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朝廷的第一次任命第二天一大早,我们来到了黄河边的渡口,当然这时候河水清澈,还不叫黄河,就单叫一个“河”字。从这里逆流而上,可以直达河内郡孟县的孟津渡口,而且也避免一路上不必要的骚扰,毕竟黄巾等大多聚山为王,凭险而守,黄河之中难以回旋,官军讨伐容易,除了一些蒙人骗钱的小毛贼,基本上还是安全的。渡口中早已准备好了三艘大船,我们只留下我和公孙瓒手下的150名弓箭手,其余人马均返回平原郡城,大江之上倘若有变,当以弓箭为先。使者、公孙瓒和我各居一艘船,公孙瓒居前,使者居中,我断后。白日无事,大家多于使者船上饮酒谈天。因为是逆流而上,船速不是很快,沿途欣赏一下风光,吹吹河风,心情也不由得变得轻松一些了,毕竟我们是从另一个时空来的,心里有很强的新鲜感,很快就被这里的景色所吸引,昨天的难受也慢慢淡了些,大家的话题也转到各地的景观风土人情上了。汉代时,中国北方的气候比现代要温暖的多,河南和河北南部即使是冬季,黄河河面也不会上冻,所以曹操才能从建安4年8月一直到第二年10月隔黄河和袁绍对峙。现在正是3月,两岸绿树初芽,百花待放,风光旖旎,宛若江南。我们5个更是对什么都感到新鲜,关羽和张飞也是第一次坐大船游黄河,玩兴正浓。今年是公元188年,孝灵帝中平5年,刘备28岁,关羽27、张飞26,自黄巾起义以来,已经过去了3年多,朱隽185年已经官拜右车骑将军,公孙瓒初为涿县县令,继而随太尉张温升为校尉,统领幽州乌桓突骑三千,讨伐凉州鲜卑,虽然因为手下乌桓人不愿远征,大批逃亡,最后无功而返,但是已经打通了朝廷的关系,此次进京据说还要升官。曹操在黄巾之乱前就已经是骑都尉,现在已经是议郎,参与朝政。孙坚在黄巾之乱前也已经是郡司马,继而为太尉张温手下参军,后为议郎,去年长沙区星造反,以孙坚为长沙太守,讨击平之,年纪轻轻就已经封乌程侯,可以说是最风光的一个了。只有刘备,因为不会打点关系,这几年都默默无闻,始终只是个义勇军首领,只不过是个民团,如果不是天下不稳,到处造反不断,恐怕早已经被解散回家了。总算朱隽还记得有这么号人,真是搞不懂,卢植不是刘备的老师么?怎么也不提拔提拔?看来这个刘备实在是本事有限,至少他的老师卢植就不会很欣赏他。不知不觉10几天,一路无事,顺利到达了孟津渡口,孟津乃是大渡口,远远望去,熙熙攘攘,一片繁华。我们大部登岸,留下100人守船,其余50人雇来一个骡马队,运送各种礼物,我这时候才想起来自己什么都没有带,别的不说,起码得给朱隽和卢植带点什么,一个老上司这么多年了总算是没有忘了自己,另一个是自己的老师啊。我赶紧叫上关、张、王、郭、杨5人,带上几个亲兵,上街去挑选了一些礼物,倒也没有什么贵重的,只不过是日常交往的礼节罢了,刘备这个穷光蛋也没钱啊。从孟津到洛阳只有35里路,到了洛阳还是上午巳时,10点左右,到了朱隽安排好的住处安顿好后,自然是先和使者一起去府上拜访朱隽。到了朱隽车骑将军府,使者先去通报,我和公孙瓒到客厅等候。不多时,伴着一阵爽朗的笑声,朱隽身着官袍从屏风旁的侧门大步而入,我和公孙瓒急忙起身行礼,朱隽快步上前托住我俩的手:“二位不必多礼,我等虽官分上下,然同阵杀贼,不分先后,今日但叙旧,无需殿堂之礼。”大家分宾主坐下,朱隽笑着对我说:“玄德公别来无恙?”我于座上欠身致礼:“不敢劳车骑挂心。”朱隽接着说:“自黄巾一别,已近4年矣,前日听卢尚书提起,公今尚为白身,不禁感慨,念公等出生入死,身冒矢石,忠心讨贼,不想竟无尺寸进身。此吾之过也。”我心想:“即使是你推荐了又能怎么样呢?刘备又没钱贿赂那些宦官,最后还不是没戏。”嘴上却赶紧说:“尽忠报国,乃我辈份内之事,哪里值得车骑将军夸奖。”朱隽哈哈大笑:“玄德公不必过谦,前日我已秉明皇上,不过这几日就将按功论赏。”我心下迟疑,为何过了这么久才想起要奖赏几年前讨伐黄巾的功劳呢,于是再问道:“备虽曾秉义讨贼,然时过境迁,恐不堪圣听。”朱隽听我这么说,叹了一口气,“这其间却是有些原因的,当日剿灭黄巾回京面圣,其实早已将公等军功报上,不想十常侍弄权,揽功诿过,又大肆收取贿赂,无贿者皆不得赏,玄德公又不是那等人,就此耽误下来。近日中山相张纯、长沙贼区星相继为乱,庭议当举往日讨黄巾有功者,以镇抚地方,因此圣上才下旨重新论赏昔日剿黄巾之劳,吾也因此才得重提公等旧功。”原来是这样啊,怪不得我以前读史书时总是觉得奇怪,刘备为什么到了这么晚才得以受官职,至于《三国演义》中这段就更写得不明不白,张钧184年3月黄巾刚起就已经被皇帝杀了,哪里能为刘备上什么奏折啊,而且《三国志》注解中引《典略》说,刘备讨张纯募兵在前,得安喜尉在后,而张纯造反是在187年啊,刘备也不可能在洛阳一呆好几年,这几年刘备应该是依附于公孙瓒才对。我又装模作样的谦虚一番,朱隽问起公孙瓒的近况,大家接着又海阔天空的谈论一气,我主要是听,听得差不多明白了才说两句,就这样混到了午饭时间,公孙瓒给个眼色,我们赶紧起身说时候不早,还得拜访恩师尚书卢植,向朱隽告退了。回到住处,大家先吃过午饭,然后又去拜访卢植,刘备和公孙瓒同在卢植门下学习,见了老师自然是执弟子之礼,和在朱隽处不同,卢植直接在书房和我们谈论。我对他们的关系什么的都不清楚,只有唯唯诺诺,估计也没给老师留下什么好映像。不过我估计以前刘备的学习成绩也就是那么回事,肯定不如公孙瓒,看那情形,读书的时候好多事还多亏公孙瓒罩着呢,所以卢植也没有太在意我的表现。在洛阳城里逛了几天,说得不好听,还真是乡下人进城了,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觉得好玩,差点就露了马脚,要知道刘备本人当初也是在洛阳城里呆过的。好不容易熬到了日子,估计是朱隽和卢植还是帮了一些忙,我也没干啥,任命书就下来了,倒也没有什么上殿面君,不过一纸文书,任命我到冀州中山国安喜县当县尉。好啦,上任去啦!再呆下去就要露马脚啦,这里对刘备熟悉的人还真多,尤其是卢植、朱隽,已经有些对我注意了。这日正在收拾东西,公孙瓒转来,闲聊了两句,他突然说:“贤弟近日就走么?我记得你在洛阳尚有故人,为何也不去拜访一下?”我一听不好,要糟,只得又装作糊涂:“不知兄台所言是那位故人?”公孙瓒笑道:“贤弟真是糊涂了,就是你经常在我面前提起的那位曹操啊!他现在官居议郎,听说皇上很赏识他,不久就要成立西园禁军,曹操很有可能担任禁军校尉。”曹操?!刘备这时候和曹操很熟吗?!我怎么不知道?!我故作犹豫:“往日讨伐黄巾时确实有旧,无奈我如今身微官卑,怎好打扰?”公孙瓒有些吃惊:“你往日不是说深敬曹操,说此人胸怀大志,倾心结交天下英雄,不以贵鄙论人,亦与弟为良友,今日怎么又出此言?”不会吧?曹操和刘备?良友?!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我只有硬着头皮上了:“愚弟实有所愧,当日一起讨伐黄巾的兄弟如今都已拜官封爵,只有小弟困顿疲鄙如此,怎好相见?”公孙瓒大笑:“不想贤弟竟作如此女儿态,”继而正色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时不予,贤弟岂可自轻轻人?”我大为惭愧,没有想到公孙瓒居然能说出这席话来,不愧为日后一方诸侯,果然是有他的过人之处。我急忙起身长辑一礼:“谢兄长教诲,愚弟言误了。我即刻备礼前去拜访。”
阅读全文

所有的资料都说,魏国的军队士兵来自军籍户,并且大规模的屯田,那么就只有陇右的军籍户和屯田都没有了?难道还要我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证明魏国的制度是不是在全国实行的?至于“陇右的小麦能够满足5万军需”的问题,你怎么解释最后一次诸葛在渭水屯田“以为久远”?诸葛能有多少士兵屯多少田,5万?照你的说法,诸葛岂不是算不清自己屯田够不够5万军队吃?如果诸葛的计算确实这部分屯田足够了,那么你所有的说法都不成立了。除非你能证明诸葛的思维有问题,否则陇右的小麦就绝对能够满足5万军需。漕运粮食不够才会出现割百姓麦子的?从关中到陇右有多远,有没有汉中那么远?地势如何,有没有秦岭那么差?难道下雨就比秦岭运粮还困难?雨是不是下到了7月?如果只下到3月,是不是可以证明魏军连1个多月的粮草都没有?为什么你坚持关中到陇右不能满足魏军的需求,同时却非要说秦岭运粮可以满足诸葛从2月到7月?难道史书中只写了司马缺粮,而没写诸葛每次都缺粮?凭什么诸葛千里运粮你却认为没有当地补充可以撑到7月?你的依据何在?而司马本土作战却还顶不过诸葛,难道诸葛千里带来的粮食比司马在本地收集的还多(如果照你说的,司马在本地收集到了的话)?如果你坚持认为魏书等是对的,1、请证明诸葛在渭南屯田的收获肯定不能够诸葛7万军队用,也就是说这种屯田是不能达到和司马长时间对峙的目的的,请据史料说明,不要推测。2、请证明诸葛纯粹靠汉中运输能力至少够3个月的。如果姜维有过也可以。同样也只能是史料说明。3、如果你不能证明这两点,我以前的关于汉中运粮只够最多2月的说法就是对的,毕竟我有具体的史料作证有三次是这样的。而且仅有的2次诸葛驻军超过3个月的,都是在2月进入陇右,如果你认为诸葛没有获得当地的补充,请解释这两次为什么可以呆5、6个月这么久?而在此之后,姜维还有很清楚的例子证明后来的蜀军运输能力也还是只够最多2个月,我前面的文章也具体地说过了。还有蜀国灭亡的那一战,钟会也是通过秦岭运粮,同样到第3个月(10月)粮草也紧张了,而且他还得到了阳平关的所有粮草,而这是蜀国6万军队的粮草。
阅读全文

