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21)

[p]  辩论赛

[p]  

[p]  

[p]  孔融的毛病,便是眼高手低。

[p]  有心想要作为,自诩为做大事的料,也想干出些大事来,但这能力实在有限,一帮自认为的得力助手,也只是夸夸其谈者,花前月下,饮酒做诗,畅谈无关痛痒的国事很在行,实践起来却是千难万难。

[p]  他的行为处处矛盾,法律时而宽,时而严,宽时不问不管,无为而治,严时为赋税,一日之内连杀九部督邮,好似十二宫中的双子星座,体内存在着两个人,变化多端,难以测度,若是细细研究起来,只能归类于某种神经性疾病。

[p]  孔融曾有一个很喜欢的属下,他每每在众人面前提起这人的“高尚情操”,夸下海口还要将他重用,那人也真以为遇上了伯乐,可这位伯乐的身份是可以随时转换的,当他不高兴时,就成了杀人阎王。

[p]  这是有前科在的,想当年,因一位士子在父母的坟墓前哭得不是很悲哀(孔融想当然的认为),就惨遭了他的毒手,连给个辩驳的机会都没有。

[p]  正有那么一天,杀人阎王复活,知人伯乐退让,心血来潮的孔融,不知哪来的怒火,竟向这说过“我看好你哦”的人,举起了屠刀,跃跃欲试。

[p]  所有人都被他这“间歇性精神发作”吓呆了,纷纷跪地求情,只有一个人,还是好好地站着,邴原。

[p]  什么人,想推举就推举,想杀就杀,还以为这是菜市场,任你消遣,老子就是瞧不起!

[p]  我们虽是你的属下,我们也有自己的尊严,也不是你随便蹂躏的。

[p]  望着邴原那双冷漠的眼神,一向扯着虎皮当大旗的孔融有点慌,放下屠刀,干笑了几声,为自己壮足了胆,突然发问:

[p]  “大家都在求情,你为什么不求?”

[p]  一场辩论从此展开。

[p]  正方代表:孔融

[p]  正方观点:杀人,就凭个人好恶。

[p]  反方代表:邴原。

[p]  反方观点:杀人,不能凭个人好恶。

[p]  反方代表邴原,首先发言:和这个人一样,我也是你举荐的,你还说要提拔我的。你喜欢了,你就说要重用,你厌恨了,你就要施杀手。真不知,你喜欢的依据是什么,厌恨的依据是什么?

[p]  正方代表孔融,说明理由:他出身寒门,是我成就了他,才有现在的荣光,可他却辜负了我。为善的要进荐,为恶的就要杀掉,这就是君子固守的道义。

[p]  反方代表邴原,强力反驳:如果说你的推举是对的,杀他就是错的;他如果是该杀的,你就不应该推举他。

[p]  正方代表孔融,再一次阐述理由:这不只是我一个人的做法与想法,有先例的。当年应劭为泰山太守的时候,曾经举过一个孝廉,不到一个月就杀了,我只是萧规曹随。

[p]  反方代表邴原,发表观点:应仲远杀孝廉,有什么“道义”可讲?《诗》上说“彼己之子,不遂其媾”,就是讽刺的这件事。《论语》里讲“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应仲远的作法,自我矛盾太多,你怎么会哪他来做榜样?

[p]  正方代表孔融,心更虚,大笑着耍泼皮:我这是和他开玩笑,不必上纲上线。

[p]  反方代表邴原,不依不饶:君子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难以收回。说了,就要行动,一言一行,是为人君子所注重的。哪有人用杀人来开玩笑的,你觉得好玩吗?

[p]  在这咄咄逼人的质问下,正方代表孔融,无言以对,彻底认输。

[p]  这就是孔融,他有口才,但多的是诡辩之才,若真是驳斥,就不堪一击。

[p]  小注:

[p]  “彼己之子,不遂其媾”本出自《诗经·国风·曹风》“彼其之子,不遂其媾。”,《国语·晋语》楚成王引用为“彼己之子,不遂其媾。”翻译过来,那个人,不会长久享受优厚的待遇,其意是批评那种不能至始至终以宽厚待人的人。

[p]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出自《论语·颜渊》,翻译过来,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既想让他生,又想让他死,这样不是很难解释得清吗?

[p]

[p]下一篇:

[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22)

[p]上一篇:

[p]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20)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