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老牛的文章手又痒,再谈赵云的方方面面

看了老牛文章,总觉得老牛落了一个怪圈。就是搞不清吾等所论赵云到底是他的“功”还是他的“能”。在下论赵云之时,从不提两救阿斗之事。唯反反复复强调汉水一战,为何?只因综观整个三国,此战的含金量当名列前茅。    但凡被称之为“很厉害”的军官,作战无非有二:勇猛、机智。而第二点,恰恰是在下所认为的军事才能的体现。    以勇猛而言,黄忠是被着重提出的:勇毅冠三军。到底怎么解释这个“勇毅冠三军”?在下以为老牛太过夸大了此句的分量。勇毅——勇敢坚毅;冠——以…为冠,以…为第一;三军——整个大军。翻来覆去看这句话,也不能找出哪里称赞了黄忠的军事才能。然而老牛却坚持此句证实了黄忠之能在赵云之上。此话无非是说:“在刘备攻取西川的军队中,论作战勇敢,第一要属黄忠”,仅此而已。至于汉中斩渊,原文:    渊将兵来争其地。正曰:“可击矣。”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    从功劳来看,确实当属大功一件,然而又怎么样呢?又证明了什么呢?或许换个其他人,例如让糜芳、马忠等辈去“乘高鼓噪攻之”,未必能“大破渊军”,未必能让“渊等授首”,也就是说这功劳除了黄忠这种等级的人之外其他人还立不了,然而在下还是不能认为这证明了黄忠有什么军事才能的体现。    看过三国志的朋友都知道历史上并没有什么“空城计”,“空城计”的原形就是赵云的“空营计”。在下曾经浏览过的几本评价三国战争的书中(具体名字忘了),也单独将“空营计”列出来评价。《别传》中也将此段作了细致详细的描写,老罗更是大肆渲染,说什么“赵云单枪匹马立于营门外”,为何此战影响如此广泛?很简单,因为有“用计”的成分在里面。    三国是讲究策略的世界,曹操对夏侯渊说:“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耳。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就是证明只有勇敢是为将的基本,要成为名将必须多用智谋计策。知道为什么在《志》中陈寿将黄忠赵云并列评价“强挚壮猛”,然而一到了《三国演义》,赵云就几乎成了主角吗?因为只有他,恰恰是符合“智勇双全”这个称号的,他的头脑在战争中得到了体现,而黄忠却没有什么“智”的表现,就这么简单。罗贯中为何单单看中这个人?论官大,从关羽、张飞到申耽、黄权都比赵云官大,为何老罗要选择赵云作为渲染的对象?其实很简单,他的事迹让人看了之后就有一种为之鸣不平的感觉。为何单单只有个《云别传》,没有《忠别传》或《延别传》?其实道理也一样,《云别传》的作者只是想将这些《志》没有记载下来的事情告诉世人,想对世人说:“赵云将军,并不是就这么简单的”,仅此而已。越来越多的人为赵云平反,不也证明了这点吗?    老牛最常用的一种说法便是“刘备之所以升汉升为后将军,拔魏延为汉中太守,就是因为其在大战役上的指挥要优于赵云,或在统治一块地方的能力要优于赵云。至于他们的能力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只因为史籍缺乏,没有确切的证据。”这些都是已经先入为主的说法。说到底还是说“官大就能力大”了,如此也不用我们来考证历史了?也不会出现什么平反之说了。官职是已经定了的,能力是否就没有必要再讨论下去了?    老牛近段时间跟马队争论赵云桂阳疏忽职责,放跑赵范的事件,在下只觉得老牛就像抓住了赵云一点点把柄便大加渲染。凭心而论,不论当时还是现在,不论刘备还是我们,都觉得这件事毫无意义,无关紧要。所以没有人会去在意这件事,只有老牛,认为是赵云不懂政治,做不好太守的表现。不知道为何老牛硬要抓住这个地方不放,而不花费精力研究一下其他的大错误。    关羽:辱骂孙权使者,拒婚;并对待下属糜芳、傅士仁的问题处理欠佳,引起不满。然后这些错误导致的后果:相信不用我多说了吧。    张飞:爱君子而不恤小人,暴而无恩,常鞭笞健儿,在对手下两将问题上处理不当,引起很大的不满。这些错误导致的后果:相信不用多说了吧。    马超:占据冀城之后充分相信降将,不做过多考虑,没有防范,导致降将内乱。这些错误导致的后果:相信不用多说了吧。    魏延:对杨仪问题处理不当(既出现党派之争),手下士兵在危急时刻皆离延而去。这些错误导致的后果:相信不用多说了吧。    以老牛口才,赵云的豆丁小错都可以夸夸其谈,为什么不多费些工夫在上述错误上下文章呢?    拒婚、劝阻分田、劝阻东征,这三件事客观来看,都表现了什么?赵云是笨蛋吗?赵云是个直肠子不会转弯吗?有时候我很怀疑老牛对“政治”一词的看法。不知老牛是否在党政机关工作?如果是的话,那么在下也就能够理解为何在老牛心中,赵云是一个不懂“政治”的人了,现在中国党政机关工作的,也就是所谓的“当官”的人,大多数都是勾心斗角,互相谋利,能够“为民谋福,为民请命”的清官又有几个?到底什么才叫真正的“政治”,想尽方法往上攀,玩弄权术,官越做越大,这个就叫懂“政治”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情愿赵云是一个不懂“政治”的笨蛋,因为这不是我心目的中的赵云。    在下认为,仅仅“劝阻分田”一事,整个三国时代,没有第二个武将有如此的觉悟,懂得什么叫“为民谋福”,在下的理念里,这就叫真正的政治。这也是我欣赏赵云的原因,也许在下这话会被老牛等人嘲笑,但是在下很坚信这个理念。在下今后不会走向政界,因为在下的理念在如今的官场上是吃不开的。    不同的人对待此事有不同的看法,其实那恰恰只反应了每个人有不同的价值观而已,在在下眼中,这三次都是赵云最值得炫耀的三点了.    值得欣慰的是,后世支持赵云的人越来越多了,有个罗贯中,有个周大荒,在现代还有个区区在下。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