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妹,本名孙尚香,乃是坐镇江东的“碧眼儿”孙权之妹。  按理说,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代社会里,一般女性的人生最大目标就是做一个“绣花女红、烹饪煎煮”样样精通的闺中楷模。这女子却有些特殊,不仅是这些东西样样稀松外,而且就连最起码的道德规范“三从四德”都未遵守。真让人怀疑是不是女的?  这种怀疑是不无道理的。最新的调查表明,孙尚香确实不是女人,的的确确是一个不折不扣、彻头彻尾的堂堂正正的男子汉。这是为了当时的政治需要,而做出的牺牲。因此孙尚香同志还是值得人们敬佩,值我们学习的。我们要向缅怀先烈那样,纪念他,我们要向……(套话太多,此处省略约一万多字。)  当时的天下形势纷纷,三国之间面和心不和,互相勾心斗角,局部地区的流血冲突时有发生,为了更好地掌握敌方的情报,间谍这一新兴的热门行业就此诞生了。  做为“FBI”和“克格勃”的结合体“东吴国家安全局”的首脑的孙尚香是一个爱国青年,他深深地明白要想获取最准确、最真实、最快捷、最直接的敌方情报,就得打入敌人内部,分化敌人,策反敌人,成为一个出色的地下工作者。有句话说得好嘛,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从事这么多年的情报工作,使他对于三国的各个君主有了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刘备,离得又近,长得又帅,家产又多,报纸上每天都有他的绯闻报道。  根据各项资料的综合分析所得,刘备是一位“同性恋”者。按玻璃圈里的术语来说,即是黑。(特别说明,同性恋中男的称为黑,女的称为白。)  这不是信口雌黄,最近已有好多位专家论证过。摘要如下:“事实上,从第二回中“与关、张食则同桌,寝则同床”的叙述我们就可以了解到这三人之间的“同志关系”,而阿斗不过是一个收养的孩子(所以才故意搞来白鹤什么的掩人耳目),至于刘永、刘理,分明是刘瑁的遗腹双胞胎(否则我们无法理解,为什么刘备在自己的壮年与三名妻子只有一子,而在自己的晚年却接连生下两个儿子,难道是四川有什么大补的药?)。”、“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刘备在临终前,对自己的新男宠诸葛亮表示,对方只要觉得有必要,完全可以取代阿斗的帝位。” 、“她对自己名义上的妻子毫无感情,连着四次抛弃她们,甘夫人、麋夫人都是弱女子,不敢声张,后来麋夫人跳井自杀,甘夫人郁郁而终。”这一切说明了一件事:刘备只爱男人,娶妻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这一点,也证明了精明的刘备怎么会生出弱智的阿斗,一点也不符合遗传学。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孙尚香当时就是这么想的,他也是这么做的。经过了和“大帅哥”周瑜阴谋策划后,孙尚香决定用美男计,腐化刘备。  “同性恋”在当时毕竟是法律不允许的,所以只好以和亲、促进两国共同协作发展为名,将刘备诱入吴国。孙尚香也只能以女人这一特性,出现在大庭广众之前。  不出所料,刘备中计了。新婚之夜,一见到孙尚香房间的摆设,便“魂不附体”(书中原句)、喜不自禁,因为从中他发现了“孙尚香是男人”的蛛丝马迹。从此以后,刘备就一发不可收使,与孙尚香如胶似膝,如鱼得水,为声色所迷,而乐不思蜀。他在孙尚香身上,找到了不同于关、张、赵、诸葛等人的迥然风味。在他的回忆录《我和我爱的人》一书中写到:“在东吴的那段日子,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日子。孙尚香也是我这一生最钟爱的人。”请注意,在这段话中,他写的是“最钟爱的人”,而不是“最钟爱的女人”。  这不是孙尚香的最终目的。留住了刘备,他们还会民主选出别的领导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彻底地瓦解分裂蜀国集团。  接着他就与孙权、周瑜合力演了一场双簧戏,假意偷偷地将刘备放归蜀国,好从中取利,而蒙在鼓里的蜀国人豪不知情。  在蜀国的这短短几年中,孙尚香不辱使命,出色地完成了间谍工作,壮大了革命队伍,并给蜀国埋下了灭亡的种子。最著名的便是策反了范疆、张达、糜芳、傅士仁等名留史册的蜀中名将。这几位可是功不可没,前两位不露声色、不经意间就干掉了“蜀中五大杰出青年、三国十大武将”之一的神勇威猛、粗中有细、人人称颂的“智多星”张飞;后两位更了不得,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弹指间,切断了关军(不要误会,不是小日本的关东军,而是关公的军队)的经济命脉,直接导致了走麦城事件的发生,应算是关羽之死的最大功臣。这也就是为何这四人不投降强大的曹魏集团而甘愿为只有长江的东吴服务一生的原因。失去了左右手及“同志”的刘备从此就一厥不振,病死于白帝城。  孙尚香在收集了各种情报后,待时机一成熟,他就以回家探母为借口,溜回吴国。为以防万一,他顺手牵羊将阿斗做为人质。没料到,密切注意他的动静的“他的情敌”赵、张二将追了上来。“情敌见面,分外眼红。”赵云一上来,就瞎砍一通,也不顾忌下风度,张飞更甚,一刀就砍下了接应人周善的头颅。一看这两人,就是被疾妒冲昏了头脑,一点也不顾民族大义,只会窝里斗。  庆幸的是,此时此刻,孙尚香还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先是搔手弄姿以自己本身的魅力,将这两“玻璃”迷得晕头转向,乖乖得放了他。并且为了他们回去有所交待,将被自己做了手脚,毫无用处的阿斗还给了他们。其实,阿斗本来不是那么白痴的,就是那时被孙尚香用小锤子敲坏了脑子。  综上所述,“孙尚香的性别是男人,身份是间谍”这一说法,是确定无疑的。
阅读全文

[p]    好消息与坏消息[p]    刘表在其固定的终身任期内不幸的因疾病这突然事故的入侵而为公为私为家为己光荣殉职后,他的遗志坚定执行者、唯一合法继承人、所有财产享有者、豪族利益的形象代言人及傀儡、年轻无为的接班人、与前妻的爱情结晶小娃儿刘琮,在两位为保既得利益不失、早就蓄谋已久的荆州前台政治操盘手蔡瑁、张允及一系列台前幕后的高层人士,有目标、无计划、有过程、无情节、有利润、无风险的推动下,扫清一切法律、道德、政治及人情上的所有障碍,合法又合理地做上了“荆州第一人”的宝座。[p]    刘琮一上台,三把火没放,就职典礼没安排,形象工程没实施,公共设施没建设,自己人员没安插,各部门各机关感情没联络,一切就如先前一般,按部就班,仿佛从未有过变化,唯一的也是最大变化就是最高位置上换了人。[p]    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除了某些人外),所有人都享受到了他们所能享受到的那部分权利,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和谐,百姓们沉浸在领导换届、气象新生的喜悦里。[p]    可他们并不知道,不久的将来,一场人为的大风暴即将席卷荆州大地,在这大灾难面前,能幸存下来已为数不多,那些所谓的大人们除外。[p]    尽情享受这片刻的安静,时间已不多, 把握住这美好时光。[p]    在懵懵懂懂之时,刘琮被推上了前台,他虽然知道这一天总会到来,为此也有所准备,可当他来临时,刘琮还是有些手足无措。[p]    这就是成功吗?[p]    周围的事实告诉他,你才刚上道呢,还有很多路要走。[p]    那就走吧,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人也是一年年长大的,从今天开始,努力吧![p]    按刘琮的工作日程安排,他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安抚那个曾经的最大竞争对手、现在的江夏太守、“亲密而无间”的战友、同事、下属兼哥哥刘琦。[p]    为了平息刘琦因襄阳集团内部关起门来暗箱操作而导致竞选失败所引起的怒火,刘琮与身边的几个得力大员商议了很长时间后,得出一个两全其美(他们是这样认为)的方法,以解决这目前的最棘手问题。[p]    这一招,确实起到了很大的效果,反响很热烈,果不愧了“适得其反”的美誉,因为它的最大作用便是火上浇油。[p]    江夏。[p]    自从黄祖在孙权的强势攻击下,向阎王报了到,由刘琦来接任江夏郡的最高长官后,为了方便起见,他把治所从本来的沙羡迁到了夏口,没曾想位子还没坐热,老爸就得了病,兴冲冲地回去探病,却被人别有心意地赏了一碗闭门羹。[p]    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合法地位难以保证,遗产分不了多少,做儿子的权利也被剥夺了,这个心里窝火,就差快要拿刀砍人了。[p]    当心情还没有平静时,荆州的使者不失时机的到来了,在这尚未平复的伤口上,划上了好几刀的同时,又洒了一把盐。[p]    使者饶有心思地给刘琦带来了两个消息,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p]    好消息要听,坏消息也要听。[p]    刘琦选择了先听坏消息。[p]    这实在是一个不太好的消息,尤其是对刘琦来说。[p]    使者慢慢地说道:[p]    “你老爹很不幸地去世了,荆州老大的位置也就空缺了出来,很可惜没你的份,内定人、你的弟弟刘琮已经在这预订的位置入座,您就歇歇吧!”[p]    刘琦看了使者一眼,脸上满是怒容,但他决定还是先把好消息听完,再发飚。[p]    使者当然不会看不出刘琦脸上的表情,却当做什么也看不到,他想当然认为,只要他说出这个好消息,刘琦的愤怒就会平息,说不定还会赏给自己不少值钱的玩意,可事实的结局告诉他,不要想当然。[p]    他很是得意地说着:[p]    作为丧失最高权力的补偿,新主人刘琮经过深思熟虑及反复斟酌,十分隆重地决定,将老主人曾经拥有过的爵位无偿大赠送给你,并且不带任何附加条件、不需任何回报。[p]    刘琦的脸色越来越阴沉,使者却是睁眼瞎,仍然沉浸在这场光荣使命所能带来的巨大利益里,继续说着:[p]    “侯爵的印信我已经给你带来了,你就乖乖接收吧!”[p]    刘琦发怒了,真的发怒了。[p]    什么东西,一个破印信就想换来老爹的宝座,做你的春秋大梦,把我看成三岁半小孩,当猴耍呢?[p]    好你个刘琮,你哥哥我,也不是让你这么玩的,想忽悠我,你还嫩了点,看我怎么收拾你![p]    就在使者还没回过神来的这当口,刘琦一把抢过印信,直接摔到了地上,瞧也不瞧,怒冲冲地回到了自己的内室。[p]    使者楞住了,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结局正朝着他所预料的相反方向发展着,反映咋那么大呢,他不明白,他也不会明白。[p]    不久之后,他还得到了一个确切的信息。[p]    刘琦准备去荆州奔丧,当然不是一个人去,他还会带上随从,这些随从也不是别人,只是一支装备齐全的军队。[p]    袁绍死后,兄弟同室操戈的那一幕,又一次上演,在以后的历史里,它也将继续上演,不仅仅局限于帝王将相,平民百姓也适合。[p]    这就是兄弟。[p]    兄弟,什么是兄弟?[p]    兄弟之间的亲情本就是很脆弱,在权力斗争里,兄弟只不过是两个有着血缘关系的陌路人,更多的时候,还是非得不死不休的生死大敌。[p]    权力游戏里,只有强者才有生存的权利,弱者注定要被淘汰。[p]    强者可以享受拥有所有的一切,弱者必将失去所有的一切,包括生命在内。[p]    人总是很贪婪,喜欢一个人独自享受,容不得任何人触及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内,矛盾也就不可避免的产生。[p]    这也是自然的,按那个叫达尔文的洋人自然科学家所说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规律运行,值得注意,这里的“优胜者”,往往与人类所歌颂的那些“高尚、优秀、正义、伟大”等等美德无关,与之相联系的,也只有“阴谋诡计、不择手段、尔虞我诈”等等,我们想将其抹灭的字眼。[p]    历史再一次告诉我们,它不会为人类的意志为转移,它将忠实记录人类的言行,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人类社会,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美好。[p]    最终,这一场兄弟群架并没有打起来。[p]    这时候,有一个猛人,跳了出来,挽救了这一危局,他也不是有意要做这一壮举的,只是太过生猛,闹事双方不得不暂时携手言和。[p]    这个人也不是别人,大家都很熟悉,我们的老朋友曹操。[p]    曹操的军队,正快速地向荆州逼近,一时间,山雨欲来风满楼。[p]    强大的外患压力在前,内部矛盾只能暂时搁在一边,刘琦不得不重新安排布署。[p]    刘琮勉强算是坐稳了位置,在这场权力游戏里,他赢得了开门红,可他真的能笑到最后吗,巨大的考验正等待着他。[p] [p]下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58) [p]上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56)
阅读全文

