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孙武的军事思想聊到三国·始计

战争是国家当前的首要大事,因为这关系到人民的生死和国家的存亡,所以不能不缜密研究和慎重考虑。当一个国家处于战争状态,无论是处于攻势还是居于守势,取胜都将变成唯一的目标。这里的取胜不是指一个战斗的胜利,也不是指一场战役的胜利,也并非是等同于取得战争的决定性胜利。我所定义的取胜,简单的说就是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而无论这个目标是基于政治上、军事上或是其他方面的。有很多例子可以清楚地体现,战争中的一方希望的只是简单的媾和,简单的说就是以战场上的胜利或者有利形势来换取谈判桌上的筹码从而获得和平,军事的胜利是为政治的胜利服务的。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以举国之力敌强敌之一旅的情况,江东的孙权,是一个最好的典型。东吴的国力对于其政府来说,仅仅自保而已,对于扩张疆土,拿到荆州的全境已经是当时最理想的状态了,北方势大,西部地险,长期的侵略战争吴国打不起。江淮流域是吴魏间的军事缓冲区,孙权在此不惜锱铢必较反复争夺。能在军事缓冲区的控制中处于强势,使得建业和后方得以安宁,使吴国理想的军事目标,也是维持吴国经济发展的保证,这就是孙权在此不惜重兵把守,几乎次次亲征的原因。吴国的取胜目标就只是打出缓冲区,不使建业成为前线,相比之下曹魏在此地的军事目标就是突破长江防线。如果双方在江淮流域僵持,我们可以说是吴国取胜了。 孙武将决定战争胜败的要素分为五个方面:道、天、地、将、法。 使人民和政府之间信念一致,目标明确,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做到了“道”。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的支持在战争中发挥决定作用,这不仅表现在后勤补给、兵源扩充等方面,更会直接影响到军队的士气。袁术在淮南称帝,便是失去了道,骄奢过度,造成民不聊生,民心一背,自然大势去矣,军队到了后期一战即溃,兵卒逃亡不可胜计,这便是违反天道的最好例子。 天时的因素势影响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曹操利用严寒的气候用砂土泼水筑城,就是利用了天时而为自己所用,而从更广远的战略意义上说,天时的因素在战争中起的作用远远不止这么简单。一般来说,恶劣的天候是有利于守方的,因为守方有足够的经验和后勤保障来应对这一切,甚至这种天候的恶劣只对攻击一方起负面作用。强势的一方大都希望在恶劣天气到来前取得决定性胜利,或者在恶劣天气中做一些军事上的休整,等待气候温和后再作进一步的军事进攻。恶劣的天气是守军反击的好时机。陆逊在炎热的天气里与刘备大军僵持,避不出战的策略使得刘备军的锐气钝化,同时思想上产生一种微妙的懒惰,一厢情愿的希望可以马上就能迎来秋凉的天气从而进攻。当蜀军的警惕性由于这种微妙的心里而降至最低点时,吴军发起了出人意料的反击,并且巧妙的利用多林的地势和天干物燥的气候实施了毁灭性的火攻,从而一举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一名将领最基本的素养应该就是了解地理。在对一个环境简单的观察了解后,能够判断何处可以驻扎,何处需要警戒(多是水源要地、道路咽喉),何处可以埋伏,何处可以积粮,何处利于步兵列阵,何处适合骑兵冲击,何处可以布置火攻,何处须要防备掘堤。在行军路中,一个好的向导是很重要的,能为大军的前行指出最有利的选择。曹操北征乌桓的时候,虽然拥有锐气正盛的部队,但是面对北方戈壁狂沙,后方还有虎视耽耽的各路军阀,千里征程是否能趋利,实在是一个难题,袁绍旧将田畴告知曹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果然兵贵神速一举平定沙漠乌桓,从而统一北方。 将是军队的灵魂,指挥员的素质是静态战斗力能否转化为有效战斗力的根本,静态战斗力是指士兵的素质、装备、士气、后勤保障、天时地理条件等,但是这一切都需要合理的部署安排,将领需要根据情报做出正确的判断,来决定各种战术手段的发挥,从而改变双方战力对比。善于治军的将军,会打造出精锐之师,如高顺的陷陈营、曹纯的虎豹骑等等。善于用兵的将军,可以进退之间都发挥最大效用。善于练兵的将军,可以使军队的士气一直保持很高的状态。 