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三回纳兰贴

八三指日期纳兰君久违啦。。。这两天脑子都在想其他的东东这贴子到今天才回,不好意思。。。呵呵!!每个人观点不同,我也未有强加于人之意。君意“我们论武,应该尽可能的对照原书上的描写,以此作为根据,因为不可能有比原书更合理的根据了,您同意否?当然,在书中原文未表明,或者是比较模糊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适当的假以猜想,使得自己的论证更完美点。 ”暂时先同意,不然确实评不下去了。。君文:再说个问题,虽然你发的三英战吕布的贴子不是回我的,但是,我有点意见,就放在这里一起说。您的这个观点应该说和我想的是一模一样:“张飞斗吕布五十合,关羽上来助战说明张飞处下风至少不占优势。 联想到后来的一战张飞与吕布一百余合平手,为什么加个关羽三十合也没战下吕布?我认为这段文字中“战不倒”三字是非常重要, 说明吕布已处守势,主观认为即使刘备不来助战,关、张也能赢吕布只是时间可能要长点。”但是有一点,我很佩服您的想象力,把谁和谁的对战都说成故意安排,不错,有的对战是故意安排,但是像华雄对关羽是因为要关羽避开吕布?您请看我的上文,一切以原文为准,不管他的意图是怎么样的,既然他写成这样那就应该是这样,没什么意图不意图的。只要是严格单挑都拿进来说。 我的观点:不可否认,斩华雄让关羽避开吕布,确是我“想像力丰富”想出来的,但要注意一下关张二人的几次单挑可以发现,基本是一人战一场。所以我喜欢说自己是有依据的推测,而非凭空猜测。若依原文为准,事实就是关羽避开了单挑吕布。。。。君以为若何?君文:我想,我应该把我们的主要分歧列举一下,这样便于我们讨论。而且我认为我们不要再扯远了,就讨论以下几个问题把,省得多了太杂,希望您也是如此。(今天我们先说下由关羽扯到许褚身上的疑点战例) 完全同意。。。让我们个个击破。。。但大家只是阐述个人观点,不必太当真。不一定要出个结果来。。。。我的观点纳兰不一定要接受,我也不一定会接受纳兰的观点。。。呵呵!!君文:一,许褚战吕布时二十合到底有没有落在下风? 许褚形势不利是大家想象出来的没错,文中并未名言,但是您在上篇论证三英战吕布的帖子中也有这样的描述:“碰到战不下的,就会有诸多借口:如纪灵,人马困乏。黄忠, 说韩玄恐黄忠有失达到感觉关羽占上风的目的。战庞德,就说关羽年老,又说魏军恐庞德有失,再提关平恐关公年老,也为说明关 羽占优。但战黄忠时却不说黄忠年老。。。”既然您也承认“恐某人有失”是能让人感觉到对手占上风,那么此处也当是这样了,许褚战吕布,二十合平,虽未说恐许褚有失,但是按理说,派人上来帮忙应该比“恐某人有失”更能感觉到吕布上风把?愚以为,在单挑中,一方阵营中人物“恐有疏失”,或派人接应回阵,或“急鸣金收兵”,或派人帮忙,应该能说明此阵营的武将略势,至于到底是略势到何程度,须看原文描写。总之,就是哪一方先欲结束单挑,则此一方极有可能已落于下风。我相信很多人都同意这个观点把?因为像关庞,关黄等几场比武的微弱优劣都是这样判断出来的。因为在武将武力非常接近 (如关羽与庞德),是以只能靠这个分析方法才能让我们捕捉到这一微小差距。 我的观点:这个点论点意见大同小异。有一点点小分歧,就是我所说的考虑战略,比如张飞一斗吕布五十合关羽就来助战,为什么二战战了一百多合。。。我们共同的观点是张飞五十合处劣势,因此关羽来助战,二战一百合说明张飞五十合就处下风也不是马上就败,战略需要关羽来助战。。。以此类推,那么许褚战吕二十合是处下风,但不会速败,此时吕布兵力处明显劣势,曹操不必单挑取胜所以六将齐上,选择群殴。。。所以君所言叫人帮忙比“恐有失”更能感觉吕布占上风我是不同意的。。。但不必抠字眼。。分歧并不大,我认为两者是差不多。。。都是为了说明吕布、关羽占上风。。。纳兰君写这一条的目的是想说明许褚能保持和吕布斗几个不致落败。。。既然君未明写我也不便多说,个人以为许褚与吕布斗七八十合不成问题。君文:二,许褚和徐晃的战例以及许褚与徐晃的武力对比。 徐晃战许褚50余合不分胜负,但此战实际是为曹操人为叫停的,而他这么做的目的用其原话说就是“徐晃乃真良将也。吾不忍以力并之,当以计招之。” 言下之意很显然:如果我不鸣金收军而任由虎痴“以力并之” 的话,则徐晃危矣!不知道您同意否?当然,这五十合内,徐晃应无甚大碍,但是,由此得出徐晃劣势应该不为过把?既然如此,徐晃战力弱于许褚也可以定论了。那么,您的推测徐晃二十合可以平吕布应当不能成立。 我的观点:“以力并之”的理解我与纳兰有些差异,君理解并之是指许褚一人以力并之,我的理解是,曹操是想不战而屈人之兵,也就是不要力拼;假设徐晃败了(从兵将看徐晃是必败的),曹军趁势掩杀,那徐晃大败,但以与许褚五十合战平的能力看许褚斩杀徐晃的可能性极小。。。还有一点就是徐晃的“威风凛凛”。小说很喜欢以貌取人的,这种威风凛凛的人物必成大器,所以曹操一见徐晃就知道其非池中物,必定要跟随像他这样可称“英雄”的人物。从结果看曹操的选择也是正确的,不战而胜。另,鸣金收兵也可解释为许褚处下风,若要以力并之就是叫人助战,但从感情没人愿意接受这个观点,我只是想说纳兰君言徐晃处下风的证据不是很充足。。。综上述,曹操之所以有自信可“以力并之”是因许褚即使单打不下曹也可叫人助战,徐晃是必败的,不以力并说明有收服徐晃之心。都不能说明许褚单挑占上风。。若徐晃与许褚的平局被认定,以我的观点许褚能与吕布战七八十合,徐晃与吕布战二十不致落败自然就能成立。。。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