[p]    死前托孤[p]    想要让一个人在这世界上消失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说囚禁,直接关起来,和外界断绝一切关系,永无见天之日;或是删改各种典籍,删除与其相关的各种记录,就似乎这人从来没在这世界上出现过,但囚禁也有逃脱的时候,删改也有留有余迹的时候,最为彻底的,就是身与名俱灭。[p]    名是很难消除的,皮肉之躯,却是很好对付的。[p]    刘表对付刘备,想要采取的是后一种。[p]    杀人之前,总得要有一个理由存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师出有名”,“名不正言不顺”,做起事来也不利落,还容易落人口舌。[p]    对刘备他还是很不放心,这个人,绝不是自己那几个不成才的儿子所驾驭得了的,我现在还在,他不敢有大动作,但我若是一旦归了天,可就没有什么可以束缚住他了,这大好的一片基业,虽然也是姓刘,可就是成了别家的。[p]    刘表当然不会甘心,他要好好对刘备试探一番,从他的口中套出他的真实想法来。[p]    刘表的最大特点,人长得帅,因而衍生出一大优点,好面子。[p]    这也就决定了他,在要对付刘备时,不会做得太绝,只要对方没有超过自己的极限,在容忍的范围内。[p]    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召刘备托付身后事。[p]    刘备兴冲冲而来,面对着,这个躺在病塌上的刘姓兄弟。[p]    你还有什么未了心愿吗,我会帮你完成![p]    望着这副有些真诚的脸庞,刘表的心有些动了。[p]    大家都是姓刘,为什么要做得这么绝?不,为了儿孙计,就得狠一点。可他,毕竟没有什么大罪过,我真下得了手……[p]    沉默了一段时间后,刘表直视着刘备说:[p]    “我已经向朝廷上了奏表,举荐你来做荆州刺史。我的儿子不成器,将领里也没几个堪当大任的,我死了之后,你就暂且做这荆州之主吧。”[p]    刘备的脸上如往常般看不出一点的表情,没有一点的喜悦,没有一点的彷惶,透过他的眼瞳,刘表更多的看到的是自己。[p]    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我从来没有看透过他,隐藏得这么深,你不觉得累吗,去掉伪装,露出你的真性来,没有人会拒绝这权力的诱惑,你也不会例外,我相信。[p]    快点投降吧,不要在让我等了,我没有多少时间可以等待了,我的好兄弟。[p]    刘备又一次沉默了。[p]    当巨大的诱惑来临,也预示着巨大的风险伴随。[p]    这时,你所要面对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自己的欲望。[p]    隐忍了多年,人生终有了新的转机,是抓住,还是放弃,这是个问题?[p]    该来的终于来了,我已等待了好长时间。[p]    这本来就应属于我的,这乱世天下,唯有能者居之。[p]    若论气质、风度、能力,我哪方面差过了眼前这个人,可就他偏偏高高在上,我却得臣服与他。[p]    我不甘心,真的不甘心。[p]    只要我答应一声,这人人梦寐以求的位置就是我的了,我的愿望、我的抱负,就能一一展现。[p]    就在这一刻,辛苦等了多年的东西,突然降临。[p]    这不是梦,比梦还是梦。[p]    他真的是真心吗,还是一种别有所图?[p]    斜眸间,刘备分明看到帐外帘幕内有亮光闪烁,人影晃动,刘表望着自己的眼神,就好似看到一只等待宰杀的迷途羔羊。[p]    刀光,剑影,或是眼花?[p]    一切都是那么真实,一切都是那么现实。[p]    兄弟,你想摆我一道呢?[p]    我偏不上你这钩。[p]    你的时间不多了,可我还有时间。[p]    忍了这么久,还在意这片刻。[p]    安全第一,安全第一。[p]    这一切,迟早是我的,可不是现在。[p]    刘备慢慢地站起,淡淡地说:[p]    “你的几个儿子都很不错,你也不必为病担忧!你这个要求,我不能答应。”[p]    刘表无语,仍是默默地看着刘备,看了很久很久,只看到坚决与诚恳。[p]    罢了,还是收手吧,就算死前积点德。[p]    刘表挥了挥手,刘备明白了,谈话到此结束,轻轻地转身离开。[p]    走出房外,一股清风扑面而来,外面的空气多是清新。[p]    望着碧蓝的天空,刘备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虽只是短暂的时间,却恍如隔世,细细想来,刚才那番对话,比起往昔战场厮杀尤为激烈,若是稍有差池,那么现在是否能站在这里,还是一个疑问。[p]    这地方,并非久住之地,还是回樊城吧![p]    刘备早已远去,室内只剩下了刘表一个人,只听他缓缓地说:[p]    “把刀斧手撤了!”[p]    人影闪动,一群盔甲鲜明、手持利刃的卫士,鱼贯而出。[p]    房内又是一阵寂静。[p]    好安静,好寂寞,我可以无牵挂地走了,刘备你再也不是我的危险。[p] [p] [p]下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54) [p]上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52)
阅读全文

[p]    开头话[p]    [p]    遥远的历史,可被近距离触摸到。[p]    [p]    历史遥远,因时间而遥远。[p]    [p]    捉摸不透的时间,将所有的一切历史,藏在了层层“人为”的迷雾中,从而往往使历史变得的具有多面性,要找出最为合理、最为接近的历史[p]    [p]    真相,就得近距离触摸历史的痕迹,即各史书典籍、表章奏折、时人评论、文集杂记等等,及外加一点合乎逻辑的猜想。[p]    [p]    历史不是天马行空般的无尽想象,可以如脱缰的野马驰骋在无限空间里,即使是猜想,也是建立在固定的框架内,组合起各种历史的碎片,拼凑起一副虽不完美,但还完善的历史图景。[p]    [p]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三国史上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年份,以战争为开始,又以战争为结束。[p]    [p]    历史的脚步在这里突然转向,中国的统一步伐在这里戛然而止,究其原由,起自于冬天里的那场举世瞩目的大战役。[p]    [p]    如所有有记载的历史般,这场战争始终笼罩在一片疑云里,让人难以看到它的庐山“全”面目,多种的猜测及推论,因此而生,因此而成,合理的,不合理的,合情的,不合情的,你家未唱罢我已登台,总想在这越千年的往事中,把握住当时时事的命脉所在,和着这跳动的节奏,一起畅想历史给人的娱悦、快感和欢乐。[p]    [p]    历史的写法,正史的、草根的、学术正规的、轻松幽默的、严谨刻板的、纪传体式、编年体,各种的写法,各种的笔触,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国而异,归跟结底,却只有一种:忠于史实的,虽然很多偏离历史很远。[p]    [p]    史实的难考,在于资料的湮灭,或是繁多无头绪,或是作史者有意的“为尊者讳”,你即使读史再细,也免不了中了他的迷城计,唯有擅长分析,细细品味,反复琢磨,如知名的神探,利用一点蛛丝马迹,抽丝剥茧,找出事实的真相般,才能走出这古人为后人所设的历史误区。[p]    [p]    历史的天空,有时很大,任你自由翱翔,有时又很小,局限于一隅,写历史,也犹如这样,可以驰骋,但不能脱缰,可以大胆设想,却要小心验证,不发无的之矢,不做无声呻吟,写的是一种领悟,一种心情,一种感怀。[p]    [p]    很多时候,改变历史的是一些名不经传的小人物,大人物也是从小人物成长起来,小人物正因为其小,而不被人们所重视,为人们所忽略,这就为他们带来了改写历史的机会。[p]    [p]     那就从一个小人物,慢慢说起。[p]    [p]     不小的小人物[p]    [p]     江夏郡(湖北省东南部)的苏飞,在三国风起云涌的时代里,确实是一位小得不能再小的人物,名气不大,官位不高,声望不显,只是在黄祖手[p]    [p]    下做了掌管军事的都督,也就是被人称为“虚有其表”的荆州(湖北省及湖南省)牧刘表的部下的部下。[p]    [p]    一句话,一个庸人手下的庸人的手下。[p]    [p]    如果身处在太平盛事,以苏飞的作为,也许可以安安稳稳的过上自己所向往的小日子,虽不能辉煌一世,却也能逍遥一时,可这是乱世,虎与狼的时代,又处在一个是非之地,没有一点能耐的人,首先就要被淘汰。[p]    [p]    苏飞就是这样一个差点就被淘汰的人,要不是他认识了一个人。[p]    [p]    他的这一生,也正是因为结交到了这样一位朋友而发生了巨大改变。[p]    [p]    这位朋友,是苏飞的同事,同为黄祖部下,若是以官为来论,级别还要比他低一些,骨子里头却是一个很有想法,想有做为的人,因而也比他不得志些。[p]    [p]    苏飞看出了朋友整天“郁闷”的原因,又觉得这朋友是“奇货可居”的潜力股,将来的前途一定会光明无限,当然不是玻璃窗内苍蝇所看到的[p]    [p]    那种,以及一直潜在水里没有上浮可能性的那种,就决心拿出所有可动用的力量帮他一把。[p]    [p]    这之前,还得探探朋友的口风,若只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起来,也不是好玩的。[p]    [p]    朋友被邀请到了家里饮宴,几杯酒一下肚,面红耳热之际,话也就多了起来,有意的落花首先开腔:“我向我们的上司黄祖,数次推荐你,可都不能见用。时间过得很快,人生中有几个春秋?像你这样的人,应早为长远利益打算,找一个可托付一生抱负的‘知己’,做点事业出来。”[p]    [p]    流水未必无情,听了他的劝告,说出了心里话:“我也想啊,虽然有这个志向,可没碰上合适的机会。”[p]    [p]   落花早有了打算,说:“我请示黄祖,任命你为邾县(湖北省黄州市)县长,你就可以安排去留问题了。”[p]   [p]    流水很是欢畅,三年的苦苦等待,终于有了人生的转机,可以去那个想去的地方了,立时表示同意。[p]   [p]    没过多久,苏飞向顶头上司、江夏郡太守——黄祖,提出让朋友任邾县县长的建议,这领兵官的面子还是要给的,黄祖想也没想就答应,将苏 飞的那位向来没有被他看得起过的朋友,安排到邾县去上任。[p]    [p]    这朋友上任以后,没干别的什么事,也就是将先前闯江湖的兄弟以及一些愿意跟随的人,全都聚集了起来,组合成一支小有规模(数百人)的“兄弟连”,去投奔了那个他一直向往的地方。[p]   [p]    黄祖不知道,他的这一错误决定,最终要了他的命;苏飞也不知道,他的这一合理建议,最终挽救了他的性命;那位朋友可能知道,他的这一次投敌行为,必将成为人生腾飞的起点。[p]    [p]   苏飞的这位朋友,不是别人,正是赫赫有名的猛将——甘宁,甘兴霸。[p]   [p]   历史充满着偶然,偶然之中又有必然。[p]   [p]   黄祖的任命是偶然,甘宁的出走是必然,苏飞的推荐或是偶然,又是必然。[p]  [p]  一个偶然的任命,一次必然的出走,一次或是偶然,又是必然的推荐,决定了是一郡命运的走向。[p] [p]下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2)
阅读全文

