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庞德抬棺材是为了证明“马革裹尸”的决心,是明志,是打消曹操的不放心,和不要命有什么关系?天雄的这一招东拉西扯,要比富甲3里诸葛亮还高明一筹呢!那按理说关羽从《演义》一出场就是亡命之徒,感情他这武力是这么来的?再者说既然当时庞德那么N拽,就不会被关平一个人抗下来。难不成,关平也已经修炼到了马张的境界?2.关羽和颜文的战斗没有参考意义,就和关羽对马忠徐晃一样。但是关羽战徐晃的时候离中箭已有很长时间了,按照史书记载的时间约有三月。演义中没有详细记载,但关平有言:父体未痊。而非父体未愈,那就说明这伤大半已是好了。3.夏侯敦是可算一流,但残废的夏侯敦也能算一流?请问天兄,夏侯敦残废了以后和哪位大名鼎鼎的武将放过对啊?就老关那独苗一个,还打了两次,都平!难道说夏侯敦练的是天残神功,越残还越神勇了?老关打平个完体将军,难道光荣?4.我说关羽被文官射中,可没说那文官是老黄,天兄这个糨糊捣的大,这一招移花接玉,我估计富甲3里肯定能吓跑郭嘉。也许是老关中箭太多,天兄自己也数不过来了吧。可是看样总该是会的,马超反西凉,被虎卫夹射,被于禁偷袭,毫发无伤。赵云轻松躲开背射,这都是强者风范。关羽,几时会让我们看到这些?5.关羽败给吕蒙?你这是在说武力么?赵云不知败在何人之手?你这是在说演义么?老兄不可以大杂烩一起乱侃啊,演义历史要分开,事实神话要分开,否则被那一个圣人的头衔影响了,怪不得天兄对老关如此推崇毕敬呢。关于历史的部分,再来和天兄探讨一下。1.我说爪牙相当于手足,是意思大体相当。而天兄说张飞和关羽是刘备真正的手足兄弟,这是在说历史啊,还是在说演义啊?不能带着演义的情节来看历史嘛。2.连评论的字数多少都用做评价标准了?字多字少你要看说的是什么啊,刚而自矜,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十三个字说短处,并有国士之风,两人合用六字说长处。这也好意思哪出来夸耀?那你可以去数数前后汉书里董卓传王莽传的评语字数,难道他们也可以让天兄倍加推崇?至少陈寿写给赵黄的评语未提一字短处,这总是事实吧?3.按照排名定强弱?传记的排名根据什么?官位啊!吴国三王传,太史慈排在刘鹞后面难道说堂堂大将太史慈,军政双殊的才能还不及区区一个小刘?这是什么逻辑!4.阁下打击赵云毫无意义,我不是赵fans,也不觉得他天神也似的。但比个老关,不能说绰绰有余吧,至少也是决不逊色。若你打击赵云是为了把关赵一起拍扁,我倒也图看个痛快:)继续~
阅读全文

风有些冷,偶尔能听到如银灵的笑声掺杂了粗犷的回音。从人民广场地铁出口出走到来福士的门口要经过一条曲折的通道,转过了最后一个弯,我暗自在数着步数。只有熟悉环境,才能应付突发的变化,这是师傅对我的教诲。“一百三十八,一百三十九,一百四十……”“一百四十一!”,这个声音并非出自我的口中,我不禁暗自纳罕,难道我行迹未露已被识破?正寻声望去,只见一个面目俊秀的小生正掬起一缕残风送在鼻端,轻轻一嗅,翩然出语,俨然情圣风范。旁边一人抢过话头道:“明明只见四十一位,你却闻出了一百四十一,这东道你可输定了。老毒物,你不要只顾着发笑,来做个公证。”旁边又闪出一位佳公子,一脸只挂着微笑,轻摇了摇首,慢条斯理的说道:“四十一位由前门走进,三十三位从后门走进,六十七位从地铁通道上来,共是一百四十一位。但内有两名孕妇,一人怀有凤胎,所以,这十分钟内进入来福士的美眉当是一百四十二人。岛主的眼力固佳,但不能转弯,黄袍鼻有异能,但不及腠里,还是在下的耳朵侥幸赢了此局,哈哈……”笑音未落,旁边一位长者忽然睁开双目,一字一顿的吐道:“来,了。”方才三人齐齐一惊:又有佳人来道?我怎么没有感觉?“不是MM,是我们要等的人到了,四周MM的小宇宙忽然变得闪烁不定,仿佛受到了某种力量的吸引,具有这种能力的人,一定是他!!!”“飞龙在天!”“蛤蟆功!”“一阳指!”“弹指神通!”我尚不及运先天功防御,四般攻势以如雷掣般杀到。好在我刚才暗记了地形,三步并两步的一阵急退,闪在了一旁。“果然是你!”那长者说到。他指了指那位闻香辩色的道:“南帝!”,又对着满脸堆笑的神耳:“唯笑。”,再拍了拍目光矍铄的肩膀:“吉米。”“五虎终于到齐了,兴汉的议题早该讨论讨论了!”(待续,就剩马队了!)
阅读全文

