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评传 (三)

平定北方公元二百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进行了一次战略决战,虽然不是最好的时机,但曹操还是取得了胜利。从实力上讲,曹操是是比袁绍弱的。提到袁绍,就是那个优柔寡断的形象,但实际上袁绍在诸侯中还是比较优秀的。袁家四世三公,实际上袁绍的母亲只是一个小妾,因此他小时候在家的地位不高,甚至成为诸侯了,他的兄弟袁术还是瞧不起他。大概是这个经历使袁绍能折节下士,也有相当的决断,这可以从他不遵从董卓,从他果断夺取冀州,从他在和公孙瓒战斗失利时的奋起都可以看到。袁绍反而取代了袁术成为袁家的形象代表,为他积聚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曹操长期形成了强大的压迫。至于袁绍在官渡之战中的屡屡失误,可能得归咎于此时袁绍的过于自负,认为天下就自己最强了,凭实力就可以横扫一切。既瞧不起曹操,也不再对手下的将士言听计从,外忌内宽,临事不决,大好的形势被白白浪费。曹操为打赢这场战争做了细致的工作。他和他的谋士们审慎的分析了战胜袁绍的可能性及方法,派遣钟繇到长安坐镇,稳定了关中诸豪,争取了张绣的投诚,平定了刘备的叛乱,派臧霸进入青州,使袁潭不能西顾,然后集中了自己的主力,选择了官渡这个有利于自己的战场。斩颜良文丑,烧乌巢,自然是曹操和他手下的谋略武功。正面战场于禁起了重要作用,他是官渡相持的悍将,各路奇袭主要由徐晃等人完成,曹仁负责后路,平息汝南的叛乱。由于战争相持的时间长久,曹操方打得相当辛苦,正面战场袁绍拥有重兵,粮食充足,后方汝南袁绍的老家看见曹操可能落败,蜂拥而起。正象荀鱼所说,曹操必须努力支撑,等待战机的到来。等到袁绍在乌巢失误,张高投诚,曹操才算松了口气。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北方霸主的基础,但仅仅是个基础而已,相比曹操,袁绍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北方虽然有他和公孙瓒多年的征战,但损失远不如河南一带,河南一带是黄巾起义的重灾区,后来又迭经董卓所部,袁术所部残略,能积聚多大力量至少不能和河北相比。官渡之战袁绍虽然失败了,也仅仅是损失了一点士气民心而已,兵力方面适当整理一下,仍不是曹操可以小觑的力量。所以曹操最大的威胁仍在河北。没给袁绍任何机会。虽然曹操的部队不断在荆州河北两边调动,但那只是他寻找战机的手段,他猎鹰般的眼睛时刻盯着袁绍的破绽。二零二年的仓亭之战又以袁绍的失败而告终,经过连番打击的袁绍终于无奈的死去了,还留下了大儿子袁谭和三儿子袁尚的权位之争。嫡长子袁谭久有战功,手握重兵,袁绍却培养了三子袁尚继承自己的权位,两个儿子就象他们的父辈那样开始了争斗,这给了曹操可乘之机。袁谭在和袁尚争夺失利后,居然向曹操借兵,这无疑是引狼入室。这样曹操在几年内连续平定了袁谭、高干,夺取了冀州、幽州,将袁尚袁熙赶到了辽东。但袁氏在河北长期经营,仍然有巨大的影响力,同时可望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支持,袁尚不灭,还是一个隐患,于是二零七年曹操再次北上,打击了北方少数民族,向他们炫耀了武力,而且逼迫辽东的公孙度献出了二袁的头颅。这样曹操就完全控制了黄河下游两岸中国最富庶发达的地方,没有了后顾之忧,下一步就是准备南下江南了。这个时期的曹操仍然延续着他在战略上,战场上的神话,在确认刘表无所作为后,坚决的带兵深入北方,执行了益将剩勇追穷寇的方针,完全不让袁氏家族有重新组织的机会,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平定了河北,曹操就名正言顺的坐上了天下首富的位置,就算不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没有其他势力能够在能挑战他的榜手位置,借用汉献帝之名,曹操成为朝廷的丞相,废三公之职,连名义上对他能牵制的人都没了。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