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归蜀后具有重要作用

很多人都为马超归蜀后的碌碌无为感到不解。大多数人都认为马超是自作孽,不堪用。从《三国志》来看,马超归蜀前所作所为,的确令人感到不齿。记得生如过客兄曾经写过一篇有关马超不忠不义气不仁不孝的文章,具体名儿偶记不太清楚了。反正那时看了鬼火冒,当场和过客兄还很是计较了一番。其实偶知道这些个理儿,只是一直非常喜欢孟起,所以无故寻衅,现在回想起来也挺可笑的。但毕竟马超是偶从小就喜欢的人物。那时候是从连环画开始的,一副狮头盔,目若朗星,16岁就英勇无敌。后来演义里描写他潼关渭水,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夺船避箭。就愈发的喜欢孟起。罗老先生的《三国演义》是尊刘抑曹的小说。关于对马超后半生的描写比较少,原因有二。第一毕竟罗老是根据历史七真三假,历史本来对马超归蜀之后就没有过多的笔墨,老罗想写也没有素材发挥。第二的原因偶是要重点的说说了,如下所述。其实,在演义中的描写来看,偶觉得马超在蜀国非但没有不受到重视,相反他的作用相当关键,不完全敢说中流砥柱,起码是威镇一方。马超的官职,在蜀国一直是很高的。先平西将军,后骠骑将军,甚至连张飞都在他之下。当然这跟他原先的诸侯地位和出身密不可分。《三国志》上关羽为了马超的官职事件专门写信问刘备孟起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在演义里,被老罗描绘成了关羽想找小马PK。这么高的官职纯粹是给面子么?偶想不尽然,特别是刘备封王过后,早把汉室丢在九霄云外。马超做为上书进位的头号人物,实际上作用已经结束。但是刘备还是继续升他的官,发相符合的俸禄。《三国志》上说马超被闲置,没有兵权。偶倒是觉得,如果要完全闲置一个人,怕他有异心。应该把他留在中央,派遣到地方不正好方便他拥兵造反么?韩信当初,不正是离开了中央集权跑到淮阴以后才开始制造动乱的么?更何况,在演义里可以看出,马超一直是有兵权的。他和吴兰屯兵下辨,以抗曹洪。并在汉中争夺战最后定胜负的关键时刻率军突袭,起到奇兵之效。并在战斗收官阶率领伏兵层层追赶,使得曹兵人人丧胆,晓夜奔走,一直把曹操部队赶至京兆方回。如果是老黄是第一功,那张马赵三人分享次功毫不为过。值得注意的,汉中拿下之后。三分的天下已经形成,在魏延镇守汉中,关羽镇守荆州,成都为老巢的情况下,已经暂时不用对外扩张,多年征战,将士、百姓都疲苦不堪,正是巩固防守、开展农商的时候。所以,比起以往,战争少了许多,马超也没有机会和必要再出头表现什么。最后再举几个简单说明马超重要性的例子:关羽死后,刘备领兵去东吴报仇。马超被派遣到汉中协助魏延,防止魏兵的乘虚而入。能说这个任务不重要么?刘备白帝托孤,诸葛安居平五路。第一路西番国王轲比能,引兵犯西平关。从语言上看,诸葛最有把握的一路就是羌人视为“神天威将军”的马超所镇守的西平关。而实际结果也是如此,“西番兵出西平关,见了马超,不战自退。”可谓兵不血刃,仅仅就靠名声就能胁敌。所以,马超在蜀国还是很受诸葛亮的重视。南王孟获进犯蜀地,诸葛进言伐之,阿斗担心魏吴兵势,听听诸葛丞相是怎么说的。“东吴方与我国讲和,料无异心;若有异心,李严在白帝城,此人可当陆逊也。曹丕新败,锐气已丧,未能远图;且有马超守把汉中诸处关口,不必忧也。臣又留关兴、张苞等分两军为救应,保陛下万无一失。今臣先去扫荡蛮方,然后北伐,以图中原,报先帝三顾之恩,托孤之重。”马超独自领兵把守汉中,并深得诸葛信任。这种职责难道比魏延去杀几个少数民族兵儿要轻,功劳要小么?孟起在诸葛心目中,是属于大将之才,攻守兼备。等到孔明要伐魏国,一出祁山的时候,马超已经死了。诸葛痛惜:“吾自平南回都,马孟起病故,吾甚惜之,以为折一臂也。今将军年纪已高,倘稍有参差,动摇一世英名,减却蜀中锐气。”人都死了,客套话就没有必要那么言辞凿凿了吧?如果马超不是在蜀国起到关键的作用,诸葛怎么会“甚惜之”?至于“折一臂”更是在轻易不嘉许将领的诸葛言语里殊为难得。到了马超的坟墓,诸葛除了叫其弟挂孝,自己还亲往祭之,可见马超在诸葛心中的地位。话再说回来,马超之所以在蜀国的表现没有以往他独自为帅时那么抢眼,关键是职责上有了改变,原来他是催城拔寨,固然威风;现在是镇守要害,嚣张不再,责任却更为关键重要。还有个不太直接的例子,他的堂弟马岱。马岱虽然看上去没有在蜀国立过什么了不得的功劳,但在后期出镜十分频繁,为蜀国不可或缺的人物。尤其最后立斩魏延,为蜀国绝了后患。偶认为马岱或多或少的沾了他哥哥的光。演义里,没看出诸葛对马超有什么防备之心,否则也不会把马岱作为心腹。因为马岱这辈子纯粹视马超为榜样,十分忠心。加之兄弟情深,如果对马超有什么不利传言,马岱肯定会第一时间通知兄长知晓。总而言之,在《三国演义》里,马超在归蜀后,并非没有受到重用。而且孟起每次都出色的完成了任务,无愧为一代名将。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