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孙权袭荆州战略上的错误。

南飞以为当时孙权袭荆州之举在战略上与关羽北上差不多。作为局部战争打得很漂亮,但战略上很没有远见,而且冒的风险非常大。就好象淝水之战一样,符坚如果打败谢安,大家恐怕只会说他多么英明果决,力排众议,一举结束了多年分裂云云。但现在我们都知道这个战役冒了极大的风险,最后失败几乎是不容质疑的。南飞以为本战正是如此。 有人说当时曹操是信心不足而下令不要追击羽。其实关羽已经陷入两面夹击,兵无战心的绝境,这一点连曹仁这些手上只有几千兵力的将领都很清楚,曹操会不知道,没信心?樊城如此危急,曹操本人就是按阵不动。因为他知道,他只要坐镇后方以示余力,曹仁他们就有死守的信心,关羽就有顾虑。要说迁都,当初董卓迁都山东诸将也不敢去追啊,曹操血气旺去了差点回不来,恐怕当时卓更有自信吧。老毛当年被胡宗南追得到处跑,延安都保不住,还能派刘邓插入大别山,没自信恐怕想都想不到这里来。都是为了避避风头,然后徐而图之,真正是高手过招,从容不迫。 曹操这些举动的用意是很深远的:后来情况发展就是:蜀吴反目,兵戎相见,曹魏坐山观虎斗。如果曹魏此时南下,东吴面临两线作战,形势就非常危险了。如果不是曹丕那小子一上来就忙着称帝,刺激了大耳,刘备大概还会提早进攻。当时连刘晔都看出来刘备被感情冲昏了,不可能饶了孙权,如果曹操在,情况会大不一样。退一万步,如果曹丕摆明不受孙权降,就算刘备会与孙权和解,至少也要割荆州全境才会罢休。则孙刘联盟就更加岌岌可危了,不要说合作,早晚会再度上演白衣渡江。 喝口水,再说夷陵之战。大家都知道刘备最大的错误是连营700里兵力分散。刘备固然“不晓兵”,但要连营700里还是很麻烦的,刘备是有他的用意的。当时曹丕在北虎视耽耽,如果袭击刘备归路,就成了两面夹击。黄权就是刘备派去驻守北面,防卫曹魏南下的。陆逊说时间一长刘备就没办法了,按说时间越长越了解对方,而且官渡之战曹操就是长期对垒后一举解决袁绍的,不是没有例子。陆逊凭什么料定刘备一定会出现困境?就因为刘备战线拉的很长,每天要处理事情很多;而他自己兵力集中,以逸待劳。刘备此举有可能是吸取关羽失败的教训,有可能也正因为如此,蜀军一直心系两面,精神疲惫,才会被陆逊一举大败,以致刘备单身逃回,带来的将领几乎死光。 最坏的情况:曹魏出兵濡须,刘备出兵西陵,那孙权该怎么办?夷陵之战,东吴名将精兵都聚在一处,刘备又不得不分散兵力,才会败得那么彻底。如果曹刘“连手”,败得彻底的恐怕就是仲谋了。曹魏一方是吞不下孙吴,曹刘合力呢?要是曹操当时还没死,仲谋岂不是冒了极大的风险。 顺便提一句,曹丕事后要孙权送人质才发现被骗(之前仲谋几乎是有求必应),发大军冲到江边才发现不好打,又回去。后来又出了几次兵,都无功而返,随便哪次都没有当时时机好,可见他根本就没搞清楚状况(他儿子还要明智些)。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