵着的黄狗,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女人,成了他人的新欢,够狠,够辣的,令人读来,总有一种不快在心头缠绕着而迟迟不能挥去。[p]    注:故事里的刘公干,便是建安七子之一的刘祯,他与甄后的相识有一个典故:曹丕有一次请客,约了一大帮文人,刘祯就是其中之一,众人酒过三巡后,曹丕便按排了甄后出来给大家敬酒,所有人怕得罪了曹丕,都是低下了头不敢看甄后一眼,唯独刘祯为甄后的美貌所吸引,目光始终停留在甄后的身上而不能,移动半分,曹丕当然就不高兴了,刘祯因此被贬在外。[p]    二、曹操冢[p]    故事的大概内容为:在许昌城外,有一条水流湍急而又古怪的大河,人们在里面游泳时,往往都会莫名其妙的死亡,还不能得个全尸,身体断成好几截。[p]    官员呼说了这件事,便命人将水抽干,发现河下面有一个深深的黑洞,洞口是锋利的剑轮,人们因此而丧生,人们进一步的深入挖掘,找到了一块碑,上面的字为汉篆,原来这是曹操墓。[p]    一群人就打开了棺材,扔出枯骨将所有的金银财宝全都取了出来。[p]    薄松龄最后评论道:“曹操也算是奸诈的,做了七十二疑冢,本以为是在这之内的,原来却是在这七十二冢之外,但结果还是让人给掘了。这样来说,他的智慧也就是他的愚蠢的地方。”[p]    千年以来,曹操的形象就是很不好,一直以来,和篡汉的王莽并称为“操莽”,做为乱臣贼子的典范,从习凿齿开始,文人就喜欢埋汰曹操,抹黑曹操,连薄松龄也不例外,非得要他死了以后,都不安稳,编排出一些“道听途说”的话,将他贬得一无是处,这显然是深受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毒害,有其时代的局限性。[p]    曹操虽不是有着伟大情操的圣人,也不是如他们所说的那么不堪,照我看来,他的有些行为,如屠城、坑降卒、杀名士和功臣,确实不可取,也是应该批判和反对的,但他所做出的功绩,也不能是一笔抹杀掉的,正如他所说的,按当时天下的情况,若不是他这个强悍人物出来收拾残局,这世上还真不知道,有几人称王、几人称帝,这时局将会更加混乱,老百姓也将更加难以生存,这基本上是符合事实的。[p]    人无完人,我们也不必过多的去苛求,这从古到今,称得上圣贤的,也就只有那么几个,掰个手指头都能数过来,而且还因验了鲁迅笔下那位九斤老太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老话:“一代不如一代。”[p]    三、桓侯[p]    桓侯便是张飞,《三国志》的作者称其有“国士之风”,曹操的得力谋士程昱说他是“万人敌”,也有人说他“善草书”,是知名的书法家,老大哥刘备讲他“刑法过差”,他也终因自己性格上的缺陷,枉送了性命。[p]    有一点不可否认的,他喜欢与士大夫、有君子风度的人士结交,而讨厌小人、低下的人,这一点与关公的“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恰好反其道而行。[p]    《桓侯》一篇,正是从他的这一性格出发,而引伸开来。[p]    荆州有一个彭好士,一日晚上在饮宴归来的路上,所乘之马误食路边的细草后,变为千里之驹,将他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经打听,才知原来这是在阆中,是这里好客的主人把他请来的。[p]    等到饮宴之时,发现这主人不是别人,正是桓侯张飞,座上还有别的被邀请来的人,独有彭好士最受主人的爱待,一番畅饮之后,张飞命他们一起回家了。[p]    彭好士得此机缘,不仅得了一匹好马,还收获了可观的财富,因此过上了小康生活。[p]    薄松龄最后说道,从这件事来看,张飞却是好客,前人所说绝非虚假,他请客人入席,而将人胳膊弄伤了,当年的勇力,可想而知了。[p]    想起一句话,有些人活着,却早就死了;有些人死了,却永远活着。[p]    张飞当属于后者。[p]    每当想起,总觉得有一股凛凛然生气在,那长阪坡以二十骑敌数千精锐铁骑的威武形象总在脑海挥之不去,这也就是他的魅力所在。[p]    附录:[p]    卷七:甄后[p]    洛城刘仲堪,少钝而淫于典籍。恒杜门攻苦,不与世通。一日方读,忽闻异香满室,少间佩声甚繁。惊顾之,有美人入,簪珥光采,从者皆宫妆。刘惊伏地下,美人扶之曰:“子何前倨而后恭也?”刘益惶恐,曰:“何处天仙,未曾拜识。前此几时有侮?”美人笑曰:“相别几何,遂尔懜懜!危坐磨砖者非子耶?”乃展锦荐,设瑶浆,捉坐对饮,与论古今事,博洽非常。刘茫茫不知所对。美人曰:“我止赴瑶池一回宴耳,子历几生,聪明顿尽矣!”遂命侍者,以汤沃水晶膏进之。刘受饮讫,忽觉心神澄彻。既而曛黑,从者尽去,息烛解襦,曲尽欢好。[p]    未曙,诸姬已复集。美人起,妆容如故,鬓发修整,不再理也。刘依依苦诘姓字,答曰:“告郎不妨,恐益君疑耳。妾,甄氏;君,公干后身。当日以妾故罹罪,心实不忍,今日之会,亦聊以报情痴也。”问:“魏文安在?”曰:“丕,不过贼父之庸子耳。妾偶从游嬉富贵者数载,过即不复置念。彼曩以阿瞒故,久滞幽冥,今未闻知。反是陈思为帝典籍,时一见之。”旋见龙舆止于庭中,乃以玉脂合赠刘,作别登车,云推而去。[p]    刘自是文思大进。然追念美人,凝思若痴,历数月渐近羸殆。母不知其故,忧之。家一老妪,忽谓刘曰:“郎君意颇有思否?”刘以言隐中情告之,妪曰:“郎试作尺一书,我能邮致之。”刘惊喜曰:“子有异术,向日昧于物色。果能之,不敢忘也。”乃折柬为函,付妪便去。半夜而返曰:“幸不误事。初至门,门者以我为妖,欲加缚絷。我遂出郎君书,乃将去。少顷唤入,夫人亦欷歔,自言不能复会。便欲裁答。我言:‘郎君羸惫,非一字所能瘳。’夫人沉思久,乃释笔云:‘烦先报刘郎,当即送一佳妇去。’濒行,又嘱:‘适所言乃百年计,但无泄,便可永久矣。’”刘喜,伺之。[p]    明日,果一老姥率女郎诣母所,容色绝世,自言:“陈氏;女其所出,名司香,愿求作妇。”母爱之,议聘,更不索资,坐待成礼而去。惟刘心知其异,阴问女:“系夫人何人?”答云:“妾铜雀故妓也。”刘疑为鬼,女曰:“非也。妾与夫人俱隶仙籍,偶以罪过谪人间。夫人已复旧位;妾谪限未满,夫人请之天曹,暂使给役,去留皆在夫人。故得长侍床箦耳。”一日,有瞽媪牵黄犬丐食其家,拍板俚歌。女出窥,立未定,犬断索咋女,女骇走,罗衿断。刘急以杖击犬。犬犹怒,龁断幅,顷刻碎如麻,嚼吞之。瞽媪捉领毛,缚以去。刘入视女,惊颜未定,曰:“卿仙人,何乃畏犬?”女曰:“君自不知,犬乃老瞒所化,盖怒妾不守分香戒也。”刘欲买犬杖毙,女不可,曰:“上帝所罚,何得擅诛?”[p]    居二年,见者皆惊其艳,而审所从来,殊恍惚,于是共疑为妖。母诘刘,刘亦微道其异。母大惧,戒使绝之,刘不听。母阴觅术士来,作法于庭。方规地为坛,女惨然曰:“本期白首,今老母见疑,分义绝矣。要我去亦复非难,但恐非禁咒可遣耳!”乃束薪爇火,抛阶下。瞬息烟蔽房屋,对面相失。忽有声震如雷,已而烟灭,见术士七窍流血死矣。入室,女已渺。呼妪问之,妪亦不知所去。刘始告母:“妪盖狐也。”异史氏曰:“始于袁,终于曹,而后注意于公干,仙人不应若是。然平心而论:奸瞒之篡子,何必有贞妇哉?犬睹故妓,应大悟分香卖履之痴,固犹然妒之耶?呜呼!奸雄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已!”[p]    卷十:曹操冢[p]    许城外有河水汹涌,近崖深黯。盛夏时有人入浴,忽然若敲刀斧,尸断浮出;后一人亦如之。转相惊怪。邑宰闻之,遣多人闸断上流,竭其水。见崖下有深洞,中置转轮,轮上排利刃如霜。去轮攻入,中有小碑,字皆汉篆。细视之,则曹孟德墓也。破棺散骨,所殉金宝尽取之。[p]    异史氏曰:“后贤诗云:‘尽掘七十二冢,必有一冢葬君尸。’宁知竟在七十二冢之外乎?奸哉瞒也!然千余年而朽骨不保,变诈亦复何益?呜呼,瞒之智正瞒之愚也!”[p]    卷十二:桓侯[p]    荆州彭好士,友家饮归。下马溲便,马龁草路旁。有细草一丛,蒙茸可爱,初放黄花,艳光夺目,马食已过半矣。彭拔其余茎,嗅之有异香,因纳诸怀。超乘复行,马骛驶绝驰,颇觉快意,竟不计算归途,纵马所之。[p]    忽见夕阳在山,始将旋辔。但望乱山丛沓,并不知其何所。一青衣人来,见马方喷嘶,代为捉衔,曰:“天已近暮,吾家主人便请宿止。”彭问:“此属何地?”曰:“阆中也。”彭大骇,盖半日已千余里矣,因问:“主人为谁?”曰:“到彼自知。”又问:“何在?”曰:“咫尺耳。”遂代鞚疾行,人马若飞。过一山头,见半山中屋宇重叠,杂以屏幔,遥睹衣冠一簇,若有所伺。彭至下马,相向拱敬。俄主人出,气象刚猛,巾服都异人世。拱手向客,曰:“今日客莫远于彭君。”因揖彭,请先行。彭谦谢,不肯遽先。主人捉臂行之。彭觉捉处如被械梏,痛欲折,不敢复争,遂行。下此者犹相推让,主人或推之,或挽之,客皆呻吟倾跌,似不能堪,一依主命而行。登堂则陈设炫丽,两客一筵。彭暗问接坐者:“主人何人?”答云:“此张桓侯也。”彭愕然,不敢复咳。合座寂然。酒既行,桓侯曰:“岁岁叨扰亲宾,聊设薄酌,尽此区区之意。值远客辱临,亦属幸遇。仆窃妄有干求,如少存爱恋,即亦不强。”彭起问:“何物?”曰:“尊乘已有仙骨,非尘世所能驱策。欲市马相易如何?”彭曰:“敬以奉献,不敢易也。”桓侯曰:“当报以良马,且将赐以万金。”彭离席伏谢。桓侯命人曳起之。俄倾酒馔纷纶,日落命烛。众起辞,彭亦告别。桓侯曰:“君远来焉归?”彭顾同席者曰:“已求此公作居停主人矣。”桓侯乃遍以巨觞酌客,谓彭曰:“所怀香草,鲜者可以成仙,枯者可以点金;草七茎,得金一万。”即命僮出方授彭,彭又拜谢。桓侯曰:“明日造市,请于马群中任意择其良者,不必与之论价,吾自给之。又告众曰:“远客归家,可少助以资斧。”众唯唯。觞尽,谢别而出。[p]    途中始诘姓字,同座者为刘子翬。同行二三里,越岭即睹村舍。众客陪彭并至刘所,始述其异。先是,村中岁岁赛社于桓侯之庙,斩牲优戏以为成规,刘其首善者也。三日前赛社方毕。是午,各家皆有一人邀请过山。问之,言殊恍惚,但敦促甚急,过山见亭舍,相共骇疑。将至门,使者始实告之;众亦不敢却退。使者曰:“姑集此,邀一远客行至矣。”盖即彭也。众述之惊怪。其中被把握者,皆患臂痛;解衣烛之,肤肉青黑。彭自视亦然。众散,刘即襆被供寝。既明,村中争延客;又伴彭入市相马。十余日相数十匹,苦无佳者;彭亦拚苟就之。又入市见一马骨相似佳;骑试之,神骏无比。径骑入村,以待鬻者;再往寻之,其人已去。遂别村人欲归。村人各馈金资,遂归。[p]    马一日行五百里。抵家,述所自来,人不之信,囊中出蜀物,始共怪之。香草久枯,恰得七茎,遵方点化,家以暴富。遂敬诣故处,独祀桓侯之祠,优戏三日而返。[p]    异史氏曰:“观桓侯燕宾,而后信武夷幔亭非诞也。然主人肃客,遂使蒙爱者几欲折肱,则当年之勇力可想。”[p]    吴木欣言:“有李生者,唇不掩其门齿,露于外盈指。一日于某所宴集,二客逊上下,其争甚苦。一力挽使前,一力却向后。力猛肘脱,李适立其后,肘过触喙,双齿并堕,血下如涌。众愕然,其争乃息。”此与桓侯之握臂折肱,同一笑也。
阅读全文

[p]    TOP 5[p]    太史慈北海突围[p]    《三国志·吴书四·刘繇太史慈士燮传第四》:须明,(太史慈)便带鞬摄弓上马,将两骑自随,各作一的持之,开门直出。外围下左右人并惊骇,兵马互出。慈引马至城下堑内,植所持的各一,出射之,射之毕,径入门。明晨复如此,围下人或起或卧,慈复植的,射之毕,复入门。明晨复出如此,无复起者,於是下鞭马直突围中驰去。比贼觉知,慈行已过,又射杀数人,皆应弦而倒,故无敢追者。[p]    《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融喜,修书付慈,慈擐甲上马,腰带弓矢,手持铁枪,饱食严装,城门开处,一骑飞出。近壕,贼将率众来战。慈连搠死数人,透围而出。管亥知有人出城,料必是请救兵的,便自引数百骑赶来,八面围定。慈倚住枪,拈弓搭箭,八面射之,无不应弦落马。贼众不敢来追。[p]    太史慈神勇,与众军之中,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三国名将之中,能有与此等同威风者,也只有赵云、张飞、关公、吕布四人而矣。[p]    所谓“艺高人胆大”,只有绝技在身,心无所畏者,才能在此乱军所围之中,犹如行走于旷野般自在而无拘束。[p]    锋芒所至,敌皆丧胆,势如破竹,无人能挡,也无人敢挡。[p]    上榜理由:箭射八方,人行天下。[p]    菊花评:好一个,太史慈![p]    经典指数:6   影响指数: 6  综合指数:6[p]    TOP 4[p]    张辽威震合肥地[p]    《三国志·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第十七》:於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馀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馀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p]    《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 孙权跳过桥南,徐盛、董袭驾舟相迎。凌统、谷利抵住张辽。甘宁、吕蒙引军回救,却被乐进从后追来,李典又截住厮杀,吴兵折了大半。凌统所领三百余人,尽被杀死。统身中数枪,杀到桥边,桥已折断,绕河而逃。孙权在舟中望见,急令董袭棹舟接之,乃得渡回。吕蒙、甘宁皆死命逃过河南。这一阵杀得江南人人害怕;闻张辽大名,小儿也不敢夜啼。[p]    这一战,主要布局人是曹操,他定下的是孙权若是来围,“张辽、李典二将军出战,乐进将军守城”的大战略、大方针,而张辽则是具体执行人,终不辱使命,光荣地完成了任务,并与李典的不和谐关系,也得到了有效地修补。[p]    曹操对他的属下很了解,知人而善任,打击了孙权的嚣张气焰、大大鼓舞了军士的士气,还将合肥之地,牢牢地握在自己的手中。[p]    张辽以七千之众(实际上真正出战的是连夜召募而来的八百死士),抵敌孙权所率的十万之众,一点不惧,身先士卒,一马当先,斩二将,杀数十人,惊得孙权,只得往高地上跑,想找他单挑,连个人影都找不到。[p]    将一国君主逼到了这种狗急跳墙的地步,三国名将之中,也就只有张辽一人。[p]    孙权估计真是吓怕了,即使张辽后来生病时,只是在海陵逛了一圈,他竟对自己的手下将领说出这样“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灭自己威风,长他人志气的话来。[p]    诚如曹丕所说:“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贼至今夺气,可谓国之爪牙矣。”[p]    能得君主此评,张辽此生也不虚度了。[p]    上榜理由:为将者,威风如此,谁能敌?[p]    菊花评:曹操手下第一大将。[p]    经典指数: 7  影响指数: 7  综合指数:7[p]    TOP 3[p]    猛张飞据桥怒吼[p]    《三国志·蜀书六·关张张黄赵第六》:表卒,曹公入荆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当阳之长阪。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p]    《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却说文聘引军追赵云至长坂桥,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曹操急令去其伞盖,回顾左右曰:“我向曾闻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轻敌。”言未已,张飞睁目又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颇有退心。飞望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乃挺矛又喝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操便回马而走。于是诸军众将一齐望西奔走。[p]    大家且看,张飞所面对的是哪些人:[p]    曹仁:三军服其勇。[p]    夏侯惇:说“父精母血,不可弃也!”,被射了眼往嘴里嚼的那位。[p]    夏侯渊:虎步关右,所向无前。[p]    乐进:容貌虽是矮小,但“以胆烈从太祖”。[p]    张辽:逍遥津之役,威震江东,辽东小儿闻其名,而不敢夜啼。[p]    张郃:司马郭淮评其为“国家名将,刘备所惮。”[p]    许褚: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曹公,曹公左右将许褚瞋目盻之,超乃不敢动。[p]    曹操:乱世之雄,治世之能臣。[p]    只要随便走出一位来,无不是独挡一面,威风一时的人物,可到了张飞面前,都齐齐地哑火,成了发不了威的病猫,直看着张老大再那木桥上独自发飚而不敢有所动。[p]    最可怜的还是那夏侯杰,只听得几声吼,便“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倒霉成这样,又能向谁去喊冤?[p]    上榜理由:是好汉,吼出来![p]    菊花评:先前时,张飞命所率的二十余骑,“砍下树枝,拴在马尾上,在树林内往来驰骋,冲起尘土,以为疑兵,”以虚为实,迷惑曹军,倒是有些急智,可后来,见曹军远去,便“速唤回原随二十余骑,解去马尾树枝,令将桥梁拆断,”就是摆明了对曹操说,我的部队少得可怜,怕了你了,你来追吧。[p]    这等好事,曹操又怎么能放过?[p]    经典指数: 8  影响指数: 8  综合指数:8[p]    TOP 2 [p]    甘宁百骑劫魏营[p]    《三国志·吴书十·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第十》:后曹公出濡须,宁为前部督,受敕出斫敌前营。