柳兄说文追公孙与文追徐晃可等同,因为信心。首先不论如此说法是否正确,但以此一点来判断两个战例的等同性便如同管中窥豹,只见一斑。那么柳兄关于信心的说法是否可视为有力证据呢?还是那个简单例子,难道马超在斗曹洪的时候缺乏信心?导致马超撤退的原因是什么?是形势!文丑为什么要箭射张辽?这和信心有任何的关系吗?我早就在文章中分析过,斩文丑一节是三国最精妙的斗法之一,原因不在斗勇,而在斗智,斗对形势的把握和心机。文丑军中计遭伏,文丑受到张辽,徐晃两员大将的威胁,他深知不可同斗二将故先发弓箭射落了张辽。注意!是射马而非射人。用意明显,延缓张辽的移动,单追徐晃,分而战之以取胜机。如果说文丑是有信心独斗张徐才放这一箭,那是怎么也无法解释的通的,故请柳兄注意!徐晃当然不是傻瓜,马上看破了文丑的意图,他的对策是——拖,逃!只要他争取到时间,张辽换马回来,局面仍然是一边倒的。徐晃逃,文丑追,看似简单,这一战的胜负就决定在了这一片段的结果中。而关羽的出现恰是时机,打破了这种僵局。现在文丑的选择很简单:1.秒杀关羽,再追徐晃,速杀之,再翻身对付张辽。2.逃跑。整本三国是否有能力做到1.我很怀疑,不只怀疑,几乎已确定是没有希望。这块战场上文丑有三个对手,张辽,徐晃,关羽。文丑的实力绝不大于任何两人的联手,他没有资本在任何一个人身上浪费时间,这就是所以文丑三合便走的缘故。如果不是关羽的坐骑太快,出现的太突兀,我想文丑会和马超一样,连打都不会打。柳兄一定会问的是,难道文丑追公孙形势不同吗?当然不同。文丑追公孙,公孙部下无可匹敌者,文丑一招退四将,所向披靡。当时的公孙瓒军中有徐晃,张辽这样让文丑忌惮的对手吗?没有!他在追击过程中遇到了赵云,赵云是谁啊?无名小卒一个,文丑有什么理由回避?如果此时站在他面前的是长坂坡后名满天下的赵云,如果此时还有一个够分量的人虎视眈眈。文丑还回那样一往无前吗?就象马超冲到曹军阵前,他惧怕的是许楮的目光吗?他再武勇,也要分清当时的形势,他冲上去,有许楮这样的大将,便不会让他一招得手,只要不得手,他就会陷入围攻,于是只能悻悻。柳兄又问道为何曹操派关羽而不派许楮?小白愕然。关羽出战是曹操相谴么?曹操本意是雪藏不用的啊,这样的基本错误,不象是柳兄的水准。而且,没有关羽未必便斩不了文丑,张辽既没死了也没伤了,徐晃也是囫囵一个,曹操身旁猛将若干尚在探看。文丑已落镬中,取其首,择人,择马而已。最后说一下,关羽是罗突出的主角不错,但突出的未必是最好的。单田芳有一部很著名的评书叫《白眉大侠》最后徐良的排名也不过十五十六的,也没有人说是辱没了。若要真在这般细微末节上较真,就够小白庞征博引另著一文的了。但对于讨论关羽武力的主题,仿佛无此必要,便按下不表,且待来回分解。
阅读全文

雁门关前,悬崖边,萧峰说,他要走了,他走的轻松,留给众人的是沉痛。雁门关前,悬崖边,痛哭的阿紫,和着泪的血。她说,她要走了,她走的快意,留给众人仅存回忆。如是我闻,英雄好汉需要抱负,巾帼多情不愿孤独,一面满足,一面残酷。都走了,仅存的我,也不再能从游坦然,难道爱比恨更难宽恕?红尘如梦,生若过客,也许来去本就是那样轻松,只有醒着的人,依然沉重。旖旎是幻,流云风裳,也许美好本就应那样飘忽,只有执着的人,才会痛苦。如是我闻,英雄好汉风萧易水,巾帼多情一去不回,出鞘宝剑,脱笼画眉,难道真没有什么力量,唤得力与美的重归?难道真的,离别比相聚,更堪一醉?
阅读全文

雁门关前,悬崖边,萧峰说,他要走了,他走的轻松,留给众人的是沉痛。雁门关前,悬崖边,痛哭的阿紫,和着泪的血。她说,她要走了,她走的快意,留给众人仅存回忆。如是我闻,英雄好汉需要抱负,巾帼多情不愿孤独,一面满足,一面残酷。都走了,仅存的我,也不再能从游坦然,难道爱比恨更难宽恕?红尘如梦,生若过客,也许来去本就是那样轻松,只有醒着的人,依然沉重。旖旎是幻,流云风裳,也许美好本就应那样飘忽,只有执着的人,才会痛苦。如是我闻,英雄好汉风萧易水,巾帼多情一去不回,出鞘宝剑,脱笼画眉,难道真没有什么力量,唤得力与美的重归?难道真的,离别比相聚,更堪一醉?
阅读全文

读罢水浒,我本认为王英同志的眼力是最超卓的。虽然不能恃“高”而博见,但却具有“高”的目标和追求。但今天看到王先生有关三国论坛的某些观点,却大大不同于其一贯的“英”明。整本《三国演义》可以说是男人的游戏,所有的女姓角色都只不过是昙花一现。但读过三国的人,也许未必清晰的记得太史慈的至孝至义,也许未必完全的体会周幼平的至刚至勇,但没有人不知道貂蝉的绝色无双,甄妃的冷艳倾城。孙仁的刚,祝融的烈;邹氏的琴,文姬的曲;伏皇后之大节,徐夫人之睿智;刘安妻的肉羹,糜夫人的阿斗……如果说《演义》是一座巍峨的山,每一位豪杰都是那山上的石,这样推砌成的光突突的石岗也没什么可值得赏激,但若有了树,有了花,有了溪,有了潭,有了天上的云,夜晚的星,它才变得生气勃勃,令人留恋。《水浒》之所以能够和《三国》并列为四大名著,就是因为施老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反叛女性形象。外国人显然更能够理解其中的深意,因此将《水浒》译为《三个女人和一百零五个男人的故事》更直接的揭示了作品的内涵。正面描写女性的《红楼》和反面说明不近女色的男人无用论的《西游记》也得到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尊崇。结合历史的作品,现代的文学,我们应该知道:历史是女性的历史,文学是女性的文学,世界是女性的世界因而男人热爱世界。王英同志居然将批判的矛头指向论坛唯一用世界呼吸的版主,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错误!要知道,如果不是有小蝶MM这样的神仙版主的偶而眷顾,哪里会有我这样的流蜂绕舞?没有了我们殷勤的嗡嗡而雅的声音,又怎么能让论坛具有多媒体的震撼?用出勤率或精品数这样表面化的数字来衡量版主就如同用进球数或百米成绩来衡量一个球员,显然是片面且功利的。前不久刚看完《怒海争烽》,隆隆炮声尤在耳畔,但萦绕在眼前的却是一张充满渴望的海棠般的笑脸。如果连这样的一抹旖旎都要剪截掉,那我们的这个舞台还有什么生气呢?
阅读全文

