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本无魔,魔由心生,无心则无魔。命运之日已经到来,这将是所有恩怨的最后了断。面对滚滚冲突而来的敌军,我举起战斧,最后回头看了一眼跟在身后的跟随的匈奴勇士,从心底深处爆发出一声大吼:“为天下万民,冲啊!”。这一声怒喝把我们血管中的野性唤醒,所有的懦弱和自卑会在这喊杀声中埋葬!所有的艰难和失意都在这一声呼喊中消逝!终极的杀戮开始了……当年河东城下的屠夫们,这次的对手虽然只有区区两百人,但已不再是手无寸铁的、只会哀告奔逃的村民,而是匈奴最猛锐的战士,中原最骁悍的勇者。我口中咬挫着钢牙,血红的双眼鼓涨起来,让战斧掀起狂风,挟带着淤积在心头十二年的怒恨,扫向仇敌。一个个白虎帮的徒众,被利斧敲碎脑骨、斩断四肢、劈开内脏、砍飞整个或半个头颅。血肉、脑浆和各种人体内的粘液将漆黑的斧身染成了五颜六色,令这嗜血的狂魔一次又一次地心满意足,那弥漫在战场上微咸的、夹杂着铁锈气的血腥味令人兴奋,而仇人们骨骼碎裂的脆响更使人痴狂。远远地,我已望见了中军牙旗,那白虎图腾依旧在猎猎飞舞。啊,白虎旗,载着童年的辛酸和血泪——一个追不回的梦。心头狂震之下,仿佛有心意相通,跨下这匹宝马良驹似要千里追风,载着我一马当先,势不可挡地契入敌阵。敌中军左右爪骑、左右翼骑从四面八方急奔了过来,舍命拼死护住他们的主帅和军旗。那八十八斤玄铁宣花斧更如同死神的翅膀,令每一个靠近它的人一个又一个坠入冰冷的地狱。人性中残存的最后一点怜悯已彻底泯灭!剩下的只有凶暴的兽性,在尸山血河中显露狰狞——在这里可以找到另一个我——战斧之魂。我就这样无言地尽情砍杀着,每一斧下去都会有最令我满意的回应。濒死的人们吞咽着自己汨汨流淌的血液,象是在品尝自己曾经罪孽的滋味。不久前还坚重严整的敌军队列在催枯拉朽般的打击下动摇,如同结构精巧的百尺危楼被斩断最坚实的一根支柱,在一系列连锁反应下,渐渐崩塌。望着眼前始料未及的抵抗,张角、张宝和张梁再也无法相信自己是在追击破败的穷寇残敌,但是他们终于意识到:此时此刻,或许唯有精神的力量才能换回败局。“你们当中还有谁对死亡感到畏惧?还有谁在留恋这污浊空虚的凡尘?”象来自大地的核心,张角梦魇般的声音在旷野上滚过,这是令人悸动的腹语,依旧是那样苍浑、依旧是那样令人震撼:“一切都如我所预料,终将归于万劫不复,这是至高无上的神的意旨!而你们拥有我神火的光辉,这火焰将在黑暗的地狱中燃烧,引领你们到极乐天界。”他忽地挺胸,平展双臂,威严地扫视着自己的教徒:“积年累月的修行能否圆满,超脱于轮回的永生能否实现,在此一战!当倒下的那一刻,你们终将发现,死亡已被征服!前进,我的孩子们,你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将在永恒发出回音!”如同中了某种符咒,恐慌的人群镇定下来,他们不再呼喊奔逃,而是表情肃然地逼了过来,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必死,但仍以一种可怕的力量,带着诡异的微笑,坚定地迎接死亡。时间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多了,我很清楚我们在这种车轮消耗战中能够坚持多久,现在最关键的是要找到张角,只要找到他,斩杀这万恶不赦的魔王,一切都会结束,即便我随后就被碎尸万段,也再无遗憾。想到这里,我眼角扫了一眼白虎旗的方向,把战马的肚带一连紧了三紧,然后一提嘶缰,膝盖一磕飞虎栈,斧尾狠敲了一下战马的后臀,口中大喝一声:“起!”好一匹骅骝镇妖兽,仰天一声长嘶,四蹄蹬开,翻鬃亮掌,耳中只听狂风呼啸,眨眼之间我已如迅雷风矢,飞射而去。白虎旗下,张角依旧端坐,面如止水,仿佛一切都不曾发生。我冷笑一声,心中暗道:这回看你还往哪里走?两膀一晃运起千钧之力,劈头盖顶往下就剁。突然间,风雷大作,一股黑气从天而降,黑气中,昨日那些丑陋无比的恶灵妖兽再次从云端钻出,它们张开利齿和尖爪,嘴里吐着黑绿色的粘液,散发着难闻的腐臭,凶恶地狂吼着、向我袭来。孔子曰:圣人不二过。一个真正的智者不应重复犯第二次相同的错误。见到这些令人作呕的妖邪,我不由得怒从心起,坐下这匹骅骝镇妖兽唏溜一声长嘶,风云变色,我大吼一声,玄铁宣花斧已如混元开天的上古神兵,带着无数索命的冤魂,泰山压顶般砸下。世上本无妖魔,魔由心生,无心则无魔。所谓的妖魔都是人自己想象出来,又反作用于己身的幻象,意志强悍的人能始终坚信:一切幻觉本质上只是一片虚无,即便妖兽的尖牙利齿已到咽喉也不改初衷,所以他可以战胜任何妖魔。就在斧刃劈砍到这些妖魔鬼怪的一瞬间,顿时云平风清,晴空万里,一切又恢复了常态,所有丑恶的幻象都已灰飞烟灭,荡然无存。迷雾散去,张宝那张因极度惊谔而仓惶失态的脸,立刻凸现在我面前。我冷笑一声,身形闪电般追到近前,战斧如同蛟龙出海般挥出!张宝的反应实在是太慢了,没有了妖术,他更象是猛狮面前的一只肥猪,缓慢笨拙。随着喀嚓一声脆响,措手不及中,那张口结舌的脑袋已滚落尘埃,死尸坠落下马,瞬间化作没有生命的赘肉。然而,战场上情况瞬息万变,你总是在无数危险中存在,在刀口夹缝中求生,还来不及欣赏我的杰作,背后一股金风已到脑后——来敌也许还不知道:身后这点威协早在我的意料之中,查觉甄别危险的能力,至今还没有任何人能超过我。我静待兵刃离我后脑仅有两尺,偷袭者的招数再也不能改变时,猛地斜侧着一低头,“呼——”地一声,张梁的兵器擦着头皮飞掠而过。抬眼一看,竟也是一柄斧! 斧背上赫然是一个月芽!这不正是令我母惨死的那柄利斧吗?我看了看张梁:身体粗壮,岁月的沧桑掩盖不住脸上的一记星形刀疤,是他!母亲惨死前那扭曲变形的面孔又惊现在我脑际,那被利斧劈开后翻卷分岔的脊梁骨,那滚落在肮脏泥土中殷红的内脏……不知多少次,我在梦中撕心裂肺,以头跄壁,咬碎钢牙发誓要报此仇,今天,仇人见面,再也不容错过。我浑身震颤,血往上撞,深吸一口气,沉入丹田,催马直奔张梁。两马相交,心斧合一,毕全身之力于一击,人借马力,马助人威,战斧已抢在仇敌之前,以雷霆万钧之势,挂风劈空而下。这一斧已封死了对手所有闪避的角度,除了举兵刃招架已别无他招可解。张梁似乎也已看清玄铁斧的来路,他不慌不忙把手中大斧向上一举,一个横担铁门闩,往外就磕,耳中只听一声巨响,震耳欲聋——随后发生的一切只能再次验证一点:没有人,能够在我全力一击下走上哪怕一个回合,即便是张梁也不能例外。凌厉的寒光中,一切阻挡都形同虚设,一切格架都只是徒劳——赫然间,玄铁斧已斩断张梁的斧杆、劈裂头盔、切开天灵盖、打穿牙关、撕碎胸骨、胯骨……锋利的斧刃在他的体内豁然穿行,张梁已从头到脚,连人带马,被左右砍为两半!望着这死状之惨更甚于我母的仇敌,我一时感到无比的快意。二贼就戮,我军勇气倍增,麾下百余名匈奴骑兵如虎入羊群,无不以一当十,直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再看张角,竟也面露惊惧之色,正待驳转马头,企图逃窜。呵呵,大贤良师,全知全能的千年老妖,竟也会害怕?!张角啊张角,我还以为你真是什么神魔,原来也是凡夫俗子,那么,你一定会有死期,而且就在今日!想到这里,我策马急行,抢到张角面前,举起大斧,不由分说,一斧剁下,又是一声令人欢快的钝响,张角头开背裂,脖腔中的鲜血箭一般窜到空中,死尸摔落尘埃。“我报了仇了?我报了仇了!爹、娘、奶奶、翠兰,乡亲们,我终于给你报了仇了,哈哈哈哈——”我看着地上碎成几段的仇敌的尸身,放声狂笑,突如其来的快意使我在一瞬时竟无半点防备。突然,在残败的敌阵,隐藏在人群中一辆不起眼的四乘马车中,似毒蛇吐信,一支飞剑疾射而出。它忽左忽右,借助人群的隐蔽,幽灵般追踪而来,直奔我的软肋。而我再一次对已到眼前的无声危险一无所知。被赋予了邪恶符咒的飞剑,在超凡意念的驱使下,绕过人丛,静静地飞向目标,等我回身发觉,为时已晚,飞行的利刃不可阻挡地命中我的身体,“砰——”如遭巨浪拍击,我浑身一震,一道阴柔绵长的劲力将我使劲向后一推,险些栽落下马。然而奇怪,为什么我竟无半点痛楚和不适?低头细看才发觉:飞剑只是击碎了我腰间的玉佩,然后化为一道白气。啊,是冥冥中亲人的佑护?是翠兰临终前赠我的那枚玉佩,竟然奇迹般地挽救了我的生命。翠兰,我就知道你没有走,你不会走,你会永远在这里,与我共同战斗。马车启动了,志在必得的全力一击没有得手,张角不顾一切地开始奔逃,因为他知道我会怎样反击这卑鄙的暗算。我恍然大悟:刚才命丧我斧下的,只是长相酷似张角的替死鬼,十年前,张角兄弟正是用此金蝉脱壳之计躲过了官军的围剿,苟活至今。 但这逃不过我怒目而视的双眼,就算我还剩一口气,也绝不会放过这十恶不赫的奸贼。我忍住剧痛,策马狂奔,几步就疾速赶上了张角的马车,立马横斧拦住去路。张角在车蓬下正襟危坐,面对杀气腾腾的死亡使者竟仍能露出笑意:“你终于来啦,我的孩子,我在这里已等你很久了。” 相对而视中,我第一次离我的仇人这么近,他的脸上竟没有一丝惊恐,更没有任何讨好乞怜。“准备受死吧,你这恶贼!”我斧头直指张角,两人之间仅隔一步之遥。“是谁赋予了你生命?想想看,如果没有我,怎会有你的今天?除了我,还有谁能是你的父亲?”二目相对,他的白眉长须随风飘动,眼角眯起。从他和蔼的眼神中,我看不到一点仇恨和敌意,有的只是温存和关爱。“如果没有我,你会怎样?你将不可能成长为力敌万人的勇士,你将永远只能在河东镇做一介草民,老死蓬槁。你将永远没有机会建功立业,永远不可能成为万众敬仰的擎天栋梁。” 他的话似乎也孕含着质朴的真理,是啊,从某种意义上说的确如此,多少年来,我之所以没有冻毙在冰天雪地的北方之旅,之所以没有呕血累倒在坚冷的石磨前,之所以能甘于忍受猪狗不如的下奴生活苟延残喘,之所以能存活、成长、强大到今天,都是他一手造就……想到这里,我不禁浑身打了个冷战,莫非他对我有活命之恩?在这摄魂夺魄的、灌注着强大魔力的目光注视下,我再一次陷入困顿迷茫,因催眠产生的一种膜拜情绪使仇恨和斗志在渐渐消裉,就象当年我的母亲和祖母,就要被任人宰杀。“还记得洛阳城中的那个盲眼老妇吗?那是你母亲的幽灵。我已施法将其送往极乐世界,从此无忧无虑,远离尘世苦楚,你可以放心了。” 哦,洛阳城中的那位盲眼妇人吗?母亲?是的是的……我不再怀疑。他的声音舒缓柔和,让我想起逝去多年的父亲和恩主。一种莫名的亲和力浇融着我心中的烈焰,面对这慈爱的老人,我竟突然感觉无法再下杀手。似乎查觉到到我的动摇,他向我伸出手,亲切而又自信地呼唤着:“是我赋予你一切,我是你意志的源泉。来吧,孩子,把手给我,我们一起开创新世界。” 我缓缓向这个老者低下了头,握着战斧的手竟也松动起来,根本就没有想到,身背后,一名黑衣人蹑手蹑脚地举起大锤,正缓缓地向我靠近——他是张角的信徒……战斧即将从我手中滑落的一霎,突然寒光四射,也许是凝聚锋刃之上千万枉死冤魂的力量,令我感觉到了它的存在,更有多年来在血与火之中造就的信念支撑着我,我终于再次抬眼与他目光相对,而这次我看到的却只有虚伪和欺诈。诚然,如果没有他,我极可能只是一介匹夫,然而我却可以得到比我生命更重要的东西:爱。我将能够与我爱的人共同生活在一起,共同分享爱的欢愉,没有痛苦,没有杀戮,没有残酷血腥的生离死别,平静安详地渡过一生,那样的生活才是我终生渴望的。而如今,正是因为他,这一切都如晨醒时的梦境一般,无情地破灭了。他毁灭的,是我作为人的生活,我被迫接受如野兽般残缺的人生,这夺去我和无数人幸福的仇敌,我怎么可以放过?浴火重生的猛士啊,你怎么可以在这狗屁不通的悖论前困惑迷失,忘掉自己的使命,轻易放下武器?想到这里,我轻蔑地看了一眼依旧还在喋喋不休、故弄玄虚的张角,觉得简直可笑之极。他永远不会想到,正是拜他所赐,我已不是人,而是来自炼狱的猛兽!张角屡试不爽的摄魂催眠术,在这里彻底失败了。说时迟那时快,一支羽箭破空而出——从李典的神臂铁旦弓射出的这支劲道极强的利箭,如一道白虹贯日,正中我身后大锤将的腹背,与此同时,我把手中大斧一举,冲张角暴喝一声:“去你妈的!”以惯用的最熟练的杀人方式,当头劈下,“噗——”污血四溅,带起几块翻飞的烂肉,飞到半空——利斧已从肩胛处将张角的身体劈开,仅剩下几根残筋,还藕断丝连地串接着两部分身体。“啊——”他试图用双手捂住患处,但却在极度痉挛中揪拧着自己脖子,惨厉地嚎叫,他痛苦地鼓瞪着双眼,无论如何也不相信修炼多年的摄魂大法竟然完全失效。震惊、剧痛、恐惧、哀求,本能地写在他的脸上——无论他曾经是什么,现在他是死神的奴隶。我过去抓起他的头发,再复一斧,将这罪恶的人头斩下,然后将尸身一脚踹下马车。张角已死!环视着呆立在那里、瞠目结舌的白虎帮徒众,我高高将张角的人头举起,昭示四周,让每一个人都看看,都亲眼见证这真实的一幕——太平道的教主,所谓上天的使者、符道的化身,号称万能不朽的千年老妖,只不过是一个可耻的骗子,一切都是骗局,该醒醒了,被蒙蔽的人们,张角给你们的灌输的神话已经就此彻底破灭了!人们的眼神黯淡下来,他们的信仰在崩溃,他们赖以为生存的精神支柱在坍塌。有人默然呆立,有人嘤嘤哭泣,有人摇头苦笑,有人愤懑地自言自语,一片骚动着的傍惶。终于,一个教徒摘下黄巾,使劲甩在了地上,这个行动很快传染了其他人,接着,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脱下黄巾、道袍,扔掉了手中的兵器,三五成群地散去。还有的人聚在我周围,不肯走开。他们说我是天神下凡,我到哪里他们就要到哪里,他们愿意一辈子跟随我,听凭驱使。只有一个人约莫七八岁的男孩例外,他失魂落魄,伏在张角的尸身上嚎啕大哭,一个降卒告诉我:男孩名唤孟达,扶风郡人,是张角从小收养的义子。两名匈奴兵抽出腰刀直奔孟达,我连忙制止,走过去扶起这个少年,二目相对,我不由一怔——他的神情饱含恐惧、悲伤、无助、凄惶……如此熟悉,正如十二年前河东镇的我。良久,我叹息一声,命人取些干粮和盘缠交到他手里:“回家吧,孩子,这里不是你呆的地方,你还太小,很多事情不懂,但我可以告诉你一点:没有谁天生喜欢杀人。”我重复着恩主当年对我说过的话。孟达用手背挥去眼泪,抬眼看我,目光中似含有无尽的仇恨,他回道:“不好,我就在西川,永远和义父在一起。”“行,随你吧。我这里有一封曹大人写给益州牧刘璋的信函,命他助我剿贼,你拿着,到成都找刘璋,会安顿好的。”仇人尽戮,其恨已雪,我心中一片坦然,对孟达言道:“日后倘不如意,可随时来找我。”“谢谢大斧子叔叔。”孟达怯生生地鞠了个躬,从尘土中捡起张角的一缕白发揣进怀里,呜咽着、踉跄着走向未知的远方,身后留下一串孱弱的足印。望着孟达孤身远去的背影,想起多年前的我,我不禁对这孩子心生怜意。突如其来的变故,使他的人生必将因此而改变,而他孤身一人,无依无靠,柔弱的躯体又怎能承担生活的艰难?“徐将军是曹操曹大人派来救大家的,大家如执意相从,可随徐将军到洛阳,投奔曹大人。”李典的话打断了我的思绪,作为一名家将,他在履行他的职责,一霎时眼前跪倒一片,应者云集,的确,对于乱世中的军阀来说,这是一支难得生力军。我们把翠兰安葬在高岗之上,拜了几拜,用张角、张宝、张梁的人头祭拜了父亲、母亲、祖母、翠兰,还有河东镇的父老乡亲,然后把张角的首级拴在马项下,提斧上马,和李典一起,带着迷途知返的人们,开始了新的人生。后记:三十年后,在上庸城下,徐晃被孟达所放冷箭射中前额,不治而亡,而孟达亦旋即被擒,枭首示众。(全文完)2004年1月16日
阅读全文

