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生之《职场三国》观感

抛开年代的界限,三国时期的官场与现今社会的职场没有本质的区别,这一点陈墨在评金庸武侠名著《笑傲江湖》时也提起过,武林就是朝庭的缩影,江湖难道就不是一本政治教科书?“千秋万载,一统江湖”图的什么,无非是更大的权势,现今的职场马说先生在《职场三国》一书中有句名言讲的甚好“所谓领导,就是被更大领导所欣赏的人”,所以这个社会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削尖脑袋欲往上爬,也就不足为奇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职场成败转头空,板凳铁打就,流转竞英雄。杰青问青和愤青,齐受酷寒暖风。青梅煮酒看今生,悠悠冷热事,古今此理同。一则稍作改动的三国卷首词,同样成了书籍的开篇引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的理论只要在具备淘汰的环境下,永远是真理。一本三国,有名有姓的人物有多少位,算得上人才哪家抓抓不是一大把,然而称得上成功人士却寥寥无几,怨天尤命不过是阿q精神的一种反映,其实性格决定人生之路才是关键的所在。在芸芸众生之间,作者有意识地列举了三个人物作为代表,杰出青年赵云、问题青年吕布、愤世青年杨修,首先必需指出的是,这三人都具备一定的才能基础,但是不同的性格造就他们迥异的收获之路。将赵云作为三国成功人士的典范,或许有人会有异议,因为真实的三国世界里,子龙并不十分得志,长期坐着不冷不热的板凳,至今论坛里某些动辄功绩如何如何的人,认为其混到五虎上将就不错了,为此我不得不佩服本书作者的深邃眼光,“深藏不露者,真英杰也!”,孟夫子云:故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逆境之下,更能挖掘人性的闪光点,用个不恰当的比喻,谁是《天龙八部》里武功最高者,不是乔峰,也不是虚竹,当然不屑说段誉、慕容复了,到底是谁?少林寺的扫地僧也,将萧远山、慕容博两个一等一高手提起跟玩似的。前不久与一干旧友饮宴,在座一位素向视为酒量颇差的居然灌趴下一桌酒徒,我辈不由惊呼“汝真扫地僧也!”。一个插曲,切回正题,类似于赵云这种人,他们练的是上乘内功,有坚定的目标、坚强的性格,辅以能屈能伸的处世哲学,追求长远利益而扛得起眼前利益诱惑,因此假以时日,他们必定赢得圆满的收获。冷眼旁观、冷静处事的赵云在三国并未得到丰厚的回报,但我相信现实生活里的赵云终究会是那个笑到最后的人。回过头来再说吕布,将其列为问题青年的代表一点不过,熟悉三国的人的应该清楚,吕布天赋极高,二三十的智商仅是游戏小儿科的评估,急功近利才是他的硬伤症结,换而言之,吕布一族他们注重并有能力获取眼前的利益,为此甚至于不惜付出道德准则的代价换回,在短期成功后的喜悦里进一步迷失方向,就象是个恶性循环,尝到一次甜头,便陷得越深,越无法自拔,日后也会摔得愈重。现实生活里做到长视没有一定忍耐力是有难度的,相反吕布一族往往容易趋之若鹜。在bbs里,经常会看到“愤青”这个字眼,或者某某人会被冠以这个称号,杰青会在长远成功,问青也有短期风光,愤青呢?通常是牢骚满服,怪话连篇,结果或许一无所获。愤青是理想主义者,同是又是现实主义者,对外展示他们的理想报负,说得冠冕堂皇,要多清高有多清高,而背底下却时时算计他们的名利,稍不如意就发怨言。总之愤青一族是个矛盾体,带点虚伪,活得很累。淡泊明志,自得其乐要做到也很简单,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既要得名声又想往名利,愤青一族难免在人生路上漫步徘徊。三国里的杨修,无疑是当今愤青一族的楷模,当年新编历史京剧《曹操与杨修》轰动一时,那里的杨修形象被拔高得无从识别,可叹曹操那张白脸不知要涂多少道粉墙,如今的历史文学总叫你啼笑皆非,回到三国世界,打回原形的杨修活脱一个愤青,曹操面前是一副文人穷酸相,不耍点小聪明唯恐别人忽视曹营还有他这个大才子存在,私下里积极参与曹丕与曹植的世子之争,真当的出谋画策没有一条,添乱造烦无处不在,这号放到现在公司老板怎不头痛,不delete才怪?不要被愤青的理想所诱惑,说穿了他和你一样实在,只不过你想往南走,他的轮盘方向控制在北。无论是三国的官场,还是现今的职场,都是一样的战场,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不是好兵”,那么敢说不想当赢家又有几人,杰青赵云、问青吕布、愤青杨修的经历权当人生路上不同类型的教材,你脚下的路怎样选择还得自己去把握。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