张老三谨回刘备刘玄德大哥足下:首先,我得声明我也是一历史菜鸟,基本上都是不清不楚的,只不过特别喜欢胡打胡闹罢了。至于大家看不过要扁我么,也是应该的,一概欢迎,:),看到有让人不舒服的地方,你就多包涵包涵吧。第一、你说你在google才搜到,很多时候关中也可认为包括巴、蜀在内。可是我从来也没有在任何地方见到过有这种说法,实际上这三个地方无论是什么时候都从来没有被混到一起说过。刘邦的例子最能说明这个问题,《资治通鉴》:1、“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闻项羽号章邯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已而项羽至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刘邦刚灭秦时根本就没有进入到过汉中。这里说得很清楚,“羽号章邯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闻沛公已定关中”,这里的关中没有一点迹象和汉中有关系,更谈不上巴蜀了。2、“韩生说项羽曰:“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羽见秦宫室皆已烧残破,又心思东归”……同样,这里也写得很清楚,关中“阻山带河”,阻山是指的南边的秦岭山脉的阻隔,带河是指的东面和北面的黄河阻隔,河是黄河的专有叫法(那时候第一黄河不黄,第二当时人们北方见到的几乎所有的河都是要流入这条“河”的。南方的也都流入一条河流,同样也有个专门叫法“江”,就是指长江),其他的也都有自己的专有叫法,象洛、渭、泾、渚、淮、沮等等。“四塞之地,地肥饶”,摆明了就是一个盆地,而且是“秦宫室”所在的盆地。这个南有山脉,北、东有黄河的盆地,我想你不会认为是包括汉中吧?秦岭是中国地理上很重要的山脉,中国南北的分界就是这条山脉,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就以秦岭为分水岭。秦岭的险阻远比大巴山等(汉中和蜀中的分隔)要厉害得多。所以曹操几乎不能越过秦岭打赢张鲁,而张鲁却可以大摇大摆的越过大巴山去打刘璋,而刘璋居然也挡不住,需要请刘备入川,原因就在此。3、“项羽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项羽怒曰:“怀王者,吾家所立耳,……固当分其地而王之。”诸将皆曰:“善!”春,正月,羽阳尊怀王为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徙义帝于江南,都郴。二月,羽分天下王诸将。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羽与范增疑沛公,而业已讲解,又恶负约,乃阴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之。”乃曰:“巴、蜀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路。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都废丘。……立欣为塞王,王咸阳以东,至河,都栎阳;立翳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汉王怒,欲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萧何谏曰:“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这里就说得更清楚了,“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之。”故立沛公为汉王。什么叫“迁人”?就是犯人对吧?这样的流放犯人的地方,你认为当时秦国都是把犯人流放到富饶而美丽的地方去么?……“乃曰:“巴、蜀亦关中地也。””初看,好象是这里说的确实就是巴、蜀也是关中。可是,老天,这是项羽为了事实上“流放”刘邦,而仗着他的强暴说的完全是没有道理的话啊,否则他又何必要去强迫义帝改变当初的约定?甚至要把义帝给流放到当时是荒芜之地的现在湖南的郴洲地区去?如果项羽的这句话可以作为巴、蜀是关中的证据,那么日本占领过朝鲜,就说朝鲜也可以算是日本一部分,岂不是也可以成立了?而你却说,刘邦就因此被封在汉中。我实在是不知道你这句话里的“因此”是怎么得出来的?难道这么明显的“阳”谋,完全是摆明了在说:“你丫就是弱,老子就是强大,我说是啥就是啥”啊。你再看看刘邦的王号,到底是“关中王”还是“汉王(都城南郑在汉中)”?难道你又可以得出结论说,汉中包括关中?下面继续封的关中三王,请注意,这里提到这几个地方,全部都是分开说的,即使是刘邦的封地,也是明明白白的分开说的“王巴、蜀、汉中”。而且萧何明确说“汉中之恶”,当然比死好些。司马迁《史记—平准书第八》记载:“唐蒙、司马相如开通西南夷的道路,为此凿山劈岭,修路一千多里,以扩大巴蜀与外界的联系,巴蜀的百姓疲惫不堪了”。可见,西汉初的时候,从巴蜀通往外面的道路还是非常的艰难的,以至于修了一下路,司马迁就认为整个巴蜀的财力物力都毫干尽了。你说:“萧何没木牛还是从五尺道把川粮运出来了。”这个说实话,我不太明白萧何什么时候运过?“张良送至褒中,汉王遣良归韩;良因说汉王烧绝所过栈道”;……栈道都烧掉了,这么说,五尺道不是栈道喽?“汉王……部署诸将所击。留萧何收巴、蜀租,给军粮食。八月,汉王引兵从故道出,袭雍;雍王章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于废丘,而遣诸将略地。塞王欣、翟王翳皆降,以其地为渭南、河上、上郡。将军薛欧、王吸出武关,因王陵兵以迎太公、吕后。项王闻之,发兵距之阳夏,不得前。王陵者,沛人也,先聚党数千人,居南阳,至是始以兵属汉。……张良遗项王书曰:“汉王失职,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东。”又以齐、梁反书遗项王曰:“齐欲与赵并灭楚。”项王以此故无西意,而北击齐。”……这里环环相扣,写得很紧密,八月汉王引兵从故道出,这个故道是原来进川的栈道吗?还是说很久以前走的、现在走的人少的路?从我得到的各种信息看,似乎是后面一种解释,刘邦表面上让人大修栈道,实际上从一条已经很有人走的路(我记得是子午谷?)出敌不意没有什么阻挡的就出了秦岭。我就不太明白,萧何不把粮草从这条路走,紧跟大军供应大家饭,却非要去走走什么五尺道么?还是五尺道就是刘邦走的这条路的名字?出了秦岭,在陈仓打败了雍王章邯,其实我一直挺奇怪(受司马懿的影响),这个雍王章邯为什么要出击呢?他好好的把营盘扎结实了,象司马那样死活不出来,那我们倒是可以真的看看萧何从汉中运出来的粮食到底能让韩信吃上几个月?看看在唐蒙、司马相还没有修路以前,萧何是不是就能不用木牛流马就能供应大军的几个月的粮草。可惜,章邯这个傻瓜,居然主动出击,哎,我就搞不明白这点,然后被打得大败,结果还不快点跑回家躲好了,他跑跑觉得不过瘾,又停下来让别人一顿暴打,这回答是老实了,咸阳都不守了,跑到一个什么废物那去了。结果,刘邦轻松搞定咸阳,“塞王欣、翟王翳皆降”。可惜啊,一个可以为我们演示萧何和诸葛亮运输能力大比拼的机会就这么失去了。“河、渭不是把四川的粮食运出,而是运天下的粮食来“西给京师””,这我知道啊,可是我不知道你这粮草是怎么大量及时地从四川运出秦岭和大巴山到达河、渭的。第二、秦的统一战争到底是关中为主还是巴、蜀、汉中为主周安王◎ 十五年甲午,前三八七年年秦伐蜀,取南郑。……开始得到汉中一部分◎ 七年己未,前三六二年秦、魏战于少梁,魏师败绩;获魏公孙痤。秦献公薨,子孝公立。孝公生二十一年矣。是时河、山以东强国六,淮、泗之间小国十馀,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皆以夷翟遇秦,摈斥之,不得与中国之会盟。于是孝公发愤,布德修政,欲以强秦。……秦在汉中和楚争夺,大家都把秦当成“夷翟”,不是当时的“中国”。◎ 八年庚申,公元前三六一年孝公令国中曰:“……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于是卫公孙鞅闻是令下,乃西入秦。……求见孝公,说以富国强兵之术。公大悦,与议国事。◎ 十年壬戌,公元前三五九年卫鞅欲变法,……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开始变法,“僇力本业”,也就是“耕织致粟帛”。“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句话我理解是“从事商业这种末利(和本业相对)行业,而变得懒惰,以至于贫困的,全部没收他的财产。”商鞅的变法用了十年的时间有了成效,秦国开始成为稳定的强国。◎ 三年癸卯,公元前三一八年楚、赵、魏、韩、燕同伐秦,攻函谷关。秦人出兵逆之,五国之师皆败走。……离商鞅变法已经有41年了,秦国连巴蜀的影子都还没看见过,但是六国已经害怕得不得了,这一次是六国第一次完整合纵,却被秦人“出兵逆之”,不是躲着守城,轻松大胜。◎ 五年乙巳,公元前三一六年巴、蜀相攻击,俱告急于秦。秦惠王……从错计,起兵伐蜀。十月取之。……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秦国前361年变法,10年后也就是前351年秦国已经强大了,在秦国已经强大了35年后,秦才得到巴蜀,锦上添花,但是主要意义还是在军事上,因为此时楚国还是占着汉中郡、汉北和上庸,这里基本是前线。周赧王◎ 三年己酉,公元前三一二年春,秦师及楚战于丹杨,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匄及列侯、执珪七十馀人,遂取汉中郡。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夺取汉中郡,这时候秦在巴、蜀的统治才真正和关中连成一片,才开始具有实际意义。被楚国卡在中间的情况被消除了。但是汉中、巴地的情况还是不是很好,这里还是前线,因为上庸和汉水以北仍然在楚国手里。蜀地可能已经安定一些了。◎ 三十五年辛巳,公元前二八零年秦使司马错发陇西兵,因蜀攻楚黔中,拔之。楚献汉北及上庸地。……这时候距离秦得到巴蜀有36年,得到汉中郡有32年了。可是秦国还是从老家陇西出兵,我举得像这种需要从千里迢迢之外越过两座很大的山脉,出兵前去的情况,基本可以肯定巴蜀当地时农业以及人口状况还是不行,平时根本不能满足常驻军队和补充军队的要求。可能各种土特产、经济作物之类的比较多,可以给秦的经济方面带来一些好处。经过这一仗,秦才真正解决了巴地、汉中和蜀的问题。“楚献汉北及上庸地”。◎ 三十六年壬午,公元前二七九年秦白起伐楚,取鄢、邓、西陵。……这时候,不再是前线地带,巴蜀应该才有可能好好发展。始皇帝◎ 元年乙卯,公元前二四六年韩乃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凿泾水自仲山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之。郑国曰:“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乃使卒为之。注填阏之水溉舄卤之地四万馀顷,收皆亩一钟,关中由是益富饶。……“舄卤之地”应该就是盐卤之地吧,这里也说得很清楚,这些原来的盐碱地有水灌溉以后,产量全部都可以达到亩产一钟。具体这一钟是多少,我还真搞不清楚,不过毫无疑问是高产的。那些原来就不是盐碱地的地方的产量应该也不会差,是吧?这里也是说“益”富饶,说明原来本来就是富饶的。我在这啰里啰唆说了一大通,资料也堆得有些过分,不过至少可以证明巴蜀一带不过是在秦已经强大到令六国胆寒时,才开始纳入秦的势力范围的,而且因为楚国的强大,秦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在这里和楚对峙,到了最后,还是只有从陇右一带征兵不远千里地来到蜀,可以说,巴蜀一带对于秦国,不过就是地理战略意义和土特产的意义,真要说这里当时能生产多少粮食,我还真是找不到一点点文字讲到巴蜀当时的粮食。倒是关中高产,随处可见。“将军您先说秦国在商鞅之后才是农业国家,又说他们不是饿着肚子,2年没吃饱去打晋国,将军想说明什么?是那时候秦国野蛮未开发农业不发达,还是秦国农业发达,挨了饿也很快恢复了元气?”……很简单,这时候秦国农业绝对不发达,但是就凭着这土壤,只要气候不太过分,收成就比别地方的好一些。气候总是有变化的,10年总得有一灾吧?就现在湖南还老发洪水,还不是有地方田都被淹了,也有一些死了的,你总不能要求历史上好的地方就没有灾荒吧?10几年里有那么一年不下雨,或则飞来一些蝗虫,这都很正常啊。你没看见解放前河南的老百姓和安徽的老百姓多少逃难的,还不不是一年两年的,可是请问,这是因为河南的土壤不好?还是因为安徽气候不适合人住?同样《史记—平淮书第八》:“今上(按:指汉武帝)即位不几年,那时自汉朝建国七十多年之间,国家无大事,除非 遇到水旱灾害,老百姓家给人足,天下粮食堆得满满的,少府仓库还有许多布帛等货材。京城积聚的钱币千千万万,以致穿钱的绳子朽烂了,无法计数。太仓中的粮食大囤小囤如兵阵相连,有的露积在外,以至腐烂不能食用。普通街巷中的百姓也有马匹,田野中的马匹更是成群,以至乘年轻母马的人受排斥不许参加聚会。居住里巷的普通人也吃膏粱肥肉。”“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大饥”在那里?这里就是很明确的“自汉朝建国七十多年之间”,不包括秦末。淝水之战后,也有“关中饥荒,人相食人”的情况。秦末汉初的时候,关中也遭过大灾,发生了饥荒。没错啊,可是这人杀人,和我说的关中高产,可以养活很多人有什么矛盾么?就是粮食从天上往下掉,也得人活着才吃得到是不?这军阀混战,人民连种粮都种不了,难道还真要让天上下种子,田里自己往上长粮食啊?这点可能是我错了,李郭之乱“初,帝入关,三辅户口尚数十万,自催、汜相攻,天子东归后,长安城空四十余日,强者四散,蠃者相食,二三年间,关中无复人迹。”不过我还听说有更惨的,曹操打徐州所过之处无一活人,屠杀(驱散)上百万,曹操为父报仇一共打了两次,可是好像徐州在当时还不算很差的地方噢?人也还不算少噢?不知道杀了吕布以后,徐州能不能和关中比一比?张鲁降,张既说太祖拔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及三辅。……是时,太祖徙民以充河北,陇西、天水、南安民相恐动,扰扰不安,……。太祖将拔汉中守,恐刘备北取武都氐以逼关中,问既。既曰:“……”太祖从其策,乃自到汉中引出诸军,令既之武都,徙氐五万馀落出居扶风、天水界。……唉,问题太多了,有点烦了,大哥你虽然是刘备,也要体谅一下我啊。看看这里曹操都在干什么?把人从汉中搞到关中,然后把陇右的人搞到河北,然后又把汉中的人搞到陇右……这只能证明在曹操的统治下,河北人死光光了,陕西、甘肃的人口已经超过了河北,所以只是长安没人呆,周围稍微远一点的地方的人还挺多,至少比河北的人多,对不对?至于最后那次从汉中把人迁出来,根本和关中有没有人无关了,纯粹是对付刘备的三光政策,和哪里人多,哪里人少,完全没关系。“洛阳修宫殿和关中有什么关系”《高堂隆传》有明帝“力役不止,农桑失业”至使“天下凋敝,民无儋石之储,国无终年之蓄”之说。这个么,在下抖胆问,大哥您觉得会不会?洛阳汇集天下财富,自己都这样了,还能给谁提供些啥啊?
阅读全文

有一点实在无法让人信服,就是所谓的魏军粮尽和关中低产,第一、粮食的产量的问题:其实关中决对不是你说的粮产量不高的地区,恰恰相反,关中自古以来一直是全国粮产量最高的地区。现在西北春麦区小麦单产仅次于长江中下游及黄淮冬麦区,而居春麦区之首。一般亩产100公斤左右,请注意这是在现代干旱气候下的产量,其中灌区平均亩产可达250-300公斤左右。你之所以会有关中产量低的这个概念是因为现在西部干旱了,但是在汉代的时候,关中地区植被丰富,降雨充足,黄土是非常肥沃的,而且还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特性,就是自肥性,黄土不需要人为施肥,就可以自动自己从深层把养分集中到上层来,所以关中的产量是全国产量最高的地区,不然你认为秦国是靠什么统一六国的呢?关中又是凭什么支撑刘邦打下天下的呢?即使是现在,其土壤肥分也只有东北的原始黑土可以媲美。现在的西部问题是植被破坏、干燥缺水而已,只要有充足的水供应,其亩产达到100—150公斤是根本没有问题的。杂交稻的产量几乎增长了3-5倍,原来水稻的亩产也就是150-200公斤左右。但是麦子的品种不象水稻这样有大幅度的品种改变,现在的麦子品种主要注重质量的改进(为了出口以及做面包、饼干等的要求),基本在产量方面增加并不大(具体我不清楚,但是从现在全国平均亩产不到200公斤来看,应该增加不多)。第二、曹魏的军队屯田措施早在赤壁之战前就已经开始实施了这一点我想根本不用我证明。那魏军缺粮就非常可笑了,请问魏国在关中一供养了多少兵?有没有100万军队在关中对抗诸葛亮?我知道早在战国时期,秦国就曾经召集过60万军队一起出征楚国,平时的常备部队至少30万,可是我从来没有听说秦国缺过粮食,只听到全天下的财富的1/3都是秦国以天下1/5的地盘创造的(当时秦国主要就是抓粮食和训练)。刘邦争夺天下的时候,所有的粮食、军需都是关中提供的,我只知道刘邦从来没有匮乏过军需,他从来没有因为军需不够而退过兵,而且他逃跑的时候好像都是全丢掉。相反倒是占据了河南以南广大地盘的项羽最后没粮了。请问,在曹操军队屯粮措施实施了数十年后,广袤肥沃的曾经长时间可以为60万部队提供粮草的关中,居然需要从别的地方运粮?!这可真是一大奇闻,据我所知,关中地区一直到隋唐以后才开始从外面调粮的,而那时的长安正是极盛时期,城市人口早就过了百万,这时的长安城里有多少人不种粮只吃粮,大家可以自己算算。如果司马懿现在需要从外面调粮,那么请问是关中的百姓和军队上一年都玩去了?没人种地?还是粮食大部分都被诸葛亮给抢去了?逼得司马懿只好从外地调粮了?第三、现在小麦的成熟期的问题:1、我先来举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地区的例子,就是位于关中东南、汉中西北与河南西部交界处的商州地区的小麦种植情况:商州地区的农业气候区分以下几类: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①低热农业气候区,海拔543-650米。小麦成熟期为6月1日-10日。年平均气温13.8-15.3度,年降水量642.6-695.7毫米,无霜期215-224天。该区降水欠缺。②中温农业气候区,该区分两类,第一类地区海拔600-800米。小麦成熟期6月11-20日。年平均气温12.1-13.6度,年降水量664.4-739.8毫米,无霜期205-214天。该区光、热、水资源较好,1年可两熟或间作套种两熟。二类区海拨750-1000米。小麦成熟期为6月21日-30日。平均气温10.4-11.9度,年降水量721-815.1毫米,无霜期195-204天。本区光、水资源较为丰富,热量资源稍有欠缺,1年可间套2熟,③高寒农业气候区,本区亦分为2类。一类区海拔950-1200米。小麦成熟期7月1日-10日,年平均气温8.7-10.3度,年降水量769.3-890.4毫米,无霜期185-184天。本区降水资源丰富,热量欠缺,1年1熟。二类区海拔1150-2087米。小麦成熟期7月11日-20日,年平均气温8.6-7.1度,年降水量871.7-1224.6毫米,无霜期175-184天。本区降水资源十分丰富,光热量资源贫乏,1年1熟,有时甚至1尚且不足,应退耕还林。好了,这是同一个地区的小麦成熟期情况,可以清楚地看见平均气温降低2度,成熟期就推迟10天。另外还有一个例子:解放军报 2002年06月15日 第4版《全国小麦收割已过大半》:“据介绍, 今年长江流域低温阴雨,小麦成熟期推迟,而北方地区5月中旬干旱高温,成熟期 提前,南北小麦产区麦收时间差缩短了2天到3天。”其实只要对小麦有了解的,都知道小麦对于气候,尤其是温度(即使是短期的温度变化)是非常敏感的。2、目前国内的小麦收割时间:在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编印《全国跨区机收工作动态》2000年第二期《川中麦熟推迟 豫南提前开镰》“四川攀西地区的安宁河谷,是全国小麦成熟最早的地区之一,往年于4月20日左右开镰,…但是由于受气候影响,今年攀西地区小麦成熟期较上年推迟了10多天,…到5月20日,攀西地区的小麦已基本抢收结束,…五月底麦收结束后,部分联合机将北上转移到陕西、甘肃等省作业。…河南等地区的小麦已于5月22日开镰。…据5月24日统计,河南省完成机收小麦面845万亩。”2000年第五期《全国跨区机收小麦会战进入高潮》“由于长江以北地区遭遇连续干旱天气,小麦成熟期提前了3~7天,…截至5月30日,…云南、四川、湖北等南方省份的麦收工作基本结束,安徽、江苏、河南省的麦收工作进入高潮,山西、陕西等省的麦收工作已经开始。”我查了一下,2000年4月20日是农历3月15谷雨。可见即使是现在四川也确实是有麦子在农历3月中旬熟的,河南的麦子成熟的也早一些,基本在农历4月中旬,陕西在农历4月下旬。虽然全国一般是在农历5月(公历5月底到6月中旬)。
阅读全文

