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与麻雀兄讨论。:)

我觉得现在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董卓是否要撤离洛阳,以及曹操是否要追击董卓上面,如果董卓军在火烧洛阳之后是开始撤离洛阳,或者有撤离洛阳的意图的话,曹操是为追击无疑。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曹操就是要进逼洛阳了。1。关于曹操出击的目的。曹操的话全文如下:“举义兵以诛暴乱,大觽已合,诸君何疑?向使董卓闻山东兵起,倚王室之重,据二周之险,东向以临天下;虽以无道行之,犹足为患。今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 。”大体意思是,如果董卓守着洛阳倚靠着王室,凭险而守,那么联军还颇有投鼠忌器之感,现在居然把宫室给烧了,劫迁天子,弄的天下人心惶惶,这是天亡董卓的时候,如果一次战斗的胜利,就可以决定天下大势了。这里曹操并未提及追夺天子的事,而且很明显,以董卓军势之强,不彻底击败董卓军是无法抢回天子的,但是以曹操军区区五千人去追击或者想打败将十几万联军都吓得不敢轻举妄动得董卓军,也不是很理智。所以我认为曹操军前出的目的很可能是占据成皋,进逼虎牢关。等待其他联军部队跟上,随后与董卓军决战,“一战而天下定。”我没找到成皋在哪里,但是从地图上看,荥阳汴水恰好在虎牢关之东,也就是说,成皋当在虎牢关与荥阳汴水之间。董卓军徐荣部是从虎牢关出击的。而且从徐荣击败曹操后有进攻酸枣的打算来看,我怀疑徐荣开始是打算进攻酸枣的,与曹操是忽然遭遇,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曹操会被打得那么狼狈。2。关于董卓是否要撤离洛阳对于董卓烧洛阳宫的记载《资治通鉴》记载的比较详细:“卓自留屯毕圭苑中,悉烧宫庙,官府、居家,二百里内,室屋荡尽,无复鸡犬。又使吕布发诸帝陵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宝。卓获山东兵,以猪膏涂布十馀匹,用缠其身,然后烧之,先从足起。 (山东兵,联军也)。”此时董卓仍然在洛阳。我在读到这里时也比较疑惑,董卓将洛阳烧得两百里之内鸡犬不留,很明显他不想在洛阳守很长时间。但是董卓却一直没有放弃洛阳,从董卓军数次与联军交锋的记载来看,联军数次大败,洛阳直到第二年才被远道而来的孙坚军攻下。我猜测董卓的心意可能是这样的:看到联军势大,董卓很怀疑自己不能击败联军,害怕一旦自己打了败仗,天子为联军夺回,自己在天下就无容身之处了,而且洛阳离诸侯太近,可能收到诸侯的骚扰。于是索性把天子迁到长安去。为了防止洛阳给联军攻克以后成为联军进攻长安的基地给联军提供给养资助,干脆一把火烧了。但是后来董卓军与联军接战几次后发现联军不过尔尔,于是就在洛阳坚持守下去了。直到第二年孙坚部队才把董卓军从洛阳赶走。对于麻雀兄董卓在迁都政局大变之时不可能甩手不管的意见,我不能苟同,《资治通鉴》记载“三月,乙巳,车驾入长安,居京兆府舍,后乃稍葺宫室而居之。时董卓未至,朝政大小皆委之王允。”显然此时董卓不在长安,而是留在后面放火,同时因为长安的政事有王允帮助主持,使得董卓能够安心在洛阳一线和联军对峙。对于董卓被封为太师一事,《三国志》上说初平元年二月,乃徙天子都长安。焚烧洛阳宫室,悉发掘陵墓,取宝物。卓至西京,为太师,号曰尚父。”未说时间,只是在元年二月之后。但是《资治通鉴》记载的比较清楚“(初平二年)二月,丁丑,以董卓为太师,位在诸侯王上。”这个记载来看,董卓拜太师就是在孙坚来了之后。所以,综合起来,我以为,董卓虽然把洛阳烧得精光,做了最坏的打算,但是董卓也没有要轻易放弃洛阳的意思,同时他在这段时间里呆在洛阳的时间并不是那么少。曹操进兵的意思并不是追击穷寇,而是要进逼洛阳。等待诸侯联军跟上与董卓军决战。那么我认为整个事件的条理和麻雀兄的理解略有不同了:1。初平元年元月,诸侯起兵,进逼洛阳,王匡屯兵河阳津,为董卓所破,死者略尽。2。然联军势大,二月,董卓迁都,烧洛阳,长安之事尽属王允。董卓自率诸将与联军对峙。3。曹操欲进占成皋,进逼洛阳,但碰上欲攻击酸枣的董卓军徐荣部,大败。曹操逃回酸枣,徐荣亦因曹操军队的力战高估了联军的战斗力,不攻酸枣而还。袁绍诸人不图进取,四月,粮尽军散。4。五月董卓遣使欲与袁绍等人和解,袁绍等人不许,尽杀其使节。5。冬,孙坚军至,进驻鲁阳城。董卓军数万欲攻之,见其军整肃,不敢攻而还。6。初平元年二月,董卓拜太师。孙坚移师梁东,为徐荣所败。坚收散兵,进屯阳人,吕布胡珍率五千步骑击之,大为孙坚所破。7。董卓欲与孙坚和亲,孙坚不许。坚复进军大谷,逼洛阳。董卓自出与战,败。卓退至渑池。8。孙坚进军洛阳,打败吕布,占据洛阳。遂分兵出新安、渑池邀击董卓。四月,董卓返长安。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