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砖名将关云长

在三国论坛,恐怕没有哪个三国人物比关羽挨砖更多了。不管如何,关羽这一生轰轰烈烈,死后更是比他同时代的任何人都人五人六!本不过一时名将,却在身后封王成帝,甚至由神而圣,你说这板砖不狠很拍他拍谁!过去绝大多数人对关羽的认识很民间,不外传说加评话,有闲者还能弄本《三国演义》翻翻,至于真相如何,一般懒得深究。历史学家也不会为关羽浪费太多精力,说句老实话,关羽做为庙堂摆设的价值远远高于他的历史地位。纯从研究历史的角度看,关羽连个正经课题都算不上。但这世上偏偏冒出来许多有关三国的论坛,于是关羽又开始“走红”了,不过这次“走红”恐怕比他当年被砍了脑壳还糟,他很有可能被“批倒批臭”。可无论关羽是香是臭,他都是论坛的“宠儿”,有关他的文字一向点击率不错。说句老实话,不管是反关者还是拥关派,这老关都在他们心中占据了不小的空间。我本人对关羽也很看重。关羽其人其事虽然本传文字不多,但他对那个皇叔集团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虽然他远不及孔明的鞠躬尽瘁,但毕竟是最著名的头颅旅行者和脑壳外交官。然而关羽终究是关羽,谩骂与调侃、追捧于膜拜都是一种偏执。在三国的将帅里,他巨大的身影曾经使孙吴君臣不安,他旌麾指处曾让曹魏人心震荡,但是他的军事生涯乃至生命都在突然间戛然而止,可以说,他还是三国最富戏剧性也最复杂的将军。关羽的来历很成问题,陈寿声称他是一个亡命者,至于他的罪行却毫无记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是那个社会的边缘人物。他有幸遇到一个贪婪且胆大妄为的朋友兼老板,于是他一步步走上了当时的历史舞台。有关刘备早期的军事记录很粗糙,关羽更是阙如,但他活下来了,而且在他与张飞的协助下,刘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能不说关羽起了相当的作用。虽然徐州的获取得力于主要豪强的支持,但是如果没有关羽张飞这样久经沙场的猛将,毫强们的热情绝不会这么高,那毕竟一场政治投机,豪强们必须考量刘备各方面的软硬实力。大概是在刘备追随曹操攻灭吕布以后,当时曹操手下聚集了大批的天才谋士与优秀军官,有趣的是,曹操的智囊团几乎都对关羽和张飞作出了极高的评价——万人敌。史料并没有记载这一荣耀的原因,我的猜测是刘备配合曹兵作战的时候,关羽和张飞都有过十分惊人的表现,因为那些人不是傻瓜,不会被为未经证实的传言所动。可我们今天却只能求诸于文字了。刘备最终被曹操从徐州赶走,实为必然,无论从实力与统帅水平双方都不在一个档次上,问题是关羽投降了。关羽投降的原因我不认为是保护他的老板娘,史书对此未置一辞,我看他只是想活下去并有所作为而已,何况象他这样的人也不可能列入宽大俘虏解甲归田的名单里。他的投降被接受并不困难,首先是从新获得一个欣赏他的老板,其次这一阵营的决策者们早就对他评价不低,而且他在那里还有几个不错的朋友,更加上刘备生死不明,所以说关羽这次投降是顺理成章的,投降就是投降。曾经看过一些文字,说关羽未能突围逃走是武艺不高所致,这种分析真是令人哭笑不得。但他很快就走了,因为刘备又出现了!虽然刘的处境不佳,但关羽还是找到了他,对刘而言,这无异于雪中送炭。关羽之所以这么做,与他在曹营的地位有相当的关系,论官阶,他高于同为降将的张辽和徐晃,张初拜中郎将当时大约升任裨将,而徐投降后先以军功进裨将,破文丑后才成为偏将军,可见曹操对关羽还是比较重视的。但关羽不可能满足与张徐之辈大略相等的地位,看着诸曹夏侯与二荀程郭们对他“呼来喝去”,他一定会怀念与刘备同桌而食的美好时光。关羽的可贵之处是断然舍弃了一份看上去很有前途的工作,而偏偏投向一个几度破产前景黯淡的旧老板。在此之前,关羽就为他的离去放出过风声,并且对他所得到的一切付了帐——斩杀颜良。关羽张飞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是极其特殊的,没有任何人能与他们的势力相抗衡,就是那个日后那个权倾朝野的诸葛亮也不行。这对关羽的性格发展必然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任何人与他发生龃龉都是自讨苦吃,在我看来,他是唯一能给刘备带来精神压力的人物,刘备入川以后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关羽在刘备集团中的跋扈决非一日,因为没有任何人能或者敢去制约他,即使刘备也只能对他安抚或沉默。当刘备高坐成都接受百僚祝贺的时候,队列中没有关羽未始不是一件让他感到轻松的事情。远在荆州的关羽却实在不够聪明,此后还曾为自己权位而喋喋不休,却忽略了做为荆州统帅应有的政治风度与整体战略思考。早在刘备初得荆州,刘备就把他当做北方屏障。在江北,关羽曾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对襄阳实施蚕食,在此他遭到了乐进的顽强抵抗,并全线撤退。