----------第四章    情至深处方有英雄泪----我们几个就这样凌晨练武、日出演兵,再加上和公孙瓒互相拜访谈论,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了。连着几天下来也就有些习惯了。这天上午十点多(也就是古时的巳时)我们还是和和前几天一样,开始骑马拼杀的练习,同时也指点王郭杨的功夫。才刚刚开始,就被一个公孙瓒派来的亲兵打断了,一个执勤的什长带着他过来,行过礼后说:“太守大人令小的请各位到府上,据说是车骑将军朱隽派人过来了。”----朱隽是刘备讨伐黄巾时的最后一个顶头上司,战事结束后朱隽上京面君,走之前曾对刘关张三人说要向朝廷申报三人的功劳,这次派人过来肯定是让刘备进京了。不过我早就知道结果了呀,只不过是个小小的县公安局长(县尉)而已呗,还得费老鼻子劲,真是没意思。----我们准备了一下,直接来到公孙瓒的府上。门口的亲兵已经得到通知,把我们直接领到大厅。公孙瓒下堂来迎,向朱隽的使者介绍我们几个。使者说:“车骑将军让我通知几位大人,朝廷不日将论功行赏,请各位大人早日入京,车骑将军已经为各位准备好了下脚的地方。”公孙瓒说:“这次我也要去洛阳,不如明日大家一起动身,就在校场会合吧。”----第二天一早,我们点齐500人的兵马,来到平原国的校场,公孙瓒也点了马步精卒500人。天下不太平,这里离洛阳又远,一路上都有聚众抢劫的土匪和打劫来往朝廷官员的各股黄巾,所以此次上京公孙瓒也不敢大意。平原地方官一直送到城外10里,大家寒暄告别后就起程上京。----第一天晚上我们必须赶到离平原城百里外的一个集镇,一路上都可以感到一片萧条,很多村子都已经没有人居住,时不时地可以看见地上凌乱的白骨。经常可以看见野狗在远处的树林边徘徊,一群群肥硕的乌鸦则在树梢和无人的屋顶上“呱呱”的惨叫。看见军队经过,它们都兴奋起来,乌鸦“蓬”的飞起来在远处盘旋,野狗则迈开轻快的脚步远远的转悠。关羽和张飞对王郭杨三人解释说,最近的黄巾之乱官军和黄巾都死了不少人。黄巾经过之处,往往是整村整镇的人都被强行拉入黄巾,不愿意走的当场就被杀死,之后官军的围剿又对他们大肆屠杀。加上这几年旱灾、水灾本来就不断,人们好不容易留下的一点点活命的口粮也被官军和黄巾反复掠夺,所以一半以上村庄都已经没有活人了。野狗和乌鸦已经养成习惯,看见拿兵器的队伍就知道会有死人,往往跟着军队几天不散。军队也经常缺粮草,往往捕杀这些野狗和乌鸦做粮食,所以现在这些乌鸦和野狗也不敢靠得太近,但是对死人腐肉的渴望又驱使它们赖在四周不肯走远。我们四个都非常震惊,一股刺痛狠狠的刺进我的心头,我感到一种强烈的恶心,几乎当时就忍不住要吐出来。公孙瓒和关张二人都关切地看着我,公孙瓒问:“玄德,又感到不舒服了?”王志军问:“刘将军久经战阵,还会觉得难受么?”关张摇摇头说:“我大哥心最软,每次看到这些都忧心悲愤,尤其打完仗后每次都会头痛好久。”公孙瓒轻笑着说:“玄德公是仁德之人,当初我投身军旅,邀请玄德公同往,玄德公却说,吾不忍杀人父子而求功名。”关羽说:“黄巾贼起,前年杀到诼郡周围数郡,往往屠灭村镇,大哥为了一郡百姓安危才聚集义兵抵抗。”公孙瓒说:“玄德公虽起兵,然慈心未免太过,上阵打仗拼的就是性命,怎能顾虑太多?多有不利己处。”我和关羽都不说话,张飞忍不住说:“大哥起兵本为保境安民,又怎忍心反相害之?”使者忙笑道:“吾常听闻车骑将军赞叹:玄德公仁,足可保一方百姓。果不其然。”我在马上勉强直身谦谢。好不容易熬到了目的地,这儿说是镇子其实完全是个堡垒,四周都有木栅栏和土垒,周围还立着8个箭楼,关羽向王郭杨介绍说:“现在只有这些有民兵守护的地方才可以落脚。一有土匪、黄巾作乱,周围的百姓就逃到这里凭借工事抵挡,官军也会很快来援。”我们看了看街上的人,个个面有饥色,杨维军问关羽:“为何这里的人好像都很久没吃饱过的样子?”张飞插话说:“咳,这年头还提什么吃饱!能有的吃不饿死就很不错了。我们官军的军饷也不够啊,经常得为粮草的事着急,何况这些百姓和民兵。”郭显彬问:“难道他们不种粮食吗?我们在山里读书时,只要种4、5亩地就够不少人吃了啊。”关羽说:“你们在山中读书,当然不清楚外面的情况。年年战乱,盗匪横行,老百姓根本就没法种庄稼,好不容易有一点点收成,又保不准那天被土匪抢了或者被官军征用了。这里苦无城池,累遭劫掠,能这样已经很不错了。你别看这里的人吃不饱,毕竟他们离郡城不是很远,还可以凭着寨垒守住家等官兵救援或者逃到郡城,抢在土匪之前总算还可以从地里收点东西,能够有点菜粮不至于饿死。就是平原的军队有时还必须要到这里来征收一点粮草补充军用呢。”我们几个互相悄悄的望了一眼,眼里都有一些可以说是有些惶恐不知所措了,虽然从书里也知道黄巾起义造成东汉人口锐减,但是亲眼看到尸骨遍地,完全像地狱般触目惊心的情景,还是让我们感到深深的恐惧,手脚有些发麻,后背凉飕飕的,寒气一直冲到头顶,仿佛四周堵满了死人的冤魂,不停的堆积爬上来紧紧的抱住我们,让我总想起“diablo”的场景。----晚上我始终不能入睡,一闭上眼就看见那些白骨和冤魂在嚎叫哭泣,几次满身大汗的惊咋,头皮都炸了起来,浑身冰凉。我先前当刘备的那一点点窃喜全部被极度的绝望和恐惧代替,我也不敢睁着眼睛看这黑暗,黑暗中也会显现出一个个痛苦扭曲极度绝望眼睁睁看见死亡残忍嗜血狞笑着扑来的无助惨绝悲嚎的黑影,张着变形的黑洞洞的嘴向我呼喊。天啊,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胆小的软弱的没有上进心的人,我只想平平安安的过自己的小日子,我的学习成绩从来很一般,我从来都不是班上的前几名,我也不从来没想过一天到晚没命的学来获得一个什么好名次,我总是能玩的时候就不看书,能睡觉的时候就不坐着,我只是想既不当大家的宠儿,也不当大家注意的差等生,我只是想没人注意的自己躲在一边开开心心的玩,开开心心的看自己喜欢的杂书,我只想找一个一样普通的女孩子打打闹闹的结婚,快快乐乐的生个丑丑的小宝宝,然后雍闲舒适的作一对慢慢老掉的老头老太在夕阳下懒懒的晒太阳,别人一瞪眼我就会赶紧找个地方躲起来……老天爷啊,为什么你不好好的仔细的挑选那些积极进取、富有责任心的好同志,而偏偏要让我这个除了挣点钱吃饭睡觉生孩子完了就什么事都不想干的懒散的家伙跃过几千年的时光来到这里来干什么明明是天下英雄才去干的事?!----不知不觉天已经蒙蒙亮了,关羽和张飞起床了,我也跟着头昏昏的起来。洗了一下脸,稍微清醒了一点,我让关张二人先去招集一下部队,我自己要活动活动,二人去了,我走出门看见王志军他们正在院子里交谈。我走过去打了个招呼,他们很勉强的对我笑了一下,杨维军问:“睡得怎么样?昨天路上实在太可怕了,我们一晚上都没睡着,干脆起来说说话。”我没精打采地说:“你们看看我这个样子就知道了。”王志军担忧地说:“看来和我们想象的差距太大了,这里简直就是个人间地狱,我们得好好想想今后怎么办才行。”郭显彬苦笑着说:“能怎么办?只有按着历史走一步算一步了,希望哪天能再碰到那团雾,把我们送回去。”大家都沉默了一会,谁知道还能不能够回得去呢?杨维军看看我的样子,突然噗哧笑了,我奇怪的看着他,他笑着说:“我突然觉得是刘备不小心掉到了我们那个时代,现在我们仨又陪刘备回来了。”我没好气地说:“我已经够惨的了,你还开我的玩笑!”郭显彬说:“你还真别说,我也觉得有点象。”王志军微笑着说:“这也很正常啊,你想想一个只要是有一点基本的爱人之心,见到现在这种饿殍遍地的场面,怎么能不产生悲愤的感觉,从三国的历史看,这个时代都是些动不动残杀数万手无寸铁的百姓、丝毫不把普通人死活放在心上的野心家和一些把老百姓当作愚民和牲口看待的所谓士人的一群帮凶。像公孙瓒一类人,一心只想为了自己的功名,顶多考虑一下所谓的朝廷和他们那些贵族的利益,什么时候又把老百姓和士兵的死活当成过一回事?刘备是一个亲身体验过普通老百姓生活的人,又亲身经历了这些疯狂的杀戮。从关张二人的言语可以看出,刘备是一个对普通老百姓的生死有感情的人,所以才会有爱哭的刘备,说实话,我从昨天开始也一直都忍不住想大哭一场。我听见公孙瓒的那些话,真是忍不住要骂他畜牲。我们既处其时,当思谋其事,怎么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家伙肆意杀人、践踏人。我们应该努力的作些什么,就算我们不能成功,能多救一个人也是好的。”郭显彬和杨维军都跳了起来,大声说:“不错,这些白骨我们已经看得太多了,反正我们也不知道能不能回去,还不如大家干脆轰轰烈烈的死一把,为老百姓多少做一点事。我们就以刘备为旗帜干上他一场!”我苦笑着摇摇头:“还共产主义旗帜呢,刘备都已经死了,我不过是个冒牌的,再说我又能为老百姓干点什么呢?我哪里又有这种能力啊?”他们三个异口同声地说:“什么都不用会!”他们互相看了一眼:“只要你看见路上的白骨还会忍不住大哭,那就足够了!”----我一下愣住了,我确实仿佛听到耳边响起了一声惊雷,路边的尸骨、废墟、野狗、乌鸦全部浮现在我眼前,我的呼吸变得哽咽,眼泪不住地往外冲,我终于忍不住蹲在地上号啕大哭起来。他们三个蹲下来扶起我,我忍住眼泪,他们的脸上也满是泪水,四个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以死以血,有报于民,有违此誓,人神共灭!”大家泪水伴着笑容抱成一团,管他以后能不能回得去,管他以后会死得有多难看,拼上一条命好好的做一次刘备吧!
阅读全文

----所有史料均来自资治通鉴,不过我和三国之对比了一下基本吻合。----首先来看晋军此次攻蜀的军粮可以支持多久,我们可以以诸葛和姜维进攻魏国因为军粮不济而退的情况来进行分析,以下情况均为纯粹因为军粮不济的问题而退兵。一共有三次:----第一次:----“太和元年丁未,公元二二七年十二月,亮引兵出散关,围陈仓,陈仓已有备,亮不能克。昼夜相攻拒二十馀日,帝召张郃于方城,使击亮。郃知亮深入无谷,屈指计曰:“比臣到,亮已走矣。”郃晨夜进道,未至,亮粮尽,引去。”因为是冬天,野无可资,此次军粮只可供1个月。----第二次:***这一次就是下邽割麦的战役***----“太和五年辛亥,公元二三一年二月,亮帅诸军入寇,围祁山,以木牛运。三月亮分兵留攻祁山,自逆懿于上邽。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与懿遇于上邽之东。六月,亮以粮尽退军。”此次因为一方面改进了运输工具,另一方面三月正是麦子成熟的季节,诸葛得到补充,从二月初算到六月底,最多支持了5个月。----第三次:----“嘉平五年癸酉,公元二五三年四月,汉姜维将数万人出石营,围狄道。五月,姜维粮尽,退还。”此次从四月初算到五月底,顶多支持了2个月。----另有一例可以支持粮草供应困难的说法:----“青龙二年甲寅,公元二三四年二月,亮悉大众十万由斜谷入寇,四月,诸葛亮至郿,军于渭水之南。亮以前者数出,皆以运粮不继,使己志不伸,乃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诸葛这次又是二月出兵,三月麦熟时应该是在当地得到了一些补充。从上面第二个例子看,因为诸葛至少也得有10天的粮草准备退兵只用吧?所以退兵时肯定是有余粮的,所以不打算退兵的话,省着点用,诸葛应该可以挺到6月底。四月开始屯田,最快7月可能稻熟,和这里分析的情况吻合。从上面四个例子可以看出,蜀军如果没有在当地获得补充的话,只能支持1个半月多的粮草,就只有退兵了。三月份在当地收获一次麦子后,则可以支持到7月初。诸葛和姜维的前线军队人数很多史料都有一致的说法:5万人左右。这里我就不再应用史料说明了。可见通过秦岭运粮,凭蜀军的运力,正常的情况是所运之粮够5万人2个月作战所需。----第二次的作战的下邽不过是双方主力对峙的地方而已。割麦的行动不只限于这一处。----“三月亮分兵留攻祁山,自逆懿于上邽。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与懿遇于上邽之东。”----首先诸葛亮的这次进军,本身就是分二路军马,一路留下来攻击祁山,自己率主力在下邽牵制司马懿的主力部队。并且随后击败了主动进攻的郭淮、费曜等,使得司马懿不敢继续前进解祁山之围,而且也不敢分兵四处出击,只是和诸葛亮对峙在下邽。诸葛亮这时候营寨已经巩固,从下邽到祁山着大片地域都处于控制之中,主力部队和围攻祁山的部队完全有能力派出小股部队若干,胁迫当地百姓割取田里的麦子,100人的军队足以控制1000人以上的百姓干活了。只要付给一定的劳务(不用太多,古时候征发劳役全部都是免费的,老百姓给官府干活没有工钱,只有一口口粮而已),完全有能力在较大范围内割取麦子。而且,三国时的军队,尤其是曹操的军队,其兵士均来自军籍户,这些人平时是要屯田的,所以在野外必定有军队平时开垦的麦田,这部分田的麦收,本来就不属于当地百姓,所以诸葛割取麦子,并不会对当地百姓造成过分的痛苦,当然,百姓的田肯定也是能割得都割了,毕竟是两国开战,不可能太理想化。诸葛亮此次北伐,其所驻军的时间是空前的,达到了至少4个月(实际有5个月)的时间,而正常时只不过最多挺2个月而已(其实根本不可能挺到2个月),完全超过了从秦岭运粮的能力,应该是超过有一倍。所以如果诸葛亮象晋书所说,没有得到或者只得到很少一部分麦子,那就只能说诸葛每天都让他的士兵只吃平时定量一半的粮食,而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晋书为了美化晋国的开国皇帝,可以说已经把诸葛亮的士兵变成超人或者说是变成共*产*党领导下的高度觉悟的红*军了。----人和军队都不可能带很多粮草行动,一般作战军队只携带5天的粮草。出军之前,一般是粮草先行,但是秦岭限制了行军的路线,而且一到秦岭的出口就会遭到敌军的攻击,所以蜀军是不可能以少部分军队保护粮草先行的,因为根本就出不了秦岭山口。蜀军只能由军队携带较多的粮草,保证出山口后还有3-5天的随军粮草已经不错了,剩下的必须有后勤部队及时补充。而秦岭的栈道宽仅容数人并行,根本满足不了大军的需要,基本上头半个月是靠开始紧随大军之后一起出发的运输队供应,还能提供一些储备。等到运输队返回汉中,至少得7、8天,再满载粮草运过来有至少得有8、9天,也就是说至少15-17天诸葛的部队要靠第一次随军运来的粮草过日子。后一个月靠后续的补给,但是这时候就已经开始吃老本了。注意到没有,诸葛最后二次出祁山,就开始把出兵时间选在1月份了,2月基本获得一些地盘并防止魏军强收未成熟的庄稼,3月开始收割当地庄稼,然后驻军时间大大延长到六月底。最后一次,诸葛更是吸取了下邽一战5个月后还是对峙的局面,在4月开始屯田了,这样就能保证军队可以在关中长期驻留,因为诸葛的军队是轮换制,所以士气方面可以得到保证。可惜他死了,不然我们都是可以看看两军对峙达一年的情况会怎么样。诸葛如果不死,他屯的田在7月收获,坚持到当年年底不成问题,因为毕竟同时还有后方的不停补给。
阅读全文

下邽不过是双方主力对峙的地方而已。割麦的行动不只限于这一处。“三月亮分兵留攻祁山,自逆懿于上邽。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与懿遇于上邽之东。”首先诸葛亮的这次进军,本身就是分二路军马,一路留下来攻击祁山,自己率主力在下邽牵制司马懿的主力部队。并且随后击败了主动进攻的郭淮、费曜等,使得司马懿不敢继续前进解祁山之围,而且也不敢分兵四处出击,只是和诸葛亮对峙在下邽。诸葛亮这时候营寨已经巩固,从下邽到祁山着大片地域都处于控制之中,主力部队和围攻祁山的部队完全有能力派出小股部队若干,胁迫当地百姓割取田里的麦子,100人的军队足以控制1000人以上的百姓干活了。只要付给一定的劳务(不用太多,古时候征发劳役全部都是免费的,老百姓给官府干活没有工钱,只有一口口粮而已),完全有能力在较大范围内割取麦子。而且,三国时的军队,尤其是曹操的军队,其兵士均来自军籍户,这些人平时是要屯田的,所以在野外必定有军队平时开垦的麦田,这部分田的麦收,本来就不属于当地百姓,所以诸葛割取麦子,并不会对当地百姓造成过分的痛苦,当然,百姓的田肯定也是能割得都割了,毕竟是两国开战,不可能太理想化。诸葛亮此次北伐,其所驻军的时间是空前的,达到了至少4个月(实际有5个月)的时间,而正常时只不过最多挺2个月而已(其实根本不可能挺到2个月),完全超过了从秦岭运粮的能力,应该是超过有一倍。所以如果诸葛亮象晋书所说,没有得到或者只得到很少一部分麦子,那就只能说诸葛每天都让他的士兵只吃平时定量一半的粮食,而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晋书为了美化晋国的开国皇帝,可以说已经把诸葛亮的士兵变成超人或者说是变成共*产*党领导下的高度觉悟的红*军了。
阅读全文

