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123)

[p]    明智

[p]    鱼儿很多,得慢慢地收拢,这次映入眼帘的是刘廙。

[p]    刘廙,字恭嗣,南阳安众人,一条方向感准确的鱼儿。

[p]    他的光辉事迹可追溯到十岁之时,调皮捣蛋的他,将整个课堂的秩序搞得一团糟,老师看不过去,抚摸这他的脑袋说:

[p]    “小子啊,小子,‘黄中通理’,你知道吗?”

[p]    “黄中通理”这四个词出自于《易经》,比较难理解,字面上的解释:“黄土居于正中,五行通理”,放在这段话里,大可说是,“通达事理”的意思,说俗点就是“安静点,别瞎闹”,本人未曾有幸专研过《易经》,水平也就这点,错了,还望大家别操家伙。

[p]    这件事,本身没有什么特异之处,本就没多大的说道,却被光荣地记入史册,我想,多半是沾了那位老师的光。

[p]    这老师,就是那个后人为其雅号是“冰镜”或是“水镜”而争论不休的被神化了的隐士司马徽先生。

[p]    光辉的童年过去后,便是成年。

[p]    这还得从刘廙的哥哥说起。

[p]    他的哥哥,叫做刘望之,是刘表手下的从事(参谋官),工作职责专门向老板提建议。

[p]    刘望之,这份工作,做得并不开心,他的两个朋友,就是被听信了谗言的刘表杀害,自己所提的建议往往也如石沉大海,连个尸体都找寻不到,因为心灰意冷之下,他便向刘表赠送了辞职报告,准备回家修养。

[p]    刘廙的看法跟他的哥哥就不同了,他想说服自己的哥哥,以著名的历史事例、历史人物:

[p]    “赵鞅杀了犊犨、铎鸣,孔子中途就跑了回去。现在你不能像柳下惠,与其他人和光同尘,也不能想范蠡,飘摇在权力所及的范围之外。坐在家里,什么事都不干,就以为可以与外面的时势隔绝,我想,恐怕是做不到的。”

[p]    这里涉及到了三个历史典故,三个历史名人,若不解释下,很多人会看不懂,那我就简单说上几句。

[p]    赵鞅是晋国的当权派人物,想称王天下,觉得干掉三个人就可以了,犊犨、铎鸣、孔子。

[p]    于是,用丰厚的礼物聘请他们出来,前两个很快就顺利解决掉,到孔子这就有了点小麻烦。

[p]    孔子听说了赵鞅杀了犊犨、铎鸣的消息,走到黄河边就打住,大发一通感叹后,就回家了,因而就保全了性命。

[p]    柳下惠最为出名的是“坐怀不乱”,但他还有“和光同尘”。

[p]    他曾担任过很的小官职,被人撤了三次职,任是没走,因此孟子评论说,柳下惠不想让长官蒙羞,也不因这官位而羞耻,丢了就丢了,穷就穷呗,你还是你,我还是我,影响不到我的,自己不会迷失,与外界和谐。这就是和光同尘。

[p]    范蠡的故事,应该不用我多嘴了吧,他不熟悉,西施大家总该熟悉的,介绍这的书籍太多,有空可以去翻来看看。

[p]    刘廙的话,说到了点子上,并把刘表看了个通透,刘望之却不是一个识理而又明智的人,他的做法,就是什么也不做。

[p]    不接受事实的后果,如鸵鸟般将头埋在沙堆里,不问身外事,却将重要部位暴露给了对手。

[p]    事情的发展,按着刘廙所说的步骤进行着,刘望之终逃不了他那两位朋友曾经走过的道路,就在不久之后。

[p]    刘廙一看形势不对,逃奔到了扬州(安徽省中部及江南地区),过了一段安稳日子。

[p]    曹操见他不错,也就任命他为丞相掾属,留在自己身边办事。

[p]

[p]

[p]下一篇:

[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124)

[p]上一篇:

[p][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122)  

[p]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