权特赐米酒众殽,宁乃料赐手下百馀人食……至二更时,衔枚出斫敌。敌惊动,遂退。[p]    《裴松之注三国志·吴书十·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第十》引《江表传》:宁乃选手下健兒百馀人,径诣曹公营下,使拔鹿角,逾垒入营,斩得数十级。北军惊骇鼓譟,举火如星,宁已还入营,作鼓吹,称万岁。[p]    《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甘宁百骑劫魏营左慈掷杯戏曹操”:甘宁将酒肉与百人共饮食尽,约至二更时候,取白鹅翎一百根,插于盔上为号;都披甲上马,飞奔曹操寨边,拔开鹿角,大喊一声,杀入寨中,径奔中军来杀曹操。原来中军人马,以车仗伏路穿连,围得铁桶相似,不能得进。甘宁只将百骑,左冲右突。曹兵惊慌,正不知敌兵多少,自相扰乱。那甘宁百骑,在营内纵横驰骤,逢着便杀。各营鼓噪,举火如星,喊声大震。甘宁从寨之南门杀出,无人敢当。[p]    甘宁应是孙权手下继太史慈之后的,又一位得力战将。[p]    事后,孙权言道:“曹操有他的张辽,我有我的甘宁,有甘宁在足以和张辽抵敌。”将甘宁提到了与张辽同等的高度,看上去似乎有些太夸张,但还是的些道理的。[p]    甘宁此次之行,大大地鼓舞因经逍遥津一役而大大折损东吴军士的士气,对稳定了军心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孙权正好用此说事,树立一个榜样,以振奋人心。[p]    甘宁这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惊世气概,以百人之力,独闯敌营,绝非是只有一身蛮力便可实行,首先这份一往无前的胆魄就足以惊天动地,何况还有一百人出、一百人回的指挥有度,也是令人不禁叹服。[p]    《三国志》上还载有这么一个故事,让我们对甘宁的能力,不得不重新衡量:[p]    “后随鲁肃镇益阳,拒关羽。羽号有三万人,自择选锐士五千人,投县上流十馀里浅濑,云欲夜涉渡。肃与诸将议。宁时有三百兵,乃曰:“可复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对之,保羽闻吾欬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肃便选千兵益宁,宁乃夜往。羽闻之,住不渡,而结柴营,今遂名此处为关羽濑。”[p]    关公是何等人,威震华夏,曹操为避其锋而曾想过迁都的念头,但碰上了甘宁而不敢渡,可见甘宁之名,对其对手是何等的震憾。[p]    上榜理由:兴霸,可是要振兴东吴霸业。[p]    菊花评:这种武将,哪个君主不想要?[p]    经典指数: 9  影响指数:  9 综合指数:9[p]    TOP 1[p]    赵云大战长坂坡[p]    《三国志·蜀书六·关张张黄赵第六》: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p]    《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 却说赵云自四更时分,与曹军厮杀,往来冲突,杀至天明……赵云大喝一声,挺枪纵马,直取淳于导。导抵敌不住,被云一枪刺落马下……正走之间,见一将手提铁枪,背着一口剑,引十数骑跃马而来。赵云更不打话,直取那将。交马只一合,把那将一枪刺倒,从骑皆走……早有一将,引一队步军至,乃曹洪部将晏明也,持三尖两刃刀来战赵云。不三合,被赵云一枪刺倒,杀散众军,冲开一条路……前面又有二将,使两般军器,截住去路:后面赶的是马延、张顗,前面阻的是焦触、张南,都是袁绍手下降将。赵云力战四将,曹军一齐拥至。云乃拔青釭剑乱砍,手起处,衣甲平过,血如涌泉。杀退众军将,直透重围……这一场杀: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p]    长坂坡传奇造就了赵云的同时,造就一个“金身不败”的神话。[p]    芸芸众生之中,上天通过他,赵云这一个神将,完成了这个神话。[p]    “常山赵子龙”之名,从此扬名天下,无人不闻,无人不识,直至绵延到几千年以后。[p]    长坂坡,又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就只是因为他的存在,一个赵家好男儿。[p]    长坂坡,是经典,是传奇,又是神话。[p]    说它是经典,因为它不可重现;说它是传奇,因为它不可复制;说它是神话,因为它不可超越。[p]    上榜理由:打不破的神话。[p]    菊花评:感谢罗贯中,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非一般的赵云。[p]    经典指数: 10  影响指数: 10  综合指数:10
阅读全文

[p]    候选:[p]    刘禅父子[p]    刘禅的这一生,是安享的荣华、无忧无虑、无所作为的一生,若是做为一个普通人,这显然是天大的幸福,可做为皇帝显然是不合格的,一个不思进取的帝王,最终的结局,只能是眼看着自己的国土被人一点一点的吞噬干净。[p]    也许是隔代遗传的缘故,刘谌比其父来,更多的是激烈的血性,羞于社稷之失的他,用自己的血来证明,刘氏子孙并非都是屈膝投降之辈。[p]    刘焉父子[p]    再刘备还未入蜀之前,这益州的地盘,还是刘焉说了算。刘焉这人,没有什么大本事,碰上了好机会,做上了益州牧的位置,也算是有了一块大大的盘,总不用看人眼色行事,天下纷争,偏居于一隅的他,也就过上了土皇帝的生活。[p]    刘璋继了他父亲刘焉位子,但也只知道自己的快乐,也不管他人的痛苦,让好好地一个生龙活虎的益州没有了一点生,又时常受到张鲁的侵袭,连自己的土地都守不好,还妄想着请人帮忙,结果引狼入室,好大的一份家业,彻底葬送。[p]    袁绍父子[p]    袁绍有大志,却无谋,手下能人辈出,却不能为己所用,本是众诸侯之中,实力最为强劲而又最具有优势夺取天下的,可惜,白白浪费了大好资源,全都是为曹操作了嫁衣。[p]    袁谭、袁尚、袁熙等几个儿子,也全都是一路货色,老爸一死,就只知道争权夺利,抢地盘,可抢来抢去,还不是为别人而抢,做了人家阿瞒的急先锋。[p]    刘表父子[p]    刘表很像袁绍,但还不如,袁绍还知道争一下天下,刘表就只知道守着自己家里的一亩三分地,最是爱好和平,打架的事从来也不掺和的,将荆州守得四平八稳,别人进不来,自己也不出去,几年间,也就是这么大一块地盘,也不见得增了几分。[p]    他一完蛋大吉,这可苦了自己的儿子,接班人刘琮本就没有一点主意,权力全在蔡家人手里,曹操一来,便是投降大吉,被排斥在外的刘琦虽有心回天,奈能力不足,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父辈所打下的基业成了别人餐桌上的美食。[p]    杨彪父子[p]    杨彪的这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任京兆尹的时候,处决了大宦官司王甫;董卓想迁都长安,百官不敢说话,也是他出来争论,而被免了官;董卓死后,李郭做乱,也是他尽力护卫着。[p]    大家对他也许陌生,对他的儿子应该很熟悉,就是那个才思敏捷的杨修。杨修的才华,全都用在了小玩艺上,没有一点的大家子气,或是对国有利的建言,这与他的父亲是无法比的,最后招曹操所忌而被杀,全是自己给自己找的麻烦。[p]    可怜杨彪白发人送了黑发人,从此闭门不仕。[p]    凌操父子[p]    凌操在很早的时候,就出来和孙策一起混社会了,还混得不错,凡是有征战的,他都充为先锋,史书上说他,为人侠义有胆气,平治山越时,“使奸猾之徒敛手”,老是充在前面,正好给人当靶子,再一次讨伐黄祖的时候,凌操被甘宁一箭射死,从此也就和这世界说了BEYBEY。[p]    司马昭父子[p]    从老爹与哥哥手中接过权力魔杖的司马昭,虽然说能力上有所欠缺,但还是很好地完成历史交给他的任使命,为司马晋的茁壮成长,不余余力的添砖加瓦,终于建成了晋国大厦的外部构造。[p]    司马炎接下来的任务就轻松了,自己的爷爷打下了地基,自己的伯伯与父亲建成了大厦,他所要做的就是装饰一新,改换一下门面,如他的父亲般,他也是很好地完成任务。[p]    马腾父子[p]    马腾也算是一方诸侯,颇有些实力,从小家里很穷,也可说是从底层打拼出来的,但他与自己的朋友韩遂闹得不开心,也就搬到了许昌居住,本以为可以安享天年,就这样,聊度一生。[p]    可惜马超横插一扛子,与曹操闹起了别扭,阿瞒当然也就不客气的将马腾一家三百多口全都杀了,这也成了马超心中永远的痛。[p]    马超有勇却产谋,只知道有武力可以横行天下,横来横去,把自己一家横进去了不说,连自己的那块地盘也给丢了个干净,实在是不知道让人说什么好。[p]    TOP 10[p]    诸葛瞻父子[p]    与其父诸葛亮相比,尽管诸葛瞻有着这样及那样的不足,但他的忠心为国,不惜拼了性命,保家卫国的精神,却是令人感叹不已,身为名门之后,忠良之后,以他的行为来看,绝不辱没了这个名声。[p]    诸葛尚也是好样的,绵竹遇邓艾绝不乞降,与其父诸葛瞻双双战死,为自己的这一生,做了一个很好的注脚,英烈如此,诸葛一家也不愧了蜀国两代帝王的厚待。[p]    上榜理由:一门英烈。[p]    菊花评:也不枉了诸葛这个姓。[p]    感情指数:  1   声望指数:   1  影响指数:1[p]    TOP 9[p]    陈群父子[p]    许多人对陈群这个人有些陌生,但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魏国重臣,其权威可说是能及者寥寥,曹丕对他很是重用,临死的时候,托孤的大臣有三个,曹真、司马懿,陈群。再后来朝廷允许大臣开府的,也就只有四个人:曹休、曹真、司马懿,还有就是陈群。[p]    陈群是一个地道的文官,出了个儿子陈泰,却以武事为荣,是后来魏国对蜀汉作战的最高军事长官,其在军事方面的谋略胜过了老爹,当时就有人评价父子俩说,若单论学问与为人,陈泰不如他爹;但若说为国军事专长,陈泰就比他老爹强。[p]    上榜理由:一文一武。[p]    菊花评:有张有驰。[p]    感情指数:  2   声望指数:  2   影响指数:2[p]    TOP 8[p]    诸葛谨父子[p]    诸葛谨是诸葛亮的哥哥,做起事来也一点不比诸葛亮差,孙权当权时,十分的器重他,有事没事地总会找他商询,他也是威重一时,成为吴国的重臣。[p]    儿子诸葛恪,从小就展示了他的不凡机智,孙权临死的时候,还成了托孤大臣,手握着东吴帝国的大权,也就是为人太自傲,从不关心自己周边的人,结果是让人连窝端了。[p]    上榜理由:[p]    菊花评:[p]    感情指数:  3   声望指数:  3   影响指数:3[p]    TOP 7[p]    陆逊父子[p]    东吴众臣之中,若论功勋最为卓著的,个人认为,有四人:周瑜、鲁肃、吕蒙、陆逊。[p]    夷陵之战,尽显了陆逊的军事才能,其实他在政治上也颇有成,深得孙权的器重,品德上也算是无亏,就是书读得太多,有些固执,后因立太子一事,和孙权争得不可开交,倒是给自己惹来了无尽的麻烦。[p]    陆抗的声名虽没有他老爹那么大,但也不是省油的灯,由他有吴国边界上守着,历史上闻名的大将羊怙竟然愣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吃了不少暗亏,只好整天哀叹着“天下不如意事,十之有八九”。[p]    上榜理由:都是重臣。[p]    菊花评:结局不一样。[p]    感情指数: 4    声望指数:  4   影响指数:4[p]    TOP 6[p]    刘备父子[p]    刘备是一代枭雄,虽有“七易其主,四弃妻女”的不光彩记录,但始终不失为英雄,从没有一片立足的根据地及身无几两银开始,带着一帮兄弟,勤苦奋斗了大半生,终于创下了一番基业,过了一回皇帝瘾。[p]    做为接班人的刘禅就没得比,要血性没有,要骨气没有,自己的国家守不住,拱手让给了别人不说,还说出“乐不思蜀”这般没心没肺的话来,也许是遗传基因出了问题,真怀疑当初赵帅哥长坂坡一役中,是不是弄丢了刘禅,找一个别的孩子来充数。(抱歉,近日重看了一遍《寻秦记》,云迷们别砸!)[p]    也许刘备打小就是吃苦过来的,总是想给予自己的儿子自己所没有的,娇宠惯了,也就养成了一个没性格的人物。[p]    上榜理由:同是君王。[p]    菊花评:成就不一样。[p]    感情指数:  5   声望指数:  5   影响指数:5[p]    TOP 5[p]    钟繇父子[p]    钟繇是著名的书法家,在书法史上地位,与“书圣”王羲之并称,难得的是他没有众多知名文人所有的“呆气”,即不识人情,在政治方面,他也是一把手,玩转得很自在,深得BOSS的厚爱。[p]    钟繇的几个儿子也不赖,大儿子钟毓小小年纪,就做到散骑常侍的位置,也是名重当时的人物,小儿子钟会更是了不得,深得司马昭的信任,手握大权,担负起灭蜀的重任,但就是太聪明,以为自己帝星高照,反了一回水,就给崩了。[p]    上榜理由:有其父有其子。[p]    菊花评:名声很大。[p]    感情指数:  6   声望指数:  6   影响指数:6[p]    TOP 4[p]    诸葛亮父子[p]    诸葛亮的政治才华,三国时代也只有曹操能及,他的功勋,在蜀国无人能及,刘备死后,也就他在独力支撑着大局,其实活得很累,可又没有一个合适的而又能力出众的接班人,这一副重担也就一直自己扛着,直到扛不动的那天,给后人留下的值得品味的是那作个字“鞠躬尽萃,死而后已。”[p]    诸葛瞻在其父亲光辉形象的照耀下,虽也是为时人所重,但过多的还是曹操评论孙策的那句话“籍父之名”,才能是有的,功劳也是有的,总体而言,得其遗传而非真传,得其形未得其神,引用干宝的一句子话来说:“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敌,而能外不负国,内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p]    上榜理由:父有德行,子效之。[p]    菊花评:一个是明月,一个是亮星。[p]    感情指数: 7    声望指数:   7  影响指数:7[p]    TOP 3[p]    孙坚父子[p]    对于江东基业来说,孙坚是开创者,孙策是尊定者,孙权是守成者。[p]    孙坚为人勇武有力,又有智谋,讨董卓之时,各路诸候之中,也就有他与曹操敢与之叫板,其余者皆无足道,可惜,死的太早,这未竟事业,也就只得有两个儿子来完成。[p]    孙策比他老爸做得还要出色,连向来看不起人的袁术也对他青眼有加,江东的大块大块土地,基本上可以说都是他打下来的,能文能武,实是难得的俊杰人物,只是过于急燥,落得个英年早逝的下场;与自己的哥哥与父亲相较,孙权少了几分冲动,多了几分忍让,这也是他强于二人之处,开国打江山是要有冲劲的人物,要保疆卫土则需要有城府稳重的人,对于刘蜀政权,他极力拉拢,对于曹魏政权,则是敢战敢降,经历了不懈努力后,终于开创了孙吴政权,三分天下,也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p]    上榜理由:一门三杰。[p]    菊花评:都做得大事。[p]    感情指数:  8   声望指数:   8  影响指数:8[p]    TOP 2[p]    司马懿父子[p]    司马懿一直以来是曹魏的重臣,也正是他的稳扎稳打政策,拖挎了一心想要取天下的诸葛亮,军事上的春风得意,也不能忽略了他政治上的权谋,正是他的假痴不癫之计,夺了曹爽的权后,司马家从此在朝中一家独大,为晋朝的建立积累下了雄厚的资本。[p]    司马师坐享其成,很好地接替了父亲的职位,与弟弟司马昭一起,经心经营着自己的小帝国,做着从前曹魏对汉家所做的事,别说,做得挺好,魏家虽未换招牌,早就有名无实。[p]    上榜理由:龙生龙,凤生凤。[p]    菊花评:合作才是王道。[p]    感情指数: 9    声望指数:   9  影响指数:9[p]    TOP 1[p]    曹操父子[p]    曹操虽然是甘心做了“周文王”,但实际上的江山全是由他开创得来的,在三国君主这中,若是论能力与权谋,当首推曹操。虽有诸多的败迹,但凭其对人才的招贤若渴,对天下局势的了若,从小就大,由弱就强,才有了后来的魏家天下。难能可贵的他还是一个知名的文人,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据说,书法也不错,可算得是上一个全才了。[p]    曹丕是不如他父亲曹操的,也就是搞搞小阴谋,夺夺权,将汉给禅让了,其余的一无可观,少了那份开疆拓土的气势,也只能是眈在家里享清福,写写小诗,搞些情调。[p]    曹植的文采很好,可是不懂政治,又好喝酒,就如后世的李白,虽然是很有才华,也有抱负,但终不能担当大任,做一个安闲的王爷也是一条不错的归途。[p]    上榜理由:三个人杰。[p]    菊花评:最有名望。[p]    感情指数: 10   声望指数: 10   影响指数:10[p]    TOP ?[p]    不是父子[p]    董卓与吕布名为父子,其实不有一点的血缘关系,吕布也因为一个女人,将董卓著给火拼,这两个义父义子哪来的感情;刘封是刘备的螟蛉之子,也没有血缘上的关系,刘封呼了孟达的谗言,不发兵救关公,结果落了个惨死的下场;诸葛亮与刘禅也因刘备的临终托付结成了父子关系,在诸葛亮在世时,刘禅对他的相父,言听计从,敬爱有加,可等人一过世,就翻脸,众臣想给诸葛亮在成都立个庙,他就是不同意。[p]    菊花评:毕竟不是自己亲生的。[p]    感情指数:   ?   声望指数:?      影响指数:?