[p]  勇者无惧[p]   [p]  满载着大量的收获,周瑜部队再次回到江陵。[p]  这次,他又向前大跨一步。[p]  挟着夷陵之战的威风,江东军渡过长江,在北岸筑起营垒,直接与曹仁扛上。[p]  这次,他们将面对一个“怪咖”。[br] [br]为摸清江陵城内的虚实,周瑜派出一支几千人的先锋部队,对城池发动第一轮攻击。[p]  远远地,在城池上观望已久的曹仁,看到了这一支正向着江陵城下蠢蠢欲动的前锋部队。[p]  对手远来,我军以逸待劳,最好的方式,等待时机,一举击破,或是乘其立足不稳,突发袭击,先发制人。[p]  曹仁采取后一种方式。[p]  他招集三百人,交给自己的部曲将领牛金,前去挑战。[p]  三百人对几千人,人数上没有任何优势,又不是加里森敢死队,也不是特种部队,更不是天使联盟,结果可想而知。[p]  两军刚一对上,还没来得及打上几个照面,就入扔进河里的石子,牛金与他的三百人,完全隐没在几千人江东军的人海里,就如同上好的馅料,牛金与他的三百人,全都被几千人的江东军包了饺子。[p]  那么多人,先前还是威风凛凛的登场,才一下子,就已经成了人家的下酒菜。[p]  一直在城楼上关注着局势的长史陈矫等江陵城内的各官僚人员,目睹到江东军嚣张跋扈的全过程,作为诸多见证人之一,他们感受到来自城外的那份无所不在的迫力,脸色变得极其难看,城内守军也为这气势感染,士气一时间低落到谷底。[p]  他们心里着急,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p]  城外面,牛金与他的三百人小分队,也不怎么好过,被好几倍的对手围着往死里打,任谁心情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最要命的,他们发现一个十分绝望的事实,拼搏了这么久,厮杀了这么长时间,城里面竟然一点动静都没有,就好似一群事不关己的看客,正在瞅着一场路人甲乙丙丁的干架。[p]  事情继续发展着,小分队的报销,为“国”捐躯,因公殉职的可能性如直线般上升,快要到达顶点。[p]  这时,牛人出现了,虽然他不姓牛。[p]  若是做个武力排行,曹仁是挤不进前十位的,按《三国演义》的说法,真是按现实记载来看,他足以挤进前五。[p]  人是自己派出去的,落到如今这个局面,自己起码也要担上点间接责任。[p]  是我派你们去的,我就要对你们负责。[p]  有这样欺负人的,敢在“本大爷”家门口撒野,完全将别人当成空气,实在欠教训。[p]  曹仁看着看着,眼睛里冒出火来,心里的一股怒气,也慢慢游移到从来不缺勇气的胆边,经过发酵、酝酿后,猛然爆发,如熊熊火山,似滔滔江水。[p]  身边左右的人,只听得一声入雷般的吼声“取马来”,一时心头大是震骇,转头望去,眼中所看到的是一个不同于往日的曹仁,一个因勇气而无所畏惧的曹仁。[p] [p] [p]下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177)[p]上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175)
阅读全文

[p]    性格决定命运[p]    最重要,刘表的性格注定了他以自保为荣。[p]    他有野心,但没魄力。[p]    在自己的境内,他常常以西伯侯自居,所摆出的派头,也是当年这位传说中的周文王姬昌的排场,他也想有所功绩,也曾对交州地区(广东、广西)抱以极大的热情,却因种种原因而失败。[p]    有些人说,刘表并非虚有其表,在夺取荆州、治理荆州、守卫荆州三方面上,还是很有成就的,前两者不说,却是他的有为之处,这最后一点,我却不敢苟同。[p]    有人以终刘表之世,各路诸侯从未在荆州占到过任何的便宜,或是占领过多大的郡县为依据,便断定刘表在守住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上很有能耐,那是大错特错。[p]    荆州本不是争夺重心,一片安乐净土,只是小有骚扰,未曾发生过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战役,这些功劳可不能算在刘表身上,人家不打,不是说你太能耐,只是人家没空,抽不出时间来收拾你。[p]    刘表在防守方面,总是显得有心无力,如孙坚围襄阳的那一次就是很好的明证,若不是那飞来的羽箭帮忙,这场仗的胜负还真难说,荆州七郡名义上有他来掌控,可实际中,我们会发现他是这样掌控的:[p]    张羡一反叛,直接就带动了其他的两郡的相互呼应;就那南阳郡而言,起初时是袁术的地盘,后来成了张绣的,没过多久,刘备又来了,哪个都不是甘心臣服他的主,江夏的黄祖更是一个独立霸主,刘表也是听之任之。[p]    曹操第一谋士郭嘉,有一句话很经典:[p]    “表,坐谈客耳。”[p]    不错,刘表嘴巴上说起来却是很强悍,真是办起正事来,用民间的话来说:“烂泥扶不上墙”。[p]    曹操把他看得更透,对人说:[p]    “我攻吕布,表不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绍,此自守之贼也,宜为后图。”[p]    刘表也正如他所说的,耐住了性子,守在自己的土地上,等着他去“后图”。[p]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正在官渡打得热火朝天,两人都各使出了看家本领,你一记回马枪,他一招杀手锏,你来我往,一时间难以分出胜负,战局进入僵持阶段。[p]    袁绍这时想起了昔日的盟友刘表,想请他在这关键时刻“拉兄弟一把”,双方可是同一条战线上的人,签过了协议,共誓对敌的,他料想以两人的交情,这“不情之请”应该O得K。[p]    在乱世里,利益当前,谁又会把盟约当真,只不过是一张写满各种条文却不具备法律约束、可以有多种解释的空头文件,当分歧发生时,当事人双方都具有对此的最终解释权。[p]    对这盟约,刘表履行了属于自己的那部分“最终解释权”。[p]    他很是O得K,爽快的答应了,从这看,不知内情的人,还以为刘表信守了当日盟誓承诺,要与袁绍一起并肩作战了。[p]    这是不了解刘表性格的,两虎相争,他看热闹还来不及,只要不烧到自己头上,哪怕他“洪水滔天”?[p]    袁绍的使者,忽略了一点,在刘表的这番承诺里,有十分重要的一点,他没有提及:出兵时间。[p]    是现在,还是将来,或是什么也不是?[p]    答案是三。[p]    答应是一回事,行动却是另一回事。[p]    刘表既不想毁约坏了名声,也不想出兵浪费资源为他人出力,便也就有了这摸棱两可的回答。[p]    这就好比是债主上门的要债,负债人满口的答应,我还,我马上还,你就不用催了,等有了钱就还你,可等到下次再次上门时,他还是这么一句话,这“等有了钱”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p]    表面上看来,他确实不想赖帐,无奈手头有点紧,他是很有诚信的,无奈造化弄人,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实在是没办法啊![p]    这是典型的“做了婊子还要立贞洁牌坊”。[p]    他底下的多数人,也认为这是比较可行的办法,既两不得罪,又能坐观其变,乘机捞点甜头。[p]    有人却出来反对了,从事中郎韩嵩和别驾刘先。[p]    他们的理由:[p]    现在曹操与袁绍争天下,都希望你来帮忙,咱们加入哪一边,哪边就会呈现一边倒的形势,天下的重心就在你这边。[p]    摆在我们荆州集团眼前的有两条明确的路可以走:[p]    一条,乘火打劫,让他们打,打得越欢越好,乘他们打得累了,我们有机会就去赚上一笔,反正是送上门来的礼品,不拿白不拿;[p]    另一条,投机,选其中一个有实力的集团,扶持一把,他赚我也赚,他好我也好,造就一个双赢局面。[p]    凭我们拥有十万兵马的实力,走的不应该是现在这样的第三条路:求援的不去相助,贤能的不去投靠,劝和也不行,两不得罪结果,就是两相得罪,等他们火拼完了,我们就想是保持中立,也很难了。[p]    他们又提出了一个合理的建议:[p]    按目前的走势来看,曹操绝对是一支无限光明的潜力股,投资在他身上,回报一定相当的可观。袁绍没有多少日子可蹦头的,曹操将他彻底消灭后的下一个目标,一定就是我们荆州。我们大家还不如投靠了他,后半生也有个保障,子女也就不用愁了。[p]    刘表沉默着,从他的表情上来看,他有一点点动心。[p]    这时又有一个重要人物加入了劝解团:蒯越。[p]    我们都知道,刘表能得到荆州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运用了蒯越的谋略,并有了豪族的支持,蒯越的耳边风一吹,刘表更加动摇,便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派韩嵩以使节为名先去朝中摸摸曹操的底。[p]    韩嵩这一去,又惹出了不少的事来。[p] [p] [p]下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51) [p]上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49)
阅读全文

[p]   [p]  被困[p]  [br]夺取夷陵的后果,就是跟益州交上了朋友。[p]  益州还没交过江东这般霸道的朋友,就难免有些扛不住。[p]  扛不住,就不硬扛的人有很多,袭肃是其中的一个。[p]  身为益州将领的袭肃,眼看着形势的急转直下,颇感压力的沉重,于是乎,做出自认为最合理的解压方法:[p]  率军归降周瑜。[p]  周瑜将这件事,上报给了孙权,并且建议将这支部队最好调拨给吕蒙指挥。[p]  吕蒙觉得周瑜这个建议不咋的,不符合情势不说,也亏待了人才,便向孙权提出自己的看法,他个人认为,袭肃是一个有胆识才干的人,正因为心怀仰慕,才过来主动投降,从道义上讲,应该增加他的兵马,而不是剥夺他的军事权。[p]  孙权听懂了吕蒙所说的潜台词:[p]  这样的人,就是一个投降人士的“标杆”,粉饰一番,树立在那,会吸引住众多人士的目光,动摇更多观望人士的信心。[p]  孙权很是赞赏吕蒙的看法,下达命令,允许袭肃继续统领他的部队。[p]  与吕蒙、孙权相比,周瑜在政治上的敏锐,似乎还差上了那么一丁点。[p]  夷陵城的占据,还有一个后果,曹仁有了知觉。[p]  右臂的被砍,是个人总会哼一声的,当曹仁喊痛的时候,也就是他反击的时候。[p]  一出手,就是大手笔。[p]  曹仁急急聚集五六千人马,火速奔赴夷陵,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就算是只苍蝇也别想飞进去。[p]  情势十分危急,要知道,当时甘宁手头也就几百人,外加上从城里拉来的壮丁,满打满算也就只有千把个人,要想守住城池,就好似中五百万大奖般,千难万难。[p]  曹仁部队还怕城里的军队死不绝,特地建起高楼,拉了弓,就往里射。[p]  箭枝好似不要钱一般,尽情地往城里免费大派送,节日里商家搞促销,也没这热闹的,可这不花钱的礼物,毕竟必不上自己的花钱抢购回来的不值钱东西有意味,城中兵士们倒是多了几分畏惧之心,咋也不敢接收。(任谁也没胆量接收。)[p]  谁也不傻,免费礼品的背后,往往都是宰人的陷阱。[p]  在这一片恐惧之中,还能保持镇定,谈笑自若的人,只有一个:[p]  甘宁。[p]  正是他的这种积极态度,稳定着军心,支撑着城池的防线,曹仁军虽然很卖力,始终未能将城池攻破。[p]  甘宁相信,周瑜的援军就要到来,因为他早已派人出去求援。[p]  可他不知道,就差一点,他要失望了,若不是一个人的建议。[p] [p] [p]下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175)[p]上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173)[br]
阅读全文