汗青兄曾言及在下“用前汉和汉初的官制去比较三国时期不是很合适”,这一点我有些不同看法,我以为三国时期的“官制”虽然为适应动乱和战事的需要,一些职位职权范围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总体看来还是承延汉制,变动不大,所以这一点不应泛泛而论、一概而论,苍促定论为“那时候的官制与东汉末、三国魏晋时期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出入”。这是其一。其二,您认为我从文景时期的法律角度去讨论三国有点绕远路了,对此,我不得再多说两句。我从汉高祖刘邦入咸阳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谈起,一直聊到魏明帝制订新法,无非是想说明一件事——在法正的那个时代,一直沿用的是汉朝的法律。精确些讲,从汉武帝时期一直到魏明帝曹睿即位后,中国的法律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为什么三国时期的法律会与两汉基本相同?因为两汉法律施行长达400余年,其影响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三国早期的当权者骤然改变汉制对于统治是不利的,而且新王朝制订完整的法律体系也需要经历一个探索、产生的过程。加之当时各军阀忙于战事,互相攻伐,更改汉律,制订本国法典的工作尚未提到议事日程。更重要的是,各路诸侯急于巩固自己的地位,都需要用汉室正统继承者的身份来标榜,以增强号召力。所以大家一般都沿用汉制,承袭汉律。先拿曹魏来说,曹操“揽申商之法术”,认为“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拔乱之政,以刑为先。”(摘自《曹操集*以高柔为理曹缘令》)但是他并未对汉律进行较大规模的改动,而且还接受何夔的意见“上不背正法(汉律),下以顺百姓”。后曹丕称帝,仍“承用秦汉旧律”(见《晋书*刑法志》),一直到魏明帝即位时,才尝试制订新法。再看蜀汉,刘备汉室苗裔,以匡扶汉室为己任,这使得无论是在荆州还是在西川,刘备政权只能维持汉律的地位,不可能从根本上改革法律。东吴的情况与以上类似,据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吴之律令,多因汉制”。凡此种种吧,我们基本可以得出结论:在法正任蜀郡太守的年代,还是执行的是汉朝的法律。既然执行的是汉律,那么对于汉律中规定的有关诉讼程序的规定就不能不遵守,否则便于理法不合,既然执行的是汉律,那么有关各级执法官员的职能就不能不依律定义,否则就是违法越权。现在回过头来再说官制,咱们所谓“官制”可以理解为官员的名称、等级、职能分工、隶属关系等,这中间包括执政者、掌军者、执法者等,具体到执法者,有州牧(州刺史)、郡太守、县令等地方官员,和司隶校尉、御史、丞相、皇帝等中央执法者。这就是为什么诸葛亮这个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没有汉朝的法律赋予的权力和义务来处理未经正常渠道上报的、依法应由州牧、御史、司隶校尉或廷尉府等管辖的法正滥用职权案的原因。关于诸葛亮所任军师将军一职的职权范围,特别是您所称之为“管军国选举、决刑狱法制”,我以为与史实相矛盾,或无据可考,对此我持保留意见,顺便说一句,关于安作璋的那本《中国历代官制词典》有可能是本不错的工具书,但是未必全都正确、无懈可击。再有,我不能同意您的观点,即:“诸葛亮执法严明,但也有例外”和“诸葛亮执法不严明”表达的意思是一样。我是说过 “诸葛亮执法严明,但也有例外”,但是我认为,这个含义与您所说的“诸葛亮执法不严明”还是有很大区别,这一点豆兄等朋友也都论述过了,俺在原贴中也多有絮叨,这里不再过多解释了。至于说道俺是否授兄以柄,我觉得这倒无所谓,我们辩论的目的不在于争出胜负,而是要把问题搞清楚,问题搞清楚了,长了见识,即便“授人以柄”又有何妨?所以我辩论时谈的内心的真实想法,讲出来的话也与我的思想统一,汗青兄若真的是以为是个“柄”,那就算是吧,也没什么不妥,您就握着这杆“柄”,咱们再接着聊无妨。哦对了,我等同道聚会于此,谈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此乃快事,谈不上得罪,汗青兄不必过谦。
阅读全文