阅读全文

[p]    候选:[p]    甄氏[p]    袁绍的儿子袁熙家的媳妇,曹操破了冀州后,曹丕入袁府,得一女子,虽是蓬头垢面,可玉肌花貌,倾国之色,于是就纳为自己所有。此女子便是甄氏,后来生了魏明帝。[p]    很多人都只知道她的美丽,却很少知道她还有豪爽的一面。[p]    当时天下兵乱,民不聊生,饥饿的百姓们纷纷拿出自己家中的金银财宝,与大户人家换粮食,甄氏家就是其中之一。[p]    甄氏当时就提醒自己的母亲说,现在是乱世,要这多的珠宝有何用处,书上说的,匹夫无罪,怀璧为罪。这边上又都是饥民,还不如发谷接济亲族邻里,广施恩惠,才是处世之道。[p]    家里人听了她的话,觉得不错,便照着做了,因而救活了不少人,实在是奇女子。[p]    吴夫人[p]    孙坚少有奇才,就因为有自信的资本,为人也有些霸道,做起事来,也不会顾虑到别人的感受,因而也引起了很多的争议,很多人也不喜欢他。[p]    吴夫人很有才貌,孙坚想要娶他为妻,可是吴氏的亲戚们认为孙坚这人“轻狡”,应该婉言拒绝掉,吴夫人却很识趣,说道:“我们不能为了一个女人而取祸上身。”于是,就嫁给了孙坚,生下了四男一女。[p]    这又是为了一个全族考虑不惜牺牲自己的女人,还好所嫁之人,也不是如人们想象的那样不近人情。[p]    祝融  [p]    以火神的名字命名,孟蛮子的这个婆娘真是“火”得可以。[p]    这个女人,性格刚烈如火,估计是一句话不投机,便能抽出刀来,将你剁成两半的主。若是闹起家庭纷争来,可是够孟获喝上几壶的。相比于中原女子的弱不禁风,更有一番异地风味。[p]    女人,穿上军装,给人一种英姿飒爽的感觉,威武之中带有几分柔性,刚强之中又有几许的温情,且称之为“野蛮的温柔”。[p]    后来征南蛮之时,诸葛亮可是费了好大的力气,派了三大将才将她给擒获了。[p]    TOP 10[p]    曹氏[p]    汉献帝只是一个傀儡,在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下,没有一点汉室天子的威严,整天也只能是如女人般哀怨自己的身世可叹。[p]    汉献帝后然娶的是曹操的女儿,阿瞒本以为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控制住这个小皇帝,但出人意料的,这位曹皇后,竟然也不给自己娘家人的面子,在曹丕威逼献帝退位的时候,挺身而出,说了很多颇有些正义感的话来,惊得前来逼位的大臣,都傻了眼。[p]    上榜理由:要的就是这种“六亲不认”。[p]    菊花评:本是自家人,不认一家人。[p]    节烈指数:  1    影响指数:  1    综合指数:1[p]    TOP 9[p]    赵昂妻[p]    这又是一个与马超不对付的。[p]    赵昂刚起兵反抗马超时,还是有些顾虑的,因为自己的儿子赵月正是马超的裨将,其妻王氏却说,为了报君父的大耻,自己不要命都不算什么,何况是一个儿子,你若不举事,我就先死给你看。[p]    起兵之后,王氏还将自己的首饰捐出来劳军,是坚决地支持自己的老公想与马超对抗到底了。[p]    马超果然不敌这些后面有家人全心支持的群狼,败下阵来,只得投靠刘备去了。[p]    上榜理由: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p]    菊花评:连儿子都不要,这个心……[p]    节烈指数:  2    影响指数: 2     综合指数:2[p]    TOP 8[p]    徐庶母[p]    曹操欲得徐庶,便请来了徐庶之母,可没想到,自讨没趣,得了一顿骂的同时,还差点被石砚打到,偷鸡不成倒蚀了一把米。[p]    程昱倒是机灵,走曲线,骗得徐庶之母的手书,引得徐庶离开刘备,投奔曹操,徐庶之母得知此事后,知儿子是被自己所累,因而自杀而死。[p]    上榜理由:死得英烈,却是不值。[p]    菊花评:成全了自己,却未能成全儿子。[p]    节烈指数: 3     影响指数: 3     综合指数:3[p]    TOP 7[p]    王经母[p]    王经因与曹髦合谋诛司马昭不成,而被下狱。[p]    其母得知后,却是大笑说,人谁不死?怕就怕死不得所,有什么可怨恨,与自己儿子欣然赴死,含笑受刑,令得当时士人大为感叹。[p]    上榜理由:英勇赴义。[p]    菊花评:砍头不过头点地,男儿做得到的,女人也能做到。[p]    节烈指数:   4   影响指数:  4    综合指数:4[p]    TOP 6[p]    姜叙母[p]    杨阜外兄姜叙之母,听得杨阜说“马超背父叛君,虐杀州将”,便积极地说合自己儿子与杨阜的除超计划。[p]    杨阜等人兵起后,马超兵袭历城,抓住了叙母,叙母绝不屈服,大骂马超是一个“背父之逆子,杀君之桀贼”,天地都不容,因而被马超杀害,很是节烈。[p]    上榜理由:面对强敌,很是无畏。[p]    菊花评:对时势看得很清,做儿子的倒不如母亲来得忠烈。[p]    节烈指数: 5     影响指数:  5    综合指数:5[p]    TOP 5[p]    徐 氏 [p]    孙翊是东吴的丹阳太守,本身没有多大的建树,为人又好酒,性格暴燥,对自己手下的部将没有多大的爱护,就只会呵斥与漫骂,因而很不得人心,他的部将丹阳督将妫览、郡丞戴员使边洪,对他极其的不满,借机将他给杀了。[p]    孙翊的妻子徐氏,却是一个了不得的人,史书上说他“美而慧,极善卜《易》”,在孙翊被杀后,假意委身于仇人妫览,并在暗室中埋伏有武士,乘着他喝醉了,邀入密室之中,尽出武士,杀了仇人,后然暗使忠心于自己老公的部将,乘戴员赴宴的时候杀掉,还“诛戮二贼家小及其余党。”[p]    上榜理由:奇女子。[p]    菊花评:原来美丽与智慧是可以并存的。[p]    节烈指数:  6    影响指数:  6    综合指数:6[p]    TOP 4[p]    李氏[p]    马邈是江油太守,也不见得有多大的能耐,为人又胆小,一听得邓艾兵临城下,就想着投降,妻子李氏全力劝阻他,认为一国之君,便要为国尽忠,大男人战死沙场,本是所份,可是,马邈却是本着“只要自己不死,管它国家兴亡”的精神,开了城门,将敌军引入城内。[p]    李氏见大势已去,而不可挽回,便自缢身死,以自己的所行,报答了自己的国家。[p]    上榜理由:如此夫妻。[p]    菊花评:男人当了叛徒,她成了忠烈。[p]    节烈指数: 7     影响指数:   7   综合指数:7[p]    TOP 3[p]    糜夫人[p]    糜夫人是糜竺的妹妹,刘备的老婆,人长得漂亮,家世又好,可说是大福大贵了。[p]    可是,没想摊上一个“将女人当衣服”的老公,整天想着自己的天下,一打败,就抛妻弃子,先自开溜,这可不,当阳山一役,刘大耳毛病又犯了,将她与阿斗抛弃在了长阪坡上。[p]    可糜夫人却没有一点怨言,等到赵云来救,不愿成为累赘,执意不肯上马,最后跳井自杀了。[p]    上榜理由:死得节烈。[p]    菊花评:不称职的丈夫,称职的妻子。[p]    节烈指数:  8    影响指数:  8    综合指数:8[p]    TOP 2[p]    孙尚香 [p]    周瑜想要回荆州,匡住刘备,出了假和亲的主意(馊的),没想弄假成真。[p]    孙尚香颇爱武事,不爱女装爱军装,想其性情,绝不是娇滴滴的美娇娘,洞房之夜,房中枪刀森列,吓得见多识广的大耳朵,吓出一身的冷汗。[p]    刘备的先前行为表明他是一个以大局为重并不好色的人。张飞丢了他的老婆他也只是说:“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曹操下江南,一路丢妻弃子,只顾着逃命。[p]    可是等碰上了孙尚香,就好比是如鱼得水,如胶似漆,从此乐不思荆。倒是孙MM识大体,将其规劝的浪子回头,并用自己的威严,吓退追将,得以让刘备毫发未伤的回到了荆州。[p]    后闻刘备猇亭兵败,讹传刘备死于军中,于是,驱车来到江边,望西遥哭之后,投江而死了,实在是忠烈得很。[p]    上榜理由:巾帼不让须眉。[p]    菊花评:嫁得荣尚,死得奇伟。[p]    节烈指数: 9     影响指数: 9     综合指数:9[p]    TOP 1[p]    貂蝉[p]    原是王允府中的丫环,被王允收编为义女,使连环计及美人计,以离间董卓与吕布这对看似情比金坚却如玻璃般脆弱一触即破的纯洁父子关系。[p]    “人中”吕布果然中招,为其容貌所诱惑,火拼了自己的第三个父亲。下邳城破后,吕布被吊死在白门楼上,貂蝉也从此不知所踪。[p]    据非官方的,民间传说,曹操将他赐给了刘备,关公为了不让刘备重蹈吕布的覆折(?大是可疑,动机真是这么简单)决定将其干掉。那本是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可她一出现,连月亮都惭愧得躲进了云层里,(这就是闭月的由来。)月黑风高,正是下手时,可黑暗终掩不住她的佳颜,关公见其容貌后,不忍下手,只听得咣啷一声,刀掉在了尘埃之中,又听得砰一声,她也掉在了尘埃之中,这又是为何。原来刀劈在了她的影子上,弱不禁风的她如何能承受,因此而死香消玉埙。也许是上天的安排的,姑且称她的死为“天杀的”。[p]    她的这份为天下而牺牲自己的可贵精神,实在让很多大男人汗颜,不愧为“不会武”的女中豪杰。[p]    上榜理由:单薄的身子,承载着的却是沉重的家国命运;绝世的容貌,欣赏者却是无能的逞勇匹夫;无私的献身,换来的却是一句红颜祸水。[p]    菊花评:历史因她而改写。[p]    节烈指数:  10    影响指数:   10   综合指数:10
阅读全文

[p]  离间计[p]  一、[p]  周瑜和亲之计不成,心中又生计,便写信给孙权道:“瑜所谋之事,不想反覆如此。既已弄假成真,又当就此用计。刘备以枭雄之姿,有关、张、赵云之将,更兼诸葛用谋,必非久屈人下者。愚意莫如软困之于吴中:盛为筑宫室,以丧其心志;多送美色玩好,以娱其耳目;使分开关、张之情,隔远诸葛之契,各置一方,然后以兵击之,大事可定矣。今若纵之,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愿明公熟思之。”[p]  张昭也是十分同意这建议。[p]  好一条离间计,可惜的是,刘备与他部属的深厚情谊,岂是区区的一点娱乐生活的丰富,所能破坏掉的,此计,最终也只能是以失败而告终。[p]  二、[p]  诸葛亮在平定南蛮时,使用的是由马谡所提议的“攻心为上”之术。[p]  攻心术的多次使用,离间的是孟获与其部下的关系,使其更加的孤立,更加的无援无助,结果董突背叛了,阿会喃背叛了,杨锋背叛了,走投无路下,没有了资本的孟获也就只得是乖乖地缚手就降了。[p]  历史证明,诸葛亮成功了,而且还是完胜。[p]  三、[p]  王允使连环计,以貂蝉为资本,离间吕布与董卓之间的“父子之情”。[p]  如一把温柔刀的貂蝉色,将二人本就貌合神离的“情义”,支解破碎成再也不能复原的一片片;貂蝉本人就似庖丁手中的那把解牛刀,在二人之间游忍有余,而不耗一点多余的精力。[p]  始作甬者王允,将离间之计发挥出最大的功效。[p]  先是假意将吕布请入家中,引出貂蝉,酒酣耳热之际,许下重诺,将貂蝉许配给吕布,正当吕布为此而激动不已之时,他又将董卓请进自己家中,以貂蝉之美色,引董卓入瓮,又一次的将小貂许配了一次。[p]  事后,王允对吕布的解释为:董卓知貂蝉已许配给吕布,特带回府中,选取择日为俩人完亲。[p]  当吕布入董府,发现貂蝉已成为董卓的私人财产,及凤仪亭的相会后,“父子”之间的裂痕开始出现,吕布的心口如被人割了一刀,流血不止。[p]  当董卓带着貂蝉去郿坞渡假时,王允适时地出现,在流血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在他的极力挑拨(太师淫吾之女,夺将军之妻,诚为天下耻笑。非笑太师,笑允与将军耳!然允老迈无能之辈,不足为道;可惜将军盖世英雄,亦受此污辱也!)及为两人翻脸所提供的可行性依据(将军自姓吕,太师自姓董。)和必行性依据(掷戟之时,岂有父子情耶?)下,吕老兄冲冠一怒为红颜,立下必杀董卓的重誓,与王允站在了同一路线上。[p]  当董卓满怀着期望再一次回来时,等待着他的却是吕布那把杀了他曾经的义父“丁原”的血迹未干的长刀。[p]  四、[p]  自从关公擒于禁、斩庞德之后,声名威震华夏。[p]  听得此事的曹操大为震惊,想要迁都避其锋锐。[p]  司马懿上谏道:“于禁等人虽然败了,国家的根本,并没有受到影响。孙、刘虽联盟,面和心难和,关云长如此得志,孙权必定不会喜欢,谁也不喜欢有这么一个强力伙伴为邻,谁知道他会否吞并自己。我们可以派遣使者去东吴陈说此次事件的利害,使得孙权暗中起兵,拖关公的后腿,并答应他,事成之后,将江南之地封给他,孙、刘联盟不攻自破,樊城之围可解,我们也可以从中取利,一举而三得。”[p]  曹操听其言而行,孙权果然早就有不满之心,以吕蒙为主,使白衣渡江之计,袭取了荆州。[p]  关公被围在麦城,廖化好不容易突围而出,特往上庸向驻守此地的刘封与孟达求救。[p]  听完廖化的话,刘封心里想救,但恐敌势强大,派出去的兵无济于事,便问孟达道:“叔父被困,怎么办好?”[p]  孟达对他的这个心理很了解,说道:“东吴兵精将勇,荆州之地,都被他拿了,现在就只剩下麦城,旁边还有曹操所率的四十万大军,我们就算去了,也没有多大的胜算。”[p]  刘封无奈地说道:“你说的话,我不是不知道,可关公是我的叔父,又怎能见死不救?”[p]  孟达,听了这话,大笑,并挑拨道:“你把他当成叔叔,他未必就把你看成是侄子。当初刘备进位为汉中王后,想要立你为嗣,就问诸葛亮,诸葛亮说,这是家事,可以问关公、张飞。关公的回答却是,螟蛉之子,毕竟不是自己亲生的,还是远放到上庸山城之地,比较安全。这件事所有人都知道了,就你蒙在鼓里。他既不仁,我即不义。就跟他说,现在山城初建,人心不稳,不能兴兵,怕被人所袭。”[p]  刘封听从他的话,对廖化的请求置之不理,麦城最终失陷,关公也身擒被杀。[p]  五、[p]  曹操迎天子到许都,从此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生涯,其政治人生也开启了新的篇章。[p]  朝中大局已定之后,他与属下们商议,现刘备屯兵徐州,吕布居小沛,两人若是同心协力联合起来,实在是心腹大患,当用什么计谋来对付?[p]  当然,最好的莫过于离间计,削弱两人的关系,令两人各怀异心,只知道窝里斗。[p]  因而,荀彧说道:“咱可以顺水推舟,奏请诏命实授刘备为徐州牧,再写一封密信,令其杀掉吕布,事办成了,刘备实力大削弱,成不了,吕布定会生异心。此计,名为二虎竞食之计。”[p]  曹操如其言操作,刘备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一眼就看到了这背后的阴谋,还拿出密书与吕布一起欣赏,此计不告而破。[p]  荀彧再计议,此次用的是驱虎吞狼之计,也是一条离间计,离间的还是吕布与刘备的关系,顺便捎带上了一个冤大头袁术。[p]  其计谋具体的操作方式为:暗地里派人联系袁术,说是刘备要想打他地盘的主意,袁术是个没主意的人,一听说,便会动粗,非灭亡了刘备不可;另个一方面,以天子明义下诏令,命令刘备讨伐袁术,他不得不答应,这两边打起来了,看热闹的吕布怎么会放过,一定会有所图谋,有所行动。[p]  王命难违下,刘备只得奉命起兵讨袁术,并令张飞守徐州,果然不出荀彧所料,吕布乘着张飞酒醉,夜色迷蒙之中突袭徐州,夺得了他梦中的理想之地。[p]  刘备与吕布之间的不可调和矛盾由此产生,只到多年以后,在白门楼上,刘备才算真正地报了这老家被袭的一箭之仇。[p]  六、[p]  曹丕死后,曹睿继位,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征东大将军曹休临危受命,同为辅政大臣。[p]  诸葛亮听闻得此报,便打起了伐魏的主意,其他的三个曹真、陈群、曹休等人,他倒不怎么放在眼里,可对于司马懿这个狡猾的对手,他倒是心有顾虑的。[p]  诸葛亮召来了马谡商议道:“曹丕已经死了,曹睿即位,其他的都不用考虑:只有司马懿老谋深算,现握有重兵,必定是我蜀汉的大患。不如先起兵讨伐。”[p]  马谡觉得刚打完孟获回来,军士疲劳,不易远征,还不如使用计谋,让他们自相残杀,我们捡便宜。[p]  他说道:“司马懿位高权重,功名又是威震全魏,新上位的曹睿原来对他就不放心,我们多派人手往洛阳、邺郡等地,散布流言,就说他要造反,并以他的名义,向江湖游医、保健品公司那样,在各地的石柱、门房、墙壁等等,四处张贴告示,以证明他的不臣之志。曹睿必定怀疑,便有杀他的心。”[p]  诸葛亮听了他的话,觉得很是不错,于是,命人按计分头行事。[p]  曹睿果然中计,外加华歆等人在旁挑拨,便将司马懿削职回乡,任命曹休总督雍、凉军马。[p]  诸葛亮一听此讯,迅速地组织起军马,上了史上著名的《出师表》,开始了自己的北伐生涯。[p]  七、[p]  李严部下苟安运粮延迟,被诸葛亮打了八十大板,心有不甘下,连夜带着亲随,投奔魏寨的司马懿。[p]  近来这几天,司马懿被诸葛亮耍得都快找不到北了,他的此次来投,正中司马懿下怀,司马懿说道:“不是不相信你,近来做‘无间道’的这一行实在是太多。你若能依我的计谋而行,当成功时,我保奏你为上将。”[p]  苟安刚来投,急于立功,当然是满口答应。[p]  司马懿说道:“你可回到成都散布流言,就说孔明很不满刘禅的作为,早晚有称帝的打算,刘禅猜疑下,必会召回诸葛亮,你的使命也就算是完成了。”[p]  苟安领命而去,回到成都后,用他那如广播般的大嘴,四处散播着诸葛亮,想要独立称皇的流言蜚语,刘禅是个没头脑的人,一听说这条小道消息,也不核实一下,其实也无法核实,立即就下令诸葛亮班师回朝,向组织汇报有关情况。[p]  诸葛亮接到诏书后,知道是被人暗中摆了一道,但皇命难违,只得撤军,屡次北伐中,这次最有利的机会也就失掉了。[p]  八、[p]  诸葛亮计谋被姜维识破,令得赵云吃了败仗,这也就使得诸葛亮有了欲活擒姜维,为己所用的想法。[p]  于是,诸葛亮令魏延假意攻取由姜维之母所居住的冀县,令得姜维向天水守将马遵要了三千军马而出,直奔冀县救母。[p]  这期间,诸葛亮故意放走夏侯楙,在其奔回沿途,派人扮作从冀县逃亡出来的百姓,传播说,姜维献了冀县城池,投降了诸葛亮,我们无家可归,只得向外逃奔。[p]  刚开始时,夏侯楙还有些怀疑,可谣言听多了,也就变成了真理,“三人成虎”这一成语,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再沿途众多他以为的“老百姓”的诉说下,他接受了“姜维归降”这一“事实”。[p]  回到天水后,夏侯楙及时地将这一情反应给了马遵,初时马遵还将信将疑,而当诸葛亮令人假扮的姜维来到天水城下,叫骂挑战时,不由得马遵不得不信了。[p]  此时,在冀城的姜维的日子也是不好过,在诸葛亮的强势攻击下,进不得冀城,只得投奔天水,马遵哪能容他进城,进退无路下,只得降了诸葛亮。[p]  九、[p]  东吴人杀了关公,得了荆州,看上去得了大便宜,实际上也就惹了大麻烦。[p]  张昭匆忙从建业赶来,及时地提醒孙权道,我们现在杀了关公父子,祸也不远了。关公与刘备、张飞三人桃园结义,曾发誓共生死,据《三国志》载,三人好得“寝则同床,恩若兄弟”。现在刘备有两川之兵,属下有诸葛亮、张飞、黄忠、马忠、赵云等等众多能人异士。刘备若是知道了这件事,绝对没有我们好果子吃的。[p]  孙权听了大惊,问道,有什么好办法?[p]  张昭道,我有一计,可解东吴之围。现在曹操拥有百万之众,虎视华夏之地,刘备想要报仇,必定会与曹操联和。我们不如先派人将关公的首级,转送给曹操,明白告诉刘备,这件事的幕后主使者就是曹操。刘备知道了,必定痛恨曹操,全取西蜀之兵攻魏。我们就可以坐山观虎斗了。[p]  孙权按其所言,派了使者以木匣盛着关公的首级,连夜送给了曹操。