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计策篇——火计系列——火烧新野

刘备于博望坡大破曹军之后,孔明建议他取荆州作为发展的根基。刘备却念刘表之恩不肯取之。建安十三年秋(公元208年)曹操派五十余万大军,再次征讨刘备。此时刘表虽已故去,刘备依然不愿夺其子刘琦之业。无奈之下只有放弃新野走樊城以避曹军。孔明再献火攻之计。且看孔明如何调度:   先教云长引一千军去白河上流头埋伏。各带布袋,多装沙土,遏住白河之水,至来日三更后,只听下流头人喊马嘶,急取起布袋,放水淹之,却顺水杀将下来接应。又唤张飞引一千军去博陵渡口埋伏。此处水势最慢,曹军被淹,必从此逃难,可便乘势杀来接应。又唤赵云引军三千,分为四队,自领一队伏于东门外,其三队分伏西、南、北三门,却先于城内人家屋上,多藏硫黄焰硝引火之物。曹军入城,必安歇民房。来日黄昏后,必有大风;但看风起,便令西、南、北三门伏军尽将火箭射入城去;待城中火势大作,却于城外呐喊助威,只留东门放他出走。汝却于东门外从后击之。天明会合关、张二将,收军回樊城。再令糜芳、刘封二人带二千军。一半红旗,一半青旗,去新野城外三十里鹊尾坡前屯住。一见曹军到,红旗军走在左,青旗军走在右。他心疑必不敢追。汝二人却去分头埋伏。只望城中火起,便可追杀败兵,然后却来白河上流头接应。(摘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回)此役得以成功得益于以下几点:一、刘备以有限的兵力最大限度的牵制了曹军的前进。等到曹仁、曹洪十万大军到达新野时只好选择休息。为后面火攻的实施创造了先决条件。二、兵力相差悬殊。曹操军十万 刘备军数目不详(估计很难上万)这使得曹仁、曹洪轻敌思想依旧存在。曹军进入新野城后发现那里已经是一座空城,他们依旧没有想到会有埋伏。只是草率的认定刘备自认不是对手,带着百姓逃难去了。三、此番火攻与博望坡不同,困难相对应该大一些,最关键的是无地势可以依赖。反过来说,这一点也成了火攻最终成功的关键因素。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很简单,孔明正是在不可能用火攻的地方选择了火攻。因此可以出其不意、攻敌不备。所以才会出现火已经起来了,曹仁还认为是“军士造饭不小心,遗漏之火。”四、依旧是天气。此役与博望坡一役非常巧合的都发生在秋天,同样风大物燥。有利于火攻的实施。五、放弃新野,也是火攻成功地因素之一。因为新野已经无法守住,孔明才会采取焚烧全城的计策。只有这样才能增大对曹军的杀伤力。至于这其中包含的水攻,我会在以后的水计系列中详细阐述。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