初步计划,战舰1000两一艘,其作用有两个:第一个作用——探险;拥有战舰的太守只须发贴说一声“我探险去喽”,我们就认为他的战舰已经出海。探险行动在第二天会有结果,完全凭运气,根据北京地区天气预报第二天最高气温的尾数,分成从0到9的十种情况,分别如下:1、找到宝物。只要是这种结果,玩家可以从龙虎榜的宝物库中取走1500元以下的任意一件宝物;2、发现并占领一个海岛。这种结果会使您每月的收入增加10两;3、遭遇海盗;这时您需要回答海盗一至三年问题,答对了可以全身而退,答错了,对不起,您的金钱会损失30到100两;4,遭遇倭寇舰队:您的战舰遭到重创,回港后需花费金500两修理,否则不能再出航了。5,遭遇暴风雨,战舰轻伤,需花费100两修理;6,发现黄金100两;7,因迷失方向耽搁行程,失期受罚,爵位积分减少5分;8,掠夺到人口,您所在的城池月收入增加5两;9,遭遇鲨鱼、海怪袭击,战舰轻伤,需花费30两修理;0,没有任何际遇。注:当您拥有三艘以上的战舰时,外出探险将不会遭遇到海盗和倭国水军。第二个作用——作战;拥有五艘战舰时,可以发动对倭国的攻击,凡是城头未悬挂敌国国旗的,可以直接占领,对城头悬挂敌方旗帜的,需要粉碎守军的抵抗,具体说就是由斑竹或其委任者充当倭国守军一方,向您提一至三个与三国或日本史有关的问题(难度较大),您什么时候答对,什么时候可以占领。如果一周之内没有答对,您将损失一艘战舰,五周都没答对,则您的水军全军覆灭,远征行动失败。另外,战舰需在沿海港口建造,内地的太守每造一艘战舰,需要向允许您造舰的港口交纳20两手续费,然后方可出港探险或作战,沿海城池的太守有权选择是否同意内地太守在其领地内建造战舰。沿海各城的情况参见地图。还有两个什么事,一时想不起来了,想起来再告诉大家吧。
阅读全文

文鸾之冥,字天雨,号小蓉。少居乡里,尝聚玩伴数人,按邻舍门铃,主人以为客至,遂整衣冠出迎,而文鸾等竟拔脚遁去,邻者惊疑,望空跪倒,曰:“不知九天玄女驾到,未曾远迎,望乞恕罪”云云。及稍长,入乡学就读,遇商贩叫卖,文鸾虽腹中饥饿,然囊中无物,正踌躇间,忽官兵大至,商贩慌急避之,货物遗洒无数,而鸾等竟蜂拥而取,满获而归。注一:[冥女列传]曰:冥女生于金火二星交会之时,舍南井中有朱雀浴火飞出,或曰此凤凰也。有仙道驾鹤而至,语其父曰:“金火二星相交,此谓太白犯荧惑,兵乱之象也。此女生于此时,当有英雄降世。”注二:[蜀汉英烈传]曰:炎兴元年,蜀汉灭亡,大将军姜维弥留之际有言:“吾肉身虽死,然魂魄未灭,必再起于金火交会之时,附身神女,以全平生之志。”后逢大疫,文鸾身荷重疾,卧床一载有余,郎中每每以针刺之,以至遍体锥孔,竟无下针之处,举手无措间,忽梦一将,皂袍银甲,亲执银针炙之,不一刻,竟打通任督二脉,从此气血无阻,收发自如,遂成武林高手,谓之“冥女侠”是也。或问其志,曰:“云游四海,踏遍五岳,隐居幽谷,吾愿足矣”。注三:[武林志]曰:冥女姿容清丽,身形纤弱,有男生垂诞其貌美,以为可欺,冥女运发神功击之,男即应掌而倒,捂脸大哭。新盟三年三月十七,文鸾至三国论坛,以开篇力作《赤壁》叩门,名动一时,朝野器焉,于是三府并辟,皆不就,及观新盟招贤榜,叹曰:“精彩超越,自此开始”。遂揭榜应试,于科举考场连中三元,时人异之,于是受众贺而入新盟,与飞1014、浪天游,号称“风尘三侠”。新盟三年五月,累功至鄱阳太守,拜侍中,七月,抒怀于汉诗大会,遁甲天书1观其诗文曰:“此必夺魁之作也。”贞子曰:“潜龙在渊,早晚必成大器。”自此功业初成。
阅读全文

七律 赤壁/汉诗大会作品第55号折冲四海统貔貅,扬武三江会仲谋;猛将八千天地惧,骁骑百万鬼神愁;草庐发语惊雷震,虎帐高歌骇浪收;焚尽万民归垄梦,只求割据数十秋。
阅读全文