[p]  曹操这边也不都是酒囊饭袋之辈,司马懿一眼就识破了这招“移祸离间”之计,对阿瞒说道,当初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之时,誓同生死。现在东吴害了关公,怕他们复仇,所以故意将首级献给你,想使刘备迁怒于魏,他们好从中取事。我们偏偏不中他的计,将关公的首级,用香木刻成身躯配上,以大臣之礼举行隆重的葬礼;刘备知道了,必定痛恨孙权,尽力的南征。我们就可以从中得利了。[p]  没过多久,刘备兴兵伐吴,谁也劝不住。[p]  可怜刘、关、张三人的桃园结义之情,被两国用来作为工具,好好地物尽其用一番。[p]  十、[p]  蒋干来会周瑜本就是有所图的,可奈周瑜口风紧得很,俨然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任你千方用计,还是不能从他那严封的嘴中撬出一些可靠的情报来。[p]  但总不能白来一趟,土特产什么的,总是要带一点的,也不能就这样走了,酒还是要喝的,肉还是要照样吃的,五星酒店还是要住的,好不容易逮到了一个公款出差的机会,怎么能随便就浪费掉了。[p]  当晚,蒋干便睡在了周瑜的大帐中,这也是东吴的高级将领所能享受到的,就好比是现如今的总统套房,那个豪华,那被都是真丝的,床是最贵的水床,电视都是壁挂式的,数字电视直接接入,就连那马桶都是用金子打造的。[p]  蒋干在喊了一声,真奢侈,都是民脂民膏后,心安理得的睡了下来,但睡不踏实,因为他的任务在身,总不能白跑一趟,总得带东西回去。[p]  顺手牵羊的事,蒋干同志没少干过,拿回来的东西,在家里都可以开一博物馆了,这回他瞄上的是周瑜摆在书桌上的一封书信,一封有关军事机密,只作为内参外人不得所闻的信,极有历史意义、收藏价值及升值空间。[p]  那是曹操阵营中的蔡瑁、张允两位老兄写来的,信中写道:“某等降曹,非图仕禄,迫于势耳。今已赚北军困于寨中,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早晚人到,便有关报。幸勿见疑。先此敬覆。”[p]  得了这封信后,蒋干兄连夜就跑路了,蔡瑁、张允的人头也就搬家了。[p]  十一、[p]  曹操与马超、韩遂相战于渭河边,马超所率有西凉兵的勇猛擅战,令曹操头大,计谋难施,亏得娄子伯提醒,泼水筑成,才免了营帐被马超骑兵冲毁之难。[p]  而此时,寒冷的冬天到来,马超、韩遂不得已下只得求和,这给予曹操的离间计实施准备了一个很好的锲机,贾诩提议道,先可暂时答应,再以反间计,令两生自相生疑,那一攻可破。[p]  当时马超与韩遂轮流设防,就在韩遂当值之日,曹操单骑而出,立马于阵前,直接找韩遂对话,聊的却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说刚贷款买了房,股市跌破三千点了,外面的情人来家里惹事生非了等等,还有就是当年的往事,乘着夜黑去果园偷桃,拿青蛙腿钓龙虾、划着自家的船游泳等等,谈得不亦乐乎,连时间都忘了,当然,马超是不会相信韩遂所说的他与曹操在阵前不谈战事,而谈往事的说法。[p]  曹操见离间有了一点效果,趁热打铁,给韩遂写去了一封书信,在信上面关键而又重要的地方,故意用毛笔涂抹改变,好似见不得人似的,马超当然知道了此事,并看了这封语焉不详的信,他理所当然地认为,上面的涂改是韩遂的亲笔杰作,因而心中对韩遂充满了极大的不信任,还当面指责韩遂的背盟。[p]  而当韩遂为证明自己的清白,前来向曹操挑战之时,曹洪适时地出现了,并说了句,我家丞相夜来交待你的事,不要出错了。听了这话的马超,怒火难抑,当场就翻脸,从而将自己逼到了绝路上。[p]  
阅读全文

[p]  候选:[p]  鞭督邮[p]  《三国演义》:“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中记载,黄巾之乱平定后,刘备被封为安喜县的县尉,本来也相安无事,可偏偏来了一个不识趣的督邮,想要贿赂不得而大发威风,好好地辱骂了刘备一顿的同时,将其子虚乌有的皇亲身份。[p]  张飞正好多喝了几杯酒,知道了这件事,立马就怒火上升,不由分说,冲入馆驿之中,将督邮给拉了出来,绑在马桩上。用柳条狠狠地鞭打了一顿。[p]  刘备为此事只得挂印绶而去,投靠了代州的刘恢。[p]  这样写倒是符合了书中所描写的张飞“急燥”性格,但按史书所载却不是张飞所为,另有其人。[p]  据《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所载:“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枊,五葬反。弃官亡命。”[p]   从这条记载中,可以看出督邮到安喜县公干,但又喜欢摆架子,不接见刘备,惹得刘备性起,直入公门直接绑了督邮就打,然后就弃官亡命天涯了。[p]  裴注引《典略》的话,说得更清楚,当时各州郡收到诏书,对因军功为长吏的人,将要有选择地淘汰,刘备怀疑就在被淘汰之中。等到督邮来了,已经传出话来说,刘备就是被遣之列,刘备也明白,听得督邮在传舍,便去求见,督邮称病不见,刘备很是恼怒,回去后,带了兵吏再次突入传舍,并说是“我被府君密教收督邮”,立即就绑了,将出到界时,解下绶印缚在督邮脖子上,并绑在了树上,鞭打数百下,见督邮求哀,也救放归了去。[p]  所以说,鞭督邮的不是张飞,而是刘备。[p]  TOP 10[p]  斩车胄[p]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上说,关公出奇计,扮作曹军张辽部队直到徐州城下,引得车胄开城门出迎,关公乘着夜黑将车胄一举斩杀,刘备也因此再次得到了徐州。[p]  《三国演义》虽然拔高刘备的正义形象,可也把他很多所做的事都给削弱了,放了一把火,硬说是诸葛亮做的,打了督邮,只承认是张飞干的,杀个车胄也成了关公的专利。[p]  其实,按《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有说法:“先主据下邳。灵等还,先主乃杀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而身还小沛。”[p]  《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上的说法,也证明了这一点:“先主之袭杀徐州刺史车胄,使(关)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而身还小沛。”[p]  从刘备与关公的传记中,可以得知,袭杀徐州刺史车胄的是刘备,而不是关公,打下徐州后,关公被任命据守下邳城。[p]  上榜理由:偷梁换柱。[p]  菊花评:编得厉害。[p]  改编指数:   1        精彩指数:      1      综合指数:1[p]  TOP 9[p]  貂蝉其人[p]  《三国演义》:“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上的说法,貂蝉本是王允府中的歌妓,王允为使连环计,离间董卓父子,将其收为女儿,貂蝉也终不覆使命,令得董卓与吕布父子反目成仇,自相残杀,从而为大汉的苟延喘息引得了一线生机。[br]  史书上,关于貂蝉的记载没有,因而貂蝉因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但她还是有原形的。[p]  《三国志·卷七·魏书七·吕布(张邈)臧洪传第七》上的说法:“卓常使布守中閤,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p]  因而这个导致董卓与吕布反目的是一个侍女,而不是貂蝉。[p]  为何要叫貂蝉呢,有些人认为,这也不是捕风捉影的。貂蝉,是指汉代侍从官员帽子上的一种装饰,宫中有一种侍女是掌管朝臣戴的貂蝉冠,因而也被称为貂蝉,是对其职业的称呼。[p]  上榜理由:是有原形在。[p]  菊花评:美女代表。[p]  改编指数:     2      精彩指数:       2     综合指数:2[p]  TOP 8[p]  捉放曹[p]  《三国演义》第四回 :“ 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上说,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急急忙忙地逃往自己的家乡谯郡,在途经中牟县的时候,被守关军士所擒获,并送到了县令那里,县令听了曹操的忠义执言后,就决定把他放了,并愿跟随着他一起闯天下,在逃跑途中,杀了吕伯奢一家的曹操还说出了“宁可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话,两人因而分裂,这个县令就是陈宫。[p]  其实这又是一件张冠李戴事件,其实陈宫是在初平三年的时候,结识的曹操,而此时曹操的出逃却是在汉献帝被立的那年,即公元189年,当时兖州刺史刘岱战死,陈宫等主张曹操接任兖州牧,他对曹操说:“州今无主,而王命断绝,宫请说州中,明府寻往牧之,资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业也。”两人也是因以曹操杀边让之事而决裂,(那是公元194年的事)而不是杀吕伯奢一家的事。(《三国志·卷七·魏书七·吕布(张邈)臧洪传第七》裴注引《典略》)[p]  那真实情况如何呢?[p]  《三国志·卷一·魏书一·武帝纪第一》载:“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p]  裴注引《世语》所作的补充为:“中牟疑是亡人,见拘于县。时掾亦已被卓书;唯功曹心知是太祖,以世方乱,不宜拘天下雄俊,因白令释之。”[p]  按这两条史例,曹操是在中牟这个小地方被抓的,也被送到了县里,当时有人(也说是当地的功曹)就把他给认出来的,向县令那边做了诸多的解释后,才将曹操给放了,不管怎么说,这里面没有陈宫什么事,从有关陈宫的史书来看,也没有有关他做中牟县令的记载。[p]  所以说,捉放曹的不是陈宫,而是另外一个人。[p]  上榜理由:无名英雄。[p]  菊花评:往别人脸上添金。[p]  改编指数:   3        精彩指数:      3      综合指数:3[p]  TOP 7[p]  博望坡之火[p]  《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博望坡军师初用兵”中所说,那是在刘备刚刚请出诸葛亮后的建安十二年,曹操派了夏侯惇与于禁等为将领统率十万大军,杀奔新野,想除掉刘备这个大患。[p]  诸葛亮便利用新野城外博望坡的有利地形,令赵云佯败引曹军深入,乘着月黑风高,放了一把大火,烧得曹军丢盔弃甲,大败而归。[p]  这也是诸葛亮初出茅庐后的第一功。[p]  可真实情况,真是这样的吗?[p]  据《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所载,“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刘)表疑其心,阴御之。使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p]  这显然是就是刘备的大手笔了,不关诸葛亮的事,而此时是建安七年,诸葛亮还未出山。从事件上来看,烧是烧了,没有多大的伤害,只做疑兵之计,让人以为自己害怕了,逃跑了,正好将曹军引入埋伏之中,大举击破。[p]  因而可以得知火烧博望坡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刘备。[p]  上榜理由:刘备的智谋。[p]  菊花评:还真不是诸葛亮做的。[p]  改编指数:  4         精彩指数:      4      综合指数:4[p]  TOP 6[p]  定汉中[p]  《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上说,诸葛亮用谋,使得曹操惊疑不定,又加上屡次战败,便撤军了,从此汉中之地也就归属姓刘的了。[p]  实际上,定汉中的功劳是法正与黄忠的,当时的总指挥是刘备,诸葛亮留守在成都。[p]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并没有对此的相关记载,只是说:“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p]  按《三国志·卷三十七·蜀书七·庞统法正传第七》的记载:“ 先主善其策,乃率诸将进兵汉中,正亦从行。……先主命黄忠乘高鼓譟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p]  这时,与刘备同行的是法正,定军山之役中,黄忠立了很大的功劳,而没有诸葛亮,[p]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及曹公至,先主敛众拒险,终不交锋,积月不拔,亡者日多。夏,曹公果引军还,先主遂有汉中。”[p]  由此可知,这场仗的总策划者是刘备,法正是总参谋,黄忠是前锋,诸葛亮在成都驻守。[p]  上榜理由:被抹杀了的法正。[p]  菊花评:诸葛亮正在休息中。[p]  改编指数:  5         精彩指数:  5          综合指数:5[p]  TOP 5[p]   温酒斩华雄[p]  《三国演义》:“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中讲到了华雄的死,而且写得很精彩:[p]  “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p]  很明显的,这个华雄是关公斩得了,斩得惊天地泣鬼神,令关东群雄震撼不已。[p]  小说终归是小说,戏说的成份过多,大话的情节过多,真正的史实却是不容改变的。[p]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孙破虏讨逆传第一》上所载:“坚复相收兵,合战於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p]  孙坚在被董卓军队祖茂打得丢盔弃甲后,重新组合了人马,再次重来,与董卓军队交战于阳人,在此战中,大败对方军队,并后还杀了都督华雄。[p]  这也就很明显了,斩华雄的是孙策、孙权的父亲孙坚,而不是关公,按演义上所说,孙坚是华雄的手下败将,而且败得很惨,是不正确的。[p]  上榜理由:孙坚也有武力。[p]  菊花评:关公也不是万能的。[p]  改编指数:  6         精彩指数:        6    综合指数:6[p]  
阅读全文

[p]    江州兵[p]    “兄嫌白帝兵非精练。到所督,则先帝帐下白眊,西方上兵也。嫌其少也,当复部分江州兵以广益之。 ”[p]    ——《诸葛亮集·卷一·与(足)〔兄〕瑾论白帝兵书》[p]    在说起白耳兵时,曾提到诸葛亮嫌其人数太少,想要用江州兵给予补充,白耳兵是蜀国的三大精锐之一,能作为其后补的江州兵其实力也不可能小了去。[p]      兽兵[p]    “此去西南八纳洞,洞主木鹿大王,深通法术:出则骑象,能呼风唤雨,常有虎豹豺狼、毒蛇恶蝎跟随。手下更有三万神兵,甚是英勇。”[p]    ——《三国演义》第九十回 驱巨善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p]    这支部队是孟获的妻弟“带来洞主”推荐的,他对于南蛮之地的风俗人情,可说是了如指掌,屡次的向孟获进言出策,这也是孟获屡败之后又屡战的动力所在。[p]    木鹿大王身有异术,善于驱使虎狼猛兽,实是蜀军的大敌,诸葛亮于是利用自己先前制作的“彩画巨兽,俱用五色绒线为毛衣,钢铁为牙爪,一个可骑坐十人”,反攻蛮军,因而大获全胜,木鹿大王也因此丧生。[p]      藤甲兵[p]    “国主兀突骨,身长丈二,不食五谷,以生蛇恶兽为饭;身有鳞甲,刀箭不能侵。其手下军士,俱穿藤甲;其藤生于山涧之中,盘于石壁之上;国人采取,浸于油中,半年方取出晒之;晒干复浸,凡十余遍,却才造成铠甲;穿在身上,渡江不沉,经水不湿,刀箭皆不能入:因此号为‘藤甲军’。”[p]    ——《三国演义》第九十回 驱巨善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p]    藤甲兵是一支南蛮部队,是小说家虚构的军队,现实中若是真有这样的部队,还是够让人头疼的,据说,这支部队共有三万多人,个个都是奇形怪状的蛮人,首先从形象上来看,就达到了足以唬人的效果,在气势上、心理上,就占了很大的优势。[p]    孟获屡次大败后,在听取了带来洞主的介绍后,将这支部队请出了山。[p]    刚开始的时候,还真有效果,蜀兵愣是拿这此“刀枪不入”的生蛮,没有一点的办法,自己的损伤还挺严重,后来诸葛亮想到了,“利于水者必不利于火”,将藤甲兵引入盘蛇谷,运用自己擅长的火攻,才算是将这一棘手问题顺利的解决。[p]     大戟士[p]    “绍在后,未到桥十数里,下马发鞍,见瓚已破,不为设备,惟帐下强弩数十张,大戟士百馀人自随。”[p]    ——《三国志·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裴松之注引《英雄记》[p]    据说,界桥之战时,在见到了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后,爱说大话的袁绍说过这样一句话:“彼有‘白马义从’,某有‘大戟士’,安惧哉?”[p]    类似的话,在虎牢关前,他也曾说过,当时面对的屡斩大将的吕布手下华雄,他是这么说的,“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三国演义》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p]    何等的威风,何等的壮烈。[p]    可让人听起来,怎么就像是壮门面的话,就好似阿Q所说的“老子,先前阔绰多了”。[p]    果然,刚说这话,就被打了嘴,面对公孙瓒那支被鞠义“先登死士”所击败的队伍,这个所谓的可与“白马义从”相媲敌的“大戟士”队伍,竟然不能抵敌,被围了好几重,不能突围而出,害得袁绍只能躲避在空墙之后,这气生得连自己的头盔都丢在了地上,最后还是鞠义所率“先登死士”的返回,才赶退了公孙瓒。[p]    这支“大戟士”队伍,应算是袁绍手中的精锐,据说是皆披重甲,手拿大戟,由三国著名将领张郃所统率,可正如他手下大将颜良、文丑,在河北之境,可说是妇孺皆知、名声显赫,也就在自己的地盘玩得转,出来了,一见到大世面,就有些怯场,两者的最后命运也颇有相同,颜良、文丑被轻松斩杀于战场,大戟士威风未显,就已陨落。[p]    看这袁绍,用的是些什么人嘛,自以为是,本以为是养了一大批的可用之材在家里,可全都是表面光鲜,内里却早已被虫蛀空。[p]     张飞燕骑[p]    “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p]    ——《三国志·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p]    这是著名的长坂坡之战中的一个插曲。[p]    在这长坂坡上的一声大吼,成就了张飞千古猛将的威名,从此华夏之地,谁人不知燕人张益德。[p]    以二十骑对敌的却是曹操的精锐骑兵,其中还有以“骁锐”闻名天下的虎豹骑,这份“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魄,没有天大的胆,是做不到的,这二十骑,也可说是有过人之量了。