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鸯武力定位说冲阵能力在武评中的权重

演义在文鸯冲阵一段的最后引用了一首后人的题诗,内容记不清了,只记得将此战与赵云的长坂一战扯上了关系,就是说文鸯此战的表现有当年赵子龙大战长坂的影子。我们评武爱好者对文鸯的冲阵能力也给予较高的评价,普遍认为文鸯冲阵能力仅次于赵云,甚至还有认为文鸯不在赵云之下的。在看到文鸯于魏军百数名将领中左冲右突的情景一定能让读者们心血澎湃吧!那么冲阵能对于评武又起一个什么作用呢?以文鸯为例子,文鸯所遇过的对手除了那些倒霉的百数名的魏将外,有名有姓的就属邓艾了,文鸯在战至天明的时侯碰到了邓艾,五十合平手无上下风。相信所有评武爱好者都会有一共识,就是先评定邓艾的武力,这样就能基本给文鸯一个档次划分。后三较容易定位的就属姜维,姜维标准一流(逊张合徐晃略胜关兴张苞)是大众比较容易接受的一个定位。姜维与邓艾在“八度北伐”的战役中有一次公平的阵前单挑,背景是:姜维营寨未稳之际被邓艾袭击,姜维收拾残军,此时又传来夏侯霸中埋伏死于乱箭的消息,蜀营军心动摇。姜维立下军令,有言退兵者斩,张翼分一支兵去袭祁山寨,姜维以残兵托住邓艾主力部队,姜维与邓艾二人交手数十合平手,双方回营,第二日姜维出兵搦战,邓艾不出,连搦三日,邓艾依然不与。如果姜维自认残兵难以抵挡魏军,大可不出战观邓艾动静,若邓艾有出兵去祁山的意图可另作打算。这时的姜维部队如果溃败,即使张翼在祁山有优势也要来救主力部队,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姜维自认以蜀军残兵足以与魏军周旋。姜维的自信心出自哪里---武力,可以肯定的是姜维在邓姜一战中占据着优势,邓艾连续三日不出战可看出他对战败姜维没有任何信心,甚至继续战平对他而言也显勉强,如果二人当日的交手是完全无上下风的结果,邓艾完全可以以胜利之师战姜维的残兵败将,形势对邓艾将会一片大好,而正因邓艾的三日不战形势渐渐对蜀军有利---这是姜维九次北伐最成功的一次,若不是刘禅听信馋言召回姜维邓艾极可能就死于祁山(当然演义只是小说与史实无关)。由此得出结论:姜维标准一流,邓艾至强二流。以邓艾至强二流之武五十合平文鸯的结果基本得出一个文鸯一流的结论(因文鸯有战至天明的体力消耗)。可得:文鸯>邓艾。文邓之间的差距有多少呢?可对比赵云战张合的一例,在刘备败走荆州的途中赵云独力抵挡许褚、于禁、李典三部队让刘备从容得脱(也是半夜至天明),暂定赵云所消耗体力与文鸯等同(其实难度差别是相当大的,以甘宁百骑的武力还能支持劫营的作用更何况一武将,甘宁的百骑可有独挡许、于、李三部的能力?),赵云当时所作的是秒斩高览,三十余合战败张合(张合尽了全力),张合之勇足抵张飞五十合不致落败,三十余合在自阵中败于赵云,按吉米自己的定位:赵云绝顶超一流100,张合稍强一流93,7点的武力差距,让张合尽全力的基础上三十余合完败。对比赵云张合一战得论,邓艾至强二流89,文鸯92以下,90以上邓文之战之后就是文鸯的冲阵,其所展现的冲阵能力可进《演义》三甲之列。在武评里是否可以此驳倒前面给文鸯的武力定位,而让文鸯进行超一流行列呢?吉米以为,不能。首先揣测演义写文鸯冲阵的意图---传说这是有史料记载的,那么就很容易解释了,写文鸯的冲阵只是与史料相符,而后人的题诗,无疑是为满足读者对赵云大战长坂的怀念了,也就是说罗灌水描写文鸯冲阵能力超强的用意,除了史料有载以外,是借文鸯之勇来衬托赵云的,文鸯仅仅是赵云的一影子。为了怀念赵云之勇罗灌水是否愿意牺牲后三第一的位置给文鸯呢?没有,他没那么好心。因此才安排了邓艾,邓艾与文鸯的五十合平手,给了文鸯一个瓶颈,让他无法鹤立于后三,让其无法进入超流之列,因为邓艾最多也就是强二流。如果罗灌水真好心让文鸯继承赵云之勇大可写邓艾二十合败逃嘛(这才是赵云),邓文之战五十合,邓姜之战数十合应当是避开姜维与文鸯直接对比的意思吧!由此得出结论:在双方只有模糊战例之时,又无其他斗将战例可作证据,此时冲阵能力确实可起一定作用,我们可判定冲阵较强的一方列前。但是不论冲阵能力多强,都不能以此驳倒斗将而得出的武评结论。张辽冲阵表现明显强于许褚,谁认为许褚弱于张辽。赵云冲阵表现又强于吕布,若吕布能百合上风于赵云(只是比方),相信也不会有人会用赵云的冲阵能力把吕布排赵云之后吧!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