谒金门——叹刘备/汉诗大会作品第1号铁骑追,震得荆楚鼎沸。夜携宾友南奔去, 回首万念灰——徐州城下仓惶;汝南郊外狼狈。末路亡命也不悔——十万民相随。长相思------叹关羽/汉诗大会作品第2号守荆州,失荆州。四面楚歌烽烟中,三军相对愁。思不休,恨不休。一声长叹破长空,英雄泪长流。注:上段写,关羽失荆州后,所处的形势,下段写关羽内心感触,后两句 长叹, 长空,长流。主要是着重反复提起关羽内心的恨意悲痛和无助!思不休,恨不休。我本意是应为思悠悠,恨悠悠,不过我偶像白居易用过,我不想污了他名头。再说改成,思不休,恨不休,更适合关羽的性格与对东吴背叛的仇恨!七律 叹曹操/汉诗大会作品第3号金戈铁马北风吹,披坚执锐战鼓擂。汉室延祚终将尽,荆楚之分有龙为。岁在甲子黄巾乱,中原大地逞淫威。兴兵讨逆攻贼子,耀师功拜骑都尉。豹狼野心入京师,火烧洛阳万民颓。各镇诸侯与会盟,共推盟主斩凶贼。官渡阵前灭袁氏,大兵南下指吴会。横槊赋诗江边上,怎奈年华逝如飞。东征西讨丰功足,不可枉做征西回。谋谟帷幄演奇谋,孙武穰苴亦难为。五言——叹关羽/汉诗大会作品第4号熊虎困孤穷,麦城独凄凉。东南风萧萧,白衣渡湘江;西山残日落,故主江河丧;望北敢横刀,万军犹猖狂?奈何今生志,桃园恩断肠。愿借阴曹兵,铁骑绕洛阳。七言——叹关羽/汉诗大会作品第5号举目四野无生门,下望八方尽豺狼。自此大军驰奔处,不见立马横刀将。潇潇雨-叹貂禅/汉诗大会参赛作品第6号雨潇潇, 斜倚画屏叹旧事, 悲情郎, 花自飘零人自哎。 月凉凉, 近来无限伤心事, 观乱世, 几多愁情几分伤。七言——叹关羽/汉诗大会参赛作品第7号九尺大将二尺髯, 一啸披靡千军胆。 万马阵中取麾盖, 单刀高挑兜鍪还。五言乱句——叹刘虞/汉诗大会作品第8号北地恭王宗, 西陆有蝉鸣。 仁怀粉身念, 礼义化狄戎。 治正堪纯朴, 飞蝗绕博平。 人臣有烈义, 幼主自西迎。 奈何生乱世, 良牧非枭雄。 边陲多豪俊, 常山义士名。 相与赴死难, 忠义愤发生。 苍天不怜雨, 檀溪的卢腾。 七言 咏貂禅/汉诗大会作品第9号绝世美艳洗浮尘,空闺深锁盼君恩。饕餮凶贼如虎狼,美人巧使计连环。心在凤仪秋波送,羊入虎口人不还。噩耗传来在白门,从此不得雨露欢。叹貂婵/汉诗大会参赛作品第10号朱笔轻扣屏前月,峨黛青丝蘸弦间。几番梦里泪倾许,巧笑嫣语念如缺。 叹群雄/汉诗大会参赛作品第11号万里冰川雪纷飞,踏处皆是乱马痕。曲终人散相云苦,白凌一段离人悲。 叹孔明/汉诗大会参赛作品第12号负手无聊赖,清风欲挑帘。 几竿竹影乱,一霎雨声纤。 人共秋风老,愁随酒怜消。 夜落亦窗巾,勒马自檐遥。叹孔明/汉诗大会参赛作品第13号朱榭晓寒轻,青门南浦通。 草桥横云暮,沉舟长雁空。 芳尘凝敝褛,浊酒安意侬。 相辞无尽处,却见夕阳楼。 七古 叹周郎/汉诗大会参赛作品第14号江左之地多英俊,莫比颖阴也弗如。鸾才凤貌周郎美,怎可将其比酸儒。从小结识小霸王,自此江东尽归吴。碾转南北恤士卒,与天为顶地为庐。鸳鸯登对配小乔,弱女流离亦为福。江表民风本富饶,怎奈曹贼犯吴土。独当一面战赤壁,一把大火烧江湖。谈笑之间灰飞灭,董督一方惩强胡。胸中豪气本应展,怎奈巴丘病急笃。英年早逝举国伤,坟撒家乡一杯土。如今将星殒殁后,从此曲误人不顾。水调歌头 咏董卓/汉诗大会参赛作品第15号水调歌头,咏董卓鹛坞妒春色, 白发伴红妆。 心惊画戟横卧, 侠骨亦柔肠。 拼却销身化炷, 照亮长安几日, 一死奉庙堂。 汉室最恩厚, 按剑效霍光。 带两鞬, 飞驰射, 镇胡羌。 雄师护主, 万骑千乘走北芒。 京兆随军西去, 胜似携民南渡, 羞杀汉中王。 知遇有谁识? 垂泪蔡中郎。 注:上阙最后两句,是说霍光定策立宣帝,后来全家被汉宣帝诛灭事。下阙前两句引自本传。万骑千乘走北芒是“千乘万骑走北芒”一句为了符合格律化过来的,说董卓北芒护驾事。“羞杀汉中王”一段说的是京兆百万居民随董西迁,胜过刘备携十万民众过江。最后的蔡中郎指蔡邕,陆游有诗“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另,“坞”字在平水韵中作仄声,“北”字在平水韵中作入声,但现代汉语作阳平,姑且算作平声。按理用今韵古韵应该统一,但北芒这个词比较难以拆开,只好从权。钗头凤·叹貂蝉/汉诗大会参赛作品第16号   金丝偶,   胭脂彀,   没渎芙蕖冰清蔻。   檀板堕,   绡帘裹,   媚欢承罢,   泪滴难锁,   抹、抹、抹。   关山苟,   虎狼纣,   可怜男儿肝胆瘦。   捐裙娜,   筵奸恶,   十八枭鼠,   三千臣懦,   唾、唾、唾。古风 叹东都之焚/汉诗大会作品第18号盘古开天地,洛中聚王气。图书传万世,关山多祥瑞。太康兴二水,商汤都亳里。周公既制乐,孔圣复问礼。光武奋一怒,桴鼓中洲路。更兴续大统,威烈垂寰宇。遂营帝子宫,闳阙葳嵬处。两朝形胜地,一代风流赋。画栋作红云,桂殿绕苾芬。阛阓繁华盛,日照阊阖门。谁期汉纲衰,朝野失常伦。何进身先丧,董卓弄胡尘。天子宿于野,生民皆涂炭。豺狼居庙堂,兵凶起战乱。关东有群雄,传檄讨贼患。贼患莫敢撄,西遁路漫漫。去时捐宗室,长空烈火赤。宸垣焚烧处,浓烟不见日。天街断壁黑,田野人骨白。京师二百里,一朝满荆棘。流血浸落晖,残风拂大旗。欲歌麦秀曲,又感黍离悲。兴亡谁最苦,盛衰安可期。拔剑长太息,惟闻狐与狸。获麟亦何喜,五色使人盲。愿怀吐脯意,掘剑在丰城。壮士击壶咏,慷慨赴远征。将军百战死,留得万姓生。天明望函谷,嵯峨如危蜀。揽衣起徘徊,我心常怫郁。何日息杀戮,不闻闺妇哭。浣溪沙*司马懿/汉诗大会作品第19号五丈秋风夺乐浪前朝老将效文王未央剑履欺曹芳四海英雄齐授首三国豪客俱消亡女儿妆罢忆武乡七律·赤壁/汉诗大会作品第20号半江死水半江红, 碧火连天血色浓。 冽冽悲风哭万鬼, 滔滔怒浪卷群雄。 城头笑看三分定, 岸上争夸一世忠。 全仗孔明施妙计, 助得公瑾建奇功。五言乱句——叹高顺/汉诗大会作品第21号一副忠廉骨,七百陷阵营。刹那白门念,百世文远名。七言 关公/汉诗大会作品第22号五关将陨桃园盟 七军骨枯华夏惊 华容不叹曹公义 千载岂能笑麦城七律:叹祢衡/汉诗大会作品第23号当众脱衣太不该,座中尽是虎狼才孟德官大心眼小,奉孝智多性情乖欲火且须随时泄,猪头虽在任意裁至今狷介说黄祖,几个东倒与西歪?5、6句是说,祢衡只要放纵任性,不在乎别人石欠掉他的脑袋七律:叹孔明/汉诗大会作品第24号扇上羽毛不思风,先生作吏只为公未出阁已三分策,将入土才二两铜众人赞叹好丞相,唯我惊呼巨蜈蚣早用魏延祁山计,何须夜半撞鬼钟?注:二两铜:汉时钱币是铜质,二两铜,形容诸葛亮为官清廉撞鬼钟:指诸葛亮五丈原壤星,求助于神鬼。五言 叹貂蝉/汉诗大会作品第25号拜月朝天泣,操琴诉苦衷。为国从妙计,蒙垢落初红。身入虎狼穴,心愁几万重。温言惑董逆,软语困英雄。引虎餐狼肉,江山复霁虹。夫从飞戟将,本是人中龙。只盼得安日,奈何兵患凶。白门楼上雨,末路奉先穷。巢覆无完卵,收妆待曲终。荷溏别乱世,投水化芙蓉。为了让蝉儿有一个完整的生平,虚构了貂蝉在奉先死后守节自殉的结局,以芙蓉喻之,增笑耳。东风第一枝/叹子义/汉诗大会作品第26号翠羽生风,长虹贯日,龙腾北海挟怒。应弦射倒八方,随枪挑翻一路。“谁能挡我!”一声喝、敌如奔兔。斩浪破波笑绝尘,谁更这般风度?三尺剑、凤飞雪舞,一丈汉、豹行鹰顾。只求不世奇功,怎堪短岁天数。“张辽小子!”若来世、再分龙虎!好儿男、生就磊落,大义自流千古。七绝/叹郭嘉/汉诗大会作品第27号赤壁红霞映晚潮,连环铁甲竞哀号.遥想北定辽东日,只叹贞侯莫早夭.临江仙·叹樊氏/汉诗大会作品第28号寂寞幽楼人未老, 素裙落尽芳华。 娥眉淡扫绿簪插。 百花羞玉影, 次第绽奇葩。 太守笑言鸳侣事, 将军怒气分发。 英雄有志四方家。 可怜薄命女, 肠断在天涯。西江月·忆庞县令/汉诗大会作品第29号讼人沿街俱候,卷牍举案齐高。县令升座醉未消,恼得翼德性燥。胸内明察原委,手中轻挥狼毫。百日县事一时了,方信凤雏名号。叹关羽 十六字令/汉诗大会作品第30号关! 百万军中斩将还 ,休言傲 ,英雄气如山叹张飞 十六字令/汉诗大会作品第31号张! 匹马单枪立当阳,桥喝断,曹兵意彷徨钗头凤·夏侯令女/汉诗大会作品第32号腥风肆,惊雷疾,血雨飘摇朱门蔽。寒蝉嗫,铜驼怯。 半朝鱼肉,满庭斧钺。冽!冽!冽!   削鼻志,截耳誓,弱草轻尘千秋义。荆钗节,裙襦烈。 存亡不易,盛衰无撇。洁!洁!洁!七绝 叹刘备/汉诗大会作品第33号荆州烽火照江流 霸业方兴转覆舟 垂泪托孤藏诈术 何人能解帝王忧七律 赞孔明/汉诗大会作品第34号作者注:夏日闲阅三国,赞孔明盛夏难消暑气侵,高蝉鸣树绿阴阴. 草堂对策英雄血,铁马空城赤子心. 演义敷陈无戏说,史家笔调有规箴. 出师两表垂千古,岂是茶余酒后吟.雨霖铃 白门楼/汉诗大会作品第35号苍原寒戟凤仪娇客虎关狂骑骁腾奋怒诛逆西秦震鼓折冲幽冀仗剑徐扬马踏六合令天嫉笑未已风唳人衰水绕孤城守绝地危楼困卧忽惊起恨匆匆梦断魂迢递谁怜率性阿弟竟落得落英狼藉转世来生休教封侯再逞豪气莫恃力空使佳人陡对豺狼泣七绝-咏蜀相/汉诗大会作品第36号锦城翠柏早成林,丞相祠堂最足钦。自有丹心昭日月,长留华表矢忠忱。三分天下隆中策,六出祁山汉帜临。昭烈帝陵呵护在,英雄终古感知音。叹甘宁/十六字令/汉诗大会作品第37号甘!百骑相随踏北关,平明望,人马俱平安念奴娇·长坂坡/汉诗大会作品第38号金戈铁马, 漫黄沙, 湮没英雄无数。 长坂雄风今尚在, 千古威名常驻。 枪破苍穹, 剑劈环宇, 碧血遮天幕。 万尸横地, 叫人不忍回顾。 犹记糜氏忠贞, 临危托子, 枯井埋香处。 阿瞒爱才惜虎将, 下令尽收弓弩。 多少曹兵, 为一弱子, 奔赴黄泉路。 可怜阿斗, 终非仁德明主。古诗 叹貂婵/汉诗大会作品第39号日出郿坞东南隅,水绕高阁太师房太师高卧有喜色,佳人早起懒梳妆蛾眉不展泪痕湿,心绪说与铜镜知:我本米脂良家子,因逢战乱父母失流落江湖几欲死,幸遇司徒收为婢风尘不掩倾国色,令学歌舞女儿技学艺三年终有成,一舞堂前举座惊唯有司徒未留心,浅笑辄止复沉吟国事不该貂婵问,司徒憔悴情何忍?虽是女儿亦有志,愿报司徒舍此身司徒闻言惊垂泪,指月立誓救国危冷月萧萧照后园,徐与貂婵说连环一请吕布府中叙,觥筹交错好言语呼儿上堂献美酒,纤纤素手提玉壶冰雪肌肤白玉骨,语笑嫣然醉吕布趁势相约许为妾,良辰送过将军府再延太师堂上座,貂婵月下舞且歌此舞人间不曾有,琼瑶会上比嫦娥此歌疑是天上来,似有仙子相应和太师心旌早动摇,连夜取回度春霄吕布惊闻意愤然,司徒巧言为离间世间英雄皆好色,何愁此计不成功?思罢扬眉轻声叹,强对铜镜做欢颜翩翩一人来是谁,银戟温候吕奉先诺诺长鞠口问安,切切偷眼望貂婵垂泪故作伤心状,吕布见之意彷徨银戟翠盖入宫去,风仪亭中且观鱼郿坞风景今有异,一半阴雨一半晴吕布忽从花径出,大步直入凤仪亭花枝带雨投怀抱,真真假假诉衷情情浓不知太师返,骤闻银戟破空声太师一怒欲问罪,却有李儒说绝缨欲赐貂婵揽布心,佳人长泣终不忍但赠金银相抚慰,佯作欣喜道不是暗与司徒通款曲,巧言受禅惑太师入宫犹做帝王梦,忽觉金殿杀气浓董卓授首党羽散,直入郿坞取貂婵但使温候助司徒,再舍娇躯又何如?司徒得掌西都权,忘却当初慷慨言一怒杀人为私怨,朝野上下俱嗟叹温候徒有英雄名,不修兵甲但求欢东西列强觑王鼎,空有八水绕长安莫说女儿见识浅,笙歌尽处起狼烟西凉铁骑动地来,踏破天子点将台司徒殒命刀剑底,吕布仓皇奔淮西貂婵芳心已成灰,不敢痴情共流离大义昭昭堂中画,私情皎皎指间沙本意除奷更报恩,谁知空负好青春!李郭突入将军营,欲取佳人慰平生脂粉尚存人不在,犹有香风扫落英呜呼----不是男儿争霸主,岂由女子乱西都?后记:本诗的主题是展现乱世中一位传奇女子的壮烈事迹及其理想的幻灭过程,本来最初的构思的故事情节要复杂若干倍----先来一段江湖恩怨情仇,再来一个恋父情节,然后是貂吕董三角恋,一直到白门楼之后再来一番貂曹关三角恋....实在太琼瑶了,还是写小说合适。为了表达主题还是一切从简了。实在不喜欢让貂婵就这么死去或是死钉吕布,所以搞了一个暧昧的小尾巴:)南乡子/汉诗大会作品第40号浩荡长江三国花。大哉中华,美哉中华。黄河一泻倾天下。妙哉英豪,壮哉英豪。碧血狂沙映日斜。易水悲笳,胡马鸣笳。如画江山众志酬。我问天下,谁临天下?七律-叹三国暨三国英雄/汉诗大会作品第41号汉破弯弓射鹿林,苍天率土裂三分。曹公赤壁何成霸,碧眼江东岂做臣。锦绣空余先主后,祁高无奈武侯身。英雄自古多评点,同境相惜最是真!小注碧眼,孙权;锦,锦城成都及蜀国;先主后,先主指刘备,后,一曰先主之后,一曰后主刘禅;祁,祁山。主题汉末三国,英雄辈出,即使最有名四位大雄,都有失败遗憾之处。末一句,自古评点英雄与否,多在于评点者和其心目中英雄境遇,理想等是否相通,不必强求,正如上述四位褒贬。卜算子·咏夏侯令女/汉诗大会作品第42号败叶散阶台, 颓院依孤雀。 早是残躯伫废池, 更著风和雪。 顾影却回首, 零落由人屑。 水冷霜侵不肯离, 只把周天蔑。   ——提到节妇,总有人讥屑。然而,看夏侯女士之言行,坚贞壮烈,怀着何等高尚的情操。一个那个时代的妇女,为了自主,竟要付出如此可怖的代价,不禁一叹,为她的命运,也为她的坚强、她的抗争。仿陆游《咏梅》意而作。十六字令--叹弥衡/汉诗大会作品第43号衡!裸衣笑骂不留名。真男儿,危难见真情!七律——辕门射戟/汉诗大会作品第44号揪住纪灵拎小鸡,轻歌美酒逞威仪。 三军静候弓弦响,一箭飞夺画戟枝。 弱国得恩休战鼓,雄师无奈掩旌旗。 早知来日说丁董,射杀薄情大耳儿。五律-阿斗叹问/汉诗大会作品第45号大难生阿斗,刘宗亦望禅。先师无问教!后辈少出偏!征战结实果?休息献锦园。吾心真忘蜀?朕复握何权?注释(评委可不看或自行批评。)此诗词皆普通字,本无需再注,然读者和作者或许在理解,感受等常有不通之处,略作小说一二,此诗意为借阿斗之口,反映阿斗,无权,无奈,有怨,自嘲等之意。大约说阿斗生于战乱,又被期望很高,但刘备诸葛亮等,无多施教,自己不得已而安分守己,诸葛等征战无结果,我只好休兵养息,对於乐不思蜀的指责,不论从前做后主,还是如能再收复,都没有权力而已。如梦令 叹孙尚香/汉诗大会作品第46号旧日温情如梦, 徘徊醉眼朦胧。相聚又分离,真情蜀主难懂。恩重,恩重,只愿生死与共!注,胧为古调闽声,为第三声。咏曹操/汉诗大会作品第47号天道无凭黯帝星,纷纭祸乱起桓灵。弄权阉党诛朝士,造逆黄巾反汉庭。四海连兵千里赤,九州涂炭万家倾。英雄立志扶王业,烈士提刀奋伟名。五色高悬权要避,微官初莅佞臣惊。豺狼道上含杀气,宰辅堂前欲血腥。合纵诸侯发矫诏,连横州郡举雄兵。刀枪映日寒心胆,金鼓敲魂聚豪英。寡断同盟难并力,伤怀孤旅挫忠情。军临汝颖收拾尽,师向青徐殄略平。虎将良谋归霸主,廷臣法驾入新京。奉先授首皇叔走,白马夺旗冀土平。南下荆襄清乱宇,东临吴会耀长旌。烟迷赤壁逢冬至,火舞连营仗丙丁。割裂三家能鼎立,浑成一统未钟铭。结营渭水驱韩马,立寨阳平取汉宁。剑履登台臣节改,蒲茅建魏故人轻。凋零一将悲肱股,没尽七军恨敌营。巧计联吴旋胜负,微言定储务分明。分香铜雀留疑冢,垂死奸雄也善鸣。萧瑟秋风谁看取,一杯浊酒酹高陵。惜文长/汉诗大会作品第48号南阳少壮献城郭, 北进将军谋上策。 鹰扬他意生反骨, 虎步谁期断项额?七绝/叹徐庶/汉诗大会作品第49号荒城古道别长亭,走马空回枉作情;既是贪生辞汉寨,何言寻母赴曹营。满江红 叹三国人物/汉诗大会作品第50号满江红 叹三国人物瑟瑟寒林,看几处,残碑朽木。 前朝事,无端辛苦,纷纷忙碌。 你借东风烧赤壁,我携铁骑袭官渡。 笑诸公,机关都算尽,三分土。 三国志,且休读,陈寿言,君休述。 问风流谁属?江山如故! 千载国移多少主?一人身卧几张铺? 旧繁华,转眼成烟云。空萧簌。江南柳 叹桃园结义/汉诗大会作品第51号春方晓桃园映花嫣 祭罢天地成弟兄纵横生死酬知音恩义一时间千载后掩卷亦嗟哦休道诸葛空劳力只由先主记前言不负桃园盟忆秦娥-东风烈/汉诗大会作品第52号东风烈,云烟不见江心月。江心月,潮回犹咽,柳新依色。建安风骨千秋越,无知身后真悲切。真悲切,曹家铜雀,汉庭残榭。注潮回犹咽,刘禹锡之-潮打空城寂寞回柳新依色,李白之-年年柳色,东风烈,云烟不见江心月。指赤壁东风火烧烟(若云)蔽月。词名本想取名赤壁或其他,觉难以全括全词,暂取头字东风烈或无名,只用词牌名。此词暂时不想再作任何其他解释了,一怕破坏意境,二也不在乎他人如何评判了。(双调)殿前欢 感怀曹操/汉诗大会作品第53号看红尘,飞花片片入芳樽,回头不慕功名阵。 几句诗文,几朝醉昏昏。 观沧海,俗事何足论。 勿教世人负我,我负世人。又掩宫门,青青子衿赋我心,青缸杜康填新韵。 举槊吟魂,霸才傲王孙。 龟虽寿,日月为一瞬。 大凡世人笑我,我笑世人。 海字和寿字,出韵,但是为了表达意思需要,只能如此吾坚持韵不害词的原则.盖夫一世为人,性贵天真,质尚自然。生未逢时,不足以忧;处未逢地,亦不足以耻。踏雪放歌、月下吟诗,安知不为乎雅事?膻手烹鳌、横刀屠狗,安知不为乎乐事?更在分金之朋,摔琴之友,偶聚寒斋,推杯换盏,吾当无憾也!七言 咏曹植/汉诗大会作品第54号曹家子建最无双,独占风流文采扬。辞去挽弓破戎阵,归来提笔赋华章。方惊髫齿诵千典,已见少年安一方。父子英雄真异士,弟兄俊杰好儿郎。当时意气连寰宇,曾几豪情满洛阳。斗酒万钱宴平乐,只身单骑猎平冈。丹心立志匡天下,热血誓言扶庙堂。闺妇青丝对空镜,游侠白马出边疆。常怀慷慨赴君难,又挂荒芜叹国殇。知己但凭真性致,丈夫何必美衣裳。谁期世事盛衰改,怎料侯门心计藏。郡裂三分空愤怒,诗成七步正彷徨。梦中觱篥犹催泪,醒后箜篌却结霜。黄雀豺狼剖我胆,寒蝉归鸟断人肠。才怜李广福缘短,复慕终军缨带长。主上有疑终不用,臣僚无命亦何伤。便于醉里悲零落,总向樽前笑阋墙。洛水凌波影安在,伊川对月夜未央。既知良史能传世,奈以飞驰逞鸷强。不见后人评说处,至今八斗赞陈王。七律 赤壁/汉诗大会作品第55号折冲四海统貔貅,扬武三江会孙刘;猛将八千天地惧,骁骑百万鬼神愁;草庐发语惊雷震,虎帐高歌骇浪收;焚尽万民归垄梦,只求割据数十秋。注一:“孙”字出律,但实在躲不开了;注二:“虎帐高歌”指周瑜在“群英会蒋干中计”一节中舞剑作歌;注三:“割据数十秋”指赤壁之战后西蜀和东吴又残喘了几十年。叹邹氏 回文辘轳体/汉诗大会作品第56号宛城濒暮晚歌长曲绕梁 宛城濒暮轻歌长,暮晚歌长曲绕梁。 梁绕曲长歌轻暮,轻歌晚暮兵城宛。
阅读全文

