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三十六计 敌战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三国三十六计 敌战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总诀: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意思是说:两军对垒,敌人一定会有可以利用的缝隙,一旦有机可乘,哪怕是微小的缝隙也要紧紧抓住,哪怕是微小的利益也一定要设法得到。因为两军之势,此消彼长,对敌人造成一点点损失,就是自己得到了一点点加强。少阴,即敌人细小的亏损,少阳,即我方获得微小的利益。古人对顺手牵羊的评语:大军动处,其隙甚多,乘间取利,不必以胜。胜固可用,败亦可用。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就是研究了两军对垒,旗鼓相当的时候,如何运用游击战,运动战,麻雀战,一点点地消耗敌人的力量。只要能够乘间取利,胜固可用,败亦可用。哪怕是偷袭不成也没有关系,对敌人心理上也是一种打击。顺手牵羊的要点就是善于捕捉战机,一旦捕捉到战机,则毫不手软,哪怕是能够小胜的机会也绝不放过。兵法说:“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意思是要捕捉战机,乘隙争利。经典战例:公元383年,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前秦王苻坚调集大军打算一举歼灭东晋。他首先派苻融为先锋出兵东晋。苻融攻下寿阳后,认为东晋兵力不足,粮草不济,可以乘机占领东晋。苻坚闻讯后,不等大军调动到位,立即亲自率领几千骑兵赶到寿阳。东晋大将谢石得知消息以后,打算趁前秦大军未齐,抓住时机,击败敌前锋部队,以挫动敌军锐气。谢石便派东晋勇将刘牢之率五万精兵,渡过洛涧,击杀前秦守将梁成,重创前秦军。随后谢石渡过洛涧,到达淝水,驻扎在八公山,与苻坚隔岸对峙。苻坚见东晋军阵势严整,便命今前秦军坚守河岸,等待后援。谢石看苻坚不出战,就决定用激将法激苻坚决战。他派人向符坚送去挑战书,说道:我要与你决一死战,如果你不敢决战,就趁早投降。如果你有胆量与我决战,你就暂退一箭之地,放我渡河。苻坚大怒,决定按照兵法之“兵半渡而击之”,打算等东晋部队渡到河中间,再回兵出击。可是符坚没有料到此时秦军士气已经非常低落,当发布后撤军令以后,秦兵争先恐后逃命,乱成一团。虽然符坚紧急下令停止退却,但潮水般撤退的人马已经完全失去了控制。这时,对岸的谢石见有机可乘,指挥东晋兵马迅速渡河,前秦军大败。淝水之战,东晋军抓住战机,乘虚而入,是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三国战例:官渡之战,曹操以七万敌袁绍七十万大军,也演绎了一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其间,两军对垒,曹操多次抓住机会,小胜袁绍,而袁绍却屡屡放过机会。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曹操深的兵法精要,所以战胜袁绍也在情理之中。第一个机会,是偶尔获得的:操遣将出营巡哨。有徐晃部将史涣获得袁军细作,解见徐晃。晃问其军中虚实。答曰:“早晚大将韩猛运粮至军前接济,先令我等探路。”徐晃便将此事报知曹操。荀攸曰:“韩猛匹夫之勇耳。若遣一人引轻骑数千,从半路击之,断其粮草,绍军自乱。”操曰:“谁人可往?”攸曰:“即遣徐晃可也。”操遂差徐晃将带史涣并所部兵先出,后使张辽、许褚引兵救应。见《三国演义》第三十回。一个小小的机会,被曹操捕捉到了,曹操马上乘隙作战。虽然只不过是数千辆粮车,对袁绍大军来说只不过是很少的损失。但是,粮草被劫,对袁绍军中的心理影响确是很大的,袁绍不得不分兵去防守乌巢,所谓少阴,少阳,敌人的一点点损失,对曹操来说就是一点点胜利。第二个机会,却是许攸送来的:操执其手曰:“子远既念旧交而来,愿即有以教我。”攸曰:“明公以孤军抗大敌,而不求急胜之方,此取死之道也。攸有一策,不过三日,使袁绍百万之众,不战自破。明公还肯听否?”操喜曰:“愿闻良策。”攸曰:“袁绍军粮辎重,尽积乌巢,今拨淳于琼守把,琼嗜酒无备。公可选精兵诈称袁将蒋奇领兵到彼护粮,乘间烧其粮草辎重,则绍军不三日将自乱矣。”操大喜,重待许攸,留于塞中。次日,操自选马步军士五千,准备往乌巢劫粮。无论是什么样的机会,只要能够打击敌人,就绝不放过。曹操不是笨蛋,也担心许攸使诈降计害自己,文中特地交待“操大喜,重待许攸,留于塞中”。许攸作了人质,这个机会便有了八成的把握。后来曹操对众人说:“彼若有诈,安肯留我寨中?且吾亦欲劫寨久矣。今劫粮之举,计在必行,君请勿疑。”说明曹操对此胸有成竹,这样的机会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兵法说: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袁绍就是多疑,不能够抓住战机,所以一败涂地。且说曹操军粮告竭,急发使往许昌教荀□作速措办粮草,星夜解赴军前接济。使者赍书而往,行不上三十里,被袁军捉住,缚见谋士许攸。那许攸字子远,少时曾与曹操为友,此时却在袁绍处为谋士。当下搜得使者所赍曹操催粮书信,径来见绍曰:“曹操屯军官渡,与我相持已久,许昌必空虚;若分一军星夜掩袭许昌,则许昌可拔,而操可擒也。今操粮草已尽,正可乘此机会,两路击之。”绍曰:“曹操诡计极多,此书乃诱敌之计也。”老天爷是公平的,大军动处,其隙甚多,曹操的漏洞要大得多。可惜袁绍优柔寡断,疑而不用,错失良机,七十万输给了七万,能怪谁啊?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