[p]    史书上对张飞事迹的记载很少,这燕骑的记载则更是少了,似乎也就只有这一处,倒是《三国演义》提到了一点。[p]    在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驾幸许都吕奉先乘夜袭徐郡”之中,吕布夜袭徐州的时候,正好狭路相逢,碰上了老冤家张飞,“张飞此时酒犹未醒,不能力战。吕布素知飞勇,亦不敢相逼。十八骑燕将,保着张飞,杀出东门,玄德家眷在府中,都不及顾了。”[p]    这里所说到的是“十八骑燕将”,也算是张老三的嫡系部队,出生入死,一直跟随着他。[p]    TOP 10[p]    幽州突骑[p]    “光和中,凉州贼起,发幽州突骑三千人,假瓚都督行事传,使将之。”[p]    ——《三国志·魏书八·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p]    也说是叫“燕云铁骑”的,白马将军公孙瓒的精锐骑兵部队,是河北所有骑兵部队中最强的一支,其规模和战斗力还在为人所熟知的“白马义从”之上。[p]    这支部队,最大的战绩,据说是在与北胡的相持攻击时,公孙瓒曾经率领着八千“燕云铁骑”,一千“白马义从”出行,与北胡十二万大军不相遇,在相持了十天后,最终突围而去。[p]    据《三国志·魏书八·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载,公孙瓒被袁绍围于易京之时,“瓚遣子求救于黑山贼,复欲自将突骑直出,傍西南山,拥黑山之众,陆梁冀州,横断绍后。”[p]    正是想凭着这支骑兵部队的优势做最后一搏,可惜,听了长史关靖的话未能成行,最后失败自杀身亡。[p]    上榜理由:突骑,突围的骑兵。[p]    菊花评:虽有能力,不逢其主。[p]    影响指数:   1    声望指数: 1     综合指数:1[p]    TOP 9[p]    先登死士[p]    “绍令麴义以八百兵为先登,强弩千张夹承之,绍自以步兵数万结陈于后”[p]    ——《三国志·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裴松之注引《英雄记》[p]    这支部队因打败公孙瓒的精锐“白马义从”而成名,其领导者是在三国历史上,并不为人所熟知的鞠义。[p]    有关这一场战争的详细过程,再“白马义从”中已经得到过了,也就不多做论述了,特将原文摘录下来:[p]    “绍令麹义以八百兵为先登,强弩千张夹承之,绍自以步兵数万结陈于后。义久在凉州,晓习羌斗,兵皆骁锐。瓚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蹈之。义兵皆伏楯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雷发,所中必倒,临陈斩瓚所署冀州刺史严纲甲首千馀级。瓚军败绩,步骑奔走,不复还营。义追至界桥;瓚殿兵还战桥上,义复破之,遂到瓚营,拔其牙门,营中馀众皆复散走。”(《英雄记》)[p]    史书上有关鞠义的辉煌,也似乎就只有这么一次,这以后,他也就没有多大的作为,本来嘛,再一个碌碌无为的君主袁绍手下工作,是金子也会慢慢的氧化掉,更何况鞠义不过是一块补涂了黄金的铜制品。[p]    鞠义的最后归宿,很符合袁绍一惯对属下有功之臣的做法:“麹义后恃功而骄恣,绍乃杀之。”[p]    上榜理由:战场上,以实力说话。[p]    菊花评:男儿声名,本是战场上搏来的。[p]    影响指数:   2    声望指数:    2  综合指数:2[p]    TOP 8[p]    凉州兵[p]    “既无赦书,而闻长安中欲尽诛凉州人,忧恐不知所为。用贾诩策,遂将其众而西,所在收兵,比至长安,众十馀万,与卓故部曲樊稠、李蒙、王方等合围长安城。”[p]    ——《三国志·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p]    凉州兵是董卓的嫡系部队,很具有战斗力,董卓死了之后,王允就想削夺凉州兵将领的兵权,取缔掉所有凉州兵,可适得其反,经小道消息的广为传播之后,变成了他要杀掉所有的凉州人,这谣言传得越越走形。[p]    当时,在凉州军中最有影响的将领李催和郭汜,听说了这一传闻后,本来也是想要逃跑的,但在贾诩的耸恿下,将所有凉州兵集合起来,进兵长安城。[p]    在长安城,他们碰到的吕布的并州狼骑,交战之后,“布败走。傕等放兵略长安老少,杀之悉尽,死者狼籍。”[p]    这也是一支声名恶劣的部队,只知道自己的爽快,置别人的痛苦于不顾,后然在内斗中渐渐地消亡。[p]    上榜理由:有其力无其行。[p]    菊花评:以暴力先行的军队是不能长久的。[p]    影响指数:  3     声望指数:   3   综合指数:3[p]    TOP 7[p]    虎卫军[p]    “初,褚所将为虎士者从征伐,太祖以为皆壮士也,同日拜为将,其后以功为将军封侯者数十人,都尉、校尉百馀人,皆剑客也。”[p]    ——《三国志·魏书十八·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第十八》[p]    虎卫军是设于国都的部队,能进卫军的都是技艺特出或是有着特殊才能的人,主要用于保卫本国君王或是军队主帅的安全,另外还附加的执行一些间谍、侦察和破坏等等的工作,因离高层领导人物较近,职位虽不是很高,地位却比一般的军士高,其战斗力极为可怕,也有人称为“虎贲”,其组织为“虎贲营”,统帅为“虎贲中郎将”。[p]    曹操身边有两位猛将,先后担任过这一支禁卫军“虎卫军”的统领。[p]    一、典韦[p]    据三国志·魏书十八·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第十八》载:“拜韦都尉,引置左右,将亲兵数百人,常绕大帐。韦既壮武,其所将皆选卒,每战斗,常先登陷陈。”[p]    典韦率领着自己的虎卫军一直保卫着曹操的安全,并多次拯救他于危难之际,最著名的当然要属濮阳之战,当时真是险到了极点,典韦与他的护卫们挺身而出,奋不顾身,死伤重大,才挽救出了曹操。[p]    宛城之战时,“时韦校尚有十馀人,皆殊死战,无不一当十,”但终因寡不敌众,全都壮烈地英勇捐躯。[p]    二、许褚[p]    许褚在曹操时代便已是阿瞒身边的大保镖,保护得阿瞒十分周全,曹丕登基后,“进封万岁亭侯,迁武卫将军,都督中军宿卫禁兵,甚亲近焉。”[p]    他的哥哥许定,也是以军功被封为振威将军,都督徼道虎贲,可说是这护卫工作成了他们一家子的事业。[p]    许褚以他的虎士,虽只是做这护卫工作,有时也上阵杀敌,在征张绣时,尤为突出,史书载“斩首万计”,这些人都是侠客之辈,武艺超群,都是以一敌百的人物。[p]    渭水之战时,独与褚及虎士百馀人留南岸断后。“独与褚及虎士百馀人留南岸断后”,正逢马超来袭,也正是许褚与他这帮兄弟的英勇表现救回了曹操的老命。[p]    上榜理由:忠心不贰的军队。[p]    菊花评:其武力不可小视。[p]    影响指数:   4    声望指数: 4     综合指数:4[p]    TOP 6[p]    陷阵营[p]    “所将七百馀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陈营。”[p]    ——《裴松之注三国志·魏书七·吕布【张邈】臧洪传第七》引《英雄记》[p]    与丹杨兵是一群雇佣兵,只要谁出的起钱,发的起薪水,就可以属于谁不同,陷阵营只属于一个人,他的名字叫高顺。[p]    正如高顺是一个被历史忽略了的大将, 陷阵营也是一支被人轻视了的部队,只有很好的认识高顺这个人,我们才能很好的认识这支军队。[p]    高顺是吕布手下,可与张辽并称的大将,《英雄记》上说他“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而又屡次忠心直言,吕布虽然明白他的忠心,却不能好好地使用,自从郝萌叛变后,就更加疏远高顺,反是提用自己的亲信,将高顺所部全部由魏续统领,等互有战事时,才将军权交给他,但高顺却是很忠心,没有一点怨意,这与他的主子的“反复无常”比起来,却有过之而无不及。[p]    吕布被曹操消灭之后,高顺并没有如他的同事张辽般屈膝投降,而是跟陈宫等一起英勇救义了,陷阵营也如他般随风而去。[p]    “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的描述来看出,陷阵营应是一支重装部兵,陷阵营的人数并不多,对外宣称一千,实际上只有七百多人,但作战能力十分强势,我们可以从史书上的记载中,通过几个事例来证明:[p]    一、破刘备[p]    据《三国志·魏书七·吕布【张邈】臧洪传第七》载:“建安三年,布复叛为术,遣高顺攻刘备於沛,破之。”[p]    当时的吕布已经完全掌控了徐州,住在小沛的刘备,始终是他的心腹大患,于是便遣高顺攻打小沛,刘备虽有关、张为助,数量不少的兵士,还是败下阵来。陷阵营的威力,由此可显现。[p]    二、败夏侯惇[p]    据《三国志·魏书七·吕布【张邈】臧洪传第七 》载:“太祖遣夏侯惇救备,为顺所败。”[p]    曹操本就想用刘备牵制着吕布,当然不希望刘备这样就给灭了,派出去的军队,兵力一定不会差,也算得是上精锐,又有大将夏侯惇统率,本以为马到成功、手到擒来的事,可是碰上了高顺的陷阵营也只能是以失败而告终。[p]    三、平郝萌[p]    这个事件有点长,裴注中引的是《英雄记》上所载的事,就在建安元年六月的时候,吕布的将领郝萌反叛,拥兵直入吕布所在的下邳府,吕布难以抵敌,又不知是谁反的水,仓惶出逃,来到高顺的营中。[p]    高顺听了吕布的讲述,便知道是郝萌作的怪,立马整顿自己的军队陷阵营出击,集中火力,弓弩并发,射得郝萌军阵脚大乱,又得郝萌部将曹性反,高顺全力反击,斩郝萌首级而归,祸乱也因此平定。[p]    从上述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陷阵营确实是一支具有一定实力的作战部队,可惜的是,随着高顺的被杀,这支军队也就烟消云散了。[p]    上榜理由:装备精良,战斗强悍。[p]    菊花评:输在了择主上。[p]    影响指数:  5     声望指数:   5   综合指数:5
阅读全文

[p]  TOP 2[p]  《三国志注》[p]  《三国志注》的作者裴松之,字世期,是南朝宋人,出身于士族官僚家庭,其祖父裴昧曾官居光禄大夫,父亲裴圭做过正员外郎。[p]  裴松之从小就已熟知《论语》《诗经》等书,后然博览典籍,学识日进,年仅二十岁便当上殿中将军,后曾任员外散骑侍郎、吴兴故鄣县县令、尚书祠部郎等职[br]  宋武帝刘裕对他十分赏识,称其为“庙廊之才”。[p]  在宋文帝时期,宋文帝以陈寿所著《三国志》记事过简,命裴松之为之作补注。[p]  裴松之在其《上三国志注表》中就明确地指出因“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三国志》”,他肯定了《三国志》的成就:“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又指出其缺点:“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自己为其作注所要做的工作主要是:“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p]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则指出,裴松之为补注所做的主要是六件事:“一曰引诸家之论以辨是非,一曰参诸书之说以核讹异,一曰传所有之事详其委曲,一曰传所无之事补其阙佚,一曰传所有之人详其生平,一曰传所无之人附以同类。”[p]  裴松之注释《三国志》,收集了三国时期的原始材料达到一百五十多种,博引各家著作的原文,注文字数约超过原文的三倍之多,据沈家本的统计,注中引书“经部廿二家,史部一百四十二家,子部廿三家,集部廿三家,凡二百十家。”[p]  裴注的最大特点,就是广采博引,极大地丰富了原书的内容。特别是他所引用的原始材料今天大部分已经亡佚,幸而保留在裴注中,因而史料价值就非常珍贵。[p]  大体来说,裴注为《三国志》所增加的内容如下:[p]  一、补阙,使人物事件更为详细:[p]  曹操屯田事件,《三国志》中只有50多个字的记载,裴注却增补了180多字;[p]  诸葛亮七擒孟获事件,《三国志》只是一笔带过,而斐注却补充200多字;[p]  玄学大家王弼,《三国志》的记载只23个字,裴注广征博引,补其生平与学说,时人的评断,及家世;[p]  三国时代著名的发明家、科学家也只有在《裴注三国志》的《方技传》中才有详细的记载;[p]  还有很多的具有史料价值的而已不传的三国时代珍贵资料也只有在裴注中找到。[p]  二、备异惩妄,有些事,有很多种说法,又无法考证的,就全都摘录下来:[p]  三顾茅庐事件,《诸葛亮传》中有详细记载,给出了明确地说法,但魏人鱼豢《魏略》所记“刘备屯於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和西晋司马彪《九州春秋》所记也相同,说是诸葛亮先拜访的刘备,这便是备异;裴松之对此事的评价引了《前出师表》中的诸葛亮“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的说法,从而得出刘备先见的诸葛亮,这便是惩妄。[p]  《魏书·文昭甄皇后传注》中,录有王沉《魏书》褒美甄后的记载,与《三国志》截然不同。裴氏依据《春秋》之义,认定《魏书》“崇饰虚文”,并说“推此而言,其称卞、甄诸后言行之善,皆难以实论”,从而断定“陈氏删落,良有以也”的定论。[p]  三、论辨,发表自己的看法,对 《三国志》中体例安排、叙事描写的评价:[p]  《吴书·楼玄传注》引虞博《江表传》所载楼玄自杀事,裴氏径直判断为“《江表传》所言,于理为长”。[p]  《吴书·诸葛恪传注》引胡冲《吴历》所载,裴氏判断为“《吴历》为长”。[p]  《三国志·魏书十·荀彧荀攸贾诩传第十》陈寿是把贾诩和荀彧、荀攸列在一起,裴松之以为“列传之体,以事类相从……魏氏如诩之俦,其比幸多,诩不编程、郭之篇,而与二荀并列;失其类矣。”[p]  四、对地理、人名、音义等的注解,太多,故不举例。[p]  对《三国志注》的评价,也有好几派:[p]  捧场的认为,[p]  “陈承祚《三国志》世称良史,裴注尤博赡可观。”[p]  ——侯康[p]  这是从保存史料方面去论证。[p]  不认可的认为,[p]  “少期集注《三国志》,以广承祚所遗,而喜聚异同,不加刊定,恣其击难,坐长繁芜。观其书成表献,自比蜜蜂兼采,但甘苦不分,难以味同萍实者矣。”[p]  ——刘知己[p]  这是从杂而纯的角度来论证。[p]  裴注的最大贡献应是,一反传统做法把重点放在史实的增补和考订上,历来对史书的注释都是从名物训诂的角度着眼的,发明了一种新的注释方式。(陈寅恪认为这是“合本子注之体”,是受了佛教典籍的影响。)[p]  有优点,当然也有缺点,这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里也有很的论述:[p]  明以前人若王通、刘知几都讥其繁芜,叶适至认为“注之所载,皆寿书之弃余”(文献通考一九一)。清代学者虽然推崇裴注,但也有人指责他有的应注而不注,有的不应注而注,引书有改字等等(见赵翼陔余业考六、四库提要四五及卢文弨的批注)。其实这些都是小缺点,并不能因此掩没它的长处。裴注引用的魏、晋人著作多至二百十种,著录在隋书经籍志中的已经不到四分之三,唐、宋以后就十不存一了。而且裴注所引的材料,都首尾完整,尽管说它“繁芜”,说它“寿之弃余”,单就保存古代资料这一点说,也是值得重视的。[br]  总的来说,《三国志注》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史学著作,也是陈寿《三国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p]  上榜理由:为三国而注。[p]  菊花评:注为三国,有志才有注。[p]  TOP 1[p]  《三国志》[p]  《三国志》是一部讲述魏、蜀、吴三国正史的纪传体断化分国史,全书共有六十五卷,分别以国家为例,为魏、蜀、吴三书,《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主要记载的是魏文帝初元年(220年)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间魏、蜀、吴三国史事。[p]  《三国志》一书,创新了纪传体史书的写作形式,以魏、蜀、吴三国各写一书,这一先例一开,以后的《北史》《南史》,元朝所修的辽、宋、金三史,都是模仿其体例而稍微作些的改变。[p]  《三国志》史学价值极大,留下了许多保贵的史料,:如《魏书.张鲁传》、《蜀书.刘焉传》,保存了五斗米道的原始材料, 《魏书.华陀传》保存了古代医学的事迹, 《魏书.张燕传》保存了黄巾起事後,张角馀党继续叛乱的史实, 《魏书》的《外国传》,具体叙述了乌 ,鲜卑,高句丽及倭人之社会生活状况,此皆极其珍贵之史料。[p]  凡是三国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有关系的人物,以及在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上有贡献者,都有在《三国志》一书中有一定期的体现,实是后世人研究三国史事、人物不可或缺的典籍。 [br]   在古代纪传体正史中,《三国志》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和范晔的《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p]  《三国志》成书年代已不能考,先前魏、吴两国就有自己的正史,主要有: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裴松之注也多引用了这几本史书,蜀国没有史,按《华阳国志》的记载,《三国志》陈寿本是蜀地人,曾写过与当地有关的《益部耆旧传》,他当是参考了上面几本书,然后再采集了有关蜀国的各种资料及自己的所得,编撰成了《三国志》。 [br]  《三国志》虽名字为志,但实际书中并没有志也没有表,除前四卷为纪外,后六十一卷都为传,有明显的曹魏倾向,魏书占去了全书几乎一半的篇幅,并列在全书的首位。[p]  《魏书》首四卷用四篇曹氏帝王纪的形式将三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作了一次回顾,然后不讲魏国众臣,而是以各路争霸群雄为传,以彰显魏国的创立始末,接下来才是魏国集团内部的各谋士、大臣、宗族、军将等等的传记,最后独列二卷,一卷将当时具有神奇色彩的人物,名为《方伎传》;一卷是讲周围各族的,其中有一篇讲的倭人,是研究古代日本的重要资料,其名为《乌丸鲜卑东夷传》。[p]  《蜀书》先立的是蜀汉帝国基业的源头拥有者——刘焉与刘璋父子的本传,然后才刘备及其儿子刘禅的传记,紧接着就是蜀汉重要人物诸葛亮的传记,余下来几卷,也就是各谋士、大臣、重要人物的事迹描述。[p]  《吴书》先记的是吴国政权创始人孙坚、孙策父子的传记,并列在一传内,然后继承父兄基业的孙权登场,接下来的几卷,以上面两书相同,也是国中各重要人物的传记。[p]  《三国志》以魏为正统,称曹操、曹丕为帝,吴、蜀君主即位,也记得是魏的年号,这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与陈寿所处的朝代不无关系,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里所提到的“寿则身为晋武之臣,而晋武承魏之统,伪魏是伪晋矣,其能行於当代哉?”