但关羽对这一地区的觊觎从未停止过,后来文聘奇袭他的辎重恰恰说明关羽对北伐的布署进行的长期的准备。乐进也罢、文聘也好,他们的胜利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关羽的压力,反而暴露出曹仁缺乏全面完整的防御体系,特别是占据着汉川上游却它对无力控制。而关羽竟然从下游取得了汉水的主动权,对曹仁恰好是一个讽刺。曹仁防区的叛乱又使其牵扯了巨大的精力,进军襄阳的道路被关羽清扫的一干二净,令我不解的是,曹仁到最后竟只剩下了几千人,在于禁增援之前,他的军队呢?全被关羽吃光了?按北方的实力,曹仁至少得有三、五万人甚至更多的家底,至少不会弱于关羽,问题很可能出在布署上——这些部队没能集结到位就被分割消灭了。于禁七军的到来不仅没能击退关羽,甚至于连军团长本人都做了俘虏!这一结果虽然“非战之罪”,但也暴露于禁的重大失误:连日大雨,他竟然没有任何准备。在我看来实属活该。但于禁毕竟挺了一段时间,如果没有这场大水或抓住时间移营,他与关羽还能僵持下去,毕竟他手中的兵力并不比关羽差多少,而且还是生力军。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关羽能预知天气,但关羽的准备更充足是勿庸置疑的。但俘虏数万使关羽彻底疯狂了,无论此前的军阀们还是后来吴蜀,谁也没有俘获曹操如此数量的军队,如果算上曹仁的损失,这一数字足以使他震惊四海了。面对岌岌可危的襄樊,他没有冷静地研究战局,他的部队已经开始疲惫,曹仁也在满宠的指点下醒悟过来,并发挥出了他的“贲育之勇”,说句老实话,其实在战场上真正使关羽受挫的是满伯宁——曹魏将来的杰出的方面大将。而此时的上庸却对关羽的多次指令不予理睬,同时成都连一个伙夫都没派到荆州来,即使没有东吴的偷袭关羽也应当意识到——襄阳已经如流沙般在他的指缝中滑落了。但关羽的思维方式与他的老板一样,那就是赌一把!所以当徐晃的部队全线压来之后,他还不想走,因为他的损失不大,他把部队收缩却仍然控制汉川,意图以此为据再图进取,至少他想保持态势观望一番。如果关羽趁机退兵,东吴压力更加沉重。成都的压力同样增强,刘封孟达将会面临严厉的惩罚,他们很可能一起叛变;但关羽还得因战果“辉煌”而加官进爵,无论是刘备还是内阁总理法正都不会为此感到高兴,决策者中大概只有诸葛亮会拍手称快。但孙权改变了一切,此人指挥战斗实在令人不敢恭维,消遥津如果是个老于战阵的将军做东吴统帅,张辽至多坚守待援而已。但孙权的战略眼光不差,整个东吴上下都对荆州耿耿于怀,孙权的求亲并不能阻止他对荆州的欲望,这个姿态只是想试探一下关羽对荆州东部“记忆”而已,他的示好无非想让“强盛”的关羽不要改变此前对荆州的分割。无论关羽是否答应,孙权逮到机会还是要下手的,就象几年前的所做所为一样,关羽当然不是傻瓜,一个能对亲妹夫下手的家伙能对亲家翁好到哪儿去?就在刘备入川之后,孙刘爆发了第一次大冲突,由于荆州部队两次被抽调,关羽无力进行全面的布防,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孙权大捞一笔。而这次关羽虽然把荆州的防务搞得井井有条,但他对此过于自信了。假使糜芳坚守两三天,关回师东向,一场鏊战在所难免!一部顺流东向包抄,关羽率主力回防,那东吴还只能暂且撤退了。曹操曾令诸军勿追,一是不想穷追自损,再就是想看热闹。但关羽没有任何机会了,大佬元勋级的糜芳投降了!糜方的投降其实是一次报复。做为这一地区的最高军政首长,关羽是不及格的,特别是处在这样一个各方利益复杂交织的地区。关羽既不是政治家也不是战略家,虽然他在襄樊吃掉了曹军大批的主力部队,但还算不上优秀的军事家。但他仍然是一位善战的将军,他的存在对于任何敌手而言都是头疼的大问题,他对较大规模战斗的把握能力还是有相当水平的,但他对于整场战争的控制有严重的不足。战争是一场综合的较量,在战前,关羽对上庸的指挥权并没有经过任何检验;在南郡,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军政大员(潘浚、糜芳)与其水火不容,在成都,诸葛亮与法正就汉中王国与大司马府的主导权之争并未结束;在东方,孙权对荆州的贪婪与防范日甚一日;从实力上看,关羽在荆州所能支配的整体资源尚不足以支撑一场对北方强敌的大战。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由于关羽的特殊地位与性格,这种结局对他而言是幸运的,起码他不会在日后被刘备或诸葛亮之流清理掉了。如果关羽不回到刘备身边,他的地位肯定会同张辽等人相等,很可能也会拥有一大串功劳,他们这一层次的将军们主要得看老板是谁,张辽要是为吕布殉了节,他也不过是个连败将军,张合若是不降曹,一样得籍籍无名。关羽好大喜功,如果他一直待在曹营,他会老实的多!因为他永远不可能当统帅了。坛子帖咋就这少捏?加点火炒炒冷饭吧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