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 (146)

[p]    开口说话

[p]    会还没开到一半呢,大家都已经得出了一致性的共识:

[p]    投降。

[p]    孙权实在听不下去了,也实在待不下去,借口更衣(古人上厕所的委婉说法),跑了出去。

[p]    就在众人的忽视下,那位一直没说话的鲁肃也跟着跑了出去。

[p]    就在外面的走廊上,鲁肃追上了孙权,两目相交下,那是默契的火花在闪烁。

[p]    一场载入史册、决定命运的对话,就此始。

[p]    孙权停止了脚步,拉住鲁肃的手说:

[p]    “你有什么话对我说吗?”

[p]    这是真诚的请教,也是亲切的询问,更是无私的交谈。

[p]    在孙权的目光注视下,鲁肃开口说话了,就一段话,道破的却是古今中外一切政治家行为的动力源泉所在。

[p]    “我刚听了他们的讲话,这全都是在误导你呢,是不足以成就大事的。投降曹操,也是分什么人的,我鲁肃可以,你孙权孙将军就是不行。”

[p]    为什么呢?

[p]    这不是档次问题,也不是能力问题,还不是修养问题。

[p]    “人与人本就是不同的。我鲁肃投降了曹操,还可以回到自个老家做个老百姓,运气好些,通过地方官员的考核,还能进入国家机关单位工作,做个普通公务员应该不成问题,就是倒霉些,最差也能混上一个如下曹从事之类的低级参谋官当当,平常乘坐着牛车,带着几个跟班,去相识的士大夫那儿转转,就这样下去,临到终老,做个州的刺史或是郡的太守,还是别的什么国家官员,也是不成问题的。”

[p]    这便是鲁肃的归路,那孙权的最终发展方向,又会向哪儿去?

[p]    这也是鲁肃的终极拷问:

[p]    “您倘若迎曹,您将会有什么样的归宿呢?”(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p]    这个问题,深深震骇了孙权那观望成败的心灵,他不想父兄们所创立的基业,就此拱手让与人,他又想创立一番“不朽”的功业,因而他不甘心。

[p]    因不甘心而有野心。

[p]    政治家的野心,唯有政治上的成功才能满足。

[p]    政治上成功的唯一标识,只能是最高权力的拥有。

[p]    没有权力的政治家,什么也不是,什么也没有。

[p]    孙权深知这一点,因而当鲁肃再一次提醒说,“请早日定下大计,不要听他们的议论”时,孙权叹息着说:

[p]    “他们众人的议论,太令我失望。你的睿智分析,正好与我相同。这是老天在这关键时刻将你赐给了我。”

[p]    这一声叹息,换来的却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

[p]

[p]

[p]下一篇:

[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 (147)

[p]上一篇:

[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 (145)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