1、首先批评麻雀,身为不存在同盟的副盟主居然和本盟另一个副盟主开战,殴打一下。2、然后批评白日,身为不存在同盟的副盟主居然和本盟另一个副盟主应战,殴打一下。现在,嗯嗯,我以不存在的盟主身份公正、公开、公平的说两句:1、李严怎么能说是一州之兵?真正需要他这里用兵的不过区区一郡而已,而且倘若东吴用兵,必以水军为上,李严水军之数不可能少于万人吧?逐个所要求抽调的只不过是陆军,而且肯定不是全部,后来李严终于得到好处后所抽调北上的2万人(具体忘了,问麻雀吧)也肯定不是全部军马,说明李严手下不下3.5-4万人。其实,只要看看后来蜀国灭亡时,罗宪对抗东吴的情况,就可以肯定地说,李严绝对有拥兵自重的嫌疑。诸葛北伐,用兵不超过10万,而且分三班轮换,前线始终只有不到8万人。而区区永安一郡囤兵如此,还有什么好说的?2、古代城池大小绝对是有政*治意义的,李严所处,既非大郡,亦无急务,东吴50余年从未对蜀国用兵,到底吴蜀会不会开战,他和诸葛都很清楚。其加大城池之举,难以服人。况且他一直想把东部数郡独立一州,至于自己的管辖之下,其用心如果不是为了和诸葛争权,就是更有所图。其人才干有余,心智更是有余。3、囤兵垦田,其举有益颇多,曹操几乎就是靠着囤兵垦田以后,才能放心得四处征战,没有军需之困。军队养着也是养,囤田还是一样的养,而且大部分军需可以自己解决,不用平时大举向民间征收。诸葛此举不是军需不够,而是力求不太扰民。实无可指责。4、蜀国的地形更适合造反,其仅仅中心一带为平原,四周的群山纵深很大,而且地是非常复杂,如果老百姓受不了,据啸山林是很容易的事。比起东吴的河湖平原丘陵,魏国的广袤平原些许独立的山脉,如果造反,回旋余地很大,而且官兵征剿极难。5、关于人才,我觉得主要是人才标准的问题,诸葛是不会提拔那些对蜀汉认同感不强的人的。诸葛北伐,向后方请援,居然无郡理睬,只有吕乂响应征发不足2000人,像这样的人才,我也不会用他们。
阅读全文

因为新增和修订了一些数据,所以重新统计一下。:)如图所示,经过数据的新增和修正,目前共有89位网友的生日数据。本论坛网友的生日规律更加清晰,而且可以说已经完全没有了模糊干扰的情况,我以1、2、3月为春季,4、5、6月为夏季,7、8、9月为秋季,10、11、12月为冬季。现总结如下:1、本论坛网友生日主要集中分布于年头年尾的春、冬二季,这两个季节的生日占总数的65.17%。2、每个季节的中间的一个月是各季节中出生的人中,对三国最有兴趣的人。从图中可以看出,夏、秋、冬三季的中间一个月出生的网友是本季节中最多的。3、尤其有意思的是:如果把每一个季节作为一个循环看待,可以发现春、冬两个高峰循环的低值竟然完全一样,全是8个;同样夏、秋两个低峰循环的低值竟然也完全一样,全是3(4)个。我估计如果再增加数据,这个规律也不会有什么改变。4、再看看高值,四个高值竟然形成了完美的等差序列!由高到底的顺序,冬—春—夏—秋的排列,过生日的网友数分别为14-12-10-8,实在是不可思议。因此,我建议目前还没有提交生日的网友,请向浪天游和英雄二位竟早提交生日数据,以便我继续统计其规律,我现在已经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upload=http://x.bbs.sina.com.cn/forum/show_fpic.php?apid=forum&uid=1469823362&fpid=3291286&postfix=0&ptp=0][/upload]
阅读全文

首先,如果一上来就拿农民兄弟和高*干子弟比,当然是不行啦,但是且问:曹操占尽天时、出身(凭他得出身和起家时的地位,天下不出10人而已),和刘备大小征战数十次,一直把刘备诗作眼中钉,其结果到底又能拿刘备怎么样?刘备一无家当、二无声望(卖草鞋起家,同样身份的汉家刘姓子弟全国不下数万人),天下分割已定,刘备还只是个县令,四处奔波,兵微将寡,结果不是经过努力照样立了国?刘备的智力不是在带兵打仗上,而是在网络天下英才上,从赵云、陈登、陈群、徐庶、石韬、诸葛亮、庞统、马良、马谡、法正、马超、黄忠、魏延、李严、黄权到张松、孟达等人,哪个不是要靠自己的智力才会攀得上,而这些人全部都为刘备效过命,如果真论领导智力,刘备怎么也不会比诸葛亮差。基本和曹操平齐。上述诸人,有各种各样的外界因素导致有一些人没有和刘备走到底,但是却毫无例外的和刘备保持着深厚的友谊,离开刘备后,陈登和刘备有过互相评价,陈群基本保持和刘备(后来是诸葛)的通信,这两人是因为当时刘备本人就在曹操手下,被曹操挖了,其实曹操要是看上了的人,如果不出来为他效命,下场不会太好,当初司马懿就是在曹操杀头的威胁下不得已出来的。徐庶和石韬基本没有为曹操做什么事。可以说如果刘备不死,蜀国的人才绝对还会多得多,刘备是为数不多的史书一致公认的享有知人善任美名的领导者,所以其智力绝对不会低过上述诸人。
阅读全文

-   第二天一大早,我酒劲还没有过去,头昏昏的睡得正香,突然被一阵近乎摧残的狂推猛摇和张飞的大嗓门给吓醒了,我眼睛还没睁开就惊恐的问:“怎么?敌人?”张飞哈哈大笑:“有鸟的敌人呵,大哥昨日吓坏了吧,俺叫大哥起来练武呵。”真是昏倒啊,叫我起床需要这么残暴吗?看来和张飞一起睡还真是一件恐怖的事,哪天要是一个不小心,还不把我的胳膊腿的卸掉了啊。关羽在旁边笑了,“大哥昨日连惊带累,又喝了不少酒,三弟又这么用劲,也怪不得大哥惊吓。”张飞大着嗓门说:“大哥昨日肯定吓着了,俺昨晚听了大哥一夜的呼噜。”关羽笑而不语,糟糕,刘备不打呼噜的吗,可不要露馅了。我装作奇怪的说:“三弟一向呼声震天,倒头就睡,怎么昨晚注意起我的呼噜来了?我自己也感觉仿佛隔世再生……对了,二位贤弟,我昨日死而复生,竟然悟出一套剑法,不如今日给二位贤弟演练演练。”张飞一听连呼有趣,拉着我就要往外拖,关羽忙说:“待大哥洗漱更衣不迟。”-   我收拾完,伸手去拿刘备的雌雄双剑,昨天王志军把他们放在车上带回来,我还没有注意看呢。入眼先吃了一惊,两只剑的长度好像有1米3,足足四尺,这么长啊,怪不得刘备居然用剑作上场打仗的家伙,再一入手,又是吃惊不小,雄剑起码有20斤重,雌剑也有15斤重,刘备的臂力还真是不可小看啊,怪不得和这两个怪物作了兄弟。不行,我得先试试,免得等会出了漏子。我拿起双剑,舞了两个招式,诶,奇怪了,我居然舞得还挺轻松,不会吧,我的力气怎么变大了?这时候就听见张飞在院子里咋唬:“大哥,怎么这么慢?俺等不及了!”我一边答应一边来到前面的场子里,迎头就看见关羽拿着青龙偃月刀,张飞丈着丈八蛇矛,妈呀,这不是要我的命吗?我说演练演练,可没有说让你们拿着这两个玩意来招呼我啊,我和这两个怪物演练还不得把脑袋演练没了,至少也得丢一条胳膊之类东西啊。不行,我得让他们换个轻点的,还得短点。我笑着对关张二人说:“愚兄这套剑法也是刚刚想出来,还没有试过,不如二位贤弟也换成剑来和我比划比划吧。”关羽说:“也对。”就放下大刀,去架子上去了一把长剑,昏倒,旁边有短点的怎么不拿,存心想害死我啊?再看张飞,动也不动,口里嚷着:“上阵打仗就是这个,我不换那些文官玩的东西。”昏死啊!死张飞!我今天说什么也不和你玩!-   关羽持着剑走过来,哇,他拿把剑的样子也这么威风,羡慕死我了!只听关羽说道:“不如大哥先把这套剑法练给我们看看吧。”真不愧是我的好二弟啊!我正在琢磨怎么拖一拖时间呢,真是太谢谢啦!我赶紧接着说:“好,我就先练一趟,让二位贤弟看看。”我使出吃奶的劲,全神贯注的把太极双剑打了一趟,然后收剑回头一看,差点没把我气死。张飞扬着头一边数星星一边抠鼻子,关羽捋着胡子一脸的不解!我辛辛苦苦打一趟,他们就这样对待我,我不如死了算了,55555。-   关羽勉强说了一声好,张飞转过脸来问:“完啦?什么鸟剑?娘娘似的。大哥吓傻了,这种鸟剑法怎么杀敌?”我气得差点就要冲上去把张飞的胡子整把揪下来,不过看了看他手里的丈八蛇矛,还是忍一忍吧。我耐着性子说:“不然,此剑法貌柔实刚,借敌之力以返敌之身,实精妙不可言也。”立刻关张二人变的一脸的同情,含情脉脉的看着我。我受不了啦!今天就是不小心把脑袋掉到地上了,我也要打得你们俩跪地求饶!我用雄剑指着关羽说:“二弟,你先来。”毕竟他拿得也是剑,张飞那臭小子握着蛇矛不松手。关羽还有点犹豫,张飞嚷道:“我来我来!看我一矛破了大哥这个娘娘剑!”关羽喝道:“三弟!”张飞不吭声了,满脸的不服气。关羽上前一步,顺手将剑在胸前一横,说:“先让小弟会会大哥的新剑法。”我微微一笑:“二弟请”。关羽也不多说,龙行虎步,一剑直刺。我心中暗暗奇怪,这可是三国顶尖高手啊,就算平常一剑也不至于有这么明显的破绽哪,不过关羽的气势却是夺人,不知青龙偃月刀在手会是何等惊人。不过关羽显然是有所保留,出剑力道并不凶狠,我笑道:“二弟莫要留情!”身体稍稍一侧,雌剑以三两拨千斤的窍门把关羽的剑向他力道去的方向一引,雄剑顺着引剑和侧身的动作直指关羽面门。关羽感觉自己的力道一下子走偏,而且还有一股力量吸引自己身体前冲,眼前一剑又蓦然杀到,大吃一惊,身形一转避过当前一剑,剑同时随身形变刺为回抽斜撩,向着我平胸划来。我右脚后收一步,身形后领,雌剑顺势下引,关羽不等力道用尽,回剑,我立刻以雌剑贴住,顺着他的抽剑之力划圆侧压,将他的剑引出一个圆弧至左上,右脚贴着关羽的收剑紧跟而上,右手雄剑斜下向关羽迎头劈下,关羽大惊,向后一跃,大叫:“好剑法!”张飞瞪着眼睛,连说:“邪门邪门!也没见怎样,二哥的剑却招招走斜,好像被你的雌剑吸住了一样。”-   “哈哈哈,这有什么奇怪的,二弟你试着用右手轻轻握住三弟的前臂,然后三弟快速用力出拳向正前方打,同时二弟侧向稍微用一点劲推,三弟你看看是什么感觉?”关于和张飞试了一会,都说:“有意思,出拳总是落偏,而且好像有一种用不上力的感觉,推的人只需用很小的力,出拳的人却是用很大的力都不能控制方向。”-   “这就对了,我只需顺着对方的用力方向,然后在侧向用一点力引导,对方再大的力也会觉得老是走偏,而且还会不由自主地被引得失去平衡。这就是为兄我新悟出来的剑法。”我看了一眼,张飞有点跃跃欲试,我的妈呀,“不过”,我赶紧说。“不过,毕竟是刚刚想出来,还没有认真练习过,所以我们一起来琢磨琢磨吧。”关于和张飞也觉得确实有道理,就和我一起刀来剑去的比划理论起来。唉,最近这段时间总算是不用和他们开打了吧?-   不过比划了一回后,我居然觉得他们的武功很平常,虽然可能我有点够呛,可是我玩三国的时候自选武将的武力值最高都只设到85而已,难道三国时候的人武力这么差?想到这,我对他们说:“为兄有一点感觉了,不如我们真枪实刀的干几仗吧?”关张二人都同意,我让关羽换回青龙偃月刀,我也持定双剑,一声招呼后就杀在一起。呵呵,我居然在40回合后击败了关羽!张飞在旁边急得不行,看见关羽败了,喊一声“我来试试”,就仗着蛇矛猛扑过来,结果也被我在50回合后一招转身勒马击败。关羽和张飞大惊,连说不可思议,这还是我们自打穿开裆裤在一起玩以来,第一次打败他们,而且还是连胜两场!两人都动了性子,还要再来,我刚刚胜了这两个怪物,得意非常,自然是二话不说大家又杀在一起。看来这下关张二人是拿出真本事了,我输了三阵,不过也赢了一场。而且也发现他们的力量是没得说的,绝对比我高出不少,可是招法和身法却令我大出意料,根本是在我之下啊。难道就象《说唐》里讲的,古人的武力是单看力量大小么?-   正打得开心,关张二人也连呼过瘾,突然听到了鸡叫?我看了看门外:“不会吧,虽然天还没亮,鸡叫得也忒晚了吧?”他们二人有些摸不到头脑,张飞说:“没错啊,鸡是应该这时候叫啊。”我快死了,难道以前这三个家伙都是四更不到就起来练武啊?这么搞上一年半载我还不真的被整死啊?关张二人又催,我只得打起精神再战。这次,我仔细地看了看他们的出招方式,更加确信他们的招法和身法不行。我一招左右落花逼退张飞,问道:“如果现在和公孙瓒打一场,不知道怎样?”关张二人说:“大概可以在三、四十招外击败他了吧。”果然,历史和史书上记载的就是不一样,我差不多可以在四十招内和关张二人打个平手,哪也就是说关张二人的武力比公孙瓒高出不了多少。我又旁敲侧击:“如果二位贤弟学会了我的这个剑法,然后融会贯通用到大刀和长矛上,不知和公孙瓒比如何?”关张二人眼睛一亮,“对啊,如果把大哥这个剑法融会贯通,估计应该可以在二十招内打败他吧?”昏倒,什么狗屁啊,这么说现在关张二人至少要在三十招开外才能打败公孙瓒!呜呜,我手下的兵这么少,关张又这么差,我怎么这么惨啊?天啊,求求你,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吧!-   这时候听见王志军他们的声音:“哈,怪不得这么吵,原来你们这么早就起来练武了。”我们三个连忙向他们打招呼,我说:“你们就在旁边看看我们怎么练的吧。”我还没有从刚才的失望中解脱出来,也想让他们看看实际情况。张飞说:“你们也来练练?”郭显彬和杨维军说:“不了不了,我们是一介书生,那里懂得这些?”张飞说:“也罢,这里没有坐的地方,我帮你们抬两个石锁过来。”说罢,张飞大步走到场子旁边搬起一个石锁。王志军他们也感到好奇,想看看三国时的石锁是什么样子,就过去也试着搬一个,我的眼睛一下瞪的溜圆,他们——他们居然把至少上百斤的石锁一人一个用力抱起来了,还说:“奇怪,没有想象的重啊?”-   关张二人也有些惊讶,张飞说:“还说没练过,没练过哪能抱的起二百斤的石锁?”我们四个都吓了一跳,二百斤?王志军他们都愣住了,我说:“我来看看。”我走过去从王志军手里接过石锁,的确很重,可是,可是我也抱的动啊,而且我相信还可以举着走几圈,这是怎么回事?难道……?难道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在到这个地方的奇怪的过程中全部都变得强大了?
阅读全文

1、当时的诸侯都杀了一些很有傲气的文人,如弥衡之类。2、曹操不是在赤壁之战前曾经拿着槊咏了“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么。三国演义中也有。当然肯定是早就写好了,只是当时发表一下。3、诸葛亮、周瑜都是帅才,却没有很好的文采,不过出师表以一片忠诚感动天地,我个人认为比曹操的诗好多了。而且作为弱国的臣子,一天到晚就会写些狗屁文章有什么好的?真正尽心尽力的连吃饭睡觉都不安稳,哪有时间放狗屁?4、曹操、曹丕、曹植都是大诗人,有很多作品,不过我认为除曹操外都是些无病呻咛。曹丕好像还写过文学评论。5、蔡文姬是蔡邑的女儿,因为战乱被匈奴虏走,还在匈奴生了孩子,曹操把她赎回来的。6、曹操死前,曾经吩咐身边的侍女学会织鞋子,还把自己收藏的一些名贵的香料分给她们,让她们自力更生不至于很惨。其实我觉得狗屁,那些香料难道是他自己织鞋子挣来的?不过考虑时代因素,曹操非常的了不起了!
阅读全文

