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45)

[p]    地点、人事与时机

[p]    中国的历代朝廷很是注重农耕文明的发展,老百姓们最关注的也是这肚子能否填饱问题,一直辛勤的耕种在一亩三分地上,田地与农民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p]    在两者基础上,诞生的一个新兴阶层,我们通常称之为“地主”。

[p]    随着田庄经济的发展,地主们所拥有的土地(包括田地)越来越广、依附的农民越来越多、经济效益越来越高,逐渐便形成了一大批的豪族大姓。

[p]    豪族的强势在于都是当地人,又有一定的私人武装部队,在地方上说得上话,有一定的影响力,其中一部分代表人物,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显赫的名声,俨然就是地方上的实际统治者。

[p]    东汉末年,世道很不太平,豪族们自发组织起来,与当地的军阀连成一气,既是巩固实力,又为割据势力创造了大好环境。

[p]    对于当时的情形,刘表还是做了充分的调研工作的,所以他便选择了“宜城”这个有些特殊的城市。

[p]    这可不是瞎选择的结果,如我们以前考试,当碰到难以确定答案的选择题时,拿出色子或是硬币一仍,一切都由老天来注定那般,简简单单,轻轻松松便搞定。

[p]    刘表并不是一个喜欢豪赌的人,恰恰相反,他只求稳扎稳打,循序渐进。

[p]    从一些史料,如《太平御览》、《襄阳耆旧记》等的记载,我发现,在当时那个时期,襄阳县城以南至宜城之间,这一带约有百余里地的路程之间,竟是荆州地区豪门大姓、上层集团的最为集中的地方,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有蔡氏、蒯氏、习氏、庞氏、向氏等几大家族。

[p]    最著名的例子,汉朝末灵帝时期,有一次名门聚会,就在这狭小的地方,一座山下,一下子来了好几位名闻人物。

[p]    我粗略估算了一下,其中较为出名、叫得上号的,大致有这么几位:

[p]    四郡守、七都尉、三卿、两侍中、一黄门侍郎、三尚书、六刺史。

[p]    二十五位腕级人物,都会聚在这地方,那个热闹程度可真非同凡响,人才鼎盛到了这个程度,让人想起那句传遍了千年的话“唯楚有才,于斯为盛”。

[p]    先在明白了吧,刘表为什么偏偏选了这座城。

[p]    要对付地头蛇,最好的办法,不是强行压制,而是找来另一条可与之抗衡的地头蛇。

[p]    用于国际,通行的术语,叫“以夷制夷。”

[p]    刘表选上这么几位老兄,也不是无缘无故的。

[p]    就拿蔡瑁来说,他家就在襄阳县南八里,岘山东南一带的蔡洲(本是一个偏僻的小地方,因蔡瑁而得名),因宗贼强盛,四处为乱,便组织起私人武装部队来对抗。

[p]    看来这些宗贼们,真是得罪了不少人,扰乱民生,是该被好好地清理一番。

[p]    刘表这一招,实在太有水平了!

[p]    地点选得不错,人也选得上档次,正逢上了一个可翻天覆地的世道,天时地利人和,全都占全了。

[p]    当地的豪族想发展势力,不得不依靠有权势的人,刘表想要扩张势力,也不得不依靠当地的豪族。

[p]    “一个巴掌拍不响,两个巴掌叮当响。”

[p]    为了各自的利益,他们走到了一起,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荆州最高权力而奋斗。

[p]

[p]

[p]下一篇:

[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46)

[p]上一篇:

[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44)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