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 (142)

[p]    谋士的眼光

[p]    在我们大多人的印象里,谋士就是在君主身边提建议的人,全靠的是一张尖利的嘴和聪明的大脑吃饭,大多数是些文弱书生,很难在外独挡一面,往往是以某个将军或是霸主的幕僚形象出现,与一把手无缘,坐稳了“千年老二”的位置。

[p]    他们最擅长阴谋与阳谋,走的都是曲线,让人防不胜防,即使中了招,还不停地替他们大声吆喝与宣传,为他们的“丰功伟绩”歌功颂德。

[p]    谋士这行业,也算是一项古老的行业,历史悠久,渊源流长,据说自从有了人类以后,就有了这么一项专门忽悠人的职业。

[p]    当然,这也不是谁便一个人就能干得了的,这本是一项高度的脑力运动,正所谓“没有金钢钻,就别揽这细瓷活”,能从事这行业的人虽然多,能够胜任的,却是很少,其中佼佼者,更是稀有品。

[p]    现在在曹操的身畔就有两个,一个是程昱,一个是贾诩。

[p]    两位都是杰出的谋划人才,程昱善于全局统筹,贾诩擅长奇谋诡计。

[p]    在此时的曹军阵营里,这两位应是最为清醒的,突如其然的胜利,并未能将其智慧的头脑冲昏,反而更是无比清醒。

[p]    就刘备逃奔江东事件,大家都有一个共识:

[p]    孙权必定会杀了刘备。

[p]    如果查找源头,我们很快会发现这个共识的倡议者,就是曹操。

[p]    他想当然地认为,在强大的军事压力面前,江东想不低头不行,何况是一个对于他们来说无关紧要的外人。

[p]    所以,当当阳大胜后,曹操并没有派兵继续追击只剩下一口气的刘备,而是好整以暇地入了江陵,为下一步的军事计划做好准备工作。

[p]    程昱就有不同的看法,力排众议的看法。

[p]    他以一种可以预料地口吻说:

[p]    “孙权刚上位没有多久,影响力不够大。曹公无敌天下,取得荆州,威震江表地区,孙权虽然有谋略,却没能力独当一面。”

[p]    这是被很多人忽略的事实。

[p]    “刘备有英雄之名,身边关羽、张飞都是万人敌的勇将,孙权必定会资助他们,以抵御我们。”

[p]    这是可以预见的结局。

[p]    “情势难解难分之下,刘备得以资助成事,羽翼丰满,想杀也杀不了了。”

[p]    这是局势最终的走向。

[p]    事情地进展没有出乎意料,真如预料发展。

[p]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一段话,似乎没有什么新意,等同于一般见解,而在当时,能说出这番话来,没有高瞻远瞩的目光,没有深思熟虑的测度,没有全局观的良好把握,是很难做到的。

[p]    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同,我们早已知道了事情的过程,不用去预知,不用去揣测,也不用去苦思。

[p]    程昱说话的这当口,贾诩还比较闲。

[p]    当曹操将要率大军顺江而下,全面征伐江东地区时,贾诩出来劝解了。

[p]    他的这一段话,一直以来是很多人争论的焦点,有人说十分正确,有人说不具备实施条件,呈现出两面的极端化,一直以来,没有定论产生。

[p]    “曹公昔日击破袁绍,今日又收汉南之地,威名远播,军势强盛,如果利用好好荆州资源,修养军士,安抚百姓,使他们都能安土乐业,江东这块地方,不用兴师动众,就能给征服的。”

[p]    这一战略,遵循的是稳扎稳打的原则,先将自身巩固,在稳定中发展,不打也不闹,就是一个“拖”字诀,耗得是时间,就看谁能活得呗长,因而有些历史学家就提出了异议,曹操的内部很不稳定(朝廷的忠汉人士),边上也有人骚扰(马超、韩遂),时间对于他来说是个稀罕品,此时所要做的就是速战速决,越是拖延,越是不利。

[p]    也有些人认为,从事后发展来看,孙刘联盟的促成,全是由曹操大军顺江而下的形态威逼造成,若真是缓以时日,如先前袁氏兄弟般,两者难以团结,刘备难有立足之地,不战而胜的结果完全可以出现,至于一些内在及周围的不稳定因素,以曹操的强制手腕,也不难消除。

[p]    我的看法,就是没有看法。

[p]    没有看法,就是最好的看法。

[p]

[p]

[p]

[p]下一篇:

[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 (143)

[p]上一篇:

[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 (141)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