第一件事是若出其里称帝后的薪水问题。“代汉者,襄平若出也。”天下未定之时,其里兄割据襄平,敢为公孙渊所不为,毅然称帝,这种勇气,虽董卓、曹贼不及也。其里兄先投资股市,看准时机,大炒另类、蜀汉等热门股票,未出半年,资产竟已达2000两黄金。其里兄用其中的1500两购置了金算盘,并利用金算盘这个宝物所附加的贷款功能,从论坛贷款5000两,然后用所贷银两购得玉玺一枚,之后,利用龙虎榜官职规则中“拥有玉玺的状元楼居士可以称帝”的条款,悍然称帝于塞外,终于圆了皇帝梦。其里兄之机谋可谓深远矣。问题来了:皇帝的薪水如何算?这个在原先的官职规则里没有。要按现行的规则,称帝比称王要容易一些。称王后,王位附带的月薪是400两,那么称帝呢?我个人意见:称帝后,除了按原有的爵位发放薪水以外,另外有帝位补贴。例如青锋兄,如果称了帝,那么除了他现在拿的月薪以外,另外发放一定数量的帝位补贴。同理,其里兄称帝后,依然按襄平太守、乡侯拿工资,除此之外,另外给一份帝位补贴。补贴多少呢?小可以为,200两足矣。多倒不多,不过这是一笔额外的收入,等于另外增加了一项收钱的名目,应该还算说得过去。第二件事,自从咱们论坛订下太守间的战争规则,从一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多了,还从来没有一次太守间为争夺城池的战争。大家都是模拟体会一点三国乱世你争我夺的气氛,觉得挺好玩的。说的那些话也都是效仿古人,大家都是在过过嘴瘾,并不真想攻打哪里哪里。但是,就在前久,关大少受封衍圣公,声威大震,遂出重金购得攻城槌,取下陈仓,直窥长安,此后关中一日三惊。战火一触即发。若真开战,两方太守以文会友,以笔为矛,最终由各自的真本事定输赢,输的一方,其城池就要被胜者占领。问题是大家是拿辛辛苦苦挣来的城池做赌注,万一输了就没有根据地了。(当然并不是真的game over),这赌注未免太大了些。靖岩兄以为:以太守而论,输了以后不必免职,只是此城池要归属赢者统领,负方要做赢者的藩邦,每月按时进贡。若是输掉的是州牧或者辖下城市不止一所,或者可以自主选择割地还是赔款?还有一条,被收服的城池一个月以内不得叛乱,一个月以后自主选择。不然的话,恐怕龙虎榜上成天就是“剿乱平叛”了。如果规则完善的话,两方的领导可以各组织一个小军团啊?大家每方几个人,象辩论赛一样,设个赌金,豁出去一天,玩一次,大杀一场。我觉得这个建议很好,特此上奏审批。
阅读全文

奉天承运,曹公诏曰:吾闻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故天大无所不容,地广无所不兴。近者,怀德威远,四海之内骏杰仰望,八方之士如雨鳞集,承此东风,三国论坛特兴诗会,以彰我坛天朝之盛象于天下、达新盟见贤思齐之意于四方。主题:叹(咏)??(??代表三国时期任意一位历史人物、地点、事件、时间)体裁:古诗词;(注意一定要是古诗或词)注意事项:一,参评作品须为新作,限三首,但只取得分最高的一首计入名次;二,参赛者请勿在论坛发表参赛作品,而是必须将参评作品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寄往邮箱yewudongzhuo@sina.com;三,参赛人注明自己的作品是什么形式,比如楚辞、七律、五绝等,如果是词请标明词牌,例如满江红、忆秦娥、鹧鸪天等;四,参赛作品要求有统一的格式:如:满江红-叹曹操/汉诗大会参赛作品或者:七绝-叹曹操/汉诗大会参赛作品为的是到时候评委容易查找参赛作品。 五,作品截稿时间:下周六(即7月26日)晚八点;六,评委:各位行家里手及对诗词有兴趣的坛友志愿担任评委(谢绝马甲);所有评委一律按龙虎榜官职规则关于组织活动者的奖励规定,授予爵位积分25分。七,奖励:1,本次汉诗大会的所有作品拟加为精品;(不知一剑能否恩准?)2,一等奖初拟设三人,授予龙虎榜亭侯爵位,二等奖初设六人,授予爵位积分30分;三等奖十人,各授爵位积分20分。规则未尽之处,随后补充。祝各位选手好运。
阅读全文