[p]  作为晋臣的陈寿不得不为君者讳,在作史时有所保留,因立场的不同,所看到、所写的也有所不同。如后然的习凿齿作《汉晋春秋》,以蜀汉为正统,因当时晋朝已经南渡,偏安于一隅,就好似偏居于四川之地、承汉正统的蜀国,所以这才符合时代的潮流,与时俱进。[p]  提《三国志》,当然不能不提它的作者陈寿。[p]  陈寿,字承祚,蜀国巴西安汉人,曾经是当时著名人物谯周的弟子。仕蜀时曾认散骑黄门侍郎,入晋后曾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p]  在蜀地之时,陈寿曾撰写了《益部耆旧传》,蜀平定之后,陈寿就撰写过《蜀相诸葛亮集》,晋灭吴后,四十八岁的陈寿开始著写《三国志》,又著有《古国志》五十篇,史称其“品藻典雅”,他的才华深受到当时的重臣、《博物志》的作者张华的赏识,并还说要将撰晋史重任托付给他。[p]  当时人对他的评价为“善叙事,有良史之才。”[p]  有一个小典故:[p]  当时有名的史学家夏侯湛在编撰《魏书》的时候,看到了陈寿的所作的《三国志》,自叹不如,便把自己所作的《魏书》给毁了而就此结束了编撰工作。[p]  《晋书·陈寿传》中所记的有几则生活小故事对陈寿的品行提出了质疑:[p]  一、或云丁仪、丁暠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p]  二、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p]  第一点:《三国志·魏书二十一·王卫二刘傅传第二十一》中曾提到过这两人:“沛国丁仪、丁廙、弘农杨脩、河内苟纬等,亦有文采,而不在此七人之例。”[p]  丁氏兄弟属曹植小集团内部人员,曹丕即王位后,被诛,实没有详细的传记,若说这两人实在是了不得,非得立传,也未必说得通,陈寿作传崇尚简洁,对于史料的取舍选择,比较审慎谨严,因而有人说他“裁制有余,文采不足”,又因时势需求,所作史书,也定有取舍,不能就说事出由因。[p]  第二点:诸葛亮之才,众所公认,从他的平生事迹及行军布置来看,“将略非其所长,”当是公论,《三国志》上的所评实际为:“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对诸葛亮还是肯定的多,评论也较公允。[p]  对诸葛瞻的议论为:“蜀人追思亮,咸爱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是以美声溢誉,有过其实。”[p]  名名说的是,蜀人因太崇拜诸葛亮,因而往往将不是诸葛瞻所做的事,都说成了是诸葛瞻的行为,因而他的名声有过其实,而不能武断地说,陈寿就有诋毁的意思,这就有些断章取义。[p]  陈寿作《三国志》最让人诟病的还是书中的曲笔,对曹魏及晋的诸多有回护。[p]  《春秋》书天王狩于河阳,不言晋侯所召,而以为天子巡狩,既已开掩护之法,然此物为尊者讳也。至于孩父之事,则大书以正之,如许止、赵盾之类,皆一字不肯假借,所以垂诚,义至严也。自陈寿作《魏本纪》多所回护,凡两朝革易之际,进爵封国,赐剑履,加九锡,以及禅位,有诏有策,竟成一定书法。以后宋、齐、梁、陈诸书悉奉为成式,直以为作史之法固应如是。然寿回护过甚之处,究有未安者。[p]  ——清人赵翼《廿二史答记》[p]  汉献帝到死之时,才被曹魏追谥为的献帝,陈寿隐去了曹丕篡汉封他为山阳公的事,在《魏书》中一直只称其为汉献帝。同样的,常道乡公逊位后,为陈留王,到死时才追谥为元帝,陈寿也做了春秋笔法的处理。[p]  曹芳明明是司马师的主意,却记为是太后这命,最离谱的是曹髦的被杀,当时曹髦实在忍受不了司马昭的专权,奋起反抗,而被司马昭的手下所杀,陈寿却短短地记为几字:“高贵乡公卒,年二十。”[p]  因而赵翼无不愤慨地说:“岂寿以作史之法必应如是,回护耶?抑寿所据各国之原史本已讳而不书,遂仍其旧,而不复订正耶?”[p]  以陈寿所处的那个年代而言,这显然是不可避免的,作为封建时代产物之一的史书,大多为官家所修,当然会对时下的当权者多有回护,所谓“为尊者讳”是必然存在的问题,那些直隐不讳的史书,根本就没有生存空间,估计现在人也是不能看到的。[p]  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p]  一、史书很多是为政治而服务,晋是继承了魏的政权,也就是所谓的“禅让”,要想为晋维护,首先就得为魏维护,若说魏有诸多的缺点,怎样怎样的不好,那他的继承者晋也有逃不了的嫌疑;[p]  二、陈寿处在改朝换代之际,本身就有着诸多的忌讳,作者不可能不避讳;[p]  三、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特定的视觉角度,每个人的立场、思维,受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影响,对事件、人物的观察、评论也就会因时而异;[p]  四、陈寿手头的资料有限,再则他对史实的选择又很慎重,多有争论的,往往都不用,历史的本来面目本就很难弄得一清二楚,谁能说我们看到的就是真实的历史;[p]  五、陈寿所能找到的魏、晋资料,本来就是这样记载,他根本就也不敢妄加篡改,只好如实地记录了下来;[p]  很多人认为以曹魏为正统是很值得疑问,其实这个正统问题,历来都是很有争议的:[p]  东晋习凿齿作《汉晋春秋》是以蜀汉为正统;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仍以魏为正统;南宋朱熹《通鉴纲目》则又以蜀汉为正式统;南宋肃常《续後汉书》也是以蜀汉为正统。[p]  还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说的一针见血:[p]  “盖凿齿时晋已南渡,其事有类乎蜀,为偏安者争正统,此孚於魏当代之论者也。寿则身为晋武之臣,而晋武承魏之统,伪魏是伪晋矣,其能行於当代哉!此犹宋太袓篡立近,於魏,而北汉,南唐迹近於蜀,故此宋诸儒皆有所避而不伪魏,高宗以後,偏安江左,近於蜀,而中原魏地全入於金,故南宋诸儒乃纷纷起而帝蜀。此皆当论其世。”[p]  上榜理由:三国正史。[p]  菊花评:三国史传第一书。
阅读全文

[p]  候选:[p]  周仓[p]  自从投了关公后,周仓就成了关老爷的贴身保镖兼跟班。[p]  虽然没有干过十分惊天动地的伟业,他还是十分地喜爱这份工作,默默无闻地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自己的冲动热血、自己的无穷精力。[p]  有了他在身旁,关公更是如虎添翼,没有了诸多的顾虑,在战场上,入万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要左便左,要右便右,向前就前,突后就后,那叫一个顺畅,令得诸多武将暗羡不已。[p]  张辽[p]  张辽的职业是武将,但有时也兼任保镖。[p]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谁叫摊上一个爱冲动的主,老是爱身先士卒,拿了把破剑,就往上冲,就算偶而老实一点,也是往前线上窜门,与敌军来个零距离的接触,一点也不顾及到自己的安危,重任也就落在了众多的部下身上。[p]  张辽首当其冲,也就赶着鸭子上架,充当了几回,就其表现来说,真的不赖,让人瞧不出是个半路出家的。[p]  TOP 10[p]  张闿[p]  严格意义上来说,黄巾出身的张闿并不能胜任保镖这一职业,并不是说出身不好,就不能从事某种职业,就不能成事,历史上“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事比比皆是,英雄本就不怕出身,但“江山易移,本性难改”这句老话,总是有些道理存在的。[p]  徐州太守陶谦非得要将保镖这一重任完全寄托在张闿的身上,就好似将一大群的肥羊托管给了一只披着狗皮的狼,就想留下些骨头那也是难上加难的事。[p]  这纯粹就是给自己惹祸上身,要知道,这一趟镖可非比寻常,一帮大活人又不是什么经摔物品,任得他人来折腾。[p]  人家曹嵩正好路过,你就招待一下,意思一下,礼到了也就行了,一得知是曹操老爸,自己姓什么都忘了,非得去刻意的巴结,还找一个不是自己亲信的部下,去办这件非得是亲信的人不能做的事——将曹嵩这一家子护送到曹操的根据地衮州。[p]  张闿可管你是谁,就是天王老子的老爹,看不顺眼也照样下手,外加上曹嵩那么多的财物辎重引人眼,惹动起对当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幸福时光的美好回忆,不劫了那么一下子,还真是太对不起了自己这一身“劫富济贫”的绿林好身手。[p]  他这一动念,两个人就倒了大霉,还不明就里的曹嵩逃不过一身剐,好心办坏事的陶谦为徐州城惹来了无妄兵灾。[p]  上榜理由:所托非人。[p]  菊花评:出来混,总是要还的。[p]  名望指数:     1    敬业指数:   1      综合指数:1[p]  TOP 9、8[p]  颜良文丑[br]    以这两位老兄的身手及眼高过顶的性格,是不屑于保镖这行业的,可是老板有难,要客串一下时,那也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谁叫人家给饭吃,又不是玩游戏,BOSS玩完了,也就通关了,老板要是这样给做掉了,这工资没得领不说,生活也将成了问题。[p]  袁绍骗冀州之后,韩馥的两位老部下耿武与关纯十分的有意见,于是,两人商量好了,身上藏了刀,等着袁绍进城的时候,发动突然袭击,将这一祸害,消灭于无形之中。[p]  可曾想,颜良、文丑二人不买帐,你砸我饭碗,俺就和你拼命,两个文弱书生又如何与颜良、文丑这等靠武力吃饭的职业选手较力,其结果可想而知,耿关二人,拼掉的也只能是自己的命。[p]  上榜理由:临时的,做得有板有眼。[p]  菊花评:也就是做保镖的料。[p]  名望指数:     2    敬业指数:   2      综合指数:2[p]  TOP 7[p]  吕布[p]  吕奉先先生生平最喜爱的职业有两个,保镖就是其中之一,凭着其“辕门射戟”搏来的名望、“天下第一武力”的能耐及“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宣传语,而他保的又多是朝廷中的上层人物,如丁原、如董卓,以此说来,保镖这一职业之于他,就如山贼之于至尊宝,是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p]  起初时,他也干得挺有起色,面对董卓对既是主子又是义父的丁原的叫嚣,又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差点就学着林冲的壮举,火拼了老贼,为国家除一大害;当关东诸侯向他的第二任义父、先前他口中的董卓老贼群起围攻时,又是他挺身而出,单身匹马挡在了虎牢关前,又是何等的威武雄壮,若不是桃园三杰来横插一杠子,这笔买卖又是赚大发了。[p]  可惜的是,吕先生另外一份所钟爱的职业,将他这一“很有前途的职业”,完完全全地扼杀在了蓬勃成长之中,连个茁壮发展的机会也不给,这也本就是无可奈何的事,如羊大将军所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有八九。”[p]  这另外一份职业,有一个很好听名字:“劫富济贫”,也就人们常说的:“打劫”。[p]  但这不同于随随便便站在半路当中,喊一些类似于“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要想从此路过,留下买路财”的口号,抡着一把破柴刀或是哪里捡来的生锈铁器,就往上冲的小毛贼,吕布先生可不屑为之。[p]  怎么说咱也是有身份的人,保得是大买卖,劫得也是大买卖,因而被他打上主意的,竟然是自己所保的镖,比如说丁原,比如说董卓,本都是他保护对象,最终无可避免地都被他给喀嚓掉了。[p]  保镖的与劫镖的是同一个人并不稀奇,武侠小说中经常出现,喜欢保镖又喜欢劫镖,这就有些古怪了。[p]  这在逻辑上似乎有些说不过去,但在医学上有一个合理的名称“精神分裂症”,也就是同一个人,在有些时候会把自己变成另一个与自己性格、言行、举止都截然不同的人,而他自己却根本没有意识到,于是乎,我们明白了,原来吕先生确实有病,而且还病得不轻。[p]  在白门楼上,吕布的这一病情加速恶化,犯有累累前科而不知的他,妄想着凭自己过往的保镖经验,说动阿瞒,继续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奈何落花虽有意,流水很无情,顾虑颇多的阿瞒,在听取了精神医生刘大耳的分析后,任他这满腔热血者付之于东流,保镖生涯也就从此终结。[p]  上榜理由:不自量,自难忘。[p]  菊花评:败坏了行业的名声。[p]  名望指数:    4   敬业指数:    4    综合指数:4[p]  TOP 6[p]  曹洪[p]  保镖并不是曹洪的专业,在曹操这边他也只能算是替补人员,但业余的他真是做起这一行业来,绝对不逊色于任何职业保镖。[p]  始终难以忘记曹洪,是因为他曾说过的一句豪言壮语:“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p]  那时候,曹操为董卓著的部下徐荣所败,正在跑路,自己的马又不知所踪,曹洪将自己的马让于他,曹操却在一味地谦让,因而曹洪便说出上面这句话。[p]  这话听得曹操一阵激动,也就当仁不让的骑上了曹洪的坐骑,没了战马的曹洪步随跟行,途中路遇大河,还是他背负着曹操渡过了河去,并一路护送着回到了老家谯。[p]  在战马超之时,也正是他填补了因许褚不在而暴露出来的人选空档,挽狂澜于危难之际,拼了命,大战马超四五十回合,才保得曹操大难不死,这也令人对他的武力有了一番重新的认识。[p]  上榜理由:自家人就是好。[p]  菊花评:还是蛮专业的。[p]  名望指数:      5   敬业指数:  5       综合指数:5[p]  TOP 5[p]  典伟[p]  许褚之前,曹操身边有一位名声显赫的保镖,那就是典伟。[p]  颇有任侠之气的典伟,最爱使的是双戟,据传重有八十多斤,也有过一段他那年少轻狂的日子,快意恩仇的他,早就习惯了逍遥江湖的畅快,也曾创下以一敌百的豪迈举动,归于曹操,改做保镖之后,虽有所收敛,这作率性而为、任志狂侠的江湖痞气却是难以消除的。[p]  曹操攻吕布,中计而被围,左冲右突而不能出,情势十分之危急,幸有典伟挺身而出,视箭雨如无物,反复冲杀,将敌众挡在外围。[p]  当是时,敌人步步逼近,典伟只是淡淡地道,到了十步通知我,等到了十步,他还是一脸的镇定,五步再说,只有五步之时,典伟突然发力,手中短戟连发,如漫天花雨,疾射而出,手之所指,无不应声而倒。敌人难敌,终于稍退,曹操也得以逃归去。[p]  典伟是一个很敬业而又专业的保镖,白天时立侍在阿眶身旁,晚上又睡宿在大帐左右,几乎没给自己留下一点空余的时间,老大岁数了,连个女朋友都没有。[p]  就是这么一个兢兢业业的人,做着一份自己喜欢而又能糊口的职业,可偏偏就是为了上级主管的一笔风流债,从而丢了性命,真是令人无比的叹息。[p]  上榜理由:多的就是武力。[p]  菊花评:有脑子更好。[p]  名望指数:   6     敬业指数:   6     综合指数:6[p]  TOP 4[p]  许褚[p]  曹阿瞒为人性疑,身边任用的多是自己亲信人物,手掌大权的也是自己家的那批夏侯曹家兄弟,他又喜欢亲自上阵,很容易成为别人的靶子,因此急需一个合适的保镖,许褚就不错,完全符合他的条件。[p]  许褚有勇力,力能使牛倒走,又会飞石技艺,杀人于百步之外,天生就是保镖的料,许褚又没有多大的心机,没有自己的小算盘,正适合在多心机的领导身边工作。[p]  许褚在后来的工作中也证明了,他确实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其效用绝对不亚于前任的保安队队长典伟。[p]  曹仁与曹操够铁了吧,本家的兄弟,又位高权重,谁都想巴结一下,自己送上门来与许褚套近乎,许褚却是一副爱理不理地样子,将别人当成隐形人,自个玩儿去了,事后许褚找的借口却是,人家是外臣,我是保镖,不能循私。[p]  马超够狠了吧,诸葛亮称其为可与张飞并驾齐驱,在渭水河边,本想是借着自己的一股蛮力,将阿瞒给生擒活捉,可一旦见了许老大瞪圆了虎目,一下子就焉了,而不敢有所动。[p]  就许褚这一生,有两件事,为其光辉的保镖生涯添上了重妆浓沫的一笔。[p]  一、斩徐他[p]  如宝剑般,遇盗贼入室,必会鸣鞘,做为一个高级的保镖,许褚也有他的独特之处。[p]  徐他谋逆,乘着许褚不在之机,想要行刺曹操,心有灵犀的许褚突然间如神灵附体,感受到了危险的存在,立即返回,诛灭叛乱。[p]  二、渡曹操[p]  马超骑兵突袭,曹操大军不能抵挡,疾速后辙,来到河边,许褚护送曹操上船,为怕小船翻覆,许褚尽斩攀船的军士,并以左手举起马鞍遮蔽阿眶,右手划船,才得勉强渡过,捡了曹操的一条小命回来。[p]  这位“虎痴”老兄,看来是要将“保镖”这一事业进行到底了。[p]  上榜理由:就爱做保镖。[p]  菊花评:做得出色与出彩。[p]  名望指数:    7     敬业指数:   7      综合指数:7[p]  TOP 3[p]  周泰[p]  说实话,周泰的武力并不怎的,三国之中若来个武力排名,他绝对是被忽略不计的那个,但他有一点,是很多武将所不能比拟的,那就是敢拼,拼别人的命,也拼自己命。[p]  敢玩命的人,骨子里透着一股狠劲,总是会让人敬畏三分,也就是有了这一股气势,不知不觉之中,力量与实力也就提升了一个档次,因而与他对敌的人,往往就会弱了几分,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p]  周泰本是孙策的部下,孙策死后,就完全地被孙权接收了过来,但当孙策还健在时,他就一直是在为孙权保驾护航,若是没有他,那身上多几个窟窿的人可就要换成孙权了。[p]  他很是对孙权的胃口,孙权也就把他给要了过来,做为自己的贴身保镖。[p]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周泰还真卖命,在一次山贼的合围之中,正是他的一往无前,奋力拼争,左右厮杀,以自身做为挡箭牌、人肉盾,身中了十二处重创,才力保了孙权的不失。[p]  投桃投李的孙权,从没忘过他的这份忠心,再一次饮宴之时,隆重地将周泰推上前台,大肆宣扬,授他御盖,使得东吴众臣无不心伏,他也算是众保镖中待遇较优的一个,激励着后来人为此事业奋斗不息。[p]  上榜理由:全是玩命的。[p]  菊花评:用自己的伤搏出的未来。[p]  名望指数:  8       敬业指数:   8     综合指数:8[p]  TOP 2[p]  关公[p]  从保镖这一职业对人的要求及其规范性来看,关公无疑是称职的。[p]  想当年,刘备老兄还没有有所成就时,关公便与张飞日夜守候在他的身边,做为贴身保镖,任何人不得近身(包括刘备的妻子),用史书上的话来说“寝则同床、食则同桌”,知道的说这是兄弟情深,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三位仁兄是不是在性取向有着严重地不可告人的问题。[p]  刘备虽然生命有了安全保障,可这子孙繁衍工作就有了阻碍,过了N多年以后,才算是有了一个扶不起的刘禅。[p]  虎牢关前,若不是关公在旁照应着,爱逞能的刘备,估计没有什么好果子吃的,吕布什么人,也是随便一个人挑得动的,也不掂量掂量。[p]  关公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表面上看去是为了投奔刘备,实际上干得就是老本行保镖工作,保护着二夫人,到达雇主刘备心中合理的目的地,虽然报酬不是很优厚,他还是十分出色地完成了这项任务,途中还顺便收了几个跟班小弟,解决了自己保镖事业的继承人问题。[p]  周瑜请刘备喝酒,本就是怀着杀之而后快的目的,不知鸿门宴的刘备欣然赴宴,并不蠢的他,多了个心眼,带上了关公一起前往,周瑜本是想动手的,一见这猛人在旁作保,心当时就哇凉哇凉的,差点就抽了过去,一切计划都被变化所打乱。[p]  由于太敬业、太热爱这一行的缘故,关公注定了是一个不会劫镖的人,在他的心中只有保护好镖货,使其完整,才是人生最高的理想,任何破坏行为都是他所不容,也心有不忍的,因而当在华容道面对曹操这批“完美大红货”时,他根本就下不了手,三国局面也就从此改写了。[p]  上榜理由:小行业,大专家。[p]  菊花评:也不亏了这身手。[p]  名望指数:   9       敬业指数:  9        综合指数:9[p]  TOP 1[p]  赵云[p]  赵帅哥是一个神人,做一行爱一行,做哪行火哪行,而众行业之中,首推保镖职业是为他的最爱。[p]  人刚一登场,便在磐河边救了公孙瓒,保了第一份镖,搞定了初出茅庐后的第一份工作;公孙瓒被喜人绍灭了后,他就在刘老大身边混,虽身兼数职,保镖始终是他不变的热爱。[p]  长坂坡上的扬名一战,正是他保镖生涯的顶峰之作,阿斗小儿在他的全力护卫下,七进七出之后,总算是捞了一条性命回来,有了后来的皇帝之份;刘备也是再他的多次掩护下,得以逃脱成功;诸葛亮赤壁功成之后,点了名要他来护送,才免于周瑜的暗算;黄忠若不是他的拼力冲杀,这条老命也就得彻底的葬送了。[p]  众所公认的,要评武力,不提吕布,那是缪评;要论保镖,不提赵云,那是缪论。[p]  上榜理由:高手。[p]  菊花评:保镖中的精英。[p]  名望指数:   10       敬业指数:   10       综合指数:10[p]  TOP ?[p]  大保镖[p]  保得一人一家或是一个团体的,任你有多大的能耐,也只有算是小保镖,只有那些不畏国难,挺身而出,保得一方平安或是一国平安的,那才算是大保镖。[p]  个人认为,三国之中,能称得上大保镖的,吴国有赤壁对曹的周瑜、夷陵抗蜀的陆逊,魏国有合肥战孙权的张辽、治边伏夷的田豫,蜀国有名盖当世的诸葛亮,就此记之。[p]  菊花评:厉害的人必有其厉害之处。[p]  名望指数:   ?       敬业指数:     ?     综合指数:?[p]    [br][p]  