所谓的法就是指军队的编制、纪律、赏罚、补给等等方面,包括现在军事理论中的政治工作和保障工作。法是使队伍保持凝聚力的因素,在军队的管理中就要讲究严格的法。编制有序利于全局指挥和队伍配合,纪律严明使得军队内部士气高涨,赏罚无私激励士兵奋勇向前,补给充分使得队伍在战斗中战斗力可以得到补充。诸葛亮六出岐山,每出之前都要整顿军旅,就是为了“法”能够贯彻全军,在行军途中也注意时刻保持,所以蜀军每每在僵持阶段仍然保持很强的战斗力。 只有做到了这五个方面,才能掌握胜负,才可以将全国的命运由军队操控与之一战。 战争的胜败,兵力的多少、装备的强弱只能说是重要因素,而不能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在于政治目的、将领素质、天时地利、纪律严明、士兵精良等等各个方面,而在这些方面取得明显优势的一方,虽然可能在军队的数量和装备的质量上不如敌方,但是却在战力上压倒对方。曹操在面对十倍之众的袁绍,却在战力上拥有各个方面的优势,集中体现在郭嘉提出的“十胜十败论”上,只是由于粮草短缺的问题才是在战役初期处于不利的僵持形势,而一旦曹操奇袭了乌巢,使得双方在粮草问题上没有了差别,曹操军在其他方面的优势便淋漓尽致表现出来,迅速打破僵局,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兵者,诡道也。诡道是一种诈骗的技术,简单的说就是施加某种手段使对方的判断出现失误,最简单的途径就是干扰对方的情报来源,使得对方的情报变得不可靠,这样对方在军事上便成了聋子瞎子,更进一步的途径是直接做假情报给敌军,从而可以使敌军顺着自己的战术思路走;即使对方的情报体系很严密,没有空子可钻,依我看来也可以故意做一些扰敌的姿态,使得敌军难以捉摸我军的意图(其实连我军自己都不知道意图,敌军焉能知道?),总之诡道的目的就是要让对方指挥思维错乱,至少也要让其不能好好思考。三国中给敌人制造假象而成功击破敌军的最经典案例,莫过于吕子明白衣渡江,关羽对于东吴的警戒一贯相当重视,在没有足够宽裕的兵力设置长江全面防御防线的情况下,根据江边开阔地带便于了望的条件,采取了烽火台的办法,利用信息的快速传递性来弥补兵力部署上的漏洞。这在当时是很高明的手法,纵然是吕子明这样的名将,一时间也是无计可施。“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吕蒙托病悄然退到幕后,让对外没有什么名气的陆逊来担任兵团指挥,正是为了从思想上麻痹荆州方面。“卑而骄之”,当一封言辞极其卑谨的信送到刚刚攻拔襄阳、围困樊城(曹仁军团)、水淹七军(全歼于禁军团,生擒军团司令于禁,斩大将庞德)、声誉威震华夏的关羽手中时,这个一贯骄傲且此时更加骄傲的男人顺理成章地放松了警惕。事实证明,骄傲是一个指挥官最危险的素质。指挥官骄傲的情绪会影响全军,在骄傲状态下遭受失败的打击往往是毁灭性的,不仅由于打击的严重后果,更在于士气的一泻千里。“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白衣渡江的军事行动,就是利用了关羽军骄傲从而麻痹大意的心理,利用财物的贿赂,就可以获得在岸边停泊的机会,骄傲乐观的守军居然没有检查船上的货物,从而烽火台防线被人为的破坏了,吴国精兵在无人知觉的情况下偷袭了荆州。用兵者应深知诡道的意义,不但要争取用诡道去迷惑对方,还要防备被对方的诡道所迷惑,情报的来源要善于分析,太容易得到的情报则要充分斟酌其真实性。通常来说,利用广泛的情报网,由多方面得到的情报相互佐证联系,识别真假情报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同时,对于怀疑已经被敌人控制的情报来源,可以将计就计部署;对于内部人员泄密事件必须严惩,也要随时做好把自己的间谍灭口的准备;敌人的老弱部队暴露在前,则主力精锐部队一定会等待着我方的攻击;敌人撤退时丢弃财物,多半是诱我深入;自己和友军间产生摩擦,要注意是否是敌人的挑拨;进攻得太顺利,必须留意山林茂密等利于伏击或者火攻之处;敌人频繁小股部队袭击骚扰,是为了消磨我军的锐气;敌人主力逐步后撤放弃自己的领地,是想使我军骄傲。这些是指挥官基本的战术要领,不必多言了。战争之前,政治、部署、将领、装备、后勤等方面都要详细策划权衡,确信能对敌人抱有优势的话,才可放心的出战。事先的策划会使得战争中的很多工作变得简单,也使得处理各种突发情况的能力加强。哪一方准备得好,哪一方的胜算便又增添了几分。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