说起单刀赴会,就不得不提一下孙、刘两家的荆州之争。据史载,刘备于建安十九年攻取益州后,孙权以外交手段讨还荆州未果,遂使吕蒙率军两万进占楚地,荆南三郡望风而降,刘备其时新占益州,正忙于固本安民、稳定局势,接到这个消息,急忙起兵五万,从益州赶往武陵,又命关羽先行兵发益阳,形成以武力复夺三郡的态势,直接对孙权进行军事威胁。孙权一见事态严重,也亲自从吴郡赶到陆口,同时命鲁肃率军赴益阳拒敌。在益阳,关、鲁两军相遇。所谓的单刀赴会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三国演义》中所说的“单刀赴会”与史实有些出入,《三国志*鲁肃传》称之为“单刀俱会”,就是双方的大军都停留在一百步开外,各自的主帅、将领都只携随身佩带的刀剑到阵前去谈判。照这样看,事实上并非是周仓、关平擎一把青龙刀跟着关羽前往吴军大营,一则谈判的方式并不是如演义中所写,关羽象一位孤胆英雄一般,只身过江,会见鲁肃;二则关羽的兵器也根本不是青龙偃月刀(这种刀到了宋代才开始出现);二则史实中也没有周仓这么个人,周仓只是民间传说中的人物。另外,据《三国志*鲁肃传》的注引《吴书》上记载,(以客人的身份?)冒着生命危险前往赴会的,恰恰是鲁肃而不是关羽,鲁肃在谈判中慷慨陈辞,而关羽则理屈词穷,被说得“无以答”,之后便退兵、归还三郡了,好象功劳都归了鲁肃一人。对此,我是这么看的,《吴书》的作者韦昭,是与虞翻、陆绩齐名的东吴名士,时隔150多年后,韦昭关于单刀会的这段记录,被裴松之修选记入《三国志》的注解中,所以其立场有可能是站在东吴一边,令人产生美化鲁肃贬抑关羽的嫌疑。在陈寿《三国志》原文中写这段历史时倒是不偏不倚,首先明确一点,被邀请前往赴会的是关羽而不是鲁肃(其实这种单刀会对两人来说都是一样的危险),而且关羽并没有表现出哑口无言的样子,倒是说鲁肃语未究竟,关羽的一位部将便挺身而出,把话接过去,说出“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这句至理名言。后来刘备答应以湘水为界,把荆州三郡归还东吴,主要是因为得到曹操击破张鲁占领汉中的消息。但是,我以为也不应完全否认鲁肃在单刀会的谈判中所起的作用,毕竟军事是后盾,而外交是手段,鲁肃在外交方面的努力是不容忽视的。不管怎样,《吴书》中的记录既然是一条被记入史书的资料,我们又没有确切的证据和令人信服的分析来证明其不实,所以理应给予相当的重视。《三国志》作为官修正史,文风讲求言简意赅,对于有些情节可能只是略述。由于韦昭所述与陈寿的《三国志》单刀会的情节并没有极端的冲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亦可看作是对《三国志》的补充、修正,故此在一般性的辩论中以此为旁证也未尝不可,因而,有些朋友认为在正史中这场单刀赴会的对决里,鲁肃的表现要强于关羽,对这个意见,我并不表示完全反对。顺便说一句,由于蜀国不设史官的,所以这颗苦果也只能由其自行吞咽了。然而我们来评价某一个历史人物,最好以同一条标准来衡量,若是过分强调史实中不利于关羽的因素,而抹杀淡化演义中关羽的形象,或者反之,这对关羽或其他被评论的历史人物来说恐怕有失公允。要么,以史实为标准评价某人,要么就以演义为标准评判三国人物,两者不应混为一谈,甚至在正史、演义两书中专挑某人的毛病,再合并在一起,这就显得不是很客观了。所以,为了在同一标准下公正的评价某人的得失,同样需要对关羽在《三国演义》里单刀赴会的表现及其意义细加分析。关羽单刀赴会,只身深入虎穴,东吴在宴席间、芦苇侧以名将为先导,密排刀斧手,一旦谈判破裂,便摔杯为号,取关公性命,而关公谈笑自若,如入无人之境,表现自然是没得说。现在留给我们的疑问就是:关羽此行冒这么大的险倒底值不值得,其意义究竟何在呢?我以为,其一,自刘备过江招亲之后,吴蜀名义上还是盟国,而且互为亲家,盟友相请,你若再大起军马护送,对双方的信任关系是个破坏,若因关羽不去赴宴致使盟友携隙,责任在我,若是去了而对方挑起事端,责任在彼,这时讲究的是一个理字,古时候说话办事出兵一般还是要讲究这个理字,特别是大国交往,要尽量避免出无名之师,打无理之仗,若关羽惧而不往,会被对方抓往口实,从而埋下祸患。第二,若真带军马过去,两军对峙,一旦谈崩,那可就真得要刀兵相见了,吴蜀交兵,共同的敌人是最高兴的。自赤壁惨败之后,曹操无时不想报赤壁之仇,此刻吴蜀若反目相争,致使渔人得利,极不符合双方的利益。第三,单刀赴会,深入虎穴,对于对方是一种威摄。关公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对敌人之觊觎之心是一种打击,使其虽垂涎荆州却不敢冒然妄动。公不见关羽坐镇荆州之时,魏、吴哪家敢来进犯?只是到后来虚国北征,才被“盟友”钻了空子。所以,关羽应该也完全有必要实行单刀赴会之举,而且在演义中,这次行动可以说执行得有声有色,完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写到这里,不由令人想起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单刀赴会一节的插曲:“好江风,将这轻舟催送,波翻浪涌,添几分壮志豪情。龙潭虎穴何足惧,剑戟丛中久鏖兵,非是俺藐群雄,一部《春秋》铭记。义不负心泰山重,忠不顾死何言轻。桃园金兰誓,弟兄山海盟,早把这七尺身躯,青龙偃月付与苍生……”
阅读全文

为什么我分析关公有可能会用手臂格挡弓箭?因为根据有关记载,在三国时期,骑兵广泛装备盾牌,所用盾牌一般为圆形,是木制,外包皮革。背面有四根绳套,用时挂在左臂上,弓箭飞来时,挥舞左臂格挡箭支,马上将军(例如关羽)躲避来袭的箭支,除了挪动身形以外,基本上就是靠这招了。有的朋友可能会说,现在讨论的是演义不是正史,请勿混淆,是的,按正史关公的兵刃不是青龙偃月刀而极有可能是长矛,假如是按演义,关公手持青龙偃月刀,刀沉力猛,需双手持握,当然就无法使用盾牌了。那么当势在必中的来箭射向自己的时候,情急之下,除了闪避身形以外,用较为灵活的手臂格挡我觉得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有何不可?君不见姜维用手臂接郭淮射来之箭回射郭淮的经典之作吗?这就是变向的用手臂格挡弓箭的行为,所以用手臂格挡弓箭是合乎正史、演义和情理的,一点也没什么稀奇。另外有的朋友可能会觉得:关公屡次中箭却没有造成致命伤,那是因为别人的射术太差,五关斩将时,竟被韩福所伤,那韩福无名下将,射术能到什么水平?而水淹七军时,又中了庞德一箭,而在演义里庞德除了这一箭外,根本没放过箭,因此证明庞德的射术并不高明。后来曹仁命小兵在城头射乱箭,小兵的射术又能怎样?对这些问题,小可以为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我是这样看的:五关斩将之时,洛阳太守韩福与部将孟坦自知不能力敌关公,便预先定下了暗箭伤人之计,可说是蓄谋已久,假如不是有十成的把握,二人也不敢拿性命冒险,关孟二将交锋时,关公斩了孟坦,勒马回转,不料韩福从背后突施冷箭,这样的暗箭虽顶尖高手亦难防也。而庞德呢,同马氏父子一起与游牧民族混居多年,久镇西凉,是在西羌草原大漠上练出来的弓马功夫,古诗有云:“胡儿十岁能骑马。”由于狩猎、战争的需要,骑射早已成为草原牧民谋生的手段。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传统造就出来的西凉铁骑,哪有射术不精之理?更何况庞德是他们中间的佼佼者。他在与关公交手时,假意要施展拖刀计,实则暗偷拽雕弓,搭箭射来,庞德在马上的这一系列的动作,连贯酣畅一气呵成,非是箭术高手不能为之,若不是练到精熟,又哪里敢在疆场卖弄?难道仅因为演义里庞德只放了这一箭就能证明其射术不精吗?再说曹仁,在城楼上,见关公未披重甲,急招五百弓弩手,一齐放箭,五百名弓箭手啊,目标只是关公一人,矢如雨下,能躲开不被射中要害是多难的事情?别忘了孙坚、太史慈、张郃等等不都是死在小兵乱箭之下的?所以,说关公屡次能避箭成功是因为对手箭术太差是站不住脚的。
阅读全文

东汉末年的桓、灵时期,主荒政谬,宦官专权,引发党锢之祸,造成全国性的大冤狱,曹操自己虽出身宦官家庭,却能为天下计,刚一踏上仕途,便勇敢地与宦官集团决裂,为国为民,走上了反对宦官专权的道路,并最终协助何进、袁绍等,铲除阉党,这是尽心尽力、临患不忘国的义举。此后董卓进京,擅专废立,曹操逃出洛阳,散尽家财,招募乡勇,以义师投十八路诸侯,在各路诸侯观望不前时,不惜血本无归,甘冒覆亡之险,全力进击,以至遭受汴水之败,连自己也险些殉国,这同样是尽心尽己、临患不忘国的义举。此后董卓挟帝西行,而各路诸侯却不顾君父安危,黄巾倡蹶,各各拥兵自重,就地割据,相互混战残杀,以至天下大乱,曹操当时势单力孤,他虽然没有力量拨乱反正,却也在尽己所能,扫荡黄巾,力图还天下以清平。这还是尽心尽己、临患不忘国的义举。这些荀氏叔侄都看在眼里,曹操的所为正是他们在乱世中所看到的复兴汉室江山的希望所在,虽然曹操日后心态发生了变化,但在年轻的时候,的确吸引了荀氏叔侄投身于他的、也是荀氏叔侄共同的事业。
阅读全文