启园秋色暮,疏影里、或道龙舆过处。东风问朱户,已经年、曾记故人安步?荷塘落木,梗叶侵、南城静雨。望残枝遍地,寒泪盈天,不忍卒顾。纵是琼花玉蕊,下了枝头,半掊黄土。天公最妒,红尘惬、褫夺去。却须知,化做春泥泽润,明朝芳苾更馥。待东山尽绿,凭祭九皋鹤翥。公元二零零四年一月十一日夜,痛闻北京叔公辞世,不甚悲戚。最后一晤仿佛是在前年十月,共游苏州东山启园(那里收藏有本姓族谱,因此我已是常客)。其时老人家身体尚健,不虞今日,再叹。相传启园主人曾经在此救过乾隆,所谓“龙舆过处”便是借用此节。“梗叶侵、南城静雨”谐音“哽咽侵,难成竟语”。心情不好,用词比较坚涩,对不住大家了。
阅读全文

先不谈版本的差异,纠正一些煮酒兄一贯的偷龙传凤:)1.马弓手不是普通兵卒?问出这样的话好象在问,校刀手是不是普通兵卒?长枪手是不是普通兵卒一样让人摸不着头脑。2.综合分析马超的单挑,二流的这个挡次基本是断挡,马超已经达到了不得100%的速斩率,其他的他想斩也斩不着啊?结果酒兄居然用这个引为污点,还来证明马超的某种风格,这...真是...孰难理解。3.“为首的是杨阜。超切齿而恨,拍马挺枪刺之。阜宗弟七人,一齐来战。...宗弟七人,皆被马超杀死。阜身中五枪,犹然死战。后面夏侯渊大军赶来,马超遂走。”明显是马超一人挑八将,而夏侯渊军赶来的状态是:阜身中五枪,犹然死战。试想以挑八将是什么阵仗,难道还能追求每枪毙命?而对赵云呢?刺周仓这个污点就可以盖过,(吕旷比李通更具说服力?还是刺高览有说服力?)为什么马超击败于禁这个档次的武将就不能盖呢?击败这一层武将的记录赵云还没有呢。这是明显的双重标准,而且差别巨大啊!!正如酒兄自己说的,枪这个武器就是这样,容易捅了不死,却为什么提出类似的战例作为污点呢?而且马超的就抹不掉,赵云的就可以抹。4.煮酒兄对赵云没有来由的袒护。赵云被困在山谷是事实,形势确实很危险,我说放箭只是一种状况,并没有说张合一定下令放箭。困也困死了,浪费箭干什么。我不明白说赵云陷入危险也是对赵云的贬低么?难道赵云的本事大到可以一个筋斗云翻出去的地步?入险境就是入险境,这有什么不好意思承认的呢?5.字数多不代表考虑全面,但现在若如此说酒兄,明显就是抬杠了。便暂按下吧,但酒兄的关于关文之战的文章里也存在反复偷换概念的毛病,这也是事实。其他有好多因为涉及到版本...(我文章不是注了毛本么,以罗本好的理由就能那罗本评论毛本了么?不解)
阅读全文

1.可笑的比较用十胜十败说和陈琳的文章比较。用报告文学和风赋做比较?在文学方面较长短?2.可笑的言论战略的可操作性?形势分析何谈操作性?好比跑到心理学专家面前,突兀的问一句,请问您的观点有什么操作性?*^%#^%$郭嘉不在场的战斗,归咎与郭嘉无能而无所进言。在他们的眼里,曹操需要的是这样的文官。进谏枯燥无味,不可有一丝的煽动力和说服色彩,分析绝对不能有条理,否则属于阿谀奉承。进言要讲究时机,要别人都说完了你在说,否则就是嘴快溜虚。谏言必须如流水帐,不可修饰,否则为夸大不实。不可缺席任何一场战役,每场战役至少要有所发言,最重要的是,陈寿兄还要记录下来。不可以给其他谋士发言的机会,因为别人也都是优秀谋士,发言总有道理,别人说了你跟着说就成了拾人牙慧。因此推荐一人:猪八戒:这个人很多嘴每有事故总可发表看法,而且都根据表面现象陈铺,也喜欢强风头.克队用熏鱼的分析嘲笑郭嘉,说熏鱼不但分析了吕布,还分析了马腾,甚至提出谁可当之。然不闻郭嘉十藩之论乎?江南孙策,辽东公孙,江左刘表,宛城张绣,吕布,刘备,袁绍,马家军莫不在其算计之中,而莫不如是。但熏鱼的论断却被后来马超反西凉着实打了一巴掌,钟鹞可嘱西事?恐怕十口八口钟都搞不定西凉一匹马吧?克队尚引为箴言...实在...郭嘉贵在算无遗策,有洞悉天下之能,十胜败之说尽是他论断九牛之一毛,而客队自以为全部,竭尽所能,妄做文章,独不以理成之,实在可叹。孙子兵法之重在于其势说,而不在于所谓火攻用间的细目,战争论的经典在于其对战外因素的分析和战略论,而不是功防之细巧。战略是更高于战术层面的理论。正如政/治是更高于权术的学问。一个取其大,宏观着眼,一个取其小,奇诡巧妙。郭嘉值得佩服的,就是他在战略层面上一览无余的高瞻远瞩。三国之中,并无二人可出其右。
阅读全文