[p]    天下第一外交家[p]    《三国志》是纪传体例的史书,不可避免的有个毛病,在叙述一个人的时候,总难免会将其在历史上的影响夸大,总难免会带有个人的主观意念以及时代局限。[p]    在劝说孙权出兵抗曹这一事件上,陈寿笔下有着三个不同的版本:[p]    鲁肃版、诸葛亮版、周瑜版。[p]    《鲁肃传》里功劳全是鲁肃大大的,诸葛亮、周瑜只得靠边站,《诸葛亮传》里鲁肃、周瑜一点事迹都未提及,《周瑜传》纯属是周瑜一个人的表演。[p]    时间的先后未有提及,人物次序未有提及,个人作用未有提及。[p]    从而引得后世研究三国的人,为这三人的在其中所起到的功用,争论不休,没有止境。[p]    我个人认为,这种争论,没有多大必要的存在,谁先谁后,谁是谁非,争来争去,也只是在这三人身上打转,全都忽略了极为重要的一点,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p]    那就是江东集团的领导人,孙权。[p]    没有孙权的决心,论谁来说也是白搭。[p]    三国打江山的三位君主之中,曹操、刘备、孙权,若论能力,各有擅长,单拿外交这一方面来讲,无疑孙权是最为杰出的一个,即使后来被人称道的诸葛亮也未能与之项背。[p]    孙权的外交政策,十分灵活机动,只能用“出神入化”方能形容。[p]    每到东吴发展的历史关头,他往往能够做出惊人意表的选择,使得江东集团屹立于不败之地。[p]    这次的联刘抗曹就是一次成功的外交,在他以后的人生里,还将有更为惊人的外交表现,在这领域里,手段高超的他,自可游刃有余,而少逢对手。[p]    在他的关注目光下,由周瑜、程普、鲁肃领衔的江东军队,出发了。[p]    迎接他们的是另一个人,更加关注的目光。[p]    驻军在樊口(湖北省鄂州市西)的刘备等待了很久,就在他望眼欲穿的时候,终于盼来了盟军的到来。[p]    曹军的南下,使得他的恐惧心犹如这难熬的日子,与日倍增,每天都派人去江边眺望,以便能及时捕捉到江东军队赶来的消息。[p]    终在这一天,守望的吏士看到了周瑜船队的先头船只,飞忙地快速回报给了刘备。[p]    由于喜讯来得过于突然,由于整日传来曹军动向闹得慌,刘备还不能接受这一事实,向吏士劝认说:[p]    “你怎么知道就不是曹操的军队?”[p]    回答的肯定,让他安下了心。[p]    激动之余,刘备派了人前去周瑜那边慰问,顺便打探盟军的内部情况。[p]    周瑜却是毫不客气地说:[p]    “军务在身,我不可能离开岗位,如果刘豫州能够委屈尊驾前来见面,正合我所希望的。”[p]    刘备还哪来的架子,跟关羽、张飞说:[p]    “人家要求我过去,我现在有求于他们,和他们结盟,如果不去,就有些说不过去,还是去的好。”[p]    于是,刘备乘着一艘小船,就前去拜访周瑜,在夸了一通“抵抗曹操,是英明决策,明智选择”后,便提出了此行的真实目的:[p]    “不知大军有多少人?”[p]    周瑜明白他的意思,也不藏着掖着,回答得直接明了:[p]    “三万人。”[p]    估计听到这个数目,刘备的心情,可用一句小品台词来形容:[p]    “那个心,拔凉拔凉的。”[p]    刘备便说了一句:[p]    “可惜啊,这也太少了一点。”[p]    显然对江东军的这次部署,他还是很不看好。[p]    周瑜可不是这么想的,说:[p]    “已经够多来了,刘豫州你就看着我将曹军击破。”[p]    话不投机,半句多。[p]    刘备见周瑜聊不起来,便提出想要找鲁肃一起过来会谈,毕竟是老熟人,话题多,共识多,可周瑜还是那句没有创意的老话:[p]    “军务在身,他也恐怕不能擅自离开岗位,你真想见他,还是去他的坐舰,我们就此别过。过个两三天,他也就和诸葛亮一起到了。”[p]    刘备听了这话,也没辙,就回了去,专心自己的部署。[p]    与此同时,曹操大军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行进中,走向那个最终决定命运的地方。[p]    三国时代最为杰出的一群精英聚集在了一起,在这风云变幻的大格局下,将在一场决定历史命运的大战中,留下属于自己的那份印迹。[p] [p] [p]下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 (152)  [p]上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 (150)  
阅读全文

[p]  说客不好当[p]  [br]曹操本来就没有惩处田畴的意思,就想拿他一把,逼他在封赏问题上,乖乖听话,既然大家都来求情说话,这事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但这让田畴心甘情愿接受的心,还是不死。[p]  他知道,田畴一直以来和夏侯惇的关系处得很不错,便派了夏侯惇前去做说客。[p]  临行前,曹操还特别交待夏侯惇:[p]  “你前去说的真诚点,用情意感动他,不要说是我的,就说是你的意思。”[p]  夏侯惇以拜访朋友的名义去了田畴家,并警惕性很高地一句也没提曹操的授意,其实就算是想提,也没得机会,因为田畴早已知道他的来意,因而一句话也没有说,凭着他说得口干舌燥,田畴一概以不搭理的态度回应。[p]  夏侯惇实在没招,只得告辞,临走前,说出了自己前来的真实意图:[p]  “田君啊,主上的意思很殷切,你就不能照顾一下。”[p]  既然都摊牌了,就打开天窗说亮话,也不用遮着掩着,田畴回复说:[p]  “你所说的话,有些过了。我,只不过是一个背信弃义、四处逃窜的人,蒙受重恩,能够活到现在,已经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怎么可以拿出卖卢龙塞(河北省迁安县西北)的事做为换取爵位的筹码?即使国家政府特别爱待我,我田畴难道就不回感到愧疚吗?夏侯惇将军,你素来是知道我的性情,还要这样强迫我去做不开心的事,那些不知道、不了解我的人,又会怎样?如果非得是一定要再次强迫,我也只能是以死明志。”[p]  正说着呢,田畴的眼泪就入泛滥的江水一发不可收拾,感动得夏侯惇直接无语,再也不敢强迫。[p]  回去后,夏侯惇将所有情况,向曹操做了汇报,全面了解了形势,曹操估摸着田畴是不可能屈服,也就撤销了先前的封爵声明,任命田畴为议郎,就相当于现在的政府顾问之类的职务,工作较为轻闲,还不受一般郎官的顶头上司中郎将的管辖,自由度高。[p]  也就几乎是从这时开始,田畴渐渐地从历史舞台上消失,过着他那安定和谐的小日子。[p] [p] [p]下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187)[p]上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185)[br]
阅读全文

[p]    三国新闻播报之一[p]    刘备军新闻播报[p]    江东盟军鼎力支持 赤壁大战全面胜利[p]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下旬,举世瞩目的“反侵略、反压迫、反独裁”战争——赤壁大战,以我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p]    在我们敬爱伟大的领袖刘备英明领导下,及其光荣的接班人诸葛亮、亲密的革命伙伴关羽、张飞等同志的有力指挥下,以及可爱的江东盟军的鼎力支持下,赤壁战争中,我军以极少数的兵力,共是两千人员,大破曹操大军二十多万人,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最为辉煌的奇迹,为军事史上的以少胜多战例又增添了一著名军事典范。[p]    今年九月,臭名昭著的最大反政府人士、劫持最高国家领导人的著名绑匪曹操率领反动派武装三十多万大军侵略我荆州地区,著名投降派人士、大地主、大军阀刘琮不顾民心所向、人民根本利益所在,走有特色的汉奸路线,积极将广大的我伟大创始人刘表领地主动奉献给万恶的敌人。[p]    迫于局势的危急,我们敬爱伟大的领袖刘备暂时性做了有目的战略撤退,并在当阳与敌人展开了一次小规模的顽强战斗,虽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遏制住其前进的势头。[p]    危难时刻,伟大领袖接班人及其亲密战友诸葛亮,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接受我们敬爱伟大的领袖刘备任命,积极出使江东集团,并以其出色的外交能力及天赋的语言才能,圆满完成任务的同时,为我军赢得了一个宝贵的盟友。[p]    十二月初,臭名昭著的最大反政府人士、劫持最高国家领导人的著名绑匪曹操经过在江陵的两个多月对人民的万恶统治后,率领精装改编后的二十多万被强迫军队,顺着长江而下,试图将我新生的革命军队消灭于无形中。[p]    面对恶劣的形势,我们敬爱伟大的领袖刘备毫不气馁,积极部署,与来犯之敌人,决战于赤壁,凭借其坚强的意志、智慧的头脑、巧妙的安排,利用天气因素,火烧曹军船队,将本就不存在的优势转换为现实,将不利转变成有利,最终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在江东盟军的积极配合下,我们敬爱伟大的领袖刘备乘着赤壁火战的胜利,继续追击着落魄的敌人,直到南郡,进一步将战局扩大,并巩固了胜利成果。[p]    臭名昭著的最大反政府人士、劫持最高国家领导人的著名绑匪曹操落荒而逃,乘着我军稍稍松懈之时,绕过我军主力,越过小路华容道,逃回老家,我们敬爱伟大的领袖刘备本着仁慈友爱的精神,并没有率军追击,赤壁之战也就到此结束。[p]    在这一场正义战争中,人民所表现出来对军队的拥护,是我军成功的关键,反动派政府武装再是强悍,在伟大的人民面前,都是表面威严的纸老虎,一切反人民的行为,必将受到人民与历史的严惩。[p] [p]下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 (153)  [p]上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 (151)  
阅读全文

[p]    说客[p]    当孙权汇集群僚商议时,诸葛亮还在外面晾着,当孙权听取鲁肃的话,有了方向后,诸葛亮终于见到了这位江东的第一领导人物。[p]    面对这位虽是同龄名气却大的多的高高在上人物,诸葛亮一点也不发懵,依然是侃侃而谈,将其最为擅长的领域——外交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p]    在经过了一番必不可少的宾主寒暄和客套以后,诸葛亮直接将话题引入了自己规划好的轨道,不知不觉间,一步步引导着孙权向着有利于自己一方的方向前进着,无怨而无悔。[p]    “天下大乱,孙权孙将军你起兵据有江东,我们老板刘豫州刘备在汉水南面,集结部队,一起跟曹操争夺天下。”[p]    这是诸葛亮的高明之处,“求援”两字一点也没提及,从天下大势讲起,最为精彩的,将这天下说成是孙权、刘备、曹操三人共同逐鹿的天下,至于曾经活跃在这个舞台上的董卓、吕布、袁绍、公孙瓒,现在还在活跃着的刘璋、张鲁、韩遂、马超,将来还会很活跃的辽东集团,这些众人瞩目的军阀集团一个都没有说到,就好似凭空蒸发了一般,连个私人物品都没得剩下的。[p]    最为离谱,江东集团的那位实际创立人孙策同志,也只能委屈地靠边站了。[p]    清净的天下,也就只见得孙、刘、曹三家,并分成了两个敌对的阵营,孙刘是一家,曹操另一家。[p]    这样子说话,也就造就两个似乎是事实的现实:[p]    将刘备提到了与孙权同等的地位,将孙权拉到了抗曹统一战线上。[p]    作为两家唯一的对手曹操的状况,还是要点明一下下的:[p]    “现如今,曹操基本已经搞定所有的劲敌,又击破了荆州,威震四海,名动天下。”[p]    所以,也就成了现在这个事实:[p]    “英雄无用武之地,刘豫州只得勉为其难南下撤退到这里,你就看着办吧。”[p]    我们的情况大致就是这样,你的情况自己也要考虑清楚,凭着自己的能力来处置:[p]    “如果你觉得能够以吴越(江苏省南部及浙江省)地方的人力,可以与中央政府对抗的,就应该早早地和曹操断绝往来;如果你觉得办不到的,那为什么不早早地案兵束甲(放下武器、脱下铠甲),向曹操投降?”[p]    全是为他人着想,自己的那点安危好似不存在了,一招“乾坤大挪移”,又一招“嫁衣神功”,全都倾泻给了孙权一方,并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的前途无限担忧:[p]    “现在,孙将军你表面上好像是服从中央的领导,而内心却是犹豫不定,到了这紧急时刻,还不做出决断,大祸就要来临了。”[p]    一厢情愿的话儿,总是能激来对方的无情讽刺。[p]    孙权就是不爱听这些看似大义的风凉话,马上就反驳说:[p]    “按照你的说法,你们的刘豫州为什么不投降?”[p]    问得好这下的套,正等着你钻。[p] [p] [p]下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 (148) [p]上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 (146)
阅读全文