阅读全文

[p]    候选:[p]    借荆州[p]    刘备借去荆州,从没有想过要还的,孙权当然不甘心,就这样做了冤大头,屡次讨要不成后,便动用了武力,荆州才算是重新回到了东吴的怀抱。[p]    借子龙[p]    赵云投靠了公孙瓒之后,并不得到重用,倒是刘备凭借着与公孙瓒老同学的交情,屡屡地从公孙瓒那不出分文地出借赵云,自此开始,刘备与赵云的友谊飞涨,公孙瓒死后,赵云就直接归服了刘备。[p]    在经济意识淡薄的古代,懂得奇货可居的人没有几个,刘备正是抓住这一机会,大大一发了一笔横财。[p]    借宝刀[p]    董卓把持朝政,威逼皇帝,行事越来越无法无天,王允深以此为忧,特聚集了一帮忠心于汉室的老臣,以自己开生日PRRYTY为名,商量政事。[p]    众人为他的诚意及当前的形势所感动,纷纷的落下了眼泪,唯有一人大笑,众人望去,却是曹操。[p]    众人都骂他没心没肺,曹操却说道如果你们这样大哭也能把董卓给哭死,那不就是本年度最为诡异莫测的事。[p]    众人问道,你又有什么好办法,不要一味地站着说话不腰疼。[p]    曹操说,我最近亲近董卓,就是为了便于行刺他,听说王允大人你府上有一把宝刀,叫做七星宝刀的,借我用一下,必定能马到成功,献董卓之头于众人面前。[p]    既然有这样的事,王允很是慷慨地将宝刀借出,可谁想,曹操这个人眼高手低,行刺不成,丢了宝刀不说,自己也逃之夭夭了。[p]    TOP 10[p]    借马[p]    的卢本是张武的坐骑,张武与陈孙造反,刘表命刘备去平定,张武为赵云所杀,这马也就成了刘备的私人产物。[p]    刘备见马雄骏,自己不敢用,也就借花献佛赠给了刘表,可在听了谋士蒯越有关“的卢妨主”的言论后,刘表把马还给了刘备。[p]    先前刘备不知在的卢身上的诅咒,将马送给刘表有些情有可原,刘表既然在知道了的卢对其主人不利的真相后,还是将马给了刘备,这就有故意及预谋的成份在内,分明是想以借马杀人之计,将刘备置之于死地了。[p]    还刘备命大福大,将这弱势化为优势,跃马檀溪,将自己从这向来不破的魔咒中拯救了出来。[p]    上榜理由:真心献马,有心还马。[p]    菊花评:用心险恶。[p]    借用指数: 1  成功指数:  1 综合指数:1[p]    TOP 9[p]    借画[p]    曹操死后, 曹丕做的第一件事,不是逼迫曹植,而是让于禁去管理陵事。[p]    于禁奉命到来,怀惴着满腔热情,可曹丕给他的却是一盆冰冷的水,浇了他一个透心凉。这盆水就是一副壁画,一副关于关云长水淹七军擒获于禁之事的连环画。[p]    画面上,“云长俨然上坐,庞德愤怒不屈,于禁拜伏于地,哀求乞命之状。”[p]    曹丕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臣下不能死节,于禁降了敌人还又归来,正好撞在了他的枪口上,不折腾一番,怎么会罢休,所以事先就让人准备好了壁画,就是为了羞辱于禁。[p]    于禁见了这些画后,回家后,又羞又恼,终因气愤成疾,过不多久,就上天去拜见关云长大哥了。[p]    上榜理由:臣为君忌,不得活。[p]    菊花评:想当初,若是如庞德般,又当如何?[p]    借用指数: 2  成功指数: 2  综合指数:2[p]    TOP 8[p]    借东风[p]    赤壁决战,就要开始,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吴大将周瑜都急得吐了血,这时,诸葛亮挺身而出,自告奋勇地说,由自己向天公借东风,事必能成。[p]    周瑜想,你有多大能耐,敢夸下如此海口,既然没什么办法,就死马当活马医,姑且让你一试吧。[p]    于是,周瑜便传令派了五百精壮军士,听候诸葛亮使用,诸葛亮命他们在南屏山上建坛,名为七星坛,用一百二十人,手执旗幡围绕着坛子,诸葛亮沐浴斋戒之后,身上披着道衣,跣足散发,来到坛前,一连施法了三天,每天都是上坛三次,下坛三次。[p]    就这样,到了三天,连一点微风都没见着,众人便开始怀疑起诸葛亮的能力来,可就在他们欲要拿诸葛亮问罪的那近夜时分,忽然听得风声响起,旗幡转动之间,旗脚都飘向西北,霎时间,东南风便是大起,众人惊讶不已,对诸葛亮之术。大为叹服。[p]    上榜理由:风大发了。[p]    菊花评:全是这阵风,中国格局改写。[p]    借用指数:  3 成功指数: 3  综合指数:3[p]    TOP 7[p]    借水势[p]    关羽进攻樊城,守将曹仁向曹操求救。曹操便派了于禁、庞德率领人马前去增援。于禁七军不驻扎在广易之地,而聚于罾口川这个险隘的地方,而当时正连日大雨,关公借此机会,差人住各处水口,待水高涨时,居高乘船而下。[p]    果然,汉水猛涨,借着大水之势,于禁七军的军营全被淹没了。关公趁着大水,驾驶着安排好的大小船只,率领水军向曹军进攻。 曹军死伤惨重,两个主将,于禁投降,庞德被杀。[p]    关公水淹七军后,声望之高,威震华夏大地,连阿瞒为避其锋头,而考虑过迁都的念头,这也使得关公的骄傲自满之心得以助长,为以后因轻敌而败,埋下了伏笔。[p]    上榜理由:水势涛涛。[p]    菊花评:水无情,人更无情。[p]    借用指数: 4  成功指数:   4综合指数:4[p]    TOP 6[p]    借性格[p]    诸葛一生唯谨慎,是当时很多人对诸葛亮的看法,最主要的例子是,当魏延要求出奇兵出子午谷偷袭长安之时,他都没有同意。[p]    正是借助着这一点,当他摆起空城计来时,竟然不会有人想到这是以虚为实之计,就连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也不例外,心甘情愿地为其所骗,高兴而来,败兴而归。[p]    上榜理由:迷魂阵。[p]    菊花评:抓住了人的心理。[p]    借用指数:5   成功指数: 5  综合指数:5[p]    TOP 5[p]    借人头[p]    曹操与袁术对峙了个月,粮食不够用,一时难以为济。[p]    管粮官任峻的部下仓官王垕亶道:“僧多粥少,我们的粮食不够吃了,怎么办呢?”[p]    “拿小斛发,且救一救急。” 曹操说。[p]    王垕急道:“这可是会引起兵士怨愤的,要反水的。”[p]    “一切有我呢,我自有对策。” 曹操说。[p]    王垕依命而行,果然兵士很是愤慨,大有哗变的可能。于是,自有对策的曹操将王垕召来。[p]    “我想借用 身上的一件东西。” 曹操说。[p]    王垕愣了半天,也没明白过来,心想:我就纳闷了,我身上有什么好东西?难道是我这双如秋水般的眼,众谋士都说就这賊眼,能把人的心看透,要不是我这片嘴,杏花楼的头牌小红姑娘就喜欢我这抹了油的嘴,死人都被说活了,又或是我的这双灵巧的手,兵士们都在议论说,就我这手,像变魔术似的把给他们的粮食变得越来越少了,还是……[p]    “玩什么意识流,STOP!”曹操说。[p]    王垕不明白:“Why?”[p]    “YOU are……,呸呸,我们讲普通话。”曹操说。[p]    王垕道:“为什么呢?”[p]    “我想要用的脑袋,以平息这场风波,的妻儿我会好好照顾的,儿子就是我儿子,妻子就我的妻子。可以提出反对意见,但所说的一切,将会被历史记载,人们会永远怀念。”曹操说。[p]    “我冤,可不可以上诉,可不可以?”[p]    王垕话未完,只听得一句“ 被终结了”,就被一群如狼似虎的刀斧手拉了出去,还来不及与明天挥一挥手,大刀已经下,然后他迅速成为“不朽”。[p]    上榜理由:工具与棋子。[p]    菊花评:人权何在?[p]    借用指数: 6  成功指数: 6  综合指数:6[p]    TOP 4 [p]    借刑法[p]    曹操在做洛阳北部尉时,执法很是严明,还制定了五色棒,凡是敢有触法者,都以棒杀之,当然,打的也是些无名之辈,急于立威成名的阿瞒就需要一个典型。[p]    而在此时,灵帝所宠爱的那个蹇硕的叔父及时的出现了,这小子顶风作案,不顾禁夜行令,晚上出来随便逛荡,正好被逮了个正着。[p]    曹操好不容易抓到这个机会,还不使劲的整,那个蹇硕的叔父正好撞在了枪口上,也就被杀了。[p]    曹操也借助这事,名扬海内,震惊京师。[p]    上榜理由:法不立不威。[p]    菊花评:借人成名。[p]    借用指数: 7  成功指数: 7  综合指数:7[p]    TOP 3[p]    借痴[p]    曹爽权倾朝野,无人敢及,司马懿只得装病在家休养,实际上却暗中计谋着搞掉曹爽的对策。[p]    曹爽对于司马懿还是很不放心的,于是,在河南尹李胜要到荆州任刺史之际,命他前去拜望司马懿,并打探虚实。[p]    司马懿假装病得很重,让两个侍婢扶持着,晃悠悠地出来见客,连件衣服都拿不稳,喝粥时,还将汤水全都流在自己的衣服上,当李胜说要去荆州赴任,他却听成了并州。[p]    李胜回来后,便对曹爽说:“司马懿活不多久了,我们不要为他担心。”[p]    曹爽也就放松了对司马懿的警惕之心,没过多久就被司马懿给翻盘了。[p]    上榜理由:假痴不癫。[p]    菊花评:大家都在装。[p]    借用指数: 8  成功指数:8   综合指数:8[p]    TOP 2[p]    借箭[p]    周瑜要杀诸葛亮,于是恿拥着诸葛亮罢办箭枝,以备军需,上知天文地理,下知五百年事,无所不能,无所不会的神通广大的诸葛亮,当然不会将这件汪事放在小心。[p]    通过他与鲁肃的关系,要来了二十多条船,六百多个军士,上万的束草,乘着天黑黑,漫天的大雾出发了。[p]    在几番鼓声的引诱下,曹阿瞒开始无偿大派送,箭如雨般都倾泻在了诸葛亮与鲁肃所率的二十多条船只上,有免费的午餐,不吃白不吃,诸葛亮与鲁肃来者不拒,也不怕撑着,完全照单全收,大约收了十多万枝箭。[p]    草船借箭的可行性分析:据《三国演义》载,共是二十条船,每船军士三十人,束草千余个,外加青布幔帐、板凳、帆、桨、缆绳等等、及十五六万枝箭(阿瞒方的统计数据)。[p]    一个军士的重量约为七十公斤左右,即一百四十斤,三十个就是二千一百公斤,即两点一吨;一个草束就算它七公斤左右,既十四斤,一千个就是七千公斤,即七吨;名种杂物及船上的部件就算是五百多公斤,即零点五吨;十六万枝箭平均分配到每只船,即八千枝,一枝箭的重量约为零点二斤左右,八千枝就是一千六百斤,八百公斤,即零点八吨;所以,依此计算,所以每船的负重为2,1+7+0,5+0,8=10,4吨。这样的载重量绝非小船所能承受得了,若是大船,又怎能在借完箭后,又迅速地逃离案发现场。(《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比及曹军寨内报知曹操时,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p]    孙坚的借箭就比较可行了,据演义载:黄祖伏弓弩手于江边,见船傍岸,乱箭俱发。坚令诸军不可轻动,只伏于船中来往诱之;一连三日,船数十次傍岸。黄祖军只顾放箭,箭已放尽。坚却拔船上所得之箭,约十数万。[p]    一连着三天,每天数十来次,一共是上百次,一天约得上千枝箭,科学而实用。[p]    孙权也借过箭,《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曰: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p]    上榜理由:用的就是智慧。[p]    菊花评:阿瞒又被摆了一道。[p]    借用指数:  9 成功指数: 9  综合指数:9[p]    TOP 1[p]    借血统[p]    刘备逢人便说:“备乃中山靖王之后也。”这几乎都成了他的口头禅。[p]    谁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p]    姓刘,便是汉室宗亲,那姓秦的,都是秦始皇的后代,就如说曹操是曹参的后代那样不可靠,阿瞒本就是姓夏侯,又关姓曹的何事?[p]    但他的这一套还真管用,刘璋、刘表、刘焉等引以为同胞,连一向眼高过顶的袁绍都给他准备了座位,向关、张、赵等辈不用说,都来真心实意地投靠,其杀伤力绝不亚于刘备的哭。[p]    但对于这身世,我们可以好好地分析一下:[p]    据《三国志·蜀书二·先主传第二》的记载,刘备的身世如下: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裴松之注:典略曰:备本临邑侯枝属也。)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p]    《三国演义》上的描述也基本上相同,(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昔刘胜之子刘贞,汉武时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遗这一枝在涿县。)并还引入了“刘皇叔”一说,按宗族世谱:“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英生安国侯刘建。建生广陵侯刘哀。哀生胶水侯刘宪。宪生祖邑侯刘舒。舒生祁阳侯刘谊。谊生原泽侯刘必。必生颍川侯刘达。达生丰灵侯刘不疑。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刘备乃刘弘之子也。”帝排世谱,则玄德乃帝之叔也。(《三国演义》第二十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p]    看来似乎言之凿凿,但这身世历来受到各史学家的怀疑。[p]    如按《典略》所说,临邑侯刘让则是常山宪王刘舜之后,与刘胜虽同是汉景帝的儿子,可两者本就不是一个概念。[p]    《典略》作者还是三国魏人鱼豢,和刘备是同时代的人,《三国志》作者陈寿离三国时代远不自怎么远,却产生了两种说法。[p]    时代相近的人,都有不同的说法,可见其身世在当时就有着很大的争议。[p]    给元人胡三省在为《资治通鉴》作注,曾写道:“(刘备)自祖父以上,世系不可考”。[p]    裴松之这在其注中说道:“臣松之以为,先主虽云出自孝景而世数悠远,昭穆难明。既绍汉祚,不知以何帝为元祖以立庙。”[p]    自从刘贞被削爵夺地之后,他所属的枝族在史书上没有记载,从其他古书上也找不到任何证据,《演义》所写的刘备家的族谱上的从刘胜开始直到刘备共是十八世,可除了刘胜、刘贞、刘备、刘雄、刘弘外,其他的都找不到任何史书的确认,估计都是老罗虚构的,再说了,刘贞既然已被削爵夺地,其传人不可能再世袭为诸侯,也不会为皇族的世谱所载入。[p]    《三国志》载刘贞被封为“涿县陆城亭侯”,也与史实不符,西汉没有亭侯,从《后汉书·王子侯列表》来看,应是“陆城侯贞,中山靖王子,六月甲子封,十五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失侯。”,据《三国志考证》说:“涿郡无陆城。”[p]    据上情况下,得出的结论,这“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的身世,应是刘备自己的自主研发,自主发明创造的专利产品,其目的当然是以打着“复兴汉室”的旗帜,招揽人才,聚集实力,为在这个诸侯割据、群雄争霸的时代,创下属于自己有一片天地。[p]    上榜理由:姑妄言之。[p]    菊花评:姑妄听之。[p]    借用指数: 10  成功指数: 10  综合指数:10
阅读全文