“你真的要硬闯!”“是的!”周泰的一声虎吼,宛含天威,刷啦啦,树上一只白猿被惊得滑下枝头,本是整齐有序的工蚁的长队也忽然散作一团,四下里急急遁去,只留下满地的蚂蚁蛋。可那白衣少年的回答依然是那样的坚毅,从他平和的语气里却没有一丝的惊慌和错乱。“好,得罪!”周泰拔刀。白衣少年头上的方巾刷的断裂,被江风一拂,妖冶的舞在空中。周泰的刀依然在鞘中。又是一阵微风,白衣少年的头发哗的披散开来,几乎遮住了面目。断发,纷纷落下,都是一寸左右长短,附在那一袭雪白的文士长衫上,远望去,似鬼魅般的,浮在这沉重的寂静里。汗珠,一点一点的从毛孔中挤出来,仿佛使尽了浑身的力气,只能懒洋洋的躺在周泰的手背上,缓缓滑落。“那是什么?”“你清楚的。”周泰手中的刀,终于被拔了出来,缓缓的。但从理论上说,那已不是一把刀。断刃,不过盈寸。“是她给你的?”“不错,所以我现在必须进去。”“不行,只要我站在这里,你就不可以跨前一步。”周泰这句话的语气虽然依然威严,但却不再凌人,甚至有些平和的味道。白影动,周泰倒。几根断发,飘落在孙家水榭门口的台阶上。“哗啦!”白衣少年的脚下似乎被几跟金属链条绊了一下。他微微皱了皱眉,抬脚跨过。“哗啦!”那跟铁链不知何时又缠在了少年脚下。“是谁?”“这句话应该我问你!就算是千军万马齐至,周将军也定可拖延个把时辰,现在居然有一个年轻后生无声无息的潜入,我甘宁诧异的很啊!”唰的一声,从道左的池塘里腾起一道银链,骄阳相映,那水珠便如万点碎玉兜头向白衣少年罩来。少年放欲纵开,只觉脚下一紧,身形又直坠下来。一阵霹叭乱响过后,青石铺就的地面竟被阵疾雨打出几缕裂痕来,所幸那白影却是闪在了一边。“那是什么?”“你清楚的。”“周泰看到了?”“不错。”“我明白了。”一阵沉默,二人呆立片刻。白衣少年终于奈不住性子开口问道:“我可以过去了?”“不可以!”甘宁断然答道,“不过我没阻住你,也未必追的上你。”几缕薄云,恰从红日拭过,天色微微黯了一黯。地下的水迹也不在那么刺眼,安详的和几跟断链并卧在青石路面……绕过前院,却是一片荷塘。九曲回廊,蜿蜒百步,正对的形月门里是掩不住的郁郁葱葱。就要见到她了,他想。嗖,一声箭啸惊破了白衣少年的旖念。虽只是一道声响,箭却是两根,在空中相互激撞,划出两道曲线绕着九曲回廊长啸而至。忘着这两只如生天目,穿绕奔行的神箭,白衣少年不知怎么躲,也明知躲不开。只能双目一闭,听凭天意。唰!一支箭自少年左鬓擦过,绕脑一圈,又从右鬓飞出,将那本已散乱的发盘了个整齐。另一箭却从横里窜来将刚刚盘好的鬓头在将展未展之时簪将起来。“出入行宫,注意仪容!”一个声音,幽幽的,对岸的小园里传来。“多谢太史将军手下留情?”白衣少年朗声回应。“你怎么知道是我?”“如此神奇箭术,当世不作第二人想。”“也罢,算你会说话。你也不必谢我,既然周将军和甘将军能放你到这里,也必有深意,我也感兴趣的紧,你是谁?来干什么的?”“太史将军好象什么都清楚?为什么还要问呢?”“我什么都不清楚。只是,连甘兴霸和周幼平都阻不了的人,我太史慈也未必阻的住,现在答案只有一个,他们有意放水。”“太史将军果然英明,区区无名之辈,所来并无恶意,只是来求见飞燕公主的。”“飞燕公主?辽东公孙氏派人提亲,吾主已经答应,如今他是待嫁之身,不宜见客。”“可是我有东西要交还与她。”“某愿代转。”“不行,这件东西我必须亲自交还。”“哦?这又是为何?难道你别有动机?”“太史将军,区区一片赤诚,只求与飞燕公主相间一面,交换一件重要事物,别我他意。”“我怎知你说的是真是假,你先将凶器缴下再说!”“凶器?”白衣少年尚未及反应,嗖!又是一羽飞翎!这一箭划腕而过,白衣少年右臂袖口应声而裂。“伧!”一道闪华,自少年袖里跌落,直没入青石地面,只留下一段精巧的短柄。精,巧,无论是做工,尺寸,用料还是装饰,一看便知与众不同的精致纤巧。“那是什么?”“你清楚的。”“你要将这个还给她?”“不错!”“只是归还而已么?”少年沉默。“我的箭已完,我阻不了你了。”少年猛抬头,欣喜的拔起那把短匕,飞身转廊入了后园。“记住,有些事情如果你觉得值得,就不要让任何人,任何情况阻住。”那个幽幽的声音不知何时又从白衣少年的身后响起,幽幽的,在那少年的脑海里,许久,不曾散开。“你真的认为他会来吗?”“一定会的,父王。”“就算他会来,你真的认为他能摆脱幼平,兴霸和子义,走入这后园吗?”“这……”红衣女子沉吟半晌,“一定会的。”,一道闪华,女子手中多了一柄光寒如水的短匕,那份精巧,世间绝找不出第三个来。找不出第三个,因为——“父王,这闪飞燕本是一对,燕本双飞不分离。这对匕首是自小伴着我的,爹自然知道它的来历吧?”“你,你把另一柄送给他了?”“不错!”“哎,燕儿,你也太小看为父了。你若是对父王直说,我又怎会一昧固执呢。”孙权眨了眨那对碧眼,此时的紫髯却让他看上去格外的慈样和蔼。“不过现在不必了,我还是想继续和父王打这个赌。因为,我也真的很希望知道答案。”红衣女子略带狡黠的一笑。笑声未落,一袭白衣已闪了过来。“陆郎!”“飞燕!”(全文完)
阅读全文

首先声明一点,马良打仗绝对强过关羽,但和子明比...子明久经战阵,首先是和猛将,“(黄)祖令都督陈就逆以水军出战。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军前斩将之能,马良不能也。其次蒙是骁将,可率卒以一当百。甘宁被困,周,程救之,吕蒙献计,杀曹军过半,退走南郡,此马良不能也。然后,蒙是智将,鲁肃托陆口于蒙。陆口之临,关云长也。肃问计于子明,蒙画五策,鲁肃喜极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至此耶。”(江表传之记载,有“士别三日”之典。再则,蒙是治将,平边寇,屯田亩,立水坞,携负老弱,数进奇计,“曹公不能下而退”(三国之争,吕蒙远胜云长,东吴是荆州对峙的最大赢家)而后蒙每破张辽(每次张辽发威都是吕蒙来擦的屁股),力压关羽。陈寿评周,鲁,吕,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禽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蒙之才,尤胜文远,而文远之将略三国几可藐群雄矣。马良虽为人杰,与周,鲁,吕,陆相较,其去甚远~
阅读全文

