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126)

[p]    好记性

[p]    写诗写作是王粲经过个人努力的后天特长,博闻强记则是王粲与生俱来的先天优势。

[p]    博闻强记是指两个方面:学识广与记性好。

[p]    史书上说他“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作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

[p]    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说,王粲擅长算术之学,又会写文章,也就是不论是文科,还是理科,他都在行,若是放到现在去高考,文理双科的状元也就非他莫属了,当然,前提条件是他能活得够长。

[p]    记忆力这玩意儿,真不是个东西,你想要去强求也得不来。

[p]    以前读书时候,就盼望着有个好脑袋,将书本上的知识全都给包容兼收,可就是没那么大的本事,平日得过且过,每到考试临近,只得临阵磨枪,以“不快也亮”的信条,连续奋斗三四个通宵,乘着记忆新鲜尚未过时,就踏入考场,一展身手,结局可想而知。

[p]    班上有一哥们就特神奇,平时也不见得他翻动课本,上课也不怎么听讲,尽找些各类不沾边的书籍来看,就这么一老兄,等到考试前,才拿来课本看上几眼,那书却是翻得飞快,我们在熬夜,他却早已枕着书声如眠,直妒忌得我们牙咬得痒痒。

[p]    王粲老兄的记性那也可不是盖的,举目天下,能与之匹敌的,也就是后来曹操所接见的那位使者。

[p]    有一次(时间不好确定),王粲正与几个朋友在半路上走着,猛然发现道旁有一块远年的石碑,青苔痕绿、残迹斑斑,于是,大家就兴致勃勃地读了起来。

[p]    不知是哪位仁兄想拿王粲开涮,想考校他的强记能力,以一种开玩笑的口吻说:

[p]    “王粲,你能把这石碑上的字全都背下来吗?”

[p]    王粲也真不客气,不假思索地回答说:

[p]    “能啊!”

[p]    能的意思,不是逞能,而是显能。

[p]    不用大家吩咐,王粲直接转过身去,将刚才所见过的石碑上的字,一字一字地大声朗读了出来。

[p]    以其大声成对比,朋友们却是集体的沉默。

[p]    不是爆发,而是惊讶。

[p]    都张大了嘴在那呆立着呢,哪有功夫来做其它的事?

[p]    他们有理由惊讶,因为王粲所朗诵的,与碑上所刻的字,竟然一字不带差的。(不失一字。)

[p]    读书时,老师常教导我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养成多做笔记的习惯,学业将受用无穷,显然这一条,不适用于某些人,比如说王粲。

[p]    这还不算牛的,接着往下看。

[p]

[p]

[p]下一篇:

[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127)

[p]上一篇:

[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125)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