[p]    军队动向[p]    在人事安排的同时,曹操还不忘了军事上的部署。[p]    人事安排,只为安抚内部利益;军事部署,只为清除外部对手。[p]    对手显然只有两个,一个刘备,一个孙权。[p]    曹操心目中却只有一个孙权及他的江东地盘。[p]    本来曹操的胃口并没有这么大,荆州这顿美餐足以将他的欲望填饱,出乎意料地十分顺畅的时局发展,使得欲望再一次膨胀,饥饿又一次袭来,而江东这份色、香、味、形、色、意俱全的美味,适时地摆到了面前,想要拒绝,却没有这么大的定力。[p]    那就吃吧![p]    可他似乎忘了一点,这世上如荆州般的免费大餐实在太少,在他的有限人生里,连这次算在内,也就碰到过两次,江东是由大师级的厨师烹调而成,想吃,就得要有付出。[p]    曹操也想付钱来着,为了这个多年的梦想之地,他几乎赌上了手中所有可动用的人力资本,阵营里的诸多精英分子都被调派了出来,就为这决定命运的赌局。[p]    徐晃、曹仁、曹洪、曹纯、乐进、满宠、李通,几位仁兄悉数到场,新收降的文聘同志也加入进来,夏侯惇与夏侯渊虽然没有参予盛会,后勤保障工作做的很到位。[p]    任金旋为武陵太守,徐晃屯樊城,满宠屯当阳,巩固了内部重要城市,曹仁驻守江陵,文聘镇守江夏,与对手的交接处得由镇得住的人物来防守,曹洪、乐进驻守襄阳,有汉水的便利,水军可直下夏口,夏侯渊督兗、豫、徐三州军粮以供给部队,自家亲信,就是信得过。[p]    如果你觉得这点还不够份量,那咱就来看看在汉水、淮水之间活动的那一路以步骑兵为主的陆军部队。[p]    他们的领头人物,赵俨(先前介绍过),时任章陵太守兼都督护军,统辖七军指挥活动。[p]    这七军各自最高指挥人物,也不是泛泛之辈,他们分别就是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p]    这一路军,才是真正的曹军的精华所在。[p]    他们所要做的任务,配合水军行动,从陆路进攻。[p]    这本是一支可以左右命运的部队。[p]    只可惜,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不谙水战。[p]    也正是这个弱点,让他们默默无闻于这一场战争。[p]    时也,命也,运也![p]    几个自家人到齐了,五子良将也来了,血本下了,就看这骰子摇出来的点数。[p]    在江东这道顶级盛宴前,这点资本总显得寒碜了些,总有点吃霸王餐的嫌疑,结果也只有一条:[p]    “得不偿失”。
阅读全文

[p]    好记性[p]    写诗写作是王粲经过个人努力的后天特长,博闻强记则是王粲与生俱来的先天优势。[p]    博闻强记是指两个方面:学识广与记性好。[p]    史书上说他“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作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p]    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说,王粲擅长算术之学,又会写文章,也就是不论是文科,还是理科,他都在行,若是放到现在去高考,文理双科的状元也就非他莫属了,当然,前提条件是他能活得够长。[p]    记忆力这玩意儿,真不是个东西,你想要去强求也得不来。[p]    以前读书时候,就盼望着有个好脑袋,将书本上的知识全都给包容兼收,可就是没那么大的本事,平日得过且过,每到考试临近,只得临阵磨枪,以“不快也亮”的信条,连续奋斗三四个通宵,乘着记忆新鲜尚未过时,就踏入考场,一展身手,结局可想而知。[p]    班上有一哥们就特神奇,平时也不见得他翻动课本,上课也不怎么听讲,尽找些各类不沾边的书籍来看,就这么一老兄,等到考试前,才拿来课本看上几眼,那书却是翻得飞快,我们在熬夜,他却早已枕着书声如眠,直妒忌得我们牙咬得痒痒。[p]    王粲老兄的记性那也可不是盖的,举目天下,能与之匹敌的,也就是后来曹操所接见的那位使者。[p]    有一次(时间不好确定),王粲正与几个朋友在半路上走着,猛然发现道旁有一块远年的石碑,青苔痕绿、残迹斑斑,于是,大家就兴致勃勃地读了起来。[p]    不知是哪位仁兄想拿王粲开涮,想考校他的强记能力,以一种开玩笑的口吻说:[p]    “王粲,你能把这石碑上的字全都背下来吗?”[p]    王粲也真不客气,不假思索地回答说:[p]    “能啊!”[p]    能的意思,不是逞能,而是显能。[p]    不用大家吩咐,王粲直接转过身去,将刚才所见过的石碑上的字,一字一字地大声朗读了出来。[p]    以其大声成对比,朋友们却是集体的沉默。[p]    不是爆发,而是惊讶。[p]    都张大了嘴在那呆立着呢,哪有功夫来做其它的事?[p]    他们有理由惊讶,因为王粲所朗诵的,与碑上所刻的字,竟然一字不带差的。(不失一字。)[p]    读书时,老师常教导我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养成多做笔记的习惯,学业将受用无穷,显然这一条,不适用于某些人,比如说王粲。[p]    这还不算牛的,接着往下看。[p] [p] [p]下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127) [p]上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125)
阅读全文

[p]    传奇[p]    曾经有朋友问我,你最喜欢的三国人物是谁?[p]    我的回答是,历史上的曹操,传说里的诸葛亮,演义中的赵云。[p]    很多人喜欢赵云这个人物都是从《三国演义》开始的,然后才慢慢地去翻看《三国志》及裴松之注的《云别传》,了解到一个不同以往的赵云,过度的接近后,才会发现偶像派与实力派本就不是在一个档次上。[p]    也许有人会失望,也许有人会落寞,神话的倒塌,总有诸多的不适与并发症。[p]    对我来说,却是一种收获。[p]    现实与书本总有一段距离,或是远,或是近,却难以消除。[p]    明白了距离,就不会沉迷。[p]    不会沉迷,更容易观察人物的得失、性情、生平。[p]    一个别样的赵云,一个去除了过多修饰的赵云,才是一个真实的赵云。[p]    迷雾拨开时,那是真性情的流露。[p]    光辉散尽后,那是传奇的另一解。[p]    赵云的传奇,是从长阪开始,那么,就来解密这一传奇。[p]    刘备紧跑快跑外加飞跑,再耍了几个违背良心的缺德小手段,诸如将妻子儿女赠送给曹军做为逃命的报酬、甩下众多本钱(百姓)让对手们去捡以拖延时间、哄着自己兄弟当炮灰去应对追兵等等,总算是把老大一条命给拾掇了回来。[p]    刚做下来,没休息一会儿,气还都没喘匀实,身边的人,就告诉了他一个不幸的消息:[p]    赵云跑了![p]    这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跟随的人本就不多,使得上劲的更少,又走了一个,这不要成光杆司令了?[p]    怎么说“又”呢?[p]    当然是有原因的,答案在下一章节揭晓。[p]    那人还有鼻子有脸描述了当时的情形,很多人,包括自己,亲眼看到赵云那小子,一溜烟朝着北方去了,北方是什么地方,那不就是曹营的所在吗?去曹营干吗呢,不是投降还是什么?[p]    说话那人,还说得头头是道道,层层递进,就好似以一个探案专家一般,将事件的来龙去脉分析得清清楚楚,还带有着丰富的好憎爱恶等等情感,即使这件事,发生在他身上,也没有这么明白的。[p]    世上的很多事,就是这样,经不得琢磨,越琢磨,越是有问题,疑窦因此而生,隔阂也因此而生。[p]    刘备本身固然有很多缺点,有一优点却是很少人所能拥有的,识人。[p]    谣言,纯属谣言![p]    说这话,也不怕闪了舌头。[p]    看着说话人装出来的一脸实诚,刘备火得不了,拔出手戟便仍了过去,[p]    幸亏那人躲得快,要不身上立时就多了一个窟窿。[p]    说真的,赵云还真没有这“吃里趴外”的打算,他只想做好本职工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完成上面所交待的任务。[p]    当年刘邦连续三次将后来成为孝惠帝与鲁元公主的一对儿女推下车子,多亏了夏侯婴不辞劳苦,连续三次将这对何苦生在帝王家的男女,从鬼门关上捞了回来。[p]    赵云深信,刘备这次抛妻弃子的烂摊子,也就只能由自己来收拾。[p]    因为他的忠。[p]    这也是他跑向北方的原因,为了主上一家人的团聚,这命也就豁出去了。[p]    情形比他想象得还要好,至少是不用拼命。[p]    于是,罗大师给予我们无限想象的那一幕:“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终究没有发生,只在平淡中慢慢消解。[p]    历史就这样淡淡地几行字:[p]    “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p]    没有刀光剑影,没有鼓号争鸣,没有疆场染血,没有跃马横枪,些许乏味之中,透露的却是一颗真诚的心。[p]    这又是一种的“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傲世气概,虽没有激战,虽没有飞扬,却不仿碍他的无畏与无惧。[p]    因勇敢而无畏,因强大而无惧。[p]    因无畏与无惧而无悔。[p]    这就是真实的历史,平平淡淡里才显真。[p]    不久之后,赵云脱着疲惫的身驱,护卫着甘夫人与刘禅,回到了刘备身边。[p]    主公一家人的团聚,正是他最大的欣慰。[p]    传奇已落幕,我看到了一个“忠诚”的赵云。[p] [p] [p]下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88) [p]上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86)
阅读全文

