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智者谋略的三种境界

三国智者谋略的三种境界三国演义一开始,最先出场用计策的大汉皇叔草鞋闲汗刘备刘玄德。刘玄德后来自称“朕用兵老矣”,其实这家伙在演义里用兵不怎么样,也就对付对付黄金贼。在遭遇了东吴书生才子军事奇才之后,刘玄德才明白,自己所谓的用兵老矣,只能按字面意思——用兵的时间长来看,还勉强能解释的通。随着用兵时间的增加,刘备的谋略好像没有增加。真正的计策应当是伐战伐谋伐交的本领,三国有几位著名的计策高手,但他们的谋略境界却有很大差别。陈宫陈公台是三国演义中比较早死掉的谋略高手。陈宫最后的辉煌就是面对曹操的包围,连出三策。这三策吕布一策也没有用,空留下一堆遗憾,也失去了印证其可能性的机会。陈宫的谋略特点是只看眼前,眼光太近,不能长远的看。陈宫竟然让吕布联合袁术,这其实是吕布势力灭亡的根本原因。学术一点的说法,叫陈宫战术不错,战略不行。陈宫的谋略在高手中,属于下品。诸葛孔明是演义中的谋略大师,按鲁迅的说法就是“状诸葛之多智几近妖”。孔明年轻的时候就“每常自比管仲、乐毅”,这就需要对谋略不断的精益求精,不断高标准的要求自我。想东吴群儒,是江东当时除了周瑜、鲁肃之外谋略的全部家当。孔明舌战群儒的过程,可以看出谋略有一定的套路,适合辩论,具备很高的修为。不过仔细一想,执著于胜利的谋略,其实还是有比较小的感觉。事实上孔明就是属于认死理,选好了道路就不再换了,只是想着怎么走好的那种。一开始的隆中对不错,但形势变化了不及时跟进,也不会通过更换道路来适应形势,最终出师未捷身先死。学术一点的说法,还是战略上欠缺一点。孔明的谋略在高手中,属于中品。贾诩贾文和是从基层一点点上来的谋士,辅佐过各色人等。面对不同的人,求生之道也各不相同。但贾先生完完全全的做到了游刃有余。遇到事情了,想打的话,听他的就赢;不听他的就输;不听他的输了,再听还能赢回来。不想打的话,也听他的,投降准没错,哪怕曾经杀了对手的亲儿子。这样的游刃有余孔明是不行的,刘备不取刘表的荆州,他就劝不下来;刘备去打东吴的荆州,他又没能把握。因为他没有和依附刘表之前刘备交流过,没有那种感受,所以往往太拘泥。贾诩完全是在追求谋略带给自己的享受,这样反而可以使自己的谋略又更臻化境。贾诩的战略和战术俱佳,是上品。三国智士中的郭嘉、周瑜等人也是见过世面很了得的人物,出起计策来靠得住,号称“嘉略瑜术”,只是战略和战术也不够全面。程昱、荀彧够全面,但又失之于没有神秘感。至于演义中的仙人,其实应该说是真正的有鬼神之机,不过就不在本文的探讨范围之内了。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