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随笔】演义的精彩(六)

【三国随笔】演义的精彩(六)◆隼舞空/文【五】一叶知秋  基于井波氏的观点,我觉得进一步来看,曹操也是孤独的。作为领袖和最高决策者,他必须要孤独。而孤独更加助长了他的“多疑”,对于事业的欲求又要让他必须放心吸纳和任用人才,这又是一个矛盾。在矛盾之间来回的被折磨,使《演义》里的曹操最接近于现实中的“人”。他某些时候的感叹比起刘备来说,要更符合一般人的心理些,他的作为也才会让读者脑海里浮现“奸雄”二字,而刘备和孙权的形象在《演义》里就要苍白得多。  曹操的孤独是一种心灵的寂寞,所以他对关羽的感情显得那么与众不同。他对关羽的公开评价是“智勇盖世”,不过我看这个表面现象,真正吸引曹操的是关羽身上体现出来的男子汉的“美”。曹洪等人的“忠”有血缘之情,有君臣之分,唯独没有关羽那种堂堂的磊落光明。或“贪财”或“好色”、、、他们身上有着种种缺点。  而关羽不同,勇气、正义、武艺、甚至那一袋美髯都具有独特的魅力。这个魅力从“温酒斩华雄”就吸引了曹操。在这种美面前,关羽的缺点对于曹操来说是微不足道的,诸葛亮、费诗作的调解不过是“庖丁解牛”,如果由曹操来处理的话,或许会更好。到了晚年,曹操的这种心态更是明显。于禁之降更是触动曹操心灵的事件,“于禁从孤三十年,何期临危反不如庞德也!”。  所谓一叶知秋,我们似乎可以看到这一声感叹道尽了曹操的心思。于禁败给连他自己害怕的人物本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他的感叹就在于人的感情之力也是相互的,信任的越深背叛的伤口也越深。关羽是他一直情有独钟的不说,现在就连降将庞德都表现的很“忠义”,跟了他30多年的于禁却窝囊的投降了。我想曹操也许并不是要求于禁也杀身成仁,而是感叹面临死亡时人的态度。这一点在《演义》里无人可比关羽,曹操对他的敬慕也就不难解释了。华容道上,曹操纵马向前,欠身谓云长曰:“将军别来无恙!”洛阳殿下,操开匣视之,见关公面如平日。操笑曰:“云长公别来无恙!”成都堂后,玄德疑怪,自起视之,乃是关公,于灯影下往来躲避。玄德曰:“贤弟别来无恙!”好一个“别来无恙”,此间曲折诉尽关羽一生万般曲折,却道不完世间沧桑,人间纠葛。

友情链接:演义细读网