记得当年草上飞,论坛灌水每相违。党争不是难堪日,冷场方为大问题。一剑私结反对党,奉先长笑太师非。君今不幸离坛去,红颜有难可问谁?
阅读全文

刘焉善于制衡,精于支配,始终维持适当的军力,确实可称相对“丰足”诸葛比较激进,过重军备,军事开支相当之巨大,应该算作相对“疲惫”这样的论述,比我的确切许多,谢谢煮酒兄指点。其实诸葛所犯的错误和前苏联初期搞军备竞赛时所犯的错误一样,未量其力!至于煮酒兄对李严的指责,也是建立在以诸葛左*倾路*线为基准之上的。李严繁荣地方怎能说对国家全局不利?繁荣地方难道不是一个地方官的本职吗?我觉得从国家繁荣稳定的角度而言,李严这样的治臣当然应居其功的。至于说到两万军马的问题...江州也算是蜀汉边境,比邻五溪南蛮(原沙摩柯部,荆西南地区)留些军马不算过分吧。何况益州的兵力几乎已经被抽空,若有边患根本无军可救,作为地方官,难道这些不应当担心么?煮酒兄说的好,我们应该处其地位看待历史问题。李严是个地方官,他就有权力有义务繁荣地方庇护子民。诸葛亮是一国之丞,更是托孤重臣,所持一国之重,他就应当多权衡利弊,三思而后行。他的冒失和偏激带来的是国家的衰落与消亡。我不是要过誉李严,更从来没有怀疑过诸葛的能力,但是每个人都要面对自己的错误,都要面对错误造成的影响。没有人是不犯错误的,没有错误是毫无后果的,也许偶像魅力可以粉饰许多负面因素,但我们是不应该无视幻象后的真相的。
阅读全文

(仅论前三国)曹系无疑应该是最强的除了典、许这一对生猛海鲜,还有双夏侯二张徐晃庞德曹彰等一流将领,随后是曹仁,乐进,于禁,李典,曹洪等强二流,然后又有臧霸,文聘等二流武将。在一流选手的数量上,曹系占绝对优势。在与蜀五虎的正面交锋中,曹系的所有一流和强二流都具有抗衡的能力(除了对马超)。吴系应该说是最具有板凳深度的向吴系将领里随便投一块石头,都会砸在一个武力超80的武将身上。我们知道,东吴有五杰,孙坚,孙策,子义,甘宁,周泰。孙策夹喝杀二将,横扫江东无敌手;子义是三国里唯一一个能将远程武器用做冲锋,马步弓暗无所不能的全能大将;甘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铁链攀城,刀枪并用,白骑截魏营不损一兵一卒的壮举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周泰赤膊救孙权此战比典韦的战宛城还要辉煌耀眼,刀枪从箭戟林三入三出几次三番的救人,力退曹仁,速斩老沙,怎一个猛字了得。这五人的实力,尤其是在乱战,阵战中的实力,绝对是无可匹敌,另人望风生畏的。而后有凌统,陈武,程普,黄盖,韩当,潘璋,丁奉,徐盛等强二流,又有蒋钦,董袭,朱治,全宗,孙桓,孙韶,马忠这样的二流,更有美周郎,吕子明这样的双栖大将,总体实力于曹系相伯仲。刘系的质量最高首先高在马超,这是一个能将曹一流见一个灭一个的恐怖人物。反西凉车轮战了曹将一大把,从虎卫的夹击中安然而退,绝对是三国不二人选。其次是张,赵,他们对曹一流,强二流虽然无明显优势,但气势上总能小小占优。黄忠,魏延,李严可算一流档次,关羽是个人见人射的人物也不曾胜过强将,但因为有三斩(车轮斩华,偷袭斩颜,背后斩文)的虚名和那匹快马也可勉强入流。接下来是关平,周仓,马岱等强二,然后刘系就连二流也接不上了(也许那个真正生了反骨的孟达可算一个)。总的来看:曹>孙>刘,和三国的实力对比也是相同的。曹操驰骋中原,人才济济;孙氏资源匮乏,无马无铁尚可处不弱之军力;刘备凭借地利,穷兵黩武,如风中残烛...
阅读全文

神亭酣战,可称三国单挑之典范。从马上杀到步下,从械斗杀到扭打,由岭上至岭下,自晨而昏。无论在时间,空间还是内容的丰富和精彩程度上,都是三国里屈指可数的恶斗,虽然最后结果仍当算作平手,其中细节高下也是看官自有分说,白某今朝评之全凭己见,不妥之处欢迎方家指正。首先先分析一些非战斗因素:1.当时孙策在探视刘繇营盘,太史慈闻报追出。二人照面之时,孙策是以逸待劳,是歇息了半晌,方始回马。而太史慈是从岭南飞骑岭北,越岭而来,人马都损失了不少体力。2.孙策背后有周泰,程普,韩当,黄盖,蒋钦,宋谦等十二黄金圣斗士护驾,见慈追来,一齐排开,这是何等阵仗。而太史慈身后只随了一个小卒,亦毫无畏惧,直冲下来勇气上已胜了一筹。然后我们在看一看战斗过程:1.二人交手五十余合,太史慈知不可速胜,于是引孙策单骑追出,存念单挑擒敌。这是太史慈在对对手有了解后作出的形式判断,可见他认为自己还是有胜面的。2.二人复战五十余合,策一枪戳去,慈闪过,挟住枪。至此其实胜负已分,太史慈无条件夹住了对手的枪。但是此时太史慈犯了一个目的性的错误,如果他想要孙策的命,以他在暗器上的功夫,大可以以手戟施展杀招。但是根据他出营的动机和他诱敌的想法来看,他的出发点是要生擒对手的。而以慈,策二人细微的武力差距,生擒是不太现实的事情。太史慈以枪还刺,立即引起了战局的变化。孙策的力量想必是占有一定优势的,所以二人的挟枪相持,那也必然是太史慈受制更多,因而另一手单手出枪在准确度和力量上都会大打折扣。他想生擒对方,所刺也定是肩,臂等非致命部位,所以被孙策趁势挟住也是不难理解了。3.关于二人的滚打,胜负就更有争议。因为孙策夺戟,子义夺盔,孙策夺的是一件兵器,子义夺的是一件护具,许多人都会认为夺兵器者有杀伤对方的可能应占优势,但罗贯中却评说夺盔者胜。白某亦以为老罗的判断还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扭打是两个人很进距离的一种缠斗,人的肢体由于受到柔韧性的限制不可能称心如意的施展杀招。从二人夺下的道具来看,孙策所夺的手戟背在太史慈身后,太史慈所夺的头盔是在孙策的头部。可以想象,当时孙策的手已经被逼到旁侧,不能在正面作有效攻击了,而太史慈的手却能控制孙策的头部区域,有施展扼颈,剜目,掐腮等制胜攻击的手段。太史慈背后的手戟能被抽出,也可判断太史慈不在下位,那么局势便很明显,太史慈是居上进攻位,孙策是在下防守位而且双手只能游于太史慈的背部。使战局出现转机的是,太史慈背后有兵器,孙策顺使掳下有回戟反刺的杀伤性招式,太史慈无奈,也只好取下孙策的头盔挡架从而失去了对孙策头部攻击的控制权。可以说太史慈如果不带手戟几乎已是胜局了。从一些其他的角度分析:1.太史慈在这场战斗中并没有使用他最擅长的弓矢暗器等手段,以纯武力应战,不处下风。说明在总体的战斗能力上,太史慈具有更多的潜力和手段。2.孙策在子义被擒后问道:“神亭之战时,若公获我,还相害否?”说明孙策本人也认为太史慈有擒己的机会。综上所述,神亭一战结果虽是两分,但高下略有所见。就在三国演义里的总体表现来讲,太史慈与程普战三十合,“正欲擒敌”,与张文远大战七八十合,见孙权有难可弃辽疾救,很是从容。又有独骑出北海,钉掌城楼柱之神威。也比小霸王更加出彩些。
阅读全文

