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 (132)

[p]    孝顺

[p]    裴潜、王粲还有一个好朋友司马芝,两人都被提拔了,好朋友哪能拉下这共同进退的机会?

[p]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今河南温县),一条公正的鱼儿。

[p]    早在书生时代,因一次偶然的突发事件,他便美名远扬。

[p]    年少的司马芝,虽是埋头苦读的书生,却也没读成“固守书斋”的呆子,他敏锐的觉察到空气中的战火气息,为避免为这熊熊大火烧成焦炭,读过“万卷书”的他,做出“行千里路”的抉择,毅然决定把家搬迁到传说中的避难圣地荆州去居住。

[p]    路途有些远,而且还不太平。

[p]    司马芝还是上路了,并且找到了几位“志同道合”的人同伴结行。

[p]    对困难估计不足的司马芝,在鲁阳山中品尝到了“不太平”的意味。

[p]    鲁阳山就在张绣驻守的宛城的边上,山里面除了飞禽猛兽外,还有一种特产:劫匪。

[p]    靠山吃山的他们,最好的就是打劫过往客商,以此做为主要的生活经济来源,收入往往以这些客商的腰包鼓起程度成正比。

[p]    一行人,在山中没走上几步路,就遇见了这帮高风险与高收入并存的非善人士,年轻力壮的那几位,一看苗头不对,也顾不得老弱幼小,如倒了树的猢狲,撒开了腿使劲跑,一时间就没了影子。

[p]    司马芝被你也打算跑来着,可奈何他这次搬家,身边还有一人跟随着。

[p]    这位多出来的人,是位女士,不要想歪了,这与爱情故事无关,那位女士,不是他老婆,而是他老母。

[p]    作为一位远近闻名的孝子,心底那浓厚的孝义理念,就如一把大脚镣束缚住了他而不能迈开一大步,也正是这种人类最为善良的束缚最终救了他的命。

[p]    所以,在任何危急关头,我们永远不应该放弃心中的这份善。

[p]    劫匪们来到近前,见到大部分人都跑光,只有司马芝在那守护着自己的母亲,到手的买卖都泡汤,正好将所有怒气发泄到了他的身上,直接将锋利的刀架到了他的脖子上。

[p]    司马芝也不慢,跪在地上就磕头,为的不是自己:

[p]    “我母亲年老了,他的死活就由你们来决定了。”

[p]    意思很明白,你们要杀我就杀我,但请高抬贵手放过我母亲一命。

[p]    劫匪们自从吃这行饭以来,这回事还是头一遭碰上,着着实实地被感动了一把,本着“盗亦有道”的原则,他们放过了司马芝,给出的理由是:

[p]    “这人是个大孝子,杀了不义!”

[p]    作为劫匪,他们是失败的;作为有良知的人,他们没有失败。

[p]    躲过劫难的司马芝,推着鹿车(一种小车子,不是鹿拉的车)将母亲拉到了荆州,从此就在那定居下来,租了几亩地,自己耕种,过上了十几年平凡而又安定的生活。

[p]

[p]

[p]下一篇:

[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 (133)

[p]上一篇:

[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 (131)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