不知道为什么不能跟帖,只好贴上来了。首先我承认我是非常亲蜀的,而且非常敬佩诸葛亮和姜维,所以我的观点肯定是带有个人喜好的,我虽然极力避免,但是我也很清楚是不可能完全不带感情色彩的,所以我只是尽力中立的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说说刘备托孤,先生先举了孙策和张昭的事,可是我以为即使孙策达到或者超过了刘备的举动,并且是首创,但是张昭的所为实在有愧于孙策,更谈不上和诸葛亮相比。这点只要看看赤壁之战前他的表现就可以了,作为孙策以国相托的人,居然只想着保全自己,正如鲁肃所说作为臣子投降时没有坏处的,而且对于征服者来说还是有功之臣,可是作为君主来说就不是这样,最好的结果就是保住小命而已,还得要老老实实,向刘禅那样忍辱偷生不让新的主子感到威胁。别人可以这么说,作为君臣身份已定的托孤大臣居然也这样,实在是我认为可耻。而且他后来又和孙权闹矛盾,虽然是他对的,可是后来孙权后来当着天下人的面想尽办法向他表示道歉,甚至把他的其他门封起来,自己跑去大门堵着说对不起(这段史书记载得非常有趣,还可以让人看到一点君臣之间的纯真气),而他老人家就是不给面子,自己的自尊当然要保持,可是别人的面子也不能一个劲的扫到地啊。而且说实在的孙权对他是当长辈而不是臣子来看待的,他也应该以长辈的爱护而不是臣子的倔强来对待孙权。所以我认为这是他们的首创,但是张昭实在是没什么值得褒扬的。先生认为刘备的举动是为了限制诸葛亮,我到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如果这是一把保护自己江山的剑,那也是一把另外一刃更加锋利的双刃剑。刘备托孤所说的话,天下人皆知,如果不是对一个忠心耿耿的人说的,那么一旦他大权独揽后,对年轻的君主施展一些阴谋诡计,先把君主的名声搞臭,同时大力发展自己的心腹,那么到时候不是更可以依托孤石刘备说的这些话来假装光明正大的夺取政权吗?大家可以想想,当初曹睿也托孤与司马懿,司马懿也是和诸葛亮一样的托孤大臣啊,大家可以看看史书,曹睿托孤时是怎样让小太子抱着司马懿的脖子,曹睿又对小太子说了什么,实在是令人落泪,可是司马懿又是怎么回报的?霍光废君在前,王莽篡权在先,可供诸葛亮参考的经验和教训都比较典型,以曹丕尚能为之事,我不相信凭诸葛亮的聪明如果这样想了会做不到,至少也可以自己先学霍光,再让儿子们学王莽或曹丕吧?你说刘备让诸葛亮和李严同时辅佐刘禅是牵制诸葛亮,我倒认为提出李严只是为了稳定蜀地集团的心。否则只要再提一个蜀地的人同时担任托孤大臣不是更稳定?汉武帝托孤和曹睿托孤都是任命了三个人,他们虽然不知道现代的分*立制度,但是也都明白三条腿才是一个稳定的结构。何况正生在三国鼎立时期的刘备?而且刘备让刘禅等儿子认诸葛为相父,就更明白了,刘备恰恰怕的是李严压过了诸葛亮!否则完全不应该有这种行为,或则要压诸葛,也得对刘禅暗示一下以兄礼对待李严吧?刘备托孤之事,是当着在白帝城的所有大臣作的,这时候他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被大家传告给别人,所以刘备是摆明了要让诸葛亮掌大权的。这决不是现代人厚黑学可以乱套的,况且,刘备也厚黑学的老鼻祖了,在天下混了这么久,在这方面我认为不会差到这种程度,而且刘备还就是以知人善任而逐渐站稳脚的。从后来的情况看,刘禅虽然不是很聪明的人,也是知道他爸的意思的,所以才会有诸葛亮一人大权独揽的局面。大家不会说刘备死之前忘了交代刘禅要防着诸葛亮吧?有人可能对我的说法表示不解,为什么要压着李严?其实很简单,蜀地的士大夫根本对刘氏政权没什么忠心可言。为什么?因为蜀地士大夫很多都是无奈之下才跟了刘备的,当初张鲁准备打刘璋的时候,所有的蜀地人士都是准备投靠曹操的,所以派出了张松去向曹操献表,不想曹操虚心待士一辈子,这时候却对张松狂妄了一把,张松一怒之下才投靠了刘备。诸葛亮为什么不敢对法正胡作非为有所表示?不仅诸葛亮,就是刘备也不敢啊,难道诸葛知道,大家知道,只有刘备不知道这事?呵,说白了,大家看看当时的蜀中官员,有几个是从开始投向刘备的?只有法正、孟达、彭漾三个人,其中只有法正是有才能、有势力可以在中央辅佐刘备的,孟达缺真正的才能和地方势力,彭漾缺的是态度和地方势力。只有法正在刘备和诸葛亮面前不失其礼、才华出众、地方势力强大。这时候得罪了他,难道大家要刘备去依靠那些本来是被形势所迫不得不归顺的人吗?看看这时候刘备手下的其他蜀中人士,刘巴就不用说了,对刘备、张飞一贯的态度和后来混事而已的情况就说明一切了,他本来就是曹操的丞相府的官员。吴懿还好,刘备娶了他女儿,算是稳定了他的心,可以放心使用,也不用担心他怠工。其他人哪个不是当初想至刘备于死地,最后刘璋投降才不得不臣服的?估摸着刘璋不投降,他们也不会归顺刘备。一听说曹操打下了汉中,一个个就开始不安,导致蜀中一日数惊,惊的是谁恐怕刘备心里最清楚。如果曹操真的趁势下蜀,估计这些刚被迫投降的人不会很尽力。关羽为什么死我也认为是因为这些人心里不服,刘备担心曹操那天又想起来了蜀中,而荆州人士对刘备还是比较尽心的,于是派关羽从荆州出兵牵制曹操。只是关羽贪功,把战事久拖不退,最后坏了大事(对不起,最后一句不是我自己得出的观点,不过忘了是那位前辈指点我的了,在这里说一声实在对不起 :(  )。先生有评论了一下《出师表》,的确,诸葛亮的语气象是长辈教训小辈,可是这不是太平盛世啊,你想想如果你是一个一心想完成最好的知己和君主的重托的人,这么多的国家军队大事都让你不敢怠慢,生恐辜负了知己的托付,一天到晚心力交瘁,可是又看到小皇帝的才能实在不足一独当大任,你又怎么能不自己仔细交待清楚,生怕年轻的皇帝有什么不懂得或者不明白的地方,还担心年轻的皇帝一时不明做错了什么,要知道在封建时代皇帝做错的能有小事吗?你如果真是一片忠心,又怎么会不尽心吐言,无微不至,而言无不尽呢?如果你真的深恐有负重托,又怎么会对事情说放就放得下,而不是深怕有什么事情处理得不当,自己不去仔细看个明白还能放心呢?唉,诸葛之情、之为、之言哪个不是惊惊战战、竭尽心力、忠可感天之举,哪里会因为考虑别人的说法而为了虚妄的好名声却辜负先主的一片重托。如果真是有什么企图或者顾忌,倒是可以象司马懿一样托个病,然后再为自己做一堆打算!每读出师表,未尝泪流满面,自踌自己若是刘禅一样的能力,又有光复天下的大志,只会嫌丞相交代得不够,哪里还会觉得丞相啰嗦,说了一大堆不该说的话呢?
阅读全文

刚开始就没钱了,然后就让张飞、关羽、甘宁去偷孔融的物资,结果一个个被打的重伤回来了。然后就和孔融的关系不停的变坏,俺一怒之下,也不管什么实力对比了,把俺的人打成这样,俺不和你计较,你却得寸进尺,我平原留下1万人,带着2万5就去打他的5万,没想到刚出发,就得到消息说陶谦也和孔融交战了,我的人跑过去一看,5万对5万,妈呀,哪个我也惹不起啊,反正一时回不去,就顺手看了看陶谦的老窝,昏倒了,他老窝里只有1万5,我也顾不得什么仁义道德了,下一个回合马上改变路线直扑陶谦的下邳,没想到更昏的事出现了,陶谦觉得打孔融的兵力不够,居然在我向他宣战以后数天,把城里的1万人又调去打孔融去了……我只好目瞪口呆的看着刘关张一个射法联动……然后我再回头看看孔融,更昏,孔融的人马居然只剩下6千,马上让后面一只还没来得及跑到下邳的蒋钦的军队转过头直扑北海,就这样我只付出了3000不到的兵力(不算得到的伤兵)就拿下了总共有11万人的两座城池!然后招聘这些俘虏的时候,我彻底被他们打败了,王修笑眯眯的对我说:“我现在是应该选择屈辱的活着的了”,我倒……
阅读全文

关于人口,我认为三国时期可以说是个乱帐,魏元帝景元四年(公元263),魏国统计人口443万2881,同期《通典?食货七》估计蜀国同期人口94万,《晋书?地理志》则估计吴国稍前人口240万,总共加起来是777万。可是仅仅过了17年,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统计人口居然上升到1616万3863,翻了一倍,人口年增长率约4.4%,实在是匪夷所思。参考东汉人口纪录,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人口2100万7820,质帝本初元年(公元146年)人口4756万6772,桓帝永寿三年(公元157年)人口5648万6856,人口年增长率约0.92-1.57%,大约90年人口可以翻一番。我查遍了可以找到的所有中国历史人口数据,基本上社会稳定的情况下,人口翻番需要的时间不少于50、6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不超过1.7%.唐代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 3714万人(《资治通鉴?卷208》),到唐玄宗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人口 4141万9712人(《新唐書?地理志》),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 5291万9309人(《通典?食货七》),人口自然增长率0.52-0.85%。唐代人口自然增长率之所以低,是因为人口已经达到传统农业支持的上限附近,中国历代人口接近6千万,就会产生农业无法支撑的现象,导致剧烈的社会动荡。直到清朝南美的土豆、番薯、玉米等高产而又不择田地的作物引入,才突破这个限制。北宋仁宗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 2229万2861人(《续资治通鉴长篇》),北宋徽宗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4673万4784人(《宋史?地理志》),人口自然增长率1.59%。即使是新中国建国后,从4亿6千万人到8亿,也用了30多年,人口年增长率约3.3%,这已经是非常吓人的人口增长率了。其间只有3年自然灾害其间饿死过人,其他的时候老百姓虽然穷,饭还是大家都有一口吃的,再怎么比,也不会比晋朝的条件差。所以我认为三国时期的人口数被严重低估了,这里面晋朝的数据按道理讲,天下已经统一,应该没有太严重的干扰因素,即便晋朝这17年人口年增长按2%算,公元263年的时候三国总人口也应该有1150万人,这应该是下限了。这里面魏国的数据已经精确到了人,说明至少也是根据国家户籍登记的,就算魏国户籍少登记了25%的人口,有554万人,那蜀吴两国最少也应该有596万人,即使再不济算他魏国户籍少登记了50%的人口,有664万人(我个人认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那蜀吴两国最少也应该有486万人,绝对不会是240万+94万=334万这么点。再联系一下汉末动荡的情况,我们知道黄巾之乱以及后来的军阀混战,基本上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虽有动荡,远远不及北方,而且南方稳定的很早,孙坚、刘璋很早就建立了稳定的政权,并且一直没有遭受大的战火蹂躏。同期还有大量的北方难民涌入南方,所以南方人口削减程度肯定是要小于北方的。那么看看北方的冀州,曹操平定冀州后查看户籍后对崔琰说:“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曹操并不是一个穷兵黩武的人,何况这话还是对冀州名士崔琰所言,更不可能是说冀州总共只有30万壮年,应该是说家里有两个以上壮劳力的户口有30万,那么按照《后汉书》的户数和人口统计,一户平均有6口人,冀州不能抽兵丁的家庭我们就当还有20万户,那么这顶到天的50万户最多也就是顶到天有300万人。而冀州在战乱之前,顺帝年间总人口达593万1973人,顶到天算剩下的人最多一半而已。曹操既然感慨冀州是大州,自然他自己管下的兖州等地远远不如,包括袁绍的幽州等也肯定是差远了。那么问题来了,南方再怎么折腾,好像也没有冀州乱吧?冀州是黄巾活动最猖獗的地区之一,有天下黄巾往太行聚集,又经过公孙-袁之战,曹操平定袁绍先后也用了几年的时间,可以说绝对要比南方孙坚、刘璋统治区死人要多。而刘璋的益州,不算汉中,顺帝年间人口达697万3626,比冀州还多了整整100万!就算只剩下30%,也有200多万人,怎么会数十年未有大的战乱,反而人口下降到94万?岂不怪哉?所以我认为三国灭亡时,蜀国人口接近200万(这样兵民比例接近1比20),吴国人口也应当有250-300万左右。
阅读全文

