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隆中对》,实用蒯异度——兼答天尊和独孤兄

南飞完全赞同孔明有非凡的大局观。但他得出这个结论所做分析是很片面的,有很多关键性因素都没有考虑到。荆州的望族势力是一个,孙权的雄心又是一个,派哪一个上将出宛洛还是一个问题。这些问题哪一个不是致命的?有些方案看起来是很不错,设想也很有吸引力,问题在于有些细节没考虑到就足以推翻全局。这些缺陷往往是难以修改,甚至是难以发现的,尤其是当这些设想一提出来就获得广泛的赞誉。王安石变法就是一个典例,想法是很好,前景也很美妙,直到今天都博得不少经济学家的赞叹。问题在于王荆公没有很好的将这个设想与传统思想相结合,没有考虑好如何安排前既得利益集团的成员,更没有考虑到变法过程中普通老百姓将面对什么样的一番情景。而我们勇敢的王右丞就开始全面推行他的新法了。刘老板过襄阳的时候听老诸说不如趁机夺了荆州去,就知道这小子眼高手低,毕竟还年轻。老诸也不想想刘老板当年怎么丢掉徐州的,不就是冒冒失失的接了一个大州,摆不平望族吗?当年情况可比此时好得多。最后连哄带骗把荆州搞到手了--天幸周瑜就在这个时候挂了,这和《隆中对》的想法是不是差的太远了--绕着地球走了一圈最后确实也算到点了。所以刘老板进西川的时候就没带老诸去,反而带着新加入的风雏先生--打西川可不是老诸的专利。一来吸取教训,后方一定要保证稳当;二来也是知道老诸这个家伙理论性强,实际操作靠不住--结果二十年后孔明先生还是那个样子。细节问题不重要么?话又说回来,刘表空手套了白狼,那袁术领南阳太守又算什么呢?匆忙出逃的袁术难道又带了多少家将?对地方来说,在乱世里主动迎接一个有能的人来领导比拥护上面指派的大员好得多,没带兵来更好,这样更不得不倚重他们。蒯越借着刘表这个旗号,外加自己的威望和才智,把地方那些乱党都骗过来喝酒,然后刘荆州一点头--想不点怕也难--全给咔嚓了(老蒯还假惺惺的说什么“抚而用之”)。这叫什么“一语”?主编导演加主演都给他客串完了。杀鸡吓猴一番,整个荆州总算平静下来了。话扯开了,异度做这么绝已经可以看出他无意辅佐,更无意于天下。老毛读史读到这里批了句:“杀俘不祥,孟德不为也。”其实伟人也有没看懂的地方。当时刘表匹马进荆州屁股都还没坐热,他想杀谁就杀谁?才上台就敢动这么大的动作?十几年后想杀一个韩嵩立威都搞得下不了台,更何况当初。刘备同学带了三五千人马进徐州,青徐豪杰还不是说翻脸就翻脸。杀这些人对他有什么好处?徒增恶名。相反趁机将其收为帐下正好可以壮大势力。问题在于荆州没有容纳这些人的地儿,当刘荆州腿肚子长粗了可以跨出荆州了,望族们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这些家伙除了享乐就知道投降。这些东西蒯越同学可谓动若观火--他的聪明在这里。《三国志》里面赞美荆州富饶,兵精粮足的地方比比皆是,就是没看见谁直接说刘景升一个好字。一句话带过去,然后就开始描绘山川社稷图,半点具体措施、经济政策都看不到。对比一下他短命的同宗刘虞老先生,差别不要太大。难道世人都对刘表同学的勤政爱民视而不见?南飞以为非也。经济发达、社会安定还有一种可能:地方豪强把精力都放在收编难民、开垦庄园去了,经济自然搞好了,而对扩展本势力根本没兴趣--还能扩出个什么名堂?家里什么都有。你刘表把荆州首府搬来搬去瞎折腾随便你,反正我们不打仗,保险起见最好在家门口安排几个桥头堡--别人不要进来,我们也不想出去。把明清时代外国观察家对中国整体状态的描述翻出来,和当时对荆州的描述一对照,还真可以交换看。老刘想搞也搞不出什么名堂来,还是放任自流让大家都高兴吧,顺便兴修一点学校收收名声--就不觉得和全国混乱的局面相衬不谐调吗?据小道消息说老刘死后家无余财。地方穷还说得过去,地方富这就不正常了--又没听说他掏腰包赈灾,钱花哪去了?莫非本来就没捞到钱,摆清高也不心疼?老曹为什么那样骂刘表的儿子?他咋不骂袁绍的儿子?要知道刘琮当时可是他的属下呀,属下太垃圾领导脸上也没光,不是么?虽说孟德是个性情中人,但如果不是刘表的儿子太懦弱无能,就知道和稀泥的话,老曹也不至于说这么过分的话吧--叫别人今后怎么混--除非他自己就那死样癞狗扶不上墙。这些都是拜蒯异度所赐呀。老诸走到这些保守实用派的对立面去,提出了一个垂名千古的伟大梦想《隆中对》。却忘记了缺乏实用主义的基石,再伟大的设想都只停留在梦的阶段。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