历史上的孙策其人,实在文武全才,非常典型的领导型人物。说他是非常典型的领导型人物,是综合他的为人,用人,和治军风格得出的结论。其实在三国志孙策的传记里,有一半的笔墨是用来肯定他在用人和交际上的能力和魅力。上兵伐交,这是孙策之所以称霸江东的原因。《三国策》载“策为人,美姿言,好笑语,性豁达听爱,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这一句评语点出了孙策的平易近人,善于用人,喜于纳谏,和善得民心,给人一种和蔼亲切的形象。但其实孙策的威风尤在其和蔼之上,可谓恩威并存。《江表传》有记载“策时年少,虽有位号,而士民皆称呼孙郎。百性闻孙郎至,皆失魂魄;长吏委城郭,窜伏山草。”,其实《三国志》中也有描写孙策讨伐刘鳐严白虎时敌人闻风降逃的语句,但是没有《江表传》中的描写精彩。与民可以孙郎呼之,于敌则以威名摄之,拥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那是典型领导的至高境界。孙策的军威其实也主要体现在他的治军严谨,他是三国中少有的几个以纪律严明而广为称道的武将之一。根据史实的记载,虽然孙策战功卓越,但是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依靠谋略制胜的战例,但每能以少胜多,这绝对体现了他在训练治军上的实力。因此说到统率一项,恐怕三国众将之中可与之比肩者鲜矣。说到这里,有许多人就会奇怪了,这样一个英明神武的领导人物为什么会被别人料中败亡之道呢?这就要从孙策这年轻的毫无阅历的天真说起了。曹,刘都是滚打官场世情的老混混,在阅历和经验上要远远胜于初出茅庐的孙伯符了。刘备以兴汉为名,假皇叔的身份骗吃四方;曹操以汉相为表,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区区孙策,毫无背景,南征北战一昧扩张,于老东家袁术翻脸于前,戏庐江太守刘勋于后,平灭江东诸强而无正名顺言,结交了不少政治仇家。因此虽然孙策在人民的心中是和蔼的,在属下的心中是英明的,但他在政治的旋涡中成为了原江东豪族的矛头指向,正如当年董卓于朝野,不知多少人遇除之而后快。以兵不成则刺,郭嘉之算,盖为此也。其父孙坚也以平定四方为志向,然尚知借讨逆为名伐边、韩,以诛贼匡国为名向董卓,假袁术之命而击刘表,若坚不早逝可以就官场事故多指点于孙策,料小霸王不会徒招杀身祸也。当然,孙策是聪明的,也是会吸取教训的,在他临死的时候还是悟到自己一生的错误所在,这一点表现在他对继承人的选择上。当时策有三个弟弟,权,翊,匡。权虽也小有武勇好搏虎为戏,然所长尤在治国理民;翊之风格则更近策风,骁悍刚烈,《典略》中记载“翊名俨,性似策。策临卒,张昭等谓策当以兵属俨,而策呼权,佩以印绶。”看来在权,翊的才能认定上,张昭都认为孙翊更胜一筹,但孙策却知道三弟和他存在同样的弱点,若想要吴有宁日,还是以权为佳因此有遗言到:“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而那个同以果敢而著的孙翊,果然也得了个和乃兄一样的下场,为肖小所刺。孙策这临死的一悟,还是大有道理的,可保江东的孙权也不负众望牢牢的握住了江山一足。
阅读全文

