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是斗智斗谋的时代;三国的历史,是韬略家左右命运的历史。    韬略家们服务于各大集团,他们与所在集团最高统帅者的关系,是谋与决的关系。三国时期各大集团的发展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关系。    谋决理论在三国时期发展的侧重点是实用性、创造性、灵活性、久远性和渗透性。     谋与决的价值,早被人们所认识,《尉缭子·兵教下》记载:“伤气败军,曲谋败国。”军队中士气低落、沮丧,必然失败;而谋略错误,就会危及国家。《左传》曾总结过决断的重要,“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在斗争激烈的战乱年代,谋与决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个人、集团、国家的生死存亡、成败祸福,因而人们对谋与决的重视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三国时代,谋决理论十分重视自身的实用价值,有着强烈的现实感、迫切感和使命感,而较少虚幻色彩。三国时代,政治、军事、外交斗争的实践表明,成败的双方,实际上是重视谋决与忽视谋决,谋决水平的高与低,谋决结合的好与差等因素造成的。何进、董卓、吕布、袁绍、袁术、公孙瓒、刘表、刘彰、刘禅、孙皓等,均为无谋而败,误决而亡。相反,曹操、刘备、孙权等则因有谋而胜,善决而存。谋决理论中的实用性原则促使运用者去建立庞大的智囊团,韬略家们正是在这个组织机构中发挥其才干。    实施谋决的最大难点即在于创造性,因此,三国时代的韬略家们在这一问题上狠下功夫,并作出了突破。首先,注重设法网罗智囊。曹魏的智囊团人员多达八十余人,水平之高,人才之众,阵容之强,作用之大,在争霸的集团中首屈一指,成就也最大。第二,积极发挥智囊的作用。蜀汉诸葛亮采用集思广益之法,发展霸业,·其中诸如以攻为守,心攻为上等战略,均通过集思广益的途径创发。三国时期各大集团均注意到“智不备于人,谋必参诸群士”的戒律和“谋之欲众,断之欲独”,“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的古训,走上胜利与成功之途。第三,运用逆向思维。孙策、孙权和刘备等人跳出中原激战的旋涡,向西南、东南发展,以图成功。曹操在群雄割据,视朝廷、皇帝如弃履的情况下,尊王攘夷,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取得成功,并在军事上也进展顺利。刘备凡事与曹操对着干:曹以狭,刘以宽;曹以急,刘以缓;曹以残,刘以仁。由此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吸引更多的支持者。逆向思维的运用范围极广。成果也极为突出,对谋决理论效益的体现也很大。第四,谋决主体的紧密团结,使得谋决的创造性原则达到最佳状态。董卓与吕布谋丁原,王允与吕布谋董卓,曹操、荀彧、荀攸、郭嘉等谋袁绍,刘备与诸葛亮、庞统谋荆州、益州,孙权与吕蒙谋关羽,孙权与陆逊谋刘备 ……正是这种亲如鱼水的融洽性,使得谋决的创造性得以爆发出强大的能量,作出惊人的奇谋妙决。    谋与决能否保持灵活性,是三国韬略家积极思考并付诸实践的重要问题;客观情况瞬息万变,能否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保持正确的状态,是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三国韬略家对谋决理论中的灵活性原则,予以高度的重视,他们探索的结论表明,灵活性实为谋决的生命线。曹操对袁谭的联合,孙权对曹魏的称臣,诸葛亮对东吴的立场等重大政治、外交、军事事件,充分表明了三国韬略家们对灵活性原则的认识高度。     “谋先事则昌”(《说苑·说丛》),事先谋划,就会成功,这表明谋划与决断相对于现实中的发生的事、计划要去实施的事存在着时间上的超前性。这种超前性若从谋决角度而言,则存在久远性。俗语说,深谋远虑,当机立断。一旦浅谋、则临时无策;人无远虑,则有近忧。谋与决的久远性,是任何一个韬略家所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这在实际上,是具体的谋与决的指导方针。曹操听取一批智囊之论,放眼社会历史发展大势,制定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策略,谋深虑远,坚定不移,从而击败强手,统一北方。刘备听从诸葛亮隆中对策,百折不挠,终于在西南部中国称霸,成为鼎立之足。