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沉默战士的历史

从历史的很多角度来看,这个沉默的战士——赵云,都存在着被美化的价值,看了天变雨纹兄的议文后,我便更理解老罗对赵云进行艺术加工的合理性,他并没有改变赵云的原形,并没有凭空乱吹,我也能够理解为什么赵云能成为人们心中最完美的英雄,在三国甚至所有古书中拥有最多的崇拜者。    他确实是一个沉默的男人,在历史上,他可以说是一个很不为人注意的普通将领。陈寿对他的描写不是很多,只是将他和关张马黄并列一起,算做刘氏军团里称得上栋梁的五人。经罗贯中艺术加工后,成为五虎大将之一,而且他在演义中的实际表现,甚至要超过名列他之前的关张,虽然他没有和任何一名超级武将打得个你死我活,但是其在长坂的表现却可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演义中的描写,长坂的曹氏兵力绝不止五千,而是曹操全军。证据就是:曹操起五路军下江南,每路军十万,其中的曹洪是第一路主帅、张郃是第二路主帅,曹操自统第五路,后又接管荆州兵二十八万。赵云在长坂中遇到了这三个人,也就证明了他们所带领的数十万大军已分别到达。更能证明曹氏几乎全军出动的是此句:“俄而,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许诸等都近前”。曹氏精英除徐晃、于禁外全都在此,(估计他们是守荆州去了),赵云所遇到的敌人是空前强大的,而他的表现也是空前出色的。他所面对的不仅仅只是那五十余名“名将”,而是更多更多杀不完的敌人,是人山人海,任何人面对人山人海,也会起了恐惧之心,没有谁会认为自己会活着离开,正所谓“强努之末,不能穿鲁缟”,再强的人也有体力终结的时候,也有疏忽的时候,也有不能支持的时候,无论是体力上还是心理上,赵云不是神,是人,然而赵云做到了。没有人能完成的任务,他完成了,即便他在看到张飞的时候终于发出了求救,也只能理解成“马拉松运动员跑到终点后终于要休息”,他已经胜利了,为什么不能休息?不管怎样,此举都这足以让他容登三国武力颠峰的宝座。        我引出长坂坡,并非要混淆史实和小说,我只是想说,在演义中,赵云拥有无限魅力的必然性,不管有多少贬云派的恶意中伤,也丝毫影响不了他在人们心中武艺出神入化的地位。    然而,吸引我的并不仅仅是这些,他沉默,然而正是这种沉默带给了我无限的想象。    赵云最初追随刘备,“为先主主骑”,主骑一职,并非是主掌骑兵的职位,更明确来说刘备的军中并没有设立这支单位,因为当时的刘备势力弱小,也不会有很多的骑兵。我的理解是刘备将军中的优秀骑兵组织成一个骑兵队,而赵云便是这个骑兵队的队长,当然骑兵并不仅仅只有赵云的部下才是,张飞、关羽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骑兵。这样看来,赵云当时的职位是不算高的,这也符合实际,因为刚刚加入刘氏集团的他,怎么会享受超过关张的待遇?    自从赵云加入刘氏集团一直到公元208年,也就是我前文提过的长坂大战发生的那年,赵云才有了升迁记录,升为牙门将军。而张飞也是在此时才有了升迁记录。我的理解是他们在这段时间里不会没有功绩,只是没有记录罢了,或许刘备手下并没有自己的文史官。    荆州逃亡时赵云的职责是保护刘备家小,这让很多人找到借口说赵云是属于刘备近卫队长类型的职务,相当于曹操手下的典许二将。我没有在任何资料里找到过类似于“云为先主帐前侍卫”、“云常伺立先主左右”的记载(这都是形容典许二人的话)。如果真要说侍卫的话,更应该是张飞而不是赵云。因为直接保护刘备的是张飞而不是赵云。当然张飞也不会充当一个侍卫的角色,我要说明的只是在当时紧急的情况下,人手又有限,所以赵云和张飞便暂时充当保护主子及主子家属的角色。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级职务划分。       赤壁之战之后,刘备占领了荆州,此时赵云的官职是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作为一个镇守一方的太守,更能证明赵云并非刘备的侍卫而属于一名大将。可曾见到过阿瞒令许褚担任某座城的太守?    刘备带领庞统黄忠魏延入蜀后这段时间,赵云的职责是屯江陵、镇公安、任留营司马,特任掌内事,当时刘备的大本营是在公安,孙夫人当时也在公安。赵云的任务是镇守江陵要地,同时掌管公安的内事,这应该是一个文官的职责。这表示刘备很肯定赵云处理政事的能力,这也是赵云与其他四虎不同的地方。    随后刘备在雒城失利,于是诸葛、张飞、赵云入蜀支援。在《诸葛亮传》中记载,“亮于飞、云等率众溯江而上”,当时的诸葛亮是军师中朗将,赵云依然是偏将军,张飞是征虏将军。三人的官级大小是张飞>赵云>诸葛亮。事实上三人是带领三支部队合作攻蜀的,相互之间并无制约。    之后赵云被封为翊军将军。此后,直到刘禅继位,赵云升为中护军、征南将军、迁镇东将军,封永昌亭侯。