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水浒作者的时间感觉

说说水浒作者的时间感觉(萝伏)俺昨天一个贴子,花了牛笨功夫整理出了水浒主线情节的时间表。整理到梁山好汉排座次、分任职司的时候,发现与作者标出的宣和二年这个年份差了整整九年,一时大晕。因为此前,觉得水浒作者除了个别地方有点小差错外,对情节进展的时间标注大致是合理的。那么为什么宏观上的时间差这么多呢?其实想一下也不难解释,因为流行的宋江传奇本来就是徽宗宣和年间的事,不论是《宣和遗事》、还是龚圣的《宣和三十六人赞》都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梁山排座次的时候,作者一定要把时间扣在宣和年间。徽宗用宣和这个年号之前,已经作了十八年皇帝。如《水浒》书中所写,徽宗刚继位没多长时间,就出现了梁山英雄的事迹,看官就会提出疑问,梁山传奇能延续近二十年、到宣和年间吗?对啦,这个时间Bug问题就出在小说开始的描写上。小说写徽宗对高俅的喜爱,继位半年多就将其提拔到殿帅府太尉这个职位上。殿帅府太尉相当于今之国防部长,高俅从亲随到朝廷大员的晋升速度用不到一年时间,好像只有用长征二号火箭升天速度方可比拟,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为了急于让梁山人物出场,作者又让高俅上任后即雷厉风行的对教头王进实行“双规”。这样水泊英雄史进亮相,就早早定位在了徽宗当皇帝仅仅一年左右的时间,即徽宗崇宁元年前后。如按书中所写,鲁智深、林冲等人出场就三十多岁了,到二十年后受招安,已经五十多岁了,可以不必上阵而直接回家休息了。水浒作者在叙时上还有一个不太专业的地方是对战争的描写。过去由于基础设施比较差,交通和通讯落后,真正的一场战争通常要耗时几年甚至更长。而在作者的叙述中,除了行军路上花一些时间外,战斗过程基本不需要时间。想到这里忽然可怜起梁山的晁老大来,小说为了使情节紧凑,就让梁山外出征战的头尾时间接榫甚紧,梁山主力长期跟宋江出征在外,老晁多年来实际上大部分时间都象守活寡一样独守空房,好容易抛头露面一次,还死翘翘了。话说回来,水浒作者对很多具体的情节描写,时间把握还是很好的,春夏秋冬进展分明,如书中经常出现初冬、仲冬、深冬、暮冬的字样,说起来煞有介事。有些事件还跟几个民间节日联系在一起,凭添了很多真实感。这都是作者的长处。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