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子冷,加点柴火

一出祁山总的来讲,残汉格局就是曹刘孙三个人的舞台,而自夷陵战后,刘氏一极事实上就是诸葛亮。记得有位老先生讲:“诸葛亮不如曹操,曹操不如司马懿!”乍听来很刺耳,但就结束分裂的贡献上来讲却也很有道理。但这并不等于诸葛亮的才能差一大截,所谓时势不同、情况各异而已,事实上诸葛亮被摆在了几乎超越所有人杰的位置上!曹操司马,身后为帝,诸葛在蜀,生死一相!三国三国,数来数去,也惟此三人而已,或有更杰出的才俊,但也决无这三人的特殊地位。是非功过,我无意深谈,也谈不出什么来,我对三国的兴趣,基本上是因为智略与阴谋。诸葛也罢,曹操也罢,他们都在大动作中有过失误,否则天下也不会成了司马家的花园。一出祁山对于诸葛亮与蜀汉而言,都是惊天大举,这一役蜀汉动员了大部分力量,也经过缜密的思考和准备,但失败了!这对诸葛亮和他所代表的蜀汉而言都是巨大的打击和损失,从此这个小国丧失了直捣长安的可能,曹魏开始了对西部防线全面整顿。一出祁山,石破天惊!三郡响应使曹魏朝野震荡,但魏明帝一句话就指出了诸葛亮的软肋——贪三郡而不速进。当时的关中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真正能够有效指挥西线全盘的防务体系,虽然拥有一定的实力,但缺乏真正有效的指挥,而且连整体的布防都没有!那时的曹魏根本没想到小小的益州竟敢大举北上,局面对曹魏而言极其不利。史载魏明帝遣大将军曹真、左将军张合入关中,仓促集结起一支五万人的部队迎战,加上关中诸军,蜀中可说已经没有什么优势了。但是,援兵未来的关陇诸郡,兵力分散,根本没有集结布防的机会。诸葛亮一出祁山已将他们拦腰斩断!一边是人心惶惶的关中,另一边就是望风叛响的三郡,诸葛亮并没有经过惨烈的苦战就一举割去了关中右臂!此时的诸葛亮如果派出要员急赴三郡,抚循将吏官民各安其位,假以高爵显位以悦其心,同时趁曹魏援兵未至直插渭水,与赵云会于长安,事未可知。倘有不如意,陈兵渭水,或因粮三郡,或徙民缓退,决无大损。正如明帝所策,诸葛亮对三郡极其重视,他的动作慢了下来,我怀疑他的胃口也许不包括长安。但这又不太可能,他至少对长安形成强有力的压迫才能使陇上暂保安全,这里有两个可能:一是他有谋而迟,前在取汉中一役中他与法正就有了鲜明的对照;再就是陇上局部的抵抗令他迟疑不进。他完全可以令魏延领兵万人去解决这个问题,与前面的怀柔政策恰好是一软一硬。而他自己亲统诸军直扑长安,至少要控制渭水之滨!曹魏再想把他赶走就不那么容易了,如果东方盟友也想插上一杠子事未可知。但他没有这么做,而张合来了,他要打通关陇的道路。两支部队都向被称做街亭的地方前进,结果诸葛的前锋被击溃,进而全军败归。如果诸葛亮大队人马已经饮马渭水,或是他的动作早那么一两天……但这只不过是让他走得体面一点而已。即使张合顿兵于此,也足以确保长安了,因为这一通道变做战场,投降的三郡与诸葛亮的呼应必然会产生许多不安定因素,接下来就是明帝亲入长安、重兵云集了。诸葛亮决定让马谡对此负主要责任。即使马谡挡住张合,三郡一样保不住,魏毕竟强大得多,如果不能从战略态势上形成对关中更为有力的压迫,三郡复魏只不过是一转眼的事情。首次北伐的失败也不好太苛责诸葛亮,他手里的牌也太少,即使他成功地陈兵渭水,他也不能有丝毫细节上的失误,那时他的困难就是怎么经营陇上和撑下去了,这比出祁山要难得多。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