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技术上不是没有可能

《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草船借箭这件事恐怕也是作者罗贯中为了增强作品的吸引力而编写的故事。那么,草船借箭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呢?因为《三国演义》中没有交代草船借箭中20艘战船的型号,所以我也不敢妄下判断。但是分析一下,我觉得草船借箭在技术上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三国时期吴国大战船都在500斛(载重30吨)以上,最大的上下五层,可载3000名战士(载重量200吨左右)。又如,西晋初期(公元3世纪70年代)王濬为准备伐吴而建造的连舫战舰,长120步(长120步=200米),上面有楼橹,开四门,能驰马行车,载2000余人(载重150吨左右),是一座水上城堡。(估计此时吴国造船水平应不低于西晋)假设诸葛亮当时向鲁肃借的是长100米,载重100吨的20艘船,如果把它们连在一起就能达到长2000米,载重2000吨的效果。《三国演义》中记载曹军10000人射箭,如果前后2排,前蹲后站,左右相邻两位弓箭手距离约1米,弓箭手队伍宽5000米。因为有水军同时射箭,假设船楼之上有5000人,那么有效宽度约2500米。三国时期每只弓箭长约70厘米,以铁为箭镞、以木为杆、以雕翎为羽、以木为栝的话,估计每支箭重量怎么也不会超过500克,100000支总重量50吨。平均每艘船2.5吨,左右两舷各1.25吨。这对于载重几十上百吨的船来说似乎是毛毛雨啦。而且曹操10000人是弓弩手,如果是弩,那么箭支的长度会短,重量也会略轻。假设弓箭手射箭中船的比例大约1/10,那么1万人每人需要射100支箭,对于弓箭手来说这个劳动强度大概没问题吧。这样看来,草船借箭技术上似乎可行哦。戴上钢盔,准备挨扁[:1-6:]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