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超一流·影响单挑的气势·体力

    相比于马的体力来说,人的体力(也可以看作耐力)却要长一些。也许有人会不理解,说马比人强壮多了,为什么有这样的结论。但是事实其实就是这样,从自然界的现象来说,蚂蚁可以背起比自己重好几倍的东西,一个人可以背起另一个人,但是绝对没有一匹马能够强壮到背起另一匹马,这就是生物界的规律。年近七旬的赵云还能在凤鸣山重围中从辰时杀到酉时,才下马歇息片刻,我想其他青壮年超一流武将只会做得更好。再利用上一节总结的马匹疲劳时间,可以清楚看到马比人要容易疲劳得多,否则单挑中也不会出现换马场面。当然体力的消耗还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方面,会在后面的论述中针对具体事例进行具体分析。还有一种让人啼笑皆非的说法是根据生育后代的情况来判断武将体力,这种不通科学的观点只能说是说笑罢了。    关于体力和力量的关系,不可否认这两者是相互影响前进的,如果一个人经常锻炼,在肌肉增长力量的同时,体力耐力也会有一定的提高,但是锻炼是可以有针对性的,块头大力量足的人未必体力就很出类拔萃,体力很好的人也未必就是力大无穷的。对于超一流武将来说,其体力和力量都是超出常人标准,但在超一流那个等级上相比起来也是还有一些强弱之分的。    从整篇演义中经历过恶战的超一流武将表现来看,许禇典韦全力单挑了一整天,没有任何疲劳的记录;张飞在曹操八路军马围困中激战一夜突围,也没有提到累;马超和许禇大战二百三十合以上,还“直杀到壕边”,彷佛精力无限的样子;更令人惊异的是在夏侯渊攻击马超的战役中,马超从斩赵月起军到屠历城,接近两天两夜,仍然没有任何表示疲惫的记录,甚至还有兴趣去屠城(当然这个有一点情绪因素在里面);要不是赵云在长坂坡期间从四更杀到上午和刘备相聚(天明以后的战斗过程仔细看来并不如在乱军围困中突围那么激烈),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人困马乏”的记录,我们总算是见到了个下限。由此我们可以大致判断一下武将的体力范围了。    如果要根据以上事例做一个较为合理的推测,超一流武将的体力在一般的情况下可以坚持八到十个时辰而不明显下降,表现在武力上的起伏可以忽略,如果连续战斗时间再长久一些,武力应该会略微下降一些。另外武将的伤病情况会造成武力的下降,吕布后期被酒色掏空,会表现为体力、力量下降;夏侯惇被射瞎一只眼睛,会表现为对事物的远近判断不清,从而影响了出招的技巧;关羽在手臂有伤的情况下对战徐晃,也是对体力、力量的损伤,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其一贯致命的“三板斧”特点。所有的这些,如果书中有迹可循,我们都应该在战例分析中考虑周全。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