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文丑的“心怯”

争论文丑心怯的理由焦点和分歧集中在武力差距和战局不利哪个作为主导作用上。我支持武力差距是主导的观点,今宵的分析完全合乎吾意。简单谈谈我的看法。大家不要忘了文丑遇关羽之前气势正盛,这个气势来自于逆境中击退徐晃张辽二将之后的乘胜追击(千万不要忽视了这一点),这种气势偏偏在遇到关羽并交战3合之后突然没有了,变成了心怯,这难道还不说明问题吗?请看:(手上没有罗本,就先看这个吧)文丑军既得粮草车仗,又来抢马。军士不依队伍,自相杂乱。曹操却令军将一齐下土阜击之,文丑军大乱。曹兵围裹将来,文丑挺身独战,军士自相践踏。文丑止遏不住,只得拨马回走(看此时文丑总战局确实处于逆境)。操在土阜上指曰:“文丑为河北名将、谁可擒之?”张辽、徐晃飞马齐出,大叫:“文丑休走!”文丑回头见二将赶上,遂按住铁枪,拈弓搭箭,正射张辽。徐晃大叫:“贼将休放箭!”张辽低头急躲,一箭射中头盔,将簪缨射去。辽奋力再赶,坐下战马,又被文丑一箭射中面颊。那马跪倒前蹄,张辽落地。文丑回马复来,徐晃急轮大斧,截住厮杀。只见文丑后面军马齐到,晃料敌不过,拨马而回。文丑沿河赶来(看,文丑不愧是勇冠三军的名将,凭借自身的勇武和背后赶到军马之助已然变被动为主动了,气势正盛,因此敢于率众追击)。忽见十余骑马,旗号翩翻,一将当头提刀飞马而来,乃关云长也,大喝:“贼将休走!”与文丑交马(到此都很正常,来了就打吧,而且关羽不过十余骑而已,文中也没交待张辽徐晃杀回,更没有说文丑背后军马已经跟丢,因此在这上面我认为“文丑环境大不利”的观点无法成立)。战不三合,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这还能说明什么呢,明明在气势正盛时交上手的,三合之中也没有交待任何场外因素的干扰,更没说张辽徐晃回身杀来,因为如果有的话,按照演义中的一贯写法,如果作者想为文丑心怯开脱,绝对没有道理不写出,这里可以参照写徐晃败逃时,写明了“后面军马齐到,料敌不过”来为徐晃的武力和败逃辩护。而这里除了“战不三合”外就丝毫没有提到其它不利因素。因此,在这里虽然总战局不利,但是在局部的战斗中也就是这个单挑中,文丑没有任何武力之外的不利。因而,文丑这个心怯,只能是自身感觉单挑不利了,而这个感觉固然有颜良前车的影响,但是三合中关羽表现出来的武力才应该是主导因素)。因此我认为战局不利一说不成立,退步讲,即便成立也不应该作为心怯的主导因素。下面就说说。总战局确实袁绍方处于不利,但是这种不利在单挑时对文丑并没有构成不利影响,正所谓“哪顾得了那许多,眼前要紧”,不然文丑不应该能够击退张辽徐晃并敢于追击。不可否认总战局不利会对心怯构成影响,但是问题就在于这种影响只在某种条件激发的时候才出现,这个条件就在于“眼前的单挑不利”,倘若眼前单挑并非不利了,又何必怕那么多呢?击退或者斩杀来将即可(就象对付张辽徐晃一样)。对此,我虽然同意老酒关于这个潜意识恐惧感是“定向”和针对性的说法,但是不同意老酒的这种恐惧感激活条件(就是这个恐惧感针对对象的出现)。愚因为除了潜在恐惧之外,文丑应该还有更强烈的复仇欲望和不服心态,这对于一名拥有对朋友的义和对主公的忠的勇将来说绝对是合理的,因此即便在遇到并意识到这个定向对象时,恐惧感也不会马上激活,首先激活的应该是强烈的复仇心和挑战欲望。而当那个对象显示了超强的“足以令人恐惧”的实力后,复仇心和挑战欲望就会被激活的潜在恐惧替代,这个实力显示的过程就是那三合,而显示的实力就是武力差距。对于另外一个焦点“武力虽然有差距,但是否可以在3合之内体现出来并让文丑胆寒”。持否定观点的人认为赵云无法做到,关羽也不该做到,或者说纪灵都没有这样,文丑更不会。但我觉得大可不必这样,我始终不认为“武力相差不大,应该不能短时间分出上下”这种常理是绝对恒定的,我觉得正是把这种“常理”当做了“绝对”才导致大家对于很多单挑相互进行比较时难以“解释”。最后,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看:假如在文丑追击张辽徐晃时,迎面而来的不是关羽,而是其它人,比如张合、夏侯等武力低半个档次的。还会是这样的结局吗?可以设想几种情况:1、象击退张辽徐晃一样将来将击退或斩杀(不要忘了,张辽徐晃是在曹操要文丑人头的要求下奋力而来,气势是很盛的,可惜没打过文丑,因而再来一个同档次的,只要不是一齐上,自然不会有问题);2、如果来将与张辽徐晃等夹攻文丑,文丑架拦不住败逃,或者文丑干脆被斩杀;总之恐怕绝对不会出现文丑三合心怯的情况,而这种换位的唯一不同就是对方不是关公而已。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