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三十六计:敌战第十计 笑里藏刀

三国三十六计:敌战第十计 笑里藏刀第十计 笑里藏刀总决:信而安之, 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大意为:表面上让对方相信自己不生怀疑,暗地里用计对付,准备好以后就突然发动,不要让情势发生转变。这是外部柔顺懈怠,内部全神贯注的计策。此计的核心要点就是要让敌人彻底放松对自己的警惕,要面带笑容,态度谦卑。等敌人放松警惕以后,方才能够从中有所图谋。一旦时机成熟,即刻发动,笑里藏刀的时机稍纵即逝。笑里藏刀原意是指那种笑面虎,嘴巴甜蜜蜜,心里三把刀的角色。在军事领域,就是巧妙运用政治外交手段,欺骗麻痹对方,使敌人放松戒备,然后伺机发动突然袭击。古人说:“辞卑而益备者,进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当敌人突然巧言令色,大发善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方是否暗藏杀机。经典战例:战国时期,秦国派公孙鞅为大将,率兵攻打魏国。公孙鞅的大军直逼魏国吴城城下。这吴城原来是名将吴起苦心经营之地,地势险要,城防坚固,易守难攻。公孙鞍攻城无方,突然想到了魏国守将是自己旧交公子行,于是心生一计。他修书一封,主动与公子行套近乎,并假言顾念旧情,打算两国罢兵,订立和约。他还建议约定时间会谈议和大事。信送出后,公孙鞅摆出主动撤兵的姿态,命令秦军前锋后撤。公子行看罢来信,又见秦军退兵,非常高兴,马上回信约定会谈日期。公孙鞅见公子行已钻入了圈套,暗地里在会谈之地设下埋伏。会谈那天,公子行带了三百名随从到达约定地点,见公孙鞅带的随从更少,而且没带兵器,就更加相信对方的诚意。会谈后,公孙鞅还摆宴款待公子行,公子行人席后尚未坐定。就听公孙鞅一声令下,伏兵齐出,公子行一行束手就擒。公孙鞅利用被俘的魏兵,骗开吴城城门,占领吴城。这是典型的笑里藏刀之计,公孙鞅花言巧语,完全取得了公子行的信任,使他一点戒备的没有。稀里糊涂的就落入了圈套,大兵法家吴起如果知道自己的后辈这么愚蠢,非气的吐血不可。三国战例:一、曹操笑谈间韩遂《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操使人过阵谓韩遂曰:“丞相谨请韩将军会话。”韩遂即出阵;见操并无甲仗,亦弃衣甲,轻服匹马而出。二人马头相交,各按辔对语。操曰:“吾与将军之父,同举孝廉,吾尝以叔事之。吾亦与公同登仕路,不觉有年矣。将军今年妙龄几何?”韩遂答曰:“四十岁矣。”操曰:“往日在京师,皆青春年少,何期又中旬矣!安得天下清平共乐耶!”只把旧事细说,并不提起军情。说罢大笑,相谈有一个时辰,方回马而别,各自归寨。曹操无故来唠家常,和韩遂来谈笑一番,明摆着有所图谋。曹操身兼军国大事,两军阵前哪里来的闲暇心情叙旧唠嗑。可惜韩遂智短,无法识破曹操的奸计,稀里糊涂的和曹操聊了一会儿天。若不是韩遂以为曹操真的和自己叙旧,毫无戒备心理的与曹操单独长谈,曹操的离间计怎么能够奏效。早有人将此事报知马超。超忙来问韩遂曰:“今日曹操阵前所言何事?”遂曰:“只诉京师旧事耳。”超曰:“安得不言军务乎?”遂曰:“曹操不言,吾何独言之?”超心甚疑,不言而退。 所以说:两军阵前,敌人突然巧言令色,背后必有图谋,若不防备,就中了敌人的笑里藏刀之计。二、庞统重设鸿门宴却说庞统、法正二人,劝玄德就席间杀刘璋,西川唾手可得。玄德曰:“吾初入蜀中,恩信未立,此事决不可行。”二人再三说之,玄德只是不从。次日,复与刘璋宴于城中,彼此细叙衷曲,情好甚密。酒至半酣,延遂拔剑进曰:“筵间无以为乐,愿舞剑为戏。”庞统便唤众武士入,列于堂下,只待魏延下手。刘璋手下从事张任亦掣剑舞曰:“舞剑必须有对,某愿与魏将军同舞。”二人对舞于筵前。魏延目视刘封,封亦拔剑助舞。于是刘璝、泠苞、邓贤各掣剑出曰:“我等当群舞,以助一笑。”玄德大惊,急掣左右所佩之剑,立于席上曰:“吾兄弟相逢痛饮,并无疑忌。又非鸿门会上,何用舞剑?不弃剑者立斩!”刘璋亦叱曰:“兄弟相聚,何必带刀?”命侍卫者尽去佩剑。玄德唤诸将士上堂,以酒赐之,曰:“吾弟兄同宗骨血,共议大事,并无二心。汝等勿疑。”诸将皆拜谢。刘璋执玄德之手而泣曰:“吾兄之恩,誓不敢忘!”二人欢饮至晚而散。鸿门宴是典型的笑里藏刀,三国时期大摆鸿门宴的比比皆是,除了庞统的鸿门宴,还有周瑜的鸿门宴、鲁肃的鸿门宴、公孙恭的鸿门宴,韩遂的鸿门宴,数不胜数。庞统大摆鸿门宴,刘备极力阻止,并不是刘备欲效法西楚霸王,而是刘备认为时机未到。所以,刘备与刘璋亲切的不得了,不是刘备真的这么仁义,而是刘备笑里藏刀耳。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