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陈矫的“兵部尚书”问题

关于陈矫的“兵部尚书”问题近日,马队在评贴中,谈到老罗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个BUG,说曹丕继位时,老罗说陈矫是兵部尚书。“小赞一下孟获的灵气,不过这捡漏之功还需进一步提高,你只抓住了罗贯中后卫一个较为明显的失误,洞穿了陈矫门将把守的大门,但在这之后他还犯了一个更大的乌龙,回放个慢镜头给你看:尚书一职分六部始于隋代,而明确以吏、兵、刑、户、工、礼司事则发生在唐朝,那魏晋之时何来兵部尚书官名?倘若孟兄嗅觉再灵敏些,陈门将岂不被你打成筛子?”(引自马队的《口水贴:临门一脚的功夫--戏评昨日龙虎榜NPC在野武将征用贴》)《三国演义》关于陈矫的这段相关记录如下:“曹丕闻知父丧,放声痛哭,率大小官员出城十里,伏道迎榇入城,停于偏殿。官僚挂孝,聚哭于殿上。忽一人挺身而出曰:“请世子息哀,且议大事。”众视之,乃中庶子司马孚也。孚曰:“魏王既薨,天下震动;当早立嗣王,以安众心。何但哭泣耶?”群臣曰:“世子宣嗣位,但未得天子诏命,岂可造次而行?”兵部尚书陈矫曰:“王薨于外,爱子私立,彼此生变,则社稷危矣。”遂拔剑割下袍袖,厉声曰:“即今日便请世子嗣位。众官有异议者,以此袍为例!”百官悚惧。”在这里,老罗把陈矫把得强硬得如许禇、曹仁等猛将般,断袍示威,好不威风,他的对应官职,老罗给他安排的是兵部尚书。那么陈矫有没可能真是兵部尚书呢?答案是有可能的,不过名称不叫兵部尚书,叫五兵尚书。三国曹魏时期,有五兵尚书一职。据《晋书》卷24《职官志》的记述,魏有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共五曹尚书。吏部:亦称选部,主选用官吏。左民:主缮修功作、盐池园苑,客曹:主少数民族及外国事务。五兵:主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度支:主军国支计。其中以吏部尚书为最重要,授此职者直称吏部尚书。其他往往只称尚书,而不提其曹名。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进爵为魏公,开始建立魏国政权,初设尚书、侍中、六卿。魏氏春秋曰:以荀攸为尚书令,凉茂为仆射,毛玠、崔琰、常林、徐奕、何夔为尚书,王粲、杜袭、卫觊、和洽为侍中。五曹尚书,或死或官位变动,只常林一人,在曹丕继位时,还是尚书:“出为平原太守、魏郡东部都尉,入为丞相东曹属。魏国既建,拜尚书。文帝践阼,迁少府,”《三国志--魏书—常林传》“魏王侍中刘廙、辛毗、刘晔、尚书令桓阶、尚书陈矫、陈群、给事黄门侍郎王毖、董遇等言:“臣伏读左中郎将李伏上事,...”於是尚书仆射宣告官寮,咸使闻知。”《三国志--魏书—曹丕传》“大军东征,入为丞相长史。军还,复为魏郡,转西曹属。从征汉中,还为尚书。行前未到鄴,太祖崩洛阳,……”《三国志--魏书—陈矫传》根据以上记载,曹操死,曹丕继位时(公元220年),陈矫、陈群、常林的官职皆是尚书,可以确定3人都不是吏部尚书。那么我们要讨论的主角—陈矫,除了可以确定不是吏部尚书外,究竟是什么尚书呢? 曹操在洛阳病亡时,作为太子的曹丕,正在守卫曹魏的都城邺,不在曹操身边。当时曹魏都成邺的一帮大臣位,拘于常理,认为曹丕还没有得到曹操的传位诏书,不能即位。这时陈矫出来表现了:“王薨于外,天下惶惧。太子宜割哀即位,以系远近之望。且又爱子在侧,彼此生变,则社稷危矣。”单这句话,还不能分辩出陈矫在五曹尚书中的职位。但《三国志--魏书—陈矫传》下来的描述就很好地表明了陈矫的位份:“即具官备礼,一日皆办。明旦,以王后令,策太子即位,大赦荡然。文帝曰:“陈季弼临大节,明略过人,信一时之俊杰也。””我们再来对比下五曹尚书中“五兵尚书”与“度支尚书”的职务:五兵:主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度支:主军国支计。在同样没有得到授权的情况下,五曹尚书,只有度支尚书有这个权利为曹丕的继位“具官备礼,一日皆办”。而五兵尚书,主管的是兵,同样的,其它两曹尚书,在没得到同样没有得到授权的怀况下,对比起“度支尚书”来,名不正言不顺,是没可能做这些事的。所以,在这里妄推一下,陈矫在曹丕继位时,官职是“度支尚书”,而不是“五兵尚书”,也就是说,不是演义中所说的“兵部尚书”。后世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在曹魏时代已经有了雏形,在这里遗留下一个问题,曹操死曹丕继位时,除了陈矫、陈群、常林,另两位尚书是哪位,职位分别是什么?找了好久资料没找到,希望有高手出来参和指点一下。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