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三国归晋的必然性

俗话说:得中原者得天下。周有天下九鼎,象征天子统揽九州。楚庄王向王孙满打听九鼎轻重大小,也许纯粹是出于好奇心,未必就是想自己重铸九只大鼎。但是,楚国意欲逐鹿中原的野心,却是天下皆知,因此,问鼎中原便成了夺取天下的代名字。中原,也就是河套平原以下的黄河流域,是中国黄河文明的发祥地,也是2000年前中国经济文化的中心。两汉以前,谁拥有了中原这块肥沃的土地,谁就掌握了中国80%的经济命脉。曹操平定了中原,也就注定了曹魏将会一统天下。那么,孙、刘到底有没有机会?有!虽然孙刘两家人口兵力加起来也没有曹魏一半多。但是事在人为,孙刘本来应该有反攻的机会的。可是,两家自赤壁之后自始至终都在各自为战,而从来没有完成过一次真正的联合军事行动。其实,历史也并没有给两家太多的机会。赤壁之后,刘备势力稍稍立住了脚跟,刘备集团的战略筹划者孔明便开始着手实现他的“隆中对”。其实在孔明的隆中对中,原本就没有和孙权结成军事联盟的打算。孔明为荆襄九郡制定的“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策略,也只是把孙权作为非战对象,而不是军事盟友。在孔明协助刘备定益州、平汉中、扫平南蛮的过程中,关羽所坐镇的荆襄九郡忠实的完成了中央集团力保不失、稳定大局的任务。尽管很多人把关羽看成是造成孙刘交恶,并导致吴蜀联盟破裂的罪魁祸首,事实上,关羽并没有获得进一步结交孙吴的指令。在关羽看来,不进攻东吴已经是很给孙权面子了。因为在大战略的制定上,孔明孤芳自赏的始终坚持自己的隆中对。在孔明的心理,多少受了张良故事的影响。“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大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成功对孔明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他心目中的最高境界就是: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但是孔明忽略了一点,曹操不同于项羽。西楚霸王占有中原大地,各个诸侯都心怀不服,项羽也根本没有能力控制中原大地。而刘备入蜀的时候,曹操已经完全控制了时局。就好比是一局棋,为了吃掉曹操这条大龙,孔明为此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可惜,这一切准备工作中决定成败与否的胜负手却不在孔明的掌握之中,它的胜负手在于对方出昏招,也就是所谓的“天下有变”。孔明等了一辈子也没有等到这个高潮的出现,反而关羽自乱阵脚,断送了荆襄。至此,就相当于棋筋被吃,曹操的大龙如蛟龙出海,孔明的一切做作都化作了泡影,孔明心中的酸楚是可想而知的。这种时候,孔明仍然没有意识到要与东吴结成军事联盟,也就丧失了最后的机会。六出祁山,不过是孔明效法张良暗渡陈仓,欲乱中取胜罢了。凡是下棋的人都知道,到处打将试应手的时候,实际上自己对棋局的判断已经是败局已定了。当孔明看到曹魏应对自如,毫无破绽的时候,终于心力交瘁,颓然倒下。孔明死的时候,有句话一定想说,却没有说出来,那就是:隆中与先主论天下三分,我猜到了这开始,却猜不到这结局。。。。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