曹操在赤壁败后仰天长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足见郭嘉的能力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但是有很多看官又颇不以为然,觉得这是曹操在败后寻求的自我安慰。以小生陋鉴,操,一世豪杰,心思慎密,从不轻言失语,这句由衷的叹息当然是有他的道理的。首先我们分析一下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所犯的错误:1。轻敌曹操自持手握数十万重兵,面对小小吴国,数万之众,必是泰山压顶一击而潰。又有刘表水师班底指挥训练,在水战经验上当也不遑多让与吴师。因而在战术思想上存在对对手实力的藐视,产生轻敌思想为中计败北埋下了隐患。2。轻信刘表水军指挥集团的被离间和黄盖的诈降是东吴取得战役胜利的决定性步骤,这样高级的情报战和心理战,就算是近日的美伊大战中所运用的类似战术也无法与之媲美。但是这样的烟幕弹并不能蒙蔽所有人的眼睛,对黄盖生疑的其实曹营也大有人在,只是他们不能用信服的理由说服曹操而已。而最终轻信的结果就是令曹军走上了失败的不归路。3。轻率曹操用兵一向以诡变奇谋著称,帐下之良谋更是比比皆是。濮阳战吕布,四州缴袁绍,北上定辽东,奇兵袭乌巢都充分的显示了兵法的艺术。但是在赤壁大战中曹操却采用了主力集中妄图集中力量将对手K.O.的轻率的毫无变化余地的战略方针,直接的结果就是被对手看破拳路,一网打尽,主力一破,就丧失了腾挪或反抗的机会,只能如丧家之犬般的奔逃而北。然后再让我们看一下郭嘉在谋略运用上的特色:1。度势太祖每征,郭嘉必析天下群雄动向于操。伐袁之时,群臣或惮刘表,或惧马腾,或恐孙策,而郭嘉一一以理道来,从总总微妙的迹象判断群雄可能的动作和结果,凡言必中对形势的判断可谓清晰入微。随后又提出伐袁的十胜十败说,详解敌我之优劣,长短,多寡,知己知彼,战何殆也?若操有此人共商伐吴之事,嘉必也可巨细而陈,仔细分析敌我力量,就算不能完全打消曹军的轻敌情绪。至上可以让曹操多有戒备不会象当时一样做出轻率的战术安排。2。知人在三国群星当中,除了管公明许子将这样近乎神话的人物,若真说到知人无遗那可能只有郭嘉才配得起这个称誉了。以袁绍之鼎盛之时,权倾朝野,而独嘉知其不可成事转投曹操;以刘备之城府深厚,青梅煮酒可瞒过曹公耳目,而独嘉知其虎狼之心;以孙策之英武无双,横扫江东,人神共惧,而独嘉知其难久。因此若有此人共与赤壁之役,对刘表集团和黄盖的诈降或可多看出端倪。3。相机郭嘉除了在战略上的高瞻远瞩,在战术上表现最明显的就是相机而动。军之速缓,分合,进退,北伐乌丸析敌所动而行军临变。《魏书》赞此役“勋实由嘉”称嘉“动无遗策”,操赞嘉“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以及后人之赞“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都是体现郭嘉临阵之奇。因此郭嘉若在阵中对曹操在赤壁之战中主力集中的拙举定会有所修正。4。达情其实这点也许是曹操发感叹的最重要的一点。在曹营当中不乏良谋,知敌厉害者有之,不惑于盖者有之,善于谋变者更不乏其人,而其势其境操未必可从其所言。唯嘉达于世情,甚通操意,太祖曰:“唯奉孝能知孤意。”更曾有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可见郭嘉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若逢此大战,嘉有良建,操听而从之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多,以当时的力量对比,其实曹操稍有些防范变通当不至于一败至斯矣。综此七点,操败之因尽嘉之所长,佐以嘉之谏技,或多或少会对曹军的战议有所帮助。就算不能当真如泰山压顶一溃吴师,至少也可略有变通不至全军而没。曹操所叹“不使孤至此”,料为此也。
阅读全文

***与超一流/一流/强二流的交手XXX有特殊因素的交手1.马超战绩:***vs许楮,对手裸衣弃刀***vs张飞,大战数百合,平手***vs张合,二十合败之(连场,胜于禁在先)***vs曹洪,对手死战四十余合刀法散乱,气力不继***vs于禁,八九合轻取***vs于禁,于禁背后施射,超躲开,射落李堪,于禁逃vs李通,数合杀之vs王方,三合杀之vs李蒙,一合生擒vs西凉五将,步战,诛二vs姜叙杨阜,敌败走vs杨阜等七人,诛六伤一马超在演义中为五虎用墨最少者,出场时间不长但表现相当强眼,和超一流/一流/强二流有多场交手,表现十分突出在长战/速战/步战/冲阵/弓防/暗器方面都有突出表现,对各种类型的武将表现都很稳健,无天敌,从无失手。故有金吕布,银马超之说(民国前多从此说),小白亦任为五虎上将中马最为武勇。2.张飞战绩:***vs马超,大战数百合,平手XXXvs吕布,三英战吕布,平手***vs吕布,大战百合,平手***vs张合,四十余合,平手***vs张合,二十余合,平手***vs张合,十合,平手***vs夏侯渊,奋力杀退XXXvs许楮,数合刺其左臂(许楮醉酒)***vs张任,十余合,平手***vs张任,十合,平手***vs纪灵,十合,一喝杀之***vs严颜,十合,严颜无措时生擒***vs马岱,十合败之***vs于禁,六七合,不分胜负vs高升,数合,杀之vs夏侯兰,杀之vs邢道荣,数合退敌vs曹豹,三合败之并追杀vs邓茂,一合杀之vs郝萌,生擒vs刘岱,生擒vs陈孙,大喝诛之vs吕翔,敌措手不及,杀之vs刘贤,生擒vs金旋,喝退之vs周善,一刀(船上步战)vs夏侯杰,喝死张飞出场的单挑极多,大战吕布马超显其英雄本色,虽然吕布因酒色武力下降很快,但似乎张飞也是唯一一个在单挑中可力敌吕布之人。生擒四次,也是个人能力的表现还有大喝的绝技屡建奇功。但是张飞在对阵技术性武将时表现不尽如人意,三战张合两斗张任都没有明显优势,表现不如吕布,马超那样全面和稳健,这是一点小缺撼。因此小白将其排为五虎将里第二位。3.赵云战绩:***vs文丑,五十余合,平手***vs张合,三十合,合退走,困赵于山谷XXXvs张合,十余合,云退走(长坂不宜久战)***vs许楮,三十合,平手XXXvs姜维,云年迈不及伯约锐气***vs周仓,仓中三枪***vs李典,十合,典料敌不过,退走XXXvs高览,背后冲阵而出,览搓不及防,云一枪刺落XXXvs夏侯敦,云诈败XXXvs祝融,云诈败vs陈应,退之并生擒vs鞠义,杀之vs吕旷,杀之vs张武,杀之vs阎明,杀之vs钟二将,先后杀vs韩五将,杀四擒一vs裴元绍,杀之vs淳于导,杀之vs夏侯恩,杀之vs邢道荣,斜刺里冲来,杀之vs吴懿,生擒vs慕容烈,杀之vs焦炳,杀之vs朱然,杀之vs金环三结,杀之vs朱赞,杀敌措手不及vs苏颙,杀敌措手不及vs万政,射死vs刘马二将,顷刻杀二将赵云可谓天杀星下凡,一身是胆的子龙以斩将之多冠于三国,因此名声人气也接踵而来。然而云擅于三枪,尤健与突袭,所杀多为无名之辈(贯中独为云多杜撰了些名字而已),在长战和一流对决中表现远不如马张,称之为超一流武将全因其斩将加分。因此说一句云fans听了要火冒三丈的话,在我心中赵云不过程咬金加强版耳(排除形象上的因素,事实形象到底如何演义中亦未详述)。4.黄忠***vs关羽,平手,射羽缨XXXvs关羽,平手,马失蹄***vs李严,四五十合,平手XXXvs李严,忠诈败***vs张合,二十合,平手***vs夏侯渊,二十合,平手XXXvs夏侯渊,喝斩***vs冷苞,十余合,平手***vs冷苞,败之***vs潘璋,数合,璋料敌不过,退走XXXvs马忠,被射,归亡vs韩浩,杀之vs夏侯尚,射伤vs夏候尚,生擒vs史迹,三合,杀之vs邓贤,射杀黄忠的出场含金量极高,大半是对强二流(冷苞武可比魏延,李严为川中第一猛将),以老迈之躯奋战杀场而不弱于流,力敌关羽而尤以弓长。若年轻二十岁,恐怕有机会与马张并骑争先矣,因此小白排其为第四,在关之上。5.关羽战绩:XXXvs吕布,三英战吕布XXXvs文丑,背后追斩XXXvs颜良,良方开口欲问,羽将之刺落XXXvs黄忠,平手,忠马失踢***vs黄忠,平手,被射缨盔***vs庞德,百合平手***vs庞德,平手,被射中(关平提醒)XXXvs徐晃,关右臂少力***vs华雄,温酒斩之***vs管亥,四十余合,斩敌***vs纪灵,三十合,平手***vs夏侯敦,十余合,平手***vs夏侯敦,十合,平手***vs潘璋,璋败走vs蒋钦,败敌vs孟坦,仗马快杀之vs杨龄,杀之vs徐商,败敌vs程远志,杀之vs荀正,杀之vs孔秀,杀之vs韩福,杀之,羽中箭vs平喜,步战杀之vs王植,杀之vs秦琪,杀之vs夏侯存,杀之vs翟元,背后追杀之vs成何,射杀vs王忠,生擒vs蔡阳,斩之许多人为演义中的关羽鸣不平,但从战绩来看,关羽和超一流武将都有效战役都未能取胜且败于弓矢。在对阵强二流时也比较挑食,最影响其排名的还是他的箭防。拥关派说黄忠箭术超群,曹仁庞德也不泛于弓矢,然而弱如韩福辈者发矢也可伤关,就确实证明了关羽在其腾挪敏捷上确实存在极大的弱点。力战无明显优势而却有致命的死穴(关羽逢箭必中,我想射术可及韩福的人恐怕往三国将领里投一块石头都不会只砸中一个的吧),这样的武将若是阵前与人作生死搏,险矣!
阅读全文

