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乱说说三国的官

本篇想要胡说八道的不是官制,而是官制本身的一个侧面问题。绝大多数时候,官这东西其实是实权人物手中的面团,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大大小小的官员总是围绕着权力的中心而运转的,当皇帝是权力中心的时候,他信任谁谁就有权。东吴就曾有过以偏将军入尚书台为辅相的例子,所以说,官大爵高不见得能在权力格局中排上号。三国之始肇自董卓,此后军阀混战天下汹汹,一切都乱了套。每个集团中都搀合了各种各样的人物,他们即有残汉官员也有当时名士,又有阻兵豪强还有平民人杰,这些人都在各自的集团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也不同程度地掌握着相当的权力,但是由于各自集团的发展轨迹不同,他们的声音也大小有别,权力往往与他们的职务并不完全一致。比如张辽,功大官高,声威赫赫,曹丕对他是何等尊崇?但他根本就进不了权力核心,在那里却连放屁的权力都没有。他只是一个“外将”。而夏侯诸曹即使做了外将,影响却大大不同了,即使他们不豫大政,但那种“姜太公在此、诸神回避”的架势可不是别人比得了的。同样是大督,吕蒙在权力格局中无论如何也起不了陆逊那样的作用。所以他第一次向孙权举陆逊代己的时候,孙权遂以逊为偏将军右部督领宜都。却又在吕蒙病故前再问谁合适,吕蒙此时总算明白了,他提出了朱然这个人,于是朱然便假节镇了武昌,若不是刘备东征,陆逊还得熬一熬。主要原因还是姓朱的更让人“放心”。与吕蒙不同,陆逊一任大督建功,就可以籍功“入相”了,因为他毕竟是有政治影响的大族子弟,虽然是支属。所以是否用陆逊孙权得好好琢磨一下。黄忠受任金紫何等风光?但他再乘以十也不敌关、张任何一位有发言权,除了制服,他的实际地位与赵云没什么两样,甚至还比不上赵云实惠。曹营五子百战功高,但他们的权力范围就在军营里。而那些相府的“掾”啊、“属”往往一掉脸就是手握机衡的重臣。当官如果没有诸曹夏侯或关张的资本,最好别轻易做外官外将。有本事还是一起家就做那些“僚”。马谡位不过参军,人家一出来带兵就抢尽风头,同是镇将,赵云那镇东就根本比不上魏延那镇北。抛开身份特殊性看一个人的职务是否有权力,就看你离权力核心有多远。司马仲达做尚书仆射的时候远比他做骠骑将军时牛多了。三分初期的权力格局基本上是以僚为核心的,荀文若做了曹操的司马,那他就是曹营掌盘的大人物!有权对一切发表意见甚至是指示。此后的荀攸等人无不出身下僚而很快进入重臣的行列。由此可以看出,幕僚正时储备要员的重要机构,也是通往权力之路重要途径。遍览三国的实权人物,绝大多数都有幕僚的经历,当我们看到史书中某人只是从事啊、别驾啊、掾啊属的,千万不要就比那些声威遐迩的将军抵,他们往往是口含天宪说话算数的。所以我们在解读一个人物的职务与权力时要仔细掂量,万不可以官位高低论他的权力啊。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