[p]   (十五)[br]  星期十四,我的汤里发现了一只蚂蚁,服务生是关公的老相好姜维,我便把他喊了过来。[p]  “你看我的汤里有什么东西?”[p]  “蚂蚁,六只腿的昆虫。你以为是什么,总不至于是两条腿的美女,是不是想扑进去,来个英雄救美?” 姜维的回答挺干脆,就像是在咬油里炸过的黄豆。[p]  “老兄,怎么说话呢?怎么说,我跟你们老板私交很好的。小心,我吹些耳边风,将你给炒了鱿鱼。”我威胁他说。[p]  “好,好又怎样,好能当饭吃。我还跟他有一条腿呢,他就是好几个月没发我的工资,爱吃不吃,废话这么多!谁有心思侍候你,忙着呢!帐别忘了付就行。” 姜维吼道,像是有人招惹了他似的。[p]  “我不跟你这种不可理喻的人谈,你们厨师呢?怎么做的汤,是哪个厨师学校出来的?”[p]  “我就是厨师,嫌不好吃,你自己做一碗我尝尝!” 姜维直直挺立着。[p]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p]  以前听说,吃霸王餐,那是客大了欺店,现在,你被他们吃,店大了就欺客。[p]  (十六)[p]  星期十五,我的汤里发现了一条蚯蚓,服务生是关公的老相识魏延,我便把他喊了过来。[p]  “你看我的汤里有什么东西?”[p]  “这是一条蚯蚓,的的确确、正正宗宗、如假包换的蚯蚓,通常是用来钓鱼的,对土地的维护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它的种类繁多,颜色也是千变万化,有红的,有青的,有……” 魏延挺老实的吗,老诸还说他必当反骨仔,我就不觉得嘛,挺好挺好。[p]  “行了,行了,我没让你播报《人与自然》。你知不知道,我点的西红柿蛋汤,而不是加了蚯蚓的西红柿蛋汤?”我声色俱厉。[p]  “真的不知道,这要问一声后台!” 魏延挺实在,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打死也不会说知道。[p]  “那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我狠狠瞅着他,问道。[p]  魏延态度还是很好,回答道:“知道。”[p]  “你们准备陪偿?”我问道。[p]  “不是的。” 魏延很肯定。[p]  “你们准备退款?”我又问道。[p]  “不是的。” 魏延说得很确切。[p]  “你们准备道歉?”我退了一步。[p]  “不是的。” 魏延还是这句话。[p]  “那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p]  “有人要倒霉了。”[p]  “你们老板?”[p]  “不是的。”[p]  “你们老板娘?”[p]  “不是的。”[p]  “你们这群伙计?”[p]  “不是的。”[p]  “你们的厨师?”[p]  “那是谁,哈哈,不会是我吧!”当时的我,心中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p]  “是的。”[p]  这是我听到的老实的魏延说的最后一句话,接着就涌出一帮人来,往死里的,将我好一顿揍。[p]  说是我,故意将蚯蚓放到他们的汤里,好吃霸王餐,并以此来影响他们这个餐厅百年来从未坠过的声誉,不揍我揍谁![p]  (十七)[p]  星期十六,我的汤里发现了一只蚂蟥,服务生是关公的大哥儿子刘禅,我便把他喊了过来。[p]  “你看我的汤里有什么东西?”[p]  “应该是蚂蟥吧,专吸人血,有时也吸点其它动物的血。您如果觉得精力过于旺盛、血气方刚,可以使用一下,听说效果还不错。还具有一定的美容养颜、滋阴补肾的功用。试一下吧,免费的,不用白不用。”[p]  “真的免费吗,不用出钱!”[p]  “我们这餐厅什么时候,骗过人了,你是我们开业以来的第一百位顾客,所以才会享受这种高人一等的待遇。不用感谢,这是你的幸运,我们的小小诚意。”[p]  “那就不客气了,没事了,您竭会儿,看你宣传得挺累的。”[p]  说得多好听的,真是位尽职的职员啊![p]  (十八)[p]  星期十七,我的汤里发现了一只蚜虫,服务生是关公的老乡杨仪,我便把他喊了过来。[p]  “你看我的汤里有什么东西?”[p]  “好胖的一只蚜虫啊,这不是浪费吗?” 见此情景,杨仪跪了下来,哭天喊地道:“老是挑大的,往桌上送,这不是给老板增加成本吗?这帮人,吃老板的,喝老板的,就是一点也不珍惜。省一点,是一点。一群吃里扒外的家伙,老是做这种,仇者快,亲者痛的伤心事。我的BOSS啊,又有谁能了解你,我为你不值。养了一帮蚜虫,就只知道奢侈。这个餐厅,早晚会被这帮败家子毁得干干净净。扒灰的扒灰,乱搞的乱搞,就没有一个真心经营的。拿着工资不办事,一帮闲人,天杀的,你们对得起关老板吗?”[p]  太忠心了,这么好的人,让我说什么呢,也就这点钱,计较个啥啊,我付了得了。[p]  (十九)[p]  星期十八,我的汤里发现了一只蛀虫,服务生是关公的老上司曹操,我便把他喊了过来。[p]  “你看我的汤里有什么东西?”[p]  “如果我没看错,或者说是我的学识没问题,这个昆虫,应该就是人们常说的蛀虫。”[p]  “那你准备怎么办?”[p]  “应该问你?”[p]  “问我?”[p]  “因为这样一来,你得多付一笔钱了。这属于额外加餐。”[p]  “可不可以商量?”[p]  “没得商量,本店明码标价,童叟无欺,绝不还价!”[p]  “那要多少钱?”[p]  “您听过这么一个笑话吗?”[p]  “什么笑话?”[p]  “一男一女在一家餐厅进完餐后,服务员过来结帐。付帐时,男的对价钱提出了质疑:‘我只喝了一杯酒,怎么这么贵?’服务员说:‘我们都是按整体收费。比如说,您喝一杯酒,就得付一瓶酒的价格。’此时,女的惊声道:‘我刚才吃了一块鲸鱼肉!’”[p]  “什么意思?”[p]  “你应该明白的。”[p]  “不会吧?”[p]  “是的,据报道,这个世界上的蛀虫,约有几十亿种,总共加起来就是几十亿吨,折合成蜀国币应为一千五百万亿,算你便宜点,打个折,优惠一点!”[p]  MYDEAY!我晕![p]  (二十)[p]  星期十九,我的汤里发现了一只牛虻,服务生是关公的老对手吕布,我便把他喊了过来。[p]  “你看我的汤里有什么东西?”[p]  吕布二话没说,气势汹汹,满脸横肉,拿起他的方天画戟便向我冲来,没等我说上几句,就开练。[p]  那把戟不愧为天下十大神兵之一,舞动时风起云涌、天地生变,我只觉得耳边呼呼风响,眼前是一片眩目的光芒,似乎整个房子都在旋转,脑子嗡嗡的响,一个站立不稳,便从椅子上摔了下来。[p]  “啪啦啪啦”之声不绝,木屑飞舞,尘雾滋生,天地间迷茫茫的一片,好似发生了一场唐山大地震。[p]  “轰”的一声中,餐厅倒塌,露出蓝蓝的一片天。[p]  大约是平常人喝两碗汤的时间后,风止,光止,人止。[p]  唯剩下,一桌、一椅、一汤、二人。[p]  一桌、一椅、一汤,正是我刚才进餐时的用具,二人,我与吕布。[p]  “可恶的虫子,我最见不得这种东西,这下干净了,您慢慢用!”吕布和蔼可亲地说道。[p]  我低头一望,可巧了,那只牛虻非但没翘辫子,活得好好的,还在我的那碗汤里悠然自得的洗起了澡,左擦擦,右摸摸,忙得不亦乐乎,比先前更是活跃了几分。[p]  “AREYOUSUER?那只在汤里的小东西,还在动呢?”真是个极度近视,我发话道。[p]  “是吗,啊……”吕布狂叫道,又要开练。[p]  我忙上前,一把捞起那只牛虻,摔在地下,踩了无数脚,才制止了他这一暴粗行为。[p]  “谢谢!非常感谢!”吕布温文而雅地说:“虽然你大义灭亲,拯我于危难中,但是,我得声明,这里的一切损失,都得由你来陪偿。因为如果没有你这人人,也就不会有这顿饭,如果你没有来吃饭,也就不会发现这只虫子,如果你没有发现这只虫子,也就不会有这一场意外,如果没有这场意外,这个餐厅就会好好地生存下去。”[p]  我又到底做错什么事,这一切为何都得我来扛?[p]  (二十一)[p]  星期二十,我不吃了,行不![br]
阅读全文

[p]    候选:[p]    袁成谚[p]    《三国志.魏书.董卓传》引《英雄记》略曰:袁成,字文开,壮健有部分,贵戚权豪自大将军梁冀以下皆与交好,言无不从。故京师谚,曰:“事不谐,诣文开。”[p]    事若谐呢,一边凉快着。[p]    谤三狗[p]    《三国志.魏书.曹爽传》引《魏略》略曰:丁谧,字彦靖。曹爽辅政,拔谧为散骑常侍,转尚书。谧为人外似疏略,而内多忌。其在台阁,数有所弹驳,台中患之,事不得行。又其意轻贵,多所忽略,虽与何晏、邓飏等同位,而皆少之,唯以势屈于爽。爽亦敬之,言无不从。故于时谤书,曰“台中有三狗,二狗崖柴不可当,一狗凭默作疽囊。”三狗,谓何.邓.丁。默者,爽小字也。其意言三狗皆欲哧人,而谧尤甚也。[p]    狗仗了人势,只会乱咬。[p]    语邓飏[p]    《三国志.魏书.曹爽传》引《魏略》略曰:邓飏,字玄茂。少得名于京师,累官尚书郎.洛阳令.中郎.中书郎.颖川太守.大将军长史.侍中尚书。飏为人好货,前在内职,许藏艾授以显官。艾以父妾与飏,故京师为之语,曰:“以官易妇邓玄茂。”。每所荐达,多如此此。[p]    精明有道,生财有道,德行有亏。[p]    民间谚[p]    《魏略》略曰:陈琳前为何进主簿,进欲诛诸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四方猛将,并使引兵向京城,欲以劫恐太后。琳谏进曰:《易》称:即鹿无虞,谚有云:“掩目捕雀”。其可以诈立乎?[p]    愚人愚主意。[p]    昶谚[p]    《魏志》略曰:昶为兄子及子作名字,皆依谦实,以见其意。遂书戒之曰,谚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p]    只做表面文章。[p]    鱼豢谚[p]    鱼豢曰:谚语:“贫不学俭,卑不学恭。”。非人性分也,势使然耳。[p]    形势使然,无奈之举。[p]    曹囧语[p]    《魏氏春秋》略曰:宗室曹囧上书曰:“语曰:“百足之虫,至死不僵。”,囧冀以此论感悟曹爽,爽不能纳。[p]    说的不错,未能领司,对牛弹琴。[p]    王世容歌[p]    《吴录》曰:“王镡,字世容,为武城令。民服德化,宿恶奔迸,父老歌之曰:‘王世容,政无双。省徭役,盗贼空。’”[p]    一个能为民作主的官员,本应大歌特歌。[p]    晋高祖歌[p]    司马懿在讨伐公孙渊的时候,路过自己的家乡,一起与自己的父老乡亲、故旧相识饮宴。[p]    在宴会上,也许是喝高了,也许是喝的很兴奋吧,司马懿就大声地高唱起来,歌词为:“天地开辟,日月重光。遭逢际会,奉辞遐方。将扫逋秽,还过故乡。肃清万里,总齐八荒。告诚归老,待罪武阳。”(《晋阳秋》)[p]    意气风发,有者王者之志,不知当明的魏国皇帝听了将做何感想?[p]    邺人金凤旧歌[p]    《寰宇记》略云:魏太祖都之城内诛街有赤阙,南面西头曰凤阳门,上有凤两枚,其一飞入漳水,其一仍以锁绊其足。邺人旧歌。 “凤阳门南天一半,上有金凤相飞唤,欲去不去著锁绊。”[p]    神奇![p]    胡烈歌[p]    胡烈何人?[p]    钟会听了姜维的话及自己人野心的驱使造反,胡烈与诸多将领都被囚,其子世元在外率领士卒攻入,杀了钟会,平定了叛乱。后来胡烈做到了秦州刺史。[p]    据《襄阳耆旧传》(《三国志》作者陈寿所作)载,在其为襄阳太守的时候,因他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实事,当时无纪律百九就作歌:“美哉明后,均哲惟嶷。陶广乾坤,周孔是则。文武播畅,威振遐域。”[p]    看来这胡烈在地方上还颇有政绩,可惜很多似他这般的人物未能载入史册,湮没在了滚滚红尘中。[p]    李庄歌[p]    《魏略》载:李庄为京兆太守之时,有洁白之节,中政治理,民爱敬之,于是作歌:“我府君,惠如春,盛如唐。”[p]    有此太守,民正应当载歌庆之。[p]    夸夏侯渊[p]    《三国志.魏书.夏侯渊传》引《魏书》略曰:渊为将,赴急疾,常出敌之不仪意。故军中为之语:“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p]    夏侯渊实在是一个难得的将才,可惜碰上了黄忠与法正,只能悲情定军山。[p]    说典韦[p]    《三国志.魏书.典韦传》略曰:典韦,陈留己吾人也。形貌魁梧,旅力过人,有志节任侠,好持一双戢与长刀等,军中为之语:“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p]    关二爷的关公刀重为八十二公斤,比典韦的还重了二斤,但那也只是传说,这可是有史上有记载的。[p]    评徐晃[p]    《魏略》略曰:徐晃性严,驱使将士不得闲息。于是军中为之语:“不得响,属徐晃。”晃闻此语,笑曰:我槌破汝钨育耶。[p]    性严的人,还有这样的幽默。[p]    马谚[p]    《拾遗记》略曰:曹洪与魏武帝所乘之马名曰白鹤,时人谚:“凭空虚跃,曹家白鹤。”[p]    想来应是一匹白马,弹跳能力极强。[p]    TOP 10[p]    诸葛妻谚[p]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引《襄阳记》略曰: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谓诸葛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孔明许,既载送之。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p]    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有才便是貌。[p]    上榜理由:大眼光,大智慧,不同于一般人的择偶标准。[p]    菊花评:才与貌,只能选其一,你将为选什么?[p]    传唱指数:1    影响指数:   1  综合指数:1[p]    TOP 9[p]    薛灵芸歌[p]    魏文帝曹丕有一个喜欢的女人名叫薛灵芸,是常山人,年满十五岁,容貌绝世,当其入侍宫之时,“以文车十乘迎之,道侧烧石叶之香,未至数十里,膏烛之光相续不减,车徒咽路,尘起蔽于星月。又筑土为台,基高三十丈,列烛于台下。远望如列星之坠地。又于大道之旁,一里一铜表,高五尺,以志里数。”[p]    于是,行者作歌:“青槐夹道多尘埃,龙楼凤阙望崔嵬,清风细雨杂香来。”(《拾遗记》)[p]    为了一个女人,这样的大排场,也就只有贵为天子的皇帝才能办到。[p]    上榜理由:大规模,大气势,大场面,极奢华之能事。[p]    菊花评:反正是一人说了算,就这样浪费着吧![p]    传唱指数:  2  影响指数:   2  综合指数:2[p]    TOP 8[p]    荥阳令歌[p]    据《殷氏世传》,殷褒在为荥阳令之时,“广筑学馆,会集朋徒,民知礼让”,于是,民间有人作歌:“荥阳令,有异政。修立学校人易性,令我子弟耻讼争。”说的就是这件事。[p]    殷这个姓来自于商,属陈郡长平殷氏,以汉北地太守殷续为祖,西汉初由河内野王迁陈郡长平。殷续(殷侯)之后直到西晋荥阳令殷褒之前,陈郡长平殷姓世系无法考证,因此这位殷褒是魏晋以后记载于正史的陈郡长平殷氏的第一位历史名人。[p]    对于老百姓有功的人,老百姓们总不会忘记他,当然,对于老百姓们有仇的,老百姓们也不会忘记的。[p]    上榜理由:父母官难当,有作为的官更难当,被老百姓称颂的官最难当。[p]    菊花评:为官者当如是。[p]    传唱指数: 3   影响指数:3     综合指数:3[p]    TOP 7[p]    贾琮歌[p]    汉灵帝中平元年时,正值交趾驻军造反之际,贾琮被受任为交趾刺史。[p]    上任之后,贾琮查明事件原委与真相,采取各种应急措施,减免赋税,招抚难民,惩办贪官,选任良吏,在短的一年内,将交趾治理得百姓安居乐业,十分兴旺。[p]    当时百姓中盛传着歌颂他的歌:“贾父来晚,使我先反。今见清平,吏不敢饭。”,以示百姓对他所做功德的推举。(《后汉书》)[p]    上榜理由:危急之时,以雷霆手段,平定内乱。[p]    菊花评:果断而又英明,不失为良吏。[p]    传唱指数: 4   影响指数: 4    综合指数:4[p]    TOP 6[p]    徐州歌[p]    起初知道王祥,是在读了《二十四孝》之后,一个大大的孝子,继母虽然待他很是苛刻,家里的脏活、累活苦活都是承包给了他一个人,但他却从来没有一点怨言,好好地工作,真诚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每一点光和热。后来他继母病了,想吃鱼,他间不顾严寒,脱下自己衣服,卧在冰面上,融化了冰层,以求鱼,上天也为他的孝迹感动,那冰忽然融解,并有双鲤跳出。这便是成语“王祥卧冰”的由来。[p]    汉朝未年遭适世乱,王祥扶母携弟避地于庐江,隐居了三十多年,始终不任官职,其母死后,才有所举动。[p]    后来徐州刺史吕虔邀他为别驾,王祥才勉强应召,当时寇盗充斥,王祥率励兵士,大胜而归,州界顿时清静,政化大行。[p]    当时有人作歌说:“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 《晋书》[p]    上榜理由:小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p]    菊花评:宝剑一出,锋锐自寒。[p]    传唱指数: 5   影响指数:  5   综合指数:5[p]    TOP 5[p]    道游殷[p]    《三国志.魏书.张既传》引《三辅决录注》略曰:既为兒童,(为)郡功曹游殷察异之,引既过家,既敬诺。殷先归,敕家具设宾馔。及既至,殷妻笑曰:“君其悖乎!张德容童昬小兒,何异客哉!”殷曰:“卿勿怪,乃方伯之器也。”殷遂与既论霸王之略。飨讫,以子楚讬之;既谦不受,殷固讬之,既以殷邦之宿望,难违其旨,乃许之。殷先与司隶校尉胡轸有隙,轸诬构杀殷。殷死月馀,轸得疾患,自说但言“伏罪,伏罪,游功曹将鬼来”。於是遂死。于时关中称曰:“生有知人之明,死有贵神之灵。”[p]    《三国演义 》里吕蒙是被关公讨了命的,看来是有先例在的。[p]    上榜理由:生有识人之明,死有追魂之魄。[p]    菊花评:生死两相知。[p]    传唱指数:6    影响指数:6     综合指数:6[p]    TOP 4[p]    语蜀将[p]    《三国志.蜀书.王平传》引《华阳国志》略曰:平为镇北大将军,统汉中。初,平同郡汉昌句扶,忠勇宽厚,数有战功,功名爵位亚平,官至左将军,封宕渠侯。后张翼.廖化并为大将军,时人语之:“前有王、句,后有张、廖。”[p]    与“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这话结合起来看,这话不知是是夸,还是贬,蜀国后期实无人才,矮人中拔高个,这几位仁兄,也真算是所谓的出类拔萃者。[p]    上榜理由:人才哪去寻?[p]    菊花评:这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p]    传唱指数: 7   影响指数:  7   综合指数:7[p]    TOP 3[p]    马氏兄弟谚[p]    《三国志.蜀书.马良传》略曰:马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马氏五常,白眉最良。”[p]    还是乡里之人,看得清楚,马家五兄弟,也就一个马良,还算得上有几分才识。[p]    上榜理由:语带双关。[p]    菊花评:不是耍神笔的那个。[p]    传唱指数: 8   影响指数:   8  综合指数:8[p]    TOP 2[p]    皇甫嵩歌[p]    在镇压黄巾与朱儁起义的过程中,皇甫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正是他与朱儁同力合作,及各路勤王之师的捣鼓,斩张梁(大反叛张角已死),杀张宝,终平定了黄巾起义。[p]    在其为冀州牧期间,又向朝廷奏请冀州一年田租,用以赡养饥民,百姓感念其恩德,作歌说:“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居”,深受百姓的拥戴与爱护。(《后汉书·皇甫嵩列传》)。[p]    百姓的最低要求就是不要碰到了一个盘剥过重的字爷,偶然遇上一个清明的,便真要谢天谢地,大大地歌功颂德。[p]    上榜理由:平定有功,为官有道。[p]    菊花评:三国前期算得上的人物。[p]    传唱指数:  9  影响指数: 9    综合指数:9[p]    TOP 1[p]    说吕布[p]    《三国志.魏志.吕布传》略曰:吕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布有良马曰赤兔,常与其亲近成廉、魏越等陷锋突陈。故时人语之:“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p]    这话还可以延伸: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女中貂蝉,智中诸葛,哭中刘备,谋中郭嘉,将中赵云……[p]    三国时代,人杰辈出,精英人物数不胜数,都可说是各领风骚数百年的人物,每行每业的不世人物。[p]    上榜理由:谁人不知,谁人不晓。[p]    菊花评:三国名言。[p]    传唱指数: 10   影响指数:  10   综合指数:10
阅读全文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