第十一章 下地狱第二日,下邳太守前来拜访,席间多有赞词,我不过虚口相应,心里却总也不能原谅自己。在下邳十几天,我完全没有心思去理睬招兵的事情,整日苦恼不已,却找不到可以让自己放松的理由。我也和关张谈起,他们却不能理解,在他们看来,黄巾既然劫掠州郡,况且当时我们自身难保,虽然杀了那么多人,也实在是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我心里更是黯然:地方官的所作所为,我们也见得多了,百姓造反又岂是心甘情愿?况且当时难道就真的没有其他解决方法了吗?难道为了自己的存活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杀死成千上万的人么?我又去找王郭杨等商量,他们也找不出更好的话来安慰我,只能安慰说,天下即将大乱,人民到时候十室九空,不是说我们什么也不做就可以避免的。而只要我们想做点什么,就不可避免的有伤害。只有等自己掌握了足够的实力才能真的减少他人的死亡。这些道理我都懂,但是我就是不懂,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多人就这样莫名其妙的死了,难道权力、地位和天下、甚至正义、秩序真的比人的生命都重要么?难道牺牲了几十万、上百万的人,到头来还说是为了不想继续死人么?难道死了的人和活着的人的生命价值就这么不一样?非得需要这一部分死去,而为的是让另一部分人以后能过得好?活着的这一部分人有什么权力要求别人牺牲生命来让他们过得更好呢?我闷惑不已,不能自解,痛苦万分,天天对什么事都没法集中注意力。他们也注意到了,想尽了各种方法来让我振奋,劝说、痛斥、甚至张飞出手狠狠地给了我一拳,关羽只是非常关切地看着,往常他肯定会阻止张飞这么做的。我看得出他不忍张飞打我,心里明白,肯定是他们什么办法都用了,实在没法,只好希望这样子能刺激我好斗的本性。我实在有些感动,不管怎么说,能够有这样一帮时刻关心你、以你的痛苦作为自己的痛苦的好兄弟,我也应该知足了。过后几天,我尽量装出一副快活的样子,大家心知肚明。就这样好不容易熬到了回京的日子。回到京城,向大将军何进交完军令。看得出何进非常欣赏我,想必陶谦等人早已将下邳的经过详细地向他报告过了。何进还说要向朝廷为我请功,估计北海郡司马一职肯定是我的了,可是我对这些已经一点也提不起兴趣,我现在只想找个地方好好的隐居。回到住处我沉思良久,决定马上去拜见刘备的老师,尚书卢植,希望他能多少解开我心里的一点疑惑。卢植听完我的话,沉默了好久,才感慨地说道:“我原来真是看错你了。”我心里一阵失望,原来卢植的见解也就只能这样了。不料卢植突然站起来,仰天大笑,笑完对我说:“为师有徒如玄德,大慰平生,今世亦无憾矣!我们师徒二人今晚当痛饮当歌,不醉不休!”我大为愕然,一时不知如何说话:“老师……”卢植笑道:“儒者本义,不过爱己及人,玄德今可当之矣。”一面令下人摆酒。酒席摆好,卢植亲自扶着我的手臂入席,先斟满一尊,举杯敬我。我惶恐不安,心中却还是迷惑不解:“学生怎敢劳老师敬酒。只是备天资愚钝,心中疑惑未解,还望老师详加开导。”卢植笑道:“非也,玄德即已言此,当自知其解,何须我多言。”我再三请求,卢植才放下酒樽说:“玄德有何不明?所谓天道无常,常予善人。人间道义与否,存乎一念,不忍本心则仁在矣,不惜己身则义随焉,屈己为礼,多闻为智,明辱而有信,知耻而后勇。仁义礼智信勇兼备,则为善人矣,其善人者,天下无当其锐矣。”我心想:这不又是个什么“仁者无敌”之类的假大空废话吗?卢植知道我心里还是疑惑,再举酒樽说:“多说无益,天道自在本心。玄德不想涉世未深,不然当早自解矣。亦无妨,玄德即已心念及此,多则1、2年,少则3、4月,必当明了。”我实在困惑,继续询问,卢植问:“天下有三,周得其二,周文王以大周事小商,玄德以为非焉?”我回答说:“固守君臣之道,何以为非?”卢植再问:“然则,武王伐商,玄德以为非焉?”我不知道卢植到底想说什么:“以仁易暴,以天而动,不为非。”卢植又大笑:“玄德错矣。言已至此,玄德不须再言,后当自解。”说罢劝酒不提,我只得胡乱喝了两杯。从卢植处出来,心里似乎有所知道,但是又不知道自己到底知道了什么,这个卢植还真是会卖关子,我不由得想起了在网上看的,后来魏晋南北朝时的野文传说,说是卢植的祖先卢充娶鬼妻的故事。据《搜神记》卷二载:“卢充者,范阳人。家西三十里,有崔少府墓。充年二十,……忽见道北一里许,高门,瓦屋四周,有如府舍……进见少府,展姓名。酒炙数行,谓充曰:“尊府君不以仆门鄙陋,近得书,为君索小女婚,故相迎耳。”……充既至东廊,女已下车,立席头,却共拜。时为三日,给食。三日毕,崔谓充曰:“君可归矣。女有娠相,若生男,当以相还,无相疑,生女,当留自养。”充便辞出,……别后四年,三月三日,充临水戏,忽见水旁有二犊车……女抱儿还充,又与金鋺……充后乘车入市买鋺。高举其价,不欲速售,冀有识。有一老婢识此,还白大家曰:“市中见一人乘车,卖崔氏女郎棺中鋺。”大家即崔氏亲姨母也……语充曰:“……可说得鋺本末。”充以事对……赍还白母。母即令诣充家,迎儿视之。诸亲悉集。儿有崔氏之状,又复似充貌。儿、鋺俱验。姨母曰:“我外甥三月末间产。父曰:‘春暖温也,愿休强也。’即字温休。‘温休’盖幽婚也。其兆先彰矣。”儿遂成令器。历郡守二千石,子孙冠盖,相承至今。其后植,字子干,有名天下。”此事又见于《世说新语?方正》:“卢志于众坐问陆士衡:“陆逊、陆抗,是君何物?”答曰:“如卿于卢毓、卢珽。”士龙失色。既出户,谓兄曰:“何至如此,彼容不相知也?”士衡正色曰:“我父祖名播海内,宁有不知,鬼子敢尔!” ” 卢毓、卢珽是卢植的儿子和孙子。刘孝标在此条下详引《孔氏志怪》以注陆机说卢志是“鬼子”的出处。《孔氏志怪》所载此事虽与《搜神记》有详略之异,但大致情节基本一致。卢嘉锡考证说:孔氏名约,字慎言,在干宝之后,至迟为晋末时人。同一事而干宝与孔氏先后互载,可知当时已盛传卢氏的祖先娶鬼妻的故事。想到网上文章中讲的这些传说,再想想今天卢植像打哑谜一样说的话,不禁微微笑了起来,心情不知不觉也好了起来。算了,我也不去想这些事了,既然有神鬼血统的老师都说了到时候自然明白,我还操这么多心干什么?几天过后,大将军何进招我入府,告诉我他已经向朝廷秉明我等战功,安喜县的事情也已经调查完毕,确实是州郡官员贪污弄权,我不但无过,反而有功,前后功绩相累,朝廷准备正式授予我青州北海郡司马一职。我心里暗暗吃惊,从一个二百石的小县县尉升到千石的郡国司马,直接跳了七级?不过这样一来,我倒是可以如我所愿改写历史了?(附说明:汉代官制俸禄等级如下:佐史俸、斗食俸、百石、比二百石、二百石、比三百石、三百石、比四百石、四百石、比六百石、六百石、(比千石,少有)、千石、比二千石、二千石、中二千石、三公大将军俸。)不过转念一想,我又有些犹豫,青州黄巾众多,此次下邳所遇就是从青州南下的黄巾队伍,司马一职统领全北海郡军马,岂能不同黄巾开战?如此一来我岂不是又要大开杀戒?我一想到这里,又觉得心头难过起来。而且我经过这一件事,自己觉得我对这个时代了解得太少,基本上都是以前从书本上了解到的那点东西,到底这个时代的人,包括官府、黄巾、百姓是如何想的,又是如何做的,我是一窍不通,又不好问人,我前几天就有这个想法:今后要找段时间好好了解一下这个时代的事和这个时代的人。想到这里,我躬身行礼:“大将军所言令备深感惭愧,然前日罪臣恬局县尉一职,尚且不能使上下和睦,近日又如何当得此大任?况且劫持朝廷官员,势同造反,岂可没有惩戒?愿以下邳战功折过,实不敢再妄求朝廷圣恩。”何进原以为我会连声拜谢,听到此言,不由得面露惊异,连声称赞:“果然不愧是卢尚书的高足,颇有君子古风。不过朝廷岂能有功不赏?玄德大功如此,若不奖赏,恐懈怠了天下贤士之心。卢尚书哪里我自会去解说。”我一听明白,他是以为这是卢植的意思,我微微一笑,回答说:“这确是备自己的意思,非是老师之言。”何进想了一会,笑着说:“也罢,此事却不用着急。听说玄德前日战黄巾之时,曾经受伤,现在如何?”我心想,这何进倒也确实不负爱贤知名美誉,对我这个逃犯如此照顾,而且大家都知道我没有受伤,现在他这么说是为了表示对我的好意和关切,赶紧回说:“敢劳大将军过问,不过鞍马劳顿,休息一两日,早已不碍事了。”何进说道:“玄德还须多多在意,不妨这两天我吩咐太医来给看看。你就好好在驿馆歇息,等身体养好了再说吧。”我连忙拜谢不提。又过的几日,何进再招我入府,一见面就笑着对我说:“今日朝廷已经讨论过玄德公的事了。”我大为吃惊,何进居然称我为“玄德公”?这样说来朝廷还是正式任命我为官了?否则在汉代这个注重身份地位的年代,没有官职或名气,以何进的地位,怎么也不会这样称呼我,我自问还没有达到如此的名气。果然,何进继续说道:“安喜县一事,朝廷议论,以玄德公安民有方,虽有劫持督邮之过,然督邮亦属咎由自取,玄德公功过相抵。下邳破贼一事,则不可不褒奖。朝廷已经正式下旨,任命公为北海郡下密县丞。”我不由得暗暗叹气,没想到自己这么一折腾,反而搞了个和历史一样了。而且下密乃是大县,靠近海边,有鱼盐之利,县令官居千石,比除司马外的所有郡属官都要高,非才名闻达州郡者不任,县丞也是四百石,比小县的县长还高了两级,等于还是连升了四级。何进不等我开口,又说:“此朝廷所命,公却不得推托。”我心里明白,就凭我的状况,怎么会上得了朝议?肯定是何进多方出力,如果我再推托,就是看不起他了,我自己从心里讲也觉得欠了他的,实在不能再推辞,因此只有装作欣然领命。回去的路上,我又想了一下,觉得这也是个好机会,正好可以同时了解官府、黄巾和百姓的想法,于是也就心下释然了。回到驿馆,再去向卢植告过别,我又带着手下的27人赴下密上任去了。到了青州地界,不觉满目荒痍,一路但闻山林水泽之处,皆有黄巾出没。我们一行人只能沿官道晚出早驻,我已久睹此景,心里却没有半点头绪,每日只能默默不语。一路打听,才知道现在全国以青州黄巾最盛,而北海又是青州黄巾活动最厉害的地方。我感到有些头痛:难道我真的非得再开杀戒不可吗?唉,还好我是县丞,不是武官,这种事还是少去沾惹吧。我们到了下密县城,过了几天才了解到,因为北海黄巾活动频繁,这里的官员个个都担心的不行,所有的县城都修得好的不行,官府最大的事情就是修缮城墙、训练士卒,就连文官也是一样,我虽然是县丞,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却是到周围村镇区招募兵员。我摇头不已,原来还打算躲起来当个文官,现在想想真是太幼稚了,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当然是保命第一,怪不得朝廷会以军功授我文职,这种地方那里还管什么文官武官啊?青州的官员上任的也是最多的,因为调走得多,死得更多,向县城这样的官员,差不多2年就换过一道了。征完兵回来,又听说什么什么地方有几个县城被黄巾打破,县里的官员大多被杀了。我却没有兴趣听完,自从上次在下邳杀了那么多的人以后,我的心里就对这些事相当的反感,不愿别人在我面前多多提起。不过我也没法坐在家里不动,这次出去我进入各个乡镇,实在是心里不忍多看。青州黄巾已有数年,田野几乎全部荒废,去年又是个水灾年,好多地方颗粒无收,人们要么当强盗和黄巾杀人和被杀、要么到县镇乞讨企望苟活、要么到官军里混点口粮,再剩下的就只有等死了。这些饥民,已经饥饿到了只要你给他一点饭渣,他会非常高兴得去杀自己的亲爹,就不要说什么造反了,这简直就是小儿科。路边的饭馆,根本没有多少饭菜买,卖得居然是以人肉为多!我们亲眼看见饭店的厨房里挂满人的四肢、内脏,还有一些已经饿得半死的人被捆在一边,等着被厨子杀了做菜,有一些刚刚被砍掉了胳膊、腿,抽搐着马上就要死了,他们就把这些人叫做“菜人”!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转完这一圈的,刚开始还气的血冲大脑,浑身颤抖,勃然大怒拔出剑来冲上去就要砍了这些没人性的家伙,但是当听到他们的哭喊哀号的说明,知道这些人不被人吃也是饿死,都是为了让自己的家人能有一点钱买吃的活下去才被卖到这里,而且如果不吃人这些人也只有饿死一条路。后来到了各村镇所看见的情况,使我的精神彻底被击垮了,各个村镇都在吃人,吃自己的老婆孩子,再就是倒霉的过路人。我只觉得自己是这么的无力,我摸到自己的剑,抓住剑柄,却还是一点也感觉不到自己的力量,我在这个悲哀的漩涡中居然是这么的渺小!我用力抽出剑,仰天厉声悲号而啸,我只觉得我要杀人,我想杀人!我想把这罪恶的一切,献上我自己做祭品,全部毁灭!关张二人虽然愤怒,却拿不出什么办法,至于王郭杨三人,早就吓得呆傻了,根本比我好不到哪里去。我已经来到了地狱的入口。
阅读全文

