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65)

[p]    攻襄阳的可行性分析

[p]    很多人对我先前所做的那个论断,可能不以为然,那咱就来分析分析攻襄阳的可行性。

[p]    襄阳能攻下吗,我的认为是不可能。

[p]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p]    一、襄阳城固

[p]    襄阳是荆州重镇,历来是重点的防护对象,其城池的坚固程度非其它城市所能比拟,在经过几代人的辛苦经营后,其防卫实力更是不弱,即使有大军围城,有重型攻城武器为辅,也绝非是一时半刻所能攻下来的,即使花费大量人力与物力,未必就能收到预期想象的效果。

[p]    一个城池的攻下,决非是喊喊几句顺应民心的政治口号就能办到的,也决非是一大群乌合之众在城下吓唬几声就够的,更不是如孟姜女般,对天大哭几下就会倒掉的,虽然传说中的刘备也擅长哭。

[p]    二、刘备没实力

[p]    此时襄阳城下的刘备虽有数万人跟着,其中多是老百姓及随军家属,真正能投入战斗的没有多少人马,保守估计也就两、三千人马,况且又没有多少战斗力,正在逃亡途中,斗志不旺盛,实力不强,总而言之,这是一支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杂牌部队。

[p]    以这样的部队,要想攻下襄阳城,不是有困难,而是很困难。

[p]    三、襄阳兵多

[p]    从种种迹象来看,当时驻扎在襄阳城的部队,不在少数,对于这个就在眼皮子底下的重要城市的布防问题,刘表是绝不会忽视的,襄阳兵马的实力,虽难以估计,但当有一定的实力,即使再不济,以坚固的城市为凭,总能支持上相当长的时间。

[p]    从另一方面讲,襄阳兵马,布守在城中,以逸待劳,刘备的部队已经走了很多的路,就这样,两支部队,从实力上,从人数上,从装备上,从战力上,各个方面来比较,显然是不在一个档次上的。

[p]    四、刘备没时间

[p]    曹操的先头部队,已经到了宛城,离襄阳没有多少的路程,刘备若是这时纠缠在襄阳城下,耗时过多,陷入泥坛中而不能拖身,曹操军队又正好赶来,前后夹击下,要想生存下去,也还是一件很难说的事。

[p]    行军打仗,争得是每分每秒,时机一失,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聪明的将领一般不为,刘备亦是。

[p]    五、襄阳人齐

[p]    许多人依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所记“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就认为当时襄阳人心慌慌,士人大多归附于刘备,刘琮不能守,所以很好攻下来。

[p]    其实不然。

[p]    当时襄阳的大权掌握在蔡瑁、蒯越等强势人物、强势家族的手里,就是刘表在时也是很难撼动,何况是一个小小的刘琮,只不过是一个名义上的摆设,前两人是积极的投降派,又在城中,岂容得刘备猖狂,那些跟着刘备走的荆州人士,也并非是些说得上话,掌得了权的人物,对时局的影响也无关重要,这从后来曹操所封赏的荆州人士名单中可以得知。

[p]    退一步说,攻下了也是无用。

[p]    这时的荆州,已经一个烫手的热饽饽,即使攻下,也不能平定,襄阳的内部因素很不稳定,想等着曹操来后,重新分配利益蛋糕的人物,不在少数,蠢蠢欲动之势,很难去安定,最主要的此时曹操大军又在旁虎视耽耽,即刻就到,刘备又怎能在短短的时间里,组织起一支有效的部队进行防守与反击,这实在是一个未知数。

[p]    这样的情势,诸葛亮不会不知道,刘备也不会不明白。

[p]    诸葛亮还是这么说了,那就是有目的在的。

[p]    他这样一说,也就是为内部主战人士有个发泄的出口,给刘备有了发挥余地,给那些正在观望的看客,树立一个更加光辉的形象,为自己集团正了名。

[p]    战争初期什么最重要?

[p]    “名义。”

[p]    名不正则言不顺,名正则言顺。

[p]    正义的光辉形象,总是受人爱戴的,总能招来一大批人来依附,有了这舆论指导,师出有名,做起事来也就畅快些。

[p]

[p]

[p]下一篇:

[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66)

[p]上一篇:

[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64)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