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殴打!

关于“少年”的问题,我以为最有效的反驳不应去兜“郎”这么个大圈子,而应该直接给出“少年”一词的相对权威的准确含义。如果这个权威定义说,只要是面白无须之人就可以被称作“少年”的话,那么自然不能排除赵云出场是34的可能性(注意:我仅仅是确认了存在这种可能性,却没有判定就是34);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就无法推翻煮酒上面的推测。另外,周瑜年少时即以名扬江东,他的“周郎”的称呼应该是产生于他年少时代,在他步入中年以后(古时年过三十就算中年了)这个称呼还一直被欣赏喜爱他的人们习惯性地使用而已。这与赵云出场亮相时的情景完全不同,因为唤赵云做“少年”的并非在赵云年少时就熟悉他的人们,而是作者罗贯中!应该说,周瑜之“周郎”称呼是带有主观意味的,是人们眼中昔日少年英姿的公瑾的延续,而赵云之“少年”称呼是作者为了让读者准确把握赵云出场时的形像而使用的称谓,因而具有明显的客观性。两者没有多少可比性啊~~~最后,兄言:“因为他就是比别人看起来年轻:)所以关羽,猪葛也许都误解了”,这个显然是开玩笑了,呵呵。赵云的“少兴”、“面嫩”的确可能糊弄住老关,但要糊弄住诸葛就不太可能了,再让他糊弄住作者罗贯中,就更没可能了。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