这在当时已属较大的官职,可见刘禅对赵云是十分欣赏的,后遇到街亭失利,赵云被贬两级为镇军将军。死后被谥封为顺平侯。        这便是赵云的官场生涯。在刘备集团里,他一直处于一个不高不低的地位,尽管如此,他仍然的为刘氏父子鞠躬尽瘁,不争名利,毫无怨言,这便是他吸引我的地方。我钦佩英雄,并不一定要这个英雄声名显赫,万人敬仰。我更仰慕的是那些沉默寡言,但始终默默付出的人。    赵云的将才能力,从汉水之战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出。雨纹兄举了这么个例子:汉名将李广,率百骑在野外遭遇匈奴数万大军,士兵皆惧,广曰:“我去大将数十里,今如此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不我击”。遂率众不退反进,匈奴果不敢进攻而退之。此例充分显示了李广的将才之能及胆量!汉水救人前,有这么一段:赵云率领数十骑突然遭遇曹操的大军掩之,在没有做任何迎战准备下,赵云采取的行动不是马上撤退而是“前突其陈,且斗且却”。对于多疑的曹操,这是最好的办法,否则难免落个全军覆灭的结局。而救黄忠一役,则是武力的精彩的表现,能单以武技获得老罗四句诗赞的,独赵云一人。老罗为怕不能显示出赵云的威风,又补个“徐晃、张郃心惊胆颤,不敢迎敌”,用魏五虎的两人反衬赵云一人,可见老罗对赵云武技的高度肯定。在曹营中的第二次冲阵,赵云显得游刃有余。然而最能够让世人记住的,还不是赵云的精彩武技,而是比诸葛亮空城计更早摆出的“空营计”。     不知在几本对三国评论的书里看见,对赵云“空营计”的高度赞赏,甚至更甚于对诸葛亮的“空城计”。赵云“空营计”和诸葛亮的“空城计”,面对的对手一个是曹操一个是司马懿,两个人同样地老谋深算,但同样的中计。经过老罗的艺术加工后,这位孤胆战士单枪匹马立于营门外,十足显示其英雄本色。所以如果说长坂一役是三国武力颠峰的象征,则汉水此役便是武艺+智慧+胆色的完美表现。五虎中独此一人。这便是我喜欢赵云的最大原因。    难道赵云的将才能力,在这里还不能表露无疑吗?这仅仅是一个近身侍卫能够做到的吗?    诸葛亮第一次出师北伐,将守街亭的重任交给毫无领兵做战经验的马谡,而令赵云、邓芝各率少量士兵作为疑兵出箕谷,街亭兵败后,魏军大举进攻,“云、芝兵弱敌强,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相比之下,率领二万大军的马谡,便不能做到敛众固守,原因何在?统帅能力太低。如果说赵云此举也不能证明其统帅才能的话,可做个假设,如果换成关羽在此会怎样?是否应该是这样:“关公大喝一声,倒提青龙刀,骤马上山直取郭淮,魏军如波开浪裂,淮促不及防,被公手起一刀,斩于马下”或者是换成张飞:“飞单枪匹马立于谷口,大喝一声:“吾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吾决一死战?”魏军闻之,尽皆股栗,喊声未绝,郭淮身旁万政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于是魏军皆退。”    此上皆乃笑谈也,以当时的情况,赵云已经是做倒最好了。对于街亭失利这种突发情况,魏军大军掩之是赵云料想不到的,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打一场一定会输的战争,能够做到将损失情况减到最小,也是统帅能力的表现。赵云的将才能力,此时有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事后赵云被贬两级,更证明其错不在赵云。此战被贬将官极多,马谡更遭砍头,主帅诸葛亮军刑颇为严明,自贬三级。如此时赵云不罪反赏,也正如他自己所说:“三军无尺寸之功,某等俱各有罪;若反受赏,乃丞相赏罚不明也。”事实也确实如此,所以赵云被贬并不能意味着其不懂为将之道,乃是情理中的必然。    这就是赵云——顺平候赵云,一生虽经历无数坎坷,为蜀国流血流汗一辈子,忠心不二,却始终不争名利。他沉默,但是他也有爆发,在需要他的时候,他总是能够如救世主一样出现,不管有多强的敌人,他总是能够一力承担,勇敢面对,而且始终能硬抗到底。他能够真正体会到民间疾苦,敢于直谏,也有卓越的政治头脑,总是能够清醒地看清形势。他拥有武将的体魄,拥有文臣的头脑,拥有几乎毫无瑕僻的性格,这也是为什么他在大众百姓中总是文武双全的代名词。    在演义中,作为一个近乎完美的武将,赵云也受着不少偏激派对他的嘲讽。正像卡耐基所说:“没人愿意踢一条死狗。”越被人恶意攻击的人越能证明其具备被人攻击的价值,所以无论任何嘲讽,始终不能改变大众的印象,更不会改变真实的赵云。史实的赵云当然不会如演义中如此完美,但他的沉默却总能让人对他产生无数幻想。他的可朔性远远高于跟他同时代的任何一名武将。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