第八章 从安喜尉到逃犯我们一行人来到安喜县,向路人打听到县衙位置,直接去拜见了县长。汉代县分大中小三类,大县称县令,小县称县长,大县县令官居千石,仅次于郡太守,甚至比郡里的属官如郡丞、都尉等俸禄都高,而小县仅为三百石。安喜则是地处边区的小县,而且黄巾起义以冀州、幽州为甚,其次就是宛(南阳)、汝南、颖川一带。当初张角起兵,天下震动,可惜他战略眼光低下,不是趁此举宛、汝、颖百万之兵攻洛阳,控制天下中枢,以天下其余诸方黄巾牵制地方,而是企图北向太行山割据幽、冀,缓图后举,以至朝廷缓过神来。灵帝中平元年(甲子,公元一八四年)春,张角弟子济南唐周上书告密。于是诏下冀州逐捕张角等人。张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驰敕诸方,一时俱起。二月,角自称天公将军,旬月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三月,戊申,朝廷以河南尹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五营营士屯都亭,修理器械,以镇京师;置函谷、太谷、广成、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八关都尉。壬子,赦天下党人,还诸徙者,发天下精兵,遗北中郎将卢植讨张角,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硃俊讨颍川黄巾。也就是说,在黄巾起义至少一个月后,朝廷才做出反应:隔绝洛阳,赦免党人。倘若宛汝颖黄巾张曼成、波才、彭脱等人早有意入京,洛阳位处黄河以南、崤山以东、轘辕山嵩山以北,仅百里之地,难以周旋回复,宛、汝、颖百万黄巾一旦进入嵩山以北,朝廷断难卒然处置,如此则天下鹿死谁手,尚有一说。不过,虽然张角败亡,但是天下黄巾仍然按照预定方针,纷纷进入太行山一带,据资治通鉴记载:在太行山一带活动的黄巾有:博陵张牛角、常山褚飞燕、黄龙、左校、于氐根、张白骑、刘石、左髭文八、平汉大计、司隶缘城、雷公、浮云、白雀、杨凤、于毒、五鹿、李大目、白绕、眭固、苦蝤等,不可胜数,多者二三万,少者六七千人。张牛角、褚飞燕合军攻瘿陶(即巨鹿),牛角中流矢而死,部众奉飞燕为帅,改姓张。飞燕名燕,轻勇走趫捷,军中号“飞燕”。部众至百万,号“黑山贼”,河北诸郡县并被其害,朝廷不能讨。燕乃遣使至京师,奏书乞降;遂拜燕平难中郎将,使领河北诸山谷事,岁得举孝廉、计吏。但是黑山黄巾部曲众多,统属复杂,虽然碍于表面已降,不好公然打劫附近赵国、广宗、广平等郡县,就往往向外打劫外围的中山国、清河、邯郸等地,州郡官吏也无可奈何,也因此朝廷把原来讨伐黄巾有功的人员多安排在这些黄巾活动频繁的地方为官。安喜县就正是中山国靠近太行山方向的一个县,屡屡遭劫。见过县长,不过说些官场虚词,交割过文书,我们就到县尉府衙安顿下来了。休息一日,我带上关张等数人,再去拜访县长、县丞等人,顺便了解一下安喜县的具体情况。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原来安喜县的前几任县尉,不是被黄巾所杀,就是为朝廷罢免,上一任算是聪明,不过数月就找门路去别县赴任了,这样才有了刘备的任命。不过我心里却一点也不怕,因为我总想黄巾也是贫苦农民出身,如果不是官逼民反,又怎致如此?只要用心安抚流民,使百姓各安其所,各事所业,同时在里面挑选朴实憨厚有勇力者,组成义勇军,加以训练;再修葺城池,豪强大族大多设有屯镇,我只需设游骑往通消息,何愁小股黄巾骚扰?毕竟张飞燕也是胸无大志之人,安于现状,不过求取些富贵而已,大规模的黄巾不会贸然和官府明着作对,否则一旦招来大军,他们也得不到好处。大致了解完情况,我回到县尉府,召集大家广出主意,最后决定先把王、郭、杨、简雍、吴淮等人安排到县城外面担任四处负责治安的亭长,考察附近流民、土地荒废、地方豪强等情况。然后选出有实力的豪强担当地方治安职务,多在河谷、山岭荒地召集流民,给与土地,官府提供种子、农具、牛马准备春耕,同时于流民中挑选精壮汉子修葺县城,修筑土堡、箭楼自守,再和地方豪强约好游骑报警。关键的问题就是招抚流民和相关的资金这两个问题不好解决,大家一时拿不出好的办法。王志军沉呤半饷,眉头一展(我心中大喜),说:“此事易尔,流民动荡,生计无着,原本盼望安定,自不过对官府没有信心罢了,所以只要树立诚信,流民必召之即来。今欲修城池,可下令说:“今县府欲募民修城,凡于城下堆第一堆土者,重赏百金,前十人皆赏十金。”民必不信,以其忒易为尔。但必有游闲顽劣之徒,试为之,欲令官府出丑。则吾立赏之百金,示吾言必信行必果,必可取信于民,此商鞅之法也。信既立,下令:“凡四方流民,当于月底前于官府得田,三年他税皆免,官府仅收十一之税。”如此则流民必蚁附矣。”大家都叹服不已。从这天开始,有什么事情,大家就习惯性的看着王志军的眉头,只要眉头一展,众人皆喜。王志军接着说:“资金一事,可问州郡索取稍些,县里再要一点,不过主要要依靠地方豪强。吾示信之后,可令豪强信服,然后以春祭为名,召集豪强,共议此事。约定借豪强种子、农具、牛马,入秋以流民所耕地收成三成归还。现已近春末,豪强之地早已农事完毕,农具、牛马未有大用,诚信既立,必肯相助。今已三月末,宜种旋麦(就是春小麦,当年种当年收,故曰旋麦),氾胜之书曰:“凡种一亩,用子二升。”荒地薄,每亩亦可得30石,人种百亩(汉代规定男丁官府给田百亩),八月可得3000石,归还豪强900石,官府收300石,亦可保一家温饱矣。”哇,还真看不出来,这个家伙居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连汉代农民种地的事情都这么清楚?联想到我们到这里来后他的种种表现,莫非?莫非是他把我弄到这里来的……?!我正在胡思乱想,张飞大声嚷嚷道:“此计甚好!大哥速速行之!”众人也都点头赞同。我笑着说:“志军果天下器材!如此,吾何须孔明相助?”王志军笑着说:“非也,吾后学而知之,彼独思而自明,其可相论?”关张等人不解:“孔明何人也?”我打个哈哈:“往日同学也,奈何天不与人寿,英年早亡矣。”大家又是一番感慨。我接着说:“既计划已定,吾即刻就去见县长,禀明此事。”县长听完我的话,瞠目结舌,然而也觉得是个好主意,自然是完全同意,而且主动说他去向州郡求取钱物。我心想:“说得好听,还不就是去邀功嘛?”不过这事确实他去比较好,毕竟我不认识人,这个功劳就让他占一占吧,反正我也不急于一时一事。照王志军所言去做,果然轰动州郡,人人都知道有个刘备言出必行,仅仅是一担土就赏了百金之多,顿时四县流民纷纷附聚,近十万之多。而且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好,冀州久经动乱,人民流离失所,十不存一,田亩荒废,荒的大多居然是好地方,土地肥沃,适于耕种,估计到8月收成要远远好过预期。流民一到,我们立刻挑选朴实的精壮汉子,就地组成民军,修土堡、箭楼,保护家园。原以为会有一些硬仗打,不料黄巾得闻安喜县诸事,竟然深为敬服,不时有整队人来投奔。凡到县境,均遵纪守法,竟互相约定不在安喜县内闹事。我听闻此事,感慨万千:“这哪里是土匪流寇?比起那些贪官污吏,这些人岂不是更有资格称为知廉耻、识礼法吗?”因此常常拿这些例子来教导关、张、简雍、吴淮等人,渐渐的,他们也隐隐约约的感觉到,确实是官逼民反,只要政令清明,百姓自然安居乐业,慢慢的对黄巾的态度也有所转变。如此既上正轨,百废待兴,我们几个每日忙得晕头转向,想起三国演义中所言:“到任之后,与关、张食则同桌,寝则同床。如玄德在稠人广坐,关、张侍立,终日不倦。”不觉哑然失笑,“食则同桌,寝则同床”确实有之,至于“关、张侍立,终日不倦”可就没有了。想想事情如此之多,我恨不得有三头六臂,手下更是希望再多几人,好派出去多做些事情,况且不趁此机会多多锻炼关张二人,整日让他们站在身后无所事事,岂不是大傻瓜?不过也有些不顺心的事情,那就是上头三天两头的索取贿赂。实在是把我搞得烦的不行,从上头的这帮贪官看来,十万人的流民安顿,岂能不大大的捞上一笔?个个都以为我肯定是已经赚得锅满瓢满了,因此骚扰不断,初始我也很愤怒,不过转念一想:好不容易才把这些流民安顿下来,岂可因为这些小事而使大事不成,流民又会失去土地。只好虚与应付,用自己的俸禄请他们喝喝酒,再送一些日常的小礼物,还不能让关张知道。转眼已经过去4个月了,大的事情都已经处理得差不多了,现在好不容易有点清闲的时间了,关、张也有空开始“侍立,终日不倦”了。我开始每天抽出点时间,和王志军他们一起,给关张他们上上课,大致是政治、行伍、谋略等等,总的想法就是爱民、保民,顺便纠正一下他们思想里的封建东西,譬如等级之类的,别看关张等人自己没什么地位,对这一套却非常看重,常常作出一些我们听不过去的言论,得好好的改造改造,不然以后真得要是有了出头之日,岂不自取其败?现在7月底了,地里的麦子已经开始发黄了,今年基本上还算风调雨顺,眼看就是一个丰收之年,每日晚饭后,我们常常带着亲兵出城骑马散步,夕阳一照,看着麦浪翻滚,心情真是无比舒畅。这日我们正在县尉府闲坐聊天,讨论一些秋收的事情,突然县长派人来约见。我心想,现在能有什么事情呢?县里的事情基本上都是我在打点,平日我不去拜访他,他除了酒席之外从来没事情找我,难不成今日他又邀请我喝酒?不过也不像,往日喝酒必定是同时邀请关、张的,毕竟他知道我们不是上下的关系,而是兄弟,其他人他把他们当作是我的从属,今天却只说让我过去,可见是公干。到了府衙,进去见到县长、县丞都在,果然,县长说:“今日郡府来报知,明日督邮将巡县到此,故此与公等商议一下。”哼,什么巡县,还不就是要钱么!想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一事,心中大惊:“该不会就是那个想把刘备免职的督邮吧?那么朝廷想必也下诏要淘汰因讨黄巾有功为长吏的人了吧?”县长迟疑了一回又说道:“其实今日找大家来还有一事。”他看了我一眼说到:“近闻朝廷下诏,其有军功为长吏者,当沙汰之。吾恐督邮到此,正为此事。”果然不出所料,毕竟是史书中明文写了的事情,看来刘备的官又要丢了。县长紧接着说道:“玄德公不必忧虑,朝廷虽下诏,然未说均淘之,只要读又替你向州郡说话,自然无事。”这不就是明摆着要我行贿吗?县丞也用同样的话来劝我。我闷闷不乐回到县尉府,即召集大家来商量此事。张飞勃然大怒道:“直娘贼!若让俺遇上,当胸一拳便打死这斯。”关羽喝住:“三弟休得胡言!朝廷岂无分寸?莫要坏了哥哥的大事。”王志军想了想说:“果真如此,恐难应对。如今之计,只有明日先稳住督邮,再做计议。”我默然,良久才说:“今日天晚,明日再做商量。”送走大伙,我先去洗漱,王志军悄悄跟进来,问道:“你是不是想先送一点礼物堵住他的嘴?”我无可奈何的点点头。王志军说:“如今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只有先走着看了。希望能有用。”第二天,我特意没有带关张二人,早早来到县里,等候督邮到来。督邮全称叫五部督邮,每个郡都设有几个,每人负责巡视几个县,负责各县官员的日常考核评定,一般每年的春秋两季是固定要到下面巡查的,平时有事考评也要经常巡视。但是这个负责我们这块的督邮,我来了4个月了还一次都没有见过。听说口碑似乎很差,不是什么好东西。咳,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中国几千年的古训就是如此,真真气煞英雄!县里的大小官员一直等到日上五竿,还没有见到督邮的人影,看来这个督邮是打算一来就吃饭的了,县长早已习以为常,早就在县衙里备好了酒菜。果然,差不多是吃饭的时候了,就看见一队人马浩浩荡荡的出现了,当先一人,肥头大耳,骑在马上摇头晃脑、顾盼无人,令人望而生厌,当然是督邮无疑了。县长等一班官员急忙点头哈腰迎了上去,我无奈也夹在中间走上去。督邮斜着眼睛晃了一眼,哼了一声,微微用马鞭指了一下,算是对我们回礼。我心中满是厌恶,低着头,不愿多看。进入县衙,马上就入席,席间言词鄙陋,一听就是个品行低劣之人。整个过程我都食不知味,心里暗暗想着怎么对付这个家伙。酒席过后,督邮便要休息,县里的官员一直蜂拥到督邮卧室方才散去。到得下午,大小官员送礼之人络绎不绝,我逡巡不定,拉不下脸进去,犹豫再三,想到再有一个月就要秋收,到时候就要按当时给出的条件返还地方豪族三成收成,倘若有失,地方官员趁机敲诈勒索,危害于民,我岂不是失信于百姓?只好咬咬牙,硬着头皮往里闯。我整整花了一个月的薪水,不敢再多了,这个口子一开,郡里的其他上司也得同样打点,我手头的这点钱已经很吃紧了,毕竟我还带着20个亲兵。好不容易挨近了门里,督邮门外还专门有个收礼的,连督邮的面都见不到。我低着头递上礼单,收礼的人看了一眼:“哦,原来阁下就是县尉刘备?听说阁下开田安民,很是风光啊!”我低头答道:“不敢,备才微德薄,这些都是靠了县长大人多多教益。”督邮在里面哼了一声,我心里这个火大啊,你他妈是猪啊,就知道哼哼?没想到下面的话还让我火冒三丈,收礼之人把礼单往地上一扔,一脸瞧不起的样子:“哼哼,”跟督邮久了,他也学得像猪了:“刘备,你装什么装呀?以为我家大人不知道啊?哼,安置10万流民,所花何止千万,况且谁不知道你和地方豪门相勾结,你就拿这么点东西来糊弄我家大人?这些杂碎还不配给我家大人喂猪的。刘备,你也不看看,这随便拿个单子都能把你砸死。朝廷有旨,以军功为长吏者当沙淘,你还神气什么呀你?别以为你大小也是个朝廷命官,在我家老爷眼里,你还不如一只狗。就这点东西,你回去买两个驴粪蛋,等着混蛋吧!”说完,转身入门里去了,末了还把门重重的关上。我浑身颤抖,气冲头顶,双拳紧握,心头有了主意:既然你这猪头给脸不要脸,那我也不客气了!我飞马回到县尉府,一声令下,人入鞍、刀出鞘,二十八骑直奔县衙而来。到得衙门,县里的当差大吃一惊,忙问何事?我厉声说:“国相有令,查督邮一向贪赃枉法,今有密令于吾,令吾即刻拿下督邮,速速押解回中山待审。”中山是个王国,政府首长不称郡太守而叫国相。当差的当然知道督邮一向的作为,见我中气十足,信以为真,还急忙说:“恐其从后门逃跑,我带县差去把后门堵住。”我心中暗笑,嘴上却说:“汝虑甚是,可速速带人前去,不得有误。”县差乐颠颠的带人去了,看来对这个猪头看不顺眼的大有人在啊。我带着人马从大门闯入,直奔督邮卧寝,一脚踹开大门,提剑直入。那个收礼的奴才不知死期已近,还横横的冲上来指着我大骂:“狗东西,想造反啦?竟敢闯入督邮大人……”他的话就只能说到这了,我起手一剑,将其挥为两段,污血喷溅。督邮正准备哼哼,突然吓得傻了,表情就固定在那里,活活像头蠢猪。我一剑顶住他的喉咙,他惊恐万状,想要喊救命,又吓傻了发不出声音,只在喉头弄出一些“咕咕”声,更是像极了一头肥猪,让我忍不住就要一剑砍下去。王志军急忙止住,督邮回过一点神来,又想拿出往日派头,无奈又感到我手头剑一紧,只发出一大声:“你……”,后面的话就又呜呜咽咽了。我心头大快,大声呵斥:“督邮!你死期到了!国相知你贪赃枉法,今有密令于吾,令吾即刻拿下督邮,速速押解回中山待审。”督邮露出一脸的不信,我心下了然,若没有国相狼狈为奸,督邮怎敢如此放肆?不过这头猪今天落入我手,岂能让你废话?一声令下,早有亲兵转过,随手撕下一团被褥扎扎实实塞进这头猪的嘴里,而且还塞到嗓子眼,从外面看不出来,因为这厮实在太肥,加上被吓得瑟瑟发抖,旁人看起来就好像他心虚胆战不敢多言一样。没想到这亲兵干得这么好,看来以前刘备没少干过这事。把督邮捆好,两名亲兵押住,我转身出得县衙,县外早已轰动,大小官员均浑身发抖的站在府外,来看热闹的百姓更是围了个水泄不通。我站到大门口,一把将督邮扯过来,扔在地上,摔做一团。我用一只剑指住督邮,大声说:“督邮妄为非法,罪证确凿,今奉国相令,捉拿归案,以正民心。吾将押解其回中山待审,国相有令:中山大小官员各归其位,安抚百姓,不得松懈。”县长们如痴如醉,均拜服于下,口称遵命。我大摇大摆地走下县衙大门,上马而去。后面亲兵照旧押着督邮跟上,把他丢到一匹马上,鱼贯而出。离了县城,我立刻命令快马加鞭,直奔太行山的方向而去。一行人专挑小路僻静无人处快速逃离中山国。几个时辰过去,天色将晚,看看早已出了中山国境。
阅读全文