法律讲证据,道德将动机战绩和实绩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我的文章中也都有论述。煮酒兄说我只说战绩,仿佛是因为显示器的硬件故障因而只看到了中间两段吧。我在文章中举了一个例子,居其位有其力,圈内人的称赞和重视不足为奇,何况只不过是一两句客套的评语而已,“万人敌”,“威震华夏”我看放在许多人的身上都不过分。至于对关于“将才”的问题,不看战绩,在用兵出奇,激励士气,把握战局等最基本的要素上关羽都没有过发挥,更不要说权衡大势,善用下属,合理分配军力的“帅才”之需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话固然不错,但如果比谁都短怎么见其长呢?关羽和吴魏的将领交锋,顺序各有先后,基本没有在明显兵力劣势的情况下碰过对手,这怎么能叫因为敌众而栽了跟头呢?为将者一生谁不与无数人相战,恐怕曹仁直面的敌手要更胜关二吧。水淹一役,关羽在襄阳,曹仁在樊城,汉水决于上游。我地理不太好,不知道水应该淹哪里。樊城被淹到不没者数板,野营的庞于七军皆没。其实根本无需问他们的兵哪里去了,兵也是人,糟灾无粮也没有理由都硬挺着的。这战关羽是胜了,我也一直承认,但这汉水暴溢的天赐良机是致胜的重要因素之一应该也不容否认吧?赤壁火是人为的,诸葛周瑜有心为之,从计说连环,苦肉诈降多少千古之奇谋,最后虽然一借东风,但其中之人事绝非等闲人可为。这两个战例岂能相提并论呢?关羽是累败而衰,从大处自小处都没有显示出强过对手的实力,修罗兄却强调为众人联手而败。其实从三方对峙的角度讲,魏只有曹仁,吴只有吕蒙。于,庞南下遇大天灾,无处驻扎,七军离散,只胜曹仁千人一城。故有徐晃之救,其时魏在荆北的实力远逊于关(曹仁数千人,徐晃数千新兵,曹操又从远处急调了两支部队,都是城守编制量不过亦千人)。吕蒙方陆逊充当了一个军师的角色,而潘璋的地位不过关平周仓辈耳,竟也上纲上线的用来充数。东吴在荆州的驻军本就薄于关,吕蒙亦愁之。在这样没有明显劣势的三方对峙里,应该说对大家都是公平的,关羽的外交战略和军备战术将自己推向了以一敌二的尴尬境地。你们现在是要说荆州之失关羽不应负重大责任咯?再退一万步,就算关羽败有应得,以败证明其过人恐怕就更难说过去了。因为他败的特别有型还是败的特别经典,一败而成三国第一将,亘古不二也。p.s.:关于“万人敌”的说法,我这里先按下不表了。这属于词意的变迁,如果说三国里的“万人敌”是兵法的话,和记载,文法都有冲突。如“爪牙”之类,意随时迁而已。以前论坛有很多贴子讨论此事,修罗兄也可参考。
阅读全文

盖某之才不及李兄远甚。所云词不达意,言语不通,逻辑紊乱,用典不详,严重挫伤了群众的阶级感情,陷入苦战而不得脱。今观兄言,实感于肺腑。一文写尽古今人物,析名析理,纵刨横览,由浅入深,详略相彰。吾忽如释重负,沉冤一朝得雪,苟活于论坛数日终有人尽知吾心。吾思关侯亦必感先生与泉下。铭骨之谤,盛名之累,先生一言拂去,免折磨于毁誉之间,脱干戈于炎凉之世,武魂终可得安矣。先生之高义,于吾不知以何言相谢,但为古来累名者,逝去之冤灵,仍需赞先生文章实乃万人之敌,允理允情,仗义执言,颇有国士之风,刚而不矜,以德服人,理数之常也。
阅读全文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