诸葛亮南中政策的制定,孙权联刘计划的敲定,吕蒙袭夺关羽荆州的思想,曹魏统治集团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策略……无一不是谋决久远性原则的体现。三国时代的韬略之士对于谋决久远性原则的理论贡献在于:精通历史大势,洞察社会现实,掌握多种思想工具,把握问题的实质,他们对于物理、哲理、事理、情理的深入了解,对于体制、传统、形势、环境的准确把握,保证了谋划的深远性,一旦决策者采纳这些方案,就会显示巨大的威力。三国时代那些高水平的韬略家中,都具备高瞻远瞩的素质,原因即在于此。正是这种谋决理论中的久远性原则在三国时代得到高度重视,从而使既定的割据形势能长期地维持下去,直到这一原则在决策者手中废弃。    渗透性原则是谋决理论付诸实践、走向成功的关键。所谓渗透性,是指谋决主体、谋决双方的高度协调。正是由于这种渗透性,才使谋划和决策得到不断的修正、调整,从而发挥其最大的效能。渗透性原则使谋与决能适应形势,作出最快的反应;使谋决双方能承担最大的压力,发挥内在力量的极限。曹操集团中智囊云集,这与曹操奉行的政策在某种意义上同智囊的理想、目标存在着一致性有密切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决定了智囊为曹操霸业献计献策,不遗余力。刘备与张飞、关羽、诸葛亮、庞统、法正等韬略家的关系,也充分表明谋决双方存在着高度的渗透性。这种渗透性的状况再进一步发展,即转化为融合性、一致性,从而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否则,诸如沮授、田丰等一流水平的韬略家,在袁绍阵营中却一筹莫展,因为谋决双方的渗透性程度极差,甚至到了阻断不通的地步。不过,谋决过程中渗透性原则被践踏,也就根本无法指望决策的正确与行动的顺利。    先谋后事者逸,先事后谋者失。然谋而不决,多谋少决,优柔寡断,好谋无决,则枉费心力,徒劳无功。三国韬略家们恰到好处地把握了谋决的分寸,改变了命运,也改变了前途。他们十分丰富的谋决实践,为谋决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素材。  
阅读全文

  上帝坐在计算机前....     伊甸园里阳光灿烂,照得万物懒洋洋的。蛇已经睡过去了,飞鸟全落在苹果树上拉屎。     上帝坐在计算机前,百无聊赖。     这时他收到了天使发来的EMail: "头: 我们四处闲逛,十分无聊。编个游戏我们玩玩吧,拜托!"     上帝看罢大喜,立刻跃上智慧树,采吃了两个智慧果后,头上的光圈更亮,他开始编程。     上帝的 Visual C++ 很熟,而且有创世纪的经验,创意根本不是问题。 至于美工,他动用了中世纪众多宗教画家的天才,包括达芬奇在内。两个小时后,他编的“ 三国”便在天堂正式上市,而且迅速登上了销售排行榜第一名,连撒旦也偷偷买了一份躲在阴暗角落玩了起来。     "文明I" 中有三个种族:WEI、S、WU. 你可以扮演其中的任意一个种族的首领,领导你的人民发展生产、发展科技,征服别的种族,统一世界。三个种族的特性如下:  S:十分温和,象女人一样爱家,满足于现有领土,不主动出击。   WEI:象海盗,从来不满足,到处出击,探险,侵略,掠夺,建立殖民地。  WU:象West一样,但是多了几个新特征:极端卑鄙、残酷和死不认帐。    另外,S的文化是审美的文化,讲究空头吟唱。 WeI的文化是求实的文化,讲究精确的研究。     WU基本上没有文化,但是模仿能力十分强,能够迅速吸收别的文化,并在其中加入一些暧昧的色调。     结果,天堂中的游戏玩家们发现随着游戏的进行,S产生了许多圣人、诗人、词人,大小的文人,山水画家(画的不是真的山水,而是心中的感想与忧郁,所谓"块垒"), 而WEI出了那么多数学家,自然学家、博物学家,航海家、商人,连他们的画家也是从对人物和自然精确描绘开始起家的.WeI发明了许多机器和武器,然后带着它们四处扩张. WU先从S那里学会了文字,再从WeI那里学会造机器和扩张的本领。     最后,WEI在第1840个回合侵入Han, 而WU先向WeI伏首称臣,再疯狂打击S,一般是在1895,1937,20xx回合侵入S,残杀的人民,占领S的土地。    《天堂游戏评论》杂志对这款游戏大声叫好,并举办了这款游戏的对战大赛。结果,撒旦总是夺得第一名,原因是他总是扮演WEI的角色。《天堂IT周刊》登出消息说,上帝准备发行《三国II》,这个版本中的S彻底改变了特性,几乎是“全盘WEI化”。     上帝愤愤地说:“如果不这样,S就没赢的希望。上次S特性是我程序的一个Bug.”   
阅读全文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