第七章 回乡第二天,我们收拾停当,和公孙瓒告过别,就启程回平原。还是从水路走,带上一艘船走,回去没有使者,加上船上的礼物也都送出去了,本来就空了不少,公孙瓒回去也带不了两船的礼物,而且我这次回去义军肯定是要解散的,哪有带着几百号人去当县尉的呢?原来公孙瓒拨给的人自然还是还给他,还免费帮他训练了这么一阵子呢。原先从涿县带来的部下,愿意跟公孙瓒的也都给他,其余的解散回家,只留下20个左右年纪小点的当做亲兵就行了。一路无话,大家回到平原,即刻到军营点兵,分拨已定,令简雍去和平原郡尉交割部队,我们几个收拾余物,准备回涿郡涿县,这几年死难的士兵家属还需要抚恤一下,而且安喜距离涿县不算太远,也需要回家去见见乡人同宗。刘备归还了公孙瓒的人马后本来人就少,又指挥日久,所以不过两日即准备停当,启程回涿县。麾下兵众都是数年没有回家,不觉欣欣跃然,早起晚驻,不过7、8日行程已到涿县地界。杨维军问简雍道:“此去玄德公乡梓楼桑村有多远?” 简雍答道:“不过就在县城边上,步行1个时辰便可到。”张飞在一旁接话道:“今日已是不及,可去吾庄园暂歇,明日随大哥一同前往。”郭显彬问:“吾闻将军尽舍家业以资军用,尚有故庄在耶?”张飞笑道:“吾张家在涿县可谓世豪,虽吾家资尽散,然宗族尚在,为同宗所购,不过暂借一歇,又有何妨?”正行间,远远望见一座山岭,草木繁盛,气质闲雅,颇有可观。王志军再问:“此山却与别处不同,不知可有名字?”张飞等未答,我突然心中一动,不由回答道:“此山即为堠氏山,为卢尚书去九江太守,隐读之所,熹平四年,吾15岁从学,习《尚书》,于公孙瓒结识,即为此山。不经年,庐江郡蛮族反,朝廷昭老师为庐江太守,巡抚蛮夷,吾即归家,甚以为憾。”张飞等点头,我心头的一块石头方才放下,竟出了一身冷汗。言语间已到涿县县城,我们去不入城,直奔城外张飞故庄而去。到的庄前,张飞拍马前行,大声问庄前百姓:“吾叔可在庄中?”那人一见是张飞,慌忙见礼:“原来是张老爷回来了,我家老爷此刻正在庄中。”张飞即领我们一行人入庄,庄丁见是张飞领我们进来,急忙上来牵马、引路,请进大厅入座。不多时,一个穿着华丽的老人走了进来,张飞上前见礼,口中称叔。我们也起身行过晚辈子侄之礼。老人坐定,问道:“听闻贤侄近年在公孙瓒处,今日怎么有空回家?”张飞道:“却是朝廷任命我大哥为安喜县尉,刻日既要到职,故此回家探望宗族先人。只是兄弟众多,一时没有住处,想借叔叔这里暂住一日。”老人点头说:“如此甚好,朝廷所命自然胜过往日奔波之累,吾侄也算是有了个安身立命之所。此处原本就是你的故处,但歇息无妨,何谈借字?一路鞍马劳顿,想必有些饿了,我吩咐堂下准备薄酒,招待诸位,只恐山野偏僻,没有什么好东西,还请各位不要客气。”大家寒暄闲谈,不过是讲讲外面见闻和张氏族事,半饷,酒席已好,宾主入席。酒过三巡,大家就各自休息了。第二天一早,我们先陪张飞去他父母的坟上和宗族祠堂上香。完毕后,出来的路上,王志军问道:“张将军的这个叔叔可是嫡亲叔叔?”张飞道:“非也,吾数代单传,这个却是宗叔。”杨维军又问:“吾闻玄德公言,昔日诸公结拜之地,即在此处,可得一见?”张飞笑道:“就在庄园后院,要见何难?” 杨维军道:“如此幸甚,还烦张将军领路。”张飞在前带路,直接从后门进入张家后院,庭院很大,两侧柴房、马厩,院内遍种桃树,时正值阳春三月,桃花正旺,彤彤若霞光映火,煞是好看。身临其境,我不由得想起当初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的往事,三个少年英雄,目见不平,胸怀大志,在此对天地盟誓:“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该是多么的豪气风云。只叹天不与人寿,往日如浮尘,世事多变迁,刘备竟然死于流寇草贼之手,壮志不酬,一念及此,不由得流下泪来。旁边关张二人急问:“大哥为何如此?”我忍住泪水:“往昔之景,宛若若在,想我兄弟三人,当初何等年轻志盛,不知艰难为何物,立志辅助天下。奈何天不我予,奔苦数年,竟一无所成,以至于此,青春空费,白发将生,岂能不悲?”关张亦不禁慨然:“我等兄弟,出生入死,身历百战,竟然比不得铜臭之物,其实可恨!”王志军笑着说:“诸公何必如此不平?此正所谓“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也。自古圣贤多磨难,岂独今日?熔煅磨砺,乃得湛卢其锋,苦寒洌凌,方有傲梅之馥。公等既以天下黎民为念,又岂惧些微挫折?公等正当勉之,今日之多难,岂不应明日之飞达?愿诸公勿疑!”关张叹服不已,只有我想到刘备已死,仍然闷闷不乐。我们所领兵丁,大多都是张飞的家丁、宗族和这附近的百姓,我们看完结义的桃园,回到屋里,就要商量遣散义军的事。军中的钱物,多为简雍所管,大家合计了一下,钱物并不算太多。我想了一下,提议说:“我赴安喜县尉,自有月俸,安喜小县,县尉月俸两百石,半钱半谷,已有粮食百石,足可养30亲兵。公等可担任近县亭长,亦有斗食之俸,而且我们都无家小,衣食足矣。”他们都点头称是,我接着说:“这些兵丁跟随我们的日子很长了,然而却没有得到过什么好处,不如这次就把我们历年积攒的军用物资的一半全部都分给他们好了。另一半我打算用来抚恤那些战死的士兵家属,我们只留下这一阵子的衣食费用和盘缠即可。”大家也没有异议,我心中大为安慰,看来刘备结交的这几个人都是慷慨大度,关心下属的人,这我就放心多了。商量既定,我们召集部属,宣布了解散的办法,看得出来大家都很高兴,毕竟这些军需物资都是很贵重的,分的其他钱物器械车辆粮食不说,光是士兵甲胄,虽然是皮质的,但是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却很实用,至于兵器更都是好钢铁,如果转手一卖,还是值不少钱的。分完东西,我们带着所有的人,挨家挨户去访问死难士兵的家庭,把抚恤物资送到他们手中,也算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安慰吧。探望完所有的死难士兵家庭,又过去了几天,然后召集所有的士兵大吃一顿,就正式散伙了。现在就只剩下20个年轻的亲兵了,这是按照我们马匹的数量决定留多少人的,我还有30几匹,我们骑27匹马,剩下的用来拉一些我们这些人的随身家用。把部队的事处理完后,我终于要去看看刘备的老家楼桑村了。一大早出发,骑马不到半个时辰,远远看见一棵大桑树,高十余米,半里外可见,我心中窃喜:“如果没有这棵大树指路,只怕要露马脚了。”不过马上又犯起愁来,我怎么知道刘备的家在哪?刘备的祖坟我就更搞不清了呀!而且还有那么多人都是看着刘备长大的,我怎么知道他们叫什么啊?简雍和刘备是同村的,这不很快就要被揭穿了吗?不过我一进村就又开始窃喜:简雍这家伙真是个好孩子,他一进村就这个阿姨那个伯的叫开了,而且看来几年没有回到家乡让他很兴奋,话多得不得了,还不等我开口,他就开始给王志军他们大讲村里的情况,连刘备的祖坟在哪都指给他们看,嘿嘿,我心头这个高兴啊!王志军他们也知道我两眼一麻黑,就故意拉着简雍走在前面问东问西,看到啥都问,连一些人家屋旁盖的茅厕仨人都一个不漏的问候了一遍。从简雍的嘴里知道了刘备和他叔叔的家,也知道了刘备在黄巾之乱前一年家里就已没人了,刘备的叔婶也早已过世,刘备的堂兄弟刘密刘德然也在外面当县吏。也就是说,现在村里一个刘备的亲人都没有,哈哈,这下可爽了,其他人就没有必要去刻意搭理了吧?来到刘备家的破屋子前,就在那棵大桑树下,已经好多年没人住,真是破烂厄。不过屋子整体还好,收拾一下应该没问题,简雍家里还可以再住几个,今天晚上就住这了。大家动手开始整理,不多会就像个样子了,又从简雍和左右邻居家借了几床被褥,就算安定下来了。然后就得去祖坟上去拜拜父母和爷爷他们了。几个亲兵抬着准备好的供桌、供品、香烛纸钱等跟在后面,我们一行人就上山去祭祖去了。找到刘备父母的坟头,这也要归功于王郭杨三人,他们不停的套话打听,早已把地头摸准了。大家帮我把坟头打扫干净、拔去杂草、培上新土,然后摆好供桌。我点上香烛,跪在坟前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头,心中默念:“刘备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列祖列宗在上,我今天代替刘备来为你们上香,刘备虽然已经死了,但是无愧在上的各位列祖列宗,他尽忠而死,也算死而无憾了。现在我虽然冒充刘备之名,但实无恶意,维愿能完成刘备未完成的意愿,也算是为刘家光宗耀祖,希望各位能体谅我的处境,不要怪罪于我。”祈祷完毕,又磕了几个头。然后又是刘备爷爷的墓,又照此作了一遍。终于全部都做完了,我们下的山来,回到刘备家里点火做饭。正在休息,突然外面传来一个大汉的声音:“刘备,可是刘备回来了?”我心中一奇,还是第一次听到人直呼刘备的名字,也是这些天都是在官场里混,大家自然都是彬彬有礼的,这个直呼刘备名字的人该不会是刘备在村里的朋友吧?我急忙起身跑出去看,只见一个身高1米7左右,浓眉大眼、壮壮实实的庄稼汉子站在门外。看见我跑出来,高兴的一把抓住我,连捶两拳:“哈,果然是你回来了,刚才听村里人说起,我还不信,没想到你还真是回来了。怎么样?听说现在已经当了官了?”我这时才想起来,我还不知道这人是谁呢!糟糕,一时心情放松就糊涂了,听到这人这样喊刘备就肯定是刘备的熟人,我这么贸然冲出来,岂不是要坏事?该不会是刚才刘备的爸爸他们看见我是假的,勃然大怒,专门找人来揭穿我的吧?心里在叫苦,嘴上可没耽误:“呀,我道是谁,原来是你这个家伙,几年不见,可是长的壮实多了,近况如何?肯定早已娶亲,如今儿女满堂了吧?”哪知此人听了此话顿时满面愁容,连称惭愧:“唉,说起来还真是惭愧,如今尚未成亲。”我奇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年纪也不小了,又在家中,为何至今未婚?”此人叹了一口气道:“当日本来我也要跟你和简雍一起走的,无奈父母在堂,不当远行。就留了下来,不料未出一年,父母双病,虽多方求医,仍未好转,不过一年,就撒手而去了。家中原来尚有余资,为给父母看病,花销一空,田地也都卖了,如今只能给人打工,靠力气吃饭,涂穷四壁,哪里有钱娶媳妇。”我心里一边想:“怪了,为什么和刘备好的人都这么倒霉呢?”一边对他说:“先不说这些了,来来来,屋里坐,简雍也在这里呐,快来见见。”然后边进边喊:“简雍,你快看是谁来了?”简雍出门一看,惊喜不已:“吴淮!”原来此人叫吴淮,看着五大三粗,名字倒还秀气。简雍引吴淮与关张等相见,想必当初都是认识的人,我又从他们的话语中得知此人字彦清。大家相见毕,问起近况,各自唏嘘不已。吴淮说道:“吾自4年前与诸位一别,心中甚是想念,如今一会,更觉岁月虚度,今家无挂碍,愿于玄德效鞍马前后,不知可否?”我心中想:“既是刘备故人,带在身边也不错啊,多个人多份力量。”于是赶紧说:“彦清不必如此,大家都是兄弟,自然需在一处,何谈效劳!”吴淮大喜拜过,口称“主公”。我大笑说:“但称兄弟便可。”简雍在旁听到我的话也笑道:“主公怎么忘了,我等自小在一起,公坐树下语:“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因此我等均称:“主公。”今日不过旧语成真,主公不必推辞。”我一时无语,心想:“这个刘备,当主子的心思还真重啊,从小就让人叫他主公。不过好歹也算是心怀大志吧。”只是我觉得不太舒服,毕竟是现代人,一向是平等结交朋友,不习惯人和人之间还分三六九等、尊卑贵贱。不等我开口,王志军站起来说:“此言极是,我等三人,虽往日与玄德公同门执礼,然今日亦当尊卑有别,从今日起,我等三人亦须称主公才是。”说完,王郭杨三人一起躬身齐呼:“主公!”弄得我目瞪口呆,心里明白:王志军是想趁此树立我的地位,以便日后保持我这个小集团的稳定,因为古时候最讲究名分,一旦上下归属名分定下,就不会改变,下属也就不会改投他人,否则便是不忠。包括太守等人举孝廉,他所举之人,只要朝廷没有正式任命他职,就是他的臣子,要对他忠心,甚至对自己所举的孝廉有生杀大权。再看关张简雍等人皆面有喜色,知道刘备平素多有此志,不禁心中长叹,毕竟刘备也是枭雄啊,不甘久居人下,有不臣之心。不过转念一想:天下方乱,汉朝久无善政,天下豪杰哪个不是像曹操那样,治世愿为能臣,乱世图慕奸雄?各地州郡长官,无不自称主公,已成世风,刘备虽非牧守,然而部下都是私人部曲,就称主公也是名副其实。况且此时骑虎难下,如果再要推托,恐怕被关张等人看破。心念于此,赶紧扶住王郭杨三人:“备何德何能,敢劳动诸位先生,唯聚心尽力,以求报国安民。”王郭杨等故作称赞不已,我感觉浑身都起鸡皮疙瘩了,急忙找别的话题岔开。就这样,我的刘备不臣小集团初步建立,加上我一共28人:假刘备、关羽、张飞、王莫(志军)、郭斯(显彬)、杨科(维军)、简雍、吴淮以及20名亲兵。第二天,回到涿县,召集亲兵,就直接赴安喜县就任了。
阅读全文

第六章 和曹操的第一次见面我急忙派人把王、郭、杨三人找回来,然后找到关张二人,两人正在屋里整理行囊,见我如此兴奋都很奇怪,我急忙吩咐:“为兄要去拜见曹操,你们二人赶紧找人取财办一些礼物。”张飞笑道:“我道是谁,原来就是那个讨伐黄巾时见过的骑都尉曹操。”我很认真地说:“不可小看此人,此人现为议郎,才干非凡,气度恢宏,今后必成大事。愚兄看来,此人堪称天下无双。”关羽点头道:“当日众人都以我等出身低微,唯此人不计出身,倾心结交。此次来京不可不前去拜访。”张飞道:“既然二位哥哥都如此说,我自去办理罢了。”我想了想说:“也好,三弟家世富足,世情往来多有熟悉,这些事情还是你去办比较顺手。”不多时,王、郭、杨回来,我把事情细细一说,他们没想到这么快就能见到三国第一人,都大为兴奋。我们收拾妥当,只等张飞一回来就立刻出门。过了半个时辰,张飞指挥着两个士兵带着礼物回来了,我们马上上马奔曹操府上而去。 到了地方,却看不出哪是曹操的家,向路人一问才知道旁边那套看起来很朴实平和的院落就是曹操府第。我们转回到曹府门前仔细再看,不禁心生敬意,洛阳天子富足之地,但凡官家豪门无不尽奢极欲,逞金饰玉砌之能事,原以为曹操权宦之后、太尉之子,又为天子近臣,府第自然也是富丽堂皇,不想却如此平实。仔细再看,却又平和不失威严之貌、朴实不失卓然之气,看得出来也是花了一番心思的。曹府的大门敞开着,只有一个看门人,他看见我们几个在门前张望,主动走过来,先行了一个礼,然后笑眯眯的问道:“几位先生莫不是来拜访我家主人的?”我下马也行了一个礼问:“请问,这是曹议郎的宅邸吗?”看门人作揖道:“正是,不知几位先生从何而来,我也好向我家主人通报一声。”我欠身说:“就说涿县刘备来访。”看门人说:“几位先生先请到客厅用茶。”说完就将我们引入大门,马上就有另一个人进去通报。还没通报就让我们到客厅用茶,看来曹操确实在待人接物、招揽人才上很有一套,起码让人觉得很大度、很有诚意。我们刚刚坐定,尚未上茶,就听见一阵急冲冲的脚步,一个洪亮的声音说:“来的可是玄德公?”我起身一看,一个身高1米68左右、细眼长髯、身着锦袍之人大步而入,心想此人如此称呼刘备,当然就是曹操了,只是个子怎么这么矮。不及细想,我赶紧起身,快步向前,先行一礼,不管他是不是曹操,起码先在礼节上糊弄过去。来人一把扶助,连声说:“玄德公不必多礼。自讨黄巾一别,已4年矣,今日方得一聚,公风采依旧啊。”声音宏亮,中气十足,毫无做作,令人身心一震,仿佛遇见推心置腹的老友,顿生亲切之感,果然人不可貌相,只不过一言一举,已经让我心生敬意。曹操直接拉我到客厅上方正中茶几两边分坐,吩咐看茶,不等我开口,曹操问道:“玄德公如今身居何处?近日怎有空来访?”我拱手回答:“愚弟此来进京待命,刚刚得授中山国安喜县尉一职。”曹操慨然叹曰:“朝廷无人,如此困顿英才!”转而又说:“不过以贤弟之才器,必有遨然之日。”我心想今天能有这样好的机会,和三国第一人称兄道弟,不妨把话题转到国家大事上,打探一下曹操,也好给自己今后做个参考。想到这,我先做谦虚:“孟德兄过誉,备何德何能,恬居县尉之职尤恐有负朝廷所命,岂敢言他!不似兄雄才大略,为天子近侍之臣,宇内称贤。近闻朝议,天子欲设西园禁军,大臣多有荐兄者。如此兄可谓上承天意,下镇乱贼险心,翱翔朝堂,为天子解忧矣。”曹操微微摇头,笑说:“玄德公什么时候学得如此说话了。自黄巾贼起,天下纷扰,陛下留心戎事,故设西园禁军。弟德微才薄,幸得天子眷顾,苦不堪圣用尔。”我又问道:“不知禁军首领为谁?”曹操答曰:“天子以小黄门蹇硕壮健有武略,欲亲任之,虽大将军亦领属焉。”我听了故意说:“如此则非国家之福矣!”曹操微异而笑,问道:“玄德公何出此言?”我回答说:“天下祸乱之由,盖因宦官外戚弄权。外戚当权所用尚为士人,虽匡妄主上,但尚知治国之论。宦官则不然,多幼居深宫,所见所闻皆宫室豪奢,宫闱争斗,又无广交,一旦弄权,所作所为皆穷奢极欲,所举多亲,难识君子,趋言巧色之徒多附聚其门,故所为非当,所用非人。向者宦官虽得掌朝政,亦有得封将军者,然皆虚职,未尝掌兵,今上以黄门蹇硕任禁军首领,吾恐大臣多有所想。此为大臣、宦官军争之始,兵者,国之大事,故非朝廷之福。”曹操听后说:“天下之本在民治,治乱莫过于进贤明退小人,果如是,何用禁师为?兄之所虑故是,然宦者之官,自古有之,岂独于古无碍,于今为害?且朝廷忠贞体君之士盖不为少,似无需多虑。”我心中一动,想起曹操的家世背景,莫非他有意宦官集团?于是故意又问曹操:“黄巾乱起,当今天下可有什么变化?”曹操问:“公所指为何?” 我本来就打算探曹操的想法,也就不再废话:“自安、顺以来,外戚宦官相继执掌国政,士大夫不得与闻,故自正清流,郭林宗(泰)、符伟明(融)、荀季和(淑)甄辨贤智,以识人为天下重,非独识人,亦正舆论尔。士人非不欲庭争朝议,然小人势大,君子不堪其辱,亦无切肤之痛,故洁身自好如黄叔度(宪)、周彦祖(燮)、徐孺子(嗫)者多,庭堂诤议若杨伯起(震)、李子坚(固)、杜叔荣(乔)者少。然积弊必重,久疴必溃,以致黄巾遂起。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天下皆受荼毒,非高洁所能免。故风议大变,不以退隐为尚,而以治世为能,天下俊杰皆留意朝政,有杀身取义之心,此非宦者之官可与抗衡,故吾观宦官不日当自害。”曹操沉咛半饷道:“公高论,诚如公言。然吾恐祸不起萧墙之内。”我再拜道:“备愿闻其详。”曹操答道:“天下虽初稳,然以操所见,民失其所,心不自安,郡县官员多所逃散,官府政令失常,各处义军皆非官府所置,多为地方豪强者聚族自保,民力弱者多倚强自救。故当务之急乃抚民恤众,令各归其所,退豪强,罢兵戈。且今朝争必起,宦官岂不自知,安肯束手待毙?陛下亦素信宦官,朝争必不能速定,不能速定,则势难安民,民不安则盗贼起,黄巾余波难平,如此地方兵戈久聚,则官府无威,豪强皆起,一时更难以尽退。又倘若当权失当,朝廷失制,乱臣贼子名除君侧,实包异志,又或俊杰之士四散地方,招附豪强,徐图后举,则天下大乱矣。”我闻言心中大为叹服,果然不愧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于治于乱,于情于理,心中了然,岂能不进退得据,左右逢源,三国第一人实非虚名。我起身长拜,叹服道:“孟德公高见,世所不及!备今日所闻,胜读十年书!”曹操亦起身大笑:“玄德公所言实为高义,又何必自谦。”大家评茶言欢,谈得非常投机,不觉已是中午才想起来我还要向卢植告别,虽然余兴未尽,也只好先告退了。
阅读全文

事实上就算东吴占了刘备的部分荆州后,也没有给东吴带来多大的好处,因为陆战和攻城都不是他们所擅长的。这点只要看看几次合肥的争夺战就很清楚了。而蜀国的将领在这方面就好的多,关羽北伐的兵力并不比东吴攻合肥的兵力多,而东吴之有一次,就是诸葛各曾经差一点打下来。而关羽的第一次攻击,樊城可以说已经支持不了多久了。并且魏国的精兵良将大多被吸引到这里了,如果东吴不是偷袭荆州,而是同样的想办法偷袭合肥,或者出其不意的支援关羽,能取得的战果会使曹操元气大伤,合肥市没有多少援军可派了,荆州争夺对曹操也是很头痛的事。或者,东吴在关羽和曹操已经拼的两败俱伤的时候出兵,那么无论是曹操还是关羽都没有能力对东吴构成实质的威胁了。可是东吴的做法,却是在曹操没有什么顺上的情况下,灭亡了关羽,使得强者更强,弱者更弱,而东吴就永远也没有机会获得北方的土地了。而且,你认为是暂时留着关羽的5万人进攻曹操好呢,还是灭了这5万人,自己去1个人对抗曹操好呢?如果东吴连从蜀国北伐中获利的能力都没有,那么他又有什么能力自己从曹操那里获得什么好处呢?恐怕曹操最喜出望外的,就是东吴的这次反水,从此以后,广大的荆州正面再也没有能够对陆战和守城方面有威胁的力量了。曹操唯一害怕的就是吴蜀的联盟,如果曹操不死,估计东吴很快就会知道这么做的下场了。曹操再来一次赤壁之战,你认为还会被火烧掉么?估计蜀国那时候也会报仇吧?你也说了,东吴的攻击能力很差,那么荆州方面交给蜀国去攻击,等到魏国的主力被迫集中到荆州后,吴国是不是才有更好的攻击机会呢?事实上我们都看到了,同样的荆州在关羽的手下可以威震华夏,而在东吴手中不过是等死罢了,用一个只能让东吴喘气喘得好一点的地方,来换取整个战略上的攻势,你认为哪个更好一点呢?
阅读全文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