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台湾特务

今天刚看到你那个帖子,先猛烈殴打这个马甲一番!以后不许破坏偶对麻将的憬仰之情!足下言及护军将军、护军及军师将军的问题,说老实话,这三个官衔都不咋的。三国时的军衔乱七八糟,名号繁多,大家“创新”的热情太高,搞得堂堂将军衔泰半不值几个大子儿了。这让我想起刘秀起兵的时候来,据《后汉书》所载,那时候的群雄就纂了许多将军号,刘秀手下就有很多“大将军”,有意思的是,来翕位只中郎将,却统率了一帮大小将军。汉初的将军很值钱,“七国之乱”时叛军的赏格依次列为“大将、列将、裨将、二千石”,可见虽一偏裨之号,犹踞二千石之上。但当时的具体待遇如何,我至今还未搞到明确的资料,好象是在某本旧书上(忘了书名)看到对汉初军职的描述——“将军,皆万石”云云,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后汉的将军就没那么高了,自光武罢将军以后,将军号少多了。除了大将军拿三公俸以外,骠骑的工资不明确,只说“位次丞相(后汉司徒)”,看来钱不少,车骑以下就和九卿挂靠了,不过都带金紫,制服光鲜和三公差不多。而自度辽将军之设,就为日后杂号将军的待遇有了一个参照,大体不会超过这个标准。军师将军这一官号我原以为是刘备自创的,后来忽然想起刘秀任命某人(名字忘了)出任过这一职务,只是在诸将中的地位不高,作用也一般,虽也有“军师”的意思,但比诸葛亮差远了。中国人很喜欢玩权术,当家人总喜欢搞点“以卑制尊”的名堂。明代诸大学士位只五品(后来以兼职抬高了)却权压六部,甚至还有一个叫岳正的人,以六品的翰林院修撰“预机务”,成为宰相的一员。后汉也经常以谒者督军,而刺史行部也是这一意图,中护军亦此类也,不过禄秩比较高,便于对将军们的领导,金紫一级自然管不了,但有权协调,至于杂号级郎将之类则管你没商量。而三分后的中护军已是专职的军方人事首长,影响更重了,但是否还“护”诸将就难说了。自刘邦以陈平为护军中尉以后,汉之大将军出征,即设此职以监护诸将,凡大将军所部皆为其所护。这一职务属于非常设的,因为权力太大,掌监五营的北军中侯也不过六百石,而这个中护军却是比二千石!汉末纷乱,中护军的设置与性质也发生了一点变化,但魏迁汉祚以前,这一职位对诸将的“监护”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三国会要》所载护军将军是中护军的加号,而夏侯渊以征西护军行护军将军,再进督护将军,为得就是便于“护”诸将,其权制可知。法正卖主得了个首郡,又加号为扬武将军,同时参与最高决策,被目为“谋主”,可知在左将军府中他的地位已不逊“掌府事”的诸葛亮多少了。如果按《华阳国志》所载,诸葛亮在刘备称王以前尚未成为军师将军,那他的官号比法正差了一小截,与董和平行而已。事实上《华阳国志》很虚妄,诸葛亮在诸将给汉献帝的上表中明明确确的列衔就是“军师将军”。而刘备称王后,法正的权力与地位又大大膨胀了,他正式成为刘备的宰相!众所周知,自光武以来,权归台阁,三公及诸将军如无“录尚书事”的权力,尚书令就是真宰相。尚书仆射被称为“官之师长”、尚书也被称为“北斗”,其重可知。特别是刘巴任尚书令时,将尚书杨仪黜为遥属太守,可知此时人们对职务的看法是以权不以衔了,而尚书已是地道的“大员”了。汉中王的属地名义上不包括荆州部分,一是向天下表示刘备并不想逐步地全方位地取代朝庭,另一方面就是对关羽超然身份与权力的肯定,同时也是给荆楚士人留点面子。而法正在事实上成为了王府的头号实权人物,同时他又以护军将军的身份成为大司马府的总参谋长,除了关羽这些挂副司令衔的大将们,所有的杂号将军都象是他的“准下属”了,虽然俸禄差不多(有人考证,杂号皆比二千石,征镇一级的二千石,我未见明确资料,暂存疑)。大概只有安汉将军糜竺特殊点,凡是挂了“汉”字头的就好比今天的“国”字头,不过仍算杂牌。军师将军是地道的杂号将军,其权力大小完全看主子怎么使用你。诸葛亮先以中郎将与关羽镇荆州,后又节制张飞这种超级身份的将军入蜀,可见刘备对他是何等的重用!但刘备当时的政策目标是急进的,所以在刘备称王后,他将和他一样着急的法正大大拔高,为得就是事权的统一,除了关羽张飞,不仰法正鼻息的人活着不会太舒服,这一点从他任郡守时已露出端倪了。至于护军,三国多设,魏为五品,称杂号护军如将军,禄秩不详,其实就是监护边镇或地方的将军,如安夷、和戎等。魏诸将出征皆设护军,第六品。其权如大将军之中护军,只不过他所“护”的仅是该将的所属罢了。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