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论史谈赵云——试替马队回老牛

马队公务繁忙,可能无暇回帖,在下不才,愿在牛兄面前班门弄斧,以史论史,望牛兄不吝赐教。    既然论史,则无论陈寿公的《三国志》或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都应一律公平对待,不应主观否定书中的明确记载。否则,在下只能理解成是牛兄因个人喜好而人为改编历史。例如,在下如果要否定关羽,大可以认为该句“羽望见其麾盖,策马刺良于万军丛中,斩其首还”。在下可以说以正常人的概念无人能做到如此,但既然史中有记载,在下也只能信以为真。不知此句比起“任云为留营司马”和“云谏成都分田事件”可信程度孰高孰低。    不错,赵云,正是在下今天议论之重点。在下不可否认是属于云贩私。但在下不会盲目鼓吹赵云天下无敌举世无双之类的话。在下只是认为,既然要做到公平客观,就彻底公平一些。    在下是学数学的,高中数学里有个基本概念: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一个数是4的倍数,则必定也是2的倍数:此所谓充分条件;然而一个数不是4的倍数,未必就不是2的倍数吗?或曰:一个数是2的倍数,就一定是4的倍数吗?    在下举出此例,是想证明,有了地位,必定代表此君有过人之处。然而没有地位,就一定证明此君不如他人吗?或者说此君能力非凡,就一定地位显赫吗?在下读牛兄文多矣,感觉就是牛兄论资排辈的思想尤其严重。不知是为了针对赵云还是牛兄历来如此。不管怎样,牛兄的这种观点恕在下无法苟同。************************************************************************    汉水一战,是为将者典型的能力象征,是以少胜多的经典之战,也是为将者可以称之为“智将”、“勇将”的证据。请观原文:“三月,魏王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刘备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也。”乃敛众拒险,终不交锋。操运米北山下,黄忠引兵欲取之,过期不还。翊军将军赵云将数十骑出营视之,值操扬兵大出,云猝与相遇,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魏兵散而复合,追之营下,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魏兵疑云有伏,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劲弩于后射魏兵。魏兵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备明旦自来,至云营,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操与备相守积月,魏军士多亡(逃亡)。夏,五月,操悉引出汉中诸军还长安,刘备遂有汉中。”    从曹操亲统大兵到曹操引兵北还,历经两月,在此过程中,唯一一次蜀魏的正面交锋便是汉水拒敌。主将是曹操VS赵云,形式是大利于魏军,正常结局是,黄忠过期不还,料想遇到苦战,赵云引数十骑遭遇曹操引大军进发,按理应该被生擒或战杀,然后蜀军营寨被占领,刘备损将失地,军心大挫。然而赵云不但漂漂亮亮地保护了自己和手下,还利用空营计大破操军,反败为胜。与其他战况不同的是,这些计策都是临时想出来的,并未预先计划好。有这样的反应和智慧以及胆量,绝对体现了赵云在战争,在统兵方面的才能。    骑牛兄仅以“惟能说明赵云擅长阵地战”来解释此战,是否过于贬低赵云的能力?莫非骑牛兄的意思就是,攻城战,守城战都非赵云强项吗?请牛兄举例证明,让小弟心服。        “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将兵汔流克巴东,至江州,破巴郡太守严颜。……,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分遣赵云从外水定江阳,楗为。飞定巴西,德阳。”    从文中理解,破江州擒严颜之时,诸葛张赵三人尚未分开。文中并未言明是张飞独擒严颜,只是劝降严颜确是张飞的功劳,正应了那句:“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然后赵云攻下了江阳,楗为两郡,张飞攻破巴西,德阳两郡。三军会于成都。    再来看黄魏,《三国志》仅记载:“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而魏延的记载更少,仅有个“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未知骑牛兄何以以为,黄魏在取川战争中功大于赵云,若大于赵云,则必定也大于张飞大于诸葛亮。