关公曾经一边任华佗刮骨疗毒,一边“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对于他这种视痛楚为无物的现象,您曾经这样认为:“我们知道人体的神经有植物性反射,如果关羽在这样的情况下能没事,说明他的神经末梢有问题,失去痛感,否则就算是刚死的人有这么大的动作也会抽的,和神勇无关。”好了,现在有个问题需要请教:你怎么就能肯定就是老关的神经末梢有问题?换句话说,你怎么就能肯定关羽是毫无痛感的人?造成人们失去痛感的原因有很多,例如饮酒过量、患糖尿病、吸毒、烫伤等等,当然也包括有人天生没有痛感,尽管这种现象极为罕见,但只要有,就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但是,既然你没有排除这种可能,又为什么要将其他可能性都排除掉呢?(除了吸毒和烫伤以外)另外,何为“人体神经的植物性反射”?医学上有这个名词吗?小可虽不才,但对医术方面也有些兴趣,只听说有植物性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而且这植物性神经是掌管人的兴奋与抑郁、控制脏器及某些腺体分泌的,与人的痛感似乎并无关系,还真没听说过“植物性反射”,望白公指教。再者,一个意志坚强的人,虽然剧痛加身,却可以控制住自己不做过份的反应。尤其是在酒精的作用下,再加之分散了注意力,做到这一点应该是可以理解的。小白不见关公在刮骨疗毒时曾经饮酒、并精神集中在下棋上吗?所以,关羽能够感觉到疼痛的可能性仍然不能排除。你说临死时人会抽搐,这我承认,因为死人没有精神支持,而恰恰关羽是活生生的人,也许真的有铁一般的意志,真正的大英雄,岂是我辈可以猜度得到的?不过你说过老关患有高血压,这点倒确有可能,因为总处于激动状态下的人,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易患此病,但是只是推测,也不能完全肯定。
阅读全文

却说关公在曹操帐下,斩颜良、诛文丑,袁绍因新失大将,欲降罪于刘备,刘备巧言相解,提出愿致书关羽,令其来降,袁绍大喜,命陈震携刘备信函到关羽处,书曰:“备与足下,自桃园缔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君必欲取功名、图富贵,愿献备首级以成全功。书不尽言,死待来命。”这封信让人看了以后,无比辛酸。尤其最后一句,刘备,对自己的生死弟兄说:“你一定是想升官发财,那我就把自己的首级给你,成全你的大功……”看到这里小可几乎老泪纵横,真的,多不容易啊,关羽为二嫂之重,未敢断首捐躯,负兄之托,可是要忍受多少误解?那种含冤报屈的心情,又有谁可以体会?刘备在没有弄明白情况以前,实在不该这么说,这样说关羽如何受得了?数年后在长坂坡,人报子龙降曹,刘备不信,以手戟掷之(《三国志》的说法,《演义》中没有掷戟,只是呵斥),说道:“子龙是我故交,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也。”试问:难道关羽不是刘备的故交?难道关羽就不是“从其于患难,心如铁石”吗?既然如此,为什么刘备不怀疑赵云却怀疑关羽?刘备的这种说话方式,多年以后,在白帝城托孤时又再次复制,这难道能说是刘备至仁至善,真的想以自己的脑袋以成他人全功的、一种“舍己为人”精神的体现?绝不然。《三国演义》中,这里暗示读者:这是刘备为了在袁绍的手掌心里保全自己的性命,故意以言辞相激,使关羽见信后不得不亡归绍营的苦肉之计。这样看来,《三国演义》里刘备的品格就太差了。刘备与关羽结义多年,对关羽应该是相当地了解,却为一己之私,出此看似冠冕堂皇,实则狐疑绝情之言,这不纯粹是把人往死路上逼嘛。难道刘备心里真的是这么想的吗?小可窃以为:刘备把这封信这么写,其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纵观刘备一生,这个时期正是他事业的最低潮,心理上处于一种极度的自卑、自疑之中,他开始怀疑一切,包括自己的亲信旧部。我们知道,刘备自接受陶谦三让徐州后,屡次试图有所作为,但其所与敌,俱为豪强,先是袁术、吕布,后是曹操,打起仗来哪个都不次于他。到汝南之败,真可谓是:赔了夫人、散了兄弟、又折了兵,不得已转投袁绍,做了他人帐下的鹰犬。刘备空有一身大志,却落到如此窝囊的境地,强烈的挫折感在折磨着潜龙在田的枭雄,背叛他的人太多了,他心里怎么还能泰然平衡?这使他对自己最信任的部下甚至关羽、张飞这样的生死弟兄都产生了怀疑,我觉得应该也还算可以理解,正如你等人等了很长时间,一直也没有等到,就不由怀疑起约会时间是否记错了一样。但是,做为历经苦难,苟活至今,好容易得到兄长消息的关羽来说,则无异于当头一棒,所以,关公看书毕,只能是大哭,然后书云:“窃闻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羽但怀异心,神人共戮。披肝沥胆,笔楮难穷。瞻拜有期,伏惟照鉴。”读到这里,怎能不令人扼腕慨叹。读完这封信不久,关羽便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心如铁石,不能不说刘备的这封信起到了相当的催化作用。关羽几乎是单人独骑,带着两个女人,行于漫漫荆棘遍布之旅,其危险程度绝不亚于两军厮杀,但他仍然一无返顾,冒死前行,为什么?因为他一定要向刘备,向全天下所有人证实:自己究竟是何等样人,甚至玉石俱焚也在所不惜。
阅读全文

再说孙权亲统东吴主力大军直逼合肥,声势浩大,张辽虽然兵少,但仍欲按照曹操的锦囊妙计,引兵出击。李典因与张辽素来失和,默然不应。是啊,你是主将,打了胜仗功劳算你张辽的,你又有了升官发财的资本,我李典拼死拼活,图的是什么?难道就是为了让你这个不见得比我高明的家伙总是骑在我头上吗?干脆,败就败了,大不了你来顶这个雷。乐进见局面僵持,敌众我寡,遂提议固守待援。张辽说:“你们都只顾自己,不顾国家,也罢,我今天就独自出城,与敌决一死战。”虽是豪言壮语,但话一出口,则是覆水难收,此刻的张辽,即将以本部微末之众迎击浩荡得胜之师,其下场可想而知。忽然,李典慨然而起曰:“将军如此,典岂敢以私憾而忘公事乎?愿听指挥。”此时此刻,张辽一个即将赴死之人,听到自己的宿敌如是说,其心情可想而知。好比在单位里你和一位同事不和,有一天领导交给你一项以你个人的能力根本难以完成的工作,限期交活,否则就有被炒鱿鱼之险,眼看期限将至,你真的面临失业的危险了,正当你怨天由人、哀叹命苦之时,与你平素不和的一位同事却在这紧要关头赶来帮助你,与你并肩作战,分工协作,使你们非常漂亮地搞定了这项工作,这时你的心情如何?如果这样都可以令你感动的话,那么当你直接面临死神的威胁时,看到前来帮助你的竟是你的敌人,你会做何感想?张辽感动了,李典感动了,乐进也被感动了,而正是这种感动,激发出惊人的勇气和斗志,催发出无穷的力量和机智,这样便造就了一支无坚不摧的骁果之师。以德报怨,永远是以德服人的最高境界,是仁和勇的完美结合和体现。   
阅读全文

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但是不知列位想过没有,这个论断似乎有些漏洞。合久了未必就分,合不久倒也可分。分久了未必就合,分不久倒也可合。(哈哈,象绕口令)就拿三国时期做例子,分裂了那么久,近百年啊,雄姿杰出的乱世群英们你争我夺,最终谁也没有战胜对方,在时间面前,他们都是失败者,终于难逃归天物故的命运。所以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中把小乌龟称为任何武林高手都无法战胜的“独孤求败”,并借老顽童周伯通之口,说明时间是不可战胜的这一永恒真理。曹刘孙,谁也没有一统三国,最后是养尊处优的一代摘下了统一之果,而正是太子党江山到手的太容易,所以较之其前辈,他们缺乏忧患意识,一味埋头于腐化享乐中,终于弄到骨肉相残、祸起萧墙的地步,太平了不过二十年,又使中原陷于战火,导致长达三百年的南北朝分裂。造成西晋王朝羸弱的原因,也许恰恰就是因为三国时期分得太久的缘故。由于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国家是从秦朝开始的,所以我们从秦代起算。自秦末陈胜吴广举义大泽,至项羽乌江自刎,仅八年时间,天下归汉;后王莽篡汉,自赤眉绿林起兵,到公孙述败死,凡十五载,汉室中兴;此后在隋末从李密起兵,到刘黑闼覆灭,又只有八年,江山合壁;到元末方国珍起兵,至徐达攻入大都,历二十年,九九归一。两汉唐明之所以立国悠久,文治武功彪炳史册,统一全国的过程短是一大原因。每每在天下大乱、群雄角逐之后,大浪淘沙所筛选出的最后胜利者,其君臣的才智均较为杰出。他们在频繁的政治军事活动中与对手斗智斗勇,不断丰富军政两方面的经验,对于其中弊端深有体会,这就使他们具备了丰富治国平天下的经验和能力。由于深知创业的艰难,在守业过程中,便减少了走错路的机率。而正是由于分裂时间较短,这些前朝幸存下来的人才和物资便得以遗留下来的人力、物力为新朝服务。分裂时间越短,可供利用的人力、物力就越多。而西晋则恰恰不然,不仅因为其江山社稷是乃祖乃父靠阴谋手段取得(个人认为司马懿的政治军事能力较之曹孟德要尚逊一筹),而且还有时间上的原因。与此相对照,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分裂时间长达近六十年,是不是也可以认为是两宋羸弱不振的原因之一呢?所以一般来说,分裂时间较短的,之后建立的王朝大多比较稳固。而三国时期正是各朝代之间分裂时间较长的,它直接带来的恶果就是大批精英的陨逝,造成统一之后人材匮乏,这是其江山不稳的重要原因。周瑜、诸葛亮,阻碍曹操赤壁一统,事实上使延长了后三国时期统一的进程。假若赤壁之战曹军获胜,以曹操的雄才大略,在众多名士的辅佐下,可能做成比较象样的统一事业。然而事实上孙刘联盟获胜,三国鼎立之势形成,于是战祸再延长七十年,民力物力消耗殆尽。尤其糟糕的是,由于分得太久,人事推移,一些在汉末分裂之初饱经忧患的、具有非凡才能的军事家、政治家全数死光,这样江山最终落到一些袭祖父余荫的纨绔子弟手里,令人痛惜。所以说,夫天下大势者,分久未必合,而合久未必分也。
阅读全文

两年前的一天,怀着新奇与憧憬,我闯进了三国论坛。两年后的今天,当我坚定、自豪地高唱《新兵联盟会歌》时,我的三国论坛已悄悄走过了她的第三个年头。如江河入海,倦鸟归林,我们共同走进一所大学、一个熔炉、一座宫殿、一个牢笼、一座庙宇、一间墓穴、一方仙界、一方魔界。是她,教育我、锤炼我、呵护我、满足我、毁灭我、重生我……啊,你是我心中的帝国,我祝你生日快乐。深夜里,独自怔怔地凝视着龙虎榜榜徽,看着他在那里永动不息,回想起在这里战斗过的日日夜夜,我不禁心潮起伏。是的,人生就是一场战斗,而在这里又何尝不是?人生就是一场游戏,而在这里,又何尝不是?曾几何时,在这个战场上,我愤懑过、厌烦过、焦虑过、疲累过、郁闷过、狂躁过,然而如同中了某种奇异的符咒,终究无法割舍这份情愫。相反,这一切,都更加使我意识到,我必须勇敢、坚强地面对一切,必须和论坛的全体同道一起,接受考验。因为:要做好一件事,首先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夕阳西下,俳徊在都市的人流车海中时,论坛中许多久已淡忘的往事又涌上心头,经历过“不知身在何方”的迷惘,也曾有过“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如今回想起来又都显得那么亲切和朴实。那种锲而不舍、誓斩楼兰的万丈豪情,今天虽已随风而逝,而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就已经是我们所有的轮回。有过几多风雨坎坷,经过多少悲欢离合,而在这回首的瞬间,所有的一切却又都化为无言的感喟,萦绕心头的也仅是淡淡的一句:三国论坛,能够认识你真好。
阅读全文