[p]    神童,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神奇的儿童”,因年龄幼小却能做出与其不相符的惊人事迹来,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有些“早熟”。[p]    三国时代的神童特别多,用他们的特立独行、惊人话语、奇异视角、聪明智慧,撼动着有成人所把持的那个世界,虽如流星般闪耀而过,那一点的光芒,足以让人为之闭目屏息。[p]    候选:[p]    刘协[p]    汉献帝刘协起初被封为陈留王,九岁那年,因宫廷政变而与当时的皇帝大他五岁的少帝一起逃出皇宫,途中正好碰上前来捞便宜的董卓,面对凶恶的割据军阀,少帝吓得不能言,他却应对如流,从而给了董卓好感,有了废立之心。[p]    当他坐稳了皇帝后,表现却是很平庸,几度沦落为他人的棋子,任由摆布,最终连皇位都给“禅让”了。[p]    夏侯惠[p]    夏侯渊的儿子。[p]    “幼以才学见称,善属奏议。”[p]    曹丕[p]    曹丕八岁时,就能写得一手文章,少年时“博贯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骑射精通,剑术高明,特喜爱文学,老爸的遗传基因继承得很到位。[p]    咋这么早熟呢?[p]    王弼[p]    王弼有一个显赫的曾外祖父,曾是三国时代风云人物的刘表,他自身也不赖,素有“魏晋玄学理论的奠基人”的称呼。[p]    他十多岁时,就聪明异常,而且十分喜欢老子学说,能言善道,还很会清谈,很多名士都辩论不过他。[p]    他还有一个特点,喜欢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嘲笑他人,因而也得罪了不少人,主子曹爽下台后,他也就受到牵连,后因疾病而死。[p]    曹睿[p]    魏明帝曹睿从小就有过人之处,史书称其“生数岁而有岐嶷之姿”,曹操特别喜欢他,常将他带在身边,亲自教导。[p]    他的聪明事迹不多,最能提现他幼时性格的是曹丕的一次射鹿事件。[p]    有一次,他和曹丕起起出外打猎,碰上一对子母鹿,曹丕射死了母鹿,让他来射子鹿,他却哭着说,你已经射杀他的母亲,我怎么还敢射杀这可怜的小鹿。[p]    曹丕被他感动了,因而放过了小鹿。[p]    从小便有仁义之心,后生确实可畏啊,前辈们都快被拍死在沙滩上。[p]    何晏[p]    鲁迅说何晏是空谈的祖师与吃药的祖师,其实,他还是“神童”的先锋人物。[p]    大多人知道何晏是文学家,却少有知道他有一个显赫的祖父何进,就是那个屠夫出身、身居高位的著名外戚人士。[p]    何晏七岁时,便“明慧若神”,曹操喜欢他,将他安排在自己府里居住,还要将他认为义子,他却在地上画了一块地,说这就是“何氏之庐”,也就是以另一种方式告诉曹操,我还不想改姓哩![p]    曹操明白他的意思,也就将他送出了府第。[p]    夏侯称[p]    夏侯渊的第三子,血液内流淌着军人世家所固有的那种对军事的莫名热爱,自打小就喜欢将邻里的一帮小儿聚集起来,自己为将,做起打仗游戏,还真当真,有不卖力表现的,直接就鞭打脚踢,因而没人敢违逆的。[p]    夏侯渊见他这么独特,找来几本项羽传、兵书让他读,他却不屑地说,我自己能够做到,学别人做什么,十六岁时,便在一次围猎中,射死一只虎,因而为曹操赏识。[p]    可惜,只活到了十八岁。[p]    曹植[p]    神童世家的另一位传奇人物,据史书上记载“年十岁馀,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p]    曹操还以为他是请人代笔,曹植立马现场演示,果然是不掺一点水分的。[p]    曹操[p]    曹操少年时,机警聪慧,又有权数,但就是生活不检点,老是喜欢不务正业,所以很多人都不是很看好他。[p]    他的叔叔因此老是在他父亲面前告他的黑状,曹操就想出了一个对策,一次碰到叔叔时,他直接口吐白沫,倒在地上,吓得那位叔叔,向他父亲举报了这一情况。[p]    等曹嵩过来观看时,他却一点损伤都没有,说,我向来不受叔叔喜欢,他瞎说的,从此后,他叔叔再也没有告状成功过。[p]    这就是实力。[p]    TOP 10[p]    王戎[p]    王戎,有一个响亮的名头,“竹林七贤”之一,据传说,他有一个特长,能够直接看着太阳而不头晕。[p]    他七岁时,有一个壮举,在与同伴在道路边玩耍,发现一颗结满李子的李树,别的人都去采摘,只有他没有任何行动。[p]    有人问他,这是为什么呢?[p]    他回答说,树在路边却还结有那么多的李子,这是因为不好吃,没人摘的缘故,果然,当人们拿起李子吃时,正如他所料的。[p]    他也因此而成名。[p]    小小孩童,竟然有这样的观察力,对生活的细节把握得恰如其分,可以称之为“神”。[p]    还是七岁时,魏明帝在宣武场上断老虎利爪,给百姓观看,王戎也家加如看客行业,没想老虎突然发威,他却是一个没事人似的,没有一点的慌张神色。[p]    这样的镇定从容,已经超出了他年龄所应有的范围。[p]    上榜理由:年少成名。[p]    菊花评:不知愁![p]    早熟指数: 1 知名指数: 1 综合指数:1[p]    TOP 9[p]    管辂[p]    管辂八九岁时,就常常不睡觉,老是爬起来,观看星星,搞得全家都鸡犬不宁。[p]    琅琊太守单子春,一次大会宾客,也将他给请了来,可想满座震惊,号之为“神童”。[p]    上榜理由:“神”的可以。[p]    菊花评:难以评定。[p]    早熟指数: 2 知名指数: 2 综合指数:2[p]    TOP 7、8[p]    钟会、钟毓[p]    钟繇的两个儿子,都是从小就“敏惠夙成”的人。[p]    钟会绝对是神童,且看他是怎样神的:[p]    “年四岁授孝经,七岁诵论语,八岁诵诗,十岁诵尚书,十一诵易,十二诵春秋左氏传、国语,十三诵周礼、礼记,十四诵成侯易记,十五使入太学问四方奇文异训。”[p]    钟毓很多时候,是与自己的弟弟相比较而“名”的。[p]    具体事例头两则,都出于《世说新语》:[p]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p]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繇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讬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p]    从以上两件事,大致可以看出两人的性格,钟毓有礼有节,应变不足,钟会机灵多变,善于言辞,又透露出狡与精明。[p]    上榜理由:俩不错小孩。[p]    菊花评:挺会来事。[p]    早熟指数: 4 知名指数: 4 综合指数:4[p]    TOP 6[p]    夏侯荣[p]    夏侯荣,是夏侯渊的儿子,就是定军山之战,被黄忠送上西天的那位。[p]    他很小时候,就表现出了神童所应有的素质,七岁便能写的一手好文章。还有过目不忘的能力。[p]    曹丕为了试验他的这一才能,特地招来几百位宾客,每个人拿了自己的名片,上面写着籍贯、姓名等等,让他过目,在复述一遍,没想到他竟然没有一个忘记的,说起来头头是道。[p]    当他十三岁时,也正是定军山之败那年,他也正好随父出征,左右人见大势已经不可挽回,便拖着他跑路,他却拒绝,英勇奋战而死。[p]    这样的节烈,在孩童中,可说是绝无仅有。[p]    上榜理由:好记性。[p]    菊花评:有骨气。[p]    早熟指数:5 知名指数:5 综合指数:5[p]    TOP 5[p]    周不疑[p]    这个名字,估计很多人都没听过,可这却是一个被忽略了的神童。[p]    周不疑是刘表手下别驾刘先的外甥,很小时候就有“异才”,聪明敏达,曹操曾想把自己女儿嫁给他,却遭到了周不疑的婉言拒绝。[p]    曹操认为,这是唯一能与曹冲匹敌的天才儿童,因而在曹冲死后,为了稳固自己的江山,派了刺客将他刺杀。[p]    就在还没有来得及表现才华之际,一代神童早早夭折。[p]    上榜理由:他与曹冲齐名。[p]    菊花评:才华未展。[p]    早熟指数: 6 知名指数: 6 综合指数:6[p]    TOP 4[p]    孙亮[p]    孙亮,是孙权的小儿子,做了吴国皇帝的天才儿童。[p]    有一次,孙亮想要吃生梅子,便派了黄门官去库房把浸过蜂蜜梅子取来,可取回来的竟然有老鼠屎,便招来库吏询问。[p]    这种事,库吏可是坚决不承认的,能动手脚的也就只有他和黄门官两人,有人提议,将两人都关起来治罪。[p]    孙亮却有了个好主意,命人将老鼠屎剖开,只见鼠屎外面是湿的,里面很干燥。[p]    于是,答案就有了。[p]    孙亮说,如果老鼠屎早就在蜂蜜里,那一定是里外都湿透的,而现在却是里面干外面湿,很显然是刚放进去不久,就是黄门官做的。[p]    机关泄露了,黄门官只得服首认罪。[p]    透过现象才能看到本质,表面现象往往最迷人眼,若不深入细致观察,就不回得到正确的答案。[p]    孙亮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只可惜,他本是政治斗争的产物,最终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p]    上榜理由:皇帝里的天才儿童。[p]    菊花评:生不逢时。[p]    早熟指数: 7 知名指数: 7 综合指数: 7[p]    TOP 3[p]    诸葛恪[p]    诸葛恪的聪明,都是小聪明,算不得大智慧。[p]    就在诸葛恪六岁时,一次东吴群臣出席的宴会上,因他的父亲诸葛瑾脸长得有特点,特别长。[p]    孙权便让人牵来一头驴,在额上写了一句开玩笑的话:“诸葛子瑜”。[p]    在众人大笑里,诸葛恪尽显风度,取来笔又加上了两个字,玩笑话也就变成了“诸葛子瑜之驴”。[p]    大笑变为惊叹。[p]    又是一次饮宴,孙权命诸葛恪把盏,酒到张昭面前,这为大权臣就是不愿意喝,说这不是养老的礼节。[p]    孙权有意考验诸葛恪,问道,你能不能让他喝酒?[p]    诸葛恪来到张昭面前说道,想当年,姜尚九十岁了,还带兵出征,也不说一句老字。现在打仗时你在后面,喝酒时,你在前面,这怎么不是养老的最好方式?[p]    张昭无言以对,只好喝下了这杯酒。[p]    这属于急智型,有应变之才,但多为诡辩之词,聪明有余,沉稳不足,光芒太露,表现欲望太过强烈,得罪人是不可避免的。[p]    诸葛恪的表现,当然不止这些,现摘录几则如下:[p]    事迹一:[p]    他日复见,权问恪曰:“卿父与叔父孰贤?”对曰:“臣父为优。”权问其故,对曰:“臣父知所事,叔父不知,以是为优。”权又大噱。[p]    事迹二:[p]    后蜀使至,群臣并会,权谓使曰:“此诸葛恪雅好骑乘,还告丞相,为致好马。”恪因下谢,权曰:“马未至而谢何也?”恪对曰:“夫蜀者陛下之外厩,今有恩诏,马必至也,安敢不谢?”[p]    事迹三:[p]    曾有白头鸟集殿前,权曰:“此何鸟也?”恪曰:“白头翁也。”张昭自以坐中最老,疑恪以鸟戏之,因曰:“恪欺陛下,未尝闻鸟名白头翁者,试使恪复求白头母。”恪曰:“鸟名鹦母,未必有对,试使辅吴复求鹦父。”昭不能答,坐中皆欢笑。[p]    上榜理由:诸葛家的神奇儿童。[p]    菊花评:太露锋芒,并不是一件好事。[p]    早熟指数: 8 知名指数: 8 综合指数:8[p]    TOP 2[p]    孔融[p]    世家子弟孔融的来头很大,大得足以唬倒一大帮子人。[p]    他出生于“孔子世家”。[p]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p]    这几句对现代人说,有些陌生,古代的儿童却是熟得不能再熟。[p]    这里说得是,孔融在大多小孩还吐字不清的四岁年龄,就做出“惊天伟地”的让梨举动来,从而被人列入这本著名启蒙读物《三字经》中,成为众多儿童心中的偶像。[p]    再大一点的孔融,更是了不得,凭着犀利口舌挤进成功人士所办名流PATTY,摇身成为上流精英俱乐部的一员。[p]    那一年,孔融正十岁,正是很多孩子连东南西北都不清的年纪,他随着父亲来到京师。[p]    从众人撒播的小道消息中,孔融得知当世大儒、河南尹(东汉建都于河南郡洛阳县。河南郡秦朝时为三川郡,西汉时更名河南郡,东汉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李膺,喜欢在家里举办众名流聚会的沙龙,但他自重身份,一般平常人入不了他的法眼,不是名士、不是亲戚朋友,都被他那特意告诫过的门子,拒绝在外。[p]    孔融人小胆大,就是不信这个邪,本着“光脚不怕穿鞋”的大无畏精神,毅然前往,誓要将这规矩给打破。[p]    规矩本是人定的,只要是人定的,总是有破绽存在,孔融找到了破绽,并一击而破。[p]    他向门子出示了自己特意制定的名片,上面写着这样几个字:“李君通家子弟”。[p]    这正是李膺所允许范围内(当世名人及与通家),孔融得以进入李府,步入上层社交圈,一睹当代大名士的风采。[p]    正应验了那句“纵使相逢应不识”,李膺“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瞧了半天,硬是没有看出站在面前的这小老弟,是哪家相识的后生晚辈,便问,你与我是通的是什么家,或是你的祖父辈和我有故交吗?[p]    孔融说出了自己的理由,于是,满座震惊:[p]    “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p]    这句话,翻译过来:对的,我们两家是有交情的。我的先祖孔子老人家与你的先祖老子李老君,有过很深的交往,德义双行,并列齐肩,互相应证,互为师友,这样说来,我孔融与你李膺李大人,就有好几世的通家交情。[p]    这里用到的是一个孔子曾问礼于老子的典故,文化人都知道,孔融也就即兴发挥一下下。[p]    小小年纪,就说出这样的话来,众人不震惊才怪,但也有人例外,陈炜。[p]    后到的陈炜,未能亲身体验到孔融的辩才,经他人的述说,才知晓了这事,却以为是道听途说的夸大其词,或是打了折扣后的廉价语,最多也是惯常的看人家世的奉承话,便说了一句,对此次事件看法的评语:[p]    “小时侯聪明,长大了也未必能成才”。[p]    说完不久以后,他后悔了,满世界找后悔药吃,因为孔融回了一句,不仅让他脸面扫尽,还差点背过气的刻薄话:[p]    “从你的说话中看得出来,先生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观君所言,将不早惠乎?)[p]    举座大笑,李膺更是笑着对孔融说:“你将来必定会成为社会大才、国家栋梁。”[p]    得到他这一首肯,孔融的“神童”知名度,就如牛市的股指曲线不断地往上升,渐渐为世人所知。[p]    上榜理由:小时了了,大亦未佳。[p]    菊花评:只见得逞能了。[p]    早熟指数: 9 知名指数: 9 综合指数:9[p]    TOP 1[p]    曹冲[p]    曹操最为出名的儿子,有四个:曹丕、曹植、曹彰、曹冲。[p]    曹丕是坐稳了皇帝的,曹植是大文学家,曹彰则是能征善战的将领,曹冲以其“天才儿童”的声名和前面三位并肩。[p]    曹冲死后,曹操曾对他的几个儿子说,这是我的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的大幸;曹丕也曾说过,如果曹冲还健在,我是坐不了这个皇位的。[p]    当然,这两句话说得有些过,但大致程度上,还是反映出曹冲当时在曹氏家族里的地位。[p]    曹冲之所以有“神童”的美誉,主要是因以下几件事迹:[p]    一、称象。[p]    孙权进贡了一头大象,曹操很想知道它的确切重量,臣下们却没有一个能提供准确的称量办法的,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小小少年曹冲出来发话了,这还不简单,将大象装在船上,刻下水痕所到的地方,牵出大象,在这船上装上能够达到水痕位置的物品,称出物品重量就行。[p]    这就是著名的曹冲称象故事,用到了等量置换的办法,这也有反向思维的性质,没有固守常规的思考,另僻蹊径,就是不走寻常路,而当时曹冲的实际年龄只有五、六岁。[p]    二、雉鸡舞。[p]    孙权又一次上贡了一只雉鸡,十分漂亮,曹操想看到它舞起来的样子,可费了多大力,就是办不到,曹冲一上场就解决了,办法很简单,只是在雉鸡面前摆了一块镜子。[p]    那雉鸡,还以为是碰上了同类对手,为争强好胜,便舞了起来。[p]    这就是智慧,临机而动,与生俱来,天赋异禀,怎么也学不来的。[p]    三、救库吏[p]    曹操的马鞍放在仓库里,被老鼠咬坏,库吏十分慌张。[p]    曹冲为解救这名库吏,想出苦肉计:将自己的衣服弄坏,造成被老鼠咬过的迹象,然后满脸愁容晋见曹操,说是为衣服被咬坏而苦恼,因为民间有个说法,这对衣服的主人,是一件很不幸的事。[p]    过会儿,库吏来报马鞍的损失,曹操一笑而过,说我儿子的衣服都被咬坏,比说是马鞍了,库吏因此幸免。[p]    这种许多大人都做不到的心怀,出现在一个小孩子身上,真是让人佩服不已,可惜,天妒英才,走完了十三个春秋后,曹冲不幸夭折。[p]    上榜理由:有志不在年高。[p]    菊花评:小小少年,聪哲明慧。[p]    早熟指数: 10 知名指数:10 综合指数:10
阅读全文