黄魏二人以偏将之职,作战勇毅,在下以为仍不及赵云、张飞独立带兵攻破郡县。论功大者,应属大耳本人及短命军师庞统也。    “……超到,令引军屯城北,城中震怖。备围城数十日,使从事中郎简雍入说刘璋。时城中尚有精兵三万人,谷帛支一年,吏民咸欲死战。璋言:“父子在州中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饥肓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开城,与简雍同与出降。群下莫不流涕。”    成都就这样落入大耳之手,要归功于刘璋的软弱(明智?)。在攻取西川整个过程中,单以武将而论:赵张有攻城夺池之功,黄魏有冲锋陷阵之劳,关羽守住要地荆州,虽责任重大,未尝有任何战绩。至于马超,新降之将,何功之有?   “亮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为疑兵,拒箕谷,……(马谡街亭失守后)是时赵云、邓芝兵亦败于箕谷,云敛众固守,故不大伤,云亦坐贬为镇军将军”(这里我一直有个疑问,晋书中记载,镇军将军官职在四征四镇之上,何来“贬”字?)亮问邓芝曰:“街亭军退,兵将不互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芝曰“赵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云有军资余绢,亮使分赐将士,云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库,须十月为东赐。”亮大善之。”    品德就不用再说,赵云的品德是人所公认。由赵云身自断后也很容易相到赵云的武力问题。然而在下要提的,还是赵云的统帅才能,原文在下就不再解释,诸君都能明白。以上证据,已经足够成为“赵云乃一代将才”的充分条件。有攻有守,有勇有谋。在下通翻志、资治通鉴也不能找到关于赵云的负面记载。这说明什么?未必没发生的事,就一定是赵云的弱点?例如没有当上前后左右四大将军,就未必表示赵云真正未具备此才能吗?大耳的用人,未必又准确无误?至于什么牛兄那句“后将军即使不给黄忠,刘备宁愿空缺,也不会给赵云”,在下只能理解为牛兄对赵云片面的否定,主观的评判。  **********************************************************************    大耳升迁官员,未必做到了论功行赏,单是马超,以新降之资,便做到了平西将军,夺取汉中的功劳当属赵云黄忠,然而马超还是捞到了左将军,凉州牧,魏延区区一镇远将军,也镇守汉中。牛兄以为这些安排都是大耳的明智之举。在下不便否定大耳全盘,但在下也要提出疑问,如果他的每个安排都毫无差错,为何最后落了个荆州失守,客死白帝的下场?许靖何德何能,又何功之有?也能做太傅?不是法正劝说,许靖很难有立足之地。    对于手下这些人,刘备付出给了他们多少,未必又收获了多少?镇守汉中多年,魏延受到了曹操一点考验没有?马超官做到那么大,如果真是那么强,为何不替刘备去打天下?刘备放手让关羽守荆州,不但失了荆州不说,间接导致蜀吴开战,从此蜀国元气大伤,刘备也陪上了自己的命。刘备让孟达守上庸,结果怎样?一切的一切,只能证明刘备虽为乱世枭雄,也终是一凡人,有对也有错。在下断言,刘备在赵云身上,收获的东西绝对要比付出的多。    成都劝谏分田事件发生后,在下不知刘备心中所想,但推测此直谏损害了一些大官员的利益,必定让赵云的仕途更加坎坷。直接被刘备所恼恨的一次劝谏则是东征事件。在下猜想赵云的这一次劝谏引起了刘备的愤恨,名士秦宓以天时说明对吴用兵一定无利,因此获罪进了监狱。在此事上可推知刘备算了一笔糊涂帐。东征之时既未带上赵云,也未带上诸葛亮。一意孤行的下场就是被一把火烧掉了人生的最后一场梦。************************************************************************    牛兄的失误在于,以事情的未发生情况来否定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以人为降低已发生事情的可信度(否定赵云任留营司马、成都劝谏分田等),来否定事情的真实性。事先在脑中已主观认为赵云能力不行,然后找出任何没有其能力没有被证明的地方,例如官职大小,大耳用人等,来侧面诠释观点。然而牛兄也未能找到任何正面证明赵云不行的地方。在下认为大耳用人有失公平,尤其是对赵云。大耳无须给他太大的甜头,已足够让赵云死心踏地,毫无二心。然而对于除赵云之外的很多人,就必须做到笼络人心。这是计策,也是不公平的待遇。牛兄却为了否定赵云,便认为大耳的一切升迁赏罚都是真理。在下颇不以为然也。    牛兄是论坛里的泰山北斗,本应不是论资排辈的人,但为了否定赵云,不得不出“论资排辈”这一招,小弟虽然胆小,但为了自己的偶像,也决意与牛兄周旋到底,决不放弃,得罪莫怪!    希望广大云FANS及客观派人士积极支持在下,敬盼回帖,谢谢。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