一号厨师:董卓;经常会做些特色菜,以生鲜类为主,配合汤类。拿手菜是人肉汤、烛光晚餐(创意还我漂漂拳);二号厨师:刘安;曾杀妻献肉于刘备,拿手菜是炖人肉。三号厨师:孙皓;拿手菜是炸人眼。四号厨师:华佗;刮骨疗毒,其实只是为了做一道毛血旺。五号厨师:诸葛亮;火烧藤甲兵的本事,做几个人肉串还不是小菜一碟?(其余善火攻者如周瑜、陆逊等与此类同)经理:庞统、周瑜、贾诩等。总惦记着在大堂之上宰人,有这等经营头脑,何愁买卖不兴旺?会计:王逅(上后下土,大斗进小斗出当了阿瞒的替死鬼的那个),瞒天过海、偷工减料,有他做账房先生,包赚不赔。劝酒员:孙权、关羽;一个喜欢劝酒,谁不喝得烂醉就要谁的命;一个喜欢喝酒。酒不醉人人自醉。你看他喝得满脸通红,仍旧未醉,可见适合品评好酒;领位:貂蝉。有这样的美人引领您入座,相信任何食物对您来说都无异于美味珍羞;传菜:李傕;曾经给皇上送臭肉的主,干这个也算是他的老本行了;卫生:曹操;一下子活埋了八万口,这卫生做得干净彻底。保安:太史慈;曾做过周大都督的监酒员,仗剑而立,令蒋干喝了个嘴歪肚圆,让他干这行,谁敢不结帐就走?顾客:樊稠、杨奉、李暹等,就算席间被人宰了也要做个饱死鬼。注:本文以《三国志》及《三国演义》为参照蓝本,若有混为一谈之处敬请谅解。
阅读全文

我刚才说过了,箭与子弹,虽然一冷一热,但此二者在射击和躲闪两方面仍然具备可比性。由于此二者都是远距离杀伤武器,而且都是需要一定技术才能有效发挥威力的武器,所以如果你对其发射位置有一个清楚正确判断的话,那么对于规避危险就很有帮助。反观你的现由,认为因为没人看得清子弹的运行轨迹,所以才要对其发射位置进行进行预判,而由于弓箭的运行轨迹是可见的,所以没有必要对敌射手的位置进行“提前”预判。我不得不说:您这是一个武断的结论。为什么?我问你:被射者知道弓箭者的位置,与不知道弓箭手的位置,哪一种更能有效地规避来箭?您觉得呢?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箭和子弹具备可比性。关于电影《骇客帝国》里面的故事,对不起,我从来不引用幻想小说的东西做论据,而您引用幻想片中的内容来证明您的论点,那只能是一种一相情愿的虚幻。躲箭,的确是要躲运行轨迹可见的飞箭,但是仅凭反应够快及身体够灵活,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前面讲过,这里面有一个经验的问题,而会射箭、善射箭,会增加人们在躲箭方面的经验。不会射箭的人,也许他的身体足够灵活,但是缺乏射箭的经验,相比较起来,由于没有得到“射箭经验”这一块的帮助,这方面就差一些了。而你前文也认同这样一个事实,即:“如果时间条件允许,(会射箭)当然有可能发挥作用。”你也承认了,弓箭手需要长时间的培养,他们掌握的技能是瞄准目标的能力以及对目标行动方向进行预判的能力,可是你却认为这些本领在躲箭的时候派不上什么用处。这我就不明白了,你前文不是说过:“如果时间条件允许,当然有可能发挥作用。”为何现在又把以前的观点推翻?如果辩手反复推翻自己的论断,这等于自己放弃了辩论的权利。接着讲,弓箭手通常都是群体行动,但并不象你所说,都是担负威慑或者支援任务,袁绍战公孙瓒的时候,曾命令弓箭手前出挑战,英法阿金库尔战役时时,亨利五世用长弓手与法军的热那亚弓箭手对射,而且这一战法在英法战争中屡见不鲜。说明弓箭手在战斗中经常要与对方的弓箭手直接对话,不养成一身好的避箭本领行吗?所以,非常有必要训练躲箭的技能,而不是你所说的没必要。再者,为什么说姜维与郭淮之战,正是善射之人躲箭射箭的精彩表演?能接箭的并不只有姜唯一个人不假,但是,如果姜维并不是以箭术见长,他怎么能在两匹马在山地间高速运动中返身射杀郭淮?如果这样还不能说明姜维箭术高超,如何才能说明?姜维先躲后射,完全能说明善射与闪躲的关系。另外,你说善射得名者并没有表现出来过多的躲人之处?我不是给你举了两例了吗?养由基和姜维?还不够? 所以,善射有助于躲避弓箭来袭。
阅读全文

昨日我们在论坛聊起关羽对弓箭的防御力,便引出一个问题:善于射箭是否有助于躲箭?在下以为回答是肯定的。因为躲避弓箭虽然需要反应,但仅有反应没有经验远远不够,所谓会射即是会躲,即是讲求一个经验,否则你反应再快,但缺乏经验也是枉然。善射之人能够更清楚地知道箭发出以后的飞行路线、劲道以及放箭的时机、角度及风力的影响等等,这是射手的基本功。一个谙熟这些门道的内行,比不懂射术的外行肯定更知道如何躲避弓箭的来袭。某电影有这么一个镜头:一位著名的杀手来到银行取酬金,忽然发现银行对面有一个钟楼,于是他便对同伴讲:狙击手一定隐藏在钟楼顶层,因为换了我也会选择这个最佳位置。他的同伴便依照他的吩咐,悄悄摸进钟楼搜索,果然发现了刺客。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正是如此。就象现在打仗时一样,精于射击的战士比不会开枪的人更知道如何隐蔽自己,躲避枪子。至于躲箭,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尽量判断对方射箭的位置方向,根据风向和射角判断对方射出的箭的飞行轨迹和大致落点,进行预判并闪躲。而一个不会射箭的人是绝做不到这一点的,所以中箭的机率就较大。大家都听说过养由基射箭躲箭的故事,他先让对方射三箭,全都躲了过去,这就是射箭者躲箭的功夫。接着,射术不精的对手却被他一箭射倒,这就是一个明证,善射者必善避箭。所以对于高手来说,即便在瞬间判断箭的来袭与躲避方式,时间也足够。有的朋友讲:躲避弓箭只要反应快就行,跟别的没关系。诚然,避箭虽然需要反应,但仅有反应没有经验是远远不够的,所谓会射即是会躲,即是讲求一个经验,否则你反应再快,但缺乏经验也是枉然。 当弓箭袭来时,躲避的方向一定要与弓箭来袭的相左,而如果不能清楚地判断箭的速度、轨迹和落点,措施不力,躲的方向不对、没有找好避箭的地方,则有可能正好被来箭射个正着,对于骑马运动中的武将更是要求如此,对方在射移动的物体,如果自己不能准确判断敌人射箭的时机和来箭的方向,会被伤及要害部位,而要清楚地明了这其中的门道,非是箭术高手不能为之。否则不就跟被猎杀的野兽一样了吗?虽然野兽们的神经反应及身体灵活度可能更高。再看姜维与郭淮之战,正是善射之人躲箭射箭的精彩表演。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你说了那么多,但当箭矢如雨飞来之时,你经验再丰富也躲不过去,这便和所谓的经验没有关系。我说那要看来箭的密度,如果是密度极大的情况,无论是谁肯定都躲不过去,那么咱们谈的这个问题就没有意义,因为你要讨论的是在箭的密度极大的时候武将对弓箭的防御力,那就不用讨论关羽对弓箭的防御力了,换了任何人都只能是死路一条,大家都一样,所以就不存在关羽箭防低的问题。如果箭簇间的密度不是太大,存在躲避的空间,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擅长箭术的武将便有用武之地了,因为他更懂得射箭的方式方法,更容易在极短时间内大致判断出几路来袭弓箭的角度方向,很好的利用箭簇之间的缝隙,判断作动作的时机,采用较为合理的方式方法躲避交织火力,防范保护要害部位。相比不会射箭之人,那么就有了一定的生存机率,反观不懂弓箭使用者,面对这种紧急情况更容易引起慌乱,便易露出破绽从而被攻击得手。有的朋友又问:“如果时间条件允许,当然有可能发挥作用。可是在战场上需要躲箭时,通常都不会有所谓条件允许你进行判断的机会吧?”首先我要反问这位朋友:是不是在战场上,永远都不会出现允许躲避者进行判断的条件呢?一次都不会有吗?如果有,哪怕只有一个,那你就不能说会射与会躲全无关系。这是一个简单的逻辑推理。第二,往更深一层说,战场上弩箭交织甚急的情况不是没有,但也未必每次都能碰上,即便碰上了,除非那种密不透风不可讨论的情况,射术精良的战士其躲闪能力也必然要强于不懂得弓箭使用的人,因为他更能了解对手,知道对手们会采取何种方式方法来攻击他,而自己应在来袭的几支箭的缝隙中采用何种方法规避更为恰当。正所谓熟能生巧,知彼知己,故此生存的机会便更大。反观不懂的箭的人,几支箭射过来,由于不清楚箭的走向、落点、速度,一时不知道倒底该躲哪支箭,慌乱中就有可能被射中。第三,再往更深一层上说,古代战争基本上都是在视距范围进行的作战,多是以近战为主,而在近战中箭如雨下密不透风的情况几乎难以出现,因为敌我混杂,存在误伤友军的可能,因此这时更多出现的是冷箭或一对一的情况,这个时候,便出现了允许躲避者进行判断的条件,于是便正如你所说:“如果时间条件允许,当然有可能发挥作用。”所以这时射箭高手躲箭的余地就更大了。
阅读全文

第二条,曹操的打架杀人的本事不见得在典韦等之下,但是他更长于治国治军、用兵打仗,这部分是史书中要着力说明的事情。我想哪一个史学家包括陈寿,总不能暄宾夺主、本末倒置吧。他要突出的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所做的事迹,而不是打手、警卫、刽子手或是什么别的。第三条,《世说新语》这条我就知道会有人问起,但没想到居然是你,哈哈。我来告诉你吧。自以为形陋不见得是真正的形貌不扬,这是两个概念,别搞错了。再者,匈奴使者看见太祖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一言不发,就看出他是个大英雄,这不恰恰证明了曹操的相貌奇伟,超于常人吗?这正好证明了我的观点呀。最后,我的原话:“试想:谁愿意跟着一个身高仅一米六的矮子去打仗?”是一个疑问句,是我问的问题。你想知道吗?那现在我要告诉你,答案是: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人不愿接受这样的领导,但也有许多反例。哈哈,以后不要随便反驳我的疑问句啊。(哈哈,开个玩笑,这个地方的确是我的失误。)
阅读全文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