[p]    国力[p]    三、唐军[p]    一提到唐朝,我们似乎只有用“鼎盛”、“辉煌”、“繁荣”、“卓越”等等人类最为耀眼的字眼去形容,因为这的确是一个难以超越的时代,中华民族傲视于各族的时代。[p]    唐朝因其博大,而兼蓄,就如洋洋大海正因其广大,从来不拒绝任何大江、河流的回归,唐朝军队也有这特点,虽是以汉人为主力,还包容兼蓄了各个民族的精英分子,称其为“混合联军”也不为过。[p]    强大的突厥,在唐朝初年是何等的嚣张,即如李世民这等纵横天下、扫荡群雄的雄伟人物也不都敢直接对抗,从而订下耻辱的城下之盟,任他们抢掠而去。[p]    可当国力恢复、经济复苏后,再也没有顾虑,唐朝军队迅速出击,阴山一战而定天下,突厥再也不复当年勇,远行迁移,从此不敢进犯。[p]    吐蕃帝国占据青藏高原,以其不可一世之概,虎视中原大地,但一旦碰上唐朝军队,就成了发不了威的病猫,只剩下任人宰割的份儿,“败多胜少”已成既定的规律。[p]    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武力示威,一次又一次的失利,吐蕃帝国不得不臣服。[p]    阿拉伯帝国一个崛起于中东的大帝国,为西域之争,恒逻斯一战,动用所能调动一切兵力二十万,对敌三万不到唐朝军队,却迟迟不能战胜,最终凭借唐朝雇佣军的背叛而取得胜利,可损失却在唐军的数倍以上。[p]    至此之后,阿拉伯帝国的“东进”计划永远搁浅而无见天之日。[p]    一个军队的强大,并不是因为对手的弱小而强大,只有强劲的对手存在,才能显其强大。[p]    强大到了令强大而畏惧,这又是一种何等的强大。[p]    它又是因何强大?[p]    非得找出一个原因,让我选,那应是国力的强大。[p]    综合的国力,可包括很多方面,如经济的发展、人才的增长、科学的进步、生活的改善、储备的充足,所有这些提升了,才能造就一个强大的国家。[p]    只有国家强大了,有了强硬的后盾为基础,才能为军队提供强大的保障,唐朝军队装备精质、武器先进(当时来看)、马匹优良、物资充沛,无疑是得力于国库的丰实。[p]    “落后就要被挨打。”[p]    这句说了多少遍有些老生常谈的话,在现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永远都不会过时。[p] [p] [p]下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79) [p]上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77)
阅读全文

[p]    办的啥事[p]    也许是嫌一个人力量不够,人多力量大又好办事,孔融向曹操推荐了一个比自己还狂傲的人:祢衡。[p]    祢衡的最大特点:轻狂。[p]    他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所有人都不值得一瞧,管你权力有多大,地位有多高,名望有多好,势力有多强,该骂就骂,该说就说,曹操是谁,不值一提,他手下的那些人,都是奴才,提都不用提。[p]    祢衡一直以他的特立独行玩火,以其实际行动挑战着曹操的最大容忍极限。[p]    曹操的忍耐,超强,不该忍的时候,他决不会忍,该忍的时候,他绝对会忍。[p]    祢衡是一颗随时都能爆炸的定时炸弹,还是送给他人去拆卸,听说刘表很有空闲,给他吧。[p]    刘表接受了,但不敢享用过长,给了著名拆弹专家黄祖,让他来好好解决这一件事。[p]    黄祖的名声,可不是虚的,祢衡到了没多久,他就施展妙手给解决了。[p]    祢衡事件,到此结束。[p]    麻烦除了,曹操的怒气却没有完全消除,他只知道一个事实,祢衡是孔融举荐的。[p]    存心找茬呢,蹦蹬你个蹦蹬,看着本人日子过得舒坦,你就嫉妒了,竟想找人来消遣,别太得意,咱走着瞧。[p]    孔融在曹操黑名单上的位置,又上升了好几位,其速度比起中国足球排名的举步不前来,确实快了很多。[p]    祢衡的死,打击不到孔融,他依然谈笑风声,大发厥词,在朝廷里安稳地过他的小日子。[p]    闲着也是闲着,拿了国家的工资,总得干点活吧。[p]    貌似强大的袁绍,对曹操“挟天子以令不臣”的做法,是有意见,而又想法。[p]    当然对汉献帝,对汉朝,他可没有多少的臣子之节,袁绍觉得无论家世、地位、声望与实力,这件事,总应该是他来做,哪论到了一个宦官家庭出身的曹操。[p]    为了安抚他,曹操让出大将军的位置,派了孔融做使节,持天子“节钺”,带着一百人的虎贲卫士,将大将军的印玺,隆重地给袁绍送上。[p]    这工作表面上看来很适合孔融,表面文章总得找那些表面人士去做,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皆有所得,皆大欢喜。[p]    我却要说一句:曹操找错人了。[p]    估计曹操没有翻查过孔融的个人档案,对孔融当年的出使事件不知晓,若是他知道,对这个决定,他定会很后悔。[p]    让我们乘着时空机器,追溯到以前,慢镜头回放:[p]    河南尹何进家的庄严大门前,孔融昂首而立,等待着既将升任大将军的何进的接见,随从们已经进去通报了,可以预见,不用多时,会有一个十分热烈的招待场面。[p]    孔融等待着,期盼着。[p]    这次出使,可是奉了司徒杨赐的命令持了“谒”来祝贺,身份是朝廷的使者,又谁敢怠慢,他的心情很愉悦,想象着见面时的客套话,“何府君恭喜了,噢,错了,何大将军恭喜了”,“本人奉了朝廷之命,特来给你传达这一天大的喜讯”……[p]    可惜,这一切,他都用不上了。[p]    不是说何进没有让他开口说话,而是他根本说不上话,因为他所要倾诉的对象,架子大得离谱,连出来见个面的机会都不给。[p]    门人传来何进的口头答复:我很忙![p]    古代人也如现代人一般,很会找借口,忙啊忙,也真不知忙些什么,其实我也是很忙的,上网、工作、娱乐,哪有空闲啊。[p]    这就出现了一个这样的现象:何进直接就将孔融晾在了那,满口地品尝着冷风带来的辛酸。[p]    风是吃不饱的,吃下的都是一肚子火气,孔融向来是被人捧在上面供奉的,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委屈,他立时就如各种古典名著所描述的英雄人士般“恶向胆边生,怒从心头起”,直接夺了“谒”,赶回了司徒府,把那喜欢晾人的何进晾到了一边。[p]    这就是孔融,想到就做,不计后果,也不负责任。[p]    河南的官员,面子挂不住了,便怂恿着何进派剑客将孔融给做掉,无头无脑的何进,显然也是很赞成这一建议的,他的一个宾客,却说,孔融这人名声太大,我们如果做得太过分,会失去天下士人的心,咱正在上升时期,不能得罪太多的人。[p]    孔融这才幸免于难,还因祸得福,升了官。[p]    老黄历翻完了,回过头来吧。[p]    这一次出使,并没有先前那般搞怪,其中的细节,已不可得知,可以知道的,孔融自认为很圆满,成功地完成了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回来后,用极其夸张的语言大大地将袁绍及他的属下赞美了一通,还真把袁绍当成了自家人,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俩人是如“桃园三兄弟”般的铁哥们。[p]    这当然只是一种表面假象,表面人士的说法,事实真相却令人回味。[p]    当孔融回到许县后,袁绍的信也就到了。[p]    信的内容,也许很长,废话也很多,但只有一个宗旨:杀孔融。[p]    曹操还没有做袁绍打手的习惯,也不想成为别人借用的杀人刀,因而放过了孔融。[p]    这就奇怪了,两人的反应,为什么会这样的不同,到底是谁吃错药了?[p]    答案就在孔融身上。[p]    袁绍是个外宽内忌的人物,表面上看来大度可亲,心里着实忌狠得很,孔融的口无遮栏,定是触及到袁绍某个伤疤,而将人给得罪了。[p]    若不是他将袁绍得罪了,袁绍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应,可悲的是,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言行早已得罪了袁绍,还帮着袁绍在朝廷里说劲尽好话,这与被人卖了,还帮着别人数钱属于同类。[p] [p]下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28) [p]上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26)
阅读全文

[p]    会议文件精神的执行[p]    有了切实方针的指导,实施起来特别顺利与顺畅。[p]    刘表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件事:[p]    一、由蒯越全权负责,派人诱惑各宗贼的首脑,前来政府部门报道,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十五人(《后汉书》),或是五十五人(裴注引司马彪《战略》),跳入了这个事先预备好的大火坑。[p]    其中一部分对人民群众财产危害极大、伤害性质特别严重的主要人物,给予王家法律最高级别的严惩——斩首并没收其财产和所属部众;一部分具有悔过心、供认事实不讳、态度十分诚恳并大力检举同伙,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免于处罚,受予“先进出卖朋友者”称号外,加入国家公务员行列,允许继续从事本职工作,并保有部分组织团队的权力。[p]    二、由蒯越与庞季全权负责,往说占据襄阳城的不安定分子张虎、陈坐(陈生?),秉诚“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一贯原则,以说服教育为主,保证以高官厚禄,衣食无忧,妻儿无愁等各种许诺,武力威胁为辅,动用一切可动用的力量,迫使对方就范,缴出大批杀伤性武器,乖乖投降。[p]    蒯越与庞季不辱使命,光荣地完成了这项由刘表交给他们的有预谋的策划工作,无愧于“优秀地下工作者”的称号。[p]    时局正如蒯越所料想的那般发展,荆州其他各郡的最高长官迫于压力,纷纷卸下官职,回家卖红薯去也,白白地将各地区的行政权与军事权无偿赠送给了刘表,还不带要回扣的。[p]    这样的大礼,只有傻瓜才会拒绝,刘表不是傻瓜,当然乐意接受。[p]    他将大军开进襄阳,以这里做为自己的治所,从此开始荆州“西伯”的生涯。[p]    一切看上去都很顺利,但阻碍总是有一点的,顺风顺水那倒是稀有品。[p]    袁术就是很不安份,占着南阳不收手,还时不时的到自己的领地上来闲逛,招呼不打不说,见好就拿,就似跟在自己家里似的,把这里当成了自家仓库,自己倒成了他的运输大队长。[p]    尤其可恨,那个孙坚,凭着一身的彪悍,自愿充当他人的打手与开路先锋,横冲直撞,为所欲为,想来就来,说走就走,想拿就拿,说吃就吃,要钱却是一个子儿没有,要命也不给,真不把自己当外人。[p]    你们等着,我不是好欺负的,小样,还收拾不了你们?[p]    荆州只能有一个姓,那就是刘,会让你们尝到厉害的。[p]    事实证明,刘表确实对付不了袁术与孙坚的合纵,他能想出的办法,就是“远交近攻”的政治策略。[p]    他想到了袁术的哥哥袁绍,这兄弟俩的关系从来就没有过“雨过天晴”的日子,各自以向对方掐架、扔板砖为能事,只要对方一过得舒坦,心里就难受,就想着变着法儿敲对方一记。[p]    刘表与袁绍自然而然也就结成了同盟,本以为这样对袁术与孙坚的侵蚀荆州的行为有所牵制,可没曾想,这马蜂窝捅大了,来自这两方的各压力更大,特别是那个从来不知怕为何物的孙坚,直接将部队驻扎到了襄阳城下,大有给刘表搬家的意思。[p]    孙坚的搬家部队,虽没有得到一分钱的报酬,办起事来却麻利而又勤快,直围着襄阳城打转,似有将这城池挪走的意思,刘表有一点吃不消了,他本是打算长住的,连永久居住证都办妥了,便派了黄祖前去迎战。[p]    屡战屡败的黄祖,无力改变屡战屡败的命运,又一次重演历史,大败而逃。[p]    孙坚继续勇猛前进,历史似乎沿着他所希望的那样的前进着,荆州在望,可历史并不会如他所希望的那样,因为历史还有其突然性及不可测性。[p]    一枝突如其来的羽箭,击中孙坚,一代骁将就此陨落,刘表的危机也就此度过。[p]    真是不轻松啊,都说高处不胜寒,这也太寒了。[p]    这一仗后,袁术成了没有牙齿的老虎,与刘表对敌再也没有优势可言,也就静等着被收拾,人才啊,手下没人就是被欺负。[p] [p] [p]下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48) [p]上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46)
阅读全文

[p]    地点、人事与时机[p]    中国的历代朝廷很是注重农耕文明的发展,老百姓们最关注的也是这肚子能否填饱问题,一直辛勤的耕种在一亩三分地上,田地与农民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p]    在两者基础上,诞生的一个新兴阶层,我们通常称之为“地主”。[p]    随着田庄经济的发展,地主们所拥有的土地(包括田地)越来越广、依附的农民越来越多、经济效益越来越高,逐渐便形成了一大批的豪族大姓。[p]    豪族的强势在于都是当地人,又有一定的私人武装部队,在地方上说得上话,有一定的影响力,其中一部分代表人物,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显赫的名声,俨然就是地方上的实际统治者。[p]    东汉末年,世道很不太平,豪族们自发组织起来,与当地的军阀连成一气,既是巩固实力,又为割据势力创造了大好环境。[p]    对于当时的情形,刘表还是做了充分的调研工作的,所以他便选择了“宜城”这个有些特殊的城市。[p]    这可不是瞎选择的结果,如我们以前考试,当碰到难以确定答案的选择题时,拿出色子或是硬币一仍,一切都由老天来注定那般,简简单单,轻轻松松便搞定。[p]    刘表并不是一个喜欢豪赌的人,恰恰相反,他只求稳扎稳打,循序渐进。[p]    从一些史料,如《太平御览》、《襄阳耆旧记》等的记载,我发现,在当时那个时期,襄阳县城以南至宜城之间,这一带约有百余里地的路程之间,竟是荆州地区豪门大姓、上层集团的最为集中的地方,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有蔡氏、蒯氏、习氏、庞氏、向氏等几大家族。[p]    最著名的例子,汉朝末灵帝时期,有一次名门聚会,就在这狭小的地方,一座山下,一下子来了好几位名闻人物。[p]    我粗略估算了一下,其中较为出名、叫得上号的,大致有这么几位:[p]    四郡守、七都尉、三卿、两侍中、一黄门侍郎、三尚书、六刺史。[p]    二十五位腕级人物,都会聚在这地方,那个热闹程度可真非同凡响,人才鼎盛到了这个程度,让人想起那句传遍了千年的话“唯楚有才,于斯为盛”。[p]    先在明白了吧,刘表为什么偏偏选了这座城。[p]    要对付地头蛇,最好的办法,不是强行压制,而是找来另一条可与之抗衡的地头蛇。[p]    用于国际,通行的术语,叫“以夷制夷。”[p]    刘表选上这么几位老兄,也不是无缘无故的。[p]    就拿蔡瑁来说,他家就在襄阳县南八里,岘山东南一带的蔡洲(本是一个偏僻的小地方,因蔡瑁而得名),因宗贼强盛,四处为乱,便组织起私人武装部队来对抗。[p]    看来这些宗贼们,真是得罪了不少人,扰乱民生,是该被好好地清理一番。[p]    刘表这一招,实在太有水平了![p]    地点选得不错,人也选得上档次,正逢上了一个可翻天覆地的世道,天时地利人和,全都占全了。[p]    当地的豪族想发展势力,不得不依靠有权势的人,刘表想要扩张势力,也不得不依靠当地的豪族。[p]    “一个巴掌拍不响,两个巴掌叮当响。”[p]    为了各自的利益,他们走到了一起,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荆州最高权力而奋斗。[p] [p] [p]下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46) [p]上一篇:[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44)
阅读全文

[p]        [p] [p]    一个人,为什么会做梦?[p]    古人的回答:“日有所思,夜有所梦。”[p]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梦是一种人在睡觉时的大脑某些活动区域的产物。[p]    梦学专家罗伯特,曾提出“做梦是为了忘记”理论:人们在忙碌一天的活动中总会接触到各种信息,或是直接,或是间接,在晚上,通过做梦[p]    又将这些信息释放了出来,或是一小部,或是零星片断。[p]    著名的解梦专家弗洛伊德,将这些信息,解释成为人的欲望,现实中无法实现,便通过梦境来释放。[p]    我们中国也有一位“了不起”的解梦专家,周公,据说,他曾写下一部奇书《周公解梦》(也有说是后人伪造)。[p]    这位周公是信史时代的人物,周武王的弟弟,《周公解梦》破解的是梦境,也就是对人们所做的梦给予一个合理的解释。[p]    比如说,梦见别人洗澡,就是说你帮助别人,清除别人遇到的麻烦,将会得到好运;梦见自己挨打,生活会富裕,将会有吉利的事情发生在你[p]    身上,家中的病人会很快痊愈;梦见狗扑咬自己,会与朋友发生意见分歧,受到孤立。[p]    梦在这时就成了一种征兆,暗示着人类的命运前途,据“封建迷信思想”的宣传,其中还不乏中奖者,多少古代痴儿女因而将此书奉为解梦经典。[p]    合理的,但并非一定就是正确的。[p]    因其时代原因,有其一定的生存空间。[p]    在古代,解梦也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职业,比起“五百年后五指山的山贼”行业来,一点也不逊色,既受人尊重,又好吃好喝,工作也不累,凭的就是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吃遍四方。[p]    三国时代,就有两人因此而出名,周宣与赵直。[p]    周宣是魏国名人,他做的为出色的一次,便是在曹丕问他自己所做的三次“刍狗之梦”时,给予了三个不同的他答案,本文重点不是周宣的个人传记,在此也就不过多罗嗦了,大家若有兴趣,可找本《三国志》翻来看看。[p]    另一位赵直,蜀国官方占梦专家,平生事迹多为不详,《三国志》中也没有独列的传记,能把我握住其人生轨迹的事件,也只有两件。[p]    蒋琬因酒醉不理政务,被免官后,做了一梦,梦见一个牛头挂在门口,一直流着鲜血,便找来赵直询问。[p]    赵直的解释说:“牛角及鼻,公字之象。”[p]    蒋琬果然很有出息,如这梦所展现的,后然成了蜀国重臣。[p]    另外的一件,跟我们的主人公,魏延就有那么一些关系了。[p]    当时,诸葛亮正与司马懿对峙着,魏延为前锋,就在出外安营时,他做了一个梦,一个奇奇怪怪的梦。[p]    他梦见自己头上长出了角,众所周知的,人类头上是不会长角的,只有畜生头上才会有角。[p]    名声在外的赵直,又一次被找来解梦。[p]    赵直不是傻瓜,魏延的刚直他是听说过的,尽挑了些好话说:“麒麟有角而不用,也就是说敌人会不战而破。”[p]    做为一个军人最大、最高的成就,并不是杀了多少人,占领了多少城市,而是兵法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p]    这算是说到点子上了,魏延还真以为找对人,高兴得不得了,殊不知,自己的人生路快已走到终点,本就不是同一条路上人的赵直,怎会说出梦的真解,怪只能怪自己,想当初,怎么不与周公、弗洛伊德两位大师好好地学习呢?[p]    书到用时方恨少,若如子建般才华,事到临头,何须问人?[p]    赵直一出魏延的营帐,又有了不同版本的梦的解析。[p]    他纯粹从字面上来解释了这个梦:“角”字,拆解开来,就是“刀”下“用”,人头上用刀,那是很凶险的事。[p]    这两个梦的解释,预示着两个人的不同结局,其实可以是从当时的环境中推论出来的,蒋琬深受诸葛亮的赏识,做上大位,也是预料中的事;[p]    魏延做梦时节,正是诸葛亮病重,内部权力斗争日益激化时,而很多的人并不看好魏延,其结局也可以说是注定了。[p]    这也就是占梦家的本领,掌握住了人性,人心,为自己理论的正确,添加砝码。[p]    魏延的故事,还没有结束。[p]    听了赵直的忽悠,外加对自己实力的自信,在诸葛亮逝世后,他有了很大的想法,拒绝接受诸葛亮遗命,独断专行,不配合大部队行动,而又受杨仪的诬陷,被夷灭